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习俗

合集下载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的文化底蕴丰厚,其中礼仪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土家族人民重视礼仪,注重人际关系,为了传承和弘扬土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土家族形成了独特的四大礼仪。

一、过大年礼仪过大年是土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展示土家族礼仪文化的重要时刻。

在土家族的过大年仪式中,民众会穿上盛装,参加康巴夜市的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会以羊肉、鸡鸭、鱼虾等丰盛的食物招待亲友和远方来访的客人。

同时,民众还会挑选出一位品德高尚、声望较高的长者来主持这个仪式,称为“仆什”(土家语),他会带领大家进行祈福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二、结婚礼仪土家族的结婚仪式历时三天三夜,吸引了村里的人们来观礼。

婚礼前,新郎需要探望新娘家,送上婚礼必备的“彩礼”(嫁妆)。

而后,新娘和新郎会穿上传统的土家族服装,进行盛大的婚礼。

新娘会穿着白色的汗衫、红色的法腰和土家寨的特色婚饰。

在仪式中,新娘会从新郎家接回一个装满“爱心和智慧”的“婚筐”,象征着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同时,新郎新娘还会参加“抢红”,这是一项新娘亲友要拦截新郎的仪式,以展示新娘家庭的力量和新郎的决心。

结婚仪式结束后,亲友还会开展传统的婚宴,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祈福。

三、葬礼礼仪土家族对待死者的葬礼十分重视,他们认为葬礼是人生最后的重要仪式。

在土家族的葬礼仪式中,亲友和村民会穿上黑色的衣服,披麻戴孝。

葬礼一般由父母或兄弟姐妹主持,他们会为死者叩头、哭丧、烧纸钱,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葬礼期间,亲友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亡者安葬祥和、魂灵得到安宁。

四、过年庙礼仪每年农历春节期间,土家族会举行特殊的过年庙礼仪,这是土家族人们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敬仰之情的方式。

在这个仪式中,村民们会穿上汗衫、法腰等传统服饰,以身份识别分层。

村长或族长会带领村民们前往土家族的祖庙或祠堂,供奉祖先。

在祭祀过程中,村民们会献上酒、食品和鲜花,同时进行祈福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土家族人们来年平安幸福、风调雨顺。

土家族传统民俗节庆

土家族传统民俗节庆

土家族传统民俗节庆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

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土家族的习俗和文化,也是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传统民俗节庆的特点和庆祝方式。

一、传统民俗节庆概述土家族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婚礼、葬礼、农历新年等。

这些活动在土家族人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他们传承和展示自己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

1.婚礼节庆土家族的婚礼是一个十分隆重的仪式。

婚礼前,新郎会和他的家人准备一些礼品来拜访新娘的家人,以示诚意。

之后,双方家族会在一起商量婚礼的具体安排。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传统土家族的婚纱,新郎则会穿上华丽的服饰。

婚礼上,还会有丰盛的宴席和土家族的传统歌舞。

2.葬礼节庆在土家族人民的传统信仰中,人的灵魂会继续存在并保护着家庭。

因此,对于亡者的葬礼也是十分重视的。

土家族的葬礼庆典通常会持续多天,期间会进行祭祀、守夜、祈福等仪式。

亲友们会集体前往墓地祭拜,悼念逝者,并参与各种纪念活动。

3.农历新年农历新年是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庆之一。

过年期间,土家族人民会进行多种庆祝活动,如赛龙舟、舞狮子、放鞭炮等。

人们还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饰,家家户户张贴喜庆的对联和年画。

亲朋好友会相聚在一起,共同享受美食和传统表演,以此迎接新的一年。

二、土家族传统民俗节庆的特点土家族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有着鲜明的特点,体现了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土家族的节庆活动注重人际关系和互动。

不论是婚礼、葬礼还是新年庆祝,人们都会邀请亲友们共同参与,加强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

其次,土家族的传统节庆活动保留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元素。

对于土家族人民来说,传统节庆不仅是庆祝和娱乐的方式,更是对祖先的敬意和尊重。

此外,土家族民俗节庆活动强调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豪感。

通过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方式,土家族人民表达了对自己文化传统的热爱和自豪。

三、土家族传统民俗节庆庆祝方式土家族传统民俗节庆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每个活动都有独特的庆祝仪式和活动形式。

土家族传统节日与民俗庆典

土家族传统节日与民俗庆典

土家族传统节日与民俗庆典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庆典。

这些节日和庆典不仅是土家族人民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也是他们传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土家族传统节日和民俗庆典。

第一节:芦笙节芦笙节是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3月15日举行。

这一天,人们身着传统服饰,齐聚在村庄广场上,开展各种欢庆活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芦笙的演奏比赛。

芦笙是土家族的传统乐器,它的音色激昂、高亢,能够表达人们内心的激情和喜悦。

在节日期间,芦笙的声音充斥在山林间,让人们陶醉其中,感受到土家族特有的音乐魅力。

第二节:可鲁节可鲁节是土家族春耕伏籍的庆典,时间一般在农历4月初。

这个节日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农耕智慧和对丰收的期盼。

在可鲁节期间,农民们会用特殊的仪式祭祀神灵,祈求农作物能够丰收。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各种民俗体育活动,如划船比赛、举重比赛等,以此庆祝春季的到来。

可鲁节是土家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家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节。

第三节:吊鼓节吊鼓节是土家族传统农耕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通常在农历7月或8月举行。

这个节日以鼓舞祈雨为主题,旨在祈求来年的丰收。

在吊鼓节期间,土家族人民会吊起鼓,用鼓声祈雨,希望得到上天的眷顾和庇佑。

吊鼓节还伴随着舞龙、舞狮等表演活动,各村民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展示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

第四节:围炉夜话围炉夜话是土家族冬日里举行的庆典活动,时间一般在农历10月或11月。

这个庆典是土家族人民团聚的时刻,家庭成员围坐在壁炉旁,边品尝美食边互相交流,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生活。

围炉夜话的特色也在于其别出心裁的仪式,家长会亲手给儿女们剪纸,展示自己的技艺;人们还会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度过一个温馨而愉快的夜晚。

以上是几个土家族传统节日和民俗庆典的介绍。

通过这些节庆活动,土家族人民得以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土家族风俗习惯介绍

土家族风俗习惯介绍

土家族风俗习惯介绍土家族风俗习惯介绍土家族是中国传统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在中国的湖北地区,平时都是从事农业,妇女则比较擅长刺绣针织。

那么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文化都有些呢?下面就随啦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介绍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

土家族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

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

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饮食习惯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包谷饭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

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

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节庆食俗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

端阳节吃粽子。

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

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

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

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

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石耳炖鸡鸭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

土家族传统节日与庆典活动

土家族传统节日与庆典活动

土家族传统节日与庆典活动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传承和弘扬了土家族的历史和传统价值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土家族的几个重要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

一、拜祖节拜祖节是土家族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

这一节日旨在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或祠堂,点香烧纸,祈求祖灵保佑家庭平安、丰收和子孙繁荣。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包括歌舞表演和游行,展示土家族特色的民俗文化。

二、贺年节贺年节是土家族的新年庆典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这是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热闹、欢乐的时刻。

在贺年节期间,家家户户会贴上各种各样的春联,门窗上挂起红灯笼,而且还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观看烟火晚会,并举行祈福仪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和吉祥。

三、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土家族的传统庆典活动,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同时也是向江河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的仪式。

当天,人们会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中进行激烈的划船竞赛,同时还会召开祭祀仪式,进行舞狮、舞龙等表演,以及举行各种传统体育竞技活动。

这一庆典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刺激的比赛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参与者。

四、红娘大赛红娘大赛是土家族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每年农历七月举行。

这是一个为单身男女提供婚姻交流和相亲机会的活动。

参赛者会穿上传统的土家族服饰,进行自我表演和互动交流,以寻找心仪的伴侣。

此外,还会进行选美比赛和才艺展示,吸引了众多观众和媒体的关注。

这一活动旨在传承土家族的婚俗文化和加强社区内的交流和联系。

五、火把节火把节是土家族的传统庆典活动,每年农历十月十四举行。

这一节日是为了祈祷丰收和辟邪,同时也是向神灵祈求健康和繁荣的仪式。

在火把节当天,人们会点燃巨大的火把,围绕村庄或城镇周围绕行,同时进行舞狮、舞龙、火龙等表演和民俗活动。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过赶年、元宵节、社日、花朝节、寒食节等,清明节、牛王节,端午节、向王节、乞巧节、女儿会、月半节、中秋节、寒衣节等。

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平时也都是使用汉文。

土家族的人都住的吊脚楼,全部都是依山而建,并且习惯群居,土家族的人结婚要哭嫁,哭的越厉害说明女子的才德越高,土家族人很迷信鬼神,所以祭祀很频繁并且举办的很隆重。

土家族人特别爱唱歌,而且手工艺刺绣和编织非常的优秀。

土家族四大特色

土家族四大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那是历史长河当中遗留下来的民族烙印。

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这个民族有着四大特色,是与众不同的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土家族的四大特色都是什么吧。

哭哭啼啼办喜事
土家族在办婚事的时候,新娘在上花轿之前就已经哭的声音嘶哑,这是哭嫁。

虽然哭嫁并不是土家族独有的,但是土家族是最为隆重以及典型的。

土家族的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前的3天或者7天开始,不过在开始的时候都是断断续续的哭,亲邻来送礼看望时,谁来就哭谁,作为道谢之礼节。

出嫁前的晚上新娘亲邻中邀请未婚姑娘9人围席而坐,通宵唱歌,称为十姊妹歌。

这段时间的哭唱顺序为哭爹娘、哥嫂、姐妹、叔伯、陪客、媒人、梳头、祖宗、上轿。

内容是哭诉身世以及难舍的离别情绪。

谁哭的时间越长就是有才有德。

欢喜送亡人
遇到丧事时土家人会办的十分热闹,一定会请个师傅打丧鼓,晚上时候唢呐高奏,锣鼓大作,鞭炮阵阵,丧鼓一响,邻里都来奔丧,奔丧者数人一组,踏着鼓点合着唱词在灵堂上狂舞,这叫跳丧。

展现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

锣鼓喧天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有着浓烈的祭祀色彩。

其特点是手脚同边动作,踢踏摆手,节奏鲜明。

摆手歌长达数万行,简
直是部民族史诗。

跳摆手舞的人数也不固定,少则数百,多则上万,气势磅礴壮观。

狂放毛古斯
毛古斯舞仿佛非洲土著舞似的,裸露着上身,披着茅草的舞衣,一边跳一遍欢快的喊着土语,十分的原始和狂放。

毛古斯舞一般是在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跳的,有歌舞、有对话也有完整情节,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毛古斯舞要跳六个晚上,每晚一个主题,展现了土家族的历史。

土家族民俗文化

土家族民俗文化

土家族民俗文化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庆典、传统服饰、音乐舞蹈、饮食习俗等方面,它们既是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传承祖先智慧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

节日庆典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人民热情好客,喜欢欢庆节日,庆祝活动常常以音乐舞蹈、民间歌曲、竹竿舞、步云山、封坛等形式举行。

其中,土家族最重要的节日是“花山节”,这个节日源自土家先祖封山立志的传说故事,每年正月十五举行。

花山节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土家族服饰,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表演传统歌舞,以及各种有趣而富有挑战的民间竞技活动。

传统服饰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土家族的传统服饰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男性常穿袍衫及紧身裤、长筒靴等,而女性则以长袍和半裙为主。

他们在服饰上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花纹的装饰,如用蓝、黑相间的花纹装饰衣领、袖口等。

传统服饰的保留和传承,不仅反映了土家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也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土家族音乐舞蹈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和激昂的旋律而闻名,多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传统乐器如芦笙、打击乐等常被用于音乐演奏中。

土家族的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田园舞”、婚礼上常见的“红缨舞”,还有英勇豪迈的“刀马旦”等。

土家族的音乐舞蹈无论是在家庭聚会还是集体庆典中,都扮演着重要的交流和娱乐角色,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展示形式。

土家族的饮食习俗深深扎根于他们的生活中。

土家族以农耕为主,辛劳劳作需要丰盛的餐食来满足体力需求。

土家族的饮食偏向酸辣口味,以腌制食材和腌制菜肴为主,如酸辣鱼、腊肉、酸菜等。

此外,土家族还有独特的酒文化,制作出了以土家族传统工艺发酵而成的米酒。

土家族人民喜欢用米酒来招待客人,并在节庆和重要场合中饮用。

土家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融汇着土家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一、土族传统节日的概述土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这些节日和风俗反映了土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民间信仰和民族特色。

二、土族重要节日的风俗习惯1.土族春节土族春节,又称“土族过大年”,是土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期间,土族人民会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龙灯、舞狮子、唱花灯等。

此外,土族春节的特色食品有“搅团”、“ocratic”等。

2.土族端午节土族端午节又称“土族五月节”,是土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土族端午节当天,人们会举行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等活动。

此外,土族端午节还有射箭、拔河等竞技项目。

3.土族中秋节土族中秋节又称“土族八月会”,是土族人民庆祝丰收、团圆的传统节日。

土族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赏月、吃月饼、舞龙灯等活动。

此外,土族中秋节还有祭祀土地神、丰收神的习俗。

4.土族蟠桃会土族蟠桃会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信仰活动,旨在祈求五谷丰收、家人平安。

蟠桃会期间,土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唱戏、舞龙灯等活动。

此外,参会者还需品尝特色美食“蟠桃宴”。

三、土族婚礼习俗土族婚礼富有民族特色,独具一格。

婚礼过程中,新郎骑马赴新娘家迎娶,新娘乘坐花轿前往新郎家。

婚礼现场,土族舞蹈、歌唱、戏剧等表演轮番上演,热闹非凡。

此外,土族婚礼上的食品也非常讲究,如“喜糕”、“花馍”等。

四、土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土族传统节日和风俗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

为此,我们要加强对土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土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政府、民间组织和个人都应共同努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总之,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是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土族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土家族的民俗节日

土家族的民俗节日

土家族的民俗节日土家族是中国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是庆祝丰收和传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体现土家族人民热情好客、友爱团结精神的重要场合。

以下是对土家族的几个重要民俗节日的介绍。

1. 吃新节吃新节是土家族的春节,也是土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吃新节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或初二举行。

这一天,整个家族都会团聚在一起,共同欢庆。

人们会穿着盛装,进行各种传统活动,比如祭祖、赛龙舟、腰鼓舞等。

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大家一起吃新饭,代表着一年的好运和丰收。

2. 放水节放水节是土家族最独特的节日之一,在农历三月三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江河湖泊边,欢快地唱歌跳舞,放龙舟,放飞孔明灯,最特别的是还有放水活动。

放水是指人们在水边相互泼水,象征着洗涤心灵,驱除不祥之气。

放水节是土家族民间自古传承的习俗,也是人们展示自己魅力和友谊的场合。

3. 三月三三月三是土家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土家族人民对大自然敬畏和庆祝丰收的活动之一。

人们联欢赛歌舞,参与各种传统活动,如赛龙舟、扯旗杆、戴草帽等等。

尤其是吃“凯锅饭”,这是一种特色食物,由肉、腊肠、汤圆和红糖等多种食材煮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4. 庆丰收节庆丰收节是土家族的重要民俗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土家族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

人们会穿上传统服装,进行歌舞表演、灯会和祭拜活动。

最重要的节目是土家族的特色舞蹈和锣鼓表演,这些节目热闹而欢快,彰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5. 杀虎节杀虎节是土家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在农历十月二十三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模拟猎杀虎的场面,以纪念土家族的英雄事迹。

活动包括舞狮、耍猴、杀虎等传统表演,还有文艺演出和民间游戏等。

杀虎节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土家族人民团结奋斗和乐观向上精神的体现。

总之,土家族的民俗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通过这些节日,土家族人民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文化,展示着自己的传统和独特魅力。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丰富而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 "三月三"节:这是土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三月
初三举行。

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进行民族舞蹈、歌唱、竞技等活动,庆祝丰收和繁荣。

这一天,土族人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和平幸福。

2. "白皮节":这是土族的农历新年,也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进行独特的舞蹈、民族体育竞技和传统音乐表演。

在节日期间,人们还会赠送礼物、互相拜访和享用传统美食。

3. 婚礼习俗:土族的婚礼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扎达”,新娘和新郎穿上传统的服饰,通过共同品尝膳食来完成结婚的过程。

还有“十里红娘队”,婚礼当天,新郎和他的家人会穿着盛装,经过十里红娘队的队伍,向新娘家里方向前进。

4. 藏历年规:土族人会按照藏历来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晚上,在家里摆上丰盛的年夜饭,家长会给孩子们分发礼物。

除夕夜,人们会点亮篝火,跳起土族的特色舞蹈,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5. 藏戏节: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戏剧节日,一年一度的舞台上演表演各种土族传统剧目,包括历史剧、爱情故事、神话传说等。

观众们可以欣赏到土族的表演艺术和音乐。

以上是土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和风俗,展示了他们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丰富了土族人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

土家族民俗习惯

土家族民俗习惯

土家族民俗习惯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土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下面将为您介绍土家族的一些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

婚俗习惯在土家族的传统婚礼中,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

新娘嫁入新郎家之前,会有一组由女性家长组成的“嫁妆队”前往新郎家中,将婚礼所需的嫁妆物品带到新郎家。

而新娘在嫁妆队的陪同下,身穿鲜艳的传统民族服饰,参加盛大的迎亲仪式。

除了嫁妆队之外,还有一支“鸳鸯队”的队伍,其中男女各半,手拉手排列,象征着夫妻恩爱。

在仪式之中,还有舞龙、燃放鞭炮等传统庆祝活动。

这些独特而庄重的婚俗习惯,彰显了土家族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

节日习惯土家族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吃新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土家族的人们会准备一批新米,与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享受美食,共度欢乐时光。

这个节日也被视为家庭团聚的象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另外,土家族还有许多其他节日,如“踏青节”、“花山节”等。

踏青节是土家族的春季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登山活动,欣赏春天的美景。

花山节则是夏季节日,土家族人们会在山间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狮、划龙舟等,让人们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饮食习惯土家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

他们以米饭为主食,常常将米饭做成各种美味的传统菜肴,如土家酸肉、土家小炒肉等。

同时,土家族也有自己独特的酿酒技艺,以米酒和腊八酒最为有名。

在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和喜庆活动中,酒桌上酒菜丰盛,象征着对客人的热情好客。

服饰习惯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男性常穿藏蓝色或白色的长衫,领子上有红色或黄色的装饰,搭配黑色长裤和白色长筒靴,形象威严。

女性则爱穿色彩鲜艳的上装和裙子,头戴花环或发饰,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婉约。

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土家族的服饰更是充满了独特华丽的民族特色。

例如,土家族的花嫁服饰非常美丽,通常由红色和彩色丝绸制成,配以银饰和刺绣,呈现出瑰丽绚烂的效果。

住房习惯土家族的传统住房也有其独特之处。

土家族传统文化

土家族传统文化

土家族传统文化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传统文化是土家族人民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

一、语言文字土家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系统,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土家族人民的母语。

土家文字是土家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文字形式,使用简洁而且富有特色。

这种文字在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承。

二、风俗习惯土家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家族人民的婚俗。

土家族的婚礼被认为是人生大事,婚礼程序繁复而隆重。

在婚礼上,新郎会乘着花轿,由举着红伞的花童引领,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

而在新娘家,也会有精心准备的接亲仪式,有舞狮表演和舞龙等活动,喜庆热闹。

三、舞蹈音乐土家族的舞蹈音乐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以“阳春白雪舞”最为著名。

这种舞蹈源于土家族的劳动生活,舞姿热情奔放,动作敏捷大方。

同时,土家族的音乐也充满了特色,如土家族的竹笛、芦笙和锣鼓等乐器,都是土家族人民在各种仪式和庆典活动中常用的乐器。

四、建筑艺术土家族的建筑艺术以土家楼为代表,土家楼是土家族人民居住的特色建筑。

土家楼外形独特,结构稳固,通常是木结构和花岗岩砌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土家楼的建造需要许多人合作完成,可以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五、节日庆典土家族人民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家族的“苗年”和“芦笙节”。

苗年是土家族人民过农历新年,是他们的重要传统节日。

在苗年期间,土家族人民会进行祭祀仪式,表演舞蹈音乐,与亲朋好友一起欢庆。

芦笙节是土家族人民对芦笙这一传统乐器的特殊纪念活动,人们会组织芦笙比赛和演奏表演,以表达对土家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总结土家族传统文化是土家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对土家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舞蹈音乐、建筑艺术以及节日庆典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传统民俗与习俗研究

土家族传统民俗与习俗研究

土家族传统民俗与习俗研究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民俗与习俗,这些民俗无论是在结婚、葬礼还是在节日庆典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土家族传统民俗和习俗进行研究,以深入了解土家族的文化传统。

一、婚俗婚姻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对于土家族而言,婚姻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土家族的婚俗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其中包括婚礼仪式、嫁妆习俗等。

1. 婚礼仪式土家族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迎亲、订婚、求婚等环节。

在迎亲的环节中,新娘会穿上传统土家族的婚服,并由新郎一家去接新娘。

在整个婚礼仪式中,亲友们会一起唱歌跳舞,以祝福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2. 嫁妆习俗土家族的嫁妆习俗也十分独特。

新娘家会准备一些礼金、衣物和家具等送给新郎家。

这些嫁妆物品通常都经过精心准备,代表着新娘家对新娘的爱护和祝福。

二、葬礼习俗土家族的葬礼习俗也有着浓厚的民俗色彩。

在传统土家族中,葬礼并不是一次悲痛的仪式,而是一种表达对逝者尊重和怀念的方式。

土家族的葬礼通常分为几个步骤,包括告别仪式、火化、跳坟舞等。

1. 告别仪式土家族的告别仪式通常会持续几天,亲友们会聚集在一起送别逝者。

在仪式中,亲友们会穿上传统的白色葬礼服,举行祭拜和祈福的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与怀念。

2. 火化火化是土家族葬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火化的时候,亲友们会齐声高歌,并在火化的过程中跳坟舞,以祈福逝者能够安息。

三、节日庆典习俗土家族的节日庆典也是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这些庆典活动丰富多彩,极具观赏性。

1. 清明节清明节是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的日子。

在清明节期间,土家族人会扫墓祭祖,并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祈福活动,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2. 彝族年彝族年是土家族的农历年,也是土家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彝族年期间,土家族人民会进行祭祀、舞蹈和民俗表演等庆祝活动,一起度过欢乐祥和的时光。

总结:通过对土家族传统民俗和习俗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土家族有着独特、丰富的文化传统。

土家族人文风俗手抄报内容

土家族人文风俗手抄报内容

土家族人文风俗手抄报内容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其独特的人文风俗为我们展现了这个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土家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婚俗、葬礼习俗、节日庆典、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家族婚俗土家族的婚俗非常独特而又充满仪式感。

婚礼通常在春夏之交举行,庄重而喜庆。

新娘和新郎先分别穿上华丽的服装,然后进行下面的步骤:1. 婚礼准备:新娘会在婚前七天开始收拾嫁妆,而新郎需要准备聘礼送给新娘的父母。

同时,新娘和新郎的家庭也会准备丰盛的婚宴。

2. 剪纸环节:婚礼当天,新郎新娘会手牵手走过装饰有剪纸的门槛,象征着共同步入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

3. 合巹过门:新郎新娘在家族长辈的见证下,将双手合巹,新郎挑起新娘,象征着互相扶持、相互依靠。

4. 洗脚仪式:在婚宴上,新娘会脱下鞋袜,新郎为新娘洗净双脚,并在新娘的脚上涂上丹桂油,以此祈求新娘未来婚姻幸福美满。

二、土家族葬礼习俗土家族的葬礼习俗充满了浓厚的哀思和敬意,体现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追思。

主要流程如下:1. 撤山仪式:土家族人在丧家门前撤山,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结束与逝者的生理和精神联系。

2. 出殡队伍:丧家亲属和村民们组成出殡队伍,吹奏丧乐,抬着装着逝者棺木的车队往葬礼地点前进。

3. 送葬行列:在葬礼地点,人们围绕着逝者的灵柩,跳起舞蹈,称为“送葬行列”,以此来送别逝者,祈福他们的灵魂能够安息。

4. 坟墓修建:葬礼结束后,亲属和村民会修建逝者的坟墓,其中“三级墓”是土家族的主要形式,由三个不同形状的墓坑组成。

三、土家族节日庆典土家族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崇敬。

以下是土家族的几个重要节日:1. 松溪节:松溪节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并进行赛龙舟、划竹筏等各种传统体育竞技。

2. 牛王节:牛王节是土家族重要的祭祀节日,以纪念土家族的祖先牛王。

土家族风俗

土家族风俗

土家族风俗引言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重庆等地。

土家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

婚嫁风俗土家族的婚姻制度非常讲究,通常在农历农忙季节结束后,进行婚礼。

婚礼通常会持续三天,被称为“三朝”。

第一天是迎亲日,新郎一行人会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

第二天是亲友聚餐,新婚夫妇会邀请亲友共进晚餐。

第三天则是新婚夫妇参拜祖先,祈求祝福和幸福。

在土家族传统的婚礼中,舞狮表演和歌舞表演一直是不可缺少的节目。

赛龙舟赛龙舟是土家族重要的传统体育活动,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土家族的人们会聚集在河边观看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土家族的传统民间活动。

参加比赛的龙舟通常由20人组成,队员们会齐心协力划桨,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赛龙舟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土家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象征。

民歌舞蹈土家族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歌舞蹈,通过歌舞表演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土家族的歌舞节目以独舞为主,通常伴随着精美的民族乐器,如竹笛、扬琴等。

土家族的舞蹈动作优美、富有节奏感,常常表现出对劳动、生活以及自然界的赞美。

土家族的婚礼上,舞狮表演和草裙舞也是重要的节目,吸引着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祭祀仪式土家族人民深信神佛,因此祭祀仪式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土家族的祭祀通常与重要的节日或者仪式相结合。

在传统的祭祀仪式中,土家族人民会穿上盛装,击鼓吹箫,在祭坛上献上美食和酒水,以示对神佛的敬意。

祭祀仪式不仅是对神佛的虔诚,也是土家族人民心系祖先、对家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论土家族风俗深受其民族传统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且丰富多样的文化。

从婚嫁风俗到赛龙舟,从民歌舞蹈到祭祀仪式,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体现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家族的热爱和崇敬。

通过了解土家族的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个多元文化的民族。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

土家族风俗

土家族风俗

土家族风俗1. 简介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族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重庆等地。

土家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本文将以土家族的风俗为主题,介绍土家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婚姻习俗、节日庆典等方面。

2. 生活方式2.1 居住土家族人民主要居住在山区,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传统上,土家族人民居住在木质或石质的土家楼中,这种楼房结构独特、坚固耐用,在山区有很好的适应性。

2.2 饮食土家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主要以粮食为主,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

同时,他们也以独特的土家酸辣菜闻名,如酸汤鱼、酸辣苕粉等,口味鲜美独特。

2.3 服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包括上衣、裤子、披肩、腰带等。

男性的传统服饰为青布上衣、黑色长裤,而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为彩色上衣和裙子。

土家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多样,常常装饰有特色的图案纹饰。

3. 婚姻习俗土家族的婚姻习俗独特而丰富多彩。

### 3.1 订亲在土家族的传统习俗中,敬茶是订亲的重要环节。

男方家长将茶叶放在缸中,女方家长则在一旁观摩。

如果女方对男方家庭条件满意,她便用瓢从缸里舀一碗茶,表示答应订亲。

3.2 婚俗仪式土家族的婚礼通常在农闲时举行,婚礼前后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拜堂、接亲、敬酒等环节。

在拜堂的仪式中,新郎新娘会向天地拜礼,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幸福美满。

3.3 婚礼习俗土家族人民在婚礼上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比如,在新郎新娘进入新房时,他们会敬酒给天地父母和祖先,以示尊重和表示对家人的敬意。

4. 节日庆典土家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

### 4.1 染衣节染衣节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土家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染衣节这一天,土家族人民会相约而至,一起欢度这个重要的日子。

届时,人们会进行土家族传统的歌舞表演、各种民俗活动和竞技,同时还会品尝传统美食。

4.2 祭祖节祭祖节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和纪念。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一):饮食习惯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

茶也是土家族人生活必需品,喜喝熬茶。

茶用大瓦罐置火坑间熬煮,常年不离,是土家人火炕中的“不倒翁”。

熬茶多用藤藤茶、老茶叶或茶果等,俗称长寿藤、神茶,学名茅岩莓。

宗教信仰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

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形式。

[由整理]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

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

过去有巫师驱鬼。

有的地方信道教。

语言文字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也有人认为归入缅彝语支,是藏缅语族内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语言。

绝大多数人通汉语,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没有本民族文字,现时使用1984年创制的拉丁文字,通用汉文。

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风俗节庆1、牛王节: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节。

这天各地都要举办牛王节歌会,搭起歌台,将牛头像悬挂在歌台中央,以歌颂牛的功德。

2、嫁毛虫节:四月初八日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

届时,家家用红纸两条,分别写着:“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归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贴在堂屋左侧中柱上面,以为此举能够驱除虫害,四季平安。

3、五月节:农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称五月节,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烧艾条,到江边祭祀鬼神。

4、赶年节: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

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

5、舍巴节:“舍巴日”,土家语,又称“舍巴巴”,“舍巴”摆手之意,“日”,动词,“做”之意。

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

带有浓厚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名。

关于土家族的风俗

关于土家族的风俗

关于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等地。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反映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

一、土家族的婚姻习俗土家族的婚姻习俗非常独特,婚礼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纳彩、娶亲和娶妻。

在纳彩阶段,男方要送一些彩礼给女方,并与女方的家人商量婚事。

娶亲阶段是婚礼的重头戏,男方要带着一支锣鼓队和舞狮队,高歌助兴,热闹非凡。

娶妻阶段是男方正式将新娘接回家中,并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

二、土家族的服饰习俗土家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多彩,男女装束各有特点。

男子通常穿着黑色长袍和白色长裤,头戴蓝色布帽,腰间系上一条红色腰带。

女子则穿着色彩斑斓的对襟蓝色上衣和白色长裙,头上戴着精美的银饰,如银花、银耳环等。

土家族的服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三、土家族的节日习俗土家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家族的新年——“吃新节”。

在这一天,土家族人会合家团聚,共同享用美食,如酸汤鱼、酸白菜等。

同时,人们还会举行祭拜祖先的仪式,并进行民俗游戏和舞蹈表演,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新年,土家族还有丰收节、花山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

四、土家族的民俗习惯土家族有许多独特的民俗习惯,例如“拜堂”、“吃酒”等。

拜堂是土家族婚礼上的重要环节,新郎新娘要在堂前向天地、祖先行拜礼,以示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

吃酒则是土家族人们在庆祝喜事时的常见习俗,人们相互敬酒,祝福对方健康幸福。

此外,土家族还有丰富多样的歌舞文化,如锣鼓舞、花鼓舞等,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热情和豪放的性格。

五、土家族的信仰习俗土家族的信仰习俗非常丰富,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

土家族人相信祖先和自然神灵,认为他们能保佑人们平安顺利。

每逢重要的节日或喜庆活动,土家族人都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神灵祈福。

此外,土家族还有一种独特的信仰形式——土司信仰,土司是土家族的领袖,人们对土司寄予了极高的崇敬和信任。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族习俗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

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

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酉阳县2010年10万人同跳摆手舞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10月18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

乐器有木叶、“咚咚喹”、“打家伙”等。

《龙船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

土家族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

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

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
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包谷饭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

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

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

端阳节吃粽子。

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

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

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

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

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

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盖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和排骨。

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

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
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

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置办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余均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为荤菜)。

入席时座位分辈分老少,上菜先后有序。

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

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

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

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

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

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

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都来陪哭。

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

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

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

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

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

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

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

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

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

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
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

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毛大王节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

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

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喂养。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

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

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

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

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

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

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

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

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

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

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

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富。

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一般认为是“土生土长的人”之意。

2000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
鄂西一带,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赛龙舟之习,据记载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

春秋时期的古文物青铜?X上,就有古代越人京渡的图像,看来赛龙舟之习是在屈原时代之前就已有之。

到了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于是“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见南北朝吴均《续齐谐记》),便使以后的赛龙舟活动成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民俗活动。

尤其是唐代之后,朝廷下令纪念屈原,赛龙舟活动在民间更为普遍地发展起来,而且千年以来常盛不衷。

农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称五月节,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烧艾条,到江边祭祀鬼神;公众性的活动则是一年一度的龙船竞渡。

五月节实际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亦称“龙舟节”、“端阳节”。

端午之“端”字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来称“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称为“端午”;既然是两个“午”,故又被称作“重午”;再者,由于古人把午时称作“阳辰”,所以又称“端阳”。

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

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

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

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人祸,互相关照,互相帮助。

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

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

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

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

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

上山围猎,所获猎物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

分配时,先清点在场人数,然后按人数将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

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都无意见。

田边、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后,路人亦可随意摘食。

这些,都保留着原始分配的痕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