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系统科学与工程师试题

系统科学与工程师试题

系统科学与工程师试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A. 系统性
B. 层级性
C. 整体性
D. 随机性
2. 在系统科学中,系统的输入包括哪些内容?
A. 资源
B. 控制
C. 基本元素
D. 反馈
3. 系统科学中的“控制”是指什么?
A. 控制系统的生产流程
B. 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
C. 控制系统的输出结果
D. 控制系统的环境因素
4. 以下哪项不是系统工程师的基本职责?
A. 系统设计
B. 系统分析
C. 系统测试
D. 系统销售
5. 在系统工程师设计系统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A. 成本
B. 时间
C. 质量
D. 所有以上选项
6. 系统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A. 打造最先进的科技产品
B. 解决复杂问题,并设计高效系统
C. 提升公司形象,拓展客户资源
D. 执行领导交办的任务
7. 系统科学与工程师的关系是什么?
A. 系统科学是系统工程师的理论基础
B. 系统工程师是系统科学的应用实践
C. 两者是相互独立的领域
D. 系统科学与工程师没有直接联系
8. 系统科学与工程师试题考核的是什么?
A. 理论知识
B. 实际应用能力
C. 创新思维
D. 以上所有内容
以上是系统科学与工程师试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够深入理解与应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并在工程实践中发挥工程师的职责与作用,实现系统科学与工程师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603现代教育技术 国开形考 1

1603现代教育技术 国开形考 1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2
教育技术是在系统设计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同其他教育分支学科—样,都是为了改善教学效果。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南国农教授指出,教育技术的学科特色可以用“三强调”概括。强调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与应用为中心;强调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强调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融合。这就是教育技术学科与相关学科,如教育学、教学论、学习论等最明显的不同,也是中国的教育技术与美国、日本教育技术最明显的不同之处。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6
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学习环境。
选择一项:

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Nhomakorabea对”。题目17
不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0.00分
教育技术的4个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原理、教育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8
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有: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自媒体教学传播模式;学生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1
题干
教育技术学层次的研究在于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主要研究和开发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的各种方法、手段,并努力加以实践。
选择一项:


反馈

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

了解系统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如何工作,并为我们学习计算机编程和系统管理提供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和常见的系统类型。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而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系统工具等。

这些组件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原理
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原理主要包括指令执行过程和数据处理过程。

在指令执行过程中,CPU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执行相应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数据传输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CPU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交换,以完成特定的计算任务。

这些过程可以通过时钟信号来调控,保证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

常见的系统类型
常见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和分布式系统等。

单用户系统适用于个人用户,只能同时支持一个用户进行操作;多用户系统可以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分布式系统由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分布在不同地点并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作计算。

系统原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深入学习系统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研究复杂系统的性质、行为和相互作用。

它基于一些基本原理,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

以下是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1. 系统原理:系统科学着眼于研究系统,将系统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个部分的简单组合。

系统原理强调了系统内部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关系和作用如何影响系统的运行和行为。

2. 维度原理:维度原理认为系统的行为和性质是由多个维度或因素共同决定的。

这些维度可以是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维度原理提醒我们在研究系统时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相互影响。

3. 边界原理:边界原理指出,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交换,这些交换和作用的方式和程度对系统的行为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边界原理强调了系统与外界的动态关系和交流。

4. 反馈原理:反馈原理是系统科学中重要的原理之一。

反馈是指系统中的输出或结果对系统本身的输入或行为产生反馈影响的过程。

正反馈会增强或放大系统的变化,而负反馈则会减弱或抑制系统的变化。

反馈原理指出,反馈过程在系统的稳定性、自我调节和适应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5. 分层原理:分层原理意味着系统可以被看作多个层次的组织和结构。

这些层次可以是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也可以是相互嵌套和交互作用的关系。

分层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6. 动态原理:动态原理强调了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系统的行为和性质是随时间变化的。

动态原理帮助我们探索系统中的变化和演化规律。

这些基本原理共同构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它们帮助我们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建模和预测,有效地处理系统问题,并提供跨学科的视角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

系统科学原理

系统科学原理

系统科学原理系统科学是一门研究复杂系统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多领域的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等。

系统科学的发展对于我们认知和解决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系统科学的原理进行探讨,以期增加我们对系统科学的了解。

一、综合性原理系统科学的一个核心原理是综合性原理。

综合性原理指的是将几个部分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并将它们整体地看待。

在系统科学中,一个系统由若干个组成部分构成,这些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系统的某个部分,而是要将其与其他部分相互综合起来研究。

二、层次性原理系统科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层次性原理。

层次性原理指的是系统中存在着多个层次的组织结构,每个层次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比如生物学中的生物体可以分为细胞、组织、器官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独特的属性和作用。

层次性原理使得我们可以对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系统的特性。

三、复杂性原理复杂性原理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复杂性原理指的是系统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作用和非线性关系,导致系统表现出非常复杂的行为和现象。

相比于简单的系统,复杂系统更难以理解和预测。

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复杂性原理来研究复杂系统,从而更好地揭示其内在规律。

四、动态性原理系统科学中的动态性原理强调系统的演化过程。

系统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变化的,其演化过程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动态性原理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系统的当前状态,还要研究系统的演化趋势和规律。

通过对系统动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干预系统的未来发展。

五、适应性原理适应性原理是系统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原理。

适应性原理指的是系统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

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这种适应能力使得系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适应性原理对我们研究和理解系统的生存竞争、演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系统科学原理包括综合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复杂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和适应性原理。

系统科学概论

系统科学概论

系统科学概论1. 引言系统科学是一门研究复杂系统的学科,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学、社会学等。

本文将介绍系统科学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其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定义与基本原理2.1 定义系统科学是一种研究和描述事物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性方法论。

它通过抽象建模和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现象和问题。

2.2 基本原理系统科学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2.2.1 综合性原理综合性原理是指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其组成部分的简单叠加。

系统科学强调整体性思维,通过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揭示其内在规律。

2.2.2 动态性原理动态性原理是指事物在时间上的演化和变化。

系统科学认为事物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因此,研究事物的动态性对于理解其本质和规律至关重要。

2.2.3 多样性原理多样性原理是指事物具有多种形式和表现。

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社会系统以及人类思维等各个领域,这些领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2.2.4 反馈原理反馈原理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系统科学通过研究反馈机制来揭示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调节关系。

3. 应用领域系统科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3.1 管理与决策系统科学在管理与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模型和分析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组织内部运作,并做出合理决策。

3.2 生态与环境生态与环境是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建立生态模型和环境监测,可以预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3.3 社会与经济系统科学在社会与经济领域应用广泛。

通过建立社会经济模型,可以研究人口变动、经济增长等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3.4 生物与医学生物与医学是系统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通过建立生物模型和医学数据分析,可以揭示生物系统的内在规律,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4. 系统科学的重要性系统科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4.1 综合性思维系统科学强调整体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避免过分关注局部细节而忽视整体影响。

系统论的原理方法论有哪些

系统论的原理方法论有哪些

系统论的原理方法论有哪些系统论是一种以系统和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方法,它通过分析复杂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在现代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颇受关注。

本文将详述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一、系统论的原理1.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系统论的核心。

它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组成的系统。

系统具有以下特征:(1)整体性:系统是由组成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互相关联,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2)动态性: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地相互作用,导致系统的动态演化。

(3)适应性:系统能够对外界的变化做出自适应的反应。

(4)目标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

(5)层次性: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

2.层次化原理层次化原理是系统论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它认为系统是由许多不同的层次组成的,每个层次都对应着不同的组成部分。

每个层次都是由更小的层次组成的,与之相邻的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依赖与制约关系。

3.全局性原理全局性原理指出系统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作用的,不存在与系统外部相对立的部分。

因此,在进行系统研究时,需要关注系统中的全局性而非局部性。

4.系统稳定性原理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论的一个重要原则。

它认为系统需要保持稳定状态才能够发挥其作用。

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其内部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系统论的方法论1.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系统论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是指把一个复杂的现实系统抽象化为数学表达式、图形、符号或其他适当的形式,以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1)定义系统的目标和边界。

(2)确定组成部分和其相互作用关系。

(3)定义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规则。

(4)把系统加入适当的数学模型中,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究。

2.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对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它是系统论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在识别系统中的问题和缺陷及解决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示例文章篇一:《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哎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呢!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以前学习数学的时候,感觉那些知识就像一堆乱麻,怎么都理不清楚。

后来老师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教我们,把数学知识分成一个个小模块,再像搭积木一样把它们组合起来,哇塞!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了啦!这难道不神奇吗?系统科学里有个整体原理,就好像我们班参加拔河比赛一样。

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整个团队的一部分。

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赢得比赛。

学习不也是这样吗?每一门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整体。

如果我们只盯着一个小地方,不把知识串联起来,怎么能学得好呢?还有个有序原理,这就好比我们整理书包。

如果书本、文具乱七八糟地放,找东西的时候多费劲呀!学习也得有个先后顺序,先打好基础,再逐步深入,这样才能学得扎实。

比如说学语文,得先学会认字、写字,才能读懂文章、写好作文,不是吗?反馈原理也特别重要!就像我们考试,考得好,说明我们这段时间学得不错,继续保持;考得不好,那就是给我们提个醒,告诉我们哪些地方没学好,赶紧补起来。

老师也会根据我们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给我们反馈,帮助我们改进。

这难道不是在帮助我们变得更优秀吗?再想想我们的课堂,以前老师总是一个人在讲台上讲个不停,我们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

现在可不一样啦!老师会让我们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这不就是系统科学里的协同原理嘛!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学习的效果可比以前好多啦!我有个好朋友,他以前特别害怕写作文,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后来老师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引导他,先让他多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再教他怎么组织语言,怎么把事情写清楚。

现在他的作文水平可提高了不少呢!这就说明系统科学的方法真的很有用啊!同学们,你们想想,如果我们都能把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学习中,那我们的成绩还能不提高吗?我们还能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吗?我觉得肯定不会!所以呀,让我们一起好好利用这个神奇的魔法,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吧!示例文章篇二:《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些听起来特别高深的科学原理,其实和咱们每天在学校里的学习有着大大的关系?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咱们教育教学的影响,这可有意思啦!先来说说啥是系统科学吧!就好像咱们的班级,有老师,有同学,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这就是一个系统。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系统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行为和相互作用。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思维、整体性、动态性和复杂性。

系统思维是系统科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强调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将其分解为独立的部分来研究。

系统思维要求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当我们研究交通拥堵问题时,不能仅仅关注单个车辆的行驶情况,而是要考虑交通流量、道路规划、信号灯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整体性是指系统的特点和行为是由系统内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

一个系统的行为和性质不能简单地由其组成部分的行为和性质直接决定,而是由整个系统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所决定。

例如,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行为和性质不仅仅由单个细胞或器官的行为和性质决定,还受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动态性是指系统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系统科学认识到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系统的行为和性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周期性的、非线性的,甚至是混沌的。

例如,经济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市场需求等。

复杂性是指系统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多关联性的特征。

复杂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复杂性使得系统的行为很难预测和理解。

例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生物种群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这些相互关系非常复杂,难以准确预测。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它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思维、整体性、动态性和复杂性。

这些原理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复杂系统的结构、行为和相互作用。

通过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系统科学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基本原理系统科学呢,它就像是看世界的一个超级有趣的视角。

想象一下,世界不是一堆零散的东西,而是像一个超级复杂又有序的大拼图。

每一个小部分都和其他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系统科学里的相关性原理啦。

就好比咱们在一个小团队里,你以为你做的事儿就只影响你自己吗?才不是呢!你要是今天没好好完成任务,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进度。

就像你在接力赛里,你这一棒跑慢了,后面的小伙伴就算再厉害,也得费好大劲儿才能追回来呢。

而且,这种相关性可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有时候就像一团乱麻里的线,绕来绕去的。

比如说,一个城市里的交通系统,一条路堵车了,那周围的路也会跟着受影响,可能原本不堵的路也堵起来了,这就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小秘密。

还有一个特别酷的原理,叫做整体性原理。

一个系统啊,它整体的功能可不一定是各个部分功能简单相加。

就像一个乐队,每个乐手单独演奏都很厉害,但是凑在一起要是没有配合好,那可就乱套了。

可是要是配合得好呢,那演奏出来的音乐可就不是每个乐手单独演奏能比的啦。

再比如说,我们的身体,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但是只有它们协同工作,我们才能健康地蹦蹦跳跳。

你看,眼睛负责看东西,耳朵负责听声音,心脏负责供血,要是它们各自为政,那我们可就没法好好生活啦。

所以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就是系统科学里的魔法哦。

开放性原理也很有意思呢。

一个系统可不是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它要和外界有交流。

就像我们人,要是一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跟外界接触,那肯定会变得很奇怪的。

一个企业也是一样,要是不和市场、供应商、客户这些外界因素打交道,那它肯定没法发展。

就像一个小池塘,如果没有小溪流进来,也没有水流出去,那这个池塘里的水就会变得又脏又臭,里面的鱼也活不好。

但是如果有进有出,不断有新鲜的水和养分进来,那这个池塘就会充满生机。

动态性原理也不容小觑呀。

世界一直在变,系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季节更替,大自然这个大系统就一直在变化。

01第一章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01第一章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2.系统论的5个基本规律。即结构功能相关规律、信息 反馈规律、竞争协同规律、涨落有序规律和优化演化 规律。 3.系统论的8个原理。这八大原理分别用来说明系统的 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突变性、稳定性、 组织性和相似性的特点。 4.系统论的重要观念。系统论的观念体现在系统的特 性、系统论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之中。
7、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复杂非线 性相互作用下,内部要素的某些偏离系统稳定状态的涨落可能得以 放大,从而在系统中产生更大范围的更强烈的长程相关,自发组织 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8、系统的相似性原理: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这是一种有差异的 共性,是系统统一性的一种表现。
《物流系统论》第一章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11
《物流系统论》第一章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8
四、系统科学的核心内容、研 究方法与模型
《物流系统论》第一章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9
(一)系统科学的核心内容
Core contents of system science
1.系统的6大特性。一个系统同时具备6个特性:组成 性、层次性、边界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
《物流系统论》第一章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7
4、系统目的性原理:组织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 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受条件变化或途径经历的影响,坚持表 现出某种趋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
5、系统突变性原理: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是 一种突变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突变方式多种多样, 同时系统发展还存在着分叉,从而有了质变的多样性,带来系统发 展的丰富多彩。 6、系统稳定性原理:在外界作用下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 力,能够有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 保持和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系统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性质、结构和行为,以及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规律。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在研究和应用复杂系统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思维、相互作用、自组织和适应性。

一、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系统科学的核心思维方式,它强调整体观念和综合思考。

系统思维认为一个系统是由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而成的,只有全面了解系统的各个方面,才能准确把握系统的本质和规律。

系统思维强调从整体出发,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只看到局部的片面情况。

通过系统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

二、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在一个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系统的整体行为。

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会加强系统的变化趋势,而负反馈则会抑制系统的变化趋势。

通过研究和分析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揭示系统的内在机制和演化规律。

三、自组织自组织是指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自发地形成有序的结构和行为。

自组织是复杂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使系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具有自我修复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自组织是一种 emergent property,即新的性质和行为是由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演化所产生的,而不是由系统的各个部分单独决定的。

通过研究自组织现象,我们可以理解系统的演化过程和结构形成的机制。

四、适应性适应性是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系统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调整和改变。

在一个复杂系统中,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系统必须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保持其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适应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二是系统内部的调整和改变能力。

通过研究适应性,我们可以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演化机制。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一)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一)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一)系统科学的基本1. 简介•系统科学是一门研究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和整体性质的学科,它是从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角度出发,探索事物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事物整体性质和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它集成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

2. 系统的定义和特点2.1 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2.2 特点1.多样性和复杂性:系统由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且部分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

2.整体性和统一性:系统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具有独特的特性和行为。

3.开放性和闭合性:系统与外部环境有着相互作用和交换,这种交换使系统具有开放性,同时系统内部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的封闭性。

3.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3.1 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系统科学的核心概念,它强调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关注事物内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系统观念包括整体观、动态观和关联观。

### 3.2 系统辨识和形式化•系统辨识是指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内在关系的过程。

形式化是指将系统的结构和行为用表达式、方程或图形来描述和表示,以便进行分析和研究。

4. 系统科学的应用4.1 系统建模和仿真•系统建模是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通过模型表示系统的结构和行为,从而分析和预测系统的性能和行为。

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用来验证和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4.2 系统优化和控制•系统优化是通过对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相互关系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系统控制是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实现系统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 4.3 系统工程和管理•系统工程是将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一种综合性方法。

系统管理是指对系统进行协调和管理,以实现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目标。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系统科学是一门研究复杂系统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整体观、系统思维、复杂性、动态性和相互作用。

一、整体观整体观是系统科学的基石,它认为一个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研究一个系统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系统的一部分,而是要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二、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系统科学的核心思想,它要求我们能够将问题看作一个系统,并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系统思维强调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系统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

三、复杂性复杂性是系统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个系统往往由众多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非简单叠加的关系。

复杂性使得系统的行为难以预测和理解。

系统科学通过研究复杂性,探索系统的规律和行为。

四、动态性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系统科学强调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建模和分析,以揭示系统的演化规律。

动态性使得系统科学能够研究系统的变化过程,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

五、相互作用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些相互作用会引起系统的变化和演化。

相互作用是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通过研究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揭示系统的行为规律和演化机制。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研究和理解复杂系统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原理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交通流量的优化等。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工程学等领域,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复杂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理论支持。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观、系统思维、复杂性、动态性和相互作用。

这些原理为我们研究和理解复杂系统提供了基础和指导,也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系统科学”三原理:让心通明,思维无疆

“系统科学”三原理:让心通明,思维无疆

“系统科学”三原理:让⼼通明,思维⽆疆还是在上⼤学的时候,读到了查有梁先⽣的书《系统科学与教育学》,从此热爱上“系统科学”这个给⼈感觉⾼⼤上的概念。

其中的系统科学三个基本原理,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思想与认识。

⽣命中发⽣的⼀切,⽆不在系统中运⾏,⼤⾄宇宙,⼩⾄细胞,都在按着系统的原理发展着,看似⽣活中遇到了种种刻意,种种⼈为,⽽⼀旦运⽤系统的眼光去看待,也不过是他系统与此系统、⼩系统与⼤系统的⼩冲突⼩摩擦⽽已。

运⽤了系统的眼光思维,对很多的事都要通明很多。

⼀、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达到⽬的,或者说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达到⽬的是不可能的。

”这⼀思想给我的⼯作提供了⾮常强⼤的思想⽀持。

反馈原理认为,“⼀个控制系统其信息通道必然是⼀个闭合回路,既有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输⼊到受控部分,也有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形成⼀个闭合回路。

”这⼀思想,让我认识到,凡是系统,都形成⼀个“闭合回路”,也就是说系统有其相对独⽴性,⽐如⼀个家庭,⼀个单位,⼀个⼩组,⼀个学科,或者是官民关系、夫妻关系、师⽣关系,学习过程,等等,这都是系统,但每个系统都各⾃形成⼀个“闭合回路”,⾥⾯的信息反馈就是⼀种关系互动,⼀个不互动的家庭没有⽣机,⼀个不互动的组织没有活⼒,⼀个不互动的课堂没有意义,这个互动就是反馈。

反馈原理更告诉我们,系统中⼀旦出现问题,每个⼈都会相应地发⽣反应,也就是说每个⼈都受其影响,或都有责任。

⼆、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向有序;或者说,没有开放,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向有序是不可能的。

” ,“所谓有序,是指信息量⾛向增加,即熵⾛向减少,组织化程度⾛向增加,混乱度⾛向减少。

系统由较低级的结构变为较⾼级的结构,是有序、反之是⽆序。

”其核⼼要点有三层意思:其⼀是所有系统必须“通过开放才能有序”,开放就是接纳新事物、新⼒量,系统才能发展。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系统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和分析复杂的系统现象和问题。

它不仅包括了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还涵盖了社会科学,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

系统科学以系统思维为核心,呈现出以下基本原理。

首先,系统科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在现实世界中,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并产生影响。

系统科学通过研究系统内部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系统的整体特性和行为规律。

其次,系统科学强调整体性思维。

在系统科学中,系统被视为一个整体,由各个部分或要素组成。

整体性思维要求我们关注系统的整体属性,而非仅仅关注其部分。

只有理解整体的运行和相互作用,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本质。

第三,系统科学倡导循环思维。

循环思维是指在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循环过程,各个要素之间通过反馈机制相互影响,并在不断循环中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系统科学通过研究反馈机制和循环过程,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演化规律。

第四,系统科学注重动态平衡。

系统科学认为,一个系统的稳定状态并不意味着静止不变,而是由于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保持的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动态平衡可以通过调控和调整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来实现,以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系统科学提倡综合优化。

在系统科学中,综合优化是指通过优化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实现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综合优化要求我们兼顾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并在实践中以平衡、协调的方式推动系统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相互联系、整体性思维、循环思维、动态平衡和综合优化。

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系统现象和问题,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有效地管理和决策。

在当今快速发展和变化的世界中,系统科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系统科学原理的认识,并运用其方法和工具来推动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总结
优化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从教学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课堂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教 育媒体的选择组合和环境资源的利用、学生认知水平的评价等,并注意 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协调,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 目的。Fra bibliotek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 目的,其内容包括:
①一个控制系统既要有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输入到受控部分,更要有受控 部分的反馈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才能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②反馈分为两种,即正反馈和负反馈。如果反馈信息能够加强控制信息的 作用,则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反之,如果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 相反,则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后者使教学系统保持稳定,前者使系统发展变 化。
第3节 系统科学理论
目录
• 系统概念 • 基本原理 • 系统方法
• 系统科学理论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统称,它既是现代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及思维科学发展综合的结果,又是一切科学领域的普通的科学方法。
• 运用系统科学论和方法,特别是运用从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系统科学的基本 原理即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指导其时实 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1 整体性原理 2 反馈原理 3 有序原理
整体性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其内容 包括:
① 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是系统理论的核心。任何系统由要素 构成,要素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要素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结构, 不同结构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
②要素应置于系统中去考察,系统应置于环境中去考察 。 ③系统的整体功能应等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再加上相互联系形成新 结构产生的功能 。

系统科学的三条最基本的原理

系统科学的三条最基本的原理

系统科学的三条最基本的原理1. 整体性原则说到整体性原则,这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咱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

你可能觉得自己在家里就是个小角色,但没了你,这个家庭可就少了一份乐趣!在系统科学中,整体性意味着任何系统的行为和特性,都不是单靠某个部分就能解释的,而是得看整体的运作。

举个例子,咱们平常用的手机,如果某个小零件坏了,你想用它打个电话,没门!这就是“整体性”的体现。

每一个部分都得齐心协力,才能让这个系统顺畅运行。

别小看这些部分,虽然它们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它们就像是系统中的螺丝钉,少了一个都不行。

1.1 互动性再聊聊互动性。

你知道吗,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停地互动,就像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

系统科学也一样,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总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这种互动性让整个系统充满了活力。

想象一下,一场篮球比赛,队员们之间的配合可重要了!如果某个队员跑得飞快,但不传球,那可就成了“孤狼”。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比赛打得漂亮。

互动性强调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让系统变得更复杂,也更有趣。

1.2 动态性接着说说动态性。

你有没有想过,生活就像一场舞蹈,时而慢,时而快,时而又转个圈。

这就是动态性的魅力所在。

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就像你计划周末出去玩,结果下了大雨,那你是不是就得临时改计划?系统也是一样,它需要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来做出反应。

这种动态性让系统变得灵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挑战。

2. 反馈原则接下来聊聊反馈原则。

这就像我们开车时,前面的车刹车了,我们也得跟着减速。

这种反馈机制在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就像是在喝酒,越喝越开心;而负反馈就像是喝太多了,第二天醒来后头疼得要命。

系统需要这些反馈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便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比如说,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的表现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气氛,大家的积极性和士气会因为一个人的态度而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系统科学的哲学依据,归根到底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质变量变、变化发展,用之于系统研究,就是强调整体论与还原论、分析与综合、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确定性描述与不确定性描述、静态描述与动态描述、理论方法与经验方法等的结合,这些结合是系统科学的精髓所在。

涌现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相似性,是种种系统的八种基本特性,每种基本特性是系统的一个基本方面,将他们进行概括、归纳,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八条基本原理。

1.涌现性原理涌现性原理指的是,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

整体和部分系统的整体和部分之间,实际上存在三种关系,即:整体大于部分和——“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整体等于部分和——机械的加和,一堆沙子,一筐水果,全部员工工资的加和;整体小于部分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部分和是否等于整体,其实质就在于部分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

部分之间如果具有协同作用,那么对于由协同作用所决定的性质而言,整体就会大于部分和;部分之间没有协同作用,实际上是不存在相互作用,各个部分仍然是各自独立的,那么就这种互不相关的性质而言,部分和就等于整体。

部分之间如果也存在着相互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不是协同的相互作用,他们没有造成所论方面的整体的优势,三个和尚互相扯皮就反而没有了水喝,其结果可以表述为整体小于部分和。

例,方向各异的矢量求和。

注意整体与部分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发生转变。

分析和综合分析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加以认识,认识部分是分析的主要任务。

科学研究是离不开分析的,离开了分析就不可能深入事物的内部,就不能剖析事物的细节,分析是认识走向深化的前提。

综合则与此相反,它是把部分综合为整体来加以认识,认识整体是综合的主要任务。

综合揭示系统的部分所不具有的整体性质,发现全新的系统整体才具有的性质。

科学研究离不开综合,离开了综合就不可能认识系统整体,也不可能认识对象整体内部的部分、要素、各方面之间的本质的、统一的联系。

所以,综合是分析的深入,也是分析的归宿。

当代科学研究范式从分析走向综合、从分门别类研究走向系统综合研究,是科学思想的革命和进步。

系统的涌现性原理,赞成的是在分析基础之上的综合,在综合之中的分析。

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导致方法论的错误。

例,传统的原子论,片面地强调分析,把整体等同于部分的简单加和。

原子论的分析观,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观点。

系统自组织理论研究中使用的中观方法,其实质就是试图以此来吸取整体论和原子论之长,并避免两者的不足。

中观方法,在耗散结构理论或简单巨系统熵的研究中体现为局域平衡假设(一个处在非平衡状态的系统,熵等于其各个局部分别处在各自平衡态上的熵之和)。

对于一个非平衡系统,将系统划分为宏观上足够小、微观上足够大的单元(例,对于一个1分米3的系统,局部取为1毫米3,叠加106,而对于其要素分子要进行1023求和。

),从而勾通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

2. 层次性原理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种种差异以及结合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

层次性按照今天的认识,从观测宇宙——总星系、星系、恒星、地球、地面物体、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到电子,以及在20世纪陆续发现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乃至更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就是按照空间尺度或质量大小划分的客观世界的最一般的系统层次。

社会系统也是一个多层次系统。

个体、团队、单位、社区,直到省市、国家,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层次序列。

历史上官分八品,爵分五等,现代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也都是社会系统中的不同层次。

精神系统也有其层次性,人的认识有感觉、感知、悟性、理性的不同认识层次。

系统的层次性犹如套箱,层层嵌套。

层次的相对性一系统被称之为系统,实际上只是相对于它的子系统即要素而言的,而它自身则是上级系统的子系统即要素。

中观方法中的局域平衡假设(宏观1立方分米,局域1立方毫米,微观分子),这样的局域相对于微观是充分大的,相对于宏观则是充分小的,从而就可以作为相对于微观来说是系统,相对于宏观来说当作质点加以处理,实际上把系统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上建立不同形式的方程进行讨论,从而建立起研究简单巨系统的统一的模型。

层次的相对性很普遍,例大脑系统、人体系统、社会系统、地理环境系统和星系系统。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因此系统层次也是不可穷尽的。

人们对于系统层次性的认识,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是没有尽头的。

层次的关联性系统的层次划分是相对的,相对区分的不同层次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不仅是相邻上下层之间受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是多个层次之间发生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时甚至是多个层次之间的协同作用。

倘若人体系统中的个体人人都具有环保意识,则地理环境系统会相对良好。

层次的多样性按照多个标准划分系统,“历史上官分八品”,即依据职位高低分类,又可以分为文官武官、清官贪官等等。

3. 开放性原理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

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基础,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在系统科学中,将完全没有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

开放性系统的开放,通常说的是向环境的开放。

由于系统的层次性,向环境的开放即意味着系统的低层次向高一层次的开放。

正如系统的层次具有相对性,系统的环境也就具有相对性。

系统的开放,同时也指系统向自己内部的开放。

系统向高层开放,使得系统可以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可以发生与环境之间的既竞争又合作。

而系统向低层开放,使得系统内部可能发生多层次、多水平的在差异之中的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原则,实际上正是反映了这样的开放。

系统与环境系统向环境开放,使得内因与外因联系起来,才有了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为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需要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看不到系统根据作用不行,看不到环境的条件作用也不行,仅仅只强调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

开放度系统的开放有一个开放程度问题。

开放程度为零,系统与环境隔绝起来、没有任何交换,这就成了封闭系统。

反之,如果系统全然向外开放,开放程度是百分之百,系统没有相对于环境的边界,对于与外界的交换毫无过滤和选择,那么,系统与环境融为一体,系统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对于环境,系统既不能完全封闭,也不能完全开放。

充分开放,是在系统得以稳定发展基础上的充分,并非是系统的完全开放,而是系统的适度开放——有条件地、有选择地、有过滤地向环境开放。

如果是不加选择地对外开放,那么这样的系统最终就会被其它系统取而代之,自己就消亡了。

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坚持的是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的原则,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4. 目的性原理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受条件变化或途径经历的影响,坚持表现出某种趋向预先确定状态的特性。

目的性系统目的可以通过系统的活动来实现,即系统行为保证了系统目的的实现。

而在这个过程中,目的——被看作是预先确定的目标,引导着系统的行为。

系统的目的性,在系统的发展变化之中表现出来,因此必定与系统的开放性相联系。

一个合目的的运动系统,必定是一个开放系统。

由于系统是开放的,通过系统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使得系统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该系统得以影响环境,并在一定意义上主体识别环境即针对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做出调整、做出选择。

这样一来,系统对于环境的输入必须做出反应,而且又要把自己对于环境的反应输出给环境、从而影响环境,进而系统又要对于受到影响后发生了改变的环境的输入做出新的反应,于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开放、交换之中,系统的潜在的发展能力得以表现,所谓的目的性也就表现于其中了。

而且,所谓系统潜在的发展能力并非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正如系统理论所指出的,是系统内部复杂的反馈机制在发挥作用。

目的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从系统的发展变化来看,系统的目的性一方面表现为系统发展的阶段性。

对于开放的自组织演化系统而言,无论它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乃至社会的,都是既有稳定保持又有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稳定恰恰是由于系统中存在着负反馈机制,从而必定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表现出一定合目的行为的系统。

这样的目的性表现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稳定地存在,似乎系统的这种稳定性就是系统发展的目的,达到了这样的稳定态,就达到了相应的目的,并且还要借助自己的稳定机制而尽量保持处于这样的稳定态。

另一种是系统的发展采取所谓的会聚式的循环层次增加,向更高的复杂性增长,即逐次地向更高的循环层次跃迁,而且也只有采取这样的循环增长的形式,才可能有稳定的发展。

由此可见,所谓的目的性,实际上与系统发展趋向于更稳定状态相联系。

系统的目的性另一方面表现为系统发展的规律性。

合乎某种目的的发展,也必然合乎一定规律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发展。

也可以说,正因为系统的发展是合乎规律、合乎逻辑的,所以才在一定阶段表现为是有目的的。

实际上,只讲系统的目的性是系统发展的阶段性还不是真正的系统目的性;同样,只讲系统发展的规律性也不是真正的系统的目的性。

只讲阶段性,就把目的性混同于系统发展的阶段性、不连续性;而只讲规律性,则同样体现不出系统的目的性,而且往往会把系统发展看作笔直向前的。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必定要向系统指定的方向发展,诸如相空间中的吸引子、混沌现象之中的奇怪吸引子等等。

系统的目的性,实际上是系统发展变化的阶段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没有发展阶段性的目的性,即等于说有某种终极的目的性,这样一来就变成了某种不可思议的神秘的目的性,最终必然成为某种神秘的超自然的目的性。

而没有发展规律性,无论怎样发展都行,目的性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毫无规律的目的性同样是不可思议的。

目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发展变化的确定性是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基础上的确定性。

(1)确定性: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无论环境条件怎样改变,系统总是要朝向某种确定的方向发展,异因同果,具有等终结性;或者是系统出现适应性行为,根据具体环境进行了调节和选择,出现了新的行为方式,从而适应发生了变化的环境,完成了一个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