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正月十五那一天
《正月十五那一天》-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5册教案
正月十五那一天-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5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月十五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含义。
2.掌握人音版五线谱《正月十五那一天》的基本演奏技巧。
3.提高学生演奏乐曲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2.正月十五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含义。
三、教学难点1.正月十五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含义的深入理解。
2.学生的个人表现和音乐情感的生动表达。
四、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1.春节传统习俗在中国,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除夕夜人们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燃放烟花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
正月十五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称为元宵节,意为正月的月圆之夜。
2.元宵节传统习俗元宵节是各地的传统习俗不尽相同。
其中最普遍的习俗是赏花灯、吃元宵和猜灯谜。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龙舟赛、舞春龙、舞狮子等传统活动,庆祝这一美好的节日。
2. 乐曲的介绍和演奏1.乐曲简介《正月十五那一天》是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5册教材中的一首传统民乐。
整首曲子在节奏上比较稳健,旋律流畅,具有强烈的节日气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乐曲采用了五声音阶,旋律鲜明明朗,听起来非常优美动听。
2.演奏技巧乐曲整体难度不高,但有一些技巧上需要注意。
例如,演奏时要注意用气的问题,将气息应用在乐曲的节奏提取上,使曲子显得更加流畅自然。
同时,还要注意节奏的稳定性,保持整个乐曲的统一性和速度的平稳性。
另外,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够更好地突出乐曲的细腻之处和情感内涵。
3. 评价和表达1.评价对于学生的演奏,应该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应该注重技巧和表达两个方面,指出学生在演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也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2.表达在演奏中,不仅要掌握好技巧,更要注重表达音乐情感。
学生应该通过手的动作和音乐中的细节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在表达时,要注意情感的准确传达和音乐语言的自然流畅。
人音版八上第三单元第2课时《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练习与探究、参与与合作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表现力。
《阿玛勒火》(囊玛)及《正月十五那一天》(堆谐)。
选择它们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藏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及风格,认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并激发其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我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阿玛勒火》为拍,商调式,二段体结构。
旋律典雅细腻,是一首藏族民间歌舞“囊玛”中的歌曲。
歌曲的开头有一段流畅的引子,接着是歌唱部分。
除了歌曲的引子外,乐段与乐段之间都使用间奏。
歌中部分旋律的使用,使歌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一字多音与波音的使用,更使歌曲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
《正月十五那一天》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歌曲,又名《迎公主歌》,它是一首一段体结构的史诗性的颂歌。
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地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了汉藏两族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主题思想。
歌曲属于“堆谐”中的“觉谢”的藏族音乐风格特点,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特征。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团体合作学习,思维活跃,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板书。
《正月十五那一天》-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5册教案
正月十五那一天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5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元宵节。
2.学习人音版五线谱《正月十五那一天》的乐理知识。
3.掌握《正月十五那一天》的基本演奏技巧。
4.通过学习这首曲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演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了解正月十五节日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为元宵节。
这一天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传统习俗。
请同学们在事先准备的材料中学习这个节日的历史和风俗,并回答问题:元宵为什么是圆的?灯谜的解法应该如何?(建议学校资料室或图书馆中有关节日的资料)。
2. 学习乐理知识1.本曲的调式为C大调。
2.乐曲的节奏型为二拍,每小节4个拍子。
3.乐曲中的休止符和各个音符所占拍数。
3. 教授演奏技巧1.介绍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右手按五线谱演奏,左手配合弹奏和弓指)。
2.练习指法,并逐渐提高演奏速度。
3.整合左右手的演奏技巧,同时弹奏乐曲。
4. 耳朵听力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同学对音乐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1.关闭眼睛,听一段乐曲,指出其中的乐器(例如:吉他、小提琴等)。
2.关闭眼睛,听一段乐曲,再听一遍模仿演奏。
3.耳朵记忆训练:听一小段旋律,再写下来。
5. 分组恶搞1.同学们自主分组,每组准备一个恶搞版本的《正月十五那一天》。
2.要求在保持原调,节奏和基本旋律不变的情况下,找到一个适合团队的恶搞题材,重新填写歌词。
3.此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6. 乐曲表演1.练习到一定的水平后,在班级或学校的音乐会上,将此曲演出。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演出形式,可以是独奏、重奏、合唱等形式演出。
三、课后作业1.练习并练习谱面上的音符和节奏、提高演奏速度;2.准备恶搞歌曲表演创意,并在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评价此教案通过学生自主分组、自由学习,可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创造性思维,提高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和演出表现,以评价学生教学效果。
人音版八上 第三单元 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案
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聆听哼唱并用肢体动作去感受藏族歌舞堆谢与囊玛的音乐特点与艺术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比较聆听的学习方法,分析堆谢与囊玛的不同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
乐于用舞蹈动作去表现藏族歌舞,同时树立自主探究藏族音乐文化的良好意愿。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与表现堆谐和囊玛音乐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分辨堆谢与囊玛的音乐风格,理解囊码的音乐旋律特点。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正月十五那一天>学生随老师听音乐舞蹈。
学生围好圈直接开始跳,教师不用说话,直接开始录)注意:舞蹈的音乐要有速度变化师生问好:师:扎西德勒!(语调要上扬情绪高涨)生:扎西德勒!一、导入。
师:大家的藏族舞跳得真好!藏族的民间歌舞有三种,除了上节课了解的弦子之外,还有两种歌舞形式。
这节课就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首先一起来看这样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大河之舞》。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段舞蹈属于什么舞呢?生:踢踏舞师:对。
爱尔兰的踢踏舞,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不过,我们藏族同胞的踢踏舞也别具特色。
下面就一起欣赏2007年荣登春晚的藏族歌舞《飞弦踏春》。
活动2【活动】感受与欣赏二、(一)1、播放《飞弦踏春》片段。
师:在舞蹈之前弹奏的这一乐段,是这首歌曲的?(红字部分放慢速度说。
前奏后暂停)生:师:(继续播放在快歌段后暂停)这段歌舞的速度有什么变化?生:师补充:慢的部分就称为慢歌段,那么这个快的部分呢?生:师:在两段之间有一段用乐器演奏的音乐,叫做什么?生:师:我们接着欣赏(继续播放结束)通过之前的前奏、间奏、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知道这个结尾部分的乐段叫?生:师:很好!通过这两段视频的欣赏,你发现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图片)生: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生:2、知识点介绍:(1)师:同学观看的很仔细,这种民间歌舞叫做:堆谐。
可不是一堆跳舞的鞋子哦!那究竟是什么呢?(出示屏幕)。
人音版初中音乐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堆谢,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欣赏和堆谢舞舞步的学习初步了解堆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学情分析学生对西藏堆谐音乐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对此类音乐的探知为本课的重点3教学重难点喜欢藏族音乐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互动活动。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学生引导欣赏一段西藏歌舞音乐,感受西藏歌舞音乐的魅力。
回答:对西藏的印象活动2【讲授】欣赏歌曲,回答问题:1、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2、请学生分小组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歌词。
思考:歌词表现的主题思想?活动3【讲授】学唱歌曲1、模唱旋律;2、拍打节奏性节奏型;3、加歌词有感情演唱;4、加节奏型演唱。
活动4【活动】自主练习1、《正月十五那一天》是一首()?A、史诗性的颂歌B、军事性歌曲2、乐曲是()拍()调?A、4/4 C宫3、这首歌曲演唱部分以几分节奏为主,间奏部分以几分节奏为主?A、八分节奏型B、十六分节奏型4、乐曲的速度为()A、稍快B 、稍慢注:教师公布答案1.A 2.B 3.AB 4.A活动5【活动】关于堆谐的习题1、堆谐是指产生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一带的民间歌舞。
在藏文中“堆”是()意思A、上B、下2、堆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称“降谢”,速度较慢,抒情悠扬;一类称“觉谐”,速度较快,轻松活泼。
《正月十五那一天》属于()?A、降谐B、觉谐注:教师公布答案1.A 2.B活动6【讲授】了解扎木聂扎木聂即扎木年,是藏族弹拨弦鸣乐器。
藏语“扎木”是声音,“年”为悦耳好听之意,“ 扎木年”意为声音悦耳的琴。
曾译称扎年、木聂、占木聂。
因张有六条琴弦,汉族又称其为藏族六弦琴。
活动7【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堆谐视频感受堆谢的魅力1、学习简单的堆谢舞步;2、边唱边跳;3、边唱边跳边拍打节奏型。
1音乐教案《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
大邱庄镇中学导学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主备:周静审核:王帅课题:赏析《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课型:授新授课时间:【导学目标】1、了解西藏舞蹈的构成和特点,简单学习舞蹈动作。
2、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走进西藏》编排舞蹈。
【导学重难点】区分藏族舞蹈中的“堆谢”与“囊玛”【导学过程】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2、引入课堂:图片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图片,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有年轻的姑娘在跳舞......师:非常好。
这幅图片上描绘了藏族姑娘穿着亮丽的衣裳尽情跳舞的场景。
众所周知,藏族人民能歌善舞。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思考:藏族人民的舞蹈是什么样的?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播放视频)生:.......师:很好。
这段舞蹈的背景音乐是藏族歌曲《康定情歌》。
藏族人民热情奔放,她们的舞蹈也激情潇洒。
我们来了解下藏族的舞蹈。
师:下面我来给大家示范几个基本舞蹈动作。
大家可以随我一起学一学。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
“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
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
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在藏族舞蹈的歌曲中,“堆谢”与“囊玛”最为重要。
堆谢:在藏文中,“堆”是“上”的意思,“谢”即歌曲。
堆谢是产生于雅鲁藏布江上游(拉孜、萨迦、昂仁、萨嘎)一带的民间舞蹈,又名“拉萨踢踏舞”,舞蹈动作文雅华丽,是西藏民间歌舞。
广泛流行于西藏各地。
公元13世纪(元朝),萨迦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圈套的发展。
由于出现了札木聂这种乐器,并为当地的歌舞——果谢——伴奏。
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有固定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具有完整结构形式的歌舞。
这种歌舞被称之为堆谢。
堆谢的音乐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部分称“降谢”,速度较慢,抒情悠扬,富有浓厚的歌唱气息;后部分称“觉谢”,速度较快,轻松活泼,舞蹈气氛强烈。
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001]
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001]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正月十五,让学生了解该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教学目标1.学习正月十五的起源和背景知识;2.了解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3.掌握正月十五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利用问题引入正月十五这个节日:–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你们在正月十五这天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或习俗吗?2. 介绍正月十五的起源和背景•在类似白话文的语言中,给学生讲解正月十五的起源和传说,如: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元宵节。
据说,在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它每年都会在这一天出来吃人。
后来有一位叫做“盼春”的少女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带着一群小孩子在正月十五这天放出了许多灯笼和烟花,把怪兽吓跑了。
从此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成了人们的团圆、欢庆的日子。
3. 学习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学生分小组,自行查找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并进行汇报:–家家户户挂灯笼;–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等。
4. 分析正月十五的意义•让学生思考正月十五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并进行小组讨论:–团圆:正月十五是一个象征团聚的日子,人们会和家人一起庆祝,并祈求一家人平安团圆;–祈福:也是一个祈求好运、福禄的日子,人们会向上天祈祷,希望来年顺利、幸福。
5. 拓展活动•分组让学生设计一张正月十五的节日海报,展示他们对这个节日的理解和想法。
总结与评价本节课通过导入新知识、介绍起源和背景、学习传统习俗以及分析意义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正月十五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深层含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设计海报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提高了学生对正月十五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
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教案标题: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2. 学习与元宵节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元宵节的相关内容。
2. 具有元宵节特色的绘画、手工制作或游戏材料。
3. 播放元宵节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素材。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元宵节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2. 播放元宵节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主体:1. 词汇学习:a. 教授与元宵节相关的词汇,如元宵、灯笼、猜灯谜等,并进行发音练习。
b. 制作一个词汇表,让学生逐个背诵并造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阅读理解:a. 分发一篇关于元宵节的短文,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b. 引导学生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元宵节的了解和感受。
3. 口语练习:a.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元宵节的场景,如猜灯谜、赏花灯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对话。
b. 学生自由组合,编写一个小故事,描述他们在元宵节那一天的活动,并进行表演。
4. 创作活动:a. 提供绘画、手工制作或游戏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制作与元宵节相关的作品。
b.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总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元宵节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2.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积极参与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拓展活动: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元宵节的短文,并附上自己的手工制作作品照片。
2.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元宵节庆祝活动,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流利度。
3. 创作作品:评估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的创意和完成度。
《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设计.doc
《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是“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三乐章“雪域天咅”第二课吋的教学内容。
《阿玛勒火》是藏族传统歌舞“囊玛”的基本曲目之一。
因“囊玛”经常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囊玛岗(一种室内表演场所)演出而得名,也被认为是藏族的“宫廷歌舞”。
通常,“囊玛”以歌为主、以舞为辅。
其音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即: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
引子的旋律比较固定。
慢板歌舞以唱为主,唱时有少量的舞蹈动作,也很少有队形上的变化。
快板舞曲的音乐速度很快,富于跳跃性。
其音乐情绪显得热烈奔放、粗犷豪爽;舞者则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气氛热烈而活跃。
《阿玛勒火》一般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引子,接着就是歌唱部分。
最后,有一段较长的舞曲,它的速度较快,节奏鲜明,是一段典型的舞曲。
《正月十五那一天》歌曲为2/4拍,宫调式,速度较快,由一个完整的单乐段(一段体)构成。
属于藏族民间歌舞“堆谐”中“觉谐” 一类的民歌。
它用分节歌的形式來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咅乐情绪轻快活跃,具有舞蹈性的特征。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通过对《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藏族民I'可歌舞“囊玛、堆谢”两种艺术形式。
考虑到部分学生对民族歌曲不感兴趣,因此本课通过欣赏、聆听、模唱、舞蹈表演和对比方法,营造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能够辨认“囊玛”、“堆谢”两种体裁形式及不同的风格特点,使其感受藏族歌舞的神奇色彩。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两首歌曲的欣赏,让学生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藏族歌舞的艺术魅力,喜欢藏族歌舞,了解藏族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模唱、舞蹈表演和对比方法,感受、体验歌曲的咅乐情绪和风格特征。
知识与技能:能够辨别藏族歌舞“囊玛”、“堆谢”两种体裁形式及不同的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囊吗”与“堆谢”不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池淮镇初级中学八年级音乐 第9课时《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教案
第9课时《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分辨出《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两种不同的题材,说出这两首的不同之处;西藏舞蹈的特点。
3、情感目标:
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尊敬孔繁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叫学生唱一遍《走进西藏》;如果学生不会唱,先带他们唱一遍谱,
再叫他们唱词。
2、上节课的作业:收集西藏歌曲
老师问:西藏还有那些歌曲?
学生答:略
老师补充:《青藏高原》、《圣地拉萨》、《格桑拉》、《青海湖》《坐上火车去拉萨》、《青海人》、《桑吉卓玛》、《天路》、《乃宁桑珠庙会》等。
《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
最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3单元:《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2、能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了解藏族的歌舞音乐特点,随音乐跳跳踢踏舞。
4、能够唱唱《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旋律。
5、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谐,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1、藏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音乐情绪。
2、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走进雪域高原,走进藏族灿烂的音乐文化。
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藏族歌舞堆谐的情绪特点。
2、正月十五,你想到了什么?3、有一首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热烈欢快的盛大场面,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
二、学习歌曲1、聆听思考音乐节奏。
2、思索音乐的基本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歌曲的体裁(史诗性的颂歌)、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使得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的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组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思想解释的清清楚楚。
)、作品结构等。
3、藏族民歌、拍子、速度、民族乐器札木聂、藏族铃鼓、图片表现盛大的欢迎仪式、间奏、节奏紧凑、多段歌词分节歌形式表现思想内容。
4、认识札木聂,并了解其音色。
5、堆谐是什么意思?呃马林吉松啦是什么意思?6、理解堆谐及其发展简史。
7、把自己置身于盛大的迎亲队伍,随音乐跳起踢踏舞。
8、随音乐舞蹈,感受情绪特点。
《正月十五那一天》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音乐风格特点和西藏舞蹈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分辨出《正月十五那一天》的题材,说出藏舞蹈的特点。
3、情感目标:感受西藏音乐的风格,体会西藏新面貌和西藏人民爱戴和尊敬孔繁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视频、图片更深入的了解西藏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西藏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聆听一首藏族歌曲。
2、收集西藏歌曲,西藏还有那些歌曲?(《青藏高原》、《圣地拉萨》、《格桑拉》、《青海湖》、《坐上火车去拉萨》、《青海人》、《桑吉卓玛》、《天路》、《乃宁桑珠庙会》等)二、学习歌曲《正月十五那一天》1、欣赏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
正月十五那一天-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正月十五那一天-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正月十五那一天》这首歌曲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2.掌握唱歌的技巧,了解人声合唱的特点;
3.延伸教学内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
二、教学过程
1. 正月十五介绍
老师通过讲述、读书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正月十五那一天》。
2. 歌曲欣赏
1.听一段简短的音乐欣赏,让学生听一遍歌曲,不用去理解歌词,让学生感受旋律;
2.将歌词放在投影屏幕上,让学生看歌词,同时听一遍歌曲,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听歌,让学生尝试跟唱,注意唱调和节奏。
3. 人声合唱练习
1.将课堂分为多组,每组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的声部,听取练习效果;
2.把所有声部组合到一起,练习合唱。
4. 唱诗朗诵
请学生合唱部分同步进行诵读。
5. 课外习作
要求学生回家自学完整版歌曲并练习合唱,并在下一次课上演唱。
可以额外鼓励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元宵节的习俗和民俗文化知识,写一篇150字左右的作文,或在作文中绘制绘画。
三、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理解歌词的意义;
2.掌握人声合唱技巧,能够与他人合作演唱。
四、教学延伸
1.可以请家长带一些传统元宵节食品来课堂分享;
2.发放有关元宵节文化知识的小册子,让学生了解更多。
五、教学评价
1.在课堂上听取合唱表现;
2.课外作业完成情况;
3.课后反馈和意见。
正月十五那一天
雪域天音(二)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通过学习知道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谐”这两种音乐体裁及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并能辨别这两种体裁形式。
简单了解和感受藏族踢踏舞。
3、能对藏族音乐感兴趣,愿意探索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这两首歌曲的情绪,能辨别囊玛和堆谐的体裁形式及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辨别囊玛和堆谐这两种歌舞音乐体裁。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一段藏族歌舞视频,学生辨别是哪个民族的?跟老师一起拍手伴奏xx x|xx x|复习《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歌舞音乐除了弦子还有其它种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一下。
二、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1、初听设问:这首歌曲的节拍和速度怎样?它和《阿玛勒火》的情绪和风格相似还是不同?2、复听设问:歌词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仔细聆听,歌曲的句与句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还是间隔了一段音乐过渡?这个音乐叫什么?3、跟唱一二段歌词4、节奏练习5、学习踢踏舞6、小组创作活动7、小结,看视频《踢踏舞》8、简介堆谐三、欣赏《阿玛勒火》1、初听,感受歌曲的节拍、速度和情绪设问:这段音乐和刚才跳踢踏舞的音乐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它的节拍、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2、复听设问:歌曲开头及后一段开头都是什么歌词?歌曲结尾及前半段结尾都是什么旋律和歌词?歌曲的这两个乐段间有没有一段间奏音乐过渡?小结出歌曲的三个明显艺术特征:乐段的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启始;乐段的结尾都用的旋律收束;乐段与乐段间都用间奏予以过渡;3、歌曲适合的舞蹈4、认识囊玛四、比较、辨别1、比较囊玛和堆谐2、听音乐片段,辨别是囊玛还是堆谐五、小结,结束课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精品教案第一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精品教案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精品教案课题:《阿妈勒俄》《正月十五那一天》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谢及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和欣赏初步了解囊玛、堆谢及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教学重点:喜欢藏族音乐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囊玛、堆谢及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光盘、钢琴、音响课前分析:在聆听《阿妈勒俄》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囊玛”的产生及发展简况、“囊玛”的结构特征以及它在艺术上的一般特征进行探索并具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格上(特别是与其相关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上)与《阿妈勒俄》进行对比,进而对“堆谢”“囊玛”这两种音乐体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与此同时,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懂得有关“堆谢”及它的发展简况、艺术特征等知识。
1.《阿妈勒俄》是藏族“囊玛”中的一首古典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藏族人民又在这首古典歌曲中融进了崭新的时代内容。
上的星辰很多,唯有北斗星最明。
地上的树木很多,唯有松杉最高。
家乡的亲友很多,唯有爹娘最亲。
世上的人很多,唯有解放军最好。
”它用非常简练的文字,阐明了许多生活的哲理,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
E商调、2/4拍,由两个乐段构成全曲。
歌曲的开头有一段流畅的引子。
第一乐段的旋律优美而抒情。
其中,部分旋律有离调现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第二乐段的旋律虽然也是优美抒情的,但其调性稳定,从而又使人们感到其情绪显得深沉。
纵观全歌,它有以下明显特点:1.每个乐段的开始都用衬词起头。
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正月十五那一天
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正月十五那一天》《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目标一、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踊跃参与学习进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二、能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了解藏族的歌舞音乐特点,随音乐跳跳踢踏舞。
4、能够唱唱《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旋律。
五、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谐,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藏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音乐情绪。
二、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进程一、情境导入一、走进雪域高原,走进藏族灿烂的音乐文化。
这节课咱们一路感受藏族歌舞堆谐的情绪特点。
二、正月十五,你想到了什么?3、有一首歌《正月十五那一天》精练的语言描画了热烈欢快的盛大场面,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
二、学习歌曲一、聆听思考音乐节拍。
二、思索音乐的大体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歌曲的文体(史诗性的颂歌)、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使得盛况和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的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组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思想解释的清清楚楚。
)、作品结构等。
3、藏族民歌、拍子、速度、民族乐器札木聂、藏族铃鼓、图片表现盛大的欢迎仪式、间奏、节拍紧凑、多段歌词分节歌形式表现思想内容。
4、熟悉札木聂,并了解其音色。
五、堆谐是什么意思?呃马林吉松啦是什么意思?六、理解堆谐及其发展简史。
7、把自己置身于盛大的迎亲队伍,随音乐跳起踢踏舞。
八、随音乐舞蹈,感受情绪特点。
《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目标一、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踊跃参与学习进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二、能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了解藏族的歌舞音乐特点,随音乐跳跳踢踏舞。
4、能够唱唱《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旋律。
五、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谐,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藏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音乐情绪。
二、民族团结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
《正月十五那一天》
《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了解藏族的歌舞音乐特点,随音乐跳跳踢踏舞。
4、能够唱唱《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旋律。
5、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谐,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藏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音乐情绪。
2、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走进雪域高原,走进藏族灿烂的音乐文化。
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藏族歌舞堆谐的情绪特点。
2、正月十五,你想到了什么?
3、有一首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热烈欢快的盛大场面,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思考音乐节奏。
2、思索音乐的基本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歌曲的体裁(史诗性的颂歌)、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使得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的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组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思想解释的清清楚楚。
)、作品结构等。
3、藏族民歌、拍子、速度、民族乐器札木聂、藏族铃鼓、图片表现盛大的欢迎仪式、间奏、节奏紧凑、多段歌词分节歌形式表现思想内容。
4、认识札木聂,并了解其音色。
5、堆谐是什么意思?呃马林吉松啦是什么意思?
6、理解堆谐及其发展简史。
7、把自己置身于盛大的迎亲队伍,随音乐跳起踢踏舞。
8、随音乐舞蹈,感受情绪特点。
《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了解藏族的歌舞音乐特点,随音乐跳跳踢踏舞。
4、能够唱唱《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旋律。
5、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
谐,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藏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音乐情绪。
2、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走进雪域高原,走进藏族灿烂的音乐文化。
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藏族歌舞堆谐的情绪特点。
2、正月十五,你想到了什么?
3、有一首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热烈欢快的盛大场面,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思考音乐节奏。
2、思索音乐的基本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歌曲的体裁(史诗性的颂歌)、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使得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的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组人
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思想解释的清清楚楚。
)、作品结构等。
3、藏族民歌、拍子、速度、民族乐器札木聂、藏族铃鼓、图片表现盛大的欢迎仪式、间奏、节奏紧凑、多段歌词分节歌形式表现思想内容。
4、认识札木聂,并了解其音色。
5、堆谐是什么意思?呃马林吉松啦是什么意思?
6、理解堆谐及其发展简史。
7、把自己置身于盛大的迎亲队伍,随音乐跳起踢踏舞。
8、随音乐舞蹈,感受情绪特点。
《正月十五那一天》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
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了解藏族的歌舞音乐特点,随音乐跳跳踢踏舞。
4、能够唱唱《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旋律。
5、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谐,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藏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音乐情绪。
2、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走进雪域高原,走进藏族灿烂的音乐文化。
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藏族歌舞堆谐的情绪特点。
2、正月十五,你想到了什么?
3、有一首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热烈欢快的盛大场面,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思考音乐节奏。
2、思索音乐的基本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歌曲的体裁(史诗性的颂歌)、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使得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的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组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思想解释的清清楚楚。
)、作品结构等。
3、藏族民歌、拍子、速度、民族乐器札木聂、藏族铃鼓、图片表现盛大的欢迎仪式、间奏、节奏紧凑、多段歌词分节歌形式表现思想内容。
4、认识札木聂,并了解其音色。
5、堆谐是什么意思?呃马林吉松啦是什么意思?
6、理解堆谐及其发展简史。
7、把自己置身于盛大的迎亲队伍,随音乐跳起踢踏舞。
8、随音乐舞蹈,感受情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