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讲座稿)

合集下载

课堂观察的涵义及理念

课堂观察的涵义及理念

课堂观察的涵义及理念 (2)一、课堂观察的涵义 (2)1.什么是课堂观察 (2)2、课堂观察的概念 (2)二、课堂观察的理念 (2)1.教师的“课堂观察”是什么——准确定位教师的“课堂观察” (2)2.教师怎样进行课堂观察——加强教师的课堂观察指导 (3)3.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3)4.教师课堂观察的研究主题 (3)5.课堂观察主题(针对新手) (3)6.课堂观察的伦理问题 (3)7.课堂观察的内容 (4)8.课堂观察的过程与步骤 (4)三、课堂观察的范围与重点 (5)四、课堂观察的应用原则 (5)五、课堂观察的由来 (6)六、课堂观察的局限性 (7)课堂观察的方法及要求 (7)一、课堂观察框架设计的四个维度 (7)二、课堂观察点的确定 (8)三、课堂观察与记录工具的选择及自主开发 (9)四、进入现场观察需要注意的问题 (9)五、课堂观察的程序 (10)六、课前会议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1)七、课后会议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1)八、课堂观察需要的支持与保障 (12)九、课堂观察的教师培训 (13)十、课堂观察的技巧 (14)十一、定量课堂观察 (16)十二、定性课堂观察 (17)十三、课堂观察的重点 (19)十四、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19)十五、课堂观察的主要技术与手段: (20)十六、课堂观察的视角与切入点 (20)课堂观察的形式 (21)一、课堂观察的三种基本形式 (21)二、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 (24)三、课堂观察方式的运用 (25)课堂观察成果的表达方式 (27)一、课堂观察笔记 (28)二、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29)三、课堂观察报告 (38)四、课堂观察反思 (42)课堂观察的涵义及理念一、课堂观察的涵义1.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ing)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

对课堂观察的认识

对课堂观察的认识

对课堂观察的认识一、定义: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收获课堂观察在我园进行了将近一年,在这几个月里,我做过观察者也做过被观察者。

不论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我都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比如,作为被观察者,我执教大班语言活动《小水坑》,在第一次活动前,我先给大家说了课的设计意图、活动目标以及活动的过程。

针对这些,大家都找出了自己的观察点,杨园长也把大家的观察点进行归类,之后把大家没有考虑到的点出来,安排老师进行观察。

第一次活动下来,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观察点,给我提出了许多意见:1、没有教具,教师请小朋友帮忙设置的场景,效果不是很好。

2、活动的名称不是很好,原来叫《森林里的洞洞》,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点远,设置的情节也有点牵强。

(森林里下过雨之后,路上有了一个洞洞)3、活动中的提问,有一些是无效提问。

4、活动目标制定的有些宽泛,不够具体。

课后,我针对大家的意见,对活动进行了一次修改。

首先把情景进行了修改:下过雨后,树林里有了一个小水坑。

这是一个很自然很常见的一种现象。

然后把活动的目标制定的更具体。

关于小水坑的教具,我真是动了一番脑子,最终决定就用班上收集到的自行车轮胎,简单又灵活。

在问题的设置上,我根据每个环节的主要意图,分别设置了几个开放式问题,像那种封闭式、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尽量不问。

在这个活动面对余老师、刘老师他们的时候,非常成功,受到了余老师和刘老师的好评。

我非常感谢我们的这次课堂观察,是他们真诚地给我指出了缺点和不足,使我的活动能成功。

也使我的教学能力和设计活动的能力有所提高。

作为观察者给我收获很大的是这次,在登封举行的体育活动课堂观察。

我们幼儿园袁媛老师执教的体育活动《编花篮》。

在这次活动中,余老师是先看完所有幼儿园的活动,各个幼儿园进行现场的观察。

课堂观察的过程与方法

课堂观察的过程与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

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观察的原则1计划性原则:可靠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立观察点,有目的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反应按事先设计的方案作出调节。

盲目、无计划的观察,只会造成视觉盲点,或对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视而不见,或将观察到的课堂现象束之高阁,或不知所措,失去了课堂观察的意义。

2准确性原则:准确的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全面观察,不要以偏概全。

教师的视野应开阔,善于捕捉带有共性的反应,环视全场,兼顾前后,及时发现,防止问题堆积。

知识结构是环环相扣的,教师的忽略,可给学生留下疑点,并浮现在脸上。

若教师及时发现,早作调整,不会有多大影响;若教师无视学生反应,依旧故我,则造成疑点堆积,困惑加大,一脸茫然,此刻再作解释为时已晚。

二、课堂观察的对象与范围:课堂观察的客体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整体的学习气氛,学生的面部表情,可靠的提问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都在教师观察的视野之中。

1、课堂学习气氛观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之一,课堂的整体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

故在导入之后,讲解之中,或在提问之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响是否热烈,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教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2.学生表情观察:目光观察是期待的、急切的、专心致志的,还是困惑的、茫然的、游移不定的、是心领神会的、疑虑重重的?学生的目光往往是内心情绪真实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等闲视之。

形体动作观察,学生形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3.教学效果观察:在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应,观察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浅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浅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通过观看本次网络培训视频,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感受颇深。

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教与学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研究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

课堂观察使一种行为系统,也是一种工作流程,更是一种研究手段和方法;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本人认为,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研究状况和促进教师成长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以改善学生的课堂研究为目的,课堂观察是为了改进课堂研究,进行有效的教学,探讨课堂研究的专业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经验,汲取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通常为专业研究人员运用,专业研究人员深入课堂采集相关信息,观察课堂现象,进行课堂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揭示教学规律。

目前,这种研究方法也正在为一线教师青睐,但这种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与专业研究人员所作的课堂观察是有区别的,不能照搬,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唯有明确观察目的、把握特征要素、灵活运用方法、营造科研文化,才能提高课堂观察的有效性。

一、聚焦质量课堂观察要聚焦质量,就必需观察与分析涉及课堂的主要因素。

课堂最基本的要素包孕教师、课程、学生和教学方法。

那么,课堂观察就应观察与分析四个“是否有利于”:教师素养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包孕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教学智慧等;课程内容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教师对课程、对教材的掌控与解读是否到位、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学生的研究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包孕学生的研究状态、研究方法、研究惯等;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包孕问题的设想、情境的创设、讲解的清晰度、语言的启发性、举动构造的有效性等。

教师开展课堂观察,主要就是研究这些因素是如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可以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的任务。

教师培训课件:课堂观察基本知识培训

教师培训课件:课堂观察基本知识培训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 角 观察点举例
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 环· 节 /时间分配)的? · 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 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 有哪些证据(活动/衔接/步骤/创 意)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
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 呈 · 示 /语速/音量/节奏)怎样?有哪些辅助行 为? · 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 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 · 动作(实验/制作/示范动作)呈现了什么? 怎样呈现的?、体现了哪些规范?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我们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 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 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 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 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 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 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 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 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
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 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 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 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 过课程生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 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 自 · 主 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 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 /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 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达 · 课中有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 成 · /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 · 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 题?

课堂观察方法简介

课堂观察方法简介

课堂观察方法简介
1 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通俗的讲,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2 课堂观察的流程
课堂观察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课前准备:(1)确定观察主题,根据课型、学科和学生特点制作观察量表;(2)上课老师说课或者观察成员阅读教学设计,在熟悉教学各环节的基础上分工,明确各自的观察任务,了解的观察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前会。

二是课中观察与记录:听课时,观察团队各成员在不同任务的观察量表相应位置做上记号或简短记录,到听课结束时,观察者对于课的感性认识就已转化为相对客观的描述和记录,从而为课后研究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是课后总结反思: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直观地得到结论,反思教学行为,扬长避短,研究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这也是通常所说的课后会。

3 课堂观察的基本要素。

谈谈“课堂观察”PPT课件

谈谈“课堂观察”PPT课件
掌握的东西? 观察者提问: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
23
• 课中观察—— (1)课前会议后,独立或合作开发观
察或记录工具,
(2) 提前进入课堂 明确观察任务 选择观察位置 如实做好记录 避免影响教学
.
24
• 课后会议——
上课老师陈述:
1、这节课是否获得成功?学习目标达成了吗?
2、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
.
11
2、课堂观察框架: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维度
视角Leabharlann 观察点举例学生学习 (1)准备;(2)倾听;
(3)互动;(4)自主; (5)达成
教师教学 (1)环节;(2)呈示;
(3)对话;(4)指导; (5)机智
如“自主”中的“学生 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 少?有多少人参与?学 困生的参与情况?”
如“环节”中的“这些 环节是围绕教学目标展 开的吗?”
讲解教学诧言板书课埻机智教育技术11二怎样迚行课埻观察1课埻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埻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斱法
谈谈“课堂观察”
兴山县黄粮中学 王拥军
.
1
一、课堂观察室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
3、课堂观察的分类: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定量 观察
定性 观察
界定

点 区别
以结构化的 ●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
方式收集资 三种记录方式:编码体系、
料,并且以 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
数字化的方 等级量表。
式呈现资料 的课堂观察。
●两种抽样方法:时间抽样 和事件行为抽样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讲座稿)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讲座稿)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讲座稿)“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2013/10/22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但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我国,兴起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热潮中。

对传统的听评课进行专业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使得课堂观察与评价走进学校的日常教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团队的合作研究。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2、特征:课堂观察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是一种行为系统。

课堂观察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信息,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课堂评价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是一种工作流程。

课堂观察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是一种团队合作。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观察的框架设计(一)课堂观察的框架及设计依据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研究者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这样一个课堂观察框架,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

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

课堂观察前,首先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然后确立恰当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做好观察的准备工作。

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定量观察量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

制定观察的量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观察量表制定的科学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观察效果的好与差。

观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学实际等方面综合设计,它同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优化。

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需要对观察的课堂现象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科学分析。

这种观察直观、简约、有说服力,便于操作。

关键是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通过观察对所列行为的频率进行记数。

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

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

其主要优点是: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能简便、自由地记录;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

定性量表的制定要周密、细致、科学、严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观察学生的教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

如果观察维度主要是教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应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

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课件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课件

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和工具
观察角度: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课堂整体角度等不同角度进行观 察
观察工具:使用课堂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课堂互动记录表等工具进 行辅助观察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和工具可以提高课堂观察的准确性和客观 性
实践应用:在课堂观察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和工具,并 记录观察结果,为后续的分析和改进提供依据
观察实践: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从而调 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成长: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发现自身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合作交流:课堂观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评估改进:课堂观察可以为教学评估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支持,帮助学 校和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确定观察内容: 根据观察目的, 确定需要观察 的具体内容, 如学生的表现、 教师的教学方
式等。
制定观察计划: 根据观察内容, 制定详细的观 察计划,包括 观察的时间、 地:根据 观察内容,选 择合适的观察 方法,如量表 法、等级法等。
记录观察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 及时记录观察 结果,以便后 续分析和总结。
客观性原则:观察者应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避免受到个人情感、偏见等因 素的影响。 具体性原则:观察者应具体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包括学生的行为、言语、表情等,以 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课堂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
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
确定观察目的: 明确观察的目 的和意义,以 便有针对性地 进行课堂观察。
展望未来课堂观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多元 化、个性化、智 能化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有效实行课堂观察?一、什么是课堂观察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对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

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当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

能够从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实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实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动学生的学习。

(2)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观察主体能够是研究人员,也。

能够是教师。

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表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团队成员: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

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实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

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水准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

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

(联系听课评价体系表)。

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观察的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作需要(如:每学期要求业务领导听课60节,中层干部40节,教师30节,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了解教情和学情等)。

课堂观察】讲解

课堂观察】讲解
19
图示记录
20
定性的观察记录
• 定性的观察记录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 的内容,最常见的就是“实地笔记”和 “图示记录”的形式。
• 如何将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
21
我制作的第一份定性观察表
时间/学生序号 田野式描述 观察者评述
时 间 / 学 教师问题 学 生 回 教 师 回 观察者评 生序号 描述 应描述 应描述 述
项目
课例一
课例二
总回应数
41
34
一般性肯定 回应数
一般性肯定 回应比率
13 31.7﹪
28 82.3﹪
28
理想的课堂观察过程
29
理想的课堂观察过程
课前会议
1.被观察者说课或集体备课 2.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对话(了解课堂,而非议课) 3.观察者确定观察点和观察准备
30
理想的课堂观察过程
课前会议
1.被观察者说课或集体备课 2.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对话(了解课堂,而非议课) 3.观察者确定观察点和观察准备
22
定量观察表的行为分类
A判断型回应:1.判断准确,能及时肯定学生,并给予学生较好的 激励,或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提供理由。2.判断基本准 确,能及时肯定学生,或能纠正学生。3、一味肯定,或对学 生回答没有作出有效的价值判断。4、是非判断上出现错误; 未纠正学生的错误。
B梳理型回应:1.能及时进行梳理、概括,使学生回答完整、明 晰、有层次。2.有梳理概括的语言,使学生答案完整。3.有梳 理概括的行为,但行为未改善学生答案。4.未梳理概括,或重 复学生答案。
5
八个“视角”
• 视角一 教师主干性提问。 • 视角二 教师对学生的回应。教师“教”的角度 • 视角三 学生对教师的回应。 • 视角四 学生之间的活动。 学生“学”的角度 • 视角五 课程内容理解。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 • 视角六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环节的安排 • 视角七 媒体与方法。 教学工具和方法的使用 • 视角八 建构与评价。 学生在这节课中所得

课堂观察的讲解

课堂观察的讲解

二、课堂观察的意义
强教师的研究意识。
三、课堂观察的方法
(一)定量观察:
观察者使用检查表和规范计划,来 记录特定范围内一件事情在每一次发生 时的情况,然后分析发生这种结果的频 率的方方面面。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 观察,最关键的问题是观察者决定用什 么样的量表(可引用现成的,也可自 制)。
记录的方法:
描述体系; 叙述体系; 工艺学记录;
课堂观察的 基本理论与方法
瓯海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玉宇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的三个层次:
日常的不自觉的观察; 日常细致的具体情况的观察; 细致而系统的具体问题的观察。
课堂观察的定义:
简单的说,就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往往 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 景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 学研究方法。
量表的类型:
编码体系; 记号体系; 等级量表;
定性观察:
在定性观察中,观察者不是把注意力 放在对课堂事件进行归类上面,与此相 反,要努力收集对课堂事件进行细节描 述的信息材料。这些描述丰富的材料要 保存起来,然后对记录的事件进行质的 分析。(诸如具体情形是如何展开的, 老师和学生是如何体验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1. 引言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反应和行为,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得出准确的结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2. 观察目标的设定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是什么。

观察目标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具体明确。

例如,可以设定观察目标为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等。

只有明确了观察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 观察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是进行有效课堂观察的关键之一。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等。

在选择观察方法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时间、人力资源等。

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此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3.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指的是教师亲自在课堂上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言行举止、听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该方法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容易遗漏或者主观判断偏差较大等问题。

3.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发放问卷给学生,让他们填写相关问题来获取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收集较多的数据,在人力和时间上相对较为节约。

然而,由于问卷填写过程中存在着主观评价和回答不准确等问题,需要保证问卷设计合理且问题准确清晰,以提高数据收集的可靠性。

3.3 录像观察法录像观察法是通过将课堂过程进行录像,并后期回放分析来获取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捕捉更多信息,并且可以反复观看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论,同时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

然而,录像所需要的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在使用上也相对复杂。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要注意准确记录所获取到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可供分析和评估的形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育研究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课堂的直接观察,我们能够获取真实的教学信息,从而进行反思与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不仅仅是走进教室,看一看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系统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从课堂观察的目的、准备工作、观察方法、数据记录、分析与反思等多个方面为你详细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目的课堂观察通常有几个主要目的:评估教学效果: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评估课堂的教学效果。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反馈,帮助他们在教学上不断成长和进步。

促进学生学习:通过了解学生在经典课堂中的学习表现,从而为其设计更合适的学习活动。

研究教育问题:在教育研究中,通过对真实课堂情境的观察,帮助研究者理解和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明确这些目的对于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至关重要,可以帮助观察者聚焦于最相关的信息,减少无效数据的搜集。

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选择观察对象:选择合适的课程和教师进行观察。

有时单个教师或特定课题会提供更好的学习经验。

确定观察时间:预先与教师沟通,商定具体的观察时间,以免影响其正常的教学安排。

制定观察标准:根据之前设定的目的,制定相应的观察标准。

这可以基于特定框架(如Kagan互动模式、Bloom分类法等),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和文献总结出一些关键指标。

了解学生群体: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以及班级文化等因素,这些背景知识将影响你对学生行为及互动模式的解读。

建立信任关系:与被观察教师建立有效的沟通与信任关系,让他们知道你的诚意以及目的,减轻老师在被观察时可能产生的压力。

课堂观察的方法结构化观察法:设置固定类型的问题或量表,对不同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评估。

例如,对教师提问策略、学生参与度、互动方式等进行打分或记录。

非结构化观察法:没有特定预设项,仅凭个人感受直接记录下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下,注意力会较为分散,但是容易捕捉到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2013/10/22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但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我国,兴起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热潮中。

对传统的听评课进行专业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使得课堂观察与评价走进学校的日常教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团队的合作研究。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2、特征:课堂观察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是一种行为系统。

课堂观察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信息,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课堂评价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是一种工作流程。

课堂观察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是一种团队合作。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观察的框架设计(一)课堂观察的框架及设计依据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研究者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这样一个课堂观察框架,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

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

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

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

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实践依据则是“我观察什么课”这一问题的提出。

这是每一个课堂观察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由这个问题我们可推导出:(1) 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 是否有效?(2) 教师是如何教的? 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 这堂课是什么课? 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 我在该课堂呆了40或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这四个问题恰可通过课堂观察的四维框架的使用得到回答。

(二)课堂观察框架的内容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

例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这5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

课堂观察框架总表:例如,学生学习维度的”达成”视角就由3个观察点组成,它们分别是: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 有多少人达成?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 效果如何?这些观察点不再以评价标准的方式出现,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旨在引领教师思考某个视角的属性。

(三)课堂观察框架的利用1、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

课堂观察框架的观察点为老师立足于“点”来思考课堂提供了支持,而68个点,20个视角,4个维度的综合又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为老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品质。

2、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

在主题式观察中,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为分析观察主题的属性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思路。

观察点确定后,可以根据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选择或设计观察工具,如量表、记录单、调查问卷等,选择合作观察的伙伴,商讨分工合作的观察内容,研讨双方观察的规则等。

在实际的操作中,根据《课堂观察框架》选择观察点时,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一人一点,多人一点,一人多点,多人一点”的观察模式。

三、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堂观察的程序主要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等主要步骤。

(一)课前会议在课堂观察之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有效的商讨,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量表制作等相关事项。

其目的在于给参与人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观察者确认自己的观察点,为后续的行为奠定基础。

课前会议最好是在开课的前一天举行,持续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至少需要15分钟。

主要有三个议程:1、被观察者说课。

主要围绕下列5个方面的问题展开:(1) 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 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是什么?被观察者首先应向观察者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然后应说明本课的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最后对教材进行分析说明,简要说明该节内容在本课程或模块中的地位,与前后内容的关联,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处理,使用哪些课程资源等。

(2) 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本班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等。

被观察者提供本班学生的座位表,并标明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分布位置,为观察者确定观察点和选择观察位置提供帮助。

(3) “我”想让学生明白什么? 重点、难点在哪里? 我准备如何解决?简要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及源于课程标准的什么内容标准,并表述成可观察的表现标准,同时说明与本班学生的适切性;指出本课的重点、难点,具体说出解决的策略。

(4) 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 有哪些创新与困惑?主要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让观察者对教学环节和流程有个大致的了解。

(5) 我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我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被观察者应向观察者介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重点介绍监控的措施与时间,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目标的达成、结构性陈述等提供帮助。

2、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

观察者基于被观察者的说课,根据被观察者的要求、教研组任务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与被观察者进行简短的交流,被观察者作扼要的解释,目的是让观察者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和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必要的帮助。

3、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经过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商议,观察者最终确定观察点,若观察点需要合作观察,则观察者之间再进行商议,明确合作观察的分工。

(二)课中观察观察者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观察者进入现场之后,要遵守一定的观察技术要求,根据课前会议制定的观察量表,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迅速进入观察状态,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采用录音、摄像、笔录等技术手段,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典型行为,做好课堂实录,记下自己的思考。

(三) 课后会议指在观察结束之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上课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的过程。

课后会议至少需要30分钟。

在课后会议的基础上,被观察者提供一份自我反思报告,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观察报告。

课后会议有三个议程:1、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1)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被观察者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逐一分析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分析时应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 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同伴讨论、动手制作、实验、看听视频录像等;讲解;对话,如提问、理答等;学习指导,如指导文本的阅读,指导图形的阅读,指导书面和口头表达等;以及资源利用。

被观察者最好以教学环节为主线,围绕上述几种主要教学行为逐次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自己采用了哪些教学行为,这些行为对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什么作用,自己做出判断。

(3)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

(4)如有,请继续说有何不同?为什么?实质上是谈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偏离教学预设,按照课堂生成的资源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甚至教学内容,是常常出现的,被观察者有必要向观察者说明改变的原因。

2、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这个阶段应遵循四个原则。

一要简明,观察者的报告应有全景式说明,但应杜绝漫谈式发言,应抓住核心说明几个主要的结论。

二要有证据,观察者发言必须立足于观察到的证据,再作必要的推论,杜绝即席式发挥。

三要有回应,被观察者与观察者,或观察者与观察者间的必要回应是必需的。

四要避免重复。

3、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即本课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个人特色,即基于被观察者本人的实际情况,挖掘个人特色,逐步澄清该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是存在的问题,根据本课的主要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几点明确的改进建议。

然后,如有可能再确定跟踪递进式观察。

四、课堂观察的操作(一)确定课堂观察点1、要根据观察点的品质——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来确定观察点。

我们只能观察到具体的行为表现,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而很难观察学生、老师头脑里的东西;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2、要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也就不同。

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确定观察点,通过观察、研究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

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相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决定。

3、要根据合作体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

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前提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

就当今最普遍的教研活动形式——学科教研组而言,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本学科教研组近三年的课堂教学追求是什么?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所追求的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这基础上“设计——观察——反思——改进”,从而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