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案-多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法4:假设35只全部为鸡,则有35×2=70(只)脚,这就比实际少94-70=24(只)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兔当作鸡来算,每只少算了2只脚,所以兔子是24÷2=12(只),则鸡是35-12=23(只)。
解法5:鸡有2只脚,而兔却有4只脚,这不公平,但是鸡有2只翅膀,兔子却一只也没有,假如鸡的两只翅膀变成了脚,此时脚的总数应该是35×4=140(只),但实际上只有94只,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鸡的翅膀当作脚来计算,所以鸡的翅膀有140-94=46只,鸡有46÷2=23(只),则兔有35-23=12(只)。
1、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解决《孙子算经》中原题,你会做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试一试。
(1)方程法: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
2x+(35-x)×4=94
x=23
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2)假设法:
假设都是鸡。
2×35=70(只) 94-70=24(只)
4X+2(8-X)=26
同样抽生说出自己想法。那种方程好解一点,(设兔的只数为X好解点)所以我们可以设脚数多的兔为X,
在解的时候容易一点。
列方程的重点是找出等量关系:设头数,以脚数相等来列出方程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解法7:用估算的方法来解答
94÷2=47(只),让鸡兔的脚各减一半,使鸡剩下一只脚,兔子剩下2只脚,47-35=12只(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鸡头与鸡脚抵消,所得的差是兔的头数与脚数相差所得的脚数,这些脚数正好与兔的头数相等,进而找出鸡的只数:35-12=23(只),这样的思路清晰而又新颖有趣。
解法8:用画图凑数法来解答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2、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小学数学中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讲解方法
4
4
3
5
2
6
1
7
0
8
还有其他方法吗?
假设法:(假设)
假设全是鸡:(板书)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
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猜测,借助表格,得出正确答案。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你们觉得用猜想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样?(生:麻烦,而且当头和脚的只数越多时,越不容易找出答案。)
鸡(只)
兔(只)
腿(条)
对/错
8
0
8×2=16
×
7
1
Leabharlann Baidu7×2+1×4=18
×
6
2
6×2+2×4=20
×
5
3
5×2+3×4=22

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
公式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公式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兔的只数
公式4: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
公式5: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鸡的只数=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
4-2=2(假设全是兔,是把两条腿的鸡当成有4条腿的兔。所以4-2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2条腿。)
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条腿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算,所以6÷2=3就
是现在鸡的只数。)
8-3=5(只)兔
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师:同学们同意吗?最后写上答语。
假设全是兔(类比)
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8和0是什么意思?(笼子里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
(不是)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那把兔当了鸡在算。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只2条腿的鸡当成一只4条腿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多算两条腿)(课件出示:把一只鸡当成一只兔算,就多了两条腿)
解法6:我们可以推算出一个专门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公式:
(兔脚数×总头数—实有脚数)÷(兔脚数—鸡脚数)=鸡的只数
或:(实有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兔的只数
鸡:(35×4-94)÷(4-2)=23(只)兔:35-23=12(只)
或兔:(94-35×2)÷(4-2)=12(只)鸡:35-12=23(只)
用“O”表示头,用“X”表示脚,先给每个头下面画两只脚,再把剩下的脚从左到右给每个头下再添两只,最后分别数出有4脚(兔)和2脚(鸡)的只数。
解法9:用列表渐近法来解答
列出一个表格,鸡增加一只,兔相应减少一只,依次递减,得出正确数。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低年龄的学生。对数字小的题比较容易做。
(可参见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80页、81页)
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
自己解决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边或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
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4=32条腿)
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条腿的鸡当成4条腿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条腿,6条腿是多算了鸡的腿)
3.玻利亚跳舞法(西方解法)
解法:A。金鸡独立,兔子双腿倒立:腿少了一半变23足,头还是一样多:20头
B.鸡不动;兔子学鸡,一脚独立:足20,头20.
可以得出,有23-20=3只兔子一脚独立了,所以鸡的数目可求。
心得:孩子认为这一方法好玩好记,解决问题速度最快。
雪帆评论: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好玩,但非常不适应,因为对于复杂鸡兔同笼题就无法处理了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代数法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鸡兔同笼作业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导入从生活经验到古代的数学趣题
1、问学生,一只鸡几个头、几条腿,一只兔子几个头,几条腿。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鸡和兔子有关。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数学有着辉煌的成就,直到16世纪许多数学分支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唐代的《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今天学习第七章《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
方程法:(方程)
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方程的方法)
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
通过得到到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
(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鸡的腿=26条腿)(课件出示)
这里我们需要求兔的只数和鸡的只数,共有两个未知数。那我们可以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把另一个表示出来。这道题我们可以设兔的知数为X只,根据兔和鸡共有8只。那鸡的只数就可以表示成:(8-X)只),
2、“抬腿法”和“玻利亚跳舞法”
那么你们知道吗?古人也想了许多巧妙的方法。(课件出示)古人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每只鸡都抬起一条腿做“金鸡独立”,每只兔抬起两条腿做 “玉兔拜月”。现在的总腿数就变成了原来的一半,这个思路非常新颖独特,我们把它叫做“抬腿法”或“砍足法”。跟他有同样想法的还有美国数学家波利亚,他假设看到一个情景:笼中的鸡和兔都在作一种古怪的动作,每一只鸡都用一条腿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两条后腿站着跳舞。这个不寻常的情况下,也只用了半数的腿,这种方法被称为“玻利亚跳舞法”。 “砍足法”和“玻利亚跳舞法”解题思路是一样,他们都把鸡和兔的总腿数减半,使计算更加简便。这些都是古今中外数学家们的奇思妙想,为我们今后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策略。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课后对这个方法进行研究。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题。(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谁能试着说一说。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PPT)
同学们能很快的解决这个问题吗?能用多种方法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
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生:3×2+5×4=26(只),5+3=8(只)。
公式6:(头数x4-实际脚数)÷2=鸡
公式7:4×+2(总数-x)=总脚数(x=兔,总数-x=鸡数,用于方程)
公式8: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兔的脚数-(总脚数÷总只数):(总脚数÷总只数)-鸡的脚数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拼图法、列表法、假设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的有关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展示情境,尝试探究(化归与转化)
古人的这个问题数字太大,为了方便,我们先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课件)
从题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课件出示)
解法2:用列简易方程来的方法来解答:
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根据题意得:
2x+4×(35-x)=94
x=23
35-x=12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解法3:假如此时有人大喊口令:“兔子立正”此时兔子们则把两只前脚抬起,两只后脚着地,呈立正姿态,此时鸡兔都是两只脚着地。在地上脚的总数为35×2=70只(只),而原来共有94只脚,少了94-70=24(只),为什么会少呢?因为兔子们没把它们的2只前脚着地,所以兔子的只数是24÷2=12(只),则鸡是35-12=23(只)。
2.大胆猜想,寻求验证,
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
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的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
3,尝试各种方法,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列表法:(函数思想)
因为一只鸡有2条腿,所以X只鸡就共有2X条腿。一只兔有4只脚,(8-X)只兔就有4(8-X)只脚。又因为
鸡和兔共有26只脚,所以2X+4(8-X)=26
①解:设鸡有X只,兔有(8-X)只。
2X+4(8-X)=26
在解的时候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将减变成加,分别加上4X,再来解。
②解:设有兔X只,鸡有(8-X)只。
24÷(4-2)=12(只) 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四.练习巩固
课后做一做
五、拓展:阅读材料中的方法,抬腿法。
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还有其他方法吗?”引导学生思考更具有逻辑性和一般性的解法,教材中主要呈现了最典型的“假设法”和列方程的解法。“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但有其独特的特点,是一个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例1中就是通过假设笼子里都是鸡,然后通过计算实际与假设情况下总脚数之差,进而推理出鸡、兔的只数。实际上“假设法”可以有很多巧妙的思路,“阅读资料”中介绍的“抬腿法”也是其中之一,这类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列方程则是一种代数解法,通过假设鸡或兔任何一个量为x,然后根据只数与脚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即可。这种方法具有一般性,数量关系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公式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
题目:今有鸡兔同在一笼,上有35个头,下有94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
解法1:用古代孙子的解法进行思考—他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即假设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多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鸡的数量就是:35-12=23(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