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ppt教学课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状元成才路
3.什么是法治政府?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 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 上运行。
(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
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
状元成才路
法治建设进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目标导航
1. 知道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认识到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知道建设法治政府的途 径。 2. 认识到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 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遵纪守法光荣 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
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 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
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
的有序、公平、正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探究与分享
教材55页
老杨的故事对我们做守法公民、共同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追求并奉行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
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
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
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
状元成才路
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
状元成才路
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状元成才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公民的内心里。”
张辉、张高平拿到无罪判决书后露出欣喜 表情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 国家、法治政府二)法律、法制、法治
法律通常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
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 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 范)。
宪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
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
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
“昔者先君 桓公 之地狭于今,修 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
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 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 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 价值、原则和精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 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 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源。”
坚持公正司法,首先要坚持司法为民。
坚持公正司法,要求司法工作者必须坚守职 业良知 。
公开透明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实现公正司法,归根结底还要靠制度来保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为基础
2013.12.8巴中市南江县案件
2014年7月1日,横山事件
(三)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以
“以法治国”是说用法律去治
张辉、张高平拿到无罪判决书后露出欣喜 表情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 国家、法治政府二)法律、法制、法治
法律通常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
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 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 范)。
宪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
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
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
“昔者先君 桓公 之地狭于今,修 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
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 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 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 价值、原则和精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 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 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源。”
坚持公正司法,首先要坚持司法为民。
坚持公正司法,要求司法工作者必须坚守职 业良知 。
公开透明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实现公正司法,归根结底还要靠制度来保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为基础
2013.12.8巴中市南江县案件
2014年7月1日,横山事件
(三)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以
“以法治国”是说用法律去治
中职政治 第8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 课件

完善方向
加强宪法解释工作,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工作,维 护国家法制统一。
增强全民宪法意识和素养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 活动,提高全民对宪法的认知度
和认同感。
推进宪法实施实践
将宪法实施贯穿于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领域,推动全社会形 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法治文化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多 种方式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素 养。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推 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借鉴国际先 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和影响力。
加强措施
加大对侵犯人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完善人权司法救济制度, 提高人权司法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加强人 权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人权保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Part
05
全民守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树立全民守法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体公民应树 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
政府职能转变与简政放权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人治型 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
简政放权改革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 管,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加强宪法解释工作,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工作,维 护国家法制统一。
增强全民宪法意识和素养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 活动,提高全民对宪法的认知度
和认同感。
推进宪法实施实践
将宪法实施贯穿于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领域,推动全社会形 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法治文化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多 种方式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素 养。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推 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借鉴国际先 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和影响力。
加强措施
加大对侵犯人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完善人权司法救济制度, 提高人权司法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加强人 权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人权保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Part
05
全民守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树立全民守法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体公民应树 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
政府职能转变与简政放权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人治型 政府向法治型政府转变。
简政放权改革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 管,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法律 ②从内容上看: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
基 至上 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本 特
原因 坚持
征 良法 表现
之治
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 律的效力。
①良法应内容合理(听取各方意见,符合需要,符合公平正义); ②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涵盖各方面)
要求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 才有法治国家。
2.建设法治国家
总体 要求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措施
推进宪 法实施
建立完 备的法 律体系
原因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要求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拓展延伸】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 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 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相 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已经形成。 ◇法律层级: ◆五个层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效力层级: (1)宪法至上; (2)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原因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要求
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 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课件

(1)依据材料,分析归纳《民法典》编纂是如何做到 科学立法的?(3分)
难点突破
审 题
考点 题型 要求
看分答题
问题:依据材考点:科学立法(良法、建设法治国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中的做法类
要求:分析材料(谁,做什么,怎么做)
(1)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 全国人大编纂《民法典》
谢 谢 您 的 聆 听!
(2)把握材料的层次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 ②通过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
③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
参考答案:
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 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②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凝聚社会共识;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2、材料:抖音广受民众欢迎,但有些行为让国法难容: 抖音网红带的货很多是三无产品,还出现侮辱英雄烈士的 短视频等行为。此类事件发生后,北京市网信办、市工商 局两部门针对抖音违法违规等行为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并 依法立案查处。各地普法办开通普法抖音账号,宣传法律 知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也告诫广大抖音用户应 增强法律观念,学习法律知识;更要意识到法律是成文的 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问题:运用《凝聚法治共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如何 体现建设法治中国?(6分)
公民
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 遵守者和捍卫者
考4点、知怎识梳样理建设法治国家?
①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 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严格执法)
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公正司法)
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问题:运用《凝聚法治共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如何体
难点突破
审 题
考点 题型 要求
看分答题
问题:依据材考点:科学立法(良法、建设法治国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中的做法类
要求:分析材料(谁,做什么,怎么做)
(1)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 全国人大编纂《民法典》
谢 谢 您 的 聆 听!
(2)把握材料的层次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 ②通过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
③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
参考答案:
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 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②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凝聚社会共识;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2、材料:抖音广受民众欢迎,但有些行为让国法难容: 抖音网红带的货很多是三无产品,还出现侮辱英雄烈士的 短视频等行为。此类事件发生后,北京市网信办、市工商 局两部门针对抖音违法违规等行为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并 依法立案查处。各地普法办开通普法抖音账号,宣传法律 知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也告诫广大抖音用户应 增强法律观念,学习法律知识;更要意识到法律是成文的 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问题:运用《凝聚法治共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如何 体现建设法治中国?(6分)
公民
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 遵守者和捍卫者
考4点、知怎识梳样理建设法治国家?
①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 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严格执法)
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公正司法)
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问题:运用《凝聚法治共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如何体
法治国家(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综合性法律,制定于1991年。2006、2012、 2020年进行了三次大刀阔斧的修改,法律条文从原来的72条增加至现在的130条。主要是应现实生活的需要, 解决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严峻、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各种威胁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 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良法与善治
①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缺一不可。 ②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 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 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 ③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 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 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 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 标。
律至上”的关系 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注 “宪法法律至上”与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与坚持人民的利益至上是一致的,宪
意 “人民的利益至上” 法法律至上就是人民的利益至上。只有确定宪法法律至
事
的关系
上的原则,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才会为他人和国家所尊重
项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宪法法律是固定
至上性和应变性并不 不变的,由于其预测能力的局限以及国家生活的复杂多
[板书笔记] 一 、 法 治 国 家 的 内 涵
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精髓所在)
①原因: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表现:
良法与善治
①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缺一不可。 ②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 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 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 ③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 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 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 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 标。
律至上”的关系 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注 “宪法法律至上”与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与坚持人民的利益至上是一致的,宪
意 “人民的利益至上” 法法律至上就是人民的利益至上。只有确定宪法法律至
事
的关系
上的原则,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才会为他人和国家所尊重
项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宪法法律是固定
至上性和应变性并不 不变的,由于其预测能力的局限以及国家生活的复杂多
[板书笔记] 一 、 法 治 国 家 的 内 涵
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精髓所在)
①原因: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表现:
(定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PT课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纲领性文献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 专题研究法治的 中央全会
第一次确定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的中央全会
第一次
第一次对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作出重大 决定的中央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深化改革提供动力, 也需要加强法治提供保障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 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 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 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 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 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落实责任制
严格确定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一)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 人员、吊销职业证书的律师和公 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
3 创新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
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研究机构法学教育 和法学研究阵地
(一)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 办事能力
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保 护和实现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纲领性文献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 专题研究法治的 中央全会
第一次确定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的中央全会
第一次
第一次对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作出重大 决定的中央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深化改革提供动力, 也需要加强法治提供保障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 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 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 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 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 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落实责任制
严格确定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一)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 人员、吊销职业证书的律师和公 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
3 创新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
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研究机构法学教育 和法学研究阵地
(一)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 办事能力
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保 护和实现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建设法治中国第15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1框《法治兴则国家兴》课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是(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方针):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课本28页第5问
• 1、历史经验告诉 • 2、战胜前进道路上困难和风险的需要 • 3、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1、课本28页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 安康。 3、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实现 中国梦,更求我们的国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 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法治 的引领的法治保障,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就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怎样厉行法治?P4(P146) (1)全体社会成员 (2)社会 (3)国家和社会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商鞅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 意思是:法律条例,是人民的性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句话表 明了法律对于人民和治国的重要意义。 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 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建设法治国家青少年怎样做? 1、认真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学法懂法; 2、自觉遵法守法,依法办事; 3、增强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 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敢于同各种 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努力为法 治中国 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 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以上图片反映我们国家实行什么治国方式?
法治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第四页第1 问 法治的要求是什么?第四页第2问 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是(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方针):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课本28页第5问
• 1、历史经验告诉 • 2、战胜前进道路上困难和风险的需要 • 3、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1、课本28页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 安康。 3、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实现 中国梦,更求我们的国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 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法治 的引领的法治保障,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就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怎样厉行法治?P4(P146) (1)全体社会成员 (2)社会 (3)国家和社会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商鞅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 意思是:法律条例,是人民的性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句话表 明了法律对于人民和治国的重要意义。 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 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建设法治国家青少年怎样做? 1、认真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学法懂法; 2、自觉遵法守法,依法办事; 3、增强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 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敢于同各种 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努力为法 治中国 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 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以上图片反映我们国家实行什么治国方式?
法治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第四页第1 问 法治的要求是什么?第四页第2问 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2)认真学习新法新规,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3)积极宣传新法新规,使新法新规深入人心。 (4)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6.(做法类)保障宪法实施,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 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2)认同宪法。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 (3)践行宪法。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 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5)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6)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7)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建议类)建设法治中国,请你出谋划策。 (1)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依法行政。 (4)全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5)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6)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7)坚持依宪治国,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考点二:规范权力运行,崇尚法治精神
素材: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22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 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要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 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起。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要有敬畏之心、越 要严于律己。 ▲2022年7月8日,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孙某某受贿、操纵 证券市场、非法持有枪支一案。 ▲2022年7月11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某某涉嫌受贿、徇私枉法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 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长春市人民检察院已向长春市中级人民 法院提起公诉。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课件

3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相互 理解、相互尊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 神支撑。
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提出中国方案,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更 加完善。
• 促进作用:法治还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法律和政策,可以推动经 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 福感。
02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hapter
宪法地位与功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社 会创造力。
推进权力清单制度
明确政府各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接受社会监 督。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01
02
03
完善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 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 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 大行政决策程序。
推进决策公开
及时整改。
B
C
D
监督执纪问责
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运用监督执纪 “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 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派驻机构
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强化派驻机构的监 督职能,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 势。
06
拓展国际视野,参与全球治理 体系变革
Chapter
国际法治合作与交流机制
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 织的法治合作
统编版全面依法治国优质课件1

◎民法典的诞生 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草案,到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走过66个春秋。 历经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启动制定后,中国即将正
式步入民法典时代。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5年3月,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委牵头五家单位
【命题预测】考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良法来保障善治的?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 加强领导立法,使法律更好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
②中国共产党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 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以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三模】 2020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呼之欲出, 我 国民事权利保护即将进入法典时代。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于2015年启动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随后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 委员会在征集了法学界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的意见后,对民法典草案做了 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最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 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 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 治。
红色简约第七课时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PPT模板

6.我国开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有哪些积极意义?
(1)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促进经济社会 健康有序发展。 (2)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有利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净化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依法打击不法生产经营者,促进其依法规范经营。
6.建设法治中国,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1)国家: ①科学立法,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法治体系。 ②提高立法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执法部门: ①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②不徇私枉法,不以言代法,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3)司法部门: ①公正司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让权力在法治框架下运行,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公民(青少年): ①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律己;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 履行义务。 ②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打击违法犯罪惩治腐败
热点链接
时事1:《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XX~20XX》白皮书发布 最高人民法院于20XX年3月2日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XX~20XX》 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XX年,全国法院受理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累 计超过26万件,其中,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民事一审、行政一审、社会 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等案件数量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表示,最高人民法 院正在研究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为正确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提供 具体操作规范和指引,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全面试行。
3.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意义:①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 ②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④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3)现状:我国法治建设中还存在机制不够健全、滥用职权等影响法治国 家建设的问题。
《依法治国》PPT课件(2024)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 权和检察权。
2024/1/26
完善司法公开制度,加强司法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5
保障公民权利
完善人权保障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机制,为公民提 供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 制,提高政府公信力,营 造良好政商关系。
24
06
依法治国与社会治理
2024/1/26
25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2024/1/26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群众参与 社会治理的权利。
推进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2024/1/26
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的领导职责,把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 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18
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
完善党领导立法的 工作机制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 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 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提高立法 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建立健全网络空间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网络 空间执法力度,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安全。
加强网络信息内容治理
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监管和治理工作,打击网 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传播行为,维护网络信息 安全和清朗网络空间。
2024/1/26
28
07
依法治国的挑战与前景
2024/1/26
29
当前依法治国面临的挑战
统编版教材全面依法治国优秀PPT课件2

治。
1.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到“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说明我国
() A.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阶段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果丰硕 C.已完全做到了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相当完备
A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法制建设。“法制”与“法治”一字之 差,说明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的阶段, 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C、D 观点太绝对。]
因此,“良法善治必”意味须着法坚治既持要与一人类手社会抓文明法进步治的方、向相一符合手,也抓要切德实体治现一,国的大国情力与特弘色。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理解: 坚持依法治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 除上图所列法律外,我国还有哪些针对特定群体的优待和保护的法律?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4)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依法审判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法院。
(2)要求 (4)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依法审判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法院。
(1)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一国的法治体系总要与该国的国体、政体相适应,规定并反映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从而具有显著的“个性”。
本
课
小 结
为什么坚持
依法治国
决定因素
地位
怎么样坚持 依法治国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原因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 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和 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利、履行职责 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 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 私枉法
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②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④国因法而昌,法因人而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对于我国法
C 治国家建设的启示是( )
①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④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A.①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易错点】
1.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 治社会一体建设
B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的提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第三个层次: 一个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 法行政共同推进。另一个是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四个层次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这个方向。
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的 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是贯穿《决定》的
一、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二、关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三、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
政府
四、关于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五、关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 建设 六、关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七、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领导
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由全国人大相关
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
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参与起草综合性、全局
性、基础性法律草案制度。
2.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 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 府立法机制;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
法制机构组织起草。
3.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四善于”:
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
的领导。
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
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法维护人民权益。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维护宪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
果,但绝不照抄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这五项原则既是对我国法治发展主要经
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基本内涵的精辟概括,对我们党 团结带领全面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推进综合执法。
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
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
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
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
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
2.加强对市县行政执法统一领导和协调。 3.理顺城管执法体制。 4.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 格管理制度。 5.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 制度。 6.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衔接。
(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2.把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3.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 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二)完善立法体制
1.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 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
(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
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1, 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 2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 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 性利益。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 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 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 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 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 改和废止。
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
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做
到“三统一”“四善于”。
“三统一”:
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 方式统一起来。 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 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
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
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
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依法治 国的正确方向。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
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
有力,具体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3.“法无禁止皆可为”——负面清单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决策是行政权力运行的起点,规范决策行
为是规范行政权力的重点。
1.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
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
定程序。
2.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3.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
查机制。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 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 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 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
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截至2014年9月底,我国已制定现行宪
法和有效法律共242部、行政法规738部、
地方性法规9000部左右。
主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 的作用。
(二)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 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从中国近代以来的法治发展历程看。 从世界各国的法治发展道路看。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五项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法维护人民权益。
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这一段话实际上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论。 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五大体系: 第一个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第二个就是要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第三就是严厉的法治监督体系。 第四个体系是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最后一个体系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
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
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 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决定》的重大意义 《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描绘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总蓝图,作出了加强社
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
《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 兴区等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 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2015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为了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 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实践经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北京 市大兴区等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 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 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上述调整在 2017年12月31日前试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
攻坚期召开的一次专门研究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
前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及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形成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布局。 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如车之两轮,两个《决 定》是姊妹篇。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加大执法力度。2.完善执法程序。3.全面落实行政 执法责任制。
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 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 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法律权威。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二 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人类法 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抄照搬外国法治理念 和模式。
二、关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法律是人类最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 学会了驾驭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了如何 驾驭自己。
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部署,发出了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动员令,是我们党团结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
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光
辉的历史性文献,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 意义。
《决定》的框架结构
《决定》共七部分, 17000 字左右,部署重大 法治举措和改革举措 180 多项。全文分为三大板 块。 导语和第一部分构成第一版块,属于总论。 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 第六部分、第七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
三、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
建设法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