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浅谈在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进程中炎帝神农文化的开发利用

浅谈在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进程中炎帝神农文化的开发利用
引言: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拓者与奠基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文明的标志。炎帝神农氏的精神风貌与思想理念,展示了中华原始文化的精髓,更是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展拓启蒙的开端。几千年来,炎帝作为中华民族始兴与统一的象征,对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和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以炎帝子孙为荣,以同源同祖为亲,已成为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统一的感情枢纽和精神力量。他是中华文化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的象征符号,其历史功绩和时代价值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影响深远。
当前,为激活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战略构想,为深度挖掘炎帝神农文化资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现实机遇。如何进一步深度挖掘、延伸炎帝神农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进而促进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旅游资本,提升随州乃至整个鄂西圈域旅游核心竞争力,增添经济发展张力,是一个值得研究思考的课题。
二是具有内涵上的先导性。炎帝神农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它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不仅仅在湖北,也不仅仅在祖国大陆,它面向的是海内外所有的华人,所以他的导向性是其它的文化品牌不具备的。这种品牌和导向性所带来的是一种价值的认同、一种民族精神的凝聚。
三是具有地域上的联动性。随州作为炎帝神农故里,这个品牌在联动性上是非常典型的,它至少可以联系省内的三个地方:襄樊的谷城(神农尝五谷的地方)、神农架(神农搭脚手架采药的地方),巴东的神农溪(起源于神农架),加上随州,可以四位一体作文章,这个品牌可以联动起整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此外,随州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如随岳高速建成后,就可以加强与湖南炎陵的交流。有了炎帝神农这个景点,随着交通条件的发展,人们会把随州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炎陵县市场调查报告9

炎陵县市场调查报告9
时间 完成投资 商品房销售 面积 3.83万㎡ 10.02万㎡ 商品房销售金 额 0.5052亿元 1.46亿元 商品房销售均 价 1313元/㎡ 145
0.886亿元 1.26亿元
11.6%
161.7%
189.7%
10.7%
本章小结
炎陵县经济基础薄弱,但旅游特色经济非常明显。 炎陵县经济基础薄弱,但旅游特色经济非常明显。随着目前政 府对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发掘, 府对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发掘,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炎陵经 济腾飞的契机。 济腾飞的契机。 交通等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衡炎高速竣工投入使用, 交通等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衡炎高速竣工投入使用,衡茶吉铁 路也将正式动工,开创了炎陵无铁路的历史, 路也将正式动工,开创了炎陵无铁路的历史,也将给炎陵带来无限 商机。 商机。 炎陵县整体发展良好。全县经济稳步上升, 炎陵县整体发展良好。全县经济稳步上升,城乡居民收入也将稳 步向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炎陵房地产态势也将稳步向前。 步向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炎陵房地产态势也将稳步向前。
4、炎陵经济支柱发展 、
炎陵县是一个以旅游和农业为主的山区县。旅游 炎陵县是一个以旅游和农业为主的山区县。旅游以炎 帝陵和井岗山第一站为主要支柱。其他有人文景观:炎 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 圣火台等;自然景观:鹿原洞、龙脑石、龙爪石洗花池 等; 农业以农林牧渔业为主。森林、水电、矿产资源丰富。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在炎陵,全县70%以上居民为客家人,客家人崇亲观 以上居民为客家人, 以上居民为客家人 念极为浓厚,每年清明、重阳时节,都会举行隆重盛大的 祭祀祖宗活动。瑶族、畲族是炎陵县的两个少数民族,瑶 瑶族、 瑶族 畲族是炎陵县的两个少数民族, 家歌舞、畲族龙狮等民族传统文艺和节庆、民居、饮食、 服饰、祭祀等民情风俗独具情韵、内涵深邃。 以客家文化、瑶族文化和畲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俗 文化源远流长,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1炎帝陵景区的建设及现状

1炎帝陵景区的建设及现状

1炎帝陵景区的建设及现状1.1炎帝陵的建设炎帝陵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和井冈山西麓,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南面万阳山屏位于之前,北靠炎陵山,东面有万阳山黄茅墩支脉,西面有金花岩夹石坳,群山环抱之中,龙珠山从南蜿蜒而来, 涓涓小河流环绕着陵区缓缓流动,历代人们视此为风水宝地,自唐即有奉祀,宋初立庙,香火于兹不绝。

1986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自为炎帝墓题碑“炎帝神农氏之墓”。

1987年经过修葺,陵墓封土高4.75 m,围长87 m。

1986年起,省市相继拨出130万元交由时称酃县人民政府重建,1988年10月竣工。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陵墓春季乔木葱郁,灌木丛生,野藤缠绕,苔藓低伏。

秋季则枫叶如血,与苍松翠竹红绿相映,形成森林群落特有的风貌。

时过境迁,原有炎帝庙因规模太小,又过于靠近陵寝,只能举行民间祭祀和日常小型祭祀活动。

为满足大型公祭需要,将公祭活动与陵寝谒拜仪式有机结合[1]。

根据1994年由国家著名文物、古建筑专家评审编制的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未来炎帝陵建设规模将达到111.86 km2,分6个功能区(祭祀谒拜区、故道游览区、农耕文化区、神农采药区、日市集贸区、华夏墓园区)。

建设计划分3期完成,总投入3亿多元[2]。

1.2炎帝陵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2.1景点缺乏吸引力炎帝陵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边远山区,交通比较落后。

目前,炎陵县内只有单一的公路交通,国道1条(G106),省道2条(S321,S322),外地游客来炎帝陵有诸多不便[3]。

与黄帝陵或其他名陵(如中山陵、北京明十三陵、秦始皇陵)相比,炎帝陵的规模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仅建成公祭区这一单一功能区,景观的参与性与观赏性缺乏,也是造成景区缺乏吸引力和游客鲜少逗留的原因。

1.2.2景区视线控制较差当前炎帝陵景区树木多为移植树木,树冠稀少,对视线的控制难以达到,视线穿透力强。

景区控规还不够完善,周围民房散布,与景区庄严肃穆的气氛难以协调。

株洲炎陵地区旅游开发分析

株洲炎陵地区旅游开发分析

株洲炎陵县旅游发展现状及开发分析摘要: 株洲炎陵县位于湖南省东南端,炎陵县境内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但目前炎陵旅游开发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存在着品牌知名度不高、资源开发深度不足以及游客滞留时间较短且消费单一等制约因素。

区内不仅有闻名的炎帝陵,而且还有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

炎帝陵闻名中外,而桃源洞则相对名气较小。

故炎陵地区旅游开发本文以炎帝陵为主。

关键词: 炎帝陵; 旅游开发; 炎陵县;株洲;引言: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 其时代距今5500 年~ 6000 年左右。

炎帝开创了原始农耕文化, 被尊称为神农氏; 同时由于他最早教会人们把火运用到了生产生活的实践中, 改变了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状态故又被尊称为炎帝。

后来, 因为民治病误尝断肠草而死。

后世子孙将他与黄帝一起被尊称为中华文明的始祖。

相传炎帝逝世后, 治丧者决定将其安葬到今湖南省郴州资兴市资水河边温泉附近, 因炎帝属火, 应葬于此。

而在运送炎帝的灵柩逆江而上, 达到白鹿原( 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的过程中, 突然山崩石裂, 波浪滔天, 炎帝灵柩顿时沉入岸边石缝, 后人便在此立碑代墓炎帝神农氏。

作为炎帝神农氏安息之地的株洲炎陵县在弘扬炎黄文化, 积极发展旅游业。

一、炎帝陵概况1.炎帝文化特点(1)群众性在炎帝部落里, 氏族成员和酋长都是氏族平等的一员, 酋长对群众无政治特权和经济剥削, 他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参加生产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当时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都是群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务实性与创造性炎帝文化的务实性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表现在炎帝和其部族的发明创造。

例如对火的利用。

炎帝发展了燧人氏的钻燧取火修火之利, 把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 发明了火耕、熟食、烧制陶器等等。

炎帝时代另一个与人的日常生活直接农业及其工具的创造使用。

2. 炎帝陵的建设炎帝陵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和井冈山西麓, 坐北朝南, 背山面水, 南面万阳山屏位于之前, 北靠炎陵山, 东面有万阳山支脉, 西面有金花岩夹石坳, 群山环抱之中, 自唐即有奉祀, 宋初立庙, 香火于兹不绝。

湖南炎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湖南炎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湖南炎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发布时间:2021-05-18T10:02:31.2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作者:刘莎[导读] 炎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其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刘莎湖南工业大学摘要:炎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其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

炎帝首创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工业文化,启商贸文化,创民族音乐,开展了大量社会生产实践。

后人为缅怀炎帝先祖而进行的祭典活动,其中的仪式、音乐、舞蹈等方方面面均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形成了综合性的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炎黄子孙祭奠炎帝,表达的是华夏后裔对炎帝精神的崇敬之情。

炎帝精神即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炎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这种精神已升华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炎帝崩葬炎陵鹿原陂后,世人对他的祭拜就一直未间断过,炎帝陵祭典从最初的蜡祭、傩舞等开始,经过不断演变,距今也已有几千年发展历史。

但是如何把炎帝的文化产业转化为旅游产业,从而带动湖南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一直是炎帝文化重要的发展任务。

本文主要阐述了湖南省炎帝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湖南省炎帝文化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湖南省炎帝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湖南炎帝文化文化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研究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西濒斜獭水,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967年)建庙之后,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

炎帝陵核心景区面积5平方千米,总规划面积102.5平方千米。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并入选《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炎陵县市场调查报告

炎陵县市场调查报告

6、炎陵房地产发展概况
09年商品房发展较快,如图:我们可以看到炎陵
县房地产2009年完成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商品房 销售面积增长161.7%;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89.7%,商品 房销售均价同比增长10.7%。
08-09年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情况
时间
2008年 2009年 同比增长
完成投资 0.886亿元
商品房销售 商品房销售金 商品房销售均
面积


3.83万㎡
0.5052亿元 1313元/㎡
1.26亿元
10.02万㎡
1.46亿元
7%
10.7%
本章小结
炎陵县经济基础薄弱,但旅游特色经济非常明显。随着目前政 府对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发掘,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炎陵经 济腾飞的契机。
县城中心城区总体布局结构为“子母状”的双城结构,包括 霞阳主城区和九龙副城区。霞阳主城区结构为“一心两轴”的 指状结构,构成“山水相间,城乡交融、共为一体”的山区生 态城市。
2、炎陵交通环境
炎陵现阶段交通较差,无铁路,仅G106为主要干道 。目前,随着衡炎高速竣工投入使用,衡茶吉铁路正式 动工,炎陵交通状况将会大大改观。
1. 调研目的:配合贵公司前期相关工作,了解本项目所在
地市场情况。把握市场发展趋势、预见时间内市场机会及 可能存在风险,为项目准确定位提供依据。
2. 调研范围:全县城区在建在售项目。着重商业市场。
3. 调研方式:走访所在县有关政府部门;售楼部现场踩盘;
业内人士间的横向交流;已购房和商铺业主的访谈;网络、 电话工具等。
目录
第一章、炎陵县城概况 第二章、炎陵县城房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三章、炎陵县城商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四章、市场调查总结

炎帝陵情况汇报

炎帝陵情况汇报

炎帝陵情况汇报
根据最近的考察和调研情况,炎帝陵的整体状况良好,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帝陵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北部的黄河南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炎帝神话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炎帝陵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首先,炎帝陵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强监测和巡视,有效防止了
文物损毁和盗掘行为。

同时,加强了陵园内的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在保护工作中,我们还加强了对陵园周边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对炎帝陵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其次,炎帝陵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我们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了
各项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了对陵园内各项设施和文物的保管和维护工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提高了游客参观的秩序和质量。

再次,炎帝陵的研究和展示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我们加强了对炎帝陵相关
文物和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丰富了陵园内的展示内容,提升了陵园的文化内涵。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炎帝陵相关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最后,炎帝陵的未来发展规划也已经初步制定。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炎帝陵的
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升陵园的文化价值和知名度。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推动炎帝陵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炎帝陵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炎帝陵的情况总体良好,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管理工作得到
了加强,研究和展示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发展规划也已经初步制定。

我们将继续努力,全力以赴,为炎帝陵的保护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8最新】炎帝陵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5页)

【2018最新】炎帝陵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炎帝陵考察报告炎帝陵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X年3月22至3月23考察地点: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中华石鼓园、炎帝陵、金台观考察对象:名人祠庙、历史遗迹、风俗民情考察方式:参观考察目的:通过对名人祠庙及风俗民情的考察理解名人祠庙在古代所扮演的表彰社会贤达、引领社会风气、端正世道人心的重要功能。

通过考察号召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同时为拓展该地区旅游文化建言献策。

考察报告:炎帝——人文初祖,华夏族炎黄子孙的祖先,又称神农氏。

《宝鸡县志》曰:“神农生于濛峪,长于瓦峪,沐浴九龙泉,成于姜水当斯旹者。

先民蒙昧未开,茹毛饮血,衣皮穴居。

炎帝起著木为耜揉木鸟耒,始教稼耕,制陶作腊。

追远遗后,遍尝百草,遂有医药。

削祠为琴,首创音乐,日中为市,民得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德昭日月,功著举下,遂代伏羲而王天下,传一七世而黄帝继之。

”为华夏文明作出巨大的贡献。

炎帝陵,坐落于常羊山山顶峰原山海镇,东临天台山,南依秦岭,西邻大散关。

此接茹家庄周代遗址。

居高北望,山峰叠翠,渭水滔滔,宝鸡风光尽收眼底。

炎帝陵一期工程由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三大部分组成。

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清姜路80号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

炎帝号神农氏,为神农氏族始祖,始生地在姜水;黄帝为轩辕氏族的始祖,始生地在姬水。

《国语》中记载,大约在5000年前西秦大地上活动着一支母系氏族部落--有蚶氏,后产生双胞族炎帝和黄帝,黄帝部落生活在渭河下游,后迁移至中原地区。

炎帝部落生活在宝鸡一带,以经营农业著名。

宝鸡是炎帝的发祥地。

炎帝生于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长于姜水,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

《白虎通》中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连山乡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连山乡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连山乡旅游发展调研报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旅游部门的指导下,连山乡紧抓生态旅游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炎帝故里”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连山乡旅游产业。

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热潮中,如何加快连山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做大、做强连山旅游产业,真正把连山炎帝故里的影响力扩散出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旅游现状分析近几年来,连山乡旅游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塑造了“连山炎帝故里”品牌,初步开发了连山炎帝故里景区,景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基础开发初步成型,初步构建了生态观光旅游为主体、乡村休闲旅游为辅的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观光旅游一马当先,打响了“会同连山炎帝故里”的旅游品牌。

连山旅游业的发展以炎帝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这一特色,开发了“炎帝故里”核心景区,主要景点有神农九井、神农宅、神农洞、药王洞、狮子洞、连山石、莲花塘等。

(二)乡村休闲旅游加大投入,夯实了旅游发展基础。

连山乡水果品种丰富、质量较好,果园众多,高水平的水果生产是连山一项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果园观光采摘型的乡村休闲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旅游业与农业联动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契入点。

(三)基础配套设施得到发展,接待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09国道和枝柳铁路自北向南纵贯连山乡,乡内公路村村通,核心景区炎帝故里景区内部公路也依据保护生态的原则得到了修整,交通非常便利;随着连山旅游的不断升温,一批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兼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和家庭式“农家乐”迅速发展,由于独特的地方风味和优质的服务,深受游客喜欢;有由当地居民组成的本地导游和一批专业导游在精心地为游客服务。

二、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一)发展优势1.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连山乡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9公里,209国道南北纵贯连山炎帝故里旅游区,并与景区内部分景点(如药王洞、狮子洞、神农洞、莲塘等)紧密相邻, 建设中的包(头)茂(名)高速公路经过连山乡幸福村、高涌村、宝照村和桂干村而南北纵贯连山炎帝故里旅游区, 我国三大南北向铁路干线之一的太焦——焦柳线南北纵贯连山炎帝故里旅游区,且在连山乡设有小站,这样就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乡12个村的村级公路为连山乡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杨曙明=宝鸡炎帝陵区旅游开发研究

杨曙明=宝鸡炎帝陵区旅游开发研究

加快炎帝陵开发建设打响炎帝故里品牌——关于宝鸡炎帝陵旅游开发建设的思考杨曙明*(中共宝鸡市委办公室,陕西宝鸡721004)摘要:宝鸡炎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景区内自然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炎帝陵旅游开发存在着开发建设滞后、功能要素不全、宣传力度不大以及体制环境制约等因素,亟待进一步发掘姜炎文化内涵,扩大对外宣传,加快开发建设,打造炎帝故里的文化品牌,使宝鸡旅游产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炎帝陵;旅游开发;对策研究宝鸡炎帝陵是展现姜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

大力开发建设炎帝陵,对于弘扬姜炎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宝鸡作为炎帝故里,在当前资源约束、市场约束、生态约束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炎帝陵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是宝鸡当前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宝鸡炎帝陵旅游开发的优势1、丰富的人文资源。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区南郊的常羊山顶,景区东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炎帝尝百草的天台山,西邻“炎帝以姜水成”的清姜河,北靠秦岭,南临渭水,茹家庄、姜城堡、九龙泉、神农祠、大散关、竹园沟、濛峪沟等遗迹环绕,山水相连,层林叠障,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人文景观得古独有,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

通过近年来的修建,炎帝陵已成为拥有神农门、炎帝大殿、炎帝史迹陈列馆、钟鼓楼、炎帝雕像、祭祀广场、历代帝王像等十多处景点的旅游景区。

加之近年来多次举办大型祭祖活动,宝鸡炎帝陵已闻名中外,成为海内外各界民众祭奠炎帝、寻根问祖的主要场所之一。

2、学术界广泛认同。

虽然湖南、山西等地也有炎帝陵,但学术界关于宝鸡是炎帝故里的定位已经广泛认同。

著名学者徐旭生先生指出,“姜姓起源于陕西西部黄土高原上的意见,自从1934年到宝鸡斗鸡台作田野发掘的时候就已经深切地感觉到。

”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提出,“姜炎文化的中心分布地域在宝鸡市区之内。

炎帝陵考察报告

炎帝陵考察报告

炎帝陵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3年3月22至3月23考察地点: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中华石鼓园、炎帝陵、金台观考察对象:名人祠庙、历史遗迹、风俗民情考察方式:参观考察目的:通过对名人祠庙及风俗民情的考察理解名人祠庙在古代所扮演的表彰社会贤达、引领社会风气、端正世道人心的重要功能。

通过考察号召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同时为拓展该地区旅游文化建言献策。

考察报告:炎帝——人文初祖,华夏族炎黄子孙的祖先,又称神农氏。

《宝鸡县志》曰:“神农生于濛峪,长于瓦峪,沐浴九龙泉,成于姜水当斯旹者。

先民蒙昧未开,茹毛饮血,衣皮穴居。

炎帝起著木为耜揉木鸟耒,始教稼耕,制陶作腊。

追远遗后,遍尝百草,遂有医药。

削祠为琴,首创音乐,日中为市,民得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德昭日月,功著举下,遂代伏羲而王天下,传一七世而黄帝继之。

”为华夏文明作出巨大的贡献。

炎帝陵,坐落于常羊山山顶峰原山海镇,东临天台山,南依秦岭,西邻大散关。

此接茹家庄周代遗址。

居高北望,山峰叠翠,渭水滔滔,宝鸡风光尽收眼底。

炎帝陵一期工程由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三大部分组成。

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清姜路80号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

炎帝号神农氏,为神农氏族始祖,始生地在姜水;黄帝为轩辕氏族的始祖,始生地在姬水。

《国语》中记载,大约在5000年前西秦大地上活动着一支母系氏族部落--有蚶氏,后产生双胞族炎帝和黄帝,黄帝部落生活在渭河下游,后迁移至中原地区。

炎帝部落生活在宝鸡一带,以经营农业著名。

宝鸡是炎帝的发祥地。

炎帝生于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长于姜水,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

《白虎通》中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一、现存状况:现在的炎帝陵有两大部分组成——炎帝行宫和炎帝陵。

炎帝行宫位于炎帝陵之下,据《迁建炎帝行宫碑记》石碑记载:“世传炎帝初诞姜血晕,曾于必山下小憩。

关于湘东地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湘东地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湘东地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7/9/12 9:59:08湖南红色资源有着数量多、品质高、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

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其开发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湖南红色教育资源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让品牌成为精品,必须重视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深度开发,从而使湖南红色教育资源的社会价值达到最大化。

2017年7月11日至17日,党史教研部教师一行8人在教研部主任霍修勇的带领下,赴茶陵、炎陵、桂东、汝城、资兴等地开展为期7天的调研活动。

这次调研活动重点考察了湘东的红色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发现状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红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一、湘东地区红色资源的分布状况(一)茶陵红色资源分布茶陵位于湘东边陲、井冈西麓,是毛泽东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地方。

素以“其性决烈劲直”的茶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农民运动,为抗击地主武装的血腥镇压建立了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即工农兵政府)。

这块烈士染红的土地是井冈山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苏区的重点县、模范县,于是红色文化在茶陵形成,并影响深远。

现存的红色资源包括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茶陵革命纪念馆、茶陵烈士陵园、茶陵总工会旧址等。

(二)炎陵红色资源分布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部,井冈山西麓,是中华始祖炎帝的陵墓所在地,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炎陵县(原酃县)领导了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等重大革命实践活动,留下了大量的红军标语、历史建筑、历史史迹等红色遗迹,它们是炎陵县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存的红色资源包括红军标语博物馆、炎帝陵、何孟雄故居、张平化故居、周里故居等。

(三)桂东红色资源分布桂东县位于湖南东南部湘鄂赣边区井冈山南麓,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第一军规”诞生地。

炎帝故里的研究项目报告

炎帝故里的研究项目报告

一、总论(一)、项目提出的背景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他在神农时代开创了丰富多彩的原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此而形成的炎帝文化,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之柱。

有关炎帝出生地的争议自汉代起,一直扑朔迷离,至今史无定论。

随着“炎帝故里在会同”学术研究日益深入,其研究成果影响不断扩大,“会同炎帝故里”在众多炎帝故里纷争中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并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

炎帝作为华夏儿女的共同祖先,可谓世界级旅游大品牌。

做好、做大“会同炎帝故里”,对会同旅游乃至全市、全省旅游发展意义重大。

为将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开发潜力迅速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会同县委、县政府在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的同时,积极围绕“炎帝故里易学源头”品牌打造,全面推进炎帝故里旅游开发。

一是对会同炎帝故里旅游品牌进行了先期策划,已编制完成《会同县“炎帝故里”旅游品牌总体策划方案》。

该策划围绕“炎帝故里易学源头”品牌理念,拟将会同打造成举世公认的“炎帝故里”、寻根祭祖的圣地、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易学和中药文明的集中展示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二是加快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景区游步道、停车场、旅游厕所及旅游标识系统建设,使景区开发初步成型。

三是成功召开了“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取得了我国史学、易学、炎黄、民俗、民族、古文字等多方面的与会权威专家,对“炎帝故里在会同”学术成果的一致认可。

同时吸引了全国媒体会前、会中、会后全面跟进宣传报道,使人们的眼球都聚焦会同,提高了会同炎帝品牌知名度,并唤起全球华人对炎帝始祖新一轮的寻根热。

四是根据“总体策划、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炎帝故里旅游品牌总体策划方案的指导下,邀请湖南师大旅游研究所,高起点编制完成了《会同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及《会同县炎帝故里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

高平市炎帝陵景区调研报告

高平市炎帝陵景区调研报告

高平市炎帝陵景区调研报告高平市炎帝陵景区调研报告一、背景高平市炎帝陵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景区以炎帝陵为核心,配以周边风景名胜,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旅游景观。

为了进一步了解炎帝陵景区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特进行此次调研报告。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通过对炎帝陵景区的调研发现,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

同时,景区内炎帝陵的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主要调研结果如下:1. 客流量炎帝陵景区每天接待游客数量较多,尤其是在节假日和周末。

在调研中发现,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是第一次来到炎帝陵景区,占比较高,说明景区吸引了大量新游客。

2. 旅游设施调研显示,景区内的旅游设施较为完善,包括停车场、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

同时,炎帝陵景区还设置了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

3. 景区文化炎帝陵景区以炎帝陵为中心,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景区内还设有文化展示区,介绍了炎帝陵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深受游客喜爱。

在调研中,9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景区的文化底蕴很感兴趣。

4. 收费情况景区实行门票收费制度,调研显示,大部分游客对景区的门票价格较为满意,认为性价比较高。

同时,景区内的一些景点也设置了额外的游览项目,如观光车、船游等,需要额外付费。

5. 交通便利性就交通便利性而言,炎帝陵景区距离市区较近,交通比较便利。

同时,景区还提供了班车服务,方便游客前往。

四、问题分析尽管炎帝陵景区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 旅游设施不够完善尽管景区内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但一些细节还有待提升,如公共厕所不够多,Wi-Fi覆盖范围不够广等。

2. 导游服务待提升虽然景区有导游服务,但部分游客对导游的专业度和服务态度并不满意,建议加强导游的培训和管理。

3. 文化推广不够充分景区内虽有文化展示区,但对炎帝陵文化的推广还不够充分。

炎帝陵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炎帝陵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2014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考察报告株洲市炎帝文化品牌开发及炎陵县炎帝陵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一、炎帝陵旅游开发现状炎陵县地处湘东南边界、井冈山西麓。

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994公顷),辖6镇、9乡(其中瑶族乡1个)、1农场、1社会事务管理局、202个村,人口20万人。

炎陵县古属荆地,汉代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

宋嘉定4年,析茶陵之康乐、霞阳、常平3乡设酃县。

先后隶衡州府及衡阳、郴州、湘潭地区,现属株洲市。

因“邑有圣陵”--炎帝陵,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更县名为炎陵。

炎陵县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土地肥腴、物产丰庶,气候舒适,民风淳朴。

五百里锦绣山水炎陵县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4′54"至114°07′15",北纬26°03至26°3930"。

南北相距59公里,东西相距51公里,环周二百余公里,俗称五百里山水。

地形大势为东南高亢,西北平缓。

最高处,海拔2115米;最低处,?水出境口,海拔116米,高差达1949米,平均每公里坡降44米。

地貌以山地为主,达全境的86.9%(其中低山7.15%,中低山24.8%,中山58.1%,中山山原9.85%)。

此外,丘陵占7.71%,岗地1.55%,溪谷、平地仅4.3%。

炎陵县全境为八面山,万洋山及青台山环抱,境内河溪纵横,峰峦叠翠,名山秀峰,异彩纷呈。

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49座,其中海拨1500米以上高山197座。

如恢宏磅礴的“团苍山”、“阳鹿山”;挺拔峻逸的“金紫峰”、“鹫峰”。

还有罕见的高山“平原”、草甸和奇特的峭壁、溶洞。

在湘赣和通往湘东南边界的古道上,由险要和隘口构成的关塞达20余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著名的有天星寨、青草寨、黄烟堡、烟竹堡、八面山哨口等。

好山有好水,名山出名泉。

在地势高差及山脉走向控制之下,形成蜿蜒曲折,急骤跌宕的水流态势。

炎陵县生态旅游开发与对策分析

炎陵县生态旅游开发与对策分析

炎陵县生态旅游开发与对策分析作者:邹烽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2期邹烽炎陵县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目前开发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知名度较低;产品内涵单一,开发深度不够;经济落后,地方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市场不规范,管理职能范围混乱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合理整合资源,科学设计生态旅游产品,促进当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美国的诺里斯和华莱士博士指出,真正的生态旅游是在不损害资源的前提下,既能改善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又能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产品属于旅游产品的一种,是针对旅游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作用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指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中心吸引物,按生态学目标和要求,实行社区参与,现实环境优化组合、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科学、观赏、体验等价值的旅游产品。

由此可见,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重点是优化资源组合,将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一、炎陵县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炎陵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交汇处,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82.6%。

该地旅游资源丰富,孕育着千年农耕文明,亦有红色革命遗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炎帝陵祭典”在此举行,享有“神农福地,文化地标”等盛名,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炎陵县可以充分发挥当地自然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并注入生态元素,打造炎陵生态旅游精品,推动整体旅游发展。

(一)炎帝陵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所在地,国家4A级景区,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观光朝圣的圣地。

由于千年农耕文明创始者长眠于此,文化底蕴深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炎帝陵祭典”在此举行,先后成功举办了“甲申年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乙酉年民间祭祀炎帝陵”等大型祭祖活动。

(二)神龙谷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天然“绿色宝库”,森林覆盖率高达99%,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2000个每立方米,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炎帝陵研学报告

炎帝陵研学报告

炎帝陵研学报告炎帝陵,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北部的云台山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陵墓之一。

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吸引了无数研学生前来参访。

炎帝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97年的夏朝时期。

炎帝是中国传说中的先祖之一,他以善于农业和医术而著称。

炎帝的陵墓是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而建立的,也成为了后世子孙祭祀的圣地。

因此,炎帝陵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研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参观炎帝陵的外墙和主陵墓。

整个陵墓建筑庄严而庄重,体现了古代奠基者对炎帝的尊敬之情。

陵墓外墙采用了典雅的石雕,描绘了炎帝的生平和事迹,这些雕刻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崇拜炎帝的情感。

接下来的环节是参观炎帝陵园内的文物展览馆。

这里陈列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炎帝时期的器物、礼器和铭文。

通过观看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炎帝的历史地位。

特别是一组古代医书的展示,揭示了炎帝在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这对于学生们的医学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参观完文物展览馆后,我们来到炎帝陵园内的祭祀区域。

这个区域是当地居民祭祀炎帝和祖先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到古代祭祀的仪式和庄严。

我们看到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手持祭品,高声朗诵着祭文,表达他们对炎帝的崇拜和祈祷。

这样的祭祀仪式不仅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色彩,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参观陵墓和祭祀区域,研学活动还包括了以炎帝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和体验活动。

在知识讲座中,专家向我们介绍了炎帝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讲解了炎帝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体验活动则包括了穿古装、品尝古代食物以及学习古代农耕技艺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拓宽了知识面,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魅力和丰富性。

总之,参观炎帝陵的研学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极其难忘的体验。

这个活动不仅增长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更让我们对炎帝和他的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们更加明白了作为中华儿女的使命,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牢记先祖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

旅游考察报告__年5月19日至5月27日,炎帝陵文化旅游考察团一行29人,在__县炎帝陵管理局局长、炎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__同志的带领下,赴台湾开展海峡两岸炎帝千秋圣诞交流和旅游考察学习活动。

活动期间,我们在台湾高雄清云宫拜祭了神农大帝,在台北先啬宫举行了祭祀神农大帝大典,实地考察了阿里山、野柳、垦丁、日月潭等风景名胜,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中西合壁宗教建筑中台禅寺,感受了只用44秒钟就从5层直上89层高的现代建筑大厦大楼。

了解了台湾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

一、赴台湾考察获得的主要印象1.生态自然原始。

一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由于台湾东部毗临浩瀚的太平洋,北部、西部和南部三面临海,岛内降雨充沛,空气湿润,热带、亚热带植物繁多、形状各异、长势茂盛、色彩斑斓。

二是景观自然天成。

自然风光是台湾旅游业的宝贵资,观光游是台湾旅游的重要内容,也是金字招牌,在旅游地图上标注的国家级风景区就有15处之多,都很著名,且少有人文元素,原始古朴,自然清新。

三是生态保护意识强烈。

台湾人民崇尚自然,珍惜历史,景区、景观尽可能杜绝人工点染,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即使对古老的建筑进行修缮,原则也是“修旧如旧、修旧如新”,甚至于对每棵树木的保护都做到了设立台账、挂牌管理。

2.特色突出鲜明。

一是吃有特色。

台湾的农家饭菜很有特点,荤素适宜,价格适中。

风味小吃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注重对就餐环境和氛围的文化渲染,不论饭店规模大小,都是特色各异。

二是住有特色。

高档的星级商务酒店遍布全岛,接待水平充分体现了现代服务业的周到与体贴。

三是行有特色。

台湾的旅游线路相对简单,主要是沿海行、环岛游,但环视车外,处处皆景;举目车中,导游车提供的包括纪实片、文化片、历史片在内的各种影视作品任你选择,令游客丝毫不觉车程寂寞。

还有阿里山景区的小火车,精巧、刺激,给游人带来新奇的感官体验。

四是游有特色。

想游览风光有名胜景区,想了解文化有各种宫庙、士林官邸、故宫博物馆、美术展览馆,想认知海洋有水族馆,想参悟佛理有佛院禅寺,想抚昔寻宝有古厝老街。

炎帝陵研学报告

炎帝陵研学报告

炎帝陵研学报告1. 引言炎帝陵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址之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

它是炎黄子孙的首领炎帝的陵墓,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传说中的大将軍炎帝的陵墓。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炎帝陵对我们了解古代先民的生活、早期社会形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介绍对炎帝陵的研学活动以及所得出的相关发现。

2. 研学活动概述2.1 参观炎帝陵我们一行共有30人,包括老师以及同学们。

我们选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出发,乘坐大巴前往炎帝陵。

一到达炎帝陵,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庄严肃穆的神庙。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陵墓的外部建筑和祭祀场所。

导游给我们讲解了炎帝陵的历史背景,让我们对这里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2 考察石器制作技术除了参观陵墓本身,我们还参观了炎帝陵附近的石器制作工作坊。

在工作坊里,我们看到了古人是如何利用石头制作工具的。

工作坊的工匠们以传统的手工技艺展示了他们的石器制作过程。

我们也有机会亲自尝试制作石器,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人生活的困苦和智慧。

2.3 考古发掘体验除了参观陵墓和制作石器,我们还有幸参与了一次小规模的考古发掘体验。

我们在导游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挖掘出一些出土的文物残片。

这种实际动手参与的体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考古工作的刺激和困难。

3. 发现与探索3.1 考古发现通过对炎帝陵的研学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考古发现。

在陵墓附近的一片土地上,我们发现了一些石块和石器残片,这些都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和建筑材料。

3.2 文化遗产的意义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文化遗产的意义。

炎帝陵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许多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代表着先民祭祀的场所,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明记录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学活动,我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炎帝陵的研学活动,我们对古代先民的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亲身体验了制作石器和参与考古发掘的过程,这让我们对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考察报告株洲市炎帝文化品牌开发及炎陵县炎帝陵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一、炎帝陵旅游开发现状炎陵县地处湘东南边界、井冈山西麓。

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994公顷),辖6镇、9乡(其中瑶族乡1个)、1农场、1社会事务管理局、202个村,人口20万人。

炎陵县古属荆地,汉代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

宋嘉定4年,析茶陵之康乐、霞阳、常平3乡设酃县。

先后隶衡州府及衡阳、郴州、湘潭地区,现属株洲市。

因“邑有圣陵”--炎帝陵,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更县名为炎陵。

炎陵县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土地肥腴、物产丰庶,气候舒适,民风淳朴。

五百里锦绣山水炎陵县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4′54"至114°07′15",北纬26°03至26°3930"。

南北相距59公里,东西相距51公里,环周二百余公里,俗称五百里山水。

地形大势为东南高亢,西北平缓。

最高处,海拔2115米;最低处,?水出境口,海拔116米,高差达1949米,平均每公里坡降44米。

地貌以山地为主,达全境的86.9%(其中低山7.15%,中低山24.8%,中山58.1%,中山山原9.85%)。

此外,丘陵占7.71%,岗地1.55%,溪谷、平地仅4.3%。

炎陵县全境为八面山,万洋山及青台山环抱,境内河溪纵横,峰峦叠翠,名山秀峰,异彩纷呈。

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49座,其中海拨1500米以上高山197座。

如恢宏磅礴的“团苍山”、“阳鹿山”;挺拔峻逸的“金紫峰”、“鹫峰”。

还有罕见的高山“平原”、草甸和奇特的峭壁、溶洞。

在湘赣和通往湘东南边界的古道上,由险要和隘口构成的关塞达20余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著名的有天星寨、青草寨、黄烟堡、烟竹堡、八面山哨口等。

好山有好水,名山出名泉。

在地势高差及山脉走向控制之下,形成蜿蜒曲折,急骤跌宕的水流态势。

县内有“洣水”“斜濑”、“河漠”三条水系,均为湘江支流?水之源头。

河水流经陡峭的山崖,从半空跌落,形成有大小瀑布千余处。

其中珠帘瀑布(高48米)、东坑瀑布(高215米),形态各异的瀑布,飞珠溅玉,蔚为壮观。

境内山泉星罗棋布,不胜枚举,据测算年储量达2。

太祖旋即遣官致祭,并刊碑铭记。

此后“三岁一举,率以为常”。

元、明、清沿袭宋制,“不辍祭祀”。

除“御祭”外,民间在春节、清明、冬至及炎帝生辰、忌日,祭祀活动更是历久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炎帝陵墓即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心愿,1986年,按照清道光十七年的格局,对炎帝陵进行了较大的修整。

修整后的炎帝陵,古朴凝重,庄严肃穆。

她以跨越时空的力量,牵引着华夏胄裔的心。

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陵祭祖,缅怀始祖功德,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表达对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

炎帝陵的建设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权威专家的高度重视首肯。

陈云、胡耀邦、江泽民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先后为炎帝陵题词。

著名文物、建筑、史学界专家学者亲临指导炎帝陵建设。

社会各界纷纷为炎帝陵的建设捐款捐物。

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炎帝陵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期,中宣部、全国侨联又分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8年,发行炎帝陵邮票小全张3枚。

炎帝那种的“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炎帝陵则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炎帝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华夏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昌盛而奋力拼搏。

红色革命之摇篮炎陵县还是中国革命的发祥之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方热土真实记录了我军第一个连队建党(在水口)、我国土地革命第一次土改插牌分田(在中村)、朱毛第一次会面(在十都)等重大事件,至今还保存着400多条红军标语,是全国红军标语保存最完整的县。

炎陵人民为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牺牲了3万多优秀儿女,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进行了建党、建军以及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

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炎陵是为毛泽东、朱德等伟人进行过诸多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的红色根据地,现存有大量的历史遗存和革命纪念地。

现已开放红色遗址有“中国工农红军在炎陵县革命活动纪念馆”、“名人园”、“接龙桥战斗遗址”、“叶家祠”、“周南学校”、“上洞红军医院”以及“江家试馆(红军标语)”等。

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红军标语博物馆已建成开馆。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福地,它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

总体规划面积111.86平方公里,陵区核心面积2.4平方公里。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新潇湘人文八景和湖南省最佳景区。

自炎陵县委、县政府提出“打好炎帝陵王牌,建设旅游大县”、“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口号以来,炎帝陵汇聚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凝聚了各级领导支持的心血,景区建设硕果累累,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主要表现为:1、社会各界高度关心,景点建设取得实绩。

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开发与建设,炎帝陵景区已初具规模,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形成了以炎帝陵殿和神农大殿为核心的祭祀拜谒区。

自1988年整修并对外开放以来,炎帝陵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到景区建设的资金达1.7亿余元,先后完成了神农大殿、朝觐广场、圣德广场、咏丰台、圣德林、皇山碑林、炎帝陵文化陈列室、旅游厕所及炎帝陵殿修缮、牌坊改扩、崇德坊改建、圣火台改造、游道建设等20余项工程建设,恢复了自然景观10余个,这些景点的对外开放,极大地丰富了炎帝陵的人文景观,延伸了旅游线路,延长了旅客游览时间,增强了旅游拉动能力。

2002年至2008年新近完成的15个项目,投资渠道主要为四种:一是省市县各级拨款和项目资金360万元,占期内总投资的3.5%;二是社会捐款和炎帝陵基金会资金9480万元,占期内总投资的93%;三是市县有关部门投资50万元,占期内总投资的0.5%;四是自筹投入和银行贷款310万元,占期内总投资的3%。

2009年6月,炎帝陵基金会又投资5800万元启动了一期续建工程项目,建设炎帝陵主入口旅游功能服务区;为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炎帝陵管理局也拟于今年9月启动炎帝陵主出口旅游功能区的改建工程。

2、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对外影响不断扩大。

继1996年炎帝陵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后,2002年景区又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评定;江泽民、胡耀邦、陈云等2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炎帝陵题词,尉健行、李铁映、乌云其木格等16位中央领导亲临炎帝陵拜祖并视察工作,对提高炎帝陵的社会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衡炎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衡炎吉铁路和岳汝高速公路的奠基开工,原国务院朱镕基总理“再造一个张家界”的指示即将变为现实。

目前省、市、县各级炎帝陵祭典活动已形成定制,成为了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并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3年以来湖南省政府先后在炎帝陵成功举办了7次省长祭典,特别是2004年“甲申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以独特的火祭、文祭、乐祭形式,实现了首次电视直播;2007年“丁亥年炎帝陵祭祖大典”则在宣传上实现了大突破,央视新闻联播、央视国际频道、央视新闻频道等媒体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并实现了首次邀请中央领导参祭。

各类主题祭祀也相继成功举办,2005年“乙酉清明民间祭祖大典”实现了第一次市场化运作的民间祭祀;2005年“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暨炎帝陵百龙祭始祖大典”,实现了旅游活动与传统文化、旅游与竞技的完美结合,并首次进行了两岸三地同步直播祭祖大典;2006年“丙戌年重阳世界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大典”,融入了文祭、乐祭、鼓祭、舞祭、龙祭等多种祭祖形式;2007年“海内外佛教界公祭炎帝祈福世界和谐大典”实现了祭祀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相互交融;2009年“中华茶祖节暨祭炎帝神农茶祖大典”和“海内外道教界公祭炎帝大典”实现了数千年来中华茶人、世界道学人士首次祭奠茶祖、始祖的夙愿。

近年来,景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优势,积极拓展旅游市场,主攻长、株、潭等省内“短程”客源市场;努力开拓沪、宁、杭经济圈及江西“京九”线等国内“中程”辐射客源市场;积极打开粤、港澳台及东南亚寻根谒祖游“远程”客源市场。

各类炎帝文化及炎帝陵相关书籍、纪念册的相继出版发行以及社会各界的推介促销,炎帝陵美誉度正不断提高。

作为湖南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和湖南十大文化遗产,炎帝陵已被列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三大旅游品牌之一。

3、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旅游产业逐渐成型。

据统计,炎帝陵自1988年整修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其中接待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50余万人次,2003年至2008年,共接待游客280余万人次,创门票收入2300余万元,其中2008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创门票收入650余万元。

炎帝陵旅游发展带动了全县旅游产业的提升,以旅游业为重心的第三产业,已跃居全县三大产业首位。

目前炎陵县已建成各类宾馆20余家、各类餐饮娱乐场所30余个、旅游购物市场2个、特色购物街2条。

旅游相关产业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而且近几年均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的高效产出。

为更加突出旅游支柱产业地位,炎陵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出台了《炎帝陵旅游经济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将所有县直单位纳入了考核范畴,营造了浓厚的“全党抓旅游,全民闹旅游”氛围。

二、株洲市和炎陵县在开发炎帝品牌方面的主要做法炎帝陵旅游虽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冷静分析,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配套设施严重滞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