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体系"是其名,"昆曲体系"是其实
作者:jyl
讨论中国戏曲当然是指本体,其他某些偏离本体的戏剧形式及内容是局部的,不影响整体、主流的,因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不能把少数不符合昆曲规律的戏剧形式,一股脑归在梅兰芳名下,梅兰芳自己也不会同意。布氏、斯氏体系中也不是非常纯正的。
中国戏曲自成体系,无庸置疑。体系的存在是固有的,是千百年演化形成的,由不得西方某些权威人士及国内某些民族虚无主义者信口否定。大家看过《刮痧》否?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的是事实!至今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死不承认中国的中医以及中药等相关学科,他们强硬地认为包括中医、中药在内的传统医疗技术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野蛮的。我国国内每年销售大量的美国药,可至今没有一个中国药品种在美国合法销售!他们根本不承认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就像指责我们的戏曲一样,说我们根本没有理论,我们能将他们的话奉为神明吗?中国戏曲在长期发展中的确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昆曲以外的戏曲声腔剧种上,而昆曲则历来重视唱、念、表、美、文、律、评等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并为后人留下大量戏曲论著,供后起之各剧种共享。昆曲之所以称为百戏之祖,并不是从声腔角度上的传承关系,而正是指包括戏曲理论在内的这个体系,否则无法理解清代文献上描述的"四方歌者皆宗吴门"。京剧继承了这个体系,因此称昆曲为其"forefather"。
后来的戏曲剧种反而不如昆曲重视理论,这不奇怪。我国近代在其他科学领域也是走下坡路,大幅度地落后于西方国家,以至于被人家瞧不起。而在此之前,我国的音律、记谱方法(包括板眼节拍)、戏曲表演均先于并先进于西方,这些成就也都与昆曲密切有关。昆曲的衰落与整体国力的衰退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内在相关性。我们目前要继承发扬光荣传统,潜心研究我们自己的戏曲理论,用我们的一套体系学说令世人心悦诚服。
当然,西方国家不承认我们,除了宣传不够以外,恐怕也与我们内部纷争有关。举例,长久以来,西方对中国的气功并不推崇,而是言必称"瑜珈"。莫非印度的气功明显高于中国,显然不是,原因何在?请数一下号称中国气功正宗的门派吧,不下数百种,各种新创功法千余种不止!山头太众,大师多如繁星,无从追随。而印度就推出"瑜珈"一种。戏曲也是,剧种并非多多益善,只能适可而止。在这方面,我们的确在大跃进等时期做过头了。
体系的由来
一般认为世界上有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简称:斯氏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简称:布氏体系)和中国的梅兰芳体系。将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两位国外戏剧大师相提并论,最早是由黄佐临先生在1962年提出的。“文革”后的1981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黄先生题为《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的文章,之后“三大戏剧表演体系”逐渐被人们认可。
浅谈“梅兰芳表演体系”
自《梅兰芳》电影公映以来,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关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热潮,包括对梅兰芳的家世背景、梅兰芳的艺术道路、梅兰芳的情感生活,甚至对梅兰芳尽一生心血从事的京剧艺术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这倒是始料不及的。以梅兰芳为切入点,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爱京剧,成为新的京剧观众群体,对于京剧的振兴,确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人们在深入研究梅兰芳的时候,因为各自关注的内容不同,角度不同,即会产生各种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见解。比如:有人对“梅兰芳表演体系”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本不存在“梅兰芳表演体系”。那么到底有没有“梅兰芳表演体系”,笔者想谈一下个人的一孔之见。
一、关于三大戏剧表演
体系的由来
一般认为世界上有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简称:斯氏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简称:布氏体系)和中国的梅兰芳体系。将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两位国外戏剧大师相提并论,最早是由黄佐临先生在1962年提出的。“文革”后的1981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黄先生题为《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的文章,之后“三大戏剧表演体系”逐渐被人们认可。一度盛行的“知识问答”活动也常常把这个题目作为戏剧的基本常识,被提问者也会不加思索地照这个答案回答。至于这“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的理论、内容、特点、差异,则没有多少人可以比较准确地说出来,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然,作为不以戏剧研究为业的人士,弄明白或不弄明白也不重要。那么现在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我们共同做更深入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二、关于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
戏剧表演体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去粗取精、不断精雕细琢而形成的有法则、有规律、相对完善的艺术整体。它包括剧目、导演、演员、舞美、音乐、化妆、剧团管理、基础训练、理论教育等诸多方面,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阶段才能逐渐形成,由一个人或一代人来完成显然是不大可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是被世界戏剧界公认的了,以斯氏为例,他的艺术生命比较长,达50年之久,他一生导演了上百部戏、饰演了上百个角色,并且著书立传,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后人对他的评价中写道:“他所创立的演剧体系,继承并发展了俄罗斯和欧洲体验派的艺术传统。”可见他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布氏的艺术生命比起斯氏要短得多,但他所倡导的“表现艺术学派”与斯氏所创立的“体验艺术学派”在表演理念上有较大的不同,所以成为当时西方戏剧的两个主要派别,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以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两个戏剧表演体系。
三、关于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命名
梅兰芳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京剧艺术趋于成熟期的阶段,前辈艺术家如谭鑫培、王瑶卿等都处于艺术的黄金时期,梅兰芳在这种非常适合京剧发展的环境中,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经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和前辈艺人的热心提携,年轻的梅兰芳崭露头角,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他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他最早把中国京剧艺术完整地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并获得国际的盛誉。1919年、1924年和1956年,梅兰芳三次赴日本访问演出。1929年底梅兰芳应邀赴美国访问演出。1935年和1952年梅兰芳两次到前苏联访问演出,特别是1935年访苏期间,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两位世界戏剧大师相遇。当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京剧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