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牛顿定律题型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
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
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
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解析】【详解】(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P 01sin 37cos372E mgx mgx mv μ︒︒=++ 解得:E p =42J(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1=10m/s 2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v v t a -=解得:t 1=0.4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0112v v x a -= 解得:1 2.4x m L =<因为tan 37μ︒<,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2=2m/s 2假设工件速度减为0时,工件未从传送带上滑落,则运动时间为:22v ta = 解得:t 2=2s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 3? 1n n n n n 解得:x 2=4m工件运动到C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故假设成立。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的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的归纳总结高中物理板块一、力学1、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它所受到的合力)时,该物体上所受到的力(受力矢量)必须与其加速度矢量(即加速度)成正比。
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加速度的大小完全相同,但是方向是反的,即它们的夹角为180°。
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为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受到的加速度。
2、洛伦兹力洛伦兹力是四种基本力中的一种,它是核力的一种,它是电子之间所产生的一种弱相互作用,它可以在微观世界中起作用。
洛伦茨力是由电子之间的中微子交换而产生的,其力是作用在两个电子之间的,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它的力和电子之间的距离1/r^2成反比,可以表示为:F=k/r^2,其中F为洛伦兹力的大小,k为一个常数,r为电子之间的距离。
3、轨道动力学轨道动力学是一门力学的分支,它研究的是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受到外力时所形成的行星运行轨道。
轨道动力学可以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两者协同作用来研究物体之间的轨道运动。
二、电学1、电压电压(也称电势差、电动势)是一种电学量,它是电场能量的物理表示,电压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电压可以表示为U=E∆x,其中U代表电压,E为电场强度,∆x为电荷穿过的位移量。
2、电荷电荷是构成电波的基本物质,它能受到电位的影响而发生运动,创造电场,并且可以接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偏移,受到外力的作用力,物体上的电荷可以表示为Q=Ne,其中N为电荷的数量,e为单位电量的值。
3、电容电容是一种电子元件,它可以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存储电量,因此它被称为电容器。
电容由两个接近的金属板构成,当一个金属板被充电时,另一个金属板会有相应的电荷积聚,从而形成电容。
电容的公式可以表示为C=U/I,其中C表示电容值,U为电压,I为电流的大小。
三、热力学1、热能热能(也称热量)是热力学的基本热量概念,它是物体由于其温度而产生的能量形式。
历年高考物理力学牛顿运动定律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历年高考物理力学牛顿运动定律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现在城市的滑板运动非常流行,在水平地面上一名滑板运动员双脚站在滑板上以一定速度向前滑行,在横杆前起跳并越过杆,从而使人与滑板分别从杆的上方、下方通过,如图所示,假设人和滑板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阻力忽略不计,若运动员顺利地完成了该动作,最终仍落在滑板原来的位置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员起跳时,双脚对滑板作用力的合力竖直向下B.起跳时双脚对滑板作用力的合力向下偏后C.运动员在空中最高点时处于失重状态D.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答案:B解析:AB.运动员竖直起跳,由于本身就有水平初速度,所以运动员既参与了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又参与了竖直上抛运动。
各分运动具有等时性,水平方向的分运动与滑板的运动情况一样,运动员最终落在滑板的原位置。
所以水平方向受力为零,则起跳时,滑板对运动员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运动员对滑板的作用力应该是竖直向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C.运动员在空中最高点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g,处于失重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加速度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O点,这时弹簧恰为原长l0,物体的质量为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将物体向右拉一段距离后自由释放,使之沿水平面振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O点时所受的合外力为零B.物体将做阻尼振动C.物体最终只能停止在O点D.物体停止运动后所受的摩擦力为μmg答案:B解析:A.物体通过O点时弹簧的弹力为零,但摩擦力不为零,A错误;B.物体振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少,振幅减小,做阻尼振动,B正确;CD.物体最终停止的位置可能在O点也可能不在O点。
若停在O点摩擦力为零,若不在O点,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平衡,停止运动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一定为μmg,CD错误。
高考物理复习讲义:受力分析(整体隔离)题型总结
受力分析前言:由牛顿第二定律说开去连接力学和运动的公式: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2.动量定理:I合=ΔP;3.动能定理:W合=ΔE k。
其中牛顿定理是这三个公式中最重要的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有两个典型应用:1.由受力求运动;2.由运动求力。
受力分析: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弹力:“两要点三方法”两要点:1.物体或系统与外界有多少个接触面或者点,就最多有多少个弹力;2.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三种方法:1.“假设法”:分析两个物体在接触处是否有弹力作用,可先假设没有所接触的物体,再看被研究的物体有怎样的运动趋势。
若研究物体倒向接触物体的一边,则有弹力(与接触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若研究物体倒向院里接触物体的一边,则有拉伸的弹力(如绳连接、杆连接)。
(例)例1: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a b图1—1例2: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ON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图1—2例3: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运动。
2.“替换法”:针对杆连接,用绳子替换杆。
若能维持原来的力学状态,则杆提供的是拉力;否则,是支持力。
延伸:杆连接和绳连接的联系与区别绳的特征:1.只能拉伸,不能压缩,所受弹力只有拉力。
典型应用:绳拉球过最高点问题的本质(T=0)。
2.形变瞬间完成(相对于弹簧),弹力发生突变,有能量损失。
3.轻绳各处受力相等,且拉力方向沿着绳子。
例4:如图4-1-3所示,物体A 和B 质量均为m ,且分别与轻绳连接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B 放在水平面上,A 与悬绳竖直.用力F 拉B 沿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过程中,绳对A 的拉力的大小是 ( )A.一定大于mg B .总等于mgC .一定小于mgD .以上三项都不正确杆的特征:1. 轻杆受到的弹力既有拉力又有压力。
高考物理力学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力学题型归纳高中物理中的力学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掌握常见的力学题型对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力学题型的归纳总结。
一、牛顿运动定律相关题型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这类题型通常会给出物体所受的力,如重力、摩擦力、拉力等,要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运动学量。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出受力分析图,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例如: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 F 的作用,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的加速度。
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重力 G = mg、支持力 N =mg、拉力 F 和摩擦力 f =μN =μmg。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f = ma,可得 a =(F μmg) / m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此类题型会给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要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反推物体所受的力。
解题时,先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受力。
比如: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 t 速度减为零,求物体所受的合力。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a =(v v₀) / t ,可得合力 F = ma 。
二、共点力平衡相关题型1、静态平衡问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要求分析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
解题时,通常采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如正交分解法,将力分解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例如: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用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绳的拉力和物体所受的支持力。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 G = mg、绳的拉力 T 和支持力 N 。
将拉力 T 分解为水平方向 T₁和竖直方向 T₂,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₂= mg ,T₁= N ,T₁=T sinθ ,T₂=T cosθ ,从而求出 T 和 N 。
牛顿力学高考知识点归纳
牛顿力学高考知识点归纳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对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十分关键的。
下面,我们将对牛顿力学的高考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提出了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称之为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则规定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具有相互作用、相等和反向性的特点。
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通过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和分析许多实际问题。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恒定的力时,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
在水平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并且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另外,在斜面上,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分解力的方法来分析物体的运动。
这些应用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所以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3. 力的合成和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将一个力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将几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这需要我们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倾斜面上受到垂直向上的力和平行倾斜面的力时,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力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力,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
4.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在地球上,重力可以通过公式F=mg计算出来,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
重力不仅仅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还存在于其他天体之间,比如行星和卫星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高考来说,需要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以及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问题等。
5. 力和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力成正比,质量成反比。
因此,如果两个物体所受的力相等,但质量不同,它们的加速度将不同。
物理牛顿三大定律笔记高中
牛顿三大定律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以下是关于牛顿三大定律的笔记: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说明了物体的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这个定律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个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矢量性、性质相同性和不可叠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以上是关于牛顿三大定律的笔记。
高中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2/严格相等。
mF r G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1. 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 公式:F m a合理解要点: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①因果性:F合失;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②方向性:a与F合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合力。
(三)力的平衡1. 平衡状态指的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特点:a=0。
2. 平衡条件F0。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即∑=3. 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的一个力与余下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图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构成闭合三角形。
牛顿运动定律八大题型
一:两类基本问题
类型二:已知运动求受力
【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50kg,以 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 坡的倾角θ=37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 路程x=60m,求滑雪人与山坡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μ(不计空气阻力)。
拓展1:若滑雪者以16m/s的初速度从坡底向上冲,试求 t1=1.0s和t2=3.0s两个时刻,滑雪者距离坡底的距离? 拓展2:若滑雪者回到坡底后仍能在水平面上继续滑行, 且μ值不变,不计转弯消耗,求它最后停在何处?
六:连接体问题
【变式1】光滑水平面上静止叠放着n个 完全相同的木块,质量均为m。今给第一 个木块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F的作用,使 得n个木块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如图所 示。求此时第k和k+1个木块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大小。
二:变加速问题
【变式】如图所示,自由下落的 小球,从它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 开始,到小球速度为零的过程中, 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是( ) A.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小 B.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大 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二:变加速问题
【拓展】质量为40kg的雪 撬在倾角θ=37°的斜面 上向下滑动(如图甲), 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 正比。今测得雪撬运动的 v-t图像如图7乙所示,且 AB是曲线的切线,B点 坐标为(4,15),CD是 曲线的渐近线。试求空气 的阻力系数k和雪撬与斜 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
二:瞬时性问题
【变式】如图所示,两根轻弹簧与两个质量都 为m的小球连接成的系统,上面一根弹簧的上端 固定在天花板上,两小球之间还连接了一根不 可伸长的细线。该系统静止,细线受到的拉力 大小等于4mg。在剪断了两球之间的细线的瞬间, 球A的加速度和球B的加速度分别是( )
牛顿定律高中全题型归纳(全)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理解:①定律的前一句话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种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②定律的后一句话“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实际上是给力下的定义,即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并不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实际上,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所受到的几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就跟不受外力相同,这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表达式:F甲对乙=-F乙对甲,负号表示方向相反.3.意义:揭示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即两个物体间只要有作用就必然会出现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特点:(1).是同种性质的力如G与G/、F N与F N/、f与f/.(2).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如G作用于人,G/作用于地球.(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甲对乙无作用、乙对甲也无作用).(4).不管静止或运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与物体是否平衡无关.题型1:怎样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例1关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方向不变,速度大小改变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B.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C.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变化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1. 在以下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的有()A.静止的物体 B.物体沿着圆弧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C.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过程 D.跳伞运动员竖直下落过程,速率不变2.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A.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B.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D.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3.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25种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25种题型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25种题型。
1. 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可以通过已知的力和质量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2. 计算物体所受的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已知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力。
3. 计算物体的质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量与力和加速度的比值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已知的力和加速度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4. 计算物体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已知的质量和加速度(通常为重力加速度)来计算物体的重力。
5. 计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已知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6. 计算物体所受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弹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已知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弹力。
7. 计算物体所受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拉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已知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拉力。
8. 计算物体所受的斜面力:当物体沿斜面运动时,可以通过分解力的成分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斜面力。
9. 计算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当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可以通过已知的速度和物体的形状来计算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
10. 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可以通过已知的液体密度、物体的体积和重力加速度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
11. 计算物体所受的离心力:当物体在旋转的平台上运动时,可以通过已知的物体质量、旋转半径和角速度来计算物体所受的离心力。
12. 计算物体所受的引力: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引力时,可以通过已知的物体质量和距离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引力。
牛顿运动定律常见题型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1、 连接体问题解题思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灵活运用a) 各部分间没有相对运动,或者虽有相对运动但为匀速运动:整体及各部分有相同的加速度,整体法求加速度,隔离法求各物体受力情况。
b) 各部分间有相对运动且不是匀速运动:整体及部分间没有共同的加速度,且整体的加速度不等于各部分的加速度平均。
必须灵活运用整体法及隔离法求解问题。
整体的加速度用整体法求解,部分的加速度用隔离法求解;受力情况运用整体、隔离及牛三定律等求解。
例1、 如图所示,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bc 为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 串在杆上,M 通过细线悬吊着一小铁球m , M 、m 均相对小车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若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到2a 时,M 仍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则A .横杆对M 的作用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B .细线的拉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C .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加到原来的2倍D .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增加到原来的2倍例2、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 ,水平推力F 作用在A 上,用F AB 代表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 .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则F AB =FB .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则F AB =F /2C .若地面是有摩擦的,且AB 未被推动,可能F AB =F /3D .若地面是有摩擦的,且AB 被推动,则F AB =F /2例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直角劈B 放在水平面上,在劈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物体A ,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于A 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上滑,在A 上滑的过程中直角劈B 相对地面始终静止,则关于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 及支持力N 正确的是A .f = 0 ,N = Mg +mgB .f 向左,N <Mg +mgC .f 向右,N <Mg +mgD .f 向左,N =Mg +mg例4、 某人拍得一张照片,上面有一个倾角为α的斜面,斜面上有一辆无动力的小车,小车上悬挂一个小球,如图所示,悬挂小球的悬线与垂直斜面的方向夹角为β,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 、如果βα=,小车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 、如果0β=,斜面一定是光滑的C 、如果βα>,小车一定是沿斜面加速向下运动D 、无论小车做何运动,悬线都不可能停留图中虚线的右侧例5、 如图所示,一轻绳通过一光滑定滑轮,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1和m 2的物体,m 1放在地面上,当m 2的质量发生变化时,m 1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m 2的关系大致如下图中的图( ).αβF V α B A2、 弹簧类问题可视为特殊的连接体问题,注意关键点: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
高二物理《 牛顿第二定律简单运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简单运用》知识点总结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3.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的技巧
在分析瞬时加速度时应注意两个基本模型的特点:
(1)轻绳、轻杆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2)轻弹簧、轻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
3.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1.两个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2.两种方法
(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3个或3个以上时,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题型归纳 -完整获奖版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题型归纳一. 重难点解析:1.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主要可分为两类:(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基本思路流程图:基本公式流程图为:2. 动力学问题的处理方法(1)正确的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求解力学问题的关键,也是学好力学的基础。
(2)受力分析的依据。
①力的产生条件是否存在,是受力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
②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受力情况是不可忽视的。
③由牛顿第三定律(力的相互性)出发,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化难为易。
3. 解题思路及步骤(1)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②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④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
(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解决第一类问题的逆过程,具体步骤跟上面所讲的相似,但需特别注意:①由运动学规律求加速度,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从而确定合力的方向,不能将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混淆。
②题目中求的力可能是合力,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作用力。
即使是后一种情况,也必须先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再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求分力。
4. 解题方法牛顿运动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定律,具体应用的方法有好多,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正交分解法:表示方法为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坐标系时,确定x轴正方向有两种方法:①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
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通常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分解在x轴和y轴上,分别得x轴和y轴的合力。
高中物理题型笔记
高中物理题型笔记
一、牛顿运动定律
1、简述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是恒定的;如果有外力作用,物体的速度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2、简述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对于一个物体而言,受到外力的作用,该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正比于外力的大小,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3、简述牛顲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都彼此互相作用着力,每一个物体对其他物体施予的力与其受到的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
二、牛顿力学
1、动量的定义
动量的定义是:物体的动量等于其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记为p = mv。
2、代表动量的守恒定律
总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在力学实验中,当它在空间某一时刻状态下,
总动量保持不变,即物体在多次碰撞过程中,内部动量不变,但受到
的外力可以改变动量的方向。
3、工作与功
工作: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位移时,这个外力和物体之间满足牛
顿第二定律,外力和物体之间的力矩是外力作用的物理量,称为工作。
功:工作的定义是外力作用物体的位移乘以外力,称为功。
即功=工作
量×力的大小,记为W=F∙s。
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归纳标题: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归纳牛顿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对理解物体运动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学期必修二中的牛顿定律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常考题型进行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常考题型解析1.判断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解析:错误。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如果作用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将产生旋转运动。
2.选择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知识点的掌握。
例题: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牛顿第一定律?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B.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B。
选项B正确描述了牛顿第一定律。
3.计算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的应用。
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10N的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代入数据得a=10N/2kg=5m/s。
4.应用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
例题:一辆小车质量为1000kg,以20m/s的速度行驶,紧急刹车时,阻力为5000N,求小车停止所需的时间。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a=5000N/1000kg=5m/s。
小车停止所需的时间为t=(v-0)/a=20m/s / 5m/s=4s。
总结:通过对牛顿定律知识点的总结和常考题型的解析,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牛顿定律,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牛顿定律-题型总结归纳
受力分析与牛顿定律知识点1 力(1)力的性质: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测量工具(2 )重力和万有引力的联系;重力和纬度,高度的关系;重心和测量方法(3 )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怎么判断有无弹力(假设法:替换法状态法); 怎么判断弹力方向(弹簧,轻绳,球,轻杆);怎么计算弹力大小;绳子拉力的处理(4 )摩擦力产生条件;正确理解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中的"动"与"静"的含义;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说明:①摩擦力总是起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绝对不能说: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③摩擦力和弹力都是接触力,有摩擦力时必走有弹力,有弹力不一走有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例1: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壁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起匀速向上运动。
则物体A和物体B的受力个数分别为()A.2,3B. 3,4C. 4,4D. 5,4解忻:弹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两接触面间存在摩猱力,则接触面间一定有弹力;但两接触面间存在弹力,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要有摩擦力还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两接触面不光渭;②接触的两物休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例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物体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放苣在匀速上升的电梯内,当电梯钢索断裂的瞬间,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vA. 2B. 3C. 4D. 1例J3:如图所示,甲、乙两弹簧秤长度相同,串联起来系住一个400N重物•两弹簧秤量程不同:甲量程为500N,乙量程为1000N.这时两弹簧秤读数大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弹簧秤簧伸长长度相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 更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力分析与牛顿定律知识点1 力(1)力的性质: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测量工具(2)重力和万有引力的联系;重力和纬度,高度的关系;重心和测量方法(3)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怎么判断有无弹力(假设法:替换法状态法);怎么判断弹力方向(弹簧,轻绳,球,轻杆);怎么计算弹力大小;绳子拉力的处理(4)摩擦力产生条件;正确理解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中的“动”与“静”的含义;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说明:①摩擦力总是起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并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绝对不能说: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③摩擦力和弹力都是接触力,有摩擦力时必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例1: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壁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一起匀速向上运动。
则物体A和物体B的受力个数分别为()A.2,3 B.3,4 C.4,4 D.5,4解析:弹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两接触面间存在摩擦力,则接触面间一定有弹力;但两接触面间存在弹力,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要有摩擦力还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两接触面不光滑;②接触的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例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物体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放置在匀速上升的电梯内,当电梯钢索断裂的瞬间,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A.2 B.3 C.4 D.1例3:如图所示,甲、乙两弹簧秤长度相同,串联起来系住一个400N重物.两弹簧秤量程不同:甲量程为500N,乙量程为1000N.这时两弹簧秤读数大小分别是,两弹簧秤簧伸长长度相比较,更长。
例4:如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仍然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B对A有摩擦力作用B. B受到A、C的摩擦力作用C. B只受到C的摩擦力作用D. 地面对C有摩擦力作用,大小等于F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开始以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N的作用,g取10m/s2,向右为正方向,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知识点2 受力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处于静态平衡的物体,我们一般采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以及整体法与隔离法去分析;对于动态平衡问题,我们多采用图解法、解析法、相似三角形法等方法去解决。
①选取对象——②隔离物体——③画出受力示意图——检验注意事项:①.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②.对于分析出的每个力,都应该能找出其施力物体.(可以防止添力)③.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知识点3 整体法与隔离法在物理问题中,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
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1)若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一般先用整体法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系统的加速度(注意F=ma中质量m与研究对象对应),再根据题目要求,将其中的某个物体(受力数少的物体)进行隔离分析并求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2)若系统内各个物体加速度不相同,又不需要求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系统整体列式(F合=m1a1+m2a2+…),减少未知的内力,简化数学运算。
(3)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又需要知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往往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例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L形木板M上放着小木块m,M与m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试在图中画出长木板和小物块的受力图.1:(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粗糙,A、B两同学站在地上水平推墙。
甲图中A向前推B,B向前推墙;乙图中A、B同时向前推墙。
每人用力的大小都为F,方向水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方式中墙受到的推力为2FB.乙图方式中墙受到的推力为2FC.甲图方式中两位同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都为FD.乙图方式中两位同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部为F例7:如图所示,若有4个完全相同的篮球,并排放在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各篮球依次标为“2、0、1、4”,其中4号篮球被竖直板挡住,不计所有接触处的摩擦,则1号篮球跟4号篮球间与4号篮球跟挡板间的弹力之比为( )A. 34 B.338 C.334 D.98例8:如图所示,A、B两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用细线相连,两次连接情况中细线倾斜方向不同但倾角一样,两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先后用水平力F1和F2拉着A、B一起匀速运动,则 ( )A. F1>F2B. F1=F2C. F T1>F T2D. F T1=F T2知识点4 动态平衡1.动态平衡:物体受到大小方向变化的力而保持平衡。
是受力分析问题中的难点,也是高考热门考点。
2.在共点力的平衡中,有些题目中常有“缓慢”一词,表示物体在受力过程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每一时刻下物体都保持平衡。
3.基本方法:解析法、图解法和相似三角形法.知识点5 解析法解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未知力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通常需要借助正交分解法和力的合成分解法。
特别适合解决四力以上的平衡问题。
例9: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的半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小物块从靠近半圆柱体顶点O的A点,在外力F作用下沿圆弧缓慢下滑到B点,此过程中F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且半圆柱体保持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变大B. 外力F先变小后变大C. 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摩擦力先变大后变小D. 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支持力变大例10:如图1所示,用细绳通过定滑轮沿竖直光滑的墙壁匀速向上拉动,则拉力F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N的变化情况如何?知识点6 图解法图解法常用来解决动态平衡类问题,尤其适合物体只受三个力作用,且其中一个为恒力的情况。
根据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将三个力的大小、方向放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利用邻边及其夹角跟对角线的长短关系分析力大小变化情况。
因此图解法具有直观、简便的特点。
在应用时需正确判断某个分力方向的变化情况及变化范围,也常用于求极值问题。
1. 恒力F+某一方向不变的力例1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α斜面上,有一块可以转动的夹板(β不定),夹板和斜面夹着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均质球体,试求:β取何值时,夹板对球的弹力最小?例12: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
现在C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是多少?归纳:物体受到三个力而平衡,若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变,在这种情况下,当大小、方向可改变的分力与方向不变、大小可变的分力垂直时,存在最小值。
例13:如图3装置,AB为一光滑轻杆,在B处用铰链固定于竖墙壁上,AC为不可伸长的轻质拉索,重物W可在AB杆上滑行。
(1)画出重物W 移动到AB杆中点,AB杆的受力分析。
(2)试分析当重物W从A端向B端缓慢滑行的过程中,绳索中拉力的变化情况以及墙对AB杆作用力的变化情况。
图32.恒力F+某一大小不变的力三力中有一个力确定.即大小、方向不变,一个力大小确定,这个力的方向及第三个力的大小、方向变化情况待定。
这类题目需要辅助圆图解法。
例14:如图所示,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用M、N两个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到达O点,此时α+β=90°.然后保持M的读数不变,而使α角减小,为保持结点位置不变,可采用的办法是()A 减小N 的读数同时减小β角B 减小N 的读数同时增大β角C 增大N 的读数同时增大β角D 增大N 的读数同时减小β角例15: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一细线悬挂在点0处.现用一大小恒定的外力F(F ﹤mg),慢慢将小球拉起,在小球可能的平衡位置中,细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的偏角是多少?3.恒力F+某一大小不变的角例16: 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两根细绳拉住一个小球,两细绳间的夹角为θ,细绳AC 呈水平状态.现将整个装置在纸面内顺时针缓慢转动,共转过90°.在转动的过程中,CA 绳中的拉力F 1和CB 绳中的拉力F 2的大小发生变化,即( ) A .F 1先变小后变大 B .F 1先变大后变小 C .F 2逐渐减小D .F 2最后减小到零知识点7 相似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是解平衡问题时常遇到的一种方法,属于图解法的特例情况。
正确作出力的三角形后,如能判定力的三角形与图形中已知长度的三角形(几何三角形)相似,则可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三角形中力的比例关系,从而达到求未知量的目的。
往往涉及三个力,其中一个力为恒力,另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则此时用相似三角形分析。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寻找力三角形和结构三角形相似。
例17: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滑轮到球面B的距离为h ,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 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由A 到B 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 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 的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A 、N 变大,T 变小B 、N 变小,T 变大C 、N 变小,T 先变小后变大D 、N 不变,T 变小ACB例18:(多选) 一轻杆BO,其O端用光滑铰链铰于固定竖直杆AO上,B端挂一重物,且系一细绳,细绳跨过杆顶A处的光滑小滑轮,用力F拉住,如图所示.现将细绳缓慢往左拉,使杆BO与杆AO间的夹角θ逐渐减小,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及杆BO所受压力F 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 . F N先减小,后增大B . F N始终不变C . F先减小,后增大D . F始终不变例19: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定滑轮用轻绳悬挂在B点,另一条轻绳一端系重物C,绕过滑轮后,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点,若改变B点位置使滑轮位置发生移动,但使A段绳子始终保持水平,则可以判断悬点B所受拉力F T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若B向左移,F T将增大B.若B向右移,F T将增大C.无论B向左、向右移,F T都保持不变D.无论B向左、向右移,F T都减小例20:如图所示,两相距L的竖直杆,用一根长度大于L的细绳分别固定在杆的A、B两点,细绳上用一光滑的挂钩吊一个重物,其重力为G.当上下移动A端的悬挂点时,G可自由移动,若将B点缓慢向杆下方移动一小段时,绳上张力的变化情况是()A. 均不变B. 均变大C. 均变小D. 均先变小后变大(注:如果杆B左右移动时绳中张力如何变化?)知识点8 假设法假设法,就是以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为基础,对所求知的结果、结论或现象的原因作推测性或假定性的说明,然后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