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分析题
历史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史料分析题(教师用)1、阅读材料: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如果奴隶主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
请回答:(1)上述规定出自古代那个国家的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6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2分)奴隶主(3)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4分)它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分)2、阅读材料:材料一:以下是古代的一些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人火中。
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 头母牛和1 头公牛。
(杀)一个吠舍,(应Iaj 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 头母牛和l 头公牛。
(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 头母牛和1 头公牛。
请回答:(1)这些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4分)古代印度种性制度(2)“刹帝利"在当时主要包括哪些社会阶层?(3分)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主要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3)依据材料,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社会等级,并指出农民、国王属于哪一等级.(6分)婆罗门:祭司贵族.主要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主要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农民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3、阅读材料:材料一、乔达摩·悉达多王子,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
他游遍整个印度北方,向所有愿意听讲的人宣讲他的新人生观.公元前483年他死去时,许多教导都铭刻在他的教徒的心中,在后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口头中流传。
材料二:公元前三世纪,伟大的印度国王改信佛教。
佛教迅速传播开来,佛教南到锡兰,东至缅甸,从那儿又传遍整个东南亚,直到马来西亚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亚。
历史材料分析题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图一图二图一、图二两种房屋,是我国远古时代,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仔细观察两幅图片,请回答:(1)你知道图一和图二中所画的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吗?(2)居住在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叫();居住在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
(3)导致上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历史诊断(9分)是关于我国原是农耕文化的相关信息,七年级某位同学据此完成了一份家庭作业,其中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
距今约7000年前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到浙江余姚时,半坡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我们的主人公陶陶走进半地穴式的房屋,喂了喂氏族里饲养的水牛。
他招呼氏族里的人拿上石刀石镰一起去收割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了中午,大家急忙往回赶,回去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熟饭了。
错误1 改正应为错误2 改正应为错误3 改正应为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权位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材料二:商朝最后的国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了西周。
材料三: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风格实行统治。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物。
请回答:材料一中禹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国王的?商朝最后的国王是谁?他的残暴导致了什么结果?材料三中周王朝实行统治的“崭新的风格”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年。
有一件事成为西周历史的转折点,这件事情是什么?夏、商、西周都因国王的暴政或昏庸而衰亡。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2)齐桓公称霸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3)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4)齐桓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5)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卫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九年级历史专题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日本专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 1956——1978年,日本经济年拉长率达11.6%,增长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联邦德国的2.3倍;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日本的“第一个老师”是谁“19世纪末,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又是指的哪一次战争 3分2对于材料一中提到的两场战争的结果,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1分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日本发展经济的经济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 2分◆2.日本——亚洲的例外11分从地理环境看,日本可以说是“上帝的弃儿”,陆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但从人文经济的角度来看,早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它就学习西方,实施变革,“脱亚入欧”成为了亚洲的例外;后来成为第一个承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简直就是“上帝的宠儿”;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十九世纪60年代末日本学习西方实施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中,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是如何“脱亚入欧”学习西方的 4分2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得益于那个国家的帮助和扶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5分3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面对这一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审慎对待中日关系 2分战争、和平与世界格局专题非选择题◆3.13分战争与和平是相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今天就让我们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巴黎和会图二:慕尼黑会议图三:雅尔塔会议材料二:冷战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1图一是哪次战争后召开的国际会议这次战争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2图二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德之间是盟友还是敌对关系那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是什么关系呢3图三所示会议发生在哪次战争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战后主导国际关系新格局的是哪两个国家4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中,中、美、俄、日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 利益一致、追求双赢 B. 相互竞争、相互制约C. 取长补短、共同繁荣D. 平等互利、力量均衡5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北约空袭利比亚等事件充分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除了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外,还存在哪种主要因素6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你认为它对我们有什么警示◆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部分参战国死亡人数中国军民苏联军民英国官兵美国官兵德国官兵日本官兵2100多万2700多万37.5万40.5万1360万274.7万材料二: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布什政府对一些国际条约拒签的拒签、毁约的毁约、修改的修改;……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请回答:⑴依据材料一,请你分别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标志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事件;⑵依据材料二,你认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进步和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⑷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你认为中国应做出哪些努力◆5.探究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再现了人类迄今为止展开的最大规模的交战,还有战场之外的斗智斗勇,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外交舞台上的明争暗斗,以及一场场局部战争的来龙去脉;在这1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这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无法估算;这是法国贝当将军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回忆:“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遮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升起的两朵“蘑菇云”顷刻之间使两座城市化为乌有……而今,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已至恐怖活动很快就成为我们整个人类头上的利剑;我相信这一个个瞬间一定会敲击出每一位读者心灵的共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是哪个国家3“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了唐宁街”,“为了和平我们牺牲了捷克”“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这是英国首相参加了一次重要会议后所发表的言论,请问这次会议他们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试举一例;1分5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一切重演呢请谈谈你的看法;1分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1941年6年,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斯大林号召: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材料三:1942年1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联盟……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⑴材料一中“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体现这场“战争”残酷性的战役是什么写出材料二为“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所进行的战役一例;3分⑵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它在“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1分7.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小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1图一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两个国际组织示意图;该组织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图二为1942年12月中、美、苏、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宣言的场景;这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它的建立有什么意义3依据材料,评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4分◆8.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13 分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初步构建了战后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哪两次会议构建的两次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 分2说出雅尔塔会议后加速法西斯势力灭亡的一项军事行动;2 分3说出“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据此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重点在哪个地区5分4“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指哪个国家“多强”指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3分9.本题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材料三: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1分为确立“和平制度”,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2分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1分4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2分10.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2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利益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6分3二战后,出现哪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分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献出什么特点你认为中国应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5分答案1.1中国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或1890—1895年中日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分;2落后就要挨打1分或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①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④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分任答两点或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11分1明治维新;2分仿效欧美,设立新式学堂,普及初等教育;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的日本发型等;2分2美国;2分原因:①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②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③引进最新科技成就;④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3分3看法:略2分3.13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2盟友;1分敌对1分;3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美国和苏联2分,答对一个国家给1分;4B2分5霸权主义2分6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任答出一点给2分,采意给分4.⑴斯大林格勒战役2分诺曼底登陆2分⑵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2分⑶和平与发展2分⑷①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③积极发挥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的作用;答对一点计2分,两点计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计分;5.1同意:萨拉热窝事件是恐怖袭击事件,这一突发事件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德国和奥匈帝国发动战争“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一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已被历史所证明;没有这种恐怖暗杀事件,大战就可能推迟甚至避免;1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规律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仍然存在,但“二战”后同样存在,但“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并没有引发世界大战;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并未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而只有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不同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过分世界;1分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斗争中,欧洲列强之间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和对抗,加剧了战争危机,引发了世界大战,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会发生世界大战;1分2德国;1分3绥靖政策;1分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受到挫折的原因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1分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以致于在大战中损失惨重;1分4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援助;易北河畔会师;攻克柏林战役;答对1个即可,共1分5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言之有理即可,共1分6.⑴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⑵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⑶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应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7.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4分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8.l巴黎和会或凡尔赛会议l 分华盛顿会议1 分启示:弱国无外交1 分2攻克柏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等任答一个2 分3政治上表现:杜鲁门主义1 分经济上表现: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1 分军事上表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 分扩张重点:欧洲2 分4“一超”:美国1 分“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任答两个2 分9.1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1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各1分,共2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冷战;各1分,共2分3多极化1分4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台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发展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0.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协约国,同盟国2分;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2分;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1分;中国政府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1分;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华约2分;两极格局1分;4政治多极化1分;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音的团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4分,。
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
历史材料分析题复习1、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事件?答:汉武帝还击匈奴。
(2)这首诗的后两句指什么事件?当时的西汉皇帝是谁?答:昭君出塞;汉元帝。
(3)试列举出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
答:卫青、霍去病、窦固、窦宪。
(4)作者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答:赞许;因为昭君出塞使边境保持了较长的安定时间,为汉匈两族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奉献。
2、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三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承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
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
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拘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了千辛万苦。
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1)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时间是哪年?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答:公元前138年,结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2)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困难险阻还有哪些?答:两次被匈奴人扣押。
要经过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险恶。
(3)这次出使西域有没有到达预期的目的,有何意义?答:没有到达预期的目的,因为大月氏西迁已久,安定,不愿与汉朝一起进攻匈奴。
这次虽然没有到达预期的目的,但是张骞理解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4)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开通。
其道路是(A)A、长安---河西走廊---今---西亚---欧洲B、长安---今---河西走廊---西亚---欧洲C、长安---今---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今---欧洲---西亚(5)丝绸之路开拓有什么历史意义?答:“丝绸之路”的开拓,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络。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唐太宗(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2)、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乾隆帝说的(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重本抑末,压制工商业的保守思想(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3、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
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请回答:①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是在何时哪两个国家签订的?《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俄②上述内容有何法律作用?③签定上述条约前,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是谁?雅克萨之战康熙帝④此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维护国家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平定三藩叛乱B册封班禅额尔德尼C平定准葛尔部,亲征葛尔丹4、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材料三:“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
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
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卷33(1)材料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这个政策实行了多久?“闭关锁国”政策。
历史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史料分析题(教师用)1、阅读材料: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如果奴隶主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
请回答:(1)上述规定出自古代那个国家的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6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2分)奴隶主(3)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4分)它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分)2、阅读材料:材料一:以下是古代的一些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人火中。
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 头母牛和1 头公牛。
(杀)一个吠舍,(应Iaj 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 头母牛和l 头公牛。
(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 头母牛和1 头公牛。
请回答:(1)这些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4分)古代印度种性制度(2)“刹帝利”在当时主要包括哪些社会阶层?(3分)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主要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3)依据材料,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社会等级,并指出农民、国王属于哪一等级。
(6分)婆罗门:祭司贵族。
主要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主要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农民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3、阅读材料:材料一、乔达摩·悉达多王子,是世界上主要的之一──佛教的创始人。
他游遍整个印度北方,向所有愿意听讲的人宣讲他的新人生观。
公元前483年他死去时,许多教导都铭刻在他的教徒的心中,在后来世世代代人们的口头中流传。
材料二:公元前三世纪,伟大的印度国王改信佛教。
佛教迅速传播开来,佛教南到锡兰,东至缅甸,从那儿又传遍整个东南亚,直到马来西亚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亚。
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
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
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
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
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材料四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之间有什么联系?(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二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三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成阳被活埋。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古代史材料分析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古代史材料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集锦,并通过分析这些材料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题目一:请根据下面的古文材料,简要概括唐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唐故陇西太守吴均文集》提到:“用人何异上下,百川何啻河海。
”唐代的科举制度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分贵贱世族,使得社会上层和下层人士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科举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严格的考核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题目二:请根据下面的历史材料,分析明朝宦官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明故宦官保宁王文献》中提到:“宦官虽奴仆之身,岂细小琐碎之人哉?”明朝时期的宦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皇帝身边担任亲近的侍从和顾问,具有很高的权力。
宦官们通过掌握朝廷机密和与皇帝建立密切的关系,影响和干涉朝政,有时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
但是,宦官权力的滥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导致明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衰弱。
题目三:请根据下面的历史材料,分析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清世祖文正公奏议》中提到:“夫夷昔者先王以为东隅地势之险,北有大河之固,自谓厚而无敌,岂知弃却之后,不可复得已?”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需要保持国内稳定和自身实力的恢复。
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控制了对外交往,以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然而,这一政策也使得中国错失了与外界接触和学习的机会,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对这些中考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材料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古文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历史材料分析的技巧,对于中考历史考试非常重要,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的中考备考有所帮助。
历史材料分析题中国史
历史材料分析题中国史11、根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词回答:⑴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于何时何地诞生吗?答:1921年7月在上海诞生。
⑵歌词中“抗战八年”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答: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⑶歌词中写到“建设敌后根据地”,你知道敌后战场的总后方是在哪里吗?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答:延安。
中共七大。
12、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⑴这首诗是谁写的什么诗?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答:毛泽东写的《长征》;工农红军长征。
⑵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历史史实是什么?答: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会宁会师。
⑶诗中“三军”指哪三军?答: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
⑷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答: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团结协作、同敌人斗争到底的集体主义精神。
13. 阅读下列材料: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答:重庆谈判。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4分)答: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们。
(3)对此,中共作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答: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14、材料一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今天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递交了备忘录。
该负责人说,中国史学界在这本教科书通过后,就开始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日前已进一步认定其存在一系列的谬误……材料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7日就中国要求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对记者称,历史教科书不能修改。
初中历史典型材料题归纳集锦(最终五篇)
初中历史典型材料题归纳集锦(最终五篇)第一篇:初中历史典型材料题归纳集锦《中国历史》第三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1)、此话出自何人之口?(2)、他有哪些主要事迹?(3)、对他的最主要事迹如何评价?2、材料一:全国田地,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
材料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1)、上述材料出自太平天国制订的什么文件?(2)、太平天国制订这一文件的目的何在?(3)、这一文件具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3、材料:“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战争的结果?(2)、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哪次战斗的胜利?是由谁领导的?(3)、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后果?4、材料:见教材P74业地图。
(1)、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什么地区?(2)、英国殖民者是如何一步步地侵占上述地区的?5、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上述口号出现在那次运动中?(2)、上述口号中的“国贼”指哪些人?“和约”指什么和约?(3)、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中国历史》第四册材料分析题1、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的?(2)、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这一事件中的哪几次战斗?(3)、这一事件的胜利完成具有什么历史意义?2、材料:“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1)、这是蒋介石在什么事件之前发给张学良的密电?(2)、该电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张学良是如何对待该密电的?造成了什么恶果?3、材料一:“枪口对外,齐步向前!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材料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1)、上述材料出现在什么事件中?(2)、这一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3)、这一事件的爆发具有什么意义?4、材料:“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一、问答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
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材料二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动》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 同治朝》回答:(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近代技术的态度。
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2)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活动的理由?(4分)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
(4分)2.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高中历史材料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材料题试题及答案一、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问题:1. 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请简述其统一六国的背景和意义。
2.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问题:1. 材料二中的诗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请简述其文学成就。
2. 该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问题:1.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四、材料分析题材料四:“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问题:1.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什么?2.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答案一、1. 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是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最终在秦始皇的领导下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这一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为后世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设置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二、1. 材料二中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岑参之手。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以描写边塞风光和抒发壮志豪情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该诗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1.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在中国社会中传播开来。
2.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包括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思想的解放、民族工业的发展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1.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训练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训练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1、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意思是弛缓)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鸦片的输入有什么严重危害?答:严重危害了清政府的统治,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2)道光帝为什么接受林则徐的主张?做出了什么决定?答: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3)林则徐是怎样领导禁烟运动的?答: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
2、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请回答:(1)当时中国禁烟运动最突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人是谁?答:虎门销烟;领导人是林则徐。
(2)马士认为,中国禁烟运动加剧了危机,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
中国的禁烟运动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不是禁烟引起的,它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侵略掠夺中国的必然结果。
3、“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元)割地(香港),对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州、上海五口通商,它规定了进出口货物税须同英方”秉公议定则例把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初步破坏。
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是中国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答:《南京条约》。
(2)通过鸦片战争和这个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答: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这里的开放通商口岸和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沿海城市有何本质区别?答:《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是在中国落后挨打、丧失主权情况下被迫签订,损害中国利益,今天对外开放沿海城市是在国家充分行使主权下主动进行,是为发展对外贸易和友好交往,从而增强国家实力,性质和结果完全不同。
4、“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
世界历史材料分析题
世界历史材料分析题1、当时的婚姻状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1)这则材料反映的氏族发展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的婚姻状况?母系氏族社会。
(2)这一阶段什么人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女性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
(3)这一阶段后来被哪一阶段所取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父系氏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阅读下列材料:“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请回答:①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汉谟拉比②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③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材料二:他们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
因为高低贵贱的区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材料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凡内政、外交、战争、和平、国家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一切大事,皆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各机关的一切官员均由选举产生。
①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奴隶制各是什么地区的?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雅典。
②三个地区的奴隶制的特点各是什么?古巴比伦奴隶制奴隶主对奴隶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古代印度奴隶制等级非常森严;古代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4.阅读下列材料:公元前443年起,伯利克里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15年。
执政期间,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十天召开一次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重大问题,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能参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图一图二
图一、图二两种房屋,是我国远古时代,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仔细观察两幅图片,请回答:
(1)你知道图一和图二中所画的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吗?
(2)居住在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叫();
居住在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
(3)导致上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历史诊断(9分)
是关于我国原是农耕文化的相关信息,七年级某位同学据此完成了一份家庭作业,其中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
距今约7000年前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到浙江余姚时,半坡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我们的主人公陶陶走进半地穴式的房屋,喂了喂氏族里饲养的水牛。
他招呼氏族里的人拿上石刀石镰一起去收割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了中午,大家急忙往回赶,回去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熟饭了。
错误1 改正应为
错误2 改正应为
错误3 改正应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权位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材料二:商朝最后的国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了西周。
材料三: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风格实行统治。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物。
请回答:
材料一中禹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国王的?商朝最后的国王是谁?他的残暴导致了什么结果?
材料三中周王朝实行统治的“崭新的风格”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年。
有一件事成为西周历史的转折点,这件事情是什么?
夏、商、西周都因国王的暴政或昏庸而衰亡。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
――《论语》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齐桓公称霸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3)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4)齐桓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
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卫鞅的变法有哪些措施?
卫鞅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深得人心。
它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结合变法内容
......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5)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
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6)当今,我国也处在革命的大潮之中,由以上变法及产生的重要影响,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6、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图二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1)图一、图二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7、右图反映了战国时期,人类成功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
(1)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2)这一工程的修建起到了什么作用?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
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是指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派?
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至少列出三条与他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
9、读图学史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介绍图中的两位人物。
(2)屈原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2)这两位名人生活在什么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有什么特点?
材料分析题答案
1、(1)图一是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
(2)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3)环境和气候不同。
南方气候潮湿、炎热、多雨所以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北方寒冷干燥所以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
2、错误一半坡人改正河姆渡人
错误二半地穴式改正干栏式
错误三粟改正水稻
3、(1)世袭制
(2)商纣王;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3)分封制;①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②巩固了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③密切了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④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⑤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4、(1)春秋时期
(2)齐国地处东方,领土广阔,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3)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打开铁矿,发展渔盐,组成了3万人的常备军。
(4)葵丘会盟
(5)①改革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需要人才,所以要重用人才。
5、(1)卫鞅是指商鞅,孝公是指秦孝公。
(2)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在战争中立功的人,按照军工的大小授予爵位、
土地和住宅。
③建立县制。
把全国合并为41个县,县的长官称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命。
(3)①秦国经济得到发展
②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③国富兵强的秦国称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④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5)商鞅变法成功了。
因为商鞅的变法并没有因为商鞅的死而废止,而是在秦国继续推行。
秦国由此变得国富兵强,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所以商鞅的死是值得的。
(6)①顺应时代改革,国家富强,社会进步
②改革会遇到阻挠和反对,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③改革应选拔有才干的人,发挥人才的作用。
④需要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
6、(1)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2)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促使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
商鞅变法又进一步促进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
7、(1)都江堰;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2)①消除了岷江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②都江堰自建成至今,一直发挥着行水灌田、泻洪平灾的作用
8、(1)材料一是指孔子,属于儒家学派;材料二是韩非子,属于法家。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而知新”等等
9、(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
(2)楚辞,代表作是《离骚》,屈原是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
(3)他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兴起,战争连年。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