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世家的全文翻译及评价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
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①,至吴陈②,呼而自刭。
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
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③,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
”乃令大夫种行成⑤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吴王将许之。
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种还,以报勾践。
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
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吴王将许之。
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
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三行:排成三行。
②陈:通“阵”。
③勒兵:练兵。
④保栖:守卫居住。
⑤行成:议和,求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悉发精兵击越悉:尽,全部。
文言文翻译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封于会稽,号句践。
勾践父允常,与吴王阖庐争战,败,遂灭吴。
勾践立,欲报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胆,欲以不忘会稽之耻。
乃使大夫种、范蠡行成于吴,吴许之。
勾践遂委国于范蠡,身御耕战,与士卒共劳苦,欲以此报吴。
范蠡知勾践不可与共事,乃去,适齐,为齐相。
其后,吴王夫差败越,勾践乃以屈辱之身,率妻子、人民,迁徙于会稽,越人皆哀怜之。
勾践居会稽,三年,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胆,欲以不忘会稽之耻。
勾践知吴王好色,乃选美女西施、郑旦献之,吴王大悦,乃罢兵。
勾践于是还,复国于越,欲报吴仇。
范蠡复归,助勾践谋,吴王夫差不听忠臣伍子胥之言,终自败于夫椒,吴亡。
勾践欲报吴仇,乃使大夫种伐吴,种败吴于柏举,复败之于麋陵,遂灭吴。
吴王夫差自杀,勾践遂霸越,称霸中原。
勾践霸越,政事修明,百姓乐业。
勾践欲以德服天下,乃使大夫种聘于楚,楚王遣使者回聘,越、楚通好。
勾践又使大夫种聘于齐,齐王遣使者回聘,越、齐通好。
勾践又使大夫种聘于魏,魏王遣使者回聘,越、魏通好。
于是,天下诸侯皆朝于越,越王勾践遂称霸。
勾践称霸,国富民强,然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常以报仇为心。
勾践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无疆。
无疆立,越益强,与楚、齐、魏三国交战,越皆胜之。
无疆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句践。
句践立,欲报父仇,乃使大夫种伐楚,种败楚于柏举,复败之于麋陵,遂灭楚。
句践复使种伐齐,种败齐于麦丘,复败之于历下,遂灭齐。
句践复使种伐魏,种败魏于大梁,复败之于平阳,遂灭魏。
句践遂霸天下,威震四海。
越王句践,以弱胜强,以屈求伸,遂成霸业。
然其成功,非一日之功,乃积年累月,苦心孤诣,终成大业。
勾践世家,传之后世,为后世子孙之楷模。
翻译:越王勾践,他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被封在会稽,号称句践。
勾践的父亲允常,与吴王阖庐争战,战败,于是被吴国灭掉。
勾践即位后,想要报仇,他刻苦自己,深思熟虑,把苦胆挂在座位上,饮食时尝一尝苦胆,想要以此不忘会稽的耻辱。
越王勾践反国原文及翻译
越王勾践反国原文及翻译原文: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白话释义: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
从不穿有两种颜色以上的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对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
”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
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越王勾践反国》。
扩展资料:典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
”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
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越王勾践翻译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史记越王勾践文言文翻译
越王勾践,其先为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称于越。
勾践者,其先封于会稽,后因越国衰微,迁都吴越之间。
勾践之父允常,卒,子勾践立。
勾践立,始春秋之时,与吴为邻,争战不休。
勾践之初,国势日衰,百姓困苦。
勾践欲图恢复,乃与范蠡、文种等谋臣共图国事。
勾践曰:“吴王夫差,暴虐无道,不仁不义,吾欲灭吴,以雪先王之耻。
”范蠡对曰:“君王诚欲灭吴,必先内修其国,外结其党,然后可以图之。
”勾践从其计,于是内修国政,外结诸侯。
勾践修内政,首重农桑,劝课农工,使百姓丰衣足食。
又广开学校,选拔贤才,以辅佐朝政。
勾践曰:“吾闻国之兴,在于贤臣;国之衰,在于佞臣。
”于是,范蠡、文种等谋臣皆得尽其才,国家渐趋强盛。
勾践外结诸侯,与楚、齐、燕、韩、赵、魏、秦七国结盟,共抗强吴。
吴王夫差闻之,大怒,遂兴师伐越。
越王勾践亲率大军,与吴战于夫椒,大败吴军。
夫差乃请和,勾践许之。
勾践归国,谋臣范蠡进言曰:“吴虽败,然其国尚强,不可轻视。
今吴王夫差求和,我宜允之,以待时机。
”勾践从其计,遂与吴和亲。
勾践和亲之后,乃复修其国,积蓄力量。
勾践曰:“吾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也。
”于是,勾践大兴兵马,修治兵器,以备不时之需。
吴王夫差闻越王勾践复国,怒不可遏,再次兴师伐越。
勾践知吴兵将至,遂命范蠡、文种等谋臣,制定退敌之计。
勾践曰:“吾闻兵者,诡道也。
可退敌者,非战之胜,乃智之胜也。
”于是,勾践令范蠡、文种等,布下疑兵之计,使吴军迷惘。
吴王夫差中计,遂攻入越国。
勾践见吴军势大,知不可战,乃与范蠡、文种等谋臣,携妻子、宝器,逃至会稽山。
勾践曰:“吾闻死有重于泰山,生有轻于鸿毛。
吾今虽败,然我志不屈,必待时日,以图复兴。
”范蠡对曰:“君王诚欲复兴,宜卧薪尝胆,以待时机。
”勾践遂与范蠡、文种等谋臣,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勾践之妻,尝与勾践同卧薪尝胆,曰:“君王若能卧薪尝胆,吾亦当与君同之。
”勾践感其言,益加勤勉。
卧薪尝胆者,三年之后,越国复兴,民富国强。
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赏析
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赏析勾践灭吴佚名〔先秦〕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勾践灭吴翻译及赏析
勾践灭吴翻译及赏析《国语》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日:“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日:“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日:“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日:“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
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
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豁,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豁谏日:“豁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灭吴翻译: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对三军发出号令说:“不论是我的父老兄弟或我国君的同姓,只要能够帮助我出谋献计并且击退吴国的人,我将与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上前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就要储备皮货,冬天就要储备细葛布。
旱时就要准备舟船,涝时就要准备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
即使没有四邻各国进犯的忧虑,但是文臣和武将这类人,不可不培养,以备选择录用啊。
这就像蓑衣斗笠,天一下雨,人们必定要用它。
如今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了会稽山上,然后才寻求谋臣,只怕太迟了吧?”勾践回答说:“只要能听到您大夫的话,怎么会太迟呢?”握住他的手并和他商量起复国大计来。
于是勾践派文种到吴国求和。
吴王夫差想听从文种的话与他讲和。
伍子胥进谏道:“不能这样做!吴国与越国,是互相仇视、互相敌对、互相征战的国家呀;三江环绕着吴越两国,两国的人民没有迁移的地方。
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提示】本篇突出记叙越王勾践报仇雪耻的故事,并续以越国灭亡的史实;篇末附载佐勾践灭吴的大臣范蠡弃政经商时的轶事。
越王勾践忍辱励志、发愤图强,终于灭吴雪耻的故事,流传久远,影响深广,并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砥砺后代自强不息。
范蠡、文种等辅佐勾践灭敌称霸,主明臣贤,寄寓着司马迁的社会政治理想。
文字繁简有度。
简则惜墨如金,如叙越王祖先至允常在位,二十余世,一笔带过;繁则用墨如泼,如叙勾践雪耻及范蠡轶事,运用多种笔法,生动逼真。
多层次多角度成功地运用对比:句践的隐忍、得文武贤臣辅助,终于取胜,夫差的骄横、听谗言用佞臣诛忠良,国破身亡;吴越两国臣属,一方是受贿赂害忠臣充当敌国内奸,一方是文武协同共谋大业买通内线为我所用,两两对照,使人物形象相得益彰,并寄托着作者深刻的好恶臧否。
范蠡轶事中,运用悬念和伏笔,将范蠡长男因吝惜财物而丧送了兄弟性命的故事叙述得起伏有致,维妙维肖地刻画出范蠡料事如神而达观的性格。
通过个性化语言和动作的描述,使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越王勾践[1],其先禹之苗裔[2],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3]。
封于会稽[4],以奉守禹之祀[5]。
文身断发[6],披草莱而邑焉[7]。
后二十馀世[8],至于允常[9]。
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10]。
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段意】简述允常之子勾践继父业为越王。
而将其祖先至允常“二十馀世”的历史一笔带过,是由于越在古代是一个偏远小国,春秋初尚未通于上国,略无世系。
交代允常之时,越即与吴“战而相怨伐”,作为全篇叙事的发端。
【注释】 [1]越王勾践(?—前465):越国国君。
越王允常之子。
在位三十二年(前496—前465)。
越国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
疆域有今江苏北部运河以东,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及浙江北部。
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勾:也作“句”。
[2]禹之苗裔:禹(夏朝的建立者)的后代子孙。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译文及注释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译文及注释“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这句话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以下是这句话的译文和注释:
1、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
2、注释:
越王勾践:指越国的国王勾践。
会稽:古地名,在今浙江绍兴。
栖:居住,栖息。
这里指退守,固守。
这句话描述了越王勾践在吴国军队的攻击下,被迫退守到会稽山的情况。
会稽山是越国的重要据点,勾践在此坚守,准备与吴国进行长期的对抗。
这一事件是越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勾践复仇之路的开始。
李白《越中览古》鉴赏及译文答案
李白《越中览古》鉴赏及译文答案《越中览古》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越中览古》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越中览古》唐代: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译文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归来,战士们都是衣锦还乡。
曾经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飞来飞去。
《越中览古》注释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
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还家:一作“还乡”。
锦衣:华丽的衣服。
《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春殿:宫殿。
鹧鸪:鸟名。
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
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越中览古》赏析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
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在吴越兴亡史中,以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的事件最为著名。
诗中却没有去追述这个为人热衷的题材,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以“归”统领全诗,来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
接下一句是对回师那个欢悦气氛的描绘。
诗中只抓住一点,写了战士的锦衣还故乡,可留给人们想象的却是一个浩大的,热闹非凡的场面:旌旗如林,锣鼓喧天,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满脸得意而又显赫的光辉。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注释与翻译安砚方译【说明与解析】关于越国的历史,《吴越春秋》记载说,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
至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
直至传到允常时,才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
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
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句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败吴于檇(zuì,醉)李,阖庐被射伤。
阖庐死后,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句践始有会稽之耻。
越王句践在会稽之困中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卧薪尝胆、亲自耕作,委屈求全、礼贤下士,赈浏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
作为没有任何制衡、约束的具有最高权力的一国国君,虽说是在受辱后做出的这些举动也是十分难得的。
加之,勾践在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时能虚心征求、听取谋臣们的意见,终于战胜了吴国、扩大了地盘、称霸于诸侯。
而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流传下来。
戏剧家曹禺先生在我国遭受天灾人祸的一九六二年,把卧薪尝胆的句践搬上戏剧舞台,确实起到鼓舞人心、团结全民共度难关的作用。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辅佐句践成就霸业,故太史公以范蠡传附之。
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他事奉越王勤奋不懈、为越王运筹谋划二十余年,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荣登霸主权位。
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
但范蠡目光敏锐、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只宜与之共患难,不宜与之同享乐,终于离开越国、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
相比之下,大夫文种的遭遇就悲惨多了,竟被越王安上“作乱”罪名,赐剑而亡。
范蠡可谓贤能之人。
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人们称颂。
《史记-太史公自序》越王勾践世家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太史公自序》越王勾践世家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太史公自序》越王勾践世家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嘉勾践夷蛮能修其德,灭强吴以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10.越王勾践世家-WPS Office
越王勾践世家关于越国的历史,《吴越春秋》记载说,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
至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
直至传到允常时,才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
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
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句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败吴于檇(zuì,醉)李,阖庐被射伤。
阖庐死后,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句践始有会稽之耻。
越王句践在会稽之困中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卧薪尝胆、亲自耕作,委屈求全、礼贤下士,赈浏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
作为没有任何制衡、约束的具有最高权力的一国国君,虽说是在受辱后做出的这些举动也是十分难得的。
加之,勾践在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时能虚心征求、听取谋臣们的意见,终于战胜了吴国、扩大了地盘、称霸于诸侯。
而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流传下来。
戏剧家曹禺先生在我国遭受天灾人祸的一九六二年,把卧薪尝胆的句践搬上戏剧舞台,确实起到鼓舞人心、团结全民共度难关的作用。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辅佐句践成就霸业,故太史公以范蠡传附之。
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他事奉越王勤奋不懈、为越王运筹谋划二十余年,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荣登霸主权位。
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
但范蠡目光敏锐、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只宜与之共患难,不宜与之同享乐,终于离开越国、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
相比之下,大夫文种的遭遇就悲惨多了,竟被越王安上“作乱”罪名,赐剑而亡。
范蠡可谓贤能之人。
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人们称颂。
象范蠡这样能上能下,先官后民、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屈指可数。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译文说明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译文|说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出自《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春秋时期的吴越之地,吴国和越国并立而存,却因日久争战结下宿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作者:司马迁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後二十馀世,至於允常。
云:“於,语发声也。
”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
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
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於槜李,射伤吴王阖庐。
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
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於会稽。
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於此,为之柰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
”乃令大夫种行成於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吴王将许之。
子胥言於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种还,以报勾践。
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於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嚭受,乃见大夫种於吴王。
种顿首言曰:“原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
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吴王将许之。
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後必悔之。
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越王勾践世家的全文翻译及评价
1、译文:ﻫ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
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ﻫ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
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
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ﻫ勾践从会稽回国后七年,始终抚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报仇吴国。
大夫逢(páng,旁)同进谏说:“国家刚刚流亡,今天才又殷实富裕,如果我们整顿军备,吴国一定惧怕,它惧怕,灾难必然降临.再说,凶猛的大鸟袭击目标时,一定先隐藏起来。
现在,吴军压在齐、晋国境上,对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虽名声显赫,实际危害周王室。
吴缺乏道德而功劳不少,一定骄横狂妄。
真为越国着想的话,那越国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吴国志向高远,对待战争一定很轻视,这样我国可以联络三国的势力,让三国攻打吴国,越国便趁它的疲惫可以攻克它了。
”勾践说:“好。
”过了两年,吴王将要讨伐齐国。
子胥进谏说:“不行。
我听说句践吃从不炒两样好菜,与百姓同甘共苦。
此人不死,一定成为我国的忧患.吴国有了越国,那是心腹之患,而齐对吴来说,只象一块疥癣。
希望君王放弃攻齐,先伐越国。
"吴王不听,就出兵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的高、国氏回吴。
吴王责备子胥,子胥说:“您不要太高兴!"吴王很生气,子胥想自杀,吴王听到制止了他.越国大夫种说:“我观察吴王当政太骄横了,请您允许我试探一下,向他借粮,来揣度一下吴王对越国的态度。
越王勾践世家的全文翻译及评价
1、译文: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
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
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
”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
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勾践从会稽回国后七年,始终抚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报仇吴国。
大夫逢(páng,旁)同进谏说:“国家刚刚流亡,今天才又殷实富裕,如果我们整顿军备,吴国一定惧怕,它惧怕,灾难必然降临。
再说,凶猛的大鸟袭击目标时,一定先隐藏起来。
现在,吴军压在齐、晋国境上,对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虽名声显赫,实际危害周王室。
吴缺乏道德而功劳不少,一定骄横狂妄。
真为越国着想的话,那越国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
吴国志向高远,对待战争一定很轻视,这样我国可以联络三国的势力,让三国攻打吴国,越国便趁它的疲惫可以攻克它了。
”勾践说:“好。
”过了两年,吴王将要讨伐齐国。
子胥进谏说:“不行。
我听说句践吃从不炒两样好菜,与百姓同甘共苦。
此人不死,一定成为我国的忧患。
吴国有了越国,那是心腹之患,而齐对吴来说,只象一块疥癣。
希望君王放弃攻齐,先伐越国。
”吴王不听,就出兵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的高、国氏回吴。
吴王责备子胥,子胥说:“您不要太高兴!”吴王很生气,子胥想自杀,吴王听到制止了他。
越公其事原文及译文
越公其事原文及译文一、引言。
二、原文。
“越王勾践,既克吴,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
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没于越国。
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这一段就能看出勾践在战胜吴国之后对范蠡的重视和赏赐,同时还发了这么一个很严肃的誓言,让大家都知道范蠡的地位不容侵犯。
三、译文。
那有了原文,咱们肯定得看看译文才能真正明白它的意思啦。
译文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原文这个神秘大门。
把原文那些难懂的字词和句子都转化成咱们能轻松理解的白话文。
比如说刚刚那一小段原文的译文大概是这样的:越王勾践在攻克吴国之后,把会稽周围三百里的土地作为范蠡的封地。
并且说:“后代子孙中,如果有敢侵犯范蠡土地的人,就让他在越国不得善终。
天地神灵、四方土地之神来为这件事作证。
”从这个译文里,我们就能更直白地理解勾践的意图了。
他是真的很感激范蠡在复国和战胜吴国过程中的巨大贡献,所以才给了这么丰厚的赏赐,还通过誓言来保护范蠡的权益。
四、原文与译文的对比。
对比原文和译文可有意思啦。
就像是在玩一个找不同的游戏,但是这个游戏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哦。
从用词上看,原文的用词很精炼,一个字可能就包含了很多意思,而译文则是把这些丰富的含义用更多的现代词汇表达出来。
比如说“既克吴”中的“克”,在译文中就变成了“攻克”,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从句子结构来说呢,原文可能会有很多省略和倒装的情况,译文则会按照我们现在习惯的主谓宾结构来调整。
像原文里很多句子没有明确的主语,但是在译文中都会补充完整。
这就像是把一个被打乱的拼图重新拼好,让我们看到完整的画面。
而且呀,它还能给我们现代人很多启示。
勾践的复国历程充满了坚韧和智慧,他能够在失败后重新崛起,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无论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还是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我们都可以从勾践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然后呢,可以把里面的一些重点字词和句子整理出来,做一个小笔记。
这样方便我们随时复习,也能加深记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7)全文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7)全文①罢:通疲。
②布:陈述。
③蚤朝晏罢:意谓越王操劳国事,奋发图强。
蚤:通早。
晏,晚。
④伐柯者其则不远:《经豳(bīn,宾)风伐柯》中有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句。
意思是说,用斧头去砍伐木头作斧柄,它的法则不要远求。
用在此处的言外之意,即启发越王,不应失去良机灭吴,其理易知。
柯,斧柄。
则,法则、道理。
⑤厄:灾难。
⑥执事:《集解》曰:执事,蠡自谓也。
⑦不:通否。
⑧君:统治。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
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①,命为伯。
句践已去。
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范蠡遂去,自齐遣大夫种书曰:蜚虫尽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
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种遂自杀。
①胙:祭祀用的肉。
②蜚:通飞。
句践卒,子王鼫与立。
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
王不寿卒,子王翁立。
王翁卒,子王翳立。
子王之侯位。
王之侯卒,子王无强立。
王无强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①:越不伐楚,大不王②,小不伯③。
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④,为不得晋也⑤。
韩、魏固不攻楚。
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
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⑥。
所重于得晋者何也?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⑦,而况于攻城围邑乎?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间不东,商、於、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⑧。
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是二晋不战而分地,不耕而获之。
不此之为,而顿刃于河山之间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奈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毫毛而不见其睫也。
越王的文言文翻译
越王勾践,姓姒,名勾践,春秋时越国之君也。
其先祖尝为夏、商、周三代诸侯,至勾践之父允常,越国始强。
勾践即位,时年二十有二,国势日盛,然其心未尝一日安于霸业。
勾践之初,吴国强盛,越国虽欲与之抗衡,然兵力不足以敌。
勾践闻吴王夫差好勇斗狠,遂遣使通好,欲与之结盟。
夫差大喜,遂与越国结为兄弟之邦。
未几,吴越之间,互有往来,然勾践心中始终怀有敌意。
吴王夫差欲征伐楚国,勾践知其心,遂献计曰:“楚国有猛将项燕,勇冠三军,若我越国能助吴王破楚,吴王必感激我越国。
”夫差从之,遂与越国联军伐楚。
楚人迎战,越王勾践亲率精锐,勇冠三军,大破楚师。
夫差大悦,遂封勾践为上将军,越国自此威震四方。
然勾践非浅见之主,他深知吴越之间,强弱之势易变,不可不慎。
于是,勾践卧薪尝胆,励志复仇。
他每日凌晨即起,亲自割草为薪,日夜不息。
又尝胆汁,以示不忘国耻。
越国百姓,亦皆效仿,士气大振。
勾践又广纳贤才,选贤与能,以图国强。
吴王夫差骄纵无度,荒废国政,越王勾践则励精图治,越国日益强盛。
吴王夫差不知自省,反欲乘胜灭越。
勾践闻之,遂遣使求和,愿割地赔款。
夫差大怒,遂兴师伐越。
越王勾践知吴军势大,遂避其锋芒,退守会稽山。
吴王夫差追至会稽,围之数月,越国危在旦夕。
勾践欲以计破吴,遂向吴王献上美女西施,以惑乱吴国。
吴王夫差贪恋美色,遂纳西施为妃,不理朝政。
越王勾践乘吴王夫差沉迷于美色之际,暗中集结精兵,大举反攻。
吴王夫差大惊,遂率军迎战。
两军会战于黄池,越王勾践亲率精锐,大破吴军。
吴王夫差败走,越国遂灭吴国。
越王勾践灭吴之后,欲迁都于吴国,以示报仇雪恨。
然越国百姓皆不愿离去,勾践遂留吴国,以示仁德。
越王勾践以仁德治国,越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其事迹传颂千古,为后世所敬仰。
勾践之名,遂成为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的代名词。
越王勾践文言文翻译
越王勾践文言文翻译
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译文: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
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
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
”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
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勾践从会稽回国后七年,始终抚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报仇吴国。
大夫逢(páng,旁)同进谏说:“国家刚刚流亡,今天才又殷实富裕,如果我们整顿军备,吴国一定惧怕,它惧怕,灾难必然降临。
再说,凶猛的大鸟袭击目标时,一定先隐藏起来。
现在,吴军压在齐、晋国境上,对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虽名声显赫,实际危害周王室。
吴缺乏道德而功劳不少,一定骄横狂妄。
真为越国着想的话,那越国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
吴国志向高远,对待战争一定很轻视,这样我国可以联络三国的势力,让三国攻打吴国,越国便趁它的疲惫可以攻克它了。
”勾践说:“好。
”
过了两年,吴王将要讨伐齐国。
子胥进谏说:“不行。
我听说句践吃从不炒两样好菜,与百姓同甘共苦。
此人不死,一定成为我国的忧患。
吴国有了越国,那是心腹之患,而齐对吴来说,只象一块疥癣。
希望君王放弃攻齐,先伐越国。
”吴王不听,就出兵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的高、国氏回吴。
吴王责备子胥,子胥说:“您不要太高兴!”吴王很生气,子胥想自杀,吴王听到制止了他。
越国大夫种说:“我观察吴王当政太骄横了,请您允许我试探一下,向他借粮,来揣度一下吴王对越国的态度。
”种向吴王请求借粮。
吴王想借予,子胥建议不借,吴王还是借给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悦。
子胥说:“君王不听我的劝谏,再过三年吴国将成为一片废墟!”太宰嚭听到这话后,就多次与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计策,借机诽谤子胥说:“伍员表面忠厚,实际很残忍,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惜,怎么能顾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齐国,伍员强劲地进谏,后来您作战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
您不防备他,他一定作乱。
”嚭还和逢共同谋划,在君王面前再三再四诽谤子胥。
君王开始也不听信谗言,于是就派子胥出使齐国,听说子胥把儿子委托给鲍氏,君王才大怒,说:“伍员果真欺骗我!”子胥出使齐回国后,吴王就派人赐给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自杀。
子胥大笑道:“我辅佐你的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与我平分吴国,我没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谗言杀害我。
唉,唉,你一个人绝对不能独自立国!”子胥告诉使者说:“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于是吴王重用嚭执掌国政。
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王已杀死了胥,阿谀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吴了吗?”范蠡回答说:“不行。
”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
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
勾践又问范蠡是否可以进攻吴国。
范蠡说:“可以了”。
于是派出熟悉水战的士兵两千人,训练有素的士兵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位较高的近卫军六千人,各类管理技术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
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
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
吴王已经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
越王估计自己也不能灭亡吴国,就与吴国讲和了。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
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
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因而包围吴都三年,吴军失败,越国就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
吴王派公孙雄脱去上衣露出胳膊跪着向前行,请求与越王讲和说:“孤立无助的臣子夫差冒昧地表露自己的心愿,从前我曾在会稽得罪您,我不敢违背您的命令,如能够与您讲和,就撤军回国了。
今天您投玉足前来惩罚孤臣,我对您将唯命是听,但我私下的心意是希望象会稽山对您那样赦免我夫差的罪过吧!”勾践不忍心,想答应吴王。
范蠡说:“会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
今天是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了,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命吗?再说君王早上朝晚罢朝,不是因为吴国吗?谋划伐吴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放弃,行吗?且上天赐予您却不要,那反而要受到处罚。
‘用斧头砍伐木材做斧柄,斧柄的样子就在身边。
’忘记会稽的苦难了吗?”勾践说:“我想听从您的建议,但我不忍心他的使者。
”范蠡就鸣鼓进军,说:“君王已经把政务委托给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去,否则将要对不起你了。
”吴国使者伤心地哭着走了。
勾践怜悯他,就派人对吴王说:“我安置您到甬东!统治一百家。
”吴王推辞说:“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您了!”说完便自杀身亡。
2、"由是观之,何....为福乎?”这句话里的”是”代表“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之”指“困会稽”。
翟:通“狄”。
坐:通“座”。
座位。
属:通“嘱”委托。
承:通“乘”。
罢:通“疲”。
蚤:通“早”。
不:通“否”。
蜚:通“飞”。
3.勾践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越王句践在会稽之困中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卧薪尝胆、亲自耕作,委屈求全、礼贤下士,赈浏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
作为没有任何制衡、约束的具有最高权力的一国国君,虽说是在受辱后做出的这些举动也是十分难得的。
加
之,勾践在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时能虚心征求、听取谋臣们的意见,终于战胜了吴国、扩大了地盘、称霸于诸侯。
而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流传下来。
戏剧家曹禺先生在我国遭受天灾人祸的一九六二年,把卧薪尝胆的句践搬上戏剧舞台,确实起到鼓舞人心、团结全民共度难关的作用
勾践此人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
他是越王,一国君主,可他却战败了,成为敌国的奴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反差。
作为一个曾经的君王,他将经历一个落差非常大的心路历程。
按照当时的做人常理,他应当自杀,决不屈从于对手,可是他却选择了隐忍。
为了复兴已经失去的国家,为了重建霸业,他受尽屈辱、历尽苦难、韬光养晦、卧薪尝胆⋯ .在那个极其特殊的时代,他成为一个极其特殊的英雄人物。
勾践在吴国为奴时,什么下贱的事都肯做。
然而,无论勾践在夫差面前如何卑躬屈膝,但他回过头来,眼神中仍然透着寒意,带着一股霸气和帝王之气。
他能复国也有其自身的条件。
其一,坚强的意志。
勾践被吴国战败,退守会稽山时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但他并不服输,仍然与谋士商量,向吴国求和,暂时保存了自己的国家。
其二。
忍辱负重的精神。
勾践与吴国求得和解后,曾率众“卑事吴王夫差。
其亲身为夫差前马”。
对一个国王来说,这种忍辱负重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他却超乎常人地忍受下来了。
其三,勇当责任。
战败后他曾经向国人说:“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战后的勾践深刻地作了反省.认识到国力不足而与吴国开战的错误。
这种认识既为他制定新的治国方略打下基础,也为他赢得了民心。
其四,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在恢复国力的过程。
勾践劳动亲身耕作。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这种作风显然能起到表率性的作用。
这不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这是一个复兴国家的故事。
这是一个王,为了复兴自己已经失去的国家,受尽屈辱、历尽苦难、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教训,终于让自己的国家重新站立起来,强大起来,最后置敌于死地的历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