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的理论及策略
问题及对策有效的解决方法
问题及对策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小到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大到如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面对问题,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它们。
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本质。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探究其根本原因。
比如,一个团队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其本质原因可能是工作分配不合理、沟通不畅或者目标不明确。
只有明确了问题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有效的对策。
在明确问题本质的过程中,全面的信息收集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去获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可以通过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看法和感受;也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寻找类似问题的解决案例。
但要注意的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可能会导致我们对问题的判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对策的有效性。
当我们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就可以着手制定对策了。
对策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针对性原则,即对策要针对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不能脱离问题本身。
二是可行性原则,对策要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行得通,要考虑到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环境。
三是综合性原则,有些问题可能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解决。
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例。
如果只是简单地拓宽道路,可能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的数量可能会持续增加。
这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对策,比如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交、地铁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加强交通管理,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时调控交通流量;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等。
在实施对策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可能会遇到资源不足、人员不配合、外部环境变化等情况。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
要及时调整对策,确保其能够顺利实施。
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
有时候,问题的表面现象可能会让我们误以为问题很复杂,但实际上,问题的本质可能并不复杂。
因此,我们需要耐心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寻求帮助。
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我们不必孤军奋战,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同事或者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可能会给我们启发,从而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要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有时候,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和绝望,但是消极的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积极面对问题,相信自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解决问题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
有些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紧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理性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最后,解决问题需要我们付诸行动。
有些人可能会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陷入死循环,无法下定决心采取行动。
然而,只有付诸行动,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因此,当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要果断地采取行动,不要畏首畏尾。
总之,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冷静,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寻求帮助,并付诸行动,我们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化解困难,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教学简论(巢洪政)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教学简论(巢洪政)•相关推荐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教学简论(巢洪政)“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亮点,在教学实践中倍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
本文试就该内容的教学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一、解决问题策略的本质1.“策略”一词的渊源。
在汉语中,“策”与“略”开始是独立存在的。
前者有马鞭、鞭打、授爵或应答、谋划等义;后者有巡行、疆界、侵夺、法度、谋划等义。
由于二者都有“谋划”之义,所以合二为一,组成“策略”一词。
我国文献中最早使用该词的大概是《人物志·接识》,其曰:“术谋于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
”这里的策略,是指“计策谋略”的意思。
汉语发展至现代,“策略”一词被解释得具体一些,但本意没有变化,仍含有计策、对策、谋略、方略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策略”的词条解释是:(1)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2)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
2.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
就学习心理理论的角度来说,“策略”是目标指向的旨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操作,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或认知技能。
它的学习应属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即属于学习策略及认知策略的学习范畴,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进行简要的介绍。
心理学界对学习策略的论述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认为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而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非常重要的技能,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包括个体挖掘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对于学习策略的认识,心理学界大体有三种说法:“等同说”,即把学习策略等同于认知策略;“方法说”,即学习策略是加工信息的具体方法、技能与程序等;“统一说”,即学习策略是信息加工与对信息加工进行调控的统一体。
3.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是指当有机体有个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时,就产生了问题。
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目标”“障碍”三个基本成分。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 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农村小学的教师普遍缺乏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方法和手段有限。
2. 缺乏安全教材和教辅工具: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匮乏,缺乏适合农村孩子的安全教育教材和教辅工具,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 家庭教育的空缺: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家长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孩子的安全行为和规范的培养不够重视。
4. 缺乏安全教育宣传和活动: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宣传和活动相对较少,学校和社区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渠道来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
3. 强化家庭教育:加强对农村家长的安全教育宣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重视程度,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5. 建立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包括安全教育课程的纳入课程体系,教师安全教育培训的常态化,安全教育资源的持续供给等,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的稳定推进。
帮助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帮助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计策、谋略,是组织和开展行动的方针,能指导有效地使用方法。
“策略”只能在内部滋生,需要学生自己领悟。
事实上,就儿童的学习而言,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和提炼,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寻求策略的需求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是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始的。
只有在具体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才能亲身实践如何把现实问题提炼、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全面理解数学策略的内涵。
要让学生形成并掌握某种策略,首先要做到的是所创设的问题隋境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寻求这一策略的需求。
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主动参与,还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二、经历自主探索,关注形成策略的过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关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关注,更意味着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参与的关注。
只有思维的深度参与,才可以使策略的形成过程成为策略内化于每一个学生头脑中的过程,这一切,自主探索是基础。
“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
”事实上,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管学生最先想到的是何种策略,正是因为思维的深度参与,必然决定了学生对获得策略过程的经历是深刻的。
如果自身想到的是较为优化的策略,这也要从别人想到的策略中加以验证;即使自己想到的策略不够优秀,它同样可以构成去内化优化策略的基础。
除此而外,撇开不同策略背后所体现的不同思维层次,经历这样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对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去发现、探索并应用策略的意识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解决问题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让我们感到困惑和无助。
然而,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只要我们能够冷静面对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
首先,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不要被情绪左右。
情绪化的思维往往会让我们做出冲动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往往难以解决问题,甚至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保持冷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了解问题的根源、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问题的表面现象可能会让我们产生误解,只有深入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途径。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比如因果分析、SWOT分析等,这些分析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另外,寻求他人的帮助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无法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这时候,和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或者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
面对问题时,消极的情绪和悲观的态度往往会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而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勇气。
最后,解决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宝贵的经验,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能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使自己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总之,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全面分析、寻求帮助、保持积极心态并不断学习,我们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
希望以上分享的方法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总结
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总结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无论是小到日常琐事还是大到重要决策,解决问题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任务。
然而,有效解决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1. 确定问题的本质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准确地确定问题的本质。
问题往往是表象,而深层的根本问题可能隐藏在其中。
我们应该逐步追溯问题的源头,找出问题的关键原因。
只有明确了问题的本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进行解决。
2. 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需要创造性思维,即超越传统方式和固定思维模式,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方式来激发创造力,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来思考问题。
同时,尽量不受限于过去的经验和既定观念,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
3. 资料收集和分析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资料、采访专家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
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4. 模拟和试验当我们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可以进行模拟和试验。
通过模拟和试验,我们可以验证我们的方案是否可行,并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
在模拟和试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5. 团队合作有些问题是需要集体智慧和力量来解决的。
在面对困难和复杂问题时,我们应该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意见,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
团队成员可以根据各自的专长和经验,提供不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更快速、更全面地解决问题。
6. 目标明确和计划实施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明确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而计划则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及时调整计划,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存在的问题1.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难以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对部分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掌握。
代数中的方程、函数,几何中的投影、旋转等内容,对学生来说常常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2. 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缺乏在教学中,很多数学教材中的问题都是纯粹的数学问题,缺乏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这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导致了学习兴趣的下降。
3. 数学教学缺乏趣味性高中数学教学多以讲述和记忆为主,缺少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4.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足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高考竞争的压力等原因,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了学习动力的不足。
二、解决策略1.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理解能力针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直观理解能力,通过图形、实际问题等方式来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场景来引入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实际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尝试将有趣的数学问题、挑战和游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互动答题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合理的学习目标、学生角色的转变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教师应该进行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结语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和学校多方面的努力去改善。
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注重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以及个性化教学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总结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总结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引言解决问题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无论是面对个人生活中的琐事,还是工作中的复杂困难,我们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本文旨在总结一些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解决各种问题。
一、明确定义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定义问题。
明确定义问题的好处在于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有效避免偏离主题。
以下是一些明确定义问题的方法:1.1 提出明确的问题陈述问题陈述应该简明扼要,确保准确传达问题的核心。
同时,问题陈述还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通过特定的措施或方法来解决。
1.2 确定问题的边界明确问题的边界有助于避免过度纠结细节,集中力量解决核心问题。
确定问题边界的方法可以是限定时间范围、界定具体对象或条件等。
1.3 寻找问题的关键因素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通过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二、收集与分析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
只有充分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信息,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收集与分析信息的方法:2.1 调研与学习通过调研和学习,我们可以获取到关于问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咨询专家、参观实地等方式来进行调研与学习。
2.2 数据分析对于数据相关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数据分析的方式来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问题的原因和趋势,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2.3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问题的内外部环境。
通过分析问题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制定解决方案在明确定义问题和收集分析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制定解决方案的方法:3.1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开放思维,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农村小学作为基层教育的一部分,其安全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面对一系列安全风险和问题,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校园安全隐患较多、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规范等。
本文将针对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改善现状。
一、问题分析1. 校园安全隐患较多农村小学的校园环境不如城市小学那般完善,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比如校园周边交通不规范、建筑结构不安全、消防设施不全等问题,这些都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2. 师生安全意识薄弱由于师资力量和教育条件有限,农村小学的师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相对较弱。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容易忽视安全问题,给师生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3. 安全管理不规范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相对不够健全和规范。
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校园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对校园安全风险的管控不够有效。
二、解决策略1. 完善校园安全设施针对校园安全隐患,需要加强校园安全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包括完善校园交通安全设施、加固建筑结构、完善防火设施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学习环境。
2. 加强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是预防事故的关键,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安全演练、安全知识宣传等多种形式,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校园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等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校园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
4. 加强社会支持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
政府、家长、社会组织等应当加强对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为农村小学的安全教育提供更多帮助,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学习环境。
5. 强化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安全状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服务体系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将从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1. 资源不足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源不足。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社会服务体系的资源却并没有相应增加。
这导致了社会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很多人无法获得他们需要的服务。
2. 服务质量不高另一个问题是社会服务质量不高。
在一些地区和领域,社会服务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有待提高,服务设施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存在问题,这些都影响了社会服务的质量。
这样的情况使得人们对社会服务缺乏信心,也减弱了社会服务的实际效果。
3. 社会服务不均衡社会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社会服务的提供存在着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和人群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社会服务,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则无法获得相应的服务,这种不均衡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4. 缺乏科技支持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持,但是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科技支持还不够充分。
一些地区和一些服务机构缺乏必要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支持,这影响了社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社会服务体系的投入。
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服务的财政投入,增加社会服务的经费。
政府也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服务领域,使得社会服务领域的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2.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人才培养和装备更新要解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
也需要加强社会服务设施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促进社会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问题解决的阶段、策略以及影响因素——学习材料
一、问题解决的阶段问题解决主要有四个阶段:1.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提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处处有矛盾,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将这些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任务,就是问题的提出。
2.明确问题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暴露矛盾,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具体而言就是知道有问题,知道哪里有问题,有什么问题等等。
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从当前问题的分析出发,首先假设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在对之进行分析论证之后,再进行实施的过程。
4.检验假设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
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是实际行动,即按照假设去一步步解决问题。
二是进行推论,即用思维活动来检验假设。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是指问题解决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人们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策略:算法式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1.算法式策略算法式策略是指按照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逐个去尝试,最终找到答案的方式。
例如,一个保险箱上有4个转钮,每个转钮有0~9十个数字。
要找到密码,就要逐个尝试4个数字的随机组合,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启发式策略启发式策略是指人们根据规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窍门解决问题的方式。
启发式策略常用的具体策略如下:(1)搜索策略搜索策略的特点是,问题解决者在到达目标状态的进程中要通过许多决策点。
下棋就是一个例子,每走一步都要作出决策,沿着正确的途径连续成功地作出正确的决策,最后,才能成功解决问题。
解下边的算式任务要求:1.把字母换成数字2.字母换成数字后,下面一行数字答案必须等于第一行和第二行之和。
答案:T=0 E=9 A=4 R=7 L=8 G=1 N=6 B=3 O=2案例展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就需要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地搜索出每个字母代表的数字,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解出问题。
(2)目的——手段分析目的——手段分析是指人们认识到当前问题与所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着差异,把要解决的问题划分为一系列子目标,通过逐个解决子目标而缩小问题空间,减小差异,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目前社区存在的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目前社区存在的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问题1:社区安全问题社区安全问题是目前社区管理中的一大难点。
由于社区规模庞大,人员众多,各种矛盾和纠纷难以避免。
同时,社区安全问题也包括外部人员的入侵、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
这些问题对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安全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解决策略:- 建立社区安保力量:社区应配备专业安保人员,在关键地点设置监控探头,并加强巡逻力度,确保社区的安全。
- 加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如开展防盗防火宣传、邻里安全小组等。
问题2:社区管理不规范社区管理不规范是造成许多问题的根源,包括垃圾分类不到位、公共设施维护不及时、停车乱象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解决策略:- 强化管理意识:社区管理者应加强自身的管理意识,确立管理目标,完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社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 加强居民参与: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在居民议事会的平台上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问题3:社区环境污染社区环境污染也是目前社区存在的一大难题。
包括噪音污染、绿地缺乏、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
解决策略:- 增加绿化面积:社区管理者应加大绿化投入,增加社区的绿地面积,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
-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噪音、废气等污染源的产生。
问题4:社区服务不足社区服务不足也是社区存在的一大问题。
包括医疗服务不便、儿童教育资源匮乏、便民设施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社区居民的发展和生活便利。
解决策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社区管理者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的供给。
- 引入社会力量:社区可以引入社会力量,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更多便民设施和社区服务。
总结:针对目前社区存在的难点问题,社区管理者和居民需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管理意识,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
解决问题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看似棘手,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就能够迎刃而解。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首先,要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这就好比医生在治疗疾病之前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一样。
只有充分了解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影响,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方法,避免盲目行动导致问题的扩大和恶化。
其次,要善于倾听和沟通。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和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有时甚至需要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我们能够更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减少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摩擦和误解。
此外,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被问题所困扰和压倒,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相信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要勇于行动和不断学习。
解决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和实践,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才能够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也才能够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倾听和沟通、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勇于行动和不断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社会服务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并维护社会稳定而建立的重要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社会服务体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社会服务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资源不足社会服务体系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总体不足,导致社会服务的普及程度不高,覆盖范围较窄。
2. 服务能力不足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社会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也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3. 服务内容单一社会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4. 服务需求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但社会服务体系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需求的平衡满足。
5. 管理体制不够科学目前社会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设置不够科学,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足,导致资源浪费和服务效率低下。
6. 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有需要的群体无法获知相关服务信息,影响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二、解决策略1. 加大投入,解决资源不足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会服务体系的投入,增加经费和物质资源的配置,以保障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2. 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能力政府应加强对社会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以提升社会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
5. 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效率政府应对社会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6. 促进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政府在推动社会服务体系信息公开和共享的也要加大对信息不对称的纠正和帮助力度,确保所有有需求的群体都能够获知相关服务信息。
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转化能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认识、已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转化能把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从而便捷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本单元教学转化策略。
学生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经常进行转化,已经积累了关于转化的体验。
本单元深入体验转化,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编排2道例题、一个练习,把教学分成两段进行。
例1,回顾以前进行的转化,从策略层面上认识它,体会转化的价值。
例2,利用已有分率进行推理,转化较复杂的分数问题,发展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让学生体会转化,感悟策略。
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再认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思想方法是形成策略的有效途径。
学生曾经进行过许多转化,是感悟策略的宝贵资源,本单元从回顾以前进行的转化开始,例1的教学分三步进行。
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引发转化。
方格纸上呈现两个形状不同的图形,不容易直接看出面积是否相等。
学生会想到把两个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面积的大小。
其中一个图形平移它的一部分,另一个图形旋转它的两小块,转化成的两个长方形长相等、宽也相等,面积肯定相等。
这个问题利用直观情境让学生主动转化,初步体会转化有助于解决问题。
回忆曾经进行过的转化,体会转化是一种策略。
教材指出转化是策略,让学生回忆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验转化。
第72页列举了推导面积公式时转化,计算小数乘法、分数除法时转化,这些仅是曾经进行过的一部分转化,学生还能说出许多。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回忆,简要说说怎样转化的,转化有什么好处,达到体验转化的目的。
有意识地应用转化解决问题。
试一试计算四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数形结合,把原式转化成1-,能很快说出得数。
练一练计算多边形周长,在图形启发下转化成求长方形周长的问题,实现了化繁为简。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再让学生说说解题策略,不仅深刻体会了转化,还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问题解决的理论及策略
问题解决的理论及策略一、问题解决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自主地解决各种问题。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如何展开的?怎样才能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这历来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探讨的重点。
这里,我们分别介绍几种较具代表性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或模式:试误说;顿悟说;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模式;智力结构问题解决模式。
1.试误理论从心理学史来看,最早对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人,当推桑代克。
在桑代克看来,问题解决实际上是一个试误过程。
他的这种观点是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的:他把饥饿的猫放在一个箱子里,箱子中有一个开关,猫只要碰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箱子,吃到箱子外面的食物。
猫在箱子里,一开始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乱抓或乱咬箱子里的各种东西,直到偶然碰到开关。
后来,猫逐渐消除错误动作,即把那些不能使它逃出箱子的反应消除掉了,而只是把成功的反应保持下来。
基于动物是“通过尝试与错误,以及偶然的成功”逐渐学会如何解决逃出箱子的问题的,因此桑代克得出这样的结论:问题解决是由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种联结是通过试误逐渐形成的。
而且,桑代克还指出:猫之所以在箱子里做出各种尝试,是因为它们处于饥饿状态。
因此,驱力和动机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正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机体才会去尝试各种反应,并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指导行为。
由此可见,这种问题解决是以一种多少带有盲目探索的活动为特征的,一种迷惘无望感常常会伴随这些杂乱无章的行为,即便通过尝试与错误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也不一定理解这种解决办法,甚至不能够告诉别人自己是如何解决的。
如果要再次解决同一问题时,一切还需从头开始,尽管所花的时间可能会比以前少些。
初次玩弄“魔方”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经历和体验。
2.顿悟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强调“顿悟”现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他们认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不是通过长时间的尝试与错误才获得解决办法的,相反,解决的办法是突然闯进脑子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的理论及策略一、问题解决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自主地解决各种问题。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如何展开的?怎样才能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这历来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探讨的重点。
这里,我们分别介绍几种较具代表性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或模式:试误说;顿悟说;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模式;智力结构问题解决模式。
1.试误理论从心理学史来看,最早对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人,当推桑代克。
在桑代克看来,问题解决实际上是一个试误过程。
他的这种观点是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的:他把饥饿的猫放在一个箱子里,箱子中有一个开关,猫只要碰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箱子,吃到箱子外面的食物。
猫在箱子里,一开始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乱抓或乱咬箱子里的各种东西,直到偶然碰到开关。
后来,猫逐渐消除错误动作,即把那些不能使它逃出箱子的反应消除掉了,而只是把成功的反应保持下来。
基于动物是“通过尝试与错误,以及偶然的成功”逐渐学会如何解决逃出箱子的问题的,因此桑代克得出这样的结论:问题解决是由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种联结是通过试误逐渐形成的。
而且,桑代克还指出:猫之所以在箱子里做出各种尝试,是因为它们处于饥饿状态。
因此,驱力和动机是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正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机体才会去尝试各种反应,并根据以往的经验来指导行为。
由此可见,这种问题解决是以一种多少带有盲目探索的活动为特征的,一种迷惘无望感常常会伴随这些杂乱无章的行为,即便通过尝试与错误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也不一定理解这种解决办法,甚至不能够告诉别人自己是如何解决的。
如果要再次解决同一问题时,一切还需从头开始,尽管所花的时间可能会比以前少些。
初次玩弄“魔方”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经历和体验。
2.顿悟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强调“顿悟”现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他们认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不是通过长时间的尝试与错误才获得解决办法的,相反,解决的办法是突然闯进脑子里的。
例如,我们有时对某一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突然一下子全明白了。
心里在说:“噢!原来是这么回事!”以后碰到这类问题时,不必从头开始,马上就知道如何去做。
苛勒的经典实验说明了这种顿悟现象。
他把香蕉吊在天花板上,猩猩最初试图跳起来拿香蕉,但是太高了,够不到。
猩猩没有象桑代克的猫那样乱抓乱咬,而是呆在一边,突然,猩猩把边上的一个纸箱子移过来,爬在箱子上拿到了香蕉。
在另一项实验中,猩猩关在笼子里,笼子外放着香蕉,笼子边上放着竹竿。
猩猩最初用前肢去拿,拿不到后也是坐在一边,后来突然想到用竹竿把香蕉移过来。
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猩猩马上会做这些动作,甚至做更复杂的动作,没有表现出“逐渐形成联结”的现象。
同样是用动物进行实验,为什么桑代克的猫要经过错误—尝试过程逐渐学会解决问题,而苛勒的猩猩却能表现出顿悟行为呢?苛勒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要作出安排,使动物一下子看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全部必要要素。
如果把纸箱和竹竿放在猩猩看不到的地方,猩猩就很难解决香蕉问题。
由于桑代克的猫在箱子里看不到开关的结构,因此,只能通过经验逐渐发现,即只能通过一部分一部分习得的经验了解整个情境。
从而,顿悟说又为“整体胜于部分之总和”作了进一步的论证。
3.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心理学家开始醉心于用信息加工模式来分析人类问题解决的过程。
计算机通过编好的程序可以下棋、诊断病情、为宇宙飞船导航、解答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等。
其中许多活动都是与人类问题解决过程极为相似的。
因而,信息加工论者把问题解决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即大脑或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把最初阶段的信息转换成最终理想状态的信息。
因而,问题解决的模式应该包括:(1)对信息加工系统的结构和能力的完整的描述;(2)对完成问题解决时所经历的每一个步骤予以描述。
而且,对这两方面的描述,要尽可能精确到用计算机能够模拟的程度。
纽厄尔与西蒙设计了一种问题解决系统,称之为“一般问题解决者”。
这个程序把据认为是人类问题解决活动之基础的大量策略组合在一起。
这个程序不但能证明逻辑定理,而且还能下棋、谱曲等。
由此,他俩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所涉及的基本结构:(1)接受系统:接受外部信息,并把它们传送到中心加工器。
(2)中心加工器:加工来自接受系统的信息,在加工时需要利用记忆系统。
(3)记忆系统:中心加工器在加工信息时需利用记忆信息,同时,记忆系统本身也为中心加工器提供信息。
(4)反应系统:反应系统接受来自中心加工器的指令,实施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决策。
纽厄尔与西蒙把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称之为“信息加工系统”(IPS)(有关这方面内容,详见第九章第一节)。
4.智力结构问题解决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以对智力结构分析而著名。
他在1986年出版的《创造性才能》一书中,又在智力结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结构问题解决模式(见图16-3)。
图16-3智力结构问题解决模式资料来源:吉尔福特,1990年。
在SOIPS模式中,记忆贮存是其他一切心理运演活动的基础。
记忆贮存不仅为每一项心理运演提供已有的信息,而且始终不断地记录着问题解决过程中正在出现的各种情况。
图中与记忆贮存相联的箭头表明了记忆贮存是如何运演的。
解决问题的过程,始于来自环境和身体内部的输入。
强调身体本身也是问题的来源,是为了表明个体的感情和情绪等对是否想要解决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有一定影响。
输入进入这个流通系统后,首先要经过一个过滤的过程,为的是不让所有外来信息都进入大脑。
记忆贮存参与这一过程。
这种选择信息的活动被称之为“注意”。
这里需认识到的是,个体记忆贮存中保留的某些偏见或先入之见,可能会妨碍人们觉察某些问题。
认知这一步涉及两个重要的活动: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和对问题性质的认识。
假定班上有位学生以前做作业一直很认真,但近来突然发生明显的变化,差错很多。
我们意识到存在着问题,诊断问题何在则是接下来要采取的认知的步骤。
这需要进一步从环境中寻找信息,获取新的输入。
接着就到了发现问题解决办法的阶段。
在求异思维运演过程中,我们设想出一个又一个可能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在搜寻记忆贮存时回想起自己已有的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如果我们马上认为这个学生的问题肯定出在他家里,因而不再去寻找其他原由,那么,我们事实上是避开了求异思维,直接从事求同思维运演了(图16-3中认知到求同思维运演的箭头)。
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否定过一些想法,这一事实意味着评价过程在起作用。
来自记忆贮存的许多信息在沿途中受到评价,但也有些信息未经评价。
有时,我们不能解决问题,仅仅是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问题也可能是在固执地试图解决错误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因此,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要退回原处,甚至退回到环境中,进行其他的事实调查。
在重新认识该问题之后,就可以通过从事大量创造性思维活动,重新搜寻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因此,在获得理想的问题解决办法之前,可能会有一系列这样的循环往复。
在SOIPS模式中,各决策阶段朝下指向记忆贮存的箭头,是为了表明,我们所采取的各种步骤,都可能被贮存在记忆中,至少是暂时性的贮存。
因为,要使问题解决活动进行下去,并对这些活动作出评价,如果不把这些步骤贮存下来,难免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
二、问题解决的阶段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是从整体上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其理论依据。
对实际教育工作者来说,常常会遇到如何把握问题解决过程的阶段问题。
尽管问题本身是各式各样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会完全雷同,但是,问题解决作为一个过程,也并不都是“偶发事件”。
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各种问题解决过程的步骤的图式,这里列举三种较有影响的对问题解决阶段的划分。
杜威在1910年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五步法:(1)感觉到问题的存在;(2)确定问题的性质,并加以界说;(3)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4)考虑这些解决办法的各种可能的结果;(5)试验其中最有可能达到目的的解决办法。
沃拉斯在1926年提出的问题解决四阶段,也相当有影响。
(1)准备,即搜集信息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问题解决者要对问题加以分析,并要对问题予以清楚的界说,收集有关的信息和事实;(2)沉思,即处于酝酿状态。
在这个阶段,要对各种观念加以分类整理。
有时,问题解决者精神放松或考虑其他事情,但同时又在下意识地思考该问题;(3)灵感或启迪,即突然涌现出问题解决办法。
这里,灵感有些类似于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问题的解决办法有时是出人意料之外地出现的。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灵感”或“顿悟”是建立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天赐之物;(4)验证,即检验各种解决办法。
罗斯曼在考察了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后,于1931年提出了问题解决六阶段论:(1)感到有某种需要,或观察到存在问题;(2)系统地陈述问题;(3)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普查;(4)批判性地考察各种问题解决办法;(5)系统地形成各种新观念;(6)检验这些新观念,并接受其中经得起检验的新观念。
我们可能已注意到这些阶段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这正说明对问题解决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对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作出描述是切实可行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这些阶段绝对化,在某种问题解决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这些阶段可能会有某些重叠或跳跃的现象发生。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问题解决过程的阶段的划分。
这里,根据对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提出的问题解决阶段所作的概括,把问题解决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感觉到问题的存在第一阶段是个体在生活中体验到困难、张力或挑战。
这里需注意的是,环境本身并不会构成问题,而是人们把某种情境看做是令人困惑的或充满张力的,从而使这种情境成了问题。
换句话说,是因为人们把对自己的挑战归咎于某些环境,从而把问题情境归咎于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以一种明确的方式提出来的,所以这一阶段不那么明显。
当然,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感受仍然是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即便问题很明确,但若学生没感到有某种张力或解决问题的需要,那么,学生是不可能采取各种步骤以求得解决办法的。
2.明确问题的各个方面在第二阶段,学生在感受到困难或令人困惑的环境后,需要探寻其他的信息,以明确问题之所在。
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仔细思考教材中的某些事实,搜寻其他有关的资料,有时甚至还要进行实验,才能发现教学的问题的性质。
人们只有熟悉了问题的特征后,才有可能明确问题的界线,对相关事实和无关事实作出区分,从而用一种便于操纵的方式对现有信息加以排列组合。
3.形成各种备择的问题解决办法在明确了问题及其各个方面之后,人们需要提出各种可以检验的备择的问题、解决办法或可能站得住脚的假设。
遗憾的是,在各级教育阶段上,教师很少鼓励学生提出各种观念来予以检验,当然,这样做也有其“客观性”,因为传统的课程和教学方法,都以“真理性和权威性”为原则,很少有让学生产生怀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