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自考复习材料)
江苏自考05963绩效管理(必背)【范本模板】
绩效管理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1、(P3)绩效:可以理解为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了能够达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名、单)2、(P4~6)结果绩效论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将绩效解释成“工作结果”或“产出".行为绩效论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将绩效解释为“工作行为"或“过程"。
统一绩效论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和行为的统一体,把绩效理解成既包括“工作结果”又包括“工作行为”,是二者的统一。
(单、填)3、(P7)绩效的特性: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简)。
4、(P7)绩效的特性:(1)多因性,是指员工或组织绩效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单一的因素,面是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
(2)多维性,指对于绩效的评价与分析应该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进行,这样才能得到有关绩效的真实评价。
(3)动态性,是指绩效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员工的激励状态、技能水平和环境因素的变化,绩效也是会改变的。
(单)5、(P7)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促进员工达到目标的管理办法和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
(名)6、(P8)绩效管理的特点:目标导向、强调发展、以人为本、系统思维、注重沟通(简、多)7、(P8)绩效管理的特点:(1)目标导向,要求每一个成员的行动都要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挂钩,通过体系化的管理机制,把组织的战略目标、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员工,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2)强调发展,绩效管理是个强调发展的过程,通过绩效管理促进组织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3)以人为本,绩效管理是让员工参与组织管理的过程,重视员工的发展,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规划。
(4)系统思维,绩效管理需要具备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观点,重视目标制定,沟通管理等过程,需要掌握和使用相应的技巧和技能,在实施绩效管理中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和障碍。
(5)注重沟通,沟通的过程包括,沟通组织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沟通组织对每一个员工的期望和评价标准及如何达到该结果。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岗位分析旳资料搜集
(一)工作实践法 (二)工作日志法 (三)观察法 (四)访谈法 (五)经典事例法 (六)问卷调查法
措施
优点
缺陷
工作实践法
直接了解岗位旳实际工作情况以 及岗位 旳各方面要求
不合用于需要进行大量训练或 危害性旳工作岗位
信息可靠性高,所需费用少, 工作日志法 轻易掌握有关岗位旳信息
提升整体生产力, 合并同性质工作, 争取扩大市场顾客 降低资源消耗 群
2.2目的管理理论
一、目旳管理理论
“目旳管理”既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管理 思想和管理哲学旳体现,它旳形成经历了较长旳时期, 是由众多旳管理思想大师一起完毕旳,而德鲁克就是 他们之中搭上最终一块积木旳人。
(一)目旳管理理论旳理论渊源
2.3目的设置理论
马拉松运动员旳故事——目旳要分解落实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旳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
岗位阐明书中没有打扫地板旳条文 岗位阐明书中没有打扫旳条文
有打扫条文,但工作时间是从正常下班开始
得出结论
必须有岗位分析
(二)岗位分析旳基本问题
1、两个最基本旳问题
第一种问题
工作是什么?
岗位旳名称、级别 岗位设置旳目旳 岗位旳工作内容、任务和职责 岗位旳主要工作权利 岗位需要旳工作条件 岗位与其他岗位旳关系 岗位在企业组织构造中旳位置
孔茨在1980 年出版旳《再 论管理理论旳 丛林》将当代 管理理论分为 11个学派。
1.2 系统论
一、系统论原理
1.创始人:卡斯特(F. E. Kast)等,《系统理论和管理》 。 2.观点
其以系统为基础来研究管理,强调任何组织都是 由若干子系统所构成。
企业旳经营系统能够划分为战略子系统、协调子 系统和作业子系统等。在管理工作中,强调从整 体出发,经过各个子系统之间、与环境之间旳协 调,以实现组织大系统旳整体优化。
自考绩效管理复习资料
自考绩效管理复习资料自考绩效管理是一门涉及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课程,它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绩效管理的概念、目的以及操作方法等。
在自考阶段,为了在这门课程中取得好的成绩,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复习资料。
一、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
绩效管理指导企业实现预先设定的目标,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推动员工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绩效。
同时,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估是关键环节之一,企业需要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并通过不断客观评估该指标的完成情况,来促进员工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二、绩效管理的操作方法接着,我们需要了解绩效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属于“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评估”,可以有自己的观察记录,销售额、工资、考勤及考核等评估手段来确定员工绩效排名。
而另一种是“被管理者自我评估”,即为每个员工设立自我评估表,进一步了解个人的自评能力、个人的目标能力以及自身能力水平等,对于提高员工的自我认知能力以及职业道路选择尤为重要。
三、复习资料的摆放位置在复习资料的摆放位置上,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整理。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笔记、作业和教材等资料放在一起,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不同的章节内容划分到不同的笔记本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回顾和理解知识点。
四、自考绩效管理评估的重要性最后,我们要注意绩效管理的实际应用,尤其在企业中,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激励员工持续发展和改进自身的工作表现。
因此,自考绩效管理评估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尤为重要。
总之,在自考绩效管理这门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透彻理解评估的重要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和整理好相应的复习资料,为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绩效管理的基础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基础一.绩效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重点)识记内容:1、绩效管理系统的特征:整体性、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领会的内容:1、控制论的思想:控制论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理论,它以系统方法为基础,主要研究系统中的沟通信息流。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
控制论认为,无论是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为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控制。
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
2、系统论的思想:系统论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连接结构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新兴学科,系统论由卡斯特在《系统理论和管理》一书中提出。
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
任何系统都有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于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的各要素不是孤立的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
3、信息论的主要思想:信息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最早出现在通信领域。
20世纪20年代,申农和维纳从通信和控制的角度提出了信息的概念:从通信的角度,信息时人们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从控制论的角度,信息时控制系统进行调解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接受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信息观念被引入企业管理系统。
信息论认为,现代化的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在整个系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贯穿着两种“流动”:一种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另一种是随之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等信息的流动。
简单应用的内容:1、控制论对绩效管理的影响:从控制论的角度分析,绩效管理是一个控制系统。
这一控制系统首先表现为员工、部门、组织绩效因果链中前一环节对后一环节的控制。
自考绩效管理复习资料
绩效管理名词解释:1、绩效,又称工作表现,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工作结果,相当于通常所说的业绩,如工作的效率、工作产生的效益或利润等;另一方面指影响工作结果产生的行为、技能、能力和素质等。
2、绩效评价,又称绩效考核,或者绩效考评,或者绩效评估。
不论是在早期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评价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开始,即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绩效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制定相关的绩效标准、员工发展目标、行动计划等。
4、战略,是企业为了达成组织目标,应对外部竞争环境的计划。
它可以是产品战略、服务战略、管理战略、投资战略等,也可以是整个组织的战略。
5、愿景,是企业为之奋斗而希望达到的前景,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
6、战略性目标:指将员工的绩效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连,将员工绩效管理的实践活动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
这一目标也是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相区分的一个重要方面。
7、开发性目标作为绩效管理目标,是对绩效评估中的相关目标的强化。
总之,一个绩效管理系统服务的目标是一个还是多个,最终取决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和背景。
8、专家意见法,又分为专家个人意见法和专家集体意见法。
专家个人意见法主要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根据个人的管理经验和认知,对员工绩效指标确定不同的权重。
这是一种简单灵活的权重确定方法,一般适合于小型企业或处于初创期的企业。
9、德尔菲法,是一种背对背的集体决策咨询方法。
它不需要成员正式出席会议,一般通过匿名的通讯联系,群体成员各自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以系统的、独立的方式综合他们的判断。
德尔菲法最大的特点是匿名、反复的知识启发、去除差异、提倡群体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群体决策所必需的要素。
10、层次分析法(AHP)是帮助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确定优先秩序的一种灵活而有效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沙蒂博士研究提出。
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
自考05963绩效管理考点汇总
第一篇 绪论重点第二篇 绩效管理的体系框架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第三篇 绩效考核方法难点难点考试题型分析题型数量分值总分单项选择题15230多项选择题5210名词解释题5315简答题5525论述题21020考试题型举例考试题型举例考试题型举例应试注意事项考点一 绩效的概念、特性考点二 绩效的内涵与特点考点三 绩效管理的目的和作用对企业的作用对员工的作用对管理者作用考点四 绩效管理的典型模式考点五 国外绩效管理的发展历史考点六 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考点七 绩效管理的关键决策考点八 各级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考点九 优秀绩效管理系统的特征考点十 绩效管理的实践问题例题【正确答案:B】例题【正确答案:D】例题【正确答案:C】例题【正确答案:B】例题【参考答案】:例题考点一 控制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因绩效管理目的绩效反馈绩效评估绩效沟通果果果果因因因考点二 系统论考点三 信息论考点四 目标管理理论考点五 目标设置理论考点六 激励理论考点七 成本收益理论考点八 组织公平感理论考点九 权变理论考点十 组织文化考点十一 工作分析考点十一 工作分析考点十一 工作分析例题【正确答案:A】第二章 绩效管理的基础例题A.控制论B.系统论C.反馈论D.信息论【正确答案:D】同样绩效管理过程也是一个信息过程。
【正确答案:B】例题例题【正确答案:D】例题【正确答案:C】例题【参考答案】:考点一 战略管理理论的流派。
绩效管理(自考)
第一章概论绩效: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组织架构划分绩效:①组织绩效②群体绩效③个人绩效关于个人绩效的不同观点:①认为绩效是结果②认为绩效是行为③认为绩效是行为和结果的统一。
影响绩效的外部因素: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国家法规政策、同行业其他组织发展情况。
影响绩效的内部因素: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组织架构、技术水平、管理者领导风格。
绩效的特性/性质:①多因性②多维性③动态性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①技能(工作技巧、能力水平)②激励③环境④机会绩效诊断:是指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水平,识别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
绩效诊断的角度:①员工的个人因素(知识、技能、态度)②管理者的因素(指令不清楚、目标不明确、缺乏必要指导)③环境因素(战略不清晰、文化冲突、流程不顺畅)绩效管理的含义:是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
组织是管理活动及其绩效载体,管理是组织借以创造绩效的手段,绩效是组织实施管理的目的。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关系绩效管理的特点:①目标导向②强调发展③以人为本④系统思维⑤注重沟通组织有效运作的三个核心因素:①使命和战略②组织结构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组织战略为导向,通过动态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确保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战略性人力资源理论基础:①资源基础理论②人力资本理论③行为观点理论④人力资源优势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①系统性②战略性③匹配性④动态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组成部分:①组织架构设计②工作设计及工作分析③招募与甄选④职业生涯管理⑤培训与开发⑥员工流动管理⑦劳动关系管理⑧薪酬管理⑨绩效管理等职能活动构成。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影响因素:①环境②使命③核心价值观④愿景及战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一般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经济、政治、文化、法律、技术、资源)具体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物理环境(工作地点的空气、光线和照明、声音、色彩)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自考复习材料)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绩效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1。
1控制论一、控制论主要思想概括:以系统方法为基础,主要研究系统中的沟通信息流;标志:1948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发表了《控制论》;阐述:无论是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生命系统,乃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撇开各自的质态特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控制。
二、控制论如何作用于绩效管理通过控制活动,能提供用来调整目标与手段的反馈信息。
从控制论角度分析:绩效管理体系是一连串循环往复的因果链;绩效管理体系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绩效管理体系的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某种稳态,本质上也是一种动态平衡。
1.2系统论一、系统论主要思想核心: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位置,起着特定作用;分析: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是整个企业管理的子系统,其水平高低对企业发展事关重大。
2.系统层次性(系统结构是有层次,各子系统及子系统所属的系统具有不同地位和不同层次)企业绩效系统包括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个人绩效三个层次,逐层放大、循环关系。
3。
系统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企业管理中,员工、部门、组织整体绩效相互制约、影响以及绩效管理与其他人力资源职能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1.3信息论一、信息论主要思想内容: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申农和维纳从通信和控制角度提出了信息的概念;应用: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必须具有信息系统的功能,要能够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进行完整搜集、正确加工、迅速传递以及有效使用等,以保证信息流的畅通。
二、信息论如何作用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过程;绩效管理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信息是企业管理基础,没有良好的反馈系统,企业就无法对各种活动进行控制。
江苏自考绩效管理复习资料—朱伟2013年版
江苏自考绩效管理复习资料—朱伟2013年版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绩效管理一、绩效和绩效考核(重点)识记内容:1、绩效的概念:绩效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其任职的职位,为完成或卓越地完成所负责任,而达到的不同阶段成果,以及在实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2、绩效管理的特性:1、多因性。
2、为维性。
3、动态性。
3、绩效管理的内涵: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促进员工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和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改进与提高组织绩效水平。
绩效管理包含几个重要的方面:第一,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需要达成共识;第二,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和员工能力的提高;第三,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
4、绩效管理的特点:1、目标导向。
2、强调发展。
3、以人为本。
4、系统思维。
5、注重沟通。
领会的内容:1、不同学科视角下的绩效界定:从管理学视角来看,绩效可以解释为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未了能够达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绩效和薪酬时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薪酬是组织对员工所作出的承诺。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确定的角色承担他的那一份职责。
2、绩效管理的目的:1、战略目的。
2、管理目的。
3、开发目的。
4、信息传递目的。
5、组织维持目的。
6、档案记录目的。
3、绩效管理的作用:1、对企业的作用:(1)奠定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
(2)增强企业计划管理的有效性。
(3)提供企业价值创造循环的动力。
(4)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效工具。
2、对员工的作用:(1)使员工获得工作状况及业绩反馈。
(2)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3)促进员工能力提高和职业发展。
3、对管理者的作用:(1)帮助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
江苏自考绩效管理复习资料
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复习资料绩效管理(朱伟主编)课程代码:05963 [2013年版]一语入意编辑整理(更多资料请@一语入意)2013年8月所有内容根据最新考试大纲(高纲1370)整理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绩效管理概述一、绩效和绩效考核(重点)识记内容:1、绩效的概念:绩效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其任职的职位,为完成或卓越地完成所负责任,而达到的不同阶段成果,以及在实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2、绩效管理的特性:1、多因性。
2、多维性。
3、动态性。
3、绩效管理的内涵: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促进员工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和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改进与提高组织绩效水平。
4、绩效管理包含几个重要的方面:第一,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需要达成共识;第二,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和员工能力的提高;第三,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
5、绩效管理的特点:1、目标导向。
2、强调发展。
3、以人为本。
4、系统思维。
5、注重沟通。
领会的内容:1、不同学科视角下的绩效界定:从管理学视角来看,绩效可以解释为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未了能够达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绩效和薪酬时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薪酬是组织对员工所作出的承诺。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确定的角色承担他的那一份职责。
2、绩效管理的目的:1、战略目的。
2、管理目的。
3、开发目的。
4、信息传递目的。
5、组织维持目的。
6、档案记录目的。
3、绩效管理的作用:1、对企业的作用:(1)奠定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
(2)增强企业计划管理的有效性。
(3)提供企业价值创造循环的动力。
自考绩效管理复习资料
自考绩效管理复习资料自考绩效管理复习资料绩效管理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激励,以达到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效益的目标。
自考绩效管理课程是对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的过程。
下面将从绩效管理的概念、目的、方法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和激励的过程,以达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
它强调以结果为导向,注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发展,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绩效管理的目的1. 促进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
绩效管理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激励,帮助员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促进组织整体效益的提升。
2. 确保员工的工作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绩效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使员工的工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推动组织向着既定方向前进。
3. 提供员工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机会。
绩效管理不仅关注员工目前的工作表现,还注重员工的能力发展和职业规划。
通过评估和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绩效管理的方法1.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方法之一,它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
目标管理要求目标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可达性和相关性,同时也需要与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一致。
2. 行为观察。
行为观察是通过直接观察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方式,评估其工作表现。
行为观察可以通过日常工作记录、工作日志、工作样本等方式进行,它能够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
3. 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比较的过程。
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360度评估、绩效排名法、绩效评分法等。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激励和奖惩的依据,同时也为员工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4. 反馈和激励。
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及时给予员工反馈和激励。
通过及时的反馈,员工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和提高。
第二部分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资源基础理论的启示
• 所有的企业都要依赖一定的资源; • 不同的资源对企业的价值是不同的; • 资源的投入产出要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比 较,从而使企业的资源可以进行细分; • 企业怎样评价资源的价值? • 企业怎样培育资源?
课后作业
• 分组学习一种企业理论 第一组: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组:团队生产理论; 第三组:委托代理理论; 第四组:交易活动集合理论 要求:每个同学提交1000字左右的文章, 下堂课每组要有代表发言
RBT的两个假设为前提
1、企业拥有资源是”异质性” 2、资源非完全流动. 企业拥有稀有,独特,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使企 业存在差异,带来竞争优势和持久利润
• 新视角 文章从资源角度而不是产品角度来探索公司 新工具 资源地位壁垒和资源产品矩阵,表明从资源视角对多样化的 战略选择 • 资源能力 机器能力:规模经济 低利润预期 防御 顾客忠诚:领先占领比取代容易 高成本进入 生产经验:经验曲线 低成本 低预期 防止转移 技术领导:领导地位可以导致高的回报,从而使公司能够处于 更有利地位来获得更先进的思想;跟随者再创新较容易 先行 者要保持提高技术能力以保住自己的地位
利益相关者分析的举例
• 假设你在赤沙建设一项工程,请列出你的利益 相关者,并怎样分析他们的利益需求是什么?
• 老板 ;股权人 ;政府机构;高级管理者 ;合伙人 ; 贸易商;同事 • 供应商 ;媒体 ;您的团队;债权人 ;利益相关组 织 ;客户;公众 ;潜在客户 ;潜在招聘对象;社区 • 利益相关者是组织也可以使个人,但是一般会落实到 个人,特别是在与利用相关者打交道的时候
观点二:绩效是行为
• 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 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 • Campbell(1990)指出,“绩效是行为,应该与结果区分开, 因为结果会受系统因素的影响”,他在1993年给绩效下的定 义是,“绩效是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的行为表现并 能观察到。就定义而言,它只包括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动或 行为,能够用个人的熟练程度(即贡献水平)来定等级(测 量) • Borman & Motowidlo(1993)则提出了绩效的二维模型,认 为行为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两方面,其中,任务绩 效指所规定的行为或与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关系绩 效指自发的行为或与非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1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可分为一般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基础两个层次一般理论基础包括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直接理论基础包括工作分析,目标管理,目标设置,激励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目标一致性理论,组织公平感理论,权变理论,信息市场理论。
2、一般理论:控制论主要思想:以系统方法为基础,主要研究复杂系统中的沟通信息流,20 世纪30 年代到40 年代,伴随着工业自动化的逐步普及,形成了伺服机构理论(即自动控制理论),控制了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1948 年,诺伯特。
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作为控制论的奠基性著作。
控制论认为,无论是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作为控制信息传到系统各个部分,由他们按指令执行之后再把执行情况反馈输送回来,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
如何作用于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体现在于:通过控制活动能提供用来调整目标与手段的反馈信息,在具有既定目标和既定的达到目标计划的情况下,控制职能包含着度量实际情况,把他们同标准对比,传出能用来协调组织活动,使之集中于正确方向并有利于达到动态平衡的信息。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反馈控制原理,不断将企业目标执行的结果与既定目标相比对并调整企业组织活动不脱离元目标方向,显然这就是绩效管理能够控制企业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基本依据。
系统论主要思想: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子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的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
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系统论的观点,首先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大的系统,企业管理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其次,企业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他同周围环境不断的进行交流,其三管理必须从企业组织整体出发去考虑和评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绩效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1.1控制论一、控制论主要思想概括:以系统方法为基础,主要研究系统中的沟通信息流;标志:1948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发表了《控制论》;阐述:无论是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生命系统,乃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撇开各自的质态特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控制。
二、控制论如何作用于绩效管理通过控制活动,能提供用来调整目标与手段的反馈信息。
从控制论角度分析:绩效管理体系是一连串循环往复的因果链;绩效管理体系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绩效管理体系的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某种稳态,本质上也是一种动态平衡。
1.2系统论一、系统论主要思想核心: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位置,起着特定作用;分析:二、系统论如何作用于绩效管理1.系统集合性(系统最基本特性,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子系统构成)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是整个企业管理的子系统,其水平高低对企业发展事关重大。
2.系统层次性(系统结构是有层次,各子系统及子系统所属的系统具有不同地位和不同层次)企业绩效系统包括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个人绩效三个层次,逐层放大、循环关系。
3.系统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企业管理中,员工、部门、组织整体绩效相互制约、影响以及绩效管理与其他人力资源职能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1.3信息论一、信息论主要思想内容: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申农和维纳从通信和控制角度提出了信息的概念;应用: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必须具有信息系统的功能,要能够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进行完整搜集、正确加工、迅速传递以及有效使用等,以保证信息流的畅通。
二、信息论如何作用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过程;绩效管理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信息是企业管理基础,没有良好的反馈系统,企业就无法对各种活动进行控制。
第二节绩效管理的直接理论基础☆2.1工作分析一、工作分析含义与内容又称职务分析,指全面了解获取与工作有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度职务的说明和职务规范的系统过程。
二、工作分析主体及时机选择企业一般在新组织建立,新工艺或新体系出现而使工作发生变化,组织变革或转型期进行工作分析是比较恰当的。
三、工作分析的一般意义及对绩效管理的意义1.职位描述是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来源绩效指标和标准以工作分析为基础,进而使绩效评估有据可依。
2.职位的工作关系决定了绩效评估关系绩效评估单位除了上级主管部门,还应包括公司外部、内部沟通的对象。
3.工作岗位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方式不同特性的岗位应采取不同的绩效管理方式,包括周期、内容等。
2.2目标管理理论一、目标管理理论主要思想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理论。
基本思想如下:1.企业任务转化为目标;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3.各员工的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4. 强调“自我控制”。
任何员工都喜欢被看作被“领导”而不是一台永不停止的机器,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5.评估和奖惩以分目标为依据。
二、目标管理的过程(八个步骤)目标逐级分解,达成协议,实施行动,定期检查,确保完成三、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关系如何制定恰当的目标并科学地对目标完场情况进行评价2.3目标设置理论1.具体性有助于确定所有技术的性质,表明组织到底是什么;2.挑战性一般认为,绩效与目标难度水平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是因为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难度来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3.绩效反馈的激励作用反馈是目标设置与个体对目标成就(绩效)的反应之间的一种动力过程。
由于反馈的作用,个体就能够把它实际得到的奖赏与根据事实成绩所期望得到的奖赏联系起来。
这种对比会影响到目标承诺水平的变化。
2.4激励理论一、激励理论的主要思想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大致可归纳为四种模式:1.需要激励模式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
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
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
2.动机——目标激励模式该理论源于费鲁姆的期望理论,包含两个因素,即目标效价和期望值(目标效价指人对实现该目标有多大价值的主观判断。
如果实现该目标对人来说,很有价值,人的积极性就高;反之,积极性则低;期望值指人对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
只有人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大,才会去努力争取实现,从而在较高程度上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如果人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完全没有可能,目标激励作用则小,以至完全没有。
)美国管理学家E.洛克(E. A. Locke)和休斯(C. L. Huse)等人又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因素:(1)目标难度目标应该具有较高难度,那种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目标缺乏挑战性,不能调动起人的奋发精神,因而激励作用不大。
当然,高不可攀的目标也会使人望而生畏,从而失去激励作用。
因此,应把目标控制在就有较大难度,又不超出人的承受能力这一水平上。
(2)目标的明确性目标应明确、具体,诸如”尽量干好”、”努力工作”等笼统空泛、抽象性的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不大。
而能够观察和测量的具体目标,可以使人明确奋斗方向,并明确了自己的差距,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激励作用。
(3)目标的可接受性只有当职工接受了组织目标,并与个人目标协调起来时,目标才能发挥应有的激励功能。
为此,应该让职工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这比由管理者将目标强加于职工更能提高目标的可接受性,可以使职工把实现目标看成自己的事情,从而提高目标的激励作用。
3.权衡激励模式源于亚当斯公平理论4.强化激励模式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
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这些关于需要和目标的研究,都成为设计业绩评价体系必须考虑的因素,特别是激励的过程理论中提出的若干要求,对于设计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激励理论的分类: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
激励理论的要素:激励方向,激励强度,激励持续性。
二、激励理论与绩效管理的关系1.需要模式:员工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希望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些通过绩效管理才能实现;2.动机模式:制定绩效目标宜高,不宜低;3.权衡模式:绩效目标需事先沟通且可衡量;4.强化模式: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就是以绩效为基准的正负强化。
2.5成本收益理论一、成本收益理论主要思想成本与收益理论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产物,在此将管理活动视为一种价值产出,以实现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成本收益理论与绩效管理关系从员工角度讲:员工是否配合绩效管理,取决于员工是否预见到收益最大化;从企业角度讲:绩效管理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应小于绩效管理所带来的现实收益与潜在收益。
2.6目标一致性理论目标一致性理论指的是在评价系统中,应在系统目标、人力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目的三者之间取得一致,这是建立有效的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条件。
一、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与系统总目标的一致性系统存在与目标,即在决策和计划中所确定的人们所期望的内容及其数量值。
系统输出的评价均体现为目标实现的程度,在人力系统中,就是业绩水平。
这决定了业绩评价必须和系统目标相联系,而人力绩效评价指标表达的是评价的要求,必然要与系统目标相一致,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1)内容是否一致。
人力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是否反映了目标的实质含义,做到一致性。
评价目标的内容不仅能够正确评价系统输出对目标值的实现程度,而且能引导系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内容是否反映了目标的整体性。
评价目标的内容是否反映了系统总目标的整体和各个侧面。
综合评价要求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根据系统的总目标进行科学的分析,系统的了解,建立一套能够反映系统总目标和整体效率的多方面,多层次有机联系的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与评价目的的一致性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组既独立又相关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因子,也就是说,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现的是评价要求、评价目的。
由于评价目的的不同,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也应该有所变动。
三、评价目的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人力绩效评价指标既要与系统目标一致,又要与评价目的一致,这就要求评价目的与系统目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否则,设计人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过程将遇到难以两相适应的局面,导致评价工作的失败。
另一方面,系统目标决定了一切活动,评价工作必须服务于系统目标。
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为评价而评价的活动是毫无价值的。
因此,评价的目的和系统目标的一致性,也是目标一致性原理所要求的。
2.7组织公平感理论组织公平感是指组织或单位内人们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公平感受。
划分为两个层次:组织公平的客观状态;组织成员对组织公平的主观感受。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讲,组织公平感源于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和互动公平感。
2.8权变理论一、主要思想权变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
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理论,更不如说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技术;与其说它是一门科学,更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权变管理能体现出艺术的成分。
一名高明的领导者应是一个善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
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或把自己放到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中。
二、与绩效管理关系避免评估方法简单化和一般化;注意和不同企业文化环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