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情知识之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甘肃历史4

甘肃历史4

正文 . 第四课
第 12 页
西晋之后的甘肃
五凉政权的更替
河西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 西凉、北凉五个割据政权,史称五凉。 它们之所以称为“凉”,是因为东汉至 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属于凉州刺史部。
正文 . 第四课
第 13 页
前凉
张轨是前凉的奠基者。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 羌校尉。他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 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扶定地方,实现 了河西地区的经济繁荣。由于河西远离中原,自两汉以来 未遭历次战乱的洗劫,局势长期稳定,所以,中原地区的 很多人士到凉州避难。中原人大量涌入河西,为河西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数量可观的人力资源。314年,张轨之子张寔 继位,自立年号,开始形成前凉割据政权。前凉以姑臧 (今武威市凉州区)为都城,疆域东达秦岭,西跨葱岭, 北至居延,南到河湟,包括了西北大部分地区。前凉末期,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376年,被前秦苻坚所灭。
正文 . 第四课
第9 页
魏文帝派尹奉到河西敦煌担任太守,尹奉到任后, 继续推行西汉以来的屯田戍守政策,保护来往商人, 使河西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继尹奉之后,仓 慈、皇甫隆等继任太守,在敦煌大力推行先进农耕技 术,采取积极护商政策,使敦煌的商业贸易又得到进 一步发展。
第 10 页 10
西晋之后的 甘肃
正文 . 第四课 第 27 页
第 28 页 28
谢 谢


第 29 页
第 11 页
西晋之后的甘肃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66年,司马炎废魏称帝, 建立西晋。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一南北。311年, 匈奴贵族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中原王朝再度分裂,南方建立了东晋,北 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其中,在甘肃境内立国的主要有 五凉、西秦和仇池国。

第一课时甘肃历史1

第一课时甘肃历史1
3.汉武帝至昭帝间陆续设武威、张掖、敦煌、天水、安定、武都、金城诸郡。
二、甘肃历史简介:
1.甘肃古称“陇西”、“陇右”。
2.“甘肃”作为一国号大夏,因在宋之西方,史称“西夏”。甘肃一词始见于史册。“甘肃”一词合“甘州”、“肃州”首字而得。
三、甘肃旅游。
总第1课时
2017年月日
课题
甘肃历史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
初步了解甘肃省的历史沿革,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甘肃省的历史沿革。
问题情境设计
“甘肃”一词出现在哪个朝代?
/
教学内容设计
一、历史沿革概述:
1.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
2.商周之际,周秦部族先后在今甘肃东部崛起并向东发展,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甘肃区域历史变化调研报告

甘肃区域历史变化调研报告

甘肃区域历史变化调研报告甘肃位于中国西北,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区之一。

本文将对甘肃区域的历史变化进行调研,并撰写报告。

甘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甘肃就是青铜时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甘肃地区是中原文化向西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是西北地区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甘肃地区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在汉朝时期,甘肃作为西北边疆的重要一环,承担了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

同时,甘肃地区的丝绸之路开始兴起,促进了中西亚和东南亚贸易的发展。

这一时期,甘肃成为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随着历史的演进,甘肃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迭,如北魏、北周、隋唐等。

特别是唐代,甘肃成为了唐帝国的西北边疆的前沿防线,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这一时期,甘肃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进一步发展。

宋朝时期,由于西部少数民族的侵袭,甘肃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战乱。

然而,在元朝时期,甘肃再度恢复了繁荣,成为了元朝的西北重镇。

甘肃成为中亚军事要塞和主要交易中心。

明清时期,甘肃虽然仍然是一个边疆地区,但随着中国的政治力量的逐渐稳定,甘肃逐渐成为了一个相对安静稳定的地区。

同时,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

进入现代时期,甘肃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

甘肃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总结起来,甘肃区域的历史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甘肃一直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

未来,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甘肃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将继续得到提升。

甘肃的历史故事

甘肃的历史故事

甘肃的历史故事
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黄河依势从境内穿越而过,北依沙漠,南临雪山草地。

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勤劳、勇敢的甘肃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在新石器时代,从陇东到河西,从甘南到肃北,到处都有原始先民们活动的遗址,这时期的陇原大地已经闪耀着远古文明的曙光。

再往后,远古文明又孕育、繁衍出了更为辉煌的文明。

甘肃的历史成为中国历史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甘肃境地,是中西陆路交通的必经通道和重要门户,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由东向西横贯全境,被称为“丝路孔道”。

传说,黄帝和尧、舜、禹都到过古西域,同时古埃及、印度、渠搜国、奇肱国及西域母系部落首领西王母等都与中国有友好来往。

在殷墟商王武丁(约前1250年—前1192年)配偶妇好墓中出土玉器756件,经鉴定基本上都是新疆玉。

《穆天子传》载,周穆王曾率六师之众西巡昆仑丘,见西王母。

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认为其路线是自镐京(西安)出发,经今平凉、六盘山,至张掖,沿黑河北上居延泽,西行入新疆,回程仍过张掖,经临洮过陇山回镐京。

可见甘肃境内“丝绸之路”南北两道,商周时可能已经开通。

甘肃历史简介

甘肃历史简介

甘肃历史简介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为兰州市。

甘肃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时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在商、周时期,甘肃地区属于西戎地域。

随着历史的演进,甘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

在秦朝时期,甘肃地区成为大秦帝国的一部分。

到了汉武帝时期,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等郡县,统治甘肃地区。

唐朝时期,甘肃地区是中原与西域沟通的重要通道,安西四镇之一的鄯州就位于今天的甘肃境内。

宋朝时,甘肃地区属于兴灵路、凉州等行省的管辖范围。

在元朝时期,甘肃地区被归为大都路,后来分为宁夏行省、甘肃行省。

明朝时期,甘肃地区成为中国著名的军事重镇,因抵御外族入侵有重要功勋。

到了清朝时期,甘肃地区被划分为鄂尔多斯、西藏、宁夏等行省。

直到1912年,甘肃地区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

近代以来,甘肃地区成为了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甘肃省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

此外,甘肃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的来说,甘肃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历史学家。

甘肃省情

甘肃省情

建国以后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 成立甘肃行政公署 辖: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岷县、 定西、临夏、酒泉、武威、张掖、兰 州11个分区,73县,隶属于西北军政 委员会。
• 1985年,全省行政区划 为5个市,2个自治州, 7个地区 • 止2004年,全省的行政 区划为12个地级市, 2 个自治州,87个县(市、 区)
气候特征
1. 2. 3. 4. 5. 光照充足,光能资源十分丰富 气候温凉,热量分布差异大 降水稀少,季节分布不均匀 蒸发量大,分布与降水相反 风能丰富,区域风速差异较大
政治篇
党的组织和党员
五四运动以后,甘肃开始 建党。1925年12月成立了中共 甘肃特别支部,成为党在甘肃 最早的组织。 截止2004年年底,全省共 有党组织64877个,党员从建 国初期的25594人增长到现在 的127.6万名。
第三节
气候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 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 寒区、干旱区的各种 气候类型
第三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全省有农用地3.81亿亩,建设用地 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耕地 面积6991.8万亩,圆地面积302.6万 亩,林地面积 7678.95万亩,牧草地 面积21190.2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 地面积1309.5万亩,交通用地面积 93.8万亩,水域面积42.3万亩.全省 耕地面积人均2.69亩,居全国第6位.
1.东乡族 2.裕固族 3.保安族
第二节 宗教
• 伊斯兰教 • 佛教(汉传、藏传) • 道教 • 天主教 • 基督教
经济发展
新世纪甘肃经济发展的 战略指导思想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 2.坚持“高举发展的旗帜、高举 改革的旗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 企业、保证抓党建”的工作思路

甘肃省金昌市历史沿革

甘肃省金昌市历史沿革

甘肃省金昌市历史沿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金昌已有人类在此生息。

商周时期,为西戎牧地。

春秋战国至秦,月氏族驻牧于此。

汉初,属匈奴休屠王辖地。

西汉武帝起,先后置鸾鸟、番和、骊靬、显美、焉支等郡县。

元设永昌路。

明置永昌卫。

清改为永昌县至今。

1936年11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

12月5日,建立中华苏维埃永昌区政府,仅存23天。

1949年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昌,9月23日,成立永昌县人民政府,隶属武威专员公署。

1955年4月改为永昌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3月,隶属张掖专员公署,1961年12月改属武威专员公署领导。

1968年5月7日成立永昌县革命委员会,隶属武威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恢复永昌县人民政府,由武威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1]1962年5月,设立金川镇。

1981年,金昌市行政区域分为市区和永昌县两部分。

市区辖金川镇(含4个街道办事处)和双湾、宁远堡两个人民公社;永昌县辖城关镇和河西堡、北海子、焦家庄、红山窑、新城子、朱王堡、水源、南坝、六坝、东寨10个人民公社。

10月1日,武威地区向金昌市移交永昌县。

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

1982年5月,市区设立金川工作委员会,管理1镇2公社。

1983年6月,撤销金川工作委员会和金川镇,设金川区公署和中共金川区工作委员会,永昌县河西堡工业区域设河西堡镇。

[2]1982年8月27日,金昌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成立金昌市人民政府。

永昌县金川镇所属的金川地区和宁远堡、双湾两个人民公社划为金昌市的行政区域,将武威地区管辖的永昌县划归金昌市领导。

金昌市由省直接领导,市人民政府驻金川。

1984年12月,省人民政府批准设金川区。

1985年6月,撤销金川区公署,筹建区人民政府。

12月,金川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成立金川区人民政府。

同年,撤销河西堡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河西堡镇。

新城子、朱王堡同时撤乡设镇。

甘肃省情研究报告

甘肃省情研究报告

第六,甘肃历史人口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十分频繁,且规模较大。仅《甘肃通志稿·民族五·移徙》记载的人口迁移,从上古到1933年就有200多 次。至于由战争、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形式的人口流动,更是一种经常现象。大体说来,由东部向甘肃迁入人口,即西向人口迁移和流动,往往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文化,使甘肃人口和经济都得到发展。而东向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即由甘肃向东部各省迁移人口和流动,或对甘肃人口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省内 的迁移和流动,多半与灾害、战争相伴,而又加重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对甘肃人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原始社会末期,武威、民勤盆地自然绿洲中已有人类定居,半农半牧的生产活动也已出现。根据考古发掘,绿洲中分布有沙井子、皇娘娘台、海藏寺、前营、王 景寨、半截墩、墩子滩、小崖子疙瘩、头墩营、瓦罐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斧、刀、镰、铲等生产工具。这些文化遗址基本上都分布在南部武威、古浪绿 洲之内。这无疑表明了这片绿洲环境的优越。从战国至汉兴,这里是月氏人生活的地区;秦汉之际,匈奴南下击败月氏,这里又为匈奴休屠王所据,成为牧地。
甘肃行政建制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历经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省情研究报告》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长期是民族大融合的舞台,经历过辉煌的时期,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稳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陇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甘肃历史 古代史

甘肃历史 古代史

甘肃历史古代史第一部分甘肃古代史概述:旧石器时期(粗糙石器、使用火)------新石器时期(磨制石器、种植庄稼、制作陶器、逐步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周秦先祖在甘肃活动(奴隶社会)-----秦统一后,甘肃进步封建社会的王朝更替。

旧石器时期的甘肃:(1万年前)生产活动:使用粗糙石器(粗制石器、骨器、鹿角器)、使用火。

新石器时期的甘肃:(5000--2000年前)1.甘肃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主要:①大地湾文化(8000年--4800年)大地湾文化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形成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②马家窑文化(5000年--4000年)③齐家文化(4000年左右)周秦先祖在甘肃的活动:秦人在甘肃的活动:秦武公十年,秦国在邽(gui)戎、冀戎两个新开辟的地区设邽县(今天水麦积区南)和冀县(今天水甘谷县)。

这是甘肃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县秦穆公时期,秦国称霸西戎,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甘肃境内其他古老民族:西戎、月氏、乌孙、氐族、羌族、匈奴等。

秦朝时期的甘肃:1.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全面推广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为40郡),在甘肃境内设置2郡,陇西郡(今临洮县南)、北地郡(义渠今宁县西北)。

2.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将战国时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新修今兰州黄河以北的长城,构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汉朝时期的甘肃:1.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在行政建制上沿袭秦制,设北地郡和陇西郡。

汉武帝在甘肃设立“河西四郡”即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

2.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获得了西域大量前所未有的资料,向西域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

3.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以亲身实践开通了中西陆路交通,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甘肃历史5

甘肃历史5

正文 . 第六课
第 10 页
第 11 页11
唐朝前期的甘肃经济
统治者对河西的经营
到唐朝统治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因地制宜、农牧并 举的开发方略,在河西推行屯田与和籴政策,并积极发 展畜牧业。
唐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屯田管理制度,设有专管农业 生产和屯田的官吏。唐政府在河西推行屯田的地点很多, 以武威、张掖规模最大。中原地区先进的曲辕犁也在这 里得到广泛应用。此外,政府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加强 水利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生产。
正文 . 第六课
第 38 页
第 39 页39
隋唐时期甘肃的文学发展
陇西三李
唐朝中期以后,传奇小说的创作非常繁荣。陇西 人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所写的传奇小说成就非常 突出,对宋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文 . 第六课
第 40 页
李朝威写的《柳毅传》,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笔调优美,是唐传奇的代表作 之一;李公佐的《南柯记》《谢小娥传》《卢江冯媪》等都是著名的唐传奇小说; 李复言的《续玄怪录》收录传奇小说三十四篇,李复言为唐传奇最多的著作家。
正文 . 第六课
第 35 页
隋唐时期甘肃多民族的发展及融合
回鹘
回鹘原名回纥,是裕固族的祖先。7世纪初,回纥 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受突厥汗国奴役。745年, 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部分贵族开始建筑宫室、城邑,逐步定居下来。8世 纪后期,回纥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回鹘政权瓦解后, 一支回鹘迁到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一带,被称为甘 州回鹘,并建立了甘州回鹘政权。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 关系密切,接受中央王朝的册封。
正文 . 第六课
第 29 页
第 30 页30
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甘肃历史知识点总结

甘肃历史知识点总结

甘肃历史知识点总结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

商代,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开拓了我国最早的农业。

周文王灭商以前,战败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扩展到密。

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有羌方、共、密等方国部落。

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秦朝时期,公元前688年秦国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扩展资料:汉、唐以来,甘肃就成了中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孔道。

汉朝张赛出使西域,唐朝僧人玄奖西去印度取经,都取道甘肃,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省内有我国伟大艺术宝库教煌莫高窟,还有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石窟等重要文物古迹。

我国新石器时代产生的实用面优美的工艺品一一甘肃彩陶,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而著称。

位于甘南夏河县的拉卜楞寺为我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

位子平凉西郊的崆峒山是全国道教源地之一。

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亦轰动国内外。

甘肃省出土的汉简、魏晋壁画墓也都是十分宝贵的历史遗存。

甘肃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海拔大都在一千米以上。

东部是土层肥厚的黄土高原,西南部是祁连山地和甘南高山草原,西部是土壤肥沃的河西走廊,北部为阿拉善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澳。

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流经甘肃。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极为有利。

甘肃的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

全省干早缺雨,温差较大。

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热,春秋转瞬即逝。

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从西北往东南,由摄氏零下十四度递升到零上四度: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从祁连山向北和向白龙江流域,由摄氏十六度递升到二十六度。

甘肃省情简介

甘肃省情简介

甘肃省情简介甘肃,由古代所辖重镇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古代曾设有陇西郡和陇右道,故又简称陇。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黄河上游,平面地形酷似一柄精致的“玉如意”,镶嵌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东西最长达1655公里,南北最窄处仅25公里。

总人口2628万,有55个民族成份,其中东乡、保安、裕固族是甘肃独有民族。

全省有兰州、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定西、陇南12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有86个县(市、区),其中,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7个市辖区。

甘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东邻陕西省,南与四川、青海省接壤,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交界,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连接,是西北地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贯通东亚与中亚、西亚及欧洲之间的陆上通道。

甘肃地域辽阔,地处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瑰丽奇异的独特地貌。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建筑建材、食品医药、轻工纺织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全省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中,按照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的总体思路,大力弘扬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正在满怀豪情地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将着力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整合要素资源,加强区域间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悠久历史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甘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职生

甘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职生

甘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职生甘肃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甘肃的历史知识点。

让我们一步一步来思考。

第一步:早期历史甘肃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

在商周时期,甘肃是西周的一部分。

在春秋战国时期,甘肃是几个小国的疆域。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甘肃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第二步:丝绸之路甘肃位于中国和中亚之间,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欧洲和中亚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和贸易站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是北方民族游牧民族的活动地区。

这个时期的甘肃处于多个王朝的争夺之下,不断更迭。

第四步: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甘肃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西部边境的防御要塞。

甘肃的疆域逐渐扩大,同时也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

第五步: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三个朝代,甘肃成为了中国的一个省份。

这个时期,甘肃的经济和文化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著名的文化和教育中心。

第六步:现代甘肃在现代,甘肃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同时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

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第七步:甘肃的文化遗产甘肃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例如莫高窟和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以其壁画和古代文献而闻名于世。

第八步:甘肃的名人甘肃出产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的瑰宝之一。

总结: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甘肃的历史知识点。

从早期历史到现代,甘肃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甘肃的文化遗产和名人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职生,我们应该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的历史和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甘肃历史6

甘肃历史6

正文 . 第六课
第 31 页
第 32 页32
宋元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11世纪前期, 甘州回鹘政权亡于西夏, 回鹘 各部离散, 主体部分迁到嘉峪关外, 在敦煌以南 至若羌之间游牧, 史称“黄头回鹘”。13世纪的 元代, 他们被称为“撒里畏兀儿”部。明朝统治 时期, 撒里畏兀儿人东迁入关, 到达今天的肃南 和酒泉黄泥堡一带定居下来, 成为后来裕固族 的祖先。
第 17 页17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南宋秦陇军民 的抗金斗争
第 18 页
南宋秦陇军民的抗金斗争
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 金兵南下, 攻入开封, 俘虏了 宋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 进而将矛头指向新建立的南宋政权。 金兵所到之处, 宋军望风溃败。陕甘人民自动组织“义军”, 抗 击金人的屠掠。在人民抗金斗争的浪潮推动下, 南宋军官中 也涌现出一批抗金英雄人物, 吴璘、吴玠兄弟俩, 就是其中的 著名代表。
余阙(1303—1358), 字廷心, 一字天心, 唐兀氏人, 世居武威, 后以其父官合肥而迁。余阙以“文学致身于 五经, 皆有传注, 篆隶也精致可传”。顺帝至正十八年 (1358年), 余阙守安庆, 因陈友谅攻破安庆而自杀。 著有《青阳集》6卷, 所撰诗、序、记、碑铭、策书及 杂著皆载入。卷1载其诗作《白马谁家子》《拟古赠杨 沛》《黄鹤楼》等91首。
第 23 页
元朝的建立和对河西的统治
凉州会盟
1229年, 窝阔台( 成吉思汗的儿子)继承蒙古汗位, 他将甘肃、青海等西夏故地分封给了次子阔端, 由此, 阔 端成为河西走廊最高的军事统帅, 并入住凉州。
在他驻守河西期间, 曾以王子的身份代表蒙古王室 同吐蕃萨迦派的宗教领袖、著名的吐蕃萨班进行了有重 大历史意义的凉州会晤。

历史中的甘肃300字怎么写

历史中的甘肃300字怎么写

历史中的甘肃300字怎么写
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

从地形上来看,甘肃可分为六个区域,其中,三处山地,两处高原,加上一个特殊的河西走廊。

此地以山河作为屏障,走廊作为通道,塑造了甘肃独特的文化历史。

我们先来说说山河是如何作为屏障的,河流中发源于甘肃的有,渭河、西汉水,流经此地的有泾河、黄水等,最终都汇入长江,黄河以及他们的支流。

这些河流流经甘肃,滋养了一方百姓。

而在征战年代,可以防止少数民族东进。

在这里,三国时曹魏和蜀汉多次征战。

我的文档

我的文档

一、历史沿革1、名称的由来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古代曾在此设置过陇西郡和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3、甘肃地貌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1)陇南山地:陇南地区位于甘肃东南部,东靠陕西省,西邻甘南州和定西地区,南接四川省,北毗天水市。

陇南地处西秦岭南麓,由北秦岭山地、徽成盆地和南秦岭山地三部分组成,古代“北通羌戎,南通巴蜀”。

由于河流切割严重,峡谷幽深,地形破碎,悬壁林立,沟壑纵横,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古代历为战略要地。

森林茂密,成为重要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该区有“天然药库”和“千年药乡”之称,是甘肃最大的药材生产、出口基地。

(2)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

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

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着它新的活力。

(3)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

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4)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斜的狭长地带。

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5)祁连山地: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情知识(简介)之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甘肃省以古甘州,肃州两字首字而得名,简称“甘”或“陇”。

甘肃县的建制早于省的设置,从春秋时期萌芽开始算起,迄今已达两千余年。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置甘肃军司,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从元代开始正式设置甘肃省,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

甘肃省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远在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上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

进入新石器时代,甘肃东部的大地湾文化,以其历史之久远,内蕴之厚重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源头,与中原一带的仰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商代,甘肃境内有羌,共(今泾川县),密(灵台县)等方国部落。

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现天水市定居下来。

公元前668年,秦国设
邽县(今天水市麦积区南),冀州(今甘谷县)。

这是甘肃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

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

西汉时期又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天水安定武都金城郡。

东汉时,行政区划大体上是州郡县三级制。

甘肃属凉州,共辖10郡,2属国,99县。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省境共置凉州1州,12郡,77县。

大部分地方属魏国,南部的部分地方属蜀国。

西晋时期,省境设凉州,秦州,兼属雍州,统12郡,72县。

南北朝时期,甘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

北魏时,甘肃境设置8州,35郡,91县。

北周时,甘肃境设22州,56郡,104县。

隋初,省境设16郡,76县。

唐朝时期,省境设22州,辖67县。

元代,甘肃行政区划大体上是省,路,府(州),县四级制。

公元1281年,甘肃正式设省,称“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省,治所在甘州路的甘州(今甘州区)。

省辖7路,5个直隶州,4个府,22属州,24县。

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

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设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共设13布政使司,甘肃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同时将治所从巩昌移至兰州。

清乾隆29年(公元1764年),裁甘肃巡抚(原驻宁夏,顺治五年即公元1648年迁至兰州),以陕北总督行巡抚事,并迁陕甘总督署至兰州。

当时甘肃辖区除包括今新疆,青海,宁夏一部分以外,大体上和今甘肃的境域相同。

可以说甘肃的行政区域,奠定与两汉,正式于元代,完成于清朝。

民国时期甘肃共设7道,下辖77县。

北伐战争以后,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废除道的建制,改县的行政长官县知事为县长。

从1934年开始,甘肃省在县的行政建制之上,又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的辅助机关。

至解放前夕,甘肃省共设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71县,1市,3局。

1949年8月26日,甘肃省省会兰州解放,即成立甘肃行政公署,下辖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岷县,定西,临夏,酒泉,武威,张掖,兰州11个分区(专区,市),73个县(局),甘肃行署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

1950年成立甘肃省人民政府。

建国以后,甘肃省的行政区划几经调整,逐步形成省,专区(州,市),县(市,区)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1985年,全省行政区域调整后,共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5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庆阳,平凉,陇南,定西,武威,张掖酒泉7个地区;共有9个县级市,60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1个市辖区。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武威地区设立武威市(地级),将原武威市(县级)改设凉州区。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张掖地区设立张掖市(地级),将原张掖市(县级)改设甘州区;撤销平凉地区设立平凉市(地级),将原平凉市(县级)改设崆峒区;撤销酒泉地区设立酒泉市(地级),将原酒泉市(县级)改为肃州区;撤销庆阳地区设立庆阳市(地级),将原西峰市(县级)改设西峰区,庆阳县更名为庆城县。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定西地区设立定西市(地级),将原定西县改设安定区。

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陇南地区设立陇南市(地级),将原武都县改为武都区。

至此,全省完成撤地市工作,现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7个县(市,区)。

&&.此文章是我个人摘自《甘肃省情知识-简明读本》(主编:李志荣田刚兰州大学出版社)。

&&.作为一个地道的甘肃人,我觉得应该知道这些知识.
&&.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甘肃.
2014年2月11日江湖浪子谢西湖于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