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环境卫生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场环境卫生与控制技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养殖场环境卫生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学习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前期准备,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空气环境、土壤与饲料、水体与畜禽健康的关系;掌握养殖场的设置要求;掌握畜禽舍环境改善与控制技术;掌握养殖场环境保护与控制的措施;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达到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测定畜禽舍内气温、气湿、气流和光照,合理控制畜禽舍空气环境。

2.会进行水质分析和水的氯化消毒及净化。

3.会进行饲料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4.会进行养殖场的设计与配置。

5.会对养殖场卫生状况进行评价,并能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环境卫生与畜禽健康

项目一空气环境卫生

任务一气象因素与畜禽关系

理解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及综合气象因素与畜禽的关系,掌握光照、高低温、湿度对畜禽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任务二畜禽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会测定畜禽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掌握消除有害气体的措施。

任务三畜禽舍空气中的微粒、微生物和噪声

了解微粒、微生物和噪声对畜禽的危害,掌握消除微粒、微生物和噪声的措施。

项目二土壤、饲料及饮水卫生

任务一土壤与饲料卫生

掌握土壤污染的途径和卫生防护的知识;理解饲料中有害物质、药物、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掌握防止饲料污染和预防畜禽中毒的措施。

任务二水体卫生

会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掌握水质的卫生标准和评价标准,理解水体污染对畜禽的影响,掌握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方法,掌握水的pH、总硬度、“三氮”的测定方法。

模块二养殖场环境控制与保护

项目一养殖场的设置

任务一工艺设计

掌握养殖场工艺设计的方法,会进行养殖场工艺设计。

任务二场址选择

掌握养殖场场址选择的原则,会选择养殖场场址。

任务三场地规划与布局

掌握养殖场场地规划与布局的原则。

任务四养殖场公共卫生设施

会设置养殖场公共卫生设施。

项目二畜禽舍空气环境的改善与控制

任务一畜禽舍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掌握地基、墙、屋顶、门、窗的作用。

任务二改善和控制畜禽舍环境的措施

掌握畜禽舍防寒和防暑的措施,掌握畜禽舍通风换气量的确定方法,掌握舍内采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会安装畜禽舍人工采光装置。

项目三养殖场环境保护

任务一养殖场环境污染

理解养殖场废弃物的危害,了解畜牧生产污染环境的因素。

任务二养殖场环境管理

会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掌握蝇蛆、臭气等污染源的处理与控制方法。

任务三养殖场环境监测

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理解环境监测的内容,掌握养殖场环境监测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实施

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切实将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采用项目教学,以学习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应用挂图、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

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养殖场环境卫生与控制技术。

(3)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以专业教室、实验室为载体,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养殖场环境卫生与控制的基本操作技能。

(4)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际操作的容量。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鉴定,

加强职业技能的实际操作项目的训练,按照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客观规律,精

讲多练,做学一体。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际生产活动,在实践中多做、反复做,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畜禽自然再生产的规律和实际生产情况,对教学

内容的时序安排可以作必要的前后调整。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知识和新技术,贴

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职

业能力。

(6)可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分别安排师资,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

(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教材编写建议

(1)必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要和产业、行业、职业岗位对接,

充分体现职业性。

(2)教材内容应凸显实践性,不仅要充分体现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

内容,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开

发、模块设置。

(3)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保证教材先

进性,充分体现教材编写要遵循“必须、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

(4)教材应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持

续性。

(五)考核与评价

1.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应该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

2.采用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过程评

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自评、互评及师评等方法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

创新能力,以发展学生心智和潜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