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be13e2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b.png)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事故现场保护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
立即采取措施,阻止进一步的伤害或破坏,并尽快组织人员疏散。
第二步:调查组成立根据公司的应急预案,组成事故调查组。
通常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
调查组成员应具备调查分析安全事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三步:事故调查组到场事故调查组应尽快到达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和伤亡情况。
与现场工作人员交流,获取相关证词和证据。
第四步:现场勘察和证据收集事故调查组要对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包括拍照、测量等,以获取现场的真实情况。
同时,调查组要收集相关的证据,如物证、影像资料、文档等。
第五步:事故过程还原和分析基于现场勘察和证据收集的结果,事故调查组要对事故过程进行还原和分析。
通过确定事故的起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第六步:报告撰写和汇报事故调查组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的背景、现场状况、事故原因分析、责任追究等内容。
报告要客观、准确,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改进建议。
同时,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方面进行汇报。
第七步:处理事故责任和采取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和报告,对责任进行认定,并依据公司的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或追究责任。
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第八步:事故经验总结和宣传教育事故调查组要对事故进行总结,提炼出经验教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公司内外推广事故的教训和防范措施。
总之,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程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帮助企业找出事故的原因,改进安全管理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同时,还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员工的安全权益。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7ee17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0.png)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内容:一、报告程序:1.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2.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等详细信息。
3.事故报告应通过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二、事故调查程序: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2.事故调查组应及时赶到现场,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3.事故调查组应听取事故现场目击者和相关人员的陈述,收集事故现场的证据。
4.事故调查组应编写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的原因、责任追究、事故防范措施等建议。
三、责任追究:1.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2.对于严重的事故责任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3.对于轻微的责任人,将依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四、事故防范措施:1.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的建议,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通过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2)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县内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本制度。
1.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侧。
2.事故报告2.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主管部门负责人,重大情况应直接报总公司有关领导,若发生火灾事故且较严重时应同时立即报火警119;2.2总公司领导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县政府有关单位;2.3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2.4发生事故先兆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应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安全部门进行报告,以便研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2.5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2.5.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2.5.2简要经过;2.5.3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判断;2.5.4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2.5.5事故报告单位。
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
![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6ecb6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7.png)
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安全事故处理流程安全事故是指未预期发生的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
对于任何组织而言,安全事故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损失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安全事故处理流程,供参考:第一步:遏制和处置1.安全事故发生后,首先要确保人员的安全。
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行动,遏制并控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2.请示领导或相关部门,并做好记录。
必要时,应通知应急机构或执法部门,以便进一步支援和调查。
3.对事故区域进行封锁和隔离,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和保护现场证据。
4.组织人员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包括救援被困人员、提供急救、灭火等。
第二步:报告和通知1.按照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报告事故。
向公司领导、相关部门和环保、安全、劳动保护等监管部门报告事故的情况。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等。
2.通知相关人员,包括事故相关人员、家属、业务合作伙伴等。
同时,也要向相关媒体发布必要的信息,以便公众了解事故进展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三步:事故调查1.成立事故调查组。
由企业的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负责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2.了解事故的起因和经过,搜集相关证据、资料和记录等。
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记录重要的环境条件、设备状况、作业程序和人员行为等。
3.核实事故中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等。
进行现场讯问和调查相关人员,注意保护好证人的权益。
4.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
结合调查数据和相关法规、标准以及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并确定相关责任人。
第四步:整改和改进1.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和计划,包括技术改进、管理措施、人员培训和外部支持等。
2.组织实施整改措施。
负责人应按照整改方案安排实施,并对整改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3.评估整改效果。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e95bd4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3.png)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一、报告程序
1.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给所在单位、部门或生产线负责人,并启动应急预案。
2.接到报告后,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救援。
3.若事故性质严重,需立即报告给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并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
二、现场救援
1.现场救援应由有经验的救援人员或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救援过程的安全性。
2.对于受伤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3.对于现场危险因素未消除的,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防止事故扩大。
三、事故调查
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并收集相关证据,分析事故原因。
2.根据调查结果,要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制定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调查过程中,应保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并接受监督。
四、现场勘察
1.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以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
2.在勘察过程中,要保护好现场证据,并收集相关资料,以便为事故调查提供支持。
3.在勘察结束后,要编写现场勘察报告,并存档备查。
五、事故调查分析及结论
1.根据现场勘察和调查结果,要对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定事故的性质、责任和原因。
2.针对分析结果,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最后要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和结论,编写事故调查报告,并进行归档。
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安全事故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6cc4d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d.png)
安全事故处理流程1. 引言安全事故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或事故,可能对人身安全或财产造成损害。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避免可能的损失,公司制定了此安全事故处理流程,以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类安全事故。
2. 安全事故报告与通知- 当有员工或目击者发现安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向主管或安全部门报告。
- 安全部门接到报告后,必须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包括其他部门的负责人、紧急救援小组等。
3. 安全事故评估- 安全部门负责对安全事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紧急救援程序,确保伤员及时得到急救,减少进一步损失。
4. 安全事故处理与记录- 安全部门根据事故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包括救援措施、事故现场封锁、调查取证等。
- 处理过程中,应保持现场的安全,确保没有进一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安全部门应填写详细的事故处理记录,包括事故原因、伤亡情况、处理措施及效果等。
5. 事故调查与分析- 安全部门根据事故记录,组织进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
- 调查报告应包括对事故的详细描述、人员行为、设备问题、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6. 事故后续处理-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安全部门应制定完善的事故处理纠正措施,包括加强员工培训、设备维护、安全标识等。
- 同时,需要对事故中的伤员进行后续救护和康复工作,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7. 安全事故经验总结与分享- 安全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事故经验总结会议,分享处理事故的经验和教训。
- 针对事故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跟进实施。
8. 应急预案的修订- 根据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改进计划的执行效果,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
- 以确保日常工作和生产中的安全措施和流程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以上就是公司的安全事故处理流程,通过详细的流程和组织措施,我们相信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公司的正常运营。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b327fe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1.png)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条例一、调查处理范围1.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2.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其他重大不安全因素的事件。
3. 管理部门、事故当事人和其他相关单位、个人有责任参与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二、调查处理责任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组织调查处理本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2. 管理部门应当组织调查处理本辖区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并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3. 受伤人员、家属和其他相关当事人有权要求参与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并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
三、调查处理程序1.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现场、保障人员安全,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 调查组应当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固定现场证据,采集相关物证和证人证言。
3. 调查组应当组织听取事故当事人、目击证人的陈述,调阅相关记录和资料,分析事故原因。
4. 调查组应当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问询,要求提供证据材料,并进行责任认定。
5. 调查组应当制定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的经过、原因分析、责任认定和事故防范措施等内容。
四、调查处理结果1. 调查组应当根据调查结果,判定事故性质和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2.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调查处理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修正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3. 对于事故责任人,应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4. 对于受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必要的救助和补偿,并及时提供相关法律援助。
五、保密原则1. 所有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的人员,应当严守事故信息的保密,禁止泄露事故相关资料。
2. 对于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结果,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3. 违反保密规定的个人或单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行政处罚。
六、附则1.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事故调查处理流程
![事故调查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50fb4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a.png)
事故调查处理流程第一步:事故发生初期处理事故发生后,首先要立即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赶往现场进行紧急救援。
同时,要确保现场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进一步伤害和损失。
若有伤者需要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第二步:事故现场保护和准备调查在保护现场方面,要采取措施确保现场不被干扰,防止痕迹被破坏。
相关人员要尽快赶到现场,开始收集现场相关信息,如照片、视频等。
同时,要尽快通知事故调查组成员,并组织好工作人员与相关证人进行初步询问。
第三步:事故调查组成立与信息收集在成立调查组时,要确保组成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调查组成员要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熟悉相关标准和规程,并具备一定的调查技巧。
信息收集阶段,需要搜集相关的文件、记录、证据材料等,并对相关人员和证人进行详细询问。
第四步:事故原因分析与报告在原因分析阶段,调查组要综合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确定次生原因、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
在此基础上,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最终,调查组要编写出一份完整的事故调查报告,并将其提交给管理层。
第五步:事故处理与教训总结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的结论和预防措施,管理层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并对整个组织进行相应的整改。
同时,要对事故经验进行总结和教训归纳,以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教训总结也需要进行包括对员工在职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牢记教训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
第六步:事故报告归档和宣传事故调查报告需要归档,以备将来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管理层还应根据报告内容,制定相应的宣传教育计划,向全体员工进行事故经验的学习和宣传,以提高员工对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综上所述,事故调查处理流程包括事故发生初期处理、事故现场保护和准备调查、事故调查组成立与信息收集、事故原因分析与报告、事故处理与教训总结、事故报告归档和宣传等六个步骤。
这一流程的每个步骤都有其重要性和独特的功能,有助于完善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应急预案事故处置基本程序
![应急预案事故处置基本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5b8ad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b.png)
一、事故报告与响应启动1. 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 上级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应急响应启动后,各相关部门、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行动,全力投入事故处置工作。
二、事故现场处置1. 事故现场处置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2. 事故现场处置措施:(1)隔离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2)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展开救援行动;(3)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生命安全;(4)保护现场,收集事故相关证据;(5)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三、信息报告与发布1. 事故发生单位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2. 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汇总、分析事故信息,并按照要求向相关部门、单位发布事故信息。
3. 事故信息发布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则,确保公众了解事故情况。
四、应急物资保障1. 事故发生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提前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2. 事故发生后,应急物资保障部门应迅速调配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 对于特殊需求,应急物资保障部门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单位,提供所需物资。
五、应急撤离与安置1. 事故发生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受影响人员有序撤离事故现场。
2. 撤离过程中,应确保人员生命安全,避免拥挤、踩踏等次生事故。
3. 受影响人员撤离后,应急管理部门应负责对受影响人员进行安置,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六、事故调查与处理1. 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应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责任等进行调查。
2. 事故调查组应依法依规,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
3. 事故调查报告经审核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4. 对事故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总结与改进1. 事故处置结束后,应急管理部门应组织对事故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查找不足。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制度(3篇)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65404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b.png)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制度一、引言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及生态环境破坏的事件。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因此,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制度,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1. 依法依规,优先保障人身安全;2. 及时准确,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可信;3. 综合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4. 公开透明,及时向相关方面通报调查结果。
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程序1. 事故发现和报告: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司管理人员,并按照公司制定的报告流程进行汇报。
2. 事故现场保护和封堵: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现场,并封堵可能导致扩大事故的途径。
3. 事故调查组成: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性质确定调查组成员,并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
4. 事故调查程序:事故调查组应按照相关调查标准和程序,进行现场勘查、证据收集、相关人员询问和材料调取等工作,并及时记录调查过程和结果。
5. 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应根据调查结果编写事故调查报告,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司管理层。
6. 事故调查结果的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公司管理层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和处理。
7. 事故调查报告的公告和备案:公司应及时公告事故调查报告,向社会公开相关事故信息,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备案。
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1. 事故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原因等基本情况的介绍。
2. 损失评估:对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等进行全面评估和统计。
3. 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
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流程是什么
![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流程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ae6e43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e.png)
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流程是什么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往往会给个人、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为了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必须遵循一套严格规范的调查处理流程。
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流程。
一、事故报告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二、事故救援在接到事故报告的同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救援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先抢救受伤人员,同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
三、事故现场保护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这对于后续的调查处理至关重要。
应设置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四、成立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事故调查组,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五、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要通过现场勘查、询问证人、查阅资料、技术鉴定等多种手段,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和资料。
一般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一般安全事故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133c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1.png)
一般安全事故处理流程1.事故现场的保护和隔离:在发生事故后,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比如警告标志、隔离带等,以防止其他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并受到伤害。
2.救援和急救:3.事故排查和调查:在救援工作进行中,开始展开事故的排查和调查工作。
收集相关证据,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测绘,采集证物,以便后续分析。
调查人员应当多方面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包括现场环境、操作程序、设备状况、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等因素,以便查明事故的原因。
4.事故责任的认定:在调查工作完成后,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
责任的认定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相关人员在事故中的责任。
认定责任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责任人的违法失职行为,并为后续的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5.事故处理和改进措施:对责任认定的基础上,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秩序,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避免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需要在事故处理的基础上,对事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事故通报和报告:事故处理完成后,应当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进行事故通报。
通报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处理情况、责任认定等,以便组织进行总结和研究,从而推动相关工作的改进。
7.事故后评估和总结:最后,还需要进行事故的后评估和总结工作。
对事故处理的效果和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事故处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对事故的教训和经验进行总结,编制事故管理手册,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这些步骤构成了一般安全事故处理的流程,通过科学的处理和合适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保障人员安全和生产正常进行。
施工质量事故调查处理的一般程序
![施工质量事故调查处理的一般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025f8d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7.png)
施工质量事故调查处理的一般程序
1. 接到施工质量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调查程序。
2. 组织调查团队,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
3. 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4. 收集事故相关的文件、记录、证据等资料,并对其进行归档和整理。
5. 实地勘察和调查事故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
6. 对相关人员进行面谈,获取他们的描述和看法,并记录下来。
7. 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和信息,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8. 确定事故责任的主体和次体,评估其责任程度。
9.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方案。
10. 将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汇报给相关部门或单位,并按照程
序执行。
11. 监督执行结果,确保事故调查处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12. 根据处理结果和经验教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94433c587c24028905fc3c4.png)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一、调查准备工作1、赶赴事故现场。
接到事故报告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分线管理的原则,其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与前期事故调查,并初步确定事故等级、类别和事故原因。
2、依法组建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牵头单位向同级政府呈报《关于成立××事故调查组的请示》文件。
请示文件应当载明事故基本情况、拟定的调查组牵头单位、调查组组长、调查组组成单位和邀请单位。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员组成,并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成立调查组的请示文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或领导签字同意)后,调查组牵头单位向事故调查组各成员单位和邀请单位发出《关于成立××事故调查组的函》,函告有关调查事项.3、立案。
牵头单位明确主办人员,由主办人员填写《立案审批表》,并由相关领导签署审批意见。
4、制定事故调查工作方案。
调查组牵头单位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制定事故调查工作方案,明确调查组织分工、调查组工作职责、各调查小组工作任务和调查工作要求.5、召开事故调查组第一次会议调查组组长主持召开事故调查组第一次会议。
会议通报事故发生基本情况,抢险救援情况,宣布调查工作方案,明确各调查组成员分工和。
任务,调查组组长对调查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
二、事故调查取证6、组织事故现场勘察,提取相关物证。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派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向当事人或目击者了解事故发生经过情况。
提取事故现场存留的有关痕迹和物证(致害物、残留物、破损部件、危险物品、有害气体等),封存与事故有关的物件,并用摄影、照相等方法予以固定.对无法搬运或事故发生单位确需立即使用的物件,由勘察人员现场认定,并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当场签字认可后,交付事故发生单位或相关单位保管或使用.根据现场勘察和现场取证情况,绘制事故现场有关图纸(包括事故现场示意图、剖面图、工序(工艺)、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流程讲义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流程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74c17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4.png)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流程讲义一、事故调查小组的组建原则1. 事故调查小组成员应该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
2. 事故调查小组应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法律顾问等相关专业人员。
3. 事故调查小组成员应该具备独立公正的态度,对调查对象没有先入为主的看法。
4. 事故调查小组应当由一名专人担任组长,对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和工作进度进行统筹和管理。
二、事故调查流程1.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2. 小组成员应到达现场,对现场进行勘查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和现场情况的记录。
3. 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以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
4. 小组成员应对与事故相关的技术、管理、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5. 小组成员应综合收集的证据和现场情况,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判定。
6. 小组成员应撰写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7. 事故调查报告应提交给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进行论证和甄别。
8.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的结论,对事故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和追责,对事故原因进行改进和预防。
9. 小组成员应持续跟踪事故的处理进展,确保事故的处理和改进措施得以有效贯彻。
三、注意事项1. 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应保持客观和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相关人员和事故处理过程。
2. 调查报告应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撰写,不应当带有主观臆断和情绪因素。
3. 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应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不得私相授受、包庇纵容。
4. 所撰写的调查报告应当经过公司领导和法律顾问的审核和意见,确保真实客观。
调查处理流程讲义四、事故调查中的技术分析1. 在事故调查报告中,需要对事故的技术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这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工艺问题、环境因素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技术分析,可以确定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和责任人,并为后续的事故预防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2. 小组成员需要对涉事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检测,了解其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3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9031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4.png)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有时不可避免地发生事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以及快速、准确地处理事故后果,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事故报告和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规范性,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安全管理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故障、工人伤亡、火灾爆炸等。
无论事故性质大小,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进行报告和调查处理。
三、报告程序1.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2. 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事故调查小组;3. 调查小组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并制定调查方案;4. 调查小组应根据事故的性质、原因和后果,进行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调查,包括采集现场证据、听取当事人陈述、查阅相关文件等;5. 调查小组应将调查结果及时汇总并书面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四、调查要点1. 事故的背景和现场情况:包括事故地点、时间、事故前的运行状态等;2. 事故原因的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如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3. 事故后果的评估:包括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等;4. 事故责任的认定:根据调查结果,明确事故责任的主体和具体责任人;5. 事故的教训和改进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五、处理程序1. 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调查结果,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并通知相关部门执行;2. 处理决定应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相关规定的要求,对责任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扣工资、降职、开除等;3. 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还应将事故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予以公示,以警示全体员工,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六、制度的落实与完善1.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认识和遵守意识;2.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3. 针对事故调查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企业应进行总结和改进,完善制度的相关内容,提高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3篇)
![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28265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7.png)
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是指组织机构在发生事故后,为了了解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及总结经验教训,建立的一套有关调查、处理和统计报告的制度和流程。
以下是一般的事故调查、处理和统计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步骤:1.调查流程-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或相关负责部门报告事故。
- 安全责任人调查:安全责任人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尽快确定事故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教训。
- 事故现场勘查:调查人员应到现场进行勘查,收集事故现场的相关证据和资料。
- 证据收集:调查人员应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件、记录、视频等证据。
- 证人询问:对与事故相关的人员进行询问,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事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原因。
- 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应编写调查报告,详细描述事故的经过、原因、影响和建议。
2.处理措施-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追究责任、改进工作流程等。
- 教育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 监督检查:加强对事故处理措施的监督检查,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3.统计报告- 统计数据收集:将事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包括事故类型、频率、影响范围等。
- 数据分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寻找事故的规律和趋势。
- 统计报告编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事故统计报告,包括事故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和建议等。
- 报告发布:将统计报告发布给相关部门或机构,以供参考和改进。
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二)一、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为了及时准确地调查、处理事故,并整理和统计有关事故的信息,制定本制度,以确保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发生在企业内部的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人身伤害事故、设备故障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
二、调查、处理、统计报告的程序和责任2.1 调查程序:(1)接报事故后,立即组织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安全事故处理具体处理程序
![安全事故处理具体处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7da8ae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2.png)
一、安全事故处理具体处理程序(一)报告受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对伤者及时医治的同时,要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提交事故经过报告。
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受伤(或中毒)程度,事故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及处理结果等。
构成重伤事故的,由安监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依法处理。
(二)接待举报:对前来举报事故单位的要热情接待,详细登记,对企业经营单位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形成事故报告。
对于因医疗费用、伤者补贴等,双方发生争议的,填写《受伤事故案件送达书》及《工伤事故报告书》一并移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进入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三)事故调查:对立案调查的重伤事故,要按照国务院第493号令执行,要组成调查组,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责成事故单位将工商执照、法人身份证明、事故经过报告等材料上报调查组。
责成事故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并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四)事故调解:对未造成伤残等轻微工伤事故,经过当事双方协商一致,安监部门予以调解处理、签字备案,减少诉讼程序。
(五)事故处理:安监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对事故单位做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并执行。
处理瞒报: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未及时上报,经查实,由区安监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追究瞒报责任。
事故结案后,将事故报告书等材料移交劳动仲裁机关。
同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者。
对主动上报工伤事故并积极配合调查的单位,从轻处罚,对瞒报、漏报事故的单位,对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单位,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工作时限:轻伤事故从接到报告起,到报送仲裁程序为止,工作时限为15天时间,特殊情况可延长,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天。
重伤事故工作时限为60天,特殊情况可延长,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天。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
![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1e750f3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4.png)
⼀般⽣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2007年6⽉1⽇起施⾏的《⽣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我国⽣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作起到了更规范、更具体的指导作⽤,解决了原有法规、标准规定模糊、程序不清的问题。
⼀、事故报告阶段事故发⽣后,事故单位有关⼈员应当于1⼩时内向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安监部门或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做好事故现场保护⼯作。
2⼩时以内同时向同级⼈民政府和上级安监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1)事故发⽣单位概况;(2)事故发⽣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数(包括下落不明的⼈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同时通知公安、劳动保障、⼯会、⼈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
⾃事故发⽣之⽇起30⽇内,事故造成的伤亡⼈数发⽣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事故单位发⽣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为,经查证属实的,应⽴即上报事故情况。
⼆、事故调查阶段事故调查由⼈民政府或⼈民政府授权、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进⾏,事故调查组由⼈民政府、安监、主管部门、监察、公安、⼯会等部门的有关⼈员组成,并应当邀请⼈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视情况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
调查组成员如与调查的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调查组组长由市政府指定。
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①查明事故发⽣的经过、原因、⼈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②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③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④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⑤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取证是完成事故调查过程的⾮常重要的⼀个环节,主要包括五个⽅⾯:(⼀)事故现场处理。
为保证事故调查、取证客观公正地进⾏,在事故发⽣后,对事故现场要进⾏保护,事故现场的处理⾄少应当做到:(1)事故发⽣后,应当救护伤害者,采取措施制⽌事故蔓延扩⼤;(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企业公司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
![企业公司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ced362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0.png)
企业公司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企业公司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一、调查组的组建和职责1. 调查组的组建:一旦发生事故,企业应立即成立专门的事故调查组。
调查组应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法律顾问等。
2. 调查组的职责:- 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设备故障等;- 收集和分析相关证据,包括现场照片、视频、事故报告等;- 调查事故责任和失职情况,确定责任人;- 提出事故防范和改善措施的建议。
二、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1. 现场保护:企业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包括隔离事故区域、切断电源、扑灭火灾等。
2. 救援伤员:立即组织救援人员将伤员送往医院,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3. 报警和通知: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和相关部门报警,并通知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和领导。
4. 锁定现场:将事故现场进行封锁,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并保护现场证据不被破坏。
三、事故调查的程序1. 收集证据:调查组应进入现场,收集相关证据,包括现场照片、视频、事故报告、设备记录等。
同时,调查组还应收集涉事人员的口供和证言。
2. 分析事故原因:调查组应进行全面的事故原因分析,包括人为因素和设备故障等。
通过分析事故结构、设备状态和操作程序等,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3. 确定责任和失职情况:调查组应根据事故原因的分析结果,确定责任人和失职情况,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同时,应评估其犯罪嫌疑性。
4. 提出改善措施:调查组应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提出防范和改善措施的建议,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同时,应将调查报告提交给企业的管理层,以便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调查报告的编写和提交1. 编写调查报告:调查组应按照事故调查的结果,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分析、责任认定和改善措施的建议等。
2. 审核和修改:调查组的领导人应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核,并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HS事故报告/ 调查编号: 版本:2.0 第 1 页共 3页员工工伤事故调查表一:基本情况: 1事故类别:[ ]微伤 [ ]轻伤 [ ]重伤 [ ]死亡 [ ]火灾或爆炸 [ ]职业病[ ]化学品泄漏或释放 [ ]其他2受伤员工基本信息姓名:文化程度:性别:年龄:部门:岗位或工种:入职日期:本岗位工作时间:事故基本信息发生日期: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故过程说明:3由事故引起的受伤类型:(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2.01 电伤 [ ]2.04 辐射损伤 [ ]2.07 化学性灼伤 [ ]2.10 切断伤 [ ]2.02 挫伤、轧伤、压伤 [ ]2.05割伤、擦伤、刺伤 [ ]2.08 撕脱伤 [ ]2.11 冻伤 [ ] 2.03倒塌压埋伤 [ ] 2.06 骨折 [ ] 2.09 扭伤 [ ] 2.12 烧伤 [ ]2.13烫伤 [ ]2.14中暑 [ ] 2.15 冲击伤 [ ]2.16 生物致伤 [ ]2.17 多伤害 [ ] 2.18 中毒4受伤部位: (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 ]1.01 颅脑 [ ]1.02 面颌部 [ ]1.03 眼部 [ ]1.04 鼻 [ ]1.05 耳 [ ]1.06 口 [ ]1.07 颈部 [ ]1.08 胸部 [ ]1.09 腹部 [ ]1.10 腰部 [ ]1.11 脊柱 [ ]1.12 上肢 [ ]1.13 腕及手 [ ]1.14 下肢 [ ]1.15 踝及脚 5医疗部门诊断意见6误工天数: 天医疗费:人民币RMB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EHS事故报告/ 调查编号: 版本:2.0 第 2 页共 3页二岗位/ 任务:1事故发生时员工正在进行的岗位工作/任务:正常的岗位活动? [ ] 否[ ] 是员工在本岗位工作时间: [ ] 1-5月 [ ] 5月-5年 [ ] 5年-20年 [ ] >20年员工正在使用的设备:员工在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2直接原因:(依据 GB 6442-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⑴不安全行为:[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 ]使用不安全设备 [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 [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削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吊车吊钩) [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 [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接、清扫等工作忽视其使用 [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 ]不安全装束 [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⑵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无防护 [ ]防护不当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 ]强度不够[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 ]维修、调整不良⑶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 ]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照明光线不良 [ ]通风不良[ ]作业场所狭窄 [ ]作业场所杂乱[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 ]地面滑 [ ]贮存方法不安全 [ ]环境温度、适度不当 3 间接原因:[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 [ ]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 ]劳动组织不合理; [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 ]其它。
EHS事故报告/ 调查编号: 版本:2.0 第 3 页共 3页三原因综合分析:四责任分析及认定:五整改措施及建议:六参与调查人员: 签名:七责任部门意见:签名:日期:八人力资源部意见:签名:日期:九生产调度部(安全)意见:十工会意见:十一主管领导意见: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签名:日期:事故调查与处理程序2009-08-19 14:20:40 作者:来源:评论:0点击:1.0 目的: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准确地处理公司内部发生的事故,做到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找出事故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进而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程序2.0 适用范围:公司范围内的事故调查、报告与处理工作3.0 职责3.1 事故单位:配合事故调查小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分析,矫正预防措施的提出3.2 员工代表:负责事故争议调解,参与事故调查3.3 人力资源/行政部:组织事故原因调查,事故统计分析,提报管理评审;协助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进行调查取证;事故调查处理资料的保管3.4 虚惊事件由各产生单位进行登记,EHS小组汇总4.0 引用标准GB/T28001-2001 4.5.2 a5.0 定义5.1 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5.2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5.3 轻伤: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失,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5.4 重伤: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5.5 死亡事故:有人员死亡事故5.6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事故5.7 轻微事故: 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5.8 一般事故: 指一次造成重伤1到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5.9 重大事故: 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5.10 特大事故: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5.11 虚惊事件:其结果未造成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6.0 程序6.1 事故分类:按事故性质分为:6.1.1 工伤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6.1.2 交通事故: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6.1.3 火灾事故:火险、一般火灾、重大火灾、特大火灾6.2 事故报告6.2.1 发现事故立即报告6.2.2 事故报告流程:负伤者或发现人→部门主管→人力资源/行政部(特殊情况可越级报告)→高层管理者6.3 报告要求6.3.1 轻伤事故、重伤事故:车间组长应立即报告各车间主管或该岗位的负责人,由部门主管上报给人力资源/行政部,必要时,人力资源/行政部报于公司高层6.3.2 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相关部门;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员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6.3.3 发生死亡事故,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人力资源/行政部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报告6.3.4 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6.3.5 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并按照《紧急联络单》联系消防应急小组;6.3.6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应立即报警并通知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向人力资源/行政部报告,人力资源/行政部负责人及时通知保险机构和公司高层6.3.7 当公司职工确认患有职业病后,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执行6.4 事故调查6.4.1 调查组成员要求6.4.1.1与所发生事故无直接利害关系6.4.1.2公司内部调查组成员可包括但不限于:管理者代表、人力资源/行政部、员工代表、事故部门负责人、EHS小组核心成员6.4.2 轻伤事故、重伤事故由公司人力资源/行政部组织调查组成员进行调查6.4.3 死亡事故由人力资源/行政部组织公司内部调查组成员协助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厂内调查组成员注意保护事故现场,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以防止事故扩大。
重大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发布,91年2月22日)进行调查6.4.4 非伤亡的重大、特大事故由人力资源/行政部组织厂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在10日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6.4.5 职业病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进行调查6.5 事故调查明确事项6.5.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害人数、受伤部位、受伤程度6.5.2 察看事故现场6.5.3 了解事故发生前的生产任务、员工分工、操作方法、工艺、设备状况、有关安全措施等6.5.4 查阅有关生产、工艺、设备、安全等规章制度和有关会议纪录6.5.5 获取事故现场人员的书面材料及有关人员的书面旁证材料6.5.6 对事故责任者逐个提出处理意见6.5.7 在事故调查中,要分清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6.5.8 责任事故:指因有关员工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
如属于设计工艺、施工、制造、安装、检修等有错误或缺陷而发生的事故,则应追究上述有关员工的责任;如属管理制度不健全、劳动组织不合理等造成的事故,则主要追究领导的责任6.5.9 非责任事故:指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不可避免的事故,或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测的事故6.6 事故处理6.6.1 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后,要迅速制订防范措施,或改进措施,逐条指定专人负责实施,限期完成6.6.2 重伤、死亡事故自发生之日起十五天内,事故调查组应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公司人力资源/行政部及公司高层。
经审阅后,于事故发生后二十天内上报给上级主管单位和省、市有关单位。
6.6.3 事故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进行,防止类似事故发生6.6.4 供应商的员工在参加本公司的生产(工作)时,发生伤亡事故,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通知供应商,由供应商派人员参与本公司调查组6.6.5 凡外单位在我公司承包工程项目,我公司有关单位在与之签订合同时,应在合同中明确注明这些单位人员在合同有效期内所发生的工伤事故处理方法,具体按照合约执行6.6.6 对职业病患者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6.7 工伤保险6.7.1 公司为职工交纳工伤保险,事故发生后由人力资源/行政部办理工伤事故的保险的手续6.7.2 当发生职业病时人力资源/行政部负责填写《职业病报告卡》并向主管机关进行申报登记6.8 虚惊事件调查与处理6.8.1 虚惊事件由各部门独自进行调查,并登记于《虚惊事件统计分析表》6.8.2 各部门主管应对本部门发生的虚惊事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件6.8.3 每月月末由各部门主管将登记好的《虚惊事件统计分析表》发给EHS小组,在EHS 小组会议上检讨6.9 事故处理调查所有资料由人力资源/行政部保管,并提交管理评审,作为管理评审输入项之一6.10 事故调查与处理流程——见附件一7.0 相关文件7.1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WISC-EHSP-097.2 《紧急联络单》WISC-WI-EHS-0137.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WISC-WI-EHS-0048.0 记录8.1 《职业病报告卡》8.2 《事故调查报告》WISC-QR-EHS-0098.3 《虚惊事故统计分析表》WISC-QR-EHS-017 附件一:事故调查与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