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学艺的故事
名人梅兰芳励志故事
![名人梅兰芳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9441c07f46527d3250ce01f.png)
名人梅兰芳励志故事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搜索,艺名兰芳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
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
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
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
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梅兰芳的励志故事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
这就需要刻苦练习。
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
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
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就放弃了他————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梅兰芳脸红了。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
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
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
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
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您别这么说。
”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
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
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
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故事有些人总以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天赋条件好,其实应主要归功于他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299b8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8.png)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戏剧表演艺术家之一,也是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
他的一生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传奇,他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貌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梅兰芳,原名梅昆仑,生于北京一个戏曲世家,自幼随父亲学戏。
他从小就展示了对京剧的浓厚兴趣,为了追求艺术梦想,他读书时就只在课余时间学习京剧表演技巧。
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始于14岁,当时他以个人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了世间名篇《小二黑结印钞》,从此开启了他的表演生涯。
梅兰芳开始接受各地剧社的雇佣,参加各种规模的演出。
他在演出中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渐渐地成为了备受瞩目的青年戏剧演员。
他以其高超的表演技艺和出色的演技迅速成为当时京剧界的佼佼者,成为了“花旦”派的代表人物。
梅兰芳不仅在表演技艺上勤恳求学,而且对于诗文、书法、美术等方面也有所涉猎,这些对综合艺术修养的追求使得他的表演更加出彩。
他总是在演出中展现出对戏剧艺术的倾注和爱情,使得他成为了非常受观众喜爱的演员。
在他的30岁时,梅兰芳开始刻苦钻研外国戏剧,并结合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大胆创新,使得传统的京剧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他在诸多传统剧目中以绝对的创新精神、艺术感染力、艺术的辅助和自然方法将所演剧目都与美术、中国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有理想地结合在一起。
能够改进京剧传统表演形式是梅兰芳的一项英才,他的表演思考赋予了传统戏曲新的生机。
梅兰芳注重学习和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造诣。
他的精工细制和戏剧表演艺术,让他成为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的璀璨明珠。
除了在舞台上的辉煌发挥,在生活中,梅兰芳也遵循着严格的自律和修身养性,努力维护纯朴高雅的生活方式。
他崇尚品德,追求高尚的思想情操。
他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尊敬和爱戴。
梅兰芳也通过自己的表率推动着京剧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和传承。
梅兰芳是一张戏剧艺术肖像的传奇,是中国戏剧行业的神话。
他的精神力量和艺术修养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并对中国戏剧舞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实践】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知识点苏教版
![【学习实践】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知识点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3b96cff90f76c660371a2f.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知识点苏教版www.5ykj.com 【原文】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大师。
他出生在京剧世家,在长辈们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看戏。
八岁的时候,梅兰芳开始拜师学艺。
他学的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唱、念、做、打都要模仿女性。
刚学的时候,一出戏师傅教了很长时间,他还没有学会。
师傅说他不行,不适合唱戏。
梅兰芳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唱戏。
他用心思考,反复练习。
一段唱,别人唱几遍就不练了,他总要坚持练二三十遍。
经过刻苦练习,他终于练出了圆润甜美的嗓子。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没有神。
而旦角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的时候,他的眼睛就紧紧盯着飞翔的鸽子。
他还经常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渐渐地,他的双眼有神日了。
子一长,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字词学习】字:教、盯词:模仿、唱戏、滋味、思考、反复、刻苦、眼神、飞翔、游动、料子、动摇、灵活四字词:拜师学艺、圆润甜美、勤学苦练、世界闻名【重点句子】1.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大师。
他出生在京剧世家,在长辈们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看戏。
2.梅兰芳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唱戏。
他用心思考,反复练习。
一段唱,别人唱几遍就不练了,他总要坚持练二三十遍。
经过刻苦练习,他终于练出了圆润甜美的嗓子。
3.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4.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5.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中心思想】《梅兰芳学艺》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可是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唱戏,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京剧大师。
《梅兰芳学艺》课件
![《梅兰芳学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25ab2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8.png)
梅兰芳学艺的决心 。他常
常紧盯
,或者注
视
。日子一长,他的双
眼
。人们都说,
。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 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京剧是国剧,是中 华民族的国粹,有近 两百年的历史了!许多 中国人和外国朋友都 很喜欢它。人们喜爱 京剧美丽的服饰、变 化多样的脸谱,更喜 欢不同角色的表演。
梅兰芳是个男的, 可他演的都是女的, 京剧里叫花旦。
14 梅兰芳学艺
执教 郭延香
茅村镇赵庄小学
我会读会用:
唱戏的料子 世 界闻名
勤学苦练 京剧大师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 师学艺,师父说他的 眼睛没有神儿,不是 唱戏的料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 师学艺,师父说他的 眼睛没有神儿,不是 唱戏的料子。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 师学艺,师父说他的 眼睛没有神儿,不是 唱戏的料子。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 翔的鸽子,或者注视 水底游动的鱼儿。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 翔的鸽子,或者注视 水底游动的鱼儿。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 翔的鸽子,或者注视 水底游动的鱼儿。
他常. 常.紧盯空中飞 翔的鸽子,或者注视 水底游动的鱼儿。
梅兰芳练了整整十年,他每天早晨起
来放飞鸽子,目光紧盯鸽子渐渐远去,十 年间从没停止过。
夏天对着刺眼的朝阳,他
;
冬天对着刺骨的寒风,他
。
梅兰芳的脖子酸痛,他
;
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
。
日子一长, 他的双眼渐渐灵 活起来。人们都 说,梅兰芳的眼 睛会说话了。
日子一长, 他的双眼渐渐灵 活起来。人们都 说,梅兰芳的眼 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 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日子一长, 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 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0cc7314b9f3f90f77c61b88.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梅兰芳学艺课文原文,苏教版二上语文课文,阅读中如发现错漏敬请在本页底部”发表评论”中指出,我们将即时更正。
梅兰芳是的京剧大师。
他出生在京剧世家,在长辈们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看戏。
八岁的时候,梅兰芳开始拜师学艺。
他学的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唱、念、做、打都要模仿女性。
刚学的时候,一出戏师傅教了很长时间,他还没有学会。
师傅说他不行,不适合唱戏。
梅兰芳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唱戏。
他用心思考,反复练习。
一段唱,别人唱几遍就不练了,他总要坚持练二三十遍。
经过刻苦练习,他终于练出了圆润甜美的嗓子。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没有神。
而旦角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的时候,他的眼睛就紧紧盯着飞翔的鸽子。
他还经常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渐渐地,他的双眼有神了。
日子一长,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教学要求: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梅兰芳学艺的故事
![梅兰芳学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5fddb7f76c66137ee06197b.png)
梅兰芳学艺的故事高跷上练功的艺术大师梅兰芳,著名艺术大师,1894年生,一江一苏泰州人,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等职。
梅兰芳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母亲也离他而去,童年时代的生活是清苦而贫寒的,他几乎成了无人管教的野孩子。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耳濡目染,对京剧这门艺术也很喜欢。
但他的资质却不太好,相貌平平,小圆脸,眼神还有些木讷和呆板,见了人之后嘴也不乖一巧,甚至还有几分笨拙。
为了使京剧世家的香火延续下去,不至于在他的手里给断送掉,在他8岁那年,家里还是请来了一位很有名的朱素云做他的启蒙老师,给他“说戏”。
第一出开蒙戏为《二进宫》,其中有四句老腔,朱先生反复教他,还是不能上口。
朱先生见他如此笨拙,认为他不是学戏的料,便拂袖而去,不再教他了。
临走时,朱先生冷冷地对小梅兰芳说道:“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有办法。
”梅兰芳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朱先生的这句话像一根钢针似的刺痛了他,他心里想,别人能学会的东西,我为什么学不会,我又不比别人矮半截。
爷爷常说的“事在人为”这句话,这时也在耳边响起。
小梅兰芳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戏,让所有的人都要对自己刮目相看。
自此以后,小梅兰芳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开始收敛起他的野一性一,决心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心中的理想之花。
不久,家人又把小梅兰芳送到了“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
在学堂里学戏是一件苦差事,小梅兰芳每天清晨五点就得起一床一,先到城墙根空旷的地方练一习一走台步、跑圆场和吊嗓子。
他上午练功,下午学唱腔,晚上念戏本子。
吴先生对小梅兰芳要求非常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小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标准,努力完成练功任务。
小梅兰芳不仅严格按时先生规定的训练时间和要求去做。
有时还自己给自己加重砝码,一逼一迫自己向更高目标迈进。
当时练功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生在桌上摆一摞铜钱,规定练功20到30遍,每练一遍就将一枚铜钱放到漆盘里,直到铜钱放完,练功才告结束。
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a5c819ecaaedd3382c4d3d3.png)
2.面对批评放低自己
• 点评: • 梅兰芳身为京剧大师,演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竟
被别人连喝倒彩。他听了这样煞风景的倒彩后, 不但不怒,反而把老人接到住处,恭敬地请求指 教,结果得到老者的真诚指正,提高了演技。
• 面对别人批评的声音,我们不妨用谦虚坦诚的心 态对待,努力寻找批评中的合理之处,然后俯首 请教,化批评为点拨,如此,不但可以提高自身 的能力,还可以为自己的个人修养加分。
• 过了一段时间,梅兰芳又登台演出,并恭请那位名 师亲临指导,他看了梅兰芳的演出,目瞪口呆,大 为震惊。梅兰芳的眼睛又黑又亮,如一汪清澈的秋 水,闪闪生辉,美丽动人。他当即收下了这名高徒。
1.梅兰芳刻苦学艺
• 点评: • 青年梅兰芳对自己的“死鱼眼睛”缺憾并未
灰心绝望,相反,他采取了科学的对策,坚 持锻炼和矫正,终于整容为“流星眼睛”, 学艺拜师成功。
梅兰芳的故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兰芳刻苦学艺
• 年轻时代的梅兰芳,有一次去拜一位老艺人为师, 这位名师仔细打量后,摇头拒绝,认为梅兰芳长着 一双“死鱼眼睛”: 灰暗、呆滞、无光、不灵。
• 梅兰芳并未灰心气馁,反而增强了他学艺的信心。 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对自己的眼睛进行刻苦锻炼 和矫正。他喂鸽子、养金鱼,每天仰望长空,双眼 同鸽子一起飞翔,穷追不舍;每天俯视水底,双眼 同金鱼一起遨游,寻踪觅影。
• 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人有缺憾不用怕,正确 对待能转化。
2.面对批评放低自己
• 有一次,梅兰芳在一个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 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的角落里 传来一声:“不好!不好!”梅兰芳循声望去,原来 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
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学艺](https://img.taocdn.com/s3/m/a43e29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8.png)
梅兰芳学艺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的一位巨人。
他的学艺之路可谓是一段艰辛而充满挑战的历程,但他凭借其才华和毅力最终成为了一代艺术宗师。
梅兰芳于1894年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位著名的演员。
从小,梅兰芳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要学习这门古老的艺术。
为了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戏剧知识,梅兰芳决定去当地的戏班学艺。
在学艺的过程中,梅兰芳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京剧的表演要求演员具备对音乐、舞蹈、表演和戏曲唱腔的全面掌握,而这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并不容易。
然而,梅兰芳展示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毅力,他每天都会刻苦训练,不断完善自己的演技。
在学艺的过程中,梅兰芳还主动向一些著名演员请教,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建议。
他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和指导,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演技。
梅兰芳还特地去学习舞蹈和音乐,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慢慢地,梅兰芳的表演开始得到了认可,他逐渐成为戏班中的一员。
他不仅在表演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还开始在一些重要的剧目中扮演主要角色。
他的表演风格独特,充满激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梅兰芳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巡回演出。
他的表演艺术深受观众的喜爱,他的京剧演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梅兰芳的名字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梅兰芳的学艺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
但他从不气馁,总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不懈地追求卓越。
正是因为他的毅力和才华,他才能成为中国京剧的杰出代表。
梅兰芳终其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他的学艺之路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他的表演给人以启迪和震撼,让观众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和魄力。
梅兰芳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学艺之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怀念他,纪念他,将他的精神和才华代代相传,让京剧艺术继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梅兰芳学艺》背景资料
![《梅兰芳学艺》背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f2cb1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6.png)
## 梅兰芳学艺背景资料梅兰芳(1894年10月26日-1961年8月8日)是中国京剧作为京剧四大名家之一,以其出色的演技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而闻名于世。
梅兰芳学艺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丰富的历史背景。
1. 早年生活和艺术家庭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父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
自小生活在京剧的氛围中,梅兰芳对于京剧的喜爱和热爱由此而来。
他从小就开始学习京剧,并受到父亲的亲自指导,逐渐培养出卓越的演艺天赋。
2. 师承与学艺之路梅兰芳拜宗教戏行当的刘少奇为师,学习青衣行当。
青衣行当是京剧表演中重要的一个角色,要求演员可以唱、念、做台词和表演各种动作。
梅兰芳在刘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努力学习并积极参与演出,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艺水平。
后来,梅兰芳还跟随京剧名家程砚秋学习表演艺术,并扮演了程砚秋的戏班中的主要角色。
在程砚秋的指导下,梅兰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并开始在京剧舞台上展示他的才华。
3. 艺术成就和贡献梅兰芳以其出色的演技和深情的表演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尊敬。
他擅长演绎古典剧目,尤其在《赵氏孤儿》和《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剧目中表现出色,被誉为中国京剧的代表性艺术家。
除了在舞台上的出色表现之外,梅兰芳还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他不断创新和改进传统的表演方式,并积极推广京剧文化,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京剧。
4. 影响与荣誉梅兰芳的艺术影响力跨越了时代和国界。
他数十年的舞台生涯中,曾多次赴国外演出,为外国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他的表演技巧和京剧艺术被世界各地的文化名人和观众高度赞赏和推崇。
梅兰芳凭借其卓越的表演和对京剧艺术的贡献,获得了许多荣誉。
他被称为“国宝级”的艺术家,在中国艺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望。
5. 总结梅兰芳学艺的背景资料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京剧艺术家的成长历程。
从早年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经历,到后来的师承和艺术成果,梅兰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京剧艺术的重要人物。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70b9714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a.png)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回忆第一件事:家族影响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传奇人物之一,他的京剧事业源于家族的影响。
梅兰芳出生在京剧世家,父亲梅兰芳一世是著名的老生演员。
从小,梅兰芳就在舞台上度过了童年时光,他观摩父亲的表演,耳濡目染。
第二件事:童年的培养小时候,梅兰芳在京剧培训学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每天,他都要练习唱腔、舞蹈和身段。
从这个时候起,他就开始了刻苦钻研的艺术探索之路。
他学习各种角色,包括花旦、青衣、丑角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
第三件事:跨越门槛梅兰芳小时候面临着父亲的阴影,他常常感到自己的表演不如父亲出色。
但他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努力。
有一次,他冒险尝试了一些新颖独特的表演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这成为了他跨越门槛的一次关键,自此开始被人们熟知和赞赏。
第四件事:新起点梅兰芳小时候经历了许多艰辛,但他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青年时期,他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发展自己的京剧事业。
然而,他并未放弃,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择京剧剧目创作,重新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舞台。
这成为了他人生的新起点,也是他成为京剧大师的关键一步。
第五件事:成就传奇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梅兰芳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京剧之路。
他的表演风格独特,娴熟运用各种唱腔技巧和身体语言,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他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将中国京剧推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了中国京剧的一面旗帜。
他被誉为“梅派国粹”,对于京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充满了励志和奋斗的经历。
他在艺术道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付出努力,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梅兰芳的成就不仅是中国京剧文化的瑰宝,更是无数人追求梦想的榜样。
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传奇的艺术家,他的故事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艺术的高峰。
梅兰芳童年练跷功的故事
![梅兰芳童年练跷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b56c7a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7.png)
梅兰芳童年练跷功的故事梅兰芳童年练跷功的故事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相貌很平常,眼神还有些呆板,见人不大会说话。
在他八岁那年,家里请来了一位有名的朱素云先生教他学戏。
第一出开蒙戏《二进宫》,老师反复教他,还不能上口。
朱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他不是学戏的材料,再不教他了。
朱先生临走时,将梅兰芳叫到跟前斥责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说完就拂袖而去。
梅兰芳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朱先生的话像一根针刺疼了他的心。
他想,难道别人能学会的戏,我就学不会?难道我比别人少点啥?他暗下决心,非闯出个样子来不可。
不久,梅兰芳入了“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
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
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
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着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来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柱香的工夫。
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
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柱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
为了练出过硬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基本功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长进。
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
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
可梅兰芳偏偏要踏上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
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您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
他晚年时曾多次说过:“幼年练跷功,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
我在六十多岁时仍然演出《醉酒》、《穆柯寨》一类刀马花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
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励志故事】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2b1ea7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5.png)
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在清末民初的北京城,有一条狭窄而热闹的胡同,胡同尽头,有一户姓梅的人家,家中有个小男孩,名叫梅兰芳,自幼便对戏曲有着不解之缘。
那时的他,只是胡同里一个不起眼的孩子,瘦弱、文静,眼神里却藏着不为人知的坚韧与梦想。
梅兰芳的父亲是位京剧票友,常在家中自哼自唱,小梅兰芳便在一旁听得入迷,渐渐地,他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模仿那些戏台上的角儿,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他轻易成功。
梅兰芳的嗓音初时并不出众,甚至显得有些沙哑,眼神也不够灵动,这在京剧界可是大忌。
“孩子,你这嗓子,怕是难登大雅之堂啊。
”一位老戏骨在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后,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
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刺进了梅兰芳的心里。
但他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京剧大师的决心。
夜深人静时,梅兰芳独自一人,在胡同口的老槐树下,对着月光,苦练嗓音。
他喝冰水,吃梨子,试图让自己的嗓音变得更加清亮;他学习鸟鸣,模仿风声,让声音充满自然之灵。
至于眼神,他更是下了苦功。
据说,为了锻炼眼神的灵动与传神,梅兰芳曾长时间盯着鱼缸里的金鱼,观察它们的每一次游动,每一次眨眼,直至自己的眼神也能如金鱼般灵动而富有情感。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几年过去,梅兰芳的技艺有了质的飞跃。
他的嗓音变得圆润而富有穿透力,眼神更是仿佛能说话,一颦一笑,皆能牵动人心。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一次,梅兰芳所在的戏班受邀前往上海演出,这对于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上海,这个繁华而开放的城市,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精英,竞争异常激烈。
梅兰芳的首次登台,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甚至有观众对他的表演提出了质疑:“这梅兰芳,名气不小,本事却一般嘛。
”面对质疑,梅兰芳没有辩解,而是更加刻苦地练习,他深知,唯有实力,才能证明自己。
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中,他不断尝试新的角色,新的挑战,每一次都力求完美,每一次都力求超越。
终于,在一次名为《贵妃醉酒》的演出中,梅兰芳以其精湛的演技,特别是那双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彻底征服了上海的观众。
梅兰芳学艺幻灯片
![梅兰芳学艺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634878970912a216147929d0.png)
勤学苦练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 眼睛会说会话说了话。
勤学苦练经过勤学苦练,梅源自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 的京剧大师。
梅兰芳曾经说过: “我是一个笨拙的学艺者, 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 学。”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终于于成为世 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达尔文﹍﹍﹍﹍﹍﹍﹍ ,终于 找到了答案。
2、经过勤学苦练,我终于﹍﹍﹍﹍﹍ ﹍﹍ 。
3、……终于……
写字:
注活视灵
头头正正 肩肩平平 臂臂开开 足足安安 牢记“三个一”
梅兰芳学艺
桃园小学 胡惠琴
世界闻名 京剧大师
“言不出众,貌不惊人。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 艺,师傅说他他的的眼眼睛睛没没有有神神 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梅兰芳学艺的决 心没有动摇。
勤学苦练
他常常紧紧盯盯空中飞翔的 鸽子,或者注视注水视底游动的 鱼儿。日子日一子长一,他长的双 眼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7e723c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e.png)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搜索,艺名兰芳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梅兰芳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梅兰芳的励志故事1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
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
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
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
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
这就需要刻苦练习。
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
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
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就放弃了他梅兰芳脸红了。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
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
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
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
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您别这么说。
”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
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
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
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梅兰芳学艺的故事
![梅兰芳学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6317be94afe04a1b071de86.png)
梅兰芳学艺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成就最为辉煌的表演艺术大师,被公认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他艺术成就的取得,固然与他的艺术天才,与他的家传、师教等分不开,同时也与他本人学艺的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梅兰芳学艺》的故事。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眼睛没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原来他小时候眼睛有轻度的近视,不仅迎风流泪,而且眼珠转动不灵活。
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被动摇,他养了几对鸽子,每天一清早,他就给它们喂食,然后放飞。
梅兰芳站在鸽棚旁,眼睛随着鸽子的飞动而转动,循苍穹而视,尽力追踪越飞越远的鸽群,直至鸽子的踪影在遥远的天际消失。
十年之间,从未间断,持之以恒,终于恢复了视力,练出了眼神。
後来,他在舞台上一双大眼睛灵动明亮,神彩飞扬。
梅兰芳的眼神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感情,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以塑造各种妇女的舞台形象名闻遐迩,他为此可谓呕心沥血。
最初,他对表现女人的吃惊老觉得不够理想,尽管他多次揣摩,反复试验,总不能将女人猛然吃惊的神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一天,他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整理衣服,忽然想到,如果冷不防地发出一声巨响,她必然会大吃一惊,一个女人吃惊的神态不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么?于是,他随手抄起身旁的一只兰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
“咣当”一声巨响,妻子被吓得惊叫了一声:“哎呀!”将手中的衣服掷了老远,半晌才说出话来。
在这一瞬间,梅兰芳准确地捕捉住了妻子的神情、动作。
他据此反复琢磨、练习,将女人受惊后那种惊叫的神情、动作,恰当而又巧妙地融进他有关的表演中,将人物刻画得更加活灵活现。
学艺需要指导,需要帮助,因而需要老师。
许多人以为只有那些对自己艺术循循善诱、赞扬宣传的人才是自己的老师。
梅兰芳不是这样,他有一句名言:“说吾孬者,乃吾师也!”表现了他在学艺过程中的态度与宽阔胸襟。
这句名言是怎么来的呢?有一次,梅兰芳在某大戏院演出他的拿手好戏《杀惜》,“好!好!”场内喝彩之声不断。
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a17fa5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4.png)
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他的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1.不计前嫌在戏曲界,长期以来流行着一个不成文的规习,即“一日为师,毕生为尊”。
很多声誉卓着的优秀演员,出名成家乃至老迈年高之后,每当提起自己的恩师,无不毕恭毕敬感念良深。
尽管自己地位显赫,享誉遐迩,尽管恩师当年责打过自己,苛待过自己,乃至用刻薄的话语挖苦和贬斥过自己,他们也都不计前嫌。
这方面梅兰芳就是最好的楷模。
1902年刚满8岁的梅兰芳,经人介绍拜见一位姓朱的京剧前辈,想投其门下从师学戏。
朱先生看他目光有些灰暗,缺乏光泽,便有点失望,但碍于介绍人的金面又不好推卸,于是勉强收了下来。
第二天,朱先生作了几个眼神示范动作让梅兰芳跟着学,但看他呆板迟钝,毫无灵气,便断定这一对“死鱼眼”不可救药。
接着又以昆曲开蒙戏《思凡》教其演唱,前两句并不繁难,朱先生教了十几遍,梅兰芬唱得依然是荒腔走调,极不入耳。
最后,朱先生把他臭骂了一顿让其回家,并断言“祖师爷没有赏给你饭碗,你没缘分吃这口饭”。
回家以后,梅兰芳又拜在一位姓乔的先生门下继续学戏。
在乔师指导下他勤学苦练,发奋图进,每天对着坛子喊嗓子,望着飞鸽练眼神儿,看着古画学身段儿,面向墙壁念口白,通过一番苦练,终于练成绝艺,誉满京都。
一天,那位姓朱的`老师也来看他的戏,看毕大吃一惊,愧悔交集地来到后台向他道歉。
梅兰芳当即跪倒在地上说:“师傅,您可千万不能这么说,要不是当初您骂我一顿,说不定我还没有今天哩!”接着问清楚朱先生的住址,第二天便拿着礼品登门看望。
往后多少年来一直去问业求教,并在生活上、经济上给朱先生多方照应和孝敬,直到这位老先生去世为止。
2.成名之谜梅兰芳8岁学戏,10岁登台,14岁便成名。
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独创梅派风格。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12a4b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9.png)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原名梅彭生,号梅鸿鹤,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戏曲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以擅长武戏、文武兼修、唱功精湛而著称于世,堪称“武生之王”、“曲艺之皇”,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于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艺术世家,他的父亲梅花山是一名京剧行当演员。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梅兰芳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梅兰芳就跟着父亲学习戏曲表演,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梅兰芳自幼聪颖过人,学艺勤奋刻苦。
在梅兰芳的父亲眼中,他是个颇具天赋的孩子,他深知艺业之难,对梅兰芳的要求也就更严格。
他循循善诱地引导儿子学艺,让他感受到戏曲表演的魅力。
他教导儿子要虚心学艺、勤奋习武,活学活用,不断进取。
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中崭露头角,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精湛的技艺,深受戏迷喜爱。
他的唱功雄浑深沉,嗓音婉转动人心弦;行脚稳健有力,身姿轻盈自如;表演技艺卓然超群,演绎力极强,对于武打戏的表演更是无人能及,被誉为“武生之王”。
除了在戏剧表演方面的才华,梅兰芳还致力于推动京剧的变革和创新。
他积极推动了武戏和文戏的融合,改革了京剧中的一些表演技巧,加入了更加富有现代感的元素,使传统的京剧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他力求“以文为主,兼顾武戏,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古今中外的著名角色形象,成为新时代的表演大师。
梅兰芳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戏剧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益人士。
他热心参与了抗战救亡活动,参与筹办“战地勤工俭学运动”,组织并参加公益演出,帮助众多战区的战士和难民,成为一位备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艺术家。
在梅兰芳的一生中,他不仅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戏剧作品,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戏剧界的一致认可,也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梅兰芳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艺术遗产,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74c08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6.png)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中国京剧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生在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的一个艺人家庭,从小就在京剧舞台上接受锻炼,前往北京学艺,成
为京剧界的一代巨匠。
梅兰芳的父亲是京剧老艺人,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艺。
他对表演有着天赋,很快就开
始在京剧舞台上崭露头角。
1911年,梅兰芳拜师唐派名角李鹤鸣,继承了李鹤鸣的基本功和唐派的表演风格,使他的表演逐渐成为中国京剧的代表之一。
梅兰芳的表演风格以细腻入微、清新自然为特点。
他的婉转柔和的嗓音和娴熟的唱腔,在中国京剧中独树一帜。
他最擅长的是演出女性角色,如《“玉堂春”之《红楼梦》》中
的贾宝玉和《祥林嫂》中的祥林嫂。
他的表演形成了一种典范,对中国京剧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梅兰芳还非常重视剧目的创新。
他曾经创作了许多经典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
这些剧目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美。
梅兰芳不仅在中国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他曾经多次
前往欧美等地演出,并受到广泛赞誉。
他的表演不仅向国外展示了中国京剧艺术的精髓,
也使中国艺术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b8614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2.png)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一位享誉世界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被誉为“京剧皇帝”。
梅兰芳于1894年出生在中国河北一个戏剧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和伯祖父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
梅兰芳从小就对京剧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听父亲和伯祖父的演唱,看他们的身段,学习他们的动作,渴望能够登上舞台,成为一名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非常刻苦地学习京剧。
他早起晚归,练习各种动作、唱腔和表演技巧。
他的父亲和伯祖父也给予他很多指导和鼓励。
梅兰芳对艺术的追求从不放松,他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把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梅兰芳18岁的时候,他参加了自己第一次的舞台演出,他扮演的是一个小配角。
尽管只是一个小角色,但梅兰芳依然全力以赴地演绎,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热情。
观众们对他的表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上的时间。
梅兰芳不断地接受挑战和学习,他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而是努力提升自己。
他不断尝试不同的角色和剧目,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磨练,搭建起自己的舞台经验。
在梅兰芳二十岁时,他开始在国内外进行巡回演出。
他的表演技巧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赏,一举成名。
他将中国京剧的精华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中国的艺术事业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梅兰芳一生中扮演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如男主角、女主角等。
他通过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娴熟的技巧,成功地诠释了许多经典角色,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等。
他的表演生动、细腻,他能够将角色的情感真实入微地展现出来。
除了在舞台上的成就,梅兰芳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与妻子共同筹办了一所艺术学校,为年轻的表演艺术家提供机会和资源。
他经常参加慈善演出和教育活动,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梅兰芳一生兢兢业业,为中国的艺术舞台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以其卓越的表演技巧和敬业精神,在国际艺术界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和尊重。
他的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艺术家,激励他们不断追求卓越,为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成就最为辉煌的表演艺术大师,被公认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他艺术成就的取得,固然与他的艺术天才,与他的家传、师教等分不开,同时也与他本人学艺的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梅兰芳学艺》的故事。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眼睛没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原来他小时候眼睛有轻度的近视,不仅迎风流泪,而且眼珠转动不灵活。
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被动摇,他养了几对鸽子,每天一清早,他就给它们喂食,然后放飞。
梅兰芳站在鸽棚旁,眼睛随着鸽子的飞动而转动,循苍穹而视,尽力追踪越飞越远的鸽群,直至鸽子的踪影在遥远的天际消失。
十年之间,从未间断,持之以恒,终于恢复了视力,练出了眼神。
後来,他在舞台上一双大眼睛灵动明亮,神彩飞扬。
梅兰芳的眼神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感情,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以塑造各种妇女的舞台形象名闻遐迩,他为此可谓呕心沥血。
最初,他对表现女人的吃惊老觉得不够理想,尽管他多次揣摩,反复试验,总不能将女人猛然吃惊的神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一天,他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整理衣服,忽然想到,如果冷不防地发出一声巨响,她必然会大吃一惊,一个女人吃惊的神态不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么于是,他随手抄起身旁的一只兰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
“咣当”一声巨响,妻子被吓得惊叫了
一声:“哎呀!”将手中的衣服掷了老远,半晌才说出话来。
在这一瞬间,梅兰芳准确地捕捉住了妻子的神情、动作。
他据此反复琢磨、练习,将女人受惊后那种惊叫的神情、动作,恰当而又巧妙地融进他有关的表演中,将人物刻画得更加活灵活现。
学艺需要指导,需要帮助,因而需要老师。
许多人以为只有那些对自己艺术循循善诱、赞扬宣传的人才是自己的老师。
梅兰芳不是这样,他有一句名言:“说吾孬者,乃吾师也!”表现了他在学艺过程中的态度与宽阔胸襟。
这句名言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次,梅兰芳在某大戏院演出他的拿手好戏《杀惜》,“好!好!”场内喝彩之声不断。
可是,梅兰芳却在满场赞许声中注意到一个衣着朴素、年近六旬的老先生连连摇头。
梅兰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戏完以后,他来不及卸装,就用包车将老人请到家中,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乃吾师也!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这位老先生见梅兰芳如此诚恳谦虚,十分感动,便严肃地对梅兰芳说:“梅先生饰演的剧中人阎惜姣上楼与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可你为何却演成八上八下请问这是哪家传授的……”梅兰芳听了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的疏忽,连声称谢不止。
以后,梅兰芳每到该地演出,定请这位老先生到戏院前排就坐,看戏指教,对他的批评指正总是虚心接受,细心揣摩,使自己的演技精益求精,完美无疵。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他的演唱,雍容华贵,典雅清丽,世称“梅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