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的名词解释
![相互需求理论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bba1b0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1.png)
相互需求理论的名词解释相互需求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相互需求理论探讨了消费者如何影响生产者的供给决策以及生产者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需求行为。
这个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相互需求理论中,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供给可以被定义为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当市场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当市场价格下跌时,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这种互动关系在市场机制下推动着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在相互需求理论中,供给和需求之间还存在一种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被称为市场均衡,即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价格下跌,从而刺激需求增加,直到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反之,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价格上涨,从而刺激供给增加,直到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市场均衡的实现对于维持市场稳定和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在相互需求理论的框架下,有两个核心概念需要进一步解释,即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指的是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当需求对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时,我们称之为需求弹性大;当需求对价格的变动不太敏感时,我们称之为需求弹性小。
供给弹性指的是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当供给对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时,我们称之为供给弹性大;当供给对价格的变动不太敏感时,我们称之为供给弹性小。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大小直接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相互需求理论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框架。
它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上价格和数量的波动,为我们提供了解释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中,政府和企业可以利用相互需求理论来制定和调整相关的经济政策和商业策略。
比如,当供给过剩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刺激需求增加,从而缓解市场的供需失衡;当需求过剩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刺激供给增加,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相互需求理论》课件
![《相互需求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f19b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0.png)
个人发展的思考
通过了解和满足他人需求,我们可以提 升自己的社交技巧、人际关系和情商, 实现个人的自我实现。
社会发展的思考
通过平衡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可以促进 社会的和谐稳定、共同繁荣。
结语
通过这份《相互需求理论》PPT课件,我们希望为您呈现这一理论的核心要点, 以及对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启示。我们期待着相互需求理论在未来的进一步 发展和应用。
相互需求理论的应用
企管理中的相互需求
了解和管理员工和团队之间的 相互需求,有助于提升组织效 益和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市场营销中的相互需 求
通过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 争,将产品或服务与目标受众 的需求相匹配,提高销售和客 户满意度。
人际交往中的相互需 求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平 衡个人需求和他人需求,以实 现合作、支持和互惠。
相互需求的形成
人类的本能驱动力
我们之间的相互需求是基于 我们作为社会生物的天生需 要,如互助、合作和彼此依 赖。
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相互 需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包括文化、价值观和经济条 件。
发展使然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互 相需求的认知和实践也在不 断进化和发展,推动着社会 的进步。
《相互需求理论》PPT课 件
这是我们的《相互需求理论》PPT课件,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方式,为您呈现这 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形成原因、应用及优缺点,以及对个人发展、企业管理 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理论概述
相互需求理论是指人类在社会交往中基于互相需求而建立的关系。理解这一 理论能够深入探索人际关系、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本质。
相互需求理论的优缺点
1 优点
2 缺点
相互需求理论提供了深入理解人类关系的框 架,有助于解决问题、促进合作和实现共赢。
第九章 相互需求理论
![第九章 相互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5fd37697e21af45b307a8be.png)
3、贸易条件或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 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它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之比相 等,这样才能使两国贸易达到均衡。
举例:
假定: 中国 小麦的进口需求 1000*17=17000吨, 愿意提供大米1000*10=10000吨作偿付
美国 大米的进口需求 1000*10=10000吨, 愿意提供小麦1000*17=17000吨作偿付
美国,在A点,布的价格2 蒲式耳/码 其他国家,在H点, 2/3 蒲式耳/码
如果允许贸易, 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就不必使本国的 需求适应于本国的供给。
图9-1 用供求曲线表示贸易对生 产、消费和价格的影响
美国买布者发现:国外的布更便宜, 售价仅为 2/3 蒲式耳/码。 外国布匹销售商则发现: 他们能以高于2/3蒲式耳/码的价格向 美国出售布匹。
世界市场布的价格就在 2/3 至 2
蒲式耳/码之间
一、世界供求平衡的价格
只有一个比价可以使世界需求与世界供给获得平 衡。
比较图9-1中的A图和C图。只有当一个价格等于1 蒲式耳/码时,美国需求超过供给的部分与外国 供给超过需求的部分才能相匹配。
按稍高的价格,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都会迫使 价格降回到1蒲式耳/码的均衡值上。
三、生产和消费共同作用
图9-3简要表明了美国经济的一些信息: 1、美国的生产能力:由一条向外凸出 (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 2、美国的消费偏好:一族社会无差异曲 线表示。
1、无贸易的情况 在无贸易情况下,美国必须自给自足, 并且必须找出国内生产小麦与布匹的最 佳组合以便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互需求理论的教案
![相互需求理论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4dd8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f.png)
相互需求理论的教案教案标题:相互需求理论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应用相互需求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讲述两个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故事,引出合作中相互需求的重要性。
理论讲解(10分钟):1. 介绍相互需求理论的概念和背景。
解释相互需求理论是指人们在合作中相互依赖、相互支持,通过互相满足对方需求来实现共同目标的理论。
2. 阐述相互需求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例如,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家庭生活中的合作、社会公益活动等。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相互需求关系。
例如,一个团队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可以分析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合作来满足对方的需求。
2. 引导学生思考相互需求理论对于案例中合作的影响和价值。
教学设计(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相互需求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满足对方的需求,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2. 提供一些实际的教学设计示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合作实践(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小任务。
任务可以是一个小游戏、一个小实验或者一个小项目。
2.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相互需求的情况,并在任务完成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总结(5分钟):1. 总结相互需求理论的要点和应用方法。
2. 强调相互需求理论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
2. 收集学生对于相互需求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的反馈。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相互需求理论,例如家庭、社交、志愿者活动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相互需求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9924ebe009581b6bd9ebe5.png)
第一节相互需求理论相互需求理论(Theory of Reciprocal Demand)是以提供曲线作为分析工具,说明一个国家为了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同时分析了当一个国家供给与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收入水平、消费偏好、技术变革或新资源的发现等)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均衡。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穆勒(John Mill)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包括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
直接利益在于利用国际分工以实现资源的最合理使用和输入本国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短缺原材料或机器设备。
对外通商在经济上和道德上的间接利益要比直接利益更大,一方面是国际贸易扩大了一国的市场范围,实现更广泛的分工以及享受世界技术进步的成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可以促进新的经济理念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国际贸易可以传播文化知识、思维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穆勒对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提出了决定国际贸易商品的价值的法则,即相互需求原理。
穆勒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受国际间需求均衡规律支配的,而国内贸易的商品价值则取决于该商品的生产费用,两者是不相同的。
“外国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的条件”,[1]也即进口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为了换取该项进口所需出口的商品的数量。
而这种“国际交换的条件”,即贸易条件,又取决于贸易双方对对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弹性。
具体地说,两国商品交换比率恰好是进口国在这种比率下愿意接受的商品数量等于出口国在这种比率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
如果A国对B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那么B国商品的国际价格会越高,这样B国相对于A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就相对地大。
反之,B国的获利就会相对地小。
现在以穆勒自己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表3-1,按照左边的表中假设,“英格兰从德国进口亚麻不是有利的,德国从英格兰进口毛料也是有利的”。
“如果两国各自生产这两种产品,则在英格兰10码毛料可以交换15码亚麻布,在德国10码毛料可以交换20码亚麻布。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bfadcf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1.png)
第一节相互需求理论相互需求理论(Theory of Reciprocal Demand)是以提供曲线作为分析工具,说明一个国家为了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同时分析了当一个国家供给与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收入水平、消费偏好、技术变革或新资源的发现等)是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的均衡。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穆勒(John Mill)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包括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
直接利益在于利用国际分工以实现资源的最合理使用和输入本国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短缺原材料或机器设备。
对外通商在经济上和道德上的间接利益要比直接利益更大,一方面是国际贸易扩大了一国的市场范围,实现更广泛的分工以及享受世界技术进步的成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可以促进新的经济理念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国际贸易可以传播文化知识、思维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穆勒对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提出了决定国际贸易商品的价值的法则,即相互需求原理。
穆勒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受国际间需求均衡规律支配的,而国内贸易的商品价值则取决于该商品的生产费用,两者是不相同的。
“外国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的条件”,[1]也即进口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为了换取该项进口所需出口的商品的数量。
而这种“国际交换的条件”,即贸易条件,又取决于贸易双方对对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弹性。
具体地说,两国商品交换比率恰好是进口国在这种比率下愿意接受的商品数量等于出口国在这种比率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
如果A国对B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那么B国商品的国际价格会越高,这样B国相对于A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就相对地大。
反之,B国的获利就会相对地小。
现在以穆勒自己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表3-1,按照左边的表中假设,“英格兰从德国进口亚麻不是有利的,德国从英格兰进口毛料也是有利的”。
“如果两国各自生产这两种产品,则在英格兰10码毛料可以交换15码亚麻布,在德国10码毛料可以交换20码亚麻布。
相互需求理论课件
![相互需求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57e79a5022aaea988f0f28.png)
相互需求理论课件
8
U.S. 小麦 (unit/man-hour) 6 棉布 (unit/man-hour) 4
U.K. 1 2
互惠贸易的范围: 2/3 c < 1 w < 2 c 现假设:10w:17c
美国愿意用1000ⅹ10蒲式耳小麦英国的1000ⅹ17码 布
英国愿意用1000ⅹ17码布换美国的1000ⅹ10蒲式耳小 麦
则:小麦 SU.S=DU.K
布 SU.K=DU.S
相互需求理论课件
9
思考:如果两国的需求强度发生变化,如:美国需要 进口800ⅹ17码布,英国需要进口1000ⅹ10蒲式耳 小麦 ,而交换比例还是 10w =17c ,会发生什么情况?
则美国将进口800ⅹ17码,出口800ⅹ10蒲式耳小 麦
1890年 《经济学原理》
他的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 相结合的均衡价格论。
相互需求理论课件
15
相互需求理论课件
16
1 、互惠贸易条件的范围 2、提供曲线及其性质 3、以提供曲线表示的贸易条件的均衡与均衡的恢复 4、提供曲线的移动及其原因
相互需求理论课件
17
1 、互惠贸易条件的范围
Chapter 2: reciprocal demand theory
(相互需求论)
Key terms of this chapter: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 提供曲线 terms of trade(贸易条件)
相互需求理论课件
1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只是从供给方面论证了互 利性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
第二节、相互需求理论
![第二节、相互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82c7deb524de518964b7dfa.png)
(二)贸易利得的分配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贸易利益的大小 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易范围) 的大小。而贸易利益中的孰多孰少,则决定于具体的 国际交换比例。国际间是商品交换的比例越接近于本 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 利益越少;相反,则越多。 (三)相互需求法则 他认为,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 (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 需求强度决定的。如果两国的需求强度发生变化,则 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 需求越强,而另一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则 贸易条件对本国越不利;反之进口商品 数量与愿意出口 的本国商品数 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
三、相互需求论简评
(一)历史进步意义
1.补充和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2.引入几何分析方法,丰富了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的表达手段和研究方法
关于相互 需求强度决定 贸易条件的观 点不符合实际;
未对国际 生产关系的价 值领域进行 深入研究
第二节、相互需求论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
根据相互需求的状况,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 上下限说明互惠贸易的范围(即国际交换比率的上 下限);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得的分配;用相互 需求的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一)互惠贸易的范围 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 各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 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 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二)局限性
第三节:相互需求理论
![第三节:相互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70e7b6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b.png)
3、贸易条件或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 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它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之比相 等,这样才能使两国贸易到达均衡。
举例:
假定: 中国
小麦的进口需求 1000*17=17000吨, 愿意提供大米1000*10=10000吨作偿付
美国 大米的进口需求 1000*10=10000吨, 愿意提供小麦1000*17=17000吨作偿付
双方的相互需求均衡,那么,国际交换 比例可在1:的国际需求方程中确定下来。
如果相互需求不均衡,那双方就要或 者调整进口需求量,或者调整交换比例 以到达均衡。
当美国对中国产品需求强时: 假定中国对美国小麦的进口需求降低到
有两点结论:
1、在这一范围内,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中 国国内的交换比例,那么美国获得更多 的贸易利益;这个比例越接近美国国内 的交换比例,那么中国获利更多。
2、到达或超过任何一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 限的国际交换比例都意味着一方获得全 部贸易利益而另一方损失了利益,因而 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交换比例。
2、贸易条件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
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 约翰·穆勒 提出相互需求论
2、阿里弗里德·马歇尔 对相互需
求原理做了进一步的均衡分析。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李嘉图的比较本钱理论只是从供给方面论证了 互利性贸易的根底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
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在比较本钱理论的根底上, 着重从需求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国际交换比 例的现实决定问题。
假定中国和美国投入一定量的劳动〔100 个劳动〕生产大米和小麦的数量如下表: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1061206bed5b9f3f90f1c26.png)
相互需求理论D0******* 经管09会计03班刘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相互需求理论则是在比较优势学说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者是李嘉图的学生——约翰•穆勒。
早在20世纪30年代前,廉价学派就提出了相互需求论。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他将两国的互惠贸易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个上下界,在此中间的贸易都是有利的值得发展的。
其实,两国商品交换比率签好是进口国在这种比率下愿意接受的商品数量等于出口国在这种比率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
所以需求强度越大的国家获利的机会就越小,该商品较高的国际价格使得出口国利益获得的较多。
穆勒自己是用毛料和亚麻布在英格兰和德国之间的交易这个例子来进行说明的:如果两国各自生产毛料和亚麻布这两种产品,则在英格兰10码毛料可以交换15码亚麻布,在德国10码毛料可以交换20码亚麻布。
现在10码毛料在两国都与统一码数的亚麻布相交换,如果是15码,则德国获得全部利益,如果是20码,则英格兰将获得全部利益。
如果是15码和20码之间的某一码数,则利益将有两国分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国之间的贸易利得的分配有着特定的规律。
贸易生产单位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的范围的大小,即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
而贸易利益的分配中的多少,则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
当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反之由于交换能获得更多的产品,超过分工恶化交换前单独生产时的产品量,利益越多。
与相互需求理论有关的另一个经济学家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马歇尔——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来解释描绘条件的提供曲线,对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
马歇尔的发展主要有:第一,区分了一般需求与相互需求。
一般需求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相互需求则是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时,一国在既定贸易条件下愿意实现的出口和进口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
第二节相互需求理论
![第二节相互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cf91850b1c59eef9c7b4cc.png)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 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得的分配;
数量与愿意出口 用相互需求的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得的分配;
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这一比例只
的本国商品数 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三)相互需求法则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
量之间的函 (三)相互需求法则
如果两国的需求强度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 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易范围)的大小。
数关系。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
❖ 他认为,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 (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 需求强度决定的。如果两国的需求强度发生变化,则 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 需求越强,而另一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则 贸易条件对本国越不利;反之,则越有利。
二、马歇尔曲线
用相互需求的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得的分配; 补充和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间是商品交换的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 补充和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三、相互需求来自简评(一)历史进步意义
1.补充和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2.引入几何分析方法,丰富了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的表达手段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相互需求理论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
❖ 根据相互需求的状况,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 上下限说明互惠贸易的范围(即国际交换比率的上 下限);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得的分配;用相互 需求的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第二节、相互需求理论PPT课件
![第二节、相互需求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497553f8c75fbfc67db217.png)
4
三、相互需求论简评
(一)历史进步意义
1.补充和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2.引入几何分析方法,丰富了古典国
际贸易理论的表达手段和研究方法
5
关于相互 需求强度决定 贸易条件的观 点不符合实际;
未对国际 生产关系的价
值领域进行 深入研究
(二)局限性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2
❖ (二)贸易利得的分配
❖ 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贸易利益的大小取 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即互惠贸易范围) 的大小。而贸易利益中的孰多孰少,则决定于具体的 国际交换比例。国际间是商品交换的比例越接近于本 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 利益越少;相反,则越多。
❖ (三)相互需求法则
❖ 他认为,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 (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互 需求强度决定的。如果两国的需求强度发生变化,则 贸易条件必然要发生变动。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 需求越强,而另一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则 贸易条件对本国越不利;反之,则越有利。
3
二、马歇尔曲线
提供曲线 表示一国想 交换的进口商品 数量与愿意出口 的本国商品数 量之间的函
第二节、相互需求论
1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
❖ 根据相互需求的状况,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 上下限说明互惠贸易的范围(即国际交换比率的上 下限);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得的分配;用相互 需求的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 (一)互惠贸易的范围 ❖ 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
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 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 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
第三章-相互需求理论
![第三章-相互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2719d85960590c69ec37691.png)
• 互利贸易条件可以解释为: 从原点引出的、通过开区间线段AB的任 意点的射线的斜率。
实际贸易条件: 越接近于A点,对中国越是不利,而对 美国有利,越接近于B点,对美国越是不 利,而对中国有利。
21
2、 Origin and Definition of Offerurves
提供曲线的起源与定义
13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的评价
局限性
1.该理论以两国贸易平衡作为贸易条件决定的前提,但两国贸易 平衡并不容易实现;
2.该理论只能应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需求对国际市场价格有 显著影响的两个国家。
3.它的假定前提是物物交换下供给等于需求,实际上出口和进口 不是以物易物同时进行的,而是彼此分离的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Px
N=
=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Pm
Px = 105; Pm = 104; Px = 96; Pm = 94; Px = 106; Pm = 98;
Country
Japan U.S U.K
Germany Canada Australia
Export Price index
145 109 113 108 101 94
29
马歇尔的贡献主要为:
1、说明了相互需求与一般需求的区别;
2、说明了贸易条件是由相对数量及相对 需求强度决定的;
3、用提供曲线说明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 的决定
30
评价
马歇尔的提供曲线理论与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是一致的, 即均衡贸易条件决定于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各自对对方 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但更为精确。
28
Y
PA´=4
60 G´
PF´= 2
50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22b146aaf1ffc4ffe47ac11.png)
●
F
•贸易的失衡使 商品价格 贸易的失衡使X商品价格 贸易的失衡使 上升, 商品价格下降 上升,Y商品价格下降 相对价格上升), (即X相对价格上升), 相对价格上升 从而使价格线变得陡峭, 从而使价格线变得陡峭, PA 缩小F与 的距离 的距离。 缩小 与M的距离。这一 过程将持续到相对价格与 0 X 贸易均衡价格重合为止。 贸易均衡价格重合为止。 •E点是均衡点,PE为均衡相对价格。 点是均衡点, 为均衡相对价格。 点是均衡点
X
0
40
65
80 100
0
20
40
60
X
Import
国II提供曲线的分析 提供曲线的分析
•国II:凸向 轴向上弯曲,通过曲线上每一点的射线越来越平 国 :凸向Y轴向上弯曲, 即斜率越来越小,意味着随着贸易量的增加, 缓,即斜率越来越小,意味着随着贸易量的增加,国II交换同 交换同 样数量的对方产品( )所用的本国产品的数量( ) 样数量的对方产品(X)所用的本国产品的数量(Y)越来越 商品交换价格对本国越来越有利。 少,商品交换价格对本国越来越有利。 •国II的提供曲线位于国内均衡价格 A′之下。 国 的提供曲线位于国内均衡价格 之下。 的提供曲线位于国内均衡价格P 凸向代表具有比较利益商品的坐标轴的原因: 凸向代表具有比较利益商品的坐标轴的原因: 比较利益商品的坐标轴的原因 •出口产品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出口产品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出口产品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进口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进口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进口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国II提供曲线的导出 提供曲线的导出
Y 140 120 85 60 45 40 C′ G′
● ● ●
Y
Offer Curve of Nation 2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f59b8c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d.png)
相互需求理论国商品的生产中抽出多少资本。
外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较之该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愈大,以及该国为生产出口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较之外国为生产该国需要的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愈少,则交易条件就对该国愈有利,也就是说,该国用一定数量的本国商品,就可以换得较多的外国商品。
”穆勒谈到的其实就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1](一)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两个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所接受的贸易条件,必须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条件,这种贸易条件必须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范围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马歇尔用几何图形对互利贸易条件作了解释。
(二)相互需求均衡决定贸易条件相互需求均衡就是指相互供求相等。
穆勒用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而马歇尔则是用提供曲线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
提供曲线是表示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产品的数量与所愿出口的本国产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下面红色部分是赠送的总结计划,不需要的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精选)XX年,我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一年来,在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工区安全生产局面良好,总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并更加牢固可靠。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
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中,工区始终认真开展月度安全检查和日常性安全巡视检查记录,同时顺利完成公司组织的XX年春、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项隐患排查工作。
截止日前,工区先后共开展各类安全检查71次,查出事故隐患点22处,均进行了闭环处理。
通过检查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工区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顺利完成保电专项工作。
本年度工区共进行专项保电工作10次,累计保电天数达到90余天,通过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春节保电、国庆保电、七一保电、特高压投送电保电、500kv沁博线保电等一批重要节假日的保电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需求理论
国商品的生产中抽出多少资本。
外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较之该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愈大,以及该国为生产出口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较之外国为生产该国需要的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愈少,则交易条件就对该国愈有利,也就是说,该国用一定数量的本国商品,就可以换得较多的外国商品。
”穆勒谈到的其实就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1](一)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两个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所接受的贸易条件,必须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条件,这种贸易条件必须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范围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马歇尔用几何图形对互利贸易条件作了解释。
(二)相互需求均衡决定贸易条件相互需求均衡就是指相互供求相等。
穆勒用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而马歇尔则是用提供曲线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
提供曲线是表示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产品的数量与所愿出口的本国产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