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整理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志⼈⼩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些名⼠的⾔⾏与轶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原⽂ 《咏雪》 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

俄⽽雪骤,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笑乐。

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期⽇中,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

”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

”友⼈惭,下车引之,元⽅⼊门不顾。

【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能⼒:积累⽂⾔实词,理解⽂义,背诵课⽂。

2、过程与⽅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内容,积累⽂⾔实词。

品析⽂中⼈物的语⾔,培养多⾓度分析问题的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童,关于他们的故事,⾄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罗⼗⼆岁做宰相等。

)今天我再向⼤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则《咏雪》。

⼆、探索新知 (⼀)朗读课⽂,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

(出⽰课件) 2、听课⽂录⾳,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及⽂意给课⽂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品读课⽂,研讨问题。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还是很有兴趣的。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尝试将儒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仁爱之道运用到生活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验儒家思想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这次课的处理还算得当。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论语》中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解释:
-教学难点一:在讲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断句,并解释“北辰”、“众星共之”等词汇在文中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及教学内容概述本教学设计是基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文言文。

本教学设计是根据新课标下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情分析来设计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言文和进行简单的文言文阅读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知识,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表》2.能分析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初步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3.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阅读与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分析技能四、教学方法1.归纳总结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2.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情境和话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知识和字词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用途。

第二步:学习框架呈现使用课件或板书,将文言文的学习框架呈现出来。

包括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句子成分的分析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等。

第三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分析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词汇多义,构词法特点,语序和句法结构等。

同时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句子,进行掌握和巩固。

第四步:阅读文言文并分析句子成分选择适当的文言文课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句子成分。

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和语法规则,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步:文言文翻译练习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文言文基本翻译方法和技巧。

选择适当的文言文课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通过对比中文和文言文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第六步:拓展练习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应用和传承。

同时进行文言文古诗词和经典文章的阅读和分析,更好地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课型:文言文精读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句,理解十则语录的意思并背诵.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二、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四、教学媒体多媒体五、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并查找香关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

(多媒体显示孔府、孔庙、孔林)那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曲阜是孔子的家乡,人们尊称他为“圣人”“先师”)(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同学们请看: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长九尺有六寸(注:约合现在6.4尺),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庄严、高大。

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交流探究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举例解释:
- 《管宁割席》一则中,重点分析管宁与华歆的品行差异,如割席而坐、专心致志等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 《陈元方候袁公》一则中,关注陈元方的聪明才智和应对策略,如如何巧妙地回应袁绍的质疑,以及这些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 对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辨识。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道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举例解释:
- 在分析《管宁割席》时,学生可能对“割席而坐”的意义理解不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上进行讲解。
- 对于《陈元方候袁公》中的人物对话,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陈元方的言外之意,教师应通过对比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世说新语》中的品行和智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说新语》两则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展现品行和智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文言文篇目,包括《师说》、《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这些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言文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长篇文言文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所学文言文篇目,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难点:对长篇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实词虚词的用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提炼文章主旨。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文言文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备好相关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复习本学期所学文言文篇目,提前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文言文篇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文言文阅读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其含义和用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提炼文章主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整理版)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整理版)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整理版)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小说集,收录了自汉末到刘宋时期名士贵族的言谈举止、逸闻趣事。

本课节选了其中的两则故事,一则以王导的言行为主,一则以陈元方的言行为主。

这两则故事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示了名士们的智慧和风采。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可能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名士的风采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名士的言行举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古代名士的风采,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PPT,包含课文翻译、词汇解释、句式分析等内容。

2.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进行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古代名士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翻译,解释生僻词汇,分析句式结构。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文言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朗读文言文,提高记诵古文的能力。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体会用词的精当。

3、体会每一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4、分类整理笔记;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复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复习课时:2课时复习过程:第一课时文章主旨感悟本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作者童年时代具有的神奇的想象力和天真浪漫的情趣。

文言常识了解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清代文学家。

他一生曾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

能文善画。

著有《浮生六记》。

一、下列句子的停顿:1、能/张目对日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三、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6.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7.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名句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8.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3.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素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但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还有待提高。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提问和反馈,帮助他们深入探讨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文言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运用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意识到,在讲解文言文时,应该更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得相当积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应该在活动前给出更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指导,确保学生们的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4.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激发学生对人生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经典名句及其翻译,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理解其含义及应用场景。

最新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带译文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带译文名师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带译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复习教案资料共72页文档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复习教案资料共72页文档

部编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复习教 案资料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童趣》一、词语积累[余]我。

[童稚(zhì)]幼小。

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

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

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

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整体把握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三、阅读探究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㈠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㈡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㈢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基础:细致的观察。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1 《论语》十二章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1  《论语》十二章

11《论语》十二章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

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于我如.浮云(像)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并列,而且)三十而.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但)切问而.近思(连词,表递进,并且)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可以为.师矣(做)(二)重点句子的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整理《世说新语》二则【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氏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里称《世说新语》为“名士教科书”,赞之“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 古代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班昭…..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词释义】內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古今异义):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举一反三: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骤:急何所似:像什么差: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乘,趁【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介词)、判断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倒装句(宾语“何”前置)→白雪纷纷何所似?省略句(省略主语)→(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字词释义】期:约定(古今异义:古-约定今-日期)日中:正午时分舍:舍弃去:离开(古今异义:古-离开今-前往)乃:才不:(通假字)通“否”委:舍弃顾:回头看(古今异义:古-看今-照顾)相委而去:表承接【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介词)→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

省略句(省略主语)→(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

《论语》十二章【常识】*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其他三部书称为“四书”。

*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字词释义】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学而时习之:表承接时:按时(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习:温习说:(通假字)通“悦”,愉快朋:(古今异义:古-志同道合的人今-朋友)自:从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愠:生气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古今异义:古-有才德的人今-泛指道德高尚的人)【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宾语)→人不知(之)而不愠(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字词释义】吾(举一反三:文言文中表示“我”的字词)日:每天(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字词释义】有:(通假字,通“又”)而:表承接立:立身,指有所成就惑:迷惑天命:上天的旨意(古人信奉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耳顺:能听取不同的意见逾:越过矩:法度(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字词释义】温:温习、复习故:旧的知识(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理解和体会(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可以:(古今异义:古-可以凭借今-可能)【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字词释义】而:表转折罔:迷惑(古今异义:古-迷惑今-没有)殆:疑惑(古今异义:古-疑惑今-有害)(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字词释义】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字词释义】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好:喜爱,喜好乐:以……为快乐(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字词释义】饭:吃(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疏:粗劣(古今异义:古-粗劣今-疏通)水:(古今异义:古-冷水今-水)曲肱而枕之:表承接不义而富且贵:表转折于:介词,对于(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字词释义】焉:于此,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表承接省略句(省略动词)→(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字词释义】川:河流斯:代词,这,指河水(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字词释义】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百姓(古-平民百姓今-无学识的人)(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字词释义】博学: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表并列笃:坚定切:恳切仁:仁德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字词释义】夫:句首发语词行:德行、操守(古今异义:古-德行、操守今-走)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办法明:明确、坚定(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广:增长(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淫:放纵慢:怠慢(古今异义:古-懈怠今-速度迟缓)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治:修养与:随着驰:迅速逝去去:消失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文学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奖,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题)【字词释义】屠:屠户(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止:仅,只缀:连接,紧跟从:跟从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窘:处境困破,为难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顾:看,视积薪:堆积柴草苫蔽:覆盖、遮盖丘:小山弛:解除、卸下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少时:一会儿(举一反三: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径:径直犬:像狗似的(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久之:时间长了(举一反三:文言文中表示时间长的词)瞑:闭上眼睛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暴:突然洞:挖洞(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敌:攻击(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隧入:从通道进入(隧,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尻:屁股股:大腿寐:睡觉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黠:狡猾顷刻:一会儿(举一反三: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意指能有多少【特殊句式】倒装句(状语后置),省略句(省略宾语)→屠惧,投以骨。

省略句(省略介词)→场主积薪(于)其中省略句(省略介宾)→乃悟前狼假寐,盖以(之)诱敌。

寓言四则(其二)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吕不韦主持编纂的,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字词释义】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及:等到穿:挖掘,开凿(古今异义:古-开凿今-穿戴)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古今异义:古-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今-指本国的人)道:讲述闻: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对:应答,回答杞人忧天选自《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忘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字词释义】亡:(通假字)通“无”(古今异义:古-没有今-死亡)废:废弃,停止忧:担忧,为……担忧(形容词为动用法)因:就晓:告知,开导积气:聚积的其他若:你(举一反三:文言文中表示“你”的字词)行止:活动奈何:为什么只使:纵使中伤:伤害积块:聚积的土块四虚:四方躇步跐蹈:行走跳跃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通假字)同“释”,解除、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