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大学教育制度的看法的总结
中国教育体制论中国的教育体制
中国教育体制论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一个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自从教育改革以来,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人们批判的热点,但是就客观公正地来解说一下中国的教育制度,我想也不全是错的。
因此我想就中国的教育制度说一些个人想法。
首先就全体而言,最受争议的就是一张考卷的好坏。
对于各种升学,就是几张试卷累加求和,够分你就能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不够就明年请早吧。
就这点,我本人也比较反感,这也是此文将重点讨论的内容,接下来,我将就此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以上说的是中国教育的现象,客观上来讲,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已经尽可能的公平合理了。
就学习成绩而言,它反映的是个人学习能力,不掺杂其他虚伪的成分,相比于文革时的推荐制已经好了很多。
目前国内有的高校已经开始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
而且就目前来看,推荐的确实是有能力的人才,但是这种推荐制会不会滋生虚假腐败将成为教育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大挑战。
完善校长实名推荐制,使其更加公正公平,让它在人才选拔中恰如其分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以应试教育为主,其他人才选拔制度为辅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将成为最符合中国社会现状的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的教育还有一个特点:一个大班几十个人坐在一起上课,不管你愿不愿意听,必须得听。
这是有很大缺陷的,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课程,即使在所谓的大学,选课也是受很多限制的,学生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这令学生十分苦恼。
有些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有些学生对所选课程既没天赋,也没兴趣,却被强迫学习。
这种学习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一大痛苦。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培养出很多普通人才,而培养出精英的可能性却大大降低,更别提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了。
然而,能改变社会的恰恰是我们缺少的这种人才。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西方的教育体制。
中国的教育注重知识,西方的教育注重实践,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的教育至始至终贯彻知识的重要性,忽略了经历社会才是学生们最终会迈上的道路。
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所谓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也还是人才的竞争。
要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教育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关系着我国的繁荣兴衰。
而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以来,都出现许多的问题。
本文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及其教育改革的推进来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百年大计,始于教育。
教育是我国事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人才基础,以此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而我国教育,从根本上来分析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不管是以前的应试教育,还是现在改革中的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大学生,经历了小学、中学、大学十几年的学涯,自己亲身在中国教育中成长,很深刻的体会到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国教育存在很大的感触。
一、应试教育概述(一)涵义: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拨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
应试教育较片面地注重知识以及重点的记忆和灌输,及在教育的过程中普遍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被认为填鸭式教育,死记硬背的学习。
(二)利弊1、应试教育之利:首先,应试教育在高考制度恢复后,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大学生。
毕竟应试教育是通过选拨来培养人才;其次,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导入的,素质教育成了应试教育的“扬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的改革;最后,应试教育的所谓的“公平公正”原则是素质教育应该涉入的。
2、应试教育之弊:(1)片面追求知识,发展范围狭隘。
应试教育过分的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都是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基本都是把学习局限与课本,使缺乏真正的实践,因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实在有限,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素质教育缺乏,不利于学生发展。
应试教育更注重的是人力素质,而非素质教育,如学生的价值观、人格、政治思想等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关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心得
关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心得首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整个学校的利益。
只有每个人都严格遵守规定,学校才能保持良好秩序、营造和谐环境。
学生如果违反规定,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也会给周围同学和老师带来困扰,久而久之,会破坏整个学校的秩序。
因此,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也是维护学校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
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学生的安全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往往会有许多针对学生安全的规定,比如禁止私自离校、不得在校园内奔跑打闹、禁止携带危险品等。
这些规定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学生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增强安全意识,自觉维护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
再次,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来学校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学校的规章制度中会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规定,比如要按时参加课堂、保持学习积极性、禁止作弊等。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遵守学校的学习规章制度,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学业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
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品德的摇篮。
学校的规章制度中会有许多关于学生品行的规定,比如要遵守礼仪、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等。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范。
只有学会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规定,比如卫生规定、纪律规定、活动规定等。
每一个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意义,都是为了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保障学生的安全、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谈谈对大学规章制度的
谈谈对大学规章制度的大学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是大学管理机构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大学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护校园秩序,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同时,大学规章制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
大学规章制度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校园安全规定、考勤制度、学术规范、管理规范、行为规范等。
这些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保障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校园安全规定禁止学生在校园内携带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禁止打架斗殴等行为,确保校园安全和稳定;考勤制度规定学生按时到课,不迟到,不早退,确保教学秩序;学术规范规定学生不得抄袭、造假,不得违规作弊;管理规范规定学生要遵守宿舍管理规定,保持宿舍整洁,不得大声喧哗等;行为规范规定学生要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做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大学规章制度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遵守规章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同时,规章制度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有助于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通过规章制度的执行,学生能够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风范,提高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然而,大学规章制度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有的学生对规章制度缺乏认同感和遵守意识,容易发生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过于繁琐,条条框框,缺乏灵活性和合理性,不利于学生的规范和自主发展。
因此,大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的遵守和认同,提高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
总的来说,大学规章制度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大学教育和管理的基础,是学生自律和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
规章制度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合力,保障规章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只有如此,大学规章制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成长,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关于对中国教育的一点看法
关于对中国教育的一点看法(一)廖富春教育部长人事更替公布后,网上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吆喝,几乎都是在大揭教育系统存在的未能解决的问题;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一篇文章署名《中国教育是天大的笑话》耶鲁大学前校长,虽然后来澄清可能是有人借名仿造,但是里面说的一些问题确实击中当今中国教育系统中存在的要害。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
记得小平同志在1989年都说过,“中国改革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
二十年过去了,历经几任从事教育的人士不懈努力但仍然不能让广大人士和社会满意。
诚然,中国教育事业沉疾太深又是受到各方面环境和条件非常大制约的一个系统性工程,非一般的人士可以扭转。
我本人也是出生在教师家庭,也是从新中国在恢复高考后新形式下成长起来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现在我就以我这个过来人来谈一点对中国的教育的看法,同时也给出些小小的建议。
中国教育存在着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教育会受到如此的非议和攻击?我也是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就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并且也立志于这方面的人生抱负;我们的教育在社会人文方面主要是传统的孔儒之道(道德)以及一些只有几十年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的白话文,还有就是正统的马列主义教育。
出了社会后,接触和认识了社会,感到社会的现实、残酷,课本上有的东西好像和社会是恰好相反。
另外,一部分人在正统的教育环境中立志要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结果发现现实也并不是那么回事,要“为人民服务”的人你就是不能为人民服务,有理想、有才干的人反而进不了他那个应该去的系统,成怀璧其‘赘’、“抱才之困”。
其三学了的不能用。
我这里所说的“不能用”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教给我们有用的太少,如在社会学人文学科方面,都是一些非常抽象和干枯的马列主义类的哲学而对于一个人能够真正认识社会和在社会上运用的知识反而非常地少。
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大学中教授的几乎都是基础知识,缺少真正的能一拿出来(在企业中)都能用的,这方面能用的不能仅限于一些技能领域。
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教育制度的多次变革与发展,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清朝末期至今,探讨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清朝末期,中国教育制度主要由私塾教育和官办学堂教育组成。
私塾教育主要由私人经营,负责培养士人和文人,并主要侧重于儒家经典的教育。
官办学堂教育是由政府创设和管理的,主要培养官员和社会精英。
这两种教育形式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考试制度的严格和社会地位的限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20世纪初,中国开启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1901年,清政府颁布了《教育条例》和《新式学堂章程》,这些法令鼓励私人创办学校,允许各种教育机构并行,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后,私立学校的兴起和发展成为近现代中国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变革。
私立学校不受官方监管,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多元化,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和学术精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并实施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
此举使得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民子弟也得以接受基本的教育。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建设了一批综合性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和专业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制度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改革。
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
1985年,高等学校开始实行自主招生制度,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色来录取学生。
此外,教育体制改革还包括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投入,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劳动力。
近年来,中国教育制度进一步改革。
2014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目标和重点。
其中包括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中国的教育制度
中国的教育制度导读:规章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篇一:中国的教育制度】一、中国教育最重视智育,中国的学生负担最重,中国的老师工作最累,中国的家长最爱孩子,然而中国至今还没有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13亿人创造的财富只相当于美国2、5亿人创造财富的13%;一向被列于首位的德育实际上比较薄弱,青少年犯罪案件一度占到了刑事犯罪案件的70%以上;与德育、智育并列的体育薄弱,中国青少年在体质上弱于发达国家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位;美育和劳动教育更不受重视;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等薄弱,严重制约着我国民族素质的整体全面提高和各方面人才的大量涌现。
二、当前中国教育的现实是什么?应该说,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教育目前仍然比较落后,一些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弊端仍然比较突出,这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到本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三、中国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问题在于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偏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要实现大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就必须根除积弊,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
四、教育改革是涉及教育各方面各环节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但成败的关键,在于以高考制度为首的制度的彻底变革,如果抓不住这个关键,则改革必然不能成功。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彻底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教育的各方面和各环节,都应当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和重建,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方向。
五、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作为国家的主人和民族的一分子,曾经或现在的受教育者或教育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注教育改革,参与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成功实现。
六、问题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
让我们行动起来、团结起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这场教育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来,谱写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壮丽篇章!行动起来,团结起来,让我们动手创造这段历史吧!【篇二:中国的教育制度与外国的区别】中外教育对比对于中外教育的看法是各有不同。
大学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大学现状的思考
一、西方大学理念的发展历程被称为人类文化史上的“智慧的花朵”的中世纪大学,在其诞生之时只是一个行会组织或学术团体。
据有关史料,1200年的牛津学生文件证明,他们自称“牛津教师和学生大学”,这表明大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团体。
这种行会组织在当时主要是满足志趣相投的学者们追求知识的需要,期望通过这一组织寻求对其所作所为的保护。
现在,已无史料表明中世纪大学的创建与发展是在什么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大学在它创办伊始就表现出了自治性、国际性、综合性等特点。
大学的自治性,表现为当时的大学在政府与教会之间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学者们自由教授,自由地发表言论,自己管理大学事务;大学的国际性,是指教师和学生随意云游,教师可以随学生的变动移至另一城市,大学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由于宗教和语言的统一,这种对知识的探求是没有国界的。
[1]大学的综合性,体现在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内容的多学科上,学生只有学完了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七艺”并获得文科硕士学位以后,才有资格进入神学、医学、法学学科学习。
[2]大学在随后的几百年历程中,在追求学术、培养学生、回应社会等问题上不断调整自己。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文主义逐渐蜕变成一种烦琐的经院哲学,大学越来越远离社会现实的需要,成为落后保守的机构。
在此情况下,人们不断地审视大学的变革和发展问题,并最终导致了洪堡的大学改革。
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地形成和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
他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认为“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
”[3]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研究和发展知识的场所。
如果说在柏林大学以前的大学以培养学生为重任的话,那么,柏林大学则把大学的功能进一步拓展为科学研究。
1825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杰弗逊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强调“州立大学应成为建设各州的智囊团和人才的策源地”。
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看法
车老师:您好!由于我个人并没有到达一个很高的层次,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各种制度也没有仔细研究,它与国外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别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并不能够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对“中国高等教育”这个话题进行评论。
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在新世纪享受这中国高等教育的青年,我可以讲讲我自己的故事。
在以前就听到过这样的评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很好的,而高等教育却和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
我已经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这些基础教育阶段,在这些学习阶段我,我感受到了我们中国学生的那种有纪律,刻苦好学的精神。
小学生想要考一个好初中,初中生希望高考成功,高中生希望高考成功。
那个时候,我们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且未知了奋斗,而家长老师为了我们能够耐心的学习,总是会给我们说,只要到了大学你就轻松了。
这样的一个借口,让我们在中学阶段有了前进的动力,可是当我们到了大学阶段呢,那种动力就消失了,我们开始放纵,开始享受,开始迷茫。
所以,我个人觉得中国的高等教育缺少诱导和方向性,哪怕现在我们已经在大学学习了一个学期,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不清楚我们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后究竟是要干什么,我们不清楚我们自己想学的是什么。
很多人说他想学经济,想去会计,可是实际上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究竟为什么喜欢它,只是别人说它好罢了。
在国外的学习中,大家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喜爱,可是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无方向性有时候似乎又转变成了功利性,大家学习只是为了以后有个好工作,能赚更多的钱。
不过,这些也是社会现实所导致的吧,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人的观念就在那里,大家都是要生存的。
以上只是我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点批判性看法。
但是又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是有好的一面的,最起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家的学习功底会很扎实,大家能够在以后的创新中好好利用这种优势。
虽然我们的专业选择,也不是按照个人喜欢,是追逐社会潮流,可是这样也正好给我们的社会提供了最急需的人才,也许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社会能够更稳定和谐吧!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在“中国教育制度”下学习,我们目前不能改变它什么,所以得适应它,就只能好好学习咯~。
教育理论探究的丰硕成果——杨贤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考察
产劳动, 从此, 劳动与教育截然分途。父系氏 族阶 由 段, 于男子 在 社会中代替女子居于主导地位, 从此女子受教育的权利逐渐被 与男子受有差别的教育, 甚至还趋于“ 绝学” 了。 “ 有人生, 自 便有教育”伴随着 , 人类社会一起发展的 这项古 弱化 , 老的活动 , 最初的“ 发生就只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 ( 古代的教育 二) 要; 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H 。 ” 当然 自有教 氏 族制度随 着社会发展而趋于没落, 历史走向了一个重要 育, 有教 就 育制度的如影相随, 跟着社会经济、 政治的发展而变 的时期, 开始了奴隶制文明时代。中国的历史进入夏、 周时 商、 迁。 杨贤江在其《 教育史 A C 中将教育史分为: B) 先史时代的教 期。 育、 古代的教育、 中世的教育、 近代的教育。本文也顺其分出的历 夏、 周三代的 商、 教育制度已有记载,礼记 ・ 《 王制》 “ :夏后 史主线, 这四 以 个时期分述教育制度的发展, 挖掘其在教育 从中 氏养国老于东序, 养庶老于西序”“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 养庶老 制度方面的思想特点。 于左学” 孟子》“ 。《 :设为庠序学校以 教之。 庠者, 养也; 校者, 教 ( 先史时代的教育 一) 也; 序者, 射也。 夏日 殷日序, 校, 周日庠, 学则三代共之。按朱 ” 杨贤江指出:氏族社会的教育, “ 就容易言, 一定是专属获得 熹 “ 序、 为“ 学”而“ 则为“ 学” 注, 庠、 校” 乡 , 学” 国 。然而这种“ 官 每日 资料( 生活 猎兽捕鱼) 所需的本领与保护全氏 族安全所需的 师 合一” 官学教育 的 制度目 是培养奴隶主贵族子弟, 的 而广大奴 资格( 如尽力劳动, 长老) 听从 。就方法言, 在平时是从实际生活 隶是没有权利受教育的。 杨贤江强调的:教育早已 正如 “ 有男女
观看《大学》观后感800字
观看《大学》观后感800字《大学》是一部由王小帅执导的电影,通过讲述两个大学生的叛逆与逐渐理解来探讨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和未来。
本人观看后深受启发,以下是个人的感受和思考。
影片开篇,我被一群考生们的冷峻面孔所震撼,他们身穿校服,接受国家教育的筛选,被强制走向自己所谓“正确”的道路。
然后,我看到了和我一样年轻的大学生们,他们步履匆匆地穿过校园,草坪和图书馆,他们原本像个蒲公英的梦想被教育的重压和要求塑造成模具式机器,忘记了一开始的本真。
电影中的主人公是张家辉饰演的贾辉和蒲巴甲饰演的小磊,两人因为不满于现状,逃离了校园,开始了他们的“冒险”。
他们用铁锤打碎玻璃,用钳子切断电线,敢于挑战一切他们认定的错,并以此犯罪。
但这种自以为是的举动让他们想到了自己的过失和家庭的责任,认识到错误才是向前的真正方向。
后面,他们回去了学校,并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梦想,学习想要探寻的东西,最终是一种强劲的《大学》意志。
影片中的许多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他们在校园里燃放烟花,倒映出夜空的时候,他们的脸庞被照亮了,五官变得分明,那种当下的闪闪发光和无数思潮堆积而成的震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影片中的音乐元素非常的出色,给了我很深的感觉,情绪的和旋律交织在一起,让整个电影充满了感性的东西。
影片中一个台词给我留下了极大的感动:我们为了考大学而学习,然后考大学之后就不再学习。
导演通过这个简短的台词表达了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批判,我们经常会忘记本次学习的初始目的,而流于形式化和机械的看似成绩。
影片中贾辉和小磊的“逃离”让我思考,我们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只是追逐所谓的“正解”,不再思考复杂的东西。
最后,我需要对这部电影做一个总结和思考。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大学的能力,电影通过两个主角的冒险和反思,去探讨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梦想,为人们探索和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舞台。
在这部电影看来,最重要的是能化解迷失,并找到自己真正的想法。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正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大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地方,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现代大学注重实践教学,提倡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社会活动。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并实践所学。
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另外,现代大学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大学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心理辅导和个人发展课程,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也提供各种各样的社团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总的来说,现代大学制度正在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大学里,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为未来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影响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影响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的变革。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的教育制度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近代教育制度改革、新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制度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影响。
一、教育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变革,始于19世纪的鸦片战争。
在战争中,中国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经济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始意识到自身的落后和弱点,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国家发展需要。
二、近代教育制度改革近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是清朝末期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兴起的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革运动。
该运动首先在教育领域进行改革,引进了西方教育体系,并成立了许多学校,如北洋小学堂、长沙机器铭等。
同时,洋务运动还注重实验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对各种新式科技和工业技术的介绍与学习,推动了中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为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一次重大革命。
在教育领域,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以新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思想,强调“民主、科学、实用、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把普及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任务。
同时,新文化运动还提出了取消科举、实行普及和对外开放的思想,促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彻底改革。
三、新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制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新中国教育制度建立的主要内容为:废除了原有的私塾、资本家、宗教、民间教育等传统教育,实行了国家统一管理的公办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实现了初中教育普及,发展了高中、大学、研究生教育;建立了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加强了教育科研等。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看法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看法中国教育制度一直备受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这个题目要求我谈谈自己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看法。
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背后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中国教育制度具有很多令人称道的特点。
一方面,教育权益的普及和保障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成就之一。
中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致力于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了许多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另一方面,中国教育制度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培养。
这是中国教育制度长期以来的传统和特点,它使中国学生在国际考试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的高考制度也被认为是全球最严格的之一。
这种制度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竞争力,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压力。
然而,中国教育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注重应试能力的教育模式可能会忽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这种模式导致学生过度依赖记忆和应试技巧,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
另外,教育过度重视考试成绩,造成了“应试教育”的问题。
部分教师或学校会过分注重分数,教授应试技巧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应试教育还导致了繁重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补习班的泛滥,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身心休息的机会。
另一个我认为需要改进的方面是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
当前,大多数学生选择攻读高等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和职业技能短缺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和实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制度在普及教育和强调应试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强调分数和测试,降低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力。
改革教育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平衡教育资源的分配,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视,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公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认识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认识首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助于维护校园秩序。
在一个庞大的学校群体中,学生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各异,如果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学生的行为可能会产生混乱,严重影响校园的正常秩序。
学校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学生在学校中应该遵守的规则,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举止,确保了校园秩序的稳定。
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学校可以有效地管理学生,减少纠纷和冲突,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
规章制度规定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的规则,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品德修养。
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规定了学生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教育活动安排,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此外,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意识。
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定,履行学生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塑造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意识。
学校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对学生的违纪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学生懂得自我约束,自觉遵守规则,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应该注重平衡规则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既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的规章制度还应该注重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及时更新和完善规章制度,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求,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要求。
总之,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学校应该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规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一入学规章制度心得
大一入学规章制度心得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意识到了这些规定的重要性。
通过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我们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学校的入学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在大学阶段,我们要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而学校的规定就像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例如,学校对学生的作息时间、考勤制度、课程安排等都有明确规定,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懒惰和拖延,提高学业成绩。
我在入学初期就认真阅读了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遵守规定,养成了每天按时起床、准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使我的学习生活井然有序,充满活力。
其次,入学规章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在大学里,我们是成年人,需要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而学校的规定要求我们遵守纪律,不迟到早退,不随意请假,不私自外出,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我们可以培养自律性格,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我还记得有一次,由于自己疏忽,迟到了几分钟,结果被辅导员批评了一番。
从此之后,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章制度,保证自己的行为端正,树立起对规章制度的尊重和认可。
再次,入学规章制度有助于维护校园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学是一个集体学习、交流和沟通的场所,需要一种秩序井然、文明有序的氛围。
各项规定的执行,使得校园更加安静整洁,学术氛围更加浓厚,有利于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我记得刚入学时,学校就进行了一次校园卫生清扫活动,整个校园焕然一新,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更是出于对整个校园和集体的尊重和爱护。
最后,入学规章制度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将来的发展,而学校的规章制度正是为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看法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看法
中国教育制度是指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
以下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一些看法:
1. 优点:
- 基础教育普及: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保障了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接受基本教育的权利,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
- 教育资源相对公平:政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学区制度、支教政策等,以保障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
- 重视学术成绩:中国教育制度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应试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缺点:
- 应试压力较大:过度重视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和家长的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 缺乏实践能力培养:部分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 教育资源不均衡: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仍然存在差距。
中国教育制度在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未来,中国教育制度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政策概括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政策概括心得体会作为教育的受益者,我们不得不深思教育的本质,更好地掌握学校教育政策。
学校教育政策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我校的教育体制中,我认为学校教育政策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完善,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我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政策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全方位关注和支持。
在学科设置上,学校实行了多元化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每位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科教育。
在课程实施上,学校突出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在师生关系方面,学校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理解,鼓励教师与学生沟通,促进两者之间的共同成长。
此外,学校未来应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需要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想法,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更好地应对日渐复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
教会学生如何自我调节情绪、提高应变能力并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是教育工作的重点。
通过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强化教育的育人功能,以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的身心状态下快乐成长,并且有机会在面对未来的挑战中取得成功。
虽然学校教育政策已经实现了较为整体的宏观规划,但是作为内部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有很多的改进空间。
我认为将教育精神完全落到实处是未来工作重点之一。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找具体的方法,不断找寻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
比如将课程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成为社会实践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
总的来说,学校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完善,需要引入多样化的教育策略。
目前,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逐渐提高,使用符合教育需要的科技手段,建构长效的研究和评价体系正日益成为教育创新的主流。
未来,学校将根据时代发展的时差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与科技革新的水平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以确保学校教育政策在全高中的教育体系内能够得到充分地实现。
大学生规章制度体会
大学生规章制度体会首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起着制约和规范的作用。
在大学里,时间管理尤为重要,学习计划的安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假如没有学校对学生的规章制度,学生可能会因为自由而过度放纵,导致学习不力,影响学术成绩。
比如,学校可能会规定学生晚上11点必须熄灯休息,不得进行其他活动,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障学业顺利进行。
在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术表现,确保自己按部就班地走向成功。
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我们的行为健康和安全具有极大的保障作用。
大学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受到一些诱惑,有时会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比如,学校规定学生不得在校园内吸烟,不得酗酒闹事,不得参与赌博等行为。
这些规定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的良好氛围。
通过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我们能够远离不良行为,保持身心健康,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迈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再次,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我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修养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还在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修养。
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维护学校的形象。
比如,学校要求学生要保持宿舍卫生,不得在校园内乱扔垃圾等。
这些规定的制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让我们懂得尊重环境,关爱他人,从小事做起,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修养,为我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和社会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里,我们正在走向成熟,我们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考验,让我们懂得守纪律守规矩,遵守社会规范。
比如,学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得迟到早退,不得随意缺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项目:您对中国大学教育制度的看法
课题成员:22——28号
(
课题分组:教师组学生组社团组网络论坛组家长组
课题统计结果:
一、教师组:
1、大学教育制度有缺陷,持批评态度。
如⑴课堂教授知识与社会脱节,很多专业设置不科学⑵扩招现象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教育质量下降⑶个别学生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挤破脑袋入党
2、持中立态度,认为是国家现状造成的,主张从老师和学生方面改进。
如在教学方式上根据老师的特点和专业知识,同学应积极上进,主动规划未来,在就业问题上不要眼高手低。
3、认为存在问题,但批判无用,因为大环境改变较难,应从自我找原因,学生应充分准备,积极主动,老师在方向上给予指导
二、学生组:
1、理论知识太过老化,过时,尤其是经济类专业方面;忙于扩建扩招,忽视了教学水平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曹德乐09级)
2、师资力量弱、专业信息传递慢、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育模式单一化、教学方式老套、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系黎明09级)
3、知识脱离实际、社会实践能力差、师资力量弱、结合实际培养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系李琳09级)
4、太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老师改卷应公平、课程设计应多联系实际、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人力资源管理系王雪09级)
5、应试教育缺乏实践性、理论脱离现实、知识更新慢、讲课课件落伍、教师专业程度不够、一师多职现象(人力资源管理系许明超09级)
6、大学教育融合了中西教育思想,现阶段是适应社会的;教育体制的僵化和改革的不彻底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行政管理赵晓霞09级)
7、重理论、轻实践、与实际脱轨;教师专业能力下降;扩招导致教学质量
和学校实力下降(汉语言文学李颖09级)
8、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去行政化、加大学术腐败整治力度、注重因材施教、不能盲目扩招(人力资源管理系张道方09级)
9、扩招导致专业多余、大学生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大学去行政化、“官僚制度浓”、高考状元纷纷不在大陆上学(人力资源管理系09级)
10、理论与实际脱节、大学存在对贫困生的不公平现象、学费过高(人力资源管理系上官单强09级)
11、过于注重理论、不重视个人的发展、学生虚度光阴、大学教育过于追求全面化(人力资源管理系李义名09级)
12、专业与就业针对性不强(信息与计算科学吴圆圆10级)
13、对学生管理太放松(信息与计算科学王亚丽10级)
14、大学课堂讲授内容太多,缺少交流、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课余生活也精彩(信息与计算科学张晴10级)
15、对学生管理太松,容易让人迷茫;能彰显大学风采;感觉上不上大学一样,枯燥无味、关系难处理(信息与计算科学赵晓威10级)
16、相对自由,利于培养自立精神;管理过于宽松、教育质量低(机械自动化乔浩10级)
17、重理轻文;盲目跟风开设专业,师资力量弱;重理论,轻实践;扩招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国际贸易与经济谢瑞聪10级)
18、各校之间师资力量不公平;图书馆资源很少利用;自习教室难找;老师教学方法传统老套(英语教育井莹10级)
19、知识内容太老,课件更新慢;老师与同学交流少;个别校级公修课无聊;老师讲授方式照本宣科,方式单一(英语教育毛质航10级)
20、老师不会主动关心爱护同学、有些课程无趣;教师水平不高(英语教育宋亚楠10级)
21、教育应该多元化、实践性应强、中国大学开放性不够、文化氛围不浓(翻译专业李新亚10级)
22、教育应民主化,除专业课外应是自己感兴趣的课;学生不必每节课都到(翻译专业姜宁10级)
23、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创新;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系徐静11级)
24、应开设实实在在的业余课外活动(数字传媒教育技术学陈新亚11级)
25、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是纯粹体力劳动(数字传媒教育技术学张瑞杰11级)
26、理论与实际脱节;行政人员中老师数量过多、学生单纯打杂;社会功利思想渗透严重(数字传媒教育技术学周浩然11级)
27、讲课太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课余时间无聊,活动少(数字传媒教育技术学付于博11级)
28、多些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网速慢,不方便(数字传媒教育技术学程思茹11级)
三、社团组:
1、教学死板(刘丹、赵萌萌)
2、还不错、挺好、可以接受(余慧华、李曌、李翡一、史琼)
3、本末倒置(徐可)
4、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韩义)
5、可以接受,但更倾向于有所改革(杜光辉)
6、自己用心就好(刘家成)
7、不够民主(刘婷婷)
8、应该更人性化(李森)
四、网络论坛组:
课题结果分析:
一、统计人数
⑴、此次调查共涉及人数为43人,网络人若干,其中老师3人,学生40人。
具体人数统计如图:
支持态度较强批判态度较强
(解释:支持态度较强的老师1人,学生1人;批判态度较强的老师2人,学生42人)
⑵、网络论坛方面,都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问题,需要改革,当然网友有时候比较激进,在论坛上发表意见约束性小,不免有些误差,故仅作为参考材料。
二、总结问题
持批判态度的认为中国大学教育制度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①:师资力量弱,教师水平不高,教学方式单一传统,不主动关心同学,与同
学进行交流
②:不会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积极上进,不主动参加各类活动,虚度光阴,
功利化严重
③盲目开设专业,跟风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严重,专业设置不科学
④理论知识与实际脱节,书本知识太过时,更新不及时,教师课件落伍,枯燥
无味
⑤学校行政化严重,去行政化慢,学术腐败盛行,扩招严重,教育质量下降,
应试教育现象依然,学校文化氛围不浓,学校之间存在不公平现象,课程设
置不合理,应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⑥政府应加大教育资金力度,帮助贫困生,维持各校资源的公平性
课题小组建议改革措施:
1、教师应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水平,改善教学风格,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
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还应及时更新课件,向学生教授专业最新动态的知识,了解专业趋势。
2、学生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动
手操作能力;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充实自己。
3、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业,不盲目扩招,加快去行政化步伐,提高教育
质量,严厉打击学术腐败等现象。
4、政府应当统筹推进大学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以合
理配置教育资源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学校资源之间的对称平等;
以推动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