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复习指导

合集下载

历史考试复习教案七篇

历史考试复习教案七篇

历史考试复习教案七篇历史考试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掌握其修建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重要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代表和治黄的措施。

【难点】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视片段,提问学生:视频当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个地方?学生回答:黄河。

教师引导: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在为兴修水利工程而努力。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设施教师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教师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教师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

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

历史考试复习教案篇2【教学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初中历史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初中历史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初中历史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历史学科不仅是信息量大,且考查综合能力的学科之一,是考验学生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能力的科目。

因此,对历史的研究和复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历史复。

1. 认真听讲和记录
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记录笔记,同时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研究历史要注重研究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整合。

2. 重视历史思维的训练
历史学科注重时间、空间、社会与人类的关系。

因此,除了掌握知识点外,学生还需要注重运用历史思维方式,如考虑历史地理环境、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发掘历史中的原因和影响等。

只有通过培养历史思维的惯,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3. 采用多种复方法
适当使用多种复方法,如读书笔记、做题、复卡片等。

在复时
也可以尝试教给同学,这样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4. 长时期、高密度的复
历史学科的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计划。

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自己
的时间安排,设置研究和复计划。

另外,在考试前适当增加复密度,可以半年的复计划调整成两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复计划。

历史学科作为思维性和综合性科学的代表之一,对于初中生的
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学生平时的自我学习,结合
老师每堂课的精彩讲解,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全面的复习,才能取
得好成绩。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1.《史通》:史评类史书。

唐刘知几撰。

成书于710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

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

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着。

2.《文史通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着作。

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

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

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

3.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古史辨》,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

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古史辨派”的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4章学诚:清代史学家。

字实斋,浙江会稽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

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着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一、历史学科基础知识1.历史学科概念与特点: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

2.历史学科的发展:主要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西方历史学派、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等。

3.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历史与社会学、地理学、政治学等的交叉学科。

二、历史学研究方法1.史料的收集与鉴别:历史文献的分类、历史资料的存储与保护等。

2.历史资料的价值与限制:不同历史资料的可信度与局限性。

3.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历史综合法、历史演绎法、历史规约法等。

三、历史基本概念与理论1.历史发展的本质:历史的客观性和选择性,历史的连续性和断裂性等。

2.历史观:不同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象征史观等。

四、历史时期与事件1.历史时期的划分:中古时期、现代时期、近代时期等。

2.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如罗马帝国的衰亡、法国大革命、中国的五四运动等。

五、世界历史与国家历史1.世界历史: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的发展与影响。

2.中国历史: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及其影响。

六、历史思维与判断能力1.历史相对论的理解与应用:历史现象的多元解释。

2.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通过事件之间的关联,找出因果关系。

3.历史信息的评估:对历史事实与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知识点归纳,但并不是全部。

学生在备考历史学科考试时,应根据教材和考纲中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复习。

同时也要注意提升历史思维与判断能力,加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分析,做到知识点掌握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最新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5篇历史不断地在重演,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历史经验,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历史是一条沉重的负担,过去的阴影会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现在和未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篇1一、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初三6、7班级历史成绩总体下滑,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

现归纳如下:失分原因: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23、24、25、28和36题。

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

如第24题,此题首先要读懂古文,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造成答题困难,从而失分。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如36题,这道题目失分率相当高。

主要是对材料了理解不准确。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对一些地理概念比较陌生。

如第28题失分较多,如在材料中,提到古巴和海地,这是美洲的,好多学生不知道5、材料题失分较多。

原因是综合性比较强,训练也较少,学生没有注重方法,随意性比较大。

二、今后的对策:1、强化训练。

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

检测试卷要创新,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

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激发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牵引着他们探究历史的奥秘,靠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2023年考研:历史学大纲深度分析及复习指导

2023年考研:历史学大纲深度分析及复习指导

2023年考研:历史学大纲深度分析及复习指导一、历史学统考的背景分析这是当前历史学专业硕士讨论生入学考试改革的需要。

众所周知,历史学专业硕士讨论生入学考试从去年开头实行专业课全国统考的方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讨论生考试与培育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

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历史学领域实行这一改革呢?这明显是与历史学专业在今日社会上的地位与原有的历史学入学考试体制的弊端分不开的。

毋庸置疑,历史学专业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在社会进展中具有不行替代的重要地位。

然而,它作为一门长线学科、一门不能直接制造经济效益的学科,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严峻地边缘化了,致使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冷门”专业。

其结果是报考历史学专业讨论生的人数少得可怜。

而在这为数不多的报考者中,有许多又是为了寻求镀金而投机的“跨专业考生”,而推动这部分人报考的缘由无非就是历史学讨论生“好考”,“学位”好拿,考历史学讨论生就是为了廉价取得学位。

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大量的跨专业考生投入到历史学考研队伍中来。

据我了解,有些考生的专业的确跨得有些邪乎,按说中文、政治及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考生跨到历史学专业来倒也说得过去,可是有许多是学理工科专业——如生物、环境等专业的考生。

试想,这些专业考生的历史学基础和素养会是怎样一种状况了。

虽然,这类考生的士气值得赞许,但他们却无疑在严峻制约着历史学讨论生的培育质量。

同时,鉴于生源缺乏的严峻现实,在各高校和科研单位自己命题的旧有体制下,一些二流或三流院校或科研部门为了能保证自己的生源,保住自己的硕士点不被撤销,一些名气不大的硕士生导师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只能降低初试的门槛,降低试题的难度,如此就使得历史学硕士讨论生的质量很难以保证了。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历史学讨论生的质量差,便更加恶化其社会声誉,而其社会声誉的恶化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历史学讨论生招生的困难。

因此,统考方式的实行首先就是出于保证历史学讨论生质量的需要。

历史复习要重视对学生备考的策略指导

历史复习要重视对学生备考的策略指导

识 的传授 , 更注重思想性 、 情感性 。 历史课 堂中的动态交 流, 不仅 仅是历史知识 的流动 , 还有历史教 师与学生 、 学
特点和他们 已有 的知识基础 , 使学生 和教师都能主动应 用 多媒体来解决教学 过程 中的问题 , 不要仅仅 显示静态 的画面或再现事件 的过程。因为我们 的教学 目的是引导 学生进行第二次创造 , 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 历史事实。
识和主干 内容的考查, 突出专题性 , 加强对综合能力 的考 查; 理论联 系实 际和注重对现代 意识 、 人文意识 的考查 ; 题 目开放灵活 , 体现情感关怀 。 掌握主体知识 , 具备历史 学科能力是高考备 考者的奋斗 目标 , 析高考历史 答卷 分 情况 , 吸取经验教训 , 长避短 , 扬 将有利 于这一 目标 的实
不规范 , 没有运用历史学科语 言 , 没有进行分 点答题 , 问
答题答案层 次不清 、 逻辑混乱 、 字迹潦草 、 别字多 。⑤ 错 知识迁 移能力 差 , 纳 、 括能力 欠佳 。⑥ 获取 文字信 归 概 息、 地图信息 、 图表信息 、 实物资料 、 图片信息 能力差 。 ⑦ 历史与现实联系混乱 。 由于历史知识 的过去性和复杂性 , 学生在学 习历史 知识 的过程 中常常会 发生张冠李戴 、顺序颠倒 的现象 ,
析 和知识结 构的构建 中 ,因为学生 始终是学 习的主人 。
多媒体 作为一 种现代教 育技 术应 是辅 助教学 的一 种手
段 , 的主要作 用是 帮助教 师来启 发 、学过程 中 ,
各黾各 g各马各 黾各黾 各曼刍碧 各冀刍 各 曼刍 各 黾 鞋各 s台8各 黾各黾 》 各 s各旦 各黾暑 台
加强 历史基 础知识 的掌 握 , 到牢 固 、 做 准确地提 高学 习 效率 和质 量 , 深化巩 固教 学 内容 。因此在 历史教学 中要 注 意对 历史 人物 、 史事 件 、 历 各项制 度 等历史知 识进行 准确记忆 。尤其 是对那些名称 相近 、 性质 相似的历史知 识进行对 比分析 , 区分它们 的联 系和 区别 。在总复 习时 不要过分关注热点问题 的复习 。 加 强历史概 念 的教学 以及 有关历 史理论 的 学 习和 运用 。凡在课本上 的历史概念 , 特别是一些 比较 抽象 的 或是有一定广泛性理论 含义 的概念 , 必须弄清它 们的实 质、 特征及表现形式 , 正确把握其 内涵和外延 。 教师在课 堂 上多进行示范讲解 , 引导学生理解 。对于教材 中出现 的历史结 论 , 引导 学生去 思考 “ 要 为什 么这样 ” 理解 与 , 结论有关 的史实 和理论 。复习 中应 对 网络结构系统 中相 同、 相近 和相反 的历史概念进行 比较 , 特别是对专题 阶段 性知识 内容和专题 阶段性 特征 的 比较 , 提高对历史概念

广东省2024高考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用书含解析

广东省2024高考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用书含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展示考情回顾备考指南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24年:礼乐制、分封制;2024年:分封制;2024年:西周分封制的特点;2024年:西周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和自秦以来的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构成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题。

这一部分的学问是近几年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点。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经过从汉至元的发展和完善,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2024年:皇帝制度;2024年:秦朝都城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2024年:科举制;2024年:汉代加强中心集权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024年:军机处的设立;2024年:军机处的设立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权利义务:授予诸侯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诸侯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等级关系: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3)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2)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考真题对练]1.(2024·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 A.礼乐制度B.分封制C.郡县制度D.宗法制B[题干中“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大禹之后于杞”,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其分封的对象之一就是古代帝王的后代,故B项正确;礼乐制度是维护统治阶级日常行为规范和仪式的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时期起先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故C项错误;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D项错误。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1.《史通》:史评类史书。

唐刘知几撰。

成书于710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

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

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着。

2.《文史通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着作。

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

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

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

3.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古史辨》,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

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古史辨派”的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4章学诚:清代史学家。

字实斋,浙江会稽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

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着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

长期在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参加《续资治通鉴》编撰工作。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中考马上就要到了,历初三历史应该怎么复习呢?下面由店铺为同学们带来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篇1每年中考一完,总有学生在抱怨:为什么我的历史成绩比别的同学差了那么多呢?就因为历史成绩不好,害得我升不了好的学校。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关键就是学生在初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复习,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初三升学考试要考的内容比较多,共有八年级上册、下册和九年级上册、下册四本书。

中考的历史知识点覆盖面广,需要学生认真去疏理各专题的内容,找出他们的联系。

中考也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那么该如何去复习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历史成绩,要抓好初三历史的复习,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读课文,夯实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实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知道,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局、影响等基本概念、基本史实是提升能力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材料,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每个知识点,尤其是主干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如《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两个知识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理解下列问题:什么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14——16世纪又怎样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如何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所产生的影响?还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这两大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结构体系,这对融会贯通历史知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很重要。

2、加强主题练习,培养基本能力。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 有哪些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 有哪些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有哪些复习方法历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特别多,主要是时间段内发生的历史事件。

想要背诵的话,难度很大,特别容易记忆混乱。

但每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个时代背景,而且各个时代的背景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这就可以排列出一个思维导图,利用构图的方式可以形成一个历史的发展背景,这样掌握这些历史背景,就能很快推导历史事件,这样的方法比死记快很多。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1高考历史怎么复习有效果一、听好课,熟读课本,要到滚瓜烂熟的地步,念起来朗朗上口,和读绕口令似的。

二、把薄薄的课本读厚。

三、注意课本的框架结构。

四、注意历史的时间先后,可以把书本上有出现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出来,自己随意抽个时间,考考自己。

五、看看平时的错题集。

六、注意书本的边边角角,抓住细节。

七、注重答题的方法及方式。

像问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之类的很平常的问题,你要熟悉从哪些地方着手。

2历史学习方法做好整理错题的工作,重点复习错题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做到最基本的记清和记熟知识点。

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建议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

没有必要把每道题誊录下来,但至少应该把卷子和练习册上的错题保留和整理一下,同时要做错题分析。

分析出每道题为什么错、是因为哪句话没看清楚或者哪个知识点没记牢固导致,而正确答案又为什么对,它的合理性在于什么。

如此逐一分析之后,学生便会对错题印象深刻,而不至于只对错误选项印象深刻,等到再遇到相同知识点时也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错了。

多弄会一道错题,也就多掌握了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查漏补缺,也就可以做到了。

如果上述三个步骤都能合理实施的话,第一轮的复习也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学生在大量熟悉和掌握知识点以外也能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善于思考的学习套路,应对一模,应该不成问题。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窍门有哪些历史是一个比较死的科目,所以想要答好历史,首先要掌握历史的课本。

最笨的方法就是一遍遍的看,即使不能完全的背下来,但是在做题的时候能够回忆起课本的知识点,就是关键。

高中历史知识点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知识点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

古代中国的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内容。

近现代中国历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世界历史,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欧洲、近现代世界等内容,重点掌握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历史研究方法和史料分析,包括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料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比较广泛,考生需要
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积累相关历史知识和答题技巧,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复习好高考历史的方法和策略总结

复习好高考历史的方法和策略总结

复习好高考历史的方法和策略总结复习好高考历史的方法和策略一、仔细解读考试说明及课标,把握复习方向。

考试说明,是该达到水平的重要依据。

它规定着历史高考该考啥怎么考等?说它是高考复习的指南针,恰如其分。

为事半功倍,复习之前必须认真解读,掌握正确的方向。

所以大家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解读好考试说明以及新课标,搞清重点和难点,做好针对有效的复习。

要注意考试说明当中不同的动词,如,“概述”“知道”“认识”“了解”“理解”“掌握”“探讨”等。

这些词语所对应的,是对不同知识要求程度的不同。

举个例子吧,比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节课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其中的“了解”,是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能达到再认的程度,而“分析”呢,则是要求程度比较高,通过学习,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所以呢,一定要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和新课标,搞清楚对知识能力的要求,针对不同内容制定出适合复习策略,唯有把握重难点,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

二、巩固基础知识,探索科学学法。

考试首先考的是基础知识,大家要通过复习把知识整合成脉络和体系。

这就要求在复习中不但巩固基础知识,还会突出重难点。

复习前要对学习方法有重视。

对知识的体系有期待,然后才有可能形成点线面的知识网络。

学习不断深入,掌握了基础知识,再渐次深入分析历史现象,逐渐便能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做到这一点,便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给大家讲几条便于操作的方法。

课前阅读目录,思考本节专题在整书中之地位。

接着,思考本节标题及本专题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专题的大方统摄小节内容。

复习本节内容,定要留意读一读标题、课前提示、小标题、正文、插图、以及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和学习思考如果有,也不能放过。

仍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节为例子,它是必修二专题一最后一节,首先大家会了解必修二呢,它是经济史。

然后分析本专题: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及特点,千百年,中国农业生产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初中历史知识复习指导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知识复习指导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知识复习指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旨在帮助学生复初中历史知识,使他们能够全面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历史学科的综合素养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重要历史事件回顾:包括中国古代文明、世界历史演变、中国近现代史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

2. 文化遗产与名人故事:介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和重要历史人物,展示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3. 历史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通过举例、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互动问答:设置互动问答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历史事件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回顾:以时间顺序为主线,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回顾并概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3. 探索互动:设置问题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并通过提问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名人故事分享:通过展示名人故事,介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5. 应用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应用训练,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6. 总结复: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复,梳理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倡导积极的互助合作,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参与探究过程的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研究方法。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学考指导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点1、(理解)分封制⑴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⑵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②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就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⑶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不过,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考点2、(理解)宗法制⑴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⑵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⑷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1、(运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⑴主要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国家的法律、政策都由皇帝一人的意志决定。

其基本特征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②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③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守和县长、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而非世袭。

⑵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1、(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⑴内容: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⑵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考点2、(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⑴措施:①军事:宋太祖把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⑵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3、(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⑴行省制度设立: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利受到中央的节制。

⑵意义: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考点4(理解)三省六部制⑴形成:魏晋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唐朝中央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⑵作用: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考点5、(运用)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⑴汉朝的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人才选拔制度。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⑵魏晋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不注重提高才能。

而真正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①形成发展: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官;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②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点1、(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⑴过程: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⑵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考点2、(理解)内阁的出现⑴出现: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⑵特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考点3、(理解)军机处的设置⑴设置: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其特点是简、速、密。

⑵影响: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它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第二单元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考点1、(理解)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⑴梭伦改革的影响: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⑵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影响: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公民参政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⑶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考点1、(理解)《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的地位⑴《十二铜表法》:它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该法律内容广泛,条文比较清晰。

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任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了保护,但是,它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⑵《民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汇编,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考点2、(理解)罗马法的影响⑴对罗马:①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它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为统治者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它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奴隶制度,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平等权利,具有一定民主性。

⑵对后世:①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③近代时期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点1、(运用)《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和影响⑴主要内容:①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②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如《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等等)⑵影响:否定了君权神授,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考点2、(理解)责任制内阁制⑴特点: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⑵影响:①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真正使其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②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考点1、(运用)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即美国1787年宪法。

⑴内容:①国家机构: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政府权利机构: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⑵特点: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防止专制出现,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但它仍存在一些不足,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考点1、(识记)法国共和国政体在法律上正式确立的标志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考点2、(识记)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考点1、(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英方商定。

⑵《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④外国军舰及商船可在长江口岸航行。

⑤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等。

⑶《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考点2、(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⑴鸦片战争:①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②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