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在抗震要求时箍筋的要求(砌体结构时)

构造柱在抗震要求时箍筋的要求(砌体结构时)
构造柱在抗震要求时箍筋的要求(砌体结构时)

构造柱在抗震要求时箍筋的要求(砌体结构时)

GB 50011-2010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7.3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7.3.2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 时为180mm19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7.4 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7.4.3 小砌块房屋中替代芯柱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构造柱截面不宜小于19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6、7 度时超过五层、8 度时超过四层和9 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外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7.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7.5.1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上部墙体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芯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分别按本规范第7.3.1 条、7.4.1条的规定设置。

2 构造柱、芯柱的构造,除应符合下列要求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7.3.2、7.4.2、7.4.

3 条的规定:

1) 砖砌体墙中构造柱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墙厚190mm 时为240mm190mm);

2) 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芯柱每孔插筋不应小于114,芯柱之间沿墙高应每隔400mm设4焊接钢筋网片。

3 构造柱、芯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接。

学习11G101-1图集框架梁、柱的箍筋加密区的规定

有关11G101-1图集框架梁、柱箍筋加密的新规定 (11G101-1新图集学习资料) 一、框架梁箍筋加密区范围的规定: 1.抗震等级为一级,箍筋加密区为 2.0h b, 且≥500mm。 2.抗震等级为二、三、四级,箍筋加密区为1.5h b, 且≥500mm。 3、框架梁加腋构造 注意当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度的1/4时,一般设计会进行梁加腋。 注意箍筋加密区应从加腋的弯折点开始算起。 二、框架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是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钢筋工把它们称为“腰筋”。所以,就其在梁上的位置来说,是相同的。其构造上的规定,正如03G101-1图集第62-65页中所规定的,在梁的侧面进行“等间距”的布置,对于“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来说是相同的。 2、“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要用到“拉筋”,并且关于“拉筋”的规格和间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即: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3、“构造钢筋”纯粹是按构造设置,即不必进行力学计算。“抗扭钢筋”是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抗扭计算才能确定其钢筋规格和根数的。

柱箍筋

柱箍筋 直径: 《砼规》 9.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 9.3.2 柱中的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5 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11.4.12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2 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表11.4.12—2的规定; 4 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抗震等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11.6.8 框架节点区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宜按本规范表11.4.12—2采用。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入,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其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当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其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体积配箍率中的较大值。

《高规》 6.4.3 柱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2 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4.3—2采用;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或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6.4.9 非抗震设计时,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3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最大纵向钢筋直径的1/4,且不应小于6mm;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最小纵向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 6 柱内纵向钢筋采用搭接做法时,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 直径的1/4;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端面外100mm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 6.4.10 框架节点核心区应设置水平箍筋,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抗震设计时,箍筋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6.4.9条的有关规定,但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对四边有梁与之相连的节点,可仅沿节点周边设置矩形箍筋。

柱箍筋配筋举例

柱箍筋配筋举例 一、抗剪箍筋配筋 举例说明: G0.5-0.2 不要考虑肯定是双肢箍,现在请睁大你的眼睛,下面是步骤: 用0.5/2=0.25 , 0.2x2/2=0.2 。 现在请你拿出板钢筋配筋表: 这里是重点:上面得到数据时加密区 0.25,非加密区 0.2,这个时候要对照上面的配筋表进行对比。 6-100 的面积是283,6-200 的面积是141,但是这个时 侯究竟怎样比较呢?这里需要提到一点:在PKPM08 版 S-3 说明书上第81 页提到,若输入 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 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这也就是为什么上面在计算中为什么非加密区 0.2 要乘以 2 的原因。乘以 2 之后就换算成了加密区间距了。即相当 于梁长 100mm 范围内箍筋面积为 0.2.那么现在比较就与 (6-200) 没有任何关系,此时的 0.2 应该与283 进行比较。 所以在此处采用的箍筋可以为6-100/200。 有朋友问假如是四肢箍呢?很简单除以四就行。 举例说明: G3.1-2.5 计算如下: 3.1/4=0.775, 2.5x2/4=1.25 ,这是我假定非加密区是200 的情况下计算的,那么观察配筋表,发现非加密区 200不能满足箍筋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比 200 小的间距配筋。那么我果断处理,“非加密区采用100 的间距”,可能大家会很矛盾,这不就是加密区吗?(注意:这个时候其实也就是将非加密区当成加密区计算,那么我们就不用换算了。) 但是在分析的时候我们当成非加密区来考虑,那么计算如下: 2.5/4=0.625 ,这时候只能对照间距100 的板钢筋对照。其结果是10-100是满足要求的。 这时候观察梁的位置,我们统一采用10-100 全长加密。配筋文件见下图: PS1: 2010 抗规 6.3.3 条:四级抗震箍筋最小直径可选用 6,三级以上抗震才选用大于 6 的箍筋。提出这条这条说明是为了说明,在四级抗震情况下仍然可以用 6 的箍筋。有时候为了 和甲方搞好关系,没办法。有时候钢筋介于 6 和 8 之间的时候,选 8 浪费,但是选 6 不满足,我们曾经选过 6.5 的箍筋!照样是符合规范要求的。 PS2:上面是针对设计而言的简便快速对照方法。那么真正计算应该怎样进行呢? 以G0.5-0.2 为例说明: 0.5X100/2=25 ,这是加密区需要的箍筋的面积。 0.2X200/2=20 ,这是非加密区经过换算后需要的箍筋的面积。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箍筋布置如何解决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箍筋布置如何解决 很简单,按照建筑工程设计原则,强柱弱梁,所以,如果是框架柱和框架梁的节点,框架柱的箍筋按照正常设置,框架梁的第一道箍筋从两边50mm开始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2009-01-22 09:30:39| 分类:施工管理| 标签:|字号大 中 小订阅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芯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结构的震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芯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我国新、老规范均强调了“强节点”的设计要求,对节点的箍筋和砼强度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重视不够,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下面谈谈节点施工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保证节点区的施工质量。 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 1.1箍筋的间距。 1.2纵筋的锚固。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或者包括梁一边侧模),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这种做法节点箍筋影响了柱砼的浇灌作业,砼工往往不得不解开扎丝,从侧面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以打开一个大口子让砼比较顺利地流入柱内。这样一来,节点区的箍筋就被打乱了,要恢复原状很不容易,而且要多费工时。在浇灌柱砼时部分钢筋还会被水泥浆污染,影响与砼的粘结。此外,节点区箍筋绑扎好后再穿梁底筋将会很麻烦,尤其是穿带弯钩(如在边支座)的底筋十分困难。这时是钢筋工不得不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甚至会擅自烧断弯钩造成纵筋的锚固不够。 另一种是用所谓“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即在绑扎柱箍时留下节点区箍筋不绑,等木工将节点模板、梁模板和楼板底模都安装好后,再在楼面上绑扎梁钢筋,绑完后拆除临时支架将梁钢筋骨架落到梁模内。这种做法很容易漏掉节点区的柱箍筋,就是放了也往往是无法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又难以调整。实践中,也有些项目提出采取改进的办法在箍筋四个角设导筋,将节点区箍筋按要求间距绑在导筋上固定成短钢筋笼,然后再随梁骨架沉入模板内;或者采用两个“U”形开口箍套叠,再焊成封闭箍。实际上,只要是先把模板都安装好了再沉梁,无论是使用导筋还是“U”形开口箍,都难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尤其是高层建筑当柱比较大采用的是比较复杂的复合箍筋时,就根本不可能做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实践中常见的情况是:在验收梁、板钢筋时,有关方面才发现和提出节点区箍筋问题要求施工班组整改。但是,此时往往模板都已安装完毕,如果不拆除节点区模板,根本是不可能整改到符合规范要求的。遗憾的是:实际上不少工程最后都是在“尽可能整改”中马虎过去。 实践证明:只有细分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顺序,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才可能保证节点区钢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首先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

柱箍筋的长度以及根数计算详解课件

(一)柱箍筋的长度计算 案例(一)中已知: KZ1 750*700 24B25 A10@100/200 柱保护层为25mm 1. 1号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计算公式 1号箍筋长度 =(b-2*保护层+d*2)*2+(h-2*保护层+d*2)*2+1.9d*2+max(10d,75mm)*2 =(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 案例中 1号箍筋长度=(750+700)*2-25*8+8*10+1.9*10*2+100*2=3018mm 2. 2号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计算公式 2号箍筋长度 =(间距j*2+1/2D*2+2d)*2+(h-保护层*2+2d)*2+1.9d*2+max(10d,75mm)*2 =[(b-保护层*2-D)/6*2+D]*2+(h-保护层*2)*2+8d+1.9d*2+max(10d,75mm)*2 案例中 2号箍筋长度=((750-25*2-25)/6*2+25)*2+(700-25*2)*2+8*10+1.9*10*2+100*2=2118mm 3. 3号箍筋长度计算 (图4)

箍筋计算公式推导 3号箍筋长度 =(间距j*2+1/2D*2+2d)*2+(b-保护层*2+2d)*2+1.9d*2+max(10d,75mm)*2 =[(h-保护层*2-D)/6*2+D]*2+(b-保护层*2)*2+8d+1.9d*2+max(10d,75mm)*2 案例(一)中 3号箍筋长度=((700-25*2-25)/6*2+25)*2+(750-25*2)*2+8*10+1.9*10*2+100*2=2184 mm 4. 4号钢筋长度计算 (图5) 箍筋计算公式推导 a) 单支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d*2)+1.9d*2+max(10d,75mm)*2 =(h-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 b) 单支筋只勾住主筋

二级框架柱构造要求

二级框架柱构造要求 一、截面尺寸 1、柱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高规》第6、4、1条) (1)、矩形截面柱的边长,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 (2)、柱剪跨比宜大于2 (3)、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2、框支柱截面宽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50mm;柱截面高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框支梁跨度的1/12。(《高规》第10、2、12条) 二、材料 1、框支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抗规》第3、9、2条《高规》第10、 1、6条) 2、二级框架柱中的纵向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规》第 3、9、2条)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高规》第6、、5、1条) (1)、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绑扎搭接 或焊接接头。 (2)、框支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3)、当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 百分率不应超过50%。 (4)、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5)、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 三、轴压比 1、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应符合下列要求:(《高规》第6、4、2条) (1)、轴压比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轴心抗 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2)、一般框架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以下值:0、80(框架结构)、0、85(板柱-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 (3)、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柱轴压比不宜超过0、70。 (4)、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

柱箍筋全高加密汇总

关于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的汇总 (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6.3.9第4款); (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6.3.9第4款,《高规》10.2.10第2款); (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6.1.4第2款); (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6.4.6第6款); (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抗规》P69页,6.4.6); (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10.3.3第2款);(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10.4.4第1款); (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10.5.6第2款); (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10.6.3第3款); (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8.2.2第5款); (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6.4.6第4款)。 (12)框支柱和剪跨比λ≤2 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混规》11.4.12第3款) (13)顶层由于使用要求取消部分内柱形成顶层大空间而导致刚度突变者,其顶层其他框架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经验) (14)按照上海的地方性要求,梯柱要全高加密的。(经验)

抗震设计中框架柱箍筋的设置

1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设置有哪些? 1、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倍的箍筋直径,且不应小于75mm; 2、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 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 3、柱非加密区的箍筋,其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且一、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2剪力墙的截面厚度是多少? 请输入正文内容 1、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其它部位 不应小于180mm; 2、三、四级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无翼墙的一字形独立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80mm; 3、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 4、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3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有哪些? 1、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 2、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范围; 3、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 5、一、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 6、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的全高范围。 4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置有哪些? 1、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对称配筋。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 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 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的要求 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 表9.5.1 率(%)

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 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 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抗震规范规定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六、柱纵筋间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3.1条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3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 4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抗震设计规范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框架柱箍筋设置需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

框架柱箍筋设置需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设置有哪些? 1、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且不应小于75mm; 2、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 3、柱非加密区的箍筋,其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且一、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剪力墙的截面厚度是多少? 1、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其它部位不应小于180mm; 2、三、四级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无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80mm; 3、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 4、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有哪些?

1、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 2、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范围; 3、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 5、一、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 6、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的全高范围。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置有哪些? 1、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对称配筋。 2、抗震设计时: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mm. 3、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有哪些设计要点?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的设置要求

01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设置有哪些? 1、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且不应小于75mm; 2、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 3、柱非加密区的箍筋,其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且一、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02 剪力墙的截面厚度是多少? 1、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其它部位 不应小于180mm; 2、三、四级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无翼墙的一字形独立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80mm; 3、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 4、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03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有哪些? 1、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 2、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范围;

3、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 5、一、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 6、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的全高范围。 04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置有哪些? 1、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对称配筋。 2、抗震设计时: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 50mm. 3、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05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有哪些设计要点? 1、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 2、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在底部加强部位分别不宜大于0.45、 0.50、0.55,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再相应减少0.1;在底部加 强部位以上的其他部位不宜大于上述规定值加0.05; 3、除底部加强部位的短肢剪力墙应调整剪力设计值外,其他各层一、二级、三级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 4、1.2和1.1; 4、短肢剪力墙边缘约束构件的设置应符合要求; 5、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 1.2%,三、四级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不宜小于0.8%; 6、不宜在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布置平面外与之相交的单侧楼面梁。不能避免时,应设置暗柱并校核剪力墙平面外受弯承载力。 由于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较差,特别是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平面外刚度较差,且厚度较小时与其连接的梁钢筋与墙钢筋难以布置,故规定其最小厚度不小于200mm,在底部加强部位,轴压比限值比一般剪力墙墙肢减小0.05,以提高其 延性。 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刚度较差,不宜采用;若采用,应校核平面外的稳定 承载力;若在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布置平面外与之相交的单侧楼面梁,应在支承

(完整版)柱箍筋的长度以及根数计算详解

(一)柱箍筋的长度计算案例(一)中已知: KZ1 750*700 24B25 A10@100/200 柱保护层为25mm KZ1的箍筋布置图 (图1) 1. 1号箍筋长度计算

(图2) 箍筋计算公式推导 1号箍筋长度 =(b-2*保护层+d*2)*2+(h-2*保护层+d*2)*2+1.9d*2+max(10d,75mm)*2 =(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

案例(一)中 1号箍筋长度=(750+700)*2-25*8+8*10+1.9*10*2+100*2=3018mm 2. 2号箍筋长度计算 (图3) 箍筋计算公式推导

2号箍筋长度 =(间距j*2+1/2D*2+2d)*2+(h-保护层*2+2d)*2+1.9d*2+max (10d,75mm)*2 =[(b-保护层*2-D)/6*2+D]*2+(h-保护层*2)*2+8d+1.9d*2+max (10d,75mm)*2 案例(一)中 2号箍筋长度=((750-25*2-25)/6*2+25)*2+(700-25*2)*2+8*10+1.9*10*2+100*2=2118mm 3. 3号箍筋长度计算

(图4) 箍筋计算公式推导 3号箍筋长度 =(间距j*2+1/2D*2+2d)*2+(b-保护层*2+2d)*2+1.9d*2+max (10d,75mm)*2 =[(h-保护层*2-D)/6*2+D]*2+(b-保护层*2)*2+8d+1.9d*2+max (10d,75mm)*2

案例(一)中 3号箍筋长度=((700-25*2-25)/6*2+25)*2+(750-25*2)*2+8*10+1.9*10*2+100*2=2184 mm 4. 4号钢筋长度计算 (图5) 箍筋计算公式推导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③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是墙,则是框支柱;

柱箍筋计算

柱箍筋计算 1、为什么基础层的框架柱只计算了2箍筋? (2) 2、内箍在计算时,会考虑角筋与边筋直径不同吗? (2) 3、为什么暗柱/柱箍筋根数计算的不对? (3) 4、如何设置柱箍筋加密区按给定尺寸计算? (3) 5、为什么构造柱箍筋没有计算钢筋量? (4) 6、构造柱的加密区范围是特定的值,如何修改? (5) 7、柱子不考虑搭接长度,如何在搭接区的箍筋加密? (6) 8、如何设置绑扎搭接的柱子在搭接范围内箍筋不加密? (7)

1、为什么基础层的框架柱只计算了2箍筋? 原因分析:【来源11G101-3第59页】 软件中计算设置中“柱/墙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默认为2,软件会按照500的间距计算和2根比大值作为结果,可根据图纸设计说明进行调整,剩下的箍筋都会在上一层计算。 2、内箍在计算时,会考虑角筋与边筋直径不同吗? 问题描述:内箍在计算时,会考虑角筋与边筋直径不同吗?例如:角筋为22,边筋为20,箍筋为4*4肢箍,箍筋计算如图是否考虑纵筋直径不同呢? 解决方案: 如图所示,B边长为:(400-2*20-2*d-22)/4*2+22+2*d,其中加的纵筋直径为22,应该加的是边筋直径20,故软件未考虑边筋角筋直径 在软件中--计算设置--箍筋公式中有指出d为该排纵筋最大直径

3、为什么暗柱/柱箍筋根数计算的不对? 问题描述:暗柱/柱的箍筋根数怎么计算?输入了箍筋的间距是100/200,但是算出来的根数多了很多?有的柱还按照全高加密计算了,为什么? 原因分析1:纵筋连接类型是绑扎。采用的搭接形式是绑扎搭接所以搭接区是加密的。 加密区间距是min(5d,100)【来源于11G101-1第54页】【来源于03G101-1第40页】.加密区的长度是2.3的lle【来源于11G101-1第57页】【来源于03G101-1第39页】按照这个算下来是没有问题的。 原因分析2:柱子在基础层,且柱子顶部有基础联系梁,故基础联系梁底部以下箍筋均按照加密间距计算【来源图集11G101-3第92页】 原因分析3:可能柱子的连接形式是“单双面焊连接”,搭接设置里单双面焊是统计搭接长度记取的。 4、如何设置柱箍筋加密区按给定尺寸计算? 问题描述:图纸中,柱子箍筋楼地面之上的加密区长度为1000mm,梁下的加密区长度为1000mm,如何处理? 解决方案:在柱属性的其它属性中,有上加密范围和下加密范围,在此输入工程中要求的加密区长度即可。

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25条汇总(附规范)

关于柱箍筋全高加密情况的汇总(25条+规范条文对照) (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6.3.9第4款); (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6.3.9第4款,《高规》10.2.10第2款); (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6.1.4第2款); (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6.4.6第6款); (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抗规》P69页,6.4.6); (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10.3.3第2款); (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10.4.4第1款); (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10.5.6第2款);

(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10.6.3第3款); (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8.2.2第5款); (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6.4.6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6)带边框剪力墙(洞口紧贴边框柱)一般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17)框支柱应全高加密。 (18)错层结构中错层处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9)带加强层结构的加强层及其上、下相邻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框架柱抗震设计箍筋全解析

框架柱抗震设计箍筋全解析 一、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设置有哪些? 1、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75mm; 2、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 3、柱非加密区的箍筋,其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且

一、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二、剪力墙的截面厚度是多少? 1、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其它部位不应小于 180mm; 2、三、四级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无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80mm; 3、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 4、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三、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有哪些? 1、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 2、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范围; 3、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 5、一、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

【结构设计】关于结构柱箍筋全高加密要求的汇总(规范条文)

关于结构柱箍筋全高加密要求的汇总(规范条文)(1)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箍筋加密(《抗规》6.3.9第4款); (2)框支柱、转换柱全高加密(《抗规》6.3.9第4款,《高规》10.2.10第2款); (3)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抗规》6.1.4第2款); (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6.4.6第6款); (5)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矩形墙肢的厚度不大于300mm时,尚宜全高加密箍筋.(《抗规》P69页,6.4.6); (6)加强层及其相邻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端加密配置(《高规》10.3.3第2款); (7)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高规》10.4.4第1款);

(8)抗震设计时,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内及其上、下层,箍筋全柱段加密(《高规》10.5.6第2款); (9)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高规》10.6.3第3款); (10)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高规》8.2.2第5款); (1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高规》6.4.6第4款). (12)剪跨比小于等于2的框架柱及短柱应全高加密. (13)一二级框架角柱应全高加密. (14)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框架柱应全高加密. (15)带边框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边框柱宜全高加密.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 第11.4.1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 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1.4.12-1 抗震等级 柱类型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 框架角柱、框支柱 1.2 1.0 0.9 0.8 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 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 抗震设计规范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 应小于0.2,,对建造于?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类别抗震等级

1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中柱、边柱 0.9,1.0, 0.7,0.8, 0.6,0.7, 0.5,0.6, 角柱、框支柱 1.1 0.9 0.8 0.7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 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 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 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 注,?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 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 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 全部纵 0.6 向钢筋受压构件 一侧纵0.2 2 向钢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