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故事
【励志故事】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在清朝末年,北京城的胡同里,有一个名叫梅兰芳的小男孩,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心中却怀揣着一个比天高、比海深的梦想——成为一名响彻京城的戏曲大师。
那时的他,瘦小、文静,常被人嘲笑不适合唱戏,因为他的声音不够洪亮,眼神也不够灵动。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铸就了他日后非凡的成就。
一、初露锋芒,却遭质疑梅兰芳自小就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能听到远处戏楼里传来的悠扬唱腔,心中便燃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情。
他偷偷模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表达了自己想要学戏的愿望。
父亲虽然担忧,但看到儿子眼中的坚定,还是决定支持他。
梅兰芳进入戏班后,起初只能做些杂活,但他从不抱怨,总是默默观察师傅们的表演,用心体会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代替生病的师兄上台,虽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竟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然而,掌声背后,也有质疑的声音:“这孩子,声音太细,眼神也不到位,能成大气?”二、苦练技艺,终得蜕变面对质疑,梅兰芳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更加坚定了内心的信念。
他开始了一段艰苦卓绝的修炼之旅。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他已站在胡同口,对着初升的太阳练习发声,试图让自己的声音更加浑厚有力。
夜晚,当万籁俱寂,他则在昏黄的灯光下,反复练习眼神的运用,直到双眼布满血丝,只为那一抹传神的光芒。
不仅如此,他还深入研究各种戏曲角色,从历史人物到神话传说,从性格特征到情感表达,他都力求做到精准无误。
有一次,为了演好一位盲人角色,他连续数日闭门不出,仔细观察盲人的一举一动,甚至让家人用布条蒙住自己的眼睛,体验盲人的世界。
这份执着与努力,终于让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那些曾经质疑的声音,也逐渐变成了由衷的赞叹。
三、名扬四海,不忘初心随着梅兰芳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表演不仅在北京城引起了轰动,还远播至海外。
各国的观众都被他那独特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所折服,纷纷称赞他为“东方的艺术瑰宝”。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一、童年贫困梅兰芳小时候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家境并不富裕。
梅兰芳从小就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这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对京剧的热爱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的梅兰芳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常常偷偷溜进戏院观看京剧,对那些唱戏的艺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梅兰芳的父亲并不支持他学戏,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三、执着学艺梅兰芳对京剧的热爱让他决心要学好这门艺术。
虽然家境贫困,但梅兰芳并没有放弃学艺的机会。
他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戏曲培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梅兰芳逐渐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四、艰辛奋斗在梅兰芳的艺术生涯中,他经历了许多艰辛的奋斗。
他曾在各地巡回演出以及面对不同的观众,这为他的艺术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梅兰芳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成为了一代宗师。
五、艺术成就梅兰芳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他不仅在积极影响着京剧的发展,也在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梅兰芳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京剧界的传奇人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艺术痕迹。
总结回顾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展现了一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坚强与勇气。
在艰苦的环境中,梅兰芳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执着地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代艺术巨匠。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付出不懈的努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个人观点和理解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难,勇敢前行。
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成功并不取决于出身和环境,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正是这种对梅兰芳历经坎坷,最终成就非凡的坚持,成就了他在京剧界的传奇地位。
写手: [你的名字]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梅兰芳的男孩,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家境虽然贫困,但是梅兰芳小时候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经常偷偷溜进戏院观看京剧,对那些唱戏的艺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梅兰芳的父亲并不支持他学戏,因为在当时那个时代,戏曲艺人的行当并不被社会看好,而且他们家庭贫困,更不可能让梅兰芳去学艺。
梅兰芳的传奇故事
梅兰芳的传奇故事梅兰芳为我国戏剧做出了无法估计的贡献,他把中国戏剧带到了全世界,下面是小编总结的关于他的人物事迹,希望可以帮到你更深入的了解他!为保气节举家南迁寓居上海上海是梅兰芳常跑的码头,早在1913年他第一次从北京到上海献艺, 就轰动申城。
但他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寓居上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寇侵占东三省,又觊觎华北。
据说有一次梅兰芳到上海献艺,《申报》老板史量才对他说:“沈阳已经失守了,看起来华北也是岌岌可危,很可能你要当‘内廷供奉’了。
”梅兰芳岂肯在日寇淫威下为侵略者献媚?他是这样解释他所以要告别从艺20多年的北京城的:“从那时起(指‘九一八’事变),我的心上压着一块石头,同时感到北京上空笼罩着一片阴暗的黑云,我就决定离开北京,移家上海……”1932年冬,梅兰芳举家南迁上海,因一时无合适寓所,先暂住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沧州饭店。
梅兰芳虽然收入不菲,但他到沪后不愿买房,故在沧州饭店居住了大约一年后,才租下了马思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
这幢花园洋房是后来曾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河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将军的产业。
梅兰芳选中马思南路121号,是经过再三考虑的。
这里是法租界的高级住宅区,交通方便,闹中取静。
当年的马思南路两边矗立着一幢幢风格别致的花园洋房,法国梧桐遮阴蔽日,以清静、幽雅享誉沪上。
从今天的思南路向南穿过复兴中路,走过“周公馆”,就见南面的弄堂里有一排四层的独立式花园洋房,它们朝南面向当年的震旦大学校园(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在这条弄底的第一幢花园洋房就是马思南路121号,由东向西比邻排列的两幢分别是123号程潜将军寓所、125号李烈钧将军寓所。
弄底是一所小学, 梅宅花园有便门直通学校操场。
梅兰芳选择马思南路121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离老友冯幼伟家很近,彼此往来方便。
梅宅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花园洋房,底层是汽车间和佣人居室,二层是梅兰芳的书房“梅华诗屋”,三层是梅兰芳夫妇的卧室,岳母和儿女住四层。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梅兰芳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感恩胡适1928年,我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前,当他得知胡适曾在美国留学七年,对那里非常熟悉,便几次前去拜访,向胡适了解情况。
胡适也热情地接待了梅兰芳,把美国的风土人情、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美国剧院的状况等都对梅兰芳做了详尽的介绍,胡适也都积极地为梅兰芳出谋划策。
当梅兰芳结束美国访问演出,回来后见到胡适,他首先毕恭毕敬地深鞠了一躬,说:“适之先生,这次多亏蒙您指教,我的美国之行才会如此顺利,真是太感谢您了!”接着,他又详细向胡适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访问演出的种种情况,言谈之间,洋溢着真挚的感激之情。
后来,梅兰芳旅居上海,胡适则在北京任北大教授。
偶尔,胡适出差到上海,梅兰芳总要热情宴请一番。
一次,胡适要去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定在那天深夜2点在上海登船。
梅兰芳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傍晚,距离开船时间仅有几个小时了,自己却还在外地演出。
顾不得多想,他当即推掉一切事务,连夜赶回上海。
当他站在送行的岸边,向胡适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臂时,因为一路上赶得急,口中还忍不住气喘吁吁呢。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梅兰芳的感恩之心着实令人钦佩。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愤然毁画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
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
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
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
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
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
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中国近代著名戏剧演员,被誉为“中国戏剧之父”,他的艺术成果使得中国京剧迈向了更高的层次,前后共创作了310个剧目,影响之广、质量之高、成就之伟大,极为罕见。
梅兰芳,原名梅长菁,生于1894年北京,祖籍湖北应城。
他的父亲是一位剧院老板,家庭富有但不是名门望族。
梅兰芳从小就喜爱京剧艺术,以至于他幼年时就常常追随父亲去剧院看戏。
5岁时,在父亲的对口椅里上台演出,正式开始了他的京剧之路。
梅兰芳的学习很努力,学习各个角色,不断创新,摸索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梅兰芳的京剧风格受益于当时流行的神秘主义,凭借细腻的表演,清晰而富有特色的嗓音以及他的出色唱腔,创造了很多北派经典戏剧如《赵氏孤儿》、《霸王别姬》、《汉宫秋》、《长生殿》等,他的扮相在精致的造型和抽象的意象中与角色紧密结合起来,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标志。
据说,梅兰芳十分注重角色形象的选取、剧情和场面的设计,有时他单独包场一天,看一整个戏剧的流程,指导演员、化妆、音乐和表演,力求达到完美的程度。
梅兰芳的艺术成果得到了国内外的强烈认可。
当时,他所主演的《长生殿》、《霸王别姬》、《汉宫秋》等剧目,在国内和东南亚、欧美等地都大获成功,他的表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高度的赞誉。
梅兰芳也被法国政府授予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成为第一位获得此荣誉的中国艺人。
梅兰芳的人生是不平凡和传奇的。
1924年,他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娶了他的妻子谌容,她是梅兰芳的同班同学,也是剧院鼓子班的家族成员。
他们结为夫妻后,谌容一直以不高的身价保持在他的身边,帮助他取得了许多巨大成功。
在这段婚姻中,主要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梅兰芳夫妻之间的形象。
他们展现了戏剧中最为美丽的罗曼史,成为京剧界的传奇情侣。
梅兰芳对京剧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对自己事业的追求。
他一直在为推广京剧而奋斗,他创立了梅兰芳艺术团,招收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以使京剧艺术传承下去,他也亲身到各地去,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教育,推广京剧艺术,降低了旧的国粹文化与新时代人们之间的隔阂。
关于梅兰芳的爱国小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爱国小故事
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的那天,留居在香港的梅兰芳蓄起唇髭[zī],没融几日,浓黑的小胡子就挂在脸上。
他年幼的儿子好奇的问:“爸爸,您怎么不刮胡子了?”
梅兰芳回答:“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诗屋,闭门谢客,时常在书房里的台灯下作画,年复一年靠卖画度日。
上海的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日渐贫穷,争先邀他出来演戏,都被婉言谢绝。
有一天,汪伪政府的大头目褚民谊突
然闯到梅兰芳家,要他作为团长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东京轮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
梅兰芳用手指着自己的小胡子,对他说道:“我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吊吊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
”
褚民谊阴险地笑道:“小胡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
哈,哈,哈……。
”
笑声未落,只听梅兰芳一阵讥讽的话语:“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票,大花脸唱得很不错。
我看你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不是比我更强得多吗?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谊听到这里,那肥嘟嘟的脸蛋
顿时收住笑,红一阵白一阵,吱唔了两句,狼狈地离开了。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1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
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
《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
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
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
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
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
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
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
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
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
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
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
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
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
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
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从事。
梅兰芳的故事
2.面对批评放低自己
• 点评: • 梅兰芳身为京剧大师,演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竟
被别人连喝倒彩。他听了这样煞风景的倒彩后, 不但不怒,反而把老人接到住处,恭敬地请求指 教,结果得到老者的真诚指正,提高了演技。
• 面对别人批评的声音,我们不妨用谦虚坦诚的心 态对待,努力寻找批评中的合理之处,然后俯首 请教,化批评为点拨,如此,不但可以提高自身 的能力,还可以为自己的个人修养加分。
• 过了一段时间,梅兰芳又登台演出,并恭请那位名 师亲临指导,他看了梅兰芳的演出,目瞪口呆,大 为震惊。梅兰芳的眼睛又黑又亮,如一汪清澈的秋 水,闪闪生辉,美丽动人。他当即收下了这名高徒。
1.梅兰芳刻苦学艺
• 点评: • 青年梅兰芳对自己的“死鱼眼睛”缺憾并未
灰心绝望,相反,他采取了科学的对策,坚 持锻炼和矫正,终于整容为“流星眼睛”, 学艺拜师成功。
梅兰芳的故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兰芳刻苦学艺
• 年轻时代的梅兰芳,有一次去拜一位老艺人为师, 这位名师仔细打量后,摇头拒绝,认为梅兰芳长着 一双“死鱼眼睛”: 灰暗、呆滞、无光、不灵。
• 梅兰芳并未灰心气馁,反而增强了他学艺的信心。 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对自己的眼睛进行刻苦锻炼 和矫正。他喂鸽子、养金鱼,每天仰望长空,双眼 同鸽子一起飞翔,穷追不舍;每天俯视水底,双眼 同金鱼一起遨游,寻踪觅影。
• 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人有缺憾不用怕,正确 对待能转化。
2.面对批评放低自己
• 有一次,梅兰芳在一个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 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的角落里 传来一声:“不好!不好!”梅兰芳循声望去,原来 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
梅兰芳的故事有哪些
梅兰芳的故事有哪些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还是一个十分爱国的人,梅兰芳的故事也让广大群众十分的感动。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梅兰芳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梅兰芳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汉奸和日本人都打着请他出山的主意,想要通过请他演出的方式影响观众的情绪。
但是梅兰芳心中自然是不会答应的,他认为这些日本人和汉奸不会有好下场的,而且中国的胜利很快就会到来。
在这个期间还发生着一些梅兰芳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在梅兰芳的故事中蓄须是比较之名的一个。
据说在1937年日军进军上海之后,有些日本军官听闻过梅兰芳的故事,知道在世界上他都很著名而且就住在上海,于是便派汉奸请梅兰芳到电台发表讲话,让他表示会答应日本的条件,为日本人服务。
梅兰芳已经察觉到日本人的意图,所以他一方面在拖住日本人的同时,另一方面带领着全家人都到香港避难。
梅兰芳知道自己的故事已经流传广泛,但是他并不想卖国求荣,更不想自己热爱的事业为日本人所糟蹋。
在香港的时间里,梅兰芳为了避免暴露行踪,很少出门露面,他会在家里练太极、读报纸,或者是画画。
这段避难的时光,是梅兰芳在抗日期间最为轻松的时间。
但是让他痛苦的是,日本又占领了香港,如果再次被发现,他知道自己将十分的危险,于是梅兰芳开始留胡子,不再唱戏也不再练功,更不会为日本人演出。
在梅兰芳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看到了一个爱国、爱艺术的中国人。
梅兰芳的评价怎样纽约《世界报》指出:“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演出。
”美国《时代》说:“梅兰芳的哑剧表演和服装展示的演出真是精美优雅,可爱绝伦,美妙得就像中国古老的花瓶或是刺绣的帷幔。
这是一次接触,与一种在数世纪中不可思议地圆熟起来的文化的接触。
”美国《太阳报》说:“几乎是一种超乎自然的发现,通过许多世纪,中国人建立了一种身体表情的技巧。
”无论理解与误解,梅兰芳让美国人第一次见识了中国的京剧艺术。
美国诗人、小说家、评论家斯达克·扬(StarkYoung):“梅兰芳的戏剧艺术并非完全没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它并不具有立体派绘画、抽象的阿拉伯装饰或几何舞蹈设计所具有的那种涵义。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原名梅兰善,是中国京剧的一位传奇人物,其艺术成就和对京剧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出生于1894年,是梅派京剧的创始人,被誉为“独一无二的梅派”。
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是清朝著名的武戏演员,父亲也是京剧演员。
从小,梅兰芳就对京剧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常常带着他去剧场观看京剧表演,这对他的艺术启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梅兰芳六岁时,开始学习京剧,他的父亲亲自传授给他唱腔和表演技巧。
梅兰芳非常用心地学习,他认真聆听父亲的指导,反复练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艺。
他天赋异禀,学习很快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梅兰芳在十六岁时开始正式登台演出,他成为京剧团的一员,开始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他的演出非常出众,深受观众的喜爱。
梅兰芳的表演风格独特,他凭借着他娴熟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梅兰芳早期主要演唱的是青衣角色,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皮》中的吕洞宾等。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能够挑战更加具有挑战性的角色。
于是他开始转变自己的演唱风格,尝试演唱扮演女性角色。
他用自己独特的嗓音和技巧,成功地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演绎出来,深受观众的喜爱。
梅兰芳在京剧界的成就非常显著,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很快成为了京剧界的顶尖人物。
他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还赴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演出,将京剧推向了国际舞台,为中国文化争得了国际影响力。
梅兰芳一生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他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京剧这项中国传统文化。
他在表演艺术上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推动了京剧的革新和发展。
他开创了“梅派”表演风格,对后来的京剧演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丰碑”。
除了在表演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梅兰芳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
他一直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京剧人才,将自己的艺术经验和技巧传承给后人。
他成立了自己的京剧学校,亲自教授学生,其中不乏后来的京剧名家。
梅兰芳小故事
梅兰芳小故事梅兰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梅派”艺术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梅兰芳的小故事吧。
梅兰芳,原名梅春亭,1904年生于北京一个戏曲世家。
自幼酷爱京剧,梅兰芳从小便跟随父亲学习戏曲表演,潜心研习,勤奋苦练。
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艺术传统,还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精华,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派”艺术。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非常突出,他不仅在表演技艺上独具特色,而且在戏剧理论研究和舞台表现力方面也有很高造诣。
他深谙戏曲表演的精髓,善于运用声、律、动、静等表现手段,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如《赤桑》中的贾宝玉、《桃花扇》中的西门大官人等,深受观众喜爱。
他还在舞台表演上勇于创新,提倡“以唱为主,以身为辅”,注重唱功和身段的结合,使得他的表演更加生动、传神。
除了在舞台上的杰出表现,梅兰芳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据说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不满足于传统的表演方式,勇敢地进行了一场改革,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提出了“以唱为主,以身为辅”的表演理念,大胆尝试新的表演方式,虽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和非议,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一代宗师。
梅兰芳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曾经历过挫折和困难。
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家应该具有的品质和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梅兰芳的一生,是中国京剧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艺术成就和个人品质都让人钦佩。
他的小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力量的启迪。
让我们铭记梅兰芳,学习他的精神,不断追求艺术的卓越,为中华戏曲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梅兰芳小故事,如此感人至深,让我们永远铭记。
作文素材积累:梅兰芳的故事
作文素材积累:梅兰芳的故事作文素材积累:梅兰芳的故事1、梅兰芳巧借广告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
那时,报纸为了生存,需要靠广告收入来维持。
可那时候的广告,要么吹得过分,要么说某某产品有什么特别疗效,介绍演出也是说什么盖世绝顶,这样的广告在报纸上比比皆是。
为了宣传梅兰芳,当时替梅兰芳筹划的这个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但是这个广告要怎么登,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经过一番筹划,他们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之后什么都不说,广告就这样登出去了。
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不小的版面,三个大字——梅兰芳。
这下子议论的人就更多了,连登了几天之后,上海市街头巷尾就都在议论了:“您知道梅兰芳吗?”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就这样,梅兰芳的名声越来越响。
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某某戏院登台献艺。
欢迎观看。
”广告一出,票立即卖了个精光。
大家都想去听听看梅兰芳究竟唱得怎么样,看看梅兰芳先生的功底。
从此,梅先生一唱走红,知名度也提高了。
[素材解读]如果按照—般的思路,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对新人梅兰芳大肆吹捧一番,对广告日渐麻木的观众们未必会待见。
然而梅兰芳别出心裁,只登“梅兰芳”三个字,给人们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耳目一新,想要一探究竟。
[适用范围]新颖创新思维好奇心2、梅兰芳蓄须明志1941年12月,日本进攻香港。
困在这孤岛上的梅兰芳预感到局势紧迫,情绪很不好。
他想:如果日本人占领香港,我岂不又成了他们拉拢的重点了吗?于是,他不再刮脸了。
不几天,他就留起了小胡子。
日军占领香港后,日军司令酒井见到梅兰芳,套近乎说:“我们有20多年没见了,您还记得我吗?我在日本使馆当过武官,看过您的戏。
”梅兰芳没有回答。
酒井又惊讶地说:“您怎么留胡须了?您还应该演戏呀!”梅兰芳说:“我年纪老了,已经失去了舞台条件,应该退休了。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界的传奇人物,他在京剧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京剧一代宗师”。
梅兰芳从小就对京剧产生兴趣,7岁时开始跟随父亲梅川学习戏曲。
梅兰芳聪明才智,天赋异禀,很快就成为京剧界的一颗新星。
梅兰芳在学习京剧期间,不仅努力学习表演花旦的唱腔和动作,还深入研究了京剧的各个角色特点和演唱技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他深知只有全方位地理解和掌握京剧,才能在演出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梅兰芳年轻时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艺水平。
他为了更好地塑造自己的角色,不仅学习了正剧和外国文学,还广泛涉猎历史书籍和音乐剧作品,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和修养。
梅兰芳在艺术上追求独创和创新,他善于借鉴其他戏曲形式和戏剧表演艺术,将其融入到京剧中,使得京剧更具有现代气息和审美价值。
他出演的《断桥残雪》、《红灯记》等京剧作品,以其细腻、丰富的表演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梅兰芳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杰出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了中国戏曲界的翘楚。
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角色,成为一代宗师和榜样。
他的艺术成就为中国京剧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梅兰芳还重视培养后继人才,他注重将自己的经验和艺术技巧传授给年轻一代,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京剧演员。
他积极参与京剧学校和戏曲教育,传播京剧精髓,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梅兰芳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光辉和辛勤的付出。
他以他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与奉献精神,成就了一段传世的传奇。
他的故事展现了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鼓舞着无数追求艺术的人们。
梅兰芳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代表了个人的光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激励着新一代的艺术家为中国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追求卓越,追求艺术的有无边界,有无止境。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一位享誉世界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被誉为“京剧皇帝”。
梅兰芳于1894年出生在中国河北一个戏剧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和伯祖父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
梅兰芳从小就对京剧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听父亲和伯祖父的演唱,看他们的身段,学习他们的动作,渴望能够登上舞台,成为一名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非常刻苦地学习京剧。
他早起晚归,练习各种动作、唱腔和表演技巧。
他的父亲和伯祖父也给予他很多指导和鼓励。
梅兰芳对艺术的追求从不放松,他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把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梅兰芳18岁的时候,他参加了自己第一次的舞台演出,他扮演的是一个小配角。
尽管只是一个小角色,但梅兰芳依然全力以赴地演绎,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热情。
观众们对他的表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上的时间。
梅兰芳不断地接受挑战和学习,他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而是努力提升自己。
他不断尝试不同的角色和剧目,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磨练,搭建起自己的舞台经验。
在梅兰芳二十岁时,他开始在国内外进行巡回演出。
他的表演技巧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赏,一举成名。
他将中国京剧的精华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中国的艺术事业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梅兰芳一生中扮演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如男主角、女主角等。
他通过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娴熟的技巧,成功地诠释了许多经典角色,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等。
他的表演生动、细腻,他能够将角色的情感真实入微地展现出来。
除了在舞台上的成就,梅兰芳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与妻子共同筹办了一所艺术学校,为年轻的表演艺术家提供机会和资源。
他经常参加慈善演出和教育活动,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梅兰芳一生兢兢业业,为中国的艺术舞台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以其卓越的表演技巧和敬业精神,在国际艺术界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和尊重。
他的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艺术家,激励他们不断追求卓越,为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梅兰芳的故事精选汇总
梅兰芳的故事精选汇总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梅兰芳的故事1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
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
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
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
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
这就需要刻苦。
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
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
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梅兰芳脸红了。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
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
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
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
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您别这么说。
”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
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
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
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忆梅兰芳的故事5篇
忆梅兰芳的故事5篇梅兰芳的琴师、86岁高龄的姜凤山做客央视,做了一期关于梅兰芳的专题节目,他对梅兰芳的为人和演技赞赏有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梅兰芳的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梅兰芳的故事1西城区护国寺街自打“前清”起,就是北京最热闹的庙会。
如今西边街口虽驻扎着时髦的咖啡馆,但不妨碍巷子里豆汁儿叫卖。
漫步石板路,行至街东口,市井气息到此为止,再往东,就是曾属于皇家的恭王府、什刹海。
一座白墙红门的四合院在街口悄然守望,小院本不起眼,因梅兰芳曾住在这里,被挂牌保护起来。
1986年。
梅兰芳纪念馆在此故居基础上成立。
2008年陈凯歌电影《梅兰芳》上映后,游人突然多了些。
其实,这所宅院与该片没有关系,电影中黎明扮演的那个一身雪白西装的梅老板,不同于这里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梅院长——藏蓝中山装,列宁帽,每天奔波于政府会议、慰问演出。
这就是护国寺街9号院。
自1951年,在这座闹市之中的静谧门庭,伶界大王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年,喧嚣又寂寥的十年。
1949年,梅兰芳和他的朋友们一样面临抉择。
齐如山是梅兰芳的铁杆支持团队——“梅党”的领袖,他选择去台湾;而梅兰芳毫无迟疑地要留在大陆,唱了一辈子戏,自然是观众在哪他在哪。
“再思啊再想!”齐如山以一句戏文作为告别。
梅兰芳乐观地说,你到了台湾,我们还可以一起搞戏剧。
这对死党一生无缘再见。
1949年10月,梅兰芳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开国大典。
1951年4月3日他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他写道:“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今天能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讨论国家大事,又做了中央机构的领导人,这是我们戏曲界空前未有的事情,也是我的祖先们和我自己都梦想不到的事情。
”周恩来建议梅兰芳回北京居住以便工作,并想安排他住回无量大人胡同。
梅兰芳婉谢。
他说那间宅子已经卖给他人,不希望依靠政府之力迫使人搬出,请政府给他一所小院作宿舍即可。
政务院管理局于是为梅兰芳安排了三套房子以供选择,护国寺甲1号院(后门牌号改为9号)是他看房的第一站。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的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他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京剧,被誉为“京剧艺术的奠基人”。
梅兰芳生于1894年,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
他的父亲是梅葆玖,是当时京剧界的一位著名演员。
从小,梅兰芳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去剧场观看京剧演出。
在父亲的指导下,梅兰芳开始学习京剧,并且开始登台演出。
在舞台上,梅兰芳展现了自己过人的演技和天赋,很快就被观众和戏迷们所喜爱和赞赏。
梅兰芳在表演京剧时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他在塑造角色时拥有非凡的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他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运用非常出色,能够生动地诠释每一个角色的情绪和性格。
他的动作和舞台表演也非常独特和精湛,他能够通过身体的语言来传达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表演风格继承了京剧的传统之美,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使得他的演出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除了在舞台上的表演,梅兰芳还非常热爱京剧的传承和发展。
他坚持对京剧传统的学习和研究,他重新演绎了许多经典的京剧剧目,并加入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风格。
他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使得京剧在他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梅兰芳还积极参与京剧教育工作,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和教育家,为京剧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梅兰芳的精湛表演和对京剧的贡献使得他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多次出国表演,赢得了许多外国观众的赞誉。
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许多国内外文化界人士的认可和尊重。
梅兰芳去世后,他的名字和艺术成就被人们广泛传颂,并被誉为“京剧艺术的奠基人”和“国粹之星”。
他的精神和艺术对后代艺术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艺术风格被更多的人学习和继承。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界的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故事是一部关于艺术与奉献的传奇,也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和力量。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回忆第一件事:家族影响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传奇人物之一,他的京剧事业源于家族的影响。
梅兰芳出生在京剧世家,父亲梅兰芳一世是著名的老生演员。
从小,梅兰芳就在舞台上度过了童年时光,他观摩父亲的表演,耳濡目染。
第二件事:童年的培养小时候,梅兰芳在京剧培训学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每天,他都要练习唱腔、舞蹈和身段。
从这个时候起,他就开始了刻苦钻研的艺术探索之路。
他学习各种角色,包括花旦、青衣、丑角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
第三件事:跨越门槛梅兰芳小时候面临着父亲的阴影,他常常感到自己的表演不如父亲出色。
但他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努力。
有一次,他冒险尝试了一些新颖独特的表演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这成为了他跨越门槛的一次关键,自此开始被人们熟知和赞赏。
第四件事:新起点梅兰芳小时候经历了许多艰辛,但他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青年时期,他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发展自己的京剧事业。
然而,他并未放弃,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择京剧剧目创作,重新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舞台。
这成为了他人生的新起点,也是他成为京剧大师的关键一步。
第五件事:成就传奇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梅兰芳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京剧之路。
他的表演风格独特,娴熟运用各种唱腔技巧和身体语言,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他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将中国京剧推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了中国京剧的一面旗帜。
他被誉为“梅派国粹”,对于京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充满了励志和奋斗的经历。
他在艺术道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付出努力,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梅兰芳的成就不仅是中国京剧文化的瑰宝,更是无数人追求梦想的榜样。
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传奇的艺术家,他的故事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艺术的高峰。
梅兰芳的故事份
梅兰芳的故事(五)份梅兰芳的故事 1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唱红了以后,和忘年交杨小楼自组了戏班。
杨小楼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京剧演员之一,被誉为“武生泰斗”,慈禧掌权时曾多次被邀至宫中演出,一时名声大噪。
杨小楼的“戏份儿”比梅兰芳大。
对这个问题杨小楼本人并不计较,倒是他的追随者提出,两人同拿头牌的戏份儿,但杨小楼应该再拿一份加钱,即每卖出一张票,杨小楼从中提成一角钱。
这样一来,杨小楼的收入就大大超过梅兰芳了。
梅兰芳只是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演出,暗暗地较劲儿。
杨小楼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种优待。
一个寒冷的傍晚,梅兰芳到一位友人家吃饭。
窗外,凛冽的寒风吹得树枝摇摆不定。
梅兰芳心情很差。
原来,前一天杨小楼演《冀州城》,卖出去1000多张票,今天该梅兰芳演《嫦娥奔月》,偏偏天公不作美。
梅兰芳忐忑不安,都想托病罢演了。
在朋友的规劝下,他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坐车前往剧场。
刚走到剧场那条街,老远就看到大街两边挤满了汽车、马车和人力车,显然都是来看戏的。
梅兰芳没想到,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还有这么多人来看他的戏。
于是,他振作精神,大步走进了戏院,只见里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原来,这天共卖出去1800多张票,不但超过了前一天的杨小楼,还打破了这个剧场开办以来的最高上座纪录。
第二天,杨小楼照例领到180块的加钱,但他却笑不出来了,“人家唱戏,咱拿钱,惭愧惭愧。
”杨小楼是个正直又明事理的人,于是提出从此不再拿加钱了,与梅兰芳*起*坐,不搞特殊待遇了。
所以,人若是想要改变处境,最好的方法是在隐忍的同时提高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
抱怨是最无用的。
梅兰芳的故事 2新中国成立后,身为中国戏剧家协会__、中国京剧团团长的梅兰芳先生,仍像普通演员一样上台演出。
一次在北京__礼堂演《凤还巢》,梅兰芳因一时失神,忘记了一句唱词,便在表演角色偷看时多做了几个动作。
场上的演员与看表演的剧团人员都认为,这是梅兰芳为加强表演人物偷看时的羞涩感,故意把这句唱词省略掉了。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原名梅彭生,号梅鸿鹤,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戏曲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以擅长武戏、文武兼修、唱功精湛而著称于世,堪称“武生之王”、“曲艺之皇”,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于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艺术世家,他的父亲梅花山是一名京剧行当演员。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梅兰芳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梅兰芳就跟着父亲学习戏曲表演,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梅兰芳自幼聪颖过人,学艺勤奋刻苦。
在梅兰芳的父亲眼中,他是个颇具天赋的孩子,他深知艺业之难,对梅兰芳的要求也就更严格。
他循循善诱地引导儿子学艺,让他感受到戏曲表演的魅力。
他教导儿子要虚心学艺、勤奋习武,活学活用,不断进取。
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中崭露头角,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精湛的技艺,深受戏迷喜爱。
他的唱功雄浑深沉,嗓音婉转动人心弦;行脚稳健有力,身姿轻盈自如;表演技艺卓然超群,演绎力极强,对于武打戏的表演更是无人能及,被誉为“武生之王”。
除了在戏剧表演方面的才华,梅兰芳还致力于推动京剧的变革和创新。
他积极推动了武戏和文戏的融合,改革了京剧中的一些表演技巧,加入了更加富有现代感的元素,使传统的京剧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他力求“以文为主,兼顾武戏,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古今中外的著名角色形象,成为新时代的表演大师。
梅兰芳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戏剧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益人士。
他热心参与了抗战救亡活动,参与筹办“战地勤工俭学运动”,组织并参加公益演出,帮助众多战区的战士和难民,成为一位备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艺术家。
在梅兰芳的一生中,他不仅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戏剧作品,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戏剧界的一致认可,也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梅兰芳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艺术遗产,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的故事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情感:学习他热爱祖国的精神,做一个具有崇敬民族气节的人。
板书设计:
梅兰芳的故事
蓄须罢演富贵不能淫
抵挡诱惑贫贱不能移崇高的民族气节
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
教学过程:
一、信息反馈了解人物
1.请大家欣赏一段京剧。
说一说演唱者是男的还是女的?
2.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解:
(1)京剧,是我国的传统剧种,被称为“国剧”或“国粹”,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
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段表演。
在京剧表演中,由男演员唱旦角来塑造年轻妇女形象是很普遍的。
(2)出示媒体
这位相貌俊美、气质非凡的,就是梅兰芳大师。
3、在5月的艺术节里,同学们查阅了不少有关京剧艺术家的资料吧,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梅兰芳的内容讲一讲,好吗?
(学生反馈信息)
4、师结:
梅兰芳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许多妇女的形象。
他运用唱、白、表情、身段、舞蹈等技艺,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凭着常人所不及的刻苦和认真,努力在艺术高峰上攀登,最终成为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
5、出示媒体,引读:
(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表演大师,又是一位非常可敬的爱国者。
)
二、戏词欣赏感悟精神
1.据不完全统计,梅兰芳一生所演出过的剧目不下200出,谁知道他出演的哪些剧目比较
有名?
2、学生反馈,出示媒体:
《洛神》、《霸王别姬》、《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西施》、《贵妃醉酒》、《抗金兵》、《穆桂英挂帅》、《生死恨》等。
其中在《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中,梅兰芳扮演的都是具有着强烈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
3、介绍《抗金兵》
(1)这就是《抗金兵》的剧照,哪个是梅兰芳呀?
(2)录音介绍:《抗金兵》
《抗金兵》这出戏讲的是南宋将军韩世忠带领八千将士抗击前来侵犯的十万金国的士兵。
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亲自上阵,擂起军鼓,使南宋军将士士气大振,结果以少胜多,大破金兵。
在这出戏里,梅兰芳扮演巾帼英雄梁红玉。
4、字幕介绍《生死恨》
(1)过渡:而在《生死恨》中,梅兰芳扮演劝丈夫报效祖国的韩玉娘。
(2)字幕介绍:故事讲述的是宋朝时,金人入侵,韩玉娘和他的丈夫都被敌人抓去,在韩玉娘的鼓励下,她的丈夫逃回祖国。
很多年后韩玉娘的丈夫做了官,派人找到了
韩玉娘。
可是,这时的韩玉娘病得很重很重,见了丈夫最后一面就离开了人世,成
了生死永别之恨。
(3)你听,梅兰芳运用独白,字字句句激情高亢。
(4)《生死恨》片段欣赏
(5)讨论:戏词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6)师结:对,这些都表现了韩玉娘崇高的民族气节啊!
三、了解故事激情明理
过渡:剧中梅兰芳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代表善良、忠贞、正直、有骨气的妇女形象,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个热爱祖国,有着崇高民族气节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梅兰芳的故事。
(一)出示课题:梅兰芳的故事(齐读)
(二)出示媒体,学习第一则故事:蓄须罢演(板书)
1、下面请大家听第1则故事(媒体录音)
师:小朋友,想一想,梅兰芳为什么要在当时编演这出《抗金兵》呢?
师结:是啊,他是借古喻今。
用南宋战士抗金的古代故事来鼓舞今天群众反抗侵略者的斗志。
2、1937年当侵略者占领上海之后,几次三番要请梅兰芳演戏,侵略者并不是想要欣赏梅兰芳的艺术,也不是要推崇中国的国粹,只是因为当时梅兰芳的声望很高,如果梅兰芳肯出来唱戏,就可以向全世界表明:在他们占领、欺压下的上海人民依然生活得很好。
梅兰芳一眼就看穿了侵略者的阴谋,他有没有答应演出?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蓄须罢演)
3、梅兰芳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究竟要表明自己的什么志向呢?
(小组讨论)
4、师结:梅兰芳蓄须罢演,保持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用行动向侵略
者抗议。
5、过渡:然而,要坚持不演戏可不容易,会碰到许多困难,那梅兰芳又是怎么克服呢?
(二)出示媒体,学习第二则故事:抵挡诱惑(板书)
1、下面和老师一起来读读第2则故事
2、你有什么疑问吗?
(“大黄鱼”就是指金条,这是用黄金铸成的长条,一般一条重十两,按现在价格算值人民币十多万元。
)
3、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把这个故事来演一演?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不仅要表演出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更重要的是演出人物的内心。
(小组排演)
4、从这个故事中你对梅兰芳又有哪些认识?
师结:梅兰芳宁可贫穷,也不愿那敌人肮脏的钱,为钱丧失气节。
(三)学生编第三则故事:宁死不屈
1、出示故事开头:
敌人见梅兰芳软硬不吃,当然不甘心。
第二天,又派人来“请”梅兰芳了?可是,梅兰芳宁死不屈,又是想出了什么方法拒绝敌人的呢?
2、学生分小组自编故事:宁死不屈(板书)提出要求:
3、选一两个小组讲一讲编的故事
3、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这些办法可能梅兰芳都想过、试过。
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请
听故事《宁死不屈》
4、出示媒体,指名一学生讲
5、师解释:伤寒
6、虽然打这针没有生命危险,但是非常伤身体,梅兰芳宁可付出这个代价,又是为了什么
呢?
7、师结:对,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就这样,整整八年,梅兰芳没有为侵略者演戏,这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冒多大的风险,付出多大的牺牲啊。
四、感悟明理
1、听了这三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师结:是啊,梅兰芳所作所为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表现。
(板
书: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
3、中国古人常用这三句话来概括中华民族的骨气
出示媒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师解释,媒体出示:
不管是富贵、贫穷,还是敌人的威逼、诱惑,都不能动摇我们的民族气节。
(板书,引读)
5、其实,不仅是中国,在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像梅兰芳这样具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五、做《京韵操》激励明志
1、过渡: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带着激情来做《京韵操》吧。
2、师生齐做《京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