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硫柴油抗磨剂的研究进展_王昆

合集下载

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氧化剂
柴油 中的硫 醇 、 醚 和 噻吩 等 有机 硫 化 物燃 硫 烧后 生成 的 S 是 大 气 的 主要 污染 物 , O 是形 成 酸
较高的催化活性 , 是一类理想的氧化反应催化剂 ,
许 多研 究表 明 , 多酸/ 杂 杂多 酸盐催化 剂在 油品 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雨的直接原因, 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 世 界各 国都制定 严 格 的柴 油 硫含 量 标 准 , 产超 低 生 硫柴油 已成 为近 年来世界 各国的研究热点¨2 .。 】 传统 的加氢脱硫技术虽能脱 除柴油中硫醇、 硫醚 等大部分硫化物, 但芳香类噻吩硫化物 , 特别是苯 并 噻吩 ( T 、 B ) 二苯 并噻 吩( B ) 其 甲基 取代 的 D T及 衍生物 , 由于其存在空间位阻效应 , 加氢脱硫技术 很难 达到深 度脱 除拉 ; 同时加 氢 脱 硫 技术 存 在装 置投资大, 操作费用高 , 且需要氢气等问题 , 导致 柴油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因其 易在较 温和 的条件下 得 到超低 硫油 品而引起 了广
酸/ 杂多酸盐、 有机 酸盐、 性炭等 ) 液 体催 化剂 ( 机 酸/ 机 酸、 子液 体等 ) 活 、 无 有 离 和气 体催 化 剂 ( O ) 指出了今后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 术 的研 究方 向, N , 认为 其将成为 生产超低硫 柴油 的主要 工
艺之一 。
关键词
柴油
催化氧化
脱硫
催化剂
为 2个 原 子 时 的脱 硫 率 最 高 。不 同 的杂 多 酸 用
于 0 柴 油 的脱硫 效 果 见 表 l 所 选 催 化 剂 H A、 , P
H A一 、 P 2 H A一 P 1 H A一 、 P 3的掺杂量逐渐增加。

低硫柴油抗磨剂高纯度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综述

低硫柴油抗磨剂高纯度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综述

低硫柴油抗磨剂高纯度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综述针对使用抗磨剂柴油出现的乳化、絮凝等质量问题,借助抗磨剂结构、作用和发展的分析,剖析了酸/酯型抗磨剂原料选择、酯化、后处理等生产工艺对抗磨剂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明脂肪酸型抗磨剂仅适用于低酸度柴油,脂肪酸酯型抗磨剂的适应面广,稳定性好;提出控制使用酸型抗磨剂的柴油总不溶物、灰分、10%蒸余物残炭及使用酯型柴油抗磨剂的非烃元素含量、柴油破乳性即可保障柴油质量稳定。

从柴油在柴油机中的工况看,属于低温、高负荷的边界润滑,即吸附润滑。

这种润滑主要依靠物理和化学吸附膜来进行,抗磨剂的分子结构对润滑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吸附润滑除了要求吸附的分子是极性分子以利于附着在摩擦表面上外,还要求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利于生成紧密单层吸附膜。

附在金属表面上的氧生成过氧化物游离基,多环芳烃游离基与饱和烃反应在表面上生成树脂状物质,从而达到保护金属表面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加氢柴油抗磨性能。

国内抗磨剂以支化度较低的长碳链羧酸、酯等极性物质提高加氢柴油抗磨性能。

降低燃料硫含量可减少机动车SOx、CH、CO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PM等污染物排放,对改善高大气质量尤为重要,已成为清洁燃料的发展方向…。

伴随加氢工艺生产低硫柴油过程硫的脱除,柴油中含氧、含氮化合物以及多环芳烃等天然润滑组分含量降低,柴油的润滑性能减弱,添加润滑性改剂即抗磨剂成为弥补加氢柴油润滑性降低的有效方法。

随国Ⅳ、国V车用柴油标准的执行,柴油抗磨剂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不同抗磨剂由于其组成、性质等差异,影响商品柴油质量、使用性能的问题逐渐增加,如乳化、酸值偏高、氧化安定性以总不溶物计超标等,已严重威胁车用柴油质量的稳定。

本文通过分析抗磨剂的质量要求、发展,揭示酸/酯型抗磨剂生产工艺、使用与柴油润滑性的关系及对柴油质量的影响,有助于企业合理选择、使用柴油抗磨剂并有效解决加剂柴油的质量问题。

1.抗磨剂质量要求随着发动机活塞、汽缸、连杆等运动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可减少磨损、提高发动机燃料热功转化效率、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柴油低硫化技术及对我国柴油低硫化的建议

柴油低硫化技术及对我国柴油低硫化的建议

关键词: 柴油 脱硫 技术发展 建议
柴油作为一种石油炼制产品, 在各国燃料结构 中均占有较高的份额, 已成为重要的动力燃料。随 着世界范围内车辆柴油化趋势的加快, 未来柴油的 需求量会愈来愈大, 但柴油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对环 境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如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不仅 形成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酸雨, 还严重地破坏地球的 臭氧层; 颗粒物( PM ) 中含有多种被国际研究机构 列为可能是人体致癌物质。研究表明柴油硫含量 对汽车污染物排放影响很大, 特别是对 NOx 和 PM 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对重负荷直接喷射 发动 机 的 研 究 表 明[ 1] , 硫 含 量 由 0 4% 降 至 0 05% , 颗粒物减少 36% 。因此, 为了保护环境, 柴 油的低硫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密度/ kg m- 3
T95 /
多环芳 烃, %
51
845
360
11
51
845
360
11
硫, 10- 6
350 50
亚太的日本、泰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 家和地区也计划在 2003- 2005 年将柴油硫含量 降到 50 10- 6。世界燃料委员会在颁布的最新 车用清洁燃 料规范中, 对硫含量要 求甚严, 在第
3 方兴未艾的柴油生物脱硫工艺
化学法脱硫效率较低, 而且对有机硫效果不 明显。近年来, 迅速发展中的生物脱硫( BDS) 技 术将成为 21 世纪较廉价的降低石油产品硫含量 的有效途 径。BDS 技 术主要利用严 格筛选的特 殊菌种对石油中含硫化合物有极高消化能力这一 特点, 使那些本来存在于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变成 水溶液 的化合物。石 油生物脱硫的 原料包括柴
含量降到一定的程度, 同时油品中芳烃的含量又不 能很高。若采用一段法进行柴油的深度脱硫, 由于 柴油中的烷基硫芴较难脱除, 因此, 势必提高加氢

柴油低硫化技术及对我国柴油低硫化的建议

柴油低硫化技术及对我国柴油低硫化的建议

柴油低硫化技术及对我国柴油低硫化的建议
韩德奇;常聪芳;陈明;郭素琴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年(卷),期】2003(019)004
【摘要】降低柴油中硫含量对于提高汽车尾气排放质量从而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概述了世界柴油低硫化的进程.介绍了柴油加氧脱硫技术、生物脱硫技术
和脱硫新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柴油的低硫化,会出现发动机系统磨损增大(润滑性能下降)、油品储存安定性变差和色相恶化三个方面的负面效应.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柴油低硫化的建议是:含硫标准制定要综合考虑、加快开发柴油润滑性添加剂、制定柴油润滑性评价试验方法、开发生产低硫或低硫低芳烃柴油的新临氢催化剂和新工艺以及重视生物脱硫技术应用研究.
【总页数】7页(P8-14)
【作者】韩德奇;常聪芳;陈明;郭素琴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473132;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473132;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473132;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南阳石蜡精细化工
厂,4731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相关文献】
1.柴油质量发展趋势和低硫,低芳烃柴油生产技术进展 [J], 钱伯章
2.柴油低硫化将降低机油TBN消耗 [J], 余柏强
3.新型催化剂加快柴油低硫化进程:成功用于5套工业装置,年处理油品1300万吨 [J],
4.柴油的低硫化与润滑性问题 [J], 卞爱华
5.新型催化剂推进柴油低硫化进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大磨损,但其常与含氮、含氧组分 及多环芳烃组分伴随存在,因而柴油
的根本途径。国外已进行了很多相关 研究,并已开发出成熟的柴油抗磨剂
脂肪酸类化合物
硫含量高时,其总的润滑性能变好。 产品,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
Czeslaw K 等将 5 种脂肪酸类物
基于环保法规的要求,近年来国 步较晚,研究较为滞后。针对未来柴 质加入低硫柴油中,用球盘试验机考
柴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必须 特征的低硫柴油,并开始推广使用[2]。 究主要集中在考察醇、醚、酯、羧酸
依靠燃料自身来润滑,这就要求柴油 在脱硫过程中,由于具有抗磨功能的 以及胺、酰胺等活性化合物作为柴

在具备良好的燃烧性能的同时,还必 组分随之脱除,导致柴油润滑性大大 油抗磨剂的性能。通常以低硫柴油
用油全方位 Application Guides
第 五 期 59
2011 October
2011 October来自用油全方位 Application Guides
第 五 期 60
酯类化合物分别加入低硫柴油中,对 其抗磨效果进行了研究[7]。试验结果 表明:
◇这 8 种含氧较多的酯类化合物 以 750 mg/kg 的加剂量分别加入低硫 柴油,可使低硫柴油的 HFRR 平均磨 斑直径小于 460 μ m;
五 期
相比较而言,酰胺作为柴油抗
磨剂的抗磨效果稍好于脂肪胺,可
58
能是其分子中有氧存在的缘故。总
的来说,胺类化合物作为抗磨剂的
有效浓度要求比较高,其抗磨效果
不是很显著。
酯类化合物
含氧较多的酯类化合物
酯类物质是国内外目前研究发现 的一类清洁柴油组分。Anastopoulos G 等将乙酰乙酸己酯、乙酰乙酸辛酯、 己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辛酯、壬二 酸二乙酯、壬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 辛酯、癸二酸二乙酯这类含氧较多的
用油全方位 Application Guides
的低硫柴油抗磨剂之一。
参考文献
1Wei D P, Spikes H A. The Lubricity of Diesel Fuels[J]. Wear, 1986,
111:217-235. 2 马伯文.清洁燃料生产技术[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 0 0 1 :
从柴油发动机的工况看,其润
性,会导致柴油的腐蚀性提高,同时
Fatty Acid Derivatives[J].Energy and
滑状态属于低温、高负荷的边界润
促进柴油发动机内积炭和油泥的生成
Fuels, 2001, 15:106-112.
滑(即吸附润滑),在摩擦界面上主 等,不能全面满足低硫柴油抗磨剂的
460 μ m 以下;而当加剂量低于 1%
(质量分数)时,脂肪胺起不到抗磨
效果。
2011 October
◇增加脂肪胺的加剂量有时能够
提高,低硫柴油的抗磨性,但有时却
会导致抗磨性变差。
◇酰胺在加剂量 1%(质量分数)
时可使平均磨斑直径降低到 460 μ m
以下,而当酰胺加剂量小于 1%(质

量分数)时同样不能达到润滑效果。
6 Anastopoulos G, Lois E, et al. The
200 μ m,抗磨性能十分突出。
团(含氧含氮基团等)的长链线性分
Impact of Aliphatic Amines and Tertiary
柴油抗磨剂的作用机理及 要求
子才能满足要求。 另外,柴油抗磨剂的加入不能
对柴油的使用性能,如腐蚀性、燃烧
多的抗磨组分,因此其润滑性能较 器出现快速磨损失效的事故[3],因此 直径(WS1.4)作为抗磨性能的评价
好,不存在润滑问题。研究表明[1],决 提高低硫柴油的润滑性成为迫切需要 指标。
定柴油润滑性的主要成分是含氮、含 氧组分及多环芳烃组分。含硫组分会
研究的重要课题。 添加抗磨剂是提高柴油润滑性能
柴油抗磨剂的研究进展
由表 2 可以看出: ◇加入不同的醇、醚类化合物均 能显著提高低硫柴油的抗磨性能; ◇当醇类化合物的加剂量达到 750 mg/kg 以上时,能将低硫柴油的
抗磨性提高至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的 460 μ m 以下。
在分子式相同的醚之间,例如丁 醚和甲庚醚,氧原子在分子正中间的 单醚(分子对称)在某些加剂量水平 时能够表现出更优异的润滑性能。总 的来说,在高加剂量时,醇类物质的 润滑效果优于醚类物质,这可能是由 于其极性较高的缘故。
第 五 期
材料时减少黏着磨损的有效方法。低 硫柴油作为润滑剂虽能减少金属摩擦
结论
8 Anastopoulos G, Lois E, Karonis
61
D, et al.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Es-
副表面的直接接触,但其形成的抗磨
☆国内外研究表明,脂肪酸类化 ters of Monocarboxylic Fatty Acid on the
Amides on the Lubrication Properties of Ultra Low Sulfur Diesel Fuels[R].SAE Paper 2000-01-1916.2000.
柴油发动机油泵的失效主要是由 性能、总酸值、氧化安定性等产生不
7 Anastopoulos G, Lois E, et al. In-
严重的黏着磨损或擦伤以及氧化腐蚀
利的影响。柴油抗磨剂还必须与发
fluence of aceto acetic esters and di-car-
和微动磨损引起的[10]。防止摩擦副表 面的直接接触和选用抗黏着的摩擦副
动机油有兼容性,不增加发动机中 的积炭等。
boxylic acid esters on diesel fuel lubricity[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01, 34:749-755.
257-269. 3 韦淡平.燃料润滑三十年[M].石
油 学 报 ( 石 油 加 工 ), 2 0 0 0 , 1 6
( 1 ):3 1 - 3 8 .
4 Czeslaw K, Marzena M. The In-
fluence of Fatty Acids and Fatty Acids
Mixtures on the Lubricity of Low-Sulfur
◇生成酯的脂肪醇碳链越长,其 抗磨效果越好。
总体上,含氧较多的酯类化合物 的抗磨性能较醇、醚类化合物为优, 在高加剂量水平时表现得更加明显。
长链脂肪酸单酯化合物
Anastopoulos G 等将癸酸丁酯、 十二烷酸己酯、十四烷酸辛酯、十六 烷酸丙酯、十六烷酸辛酯、硬脂酸乙 酯和油酸己酯这 7 种长链脂肪酸单酯 化合物分别加入低硫柴油中,在 HFRR 试验机上考察其抗磨性能[8]。 试验结果表明:
Diesel Fuels[R]. SAE Paper 2001-01-
1929.2001.
5 Anastopoulos G, Lois E, et al. The
◇植物油甲酯化合物的抗磨效
滑除了要求吸附的分子是极性分子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Alkyl Ethers and
胺类化合物
Anastopoulos G 等将加氢精制
后的一种超低硫柴油经过常压蒸馏得
到 9 个馏分,以其中的第 3 个(30%)
馏分作为基础油,在 HFRR 试验机上
评价了 5 种脂肪胺和 2 种酰胺的抗磨
性能[6],试验结果见表 3。
由表 3 可以看出:
◇有 4 种脂肪胺能够在加剂量
为 1 % ~2 % 时使平均磨斑直径在
五 期
须有一定的抗磨作用,以防止燃料泵 降低。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研究与 作为基础油,在其中加入各种抗磨
严重失效。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 推广应用低硫柴油以来,许多国家连 物质,采用以球盘试验机和高频往
57
由于柴油精制深度较浅,其中含有较 续出现了柴油发动机高压油泵和喷油 复试验机(HFRR)测定的钢球磨斑
果随其加剂量的提高而增加,当加
以利于附着在摩擦表面外,还要求
Alcohols in Low Sulfur Automotive Diese
剂量为 10%(质量分数)时, 低硫
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利于生成紧密的
[J].Fuel, 2002, 81:1 017-1 024.
柴油的 HFRR 平均磨斑直径即低于 单层吸附膜。因此,只有带有极性基
集,兰州,2 00 2.11 5 -1 18 .
2011 October
油膜薄,油膜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较
合物和长链脂肪酸单酯化合物作为低
Lubrication Properties of Diesel Fuel[J].
差,无法有效地保护摩擦表面。在低
硫柴油抗磨剂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 Ind Eng Chem Res, 2001, 40:452-456.
硫柴油中加入微量的极性抗磨物质, 胺类化合物的抗磨有效浓度较高,抗
植物油甲酯化合物
植物油甲酯化合物是国外正致力 于研究应用的生物清洁柴油燃料的主 要成分之一。Anastopoulos G等对向 日葵油甲酯、橄榄油甲酯和玉米油甲 酯这 3 种植物油甲酯化合物基于其生 物清洁柴油的抗磨性能进行了评定[9]。 试验结果表明:
◇植物油甲酯化合物具有较好的 抗磨性能,当其加剂量为 0.15%(质 量分数)时,低硫柴油的 HFRR 平均 磨斑直径即低于 460 μ m;
内油炼厂开始采用深加工精制工艺生 油的发展要求,急需研究开发适用于 察其磨斑直径[4],试验结果见表 1。
产以硫含量低于 500 mg/kg(甚至低 我国低硫柴油的高效抗磨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