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CT和MRI检查及诊断专家共识
眼部磁共振成像序列在眼球疾病和视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02
通过MRI的信号特点,可以准确识别这些病变,并判断其严重
程度。
MRI还可以显示这些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
03
重要参考依据。
03
视神经疾病磁共振诊断 应用
视神经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清晰显示视神经的解剖结构 ,有助于发现视神经炎的病变部位和范围。
通过特定的磁共振序列,如T1WI、T2WI和脂肪抑制 技术等,可以准确区分视神经炎与其他类似疾病,如
眼球感染性病变诊断价值
MRI对于眼球感染性病变,如眼内炎、视网膜炎 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通过MRI的信号特点,可以判断感染的性质和程 度,如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
MRI还可以显示感染病变的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其他非肿瘤性眼球病变识别
01
MRI对于其他非肿瘤性眼球病变,如眼球内出血、视网膜脱离 等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扫描时间和舒适度
当前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时间较 长,且需要患者保持静止不动, 对于眼部疾病患者来说可能较为 困难。未来需要优化扫描序列和 参数,缩短扫描时间并提高患者 的舒适度。
定量分析和标准化
目前眼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定量 分析和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未来需要发展更可靠的定量分析 方法,并建立标准化的扫描协议 和图像处理流程,以提高诊断的 一致性和准确性。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根据磁共振成像表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给出视神 经炎的诊断依据,并探讨与其他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治疗及预后
介绍针对视神经炎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光疗等,并分析预后 因素及患者随访情况。
检查操作技巧与经验总结
眼部磁共振成像检查前的 准备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神经鞘膜瘤
【MRI表现】
神经鞘瘤较小时呈一实质性肿块 。 与眼肌相 比,在T1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在质 子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长T2加权上为稍低信号 。
Gd-DTPA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 明 显 强化, 而囊变区不强化。
神经鞘膜瘤
【诊断要点】
⒈位于肌锥内,边界较光整,形态规则类椭圆形 ⒉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后有均匀强化。 ⒊MRI上T1加权为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质子加权
⑵泪腺混合瘤 a.部位不同,泪腺混合瘤位泪 腺 窝内。血管瘤多位于肌锥内。b.信号不同。
神经鞘膜瘤
在组织学上,神经肿瘤可分为神经鞘瘤( Neurilemoma ) 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 )。 神经鞘瘤病人以中年人居多。此病大多位于肌 锥内。眼球向正前方突出为主要临床症状,可 伴有眼痛、头痛、复视、眼球运动障碍或视力 损害等,半数以上病例可在眶缘触到中等硬度 肿块。
Retinoblastoma
Retinoblastoma MRI
Retinoblastoma MRI T2W
Retinoblastoma CT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⒈发病年龄 1-3岁 ⒉临床症状 白瞳症或猫眼症为特征,单
侧或双侧发病。 ⒊X线上眼眶区内钙化灶 ⒋CT上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
常见眼球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视母)是儿童最常 见的眼眶恶性肿瘤。发生率在1.5万至3万分之 一。
病理和临床表现
该肿瘤是先天性肿瘤,平均诊断时间在18个月左 右。有一定家族倾向。 视母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神经上皮 。由于血供不足 ,易产生钙化复合体结构。极少数病人可出现双 眼视母和松果体瘤。称之为“ 三边症”。 临床上典型表现:白瞳症,斜视,青光眼和视力 缺损,眼底表现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半球形肿物。
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MRI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影像检查手段。
与X线及CT检查比较,MRI无电离辐射,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影像检查方法。
事实上,MRI环境中存在着许多潜在风险,可能对受检者、陪同家属、医护人员及其他出现在MRI场地中的工作人员(如保安、保洁员等)造成伤害。
因此,MRI安全管理问题值得关注。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学组、磁共振成像学组专家在参考国内外MRI安全标准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本版MRI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提高MRI安全管理的意识,提升MRI安全管理的水平。
总则一、所有临床型MR设备,包括诊断、科研和介入手术中使用的设备,不论其磁体形式、磁场强度如何,都应该遵循MRI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二、目前我国临床常规使用的MRI设备磁场场强为0.2 T至3.0 T。
只有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认证的设备,才能用以对临床受检者开展检查。
三、建议配置MRI设备的单位酌情配备至少1名MRI医学物理师,职责包括修订及维护MRI安全管理规范,使其适用于现有的场地和受检者检查的要求,同时确保MRI安全管理规定得以严格执行。
四、MRI场地中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都要在30 min内及时地上报MR室的负责人和科室主任,并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逐级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如医务科、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等)。
MRI安全筛查01MR设备安全性标识所有计划带入区域Ⅳ的金属或含金属的物品都必须进行测试,并粘贴相应的安全性指示标识。
铁磁性金属物品粘贴红色圆形'MR不安全'标志(图2);在特定条件下安全的物品粘贴黄色三角形'有条件的安全'标志(图3);非金属物品粘贴绿色方形'MR安全'标志(图4)。
图2~4 MR设备安全性标识。
图2为铁磁性金属物品外粘贴的红色圆形'MR不安全'标志;图3为在特定条件下安全的物品外粘贴的黄色三角形'有条件的安全'标志;图4为在非金属物品外粘贴的绿色方形'MR安全'标志02筛查原则非MRI人员进入区域Ⅳ必须经过MRI安全检查,仅二级MRI工作人员有实施筛查的资格。
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临床价值对照
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临床价值对照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眼眶神经鞘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2例,分别给予CT平扫与MRI。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对比CT和MRI对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定性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
结果:CT和MRI对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75%、87.5%、90.63%)、(100%、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对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分别为(50%、46.88%、53.13%)、(84.38%、81.25%、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MRI在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明显高于CT,CT与MRI在定位诊断眼眶神经鞘瘤时,基本无差异。
关键词:CT;MRI;眼眶神经鞘瘤;价值眼眶内分布有第III、IV、VI对颅神经和第V对颅神经的第一、二支,这些神经的轴突外被覆神经鞘细胞,因此好发眼眶神经鞘瘤。
核磁共振成像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且无辐射损害,对眼眶肌健、韧带和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佳,对眼眶神经鞘瘤有重要的作用。
而CT平扫对眼眶神经鞘瘤能提示较好的空间定位。
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近2011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眼眶神经鞘瘤的患者,探讨CT和MRI对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近2011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眼眶神经鞘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2例,分别给予CT平扫与MRI。
症状为眼球突出、运动障碍、复视。
眼眶神经鞘瘤患者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3.9±21.8)岁,男性19人,女性13人,病程2月~3年。
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
眼部淋巴瘤CT和MRI诊断
Iih i h s ia, ein 2 0 0, R. ia s u i S Ho ptlZh j g3 3 0 P. Chn a [ sr c] 0be t e To su yt ev l eo Abta t j ci : t d h au fCT n RIi h ig o i o r ia y h ma ya ay ig i v a dM n te da n ss fo btllmp o sb n lzn t CT s
CT a d M RIDig o i o b t l y h ma CHEN h — a , I we— i Z U ig li e 1 De a t n f Ra i l g n a n ss fOr ia mp o L S u y n J A i we , H J n —l, ta. p rme to do o y,
【 要 】 目 的 : 析 眼 部 恶 性淋 巴 瘤 的 C 和 MR 表 现 特 点 , 讨 二 者 诊 断淋 巴 瘤 的 价 值 。方 法 : 3例 眼 部 淋 巴 瘤 , 摘 分 T I 探 1 C 检查 1 T 2例 , I 查 5例 。结 果 : 有病 例 经 病 理 证 实 , 中 1 MR 检 所 其 O例 为 单 侧 , 3例 为 双 侧 , 累及 隔前 眶 周 组 织 , 均 8例 以 眼 眶 的上 象 限 为 主 , 5例 以 下 象 限 为主 , 界 不 清 。5例 呈局 限性 块 影 ; 境 8例 呈 弥漫 软 组 织 影 , 沿肌 锥 外 向 眶 内浸 润 生 长 , 同
tdt elc i l ln a jcn x r— c lrmu ce n n r— r i ltsu sao g wi x r—c lrm u ce ,n p e rd e h a rma a d,da e te tao ua s lsa ditao bt is e ln t e tao ua s ls a da p ae g a h
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MRI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的MRI设备已经基本普及到了县级医院。
MRI检查技术难度大,成像参数和序列繁多,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成像序列和技术参数,使图像满足影像诊断及临床需要,是MRI设备操作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为了规范MRI检查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国内相关专家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起草了本版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MRI检查前准备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解剖部位和器官疾病的检查,应根据临床需要以及MRI在各解剖部位的应用特点选择。
2.禁忌证:(1)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除外起搏器为新型MRI兼容性产品的情况;(2)体内植入电子耳蜗、磁性金属药物灌注泵、神经刺激器等电子装置;(3)妊娠3个月内;(4)眼眶内有磁性金属异物。
有下列情况者,需在做好风险评估、成像效果预估的前提下,权衡利弊后慎重考虑是否行MRI检查。
(1)体内有弱磁性置入物(如心脏金属瓣膜、血管金属支架、血管夹、螺旋圈、滤器、封堵物等)时,一般建议在相关术后6~8周再进行检查,且最好采用1.5T以下场强设备[1];(2)体内有金属弹片、金属人工关节、假肢、假体、固定钢板等时,视金属置入物距扫描区域(磁场中心)的距离,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慎重选择,且建议采用1.5T以下场强设备;(3)体内有骨关节固定钢钉、骨螺丝、固定假牙、避孕环等时,考虑产生的金属伪影是否影响检查目标;(4)可短时去除生命监护设备(磁性金属类、电子类)的危重患者;(5)癫痫发作、神经刺激症、幽闭恐怖症患者;(6)高热患者;(7)妊娠3个月及以上;(8)体内有金属或电子装置植入物者,建议参照产品说明书上的MRI安全提示。
二、MRI对比剂使用注意事项1.核对受检者基本信息及增强检查申请单要求,确认增强检查为必需检查。
2.评估对比剂使用禁忌证及风险,受检者签署对比剂使用风险及注意事项知情同意书。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炎症性疾病
右眼肌 炎性假 瘤(瘤 样淋巴 组织增 生)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炎症性疾病
急性视神经炎Gd-PTPA造影后T1加权 显示右侧视神经略粗于左侧、轻度強 化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肿瘤
眼和眼眶肿瘤包括眼睑、眼球表面、 眼内、眼眶以及泪腺、眶内各组织来源 的肿瘤,身体其它部位肿瘤也可转移到 眼及眼眶。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MRI
视神经源性肿瘤
视神经原发肿瘤较罕见,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神经鞘瘤 和神经干瘤,依据组织细胞学则分为脑膜瘤和神经胶质瘤, 以及更为罕见的神经纤维瘤。视神经原发肿瘤多发生在表年 及儿童,女性多于男性。1、视神经鞘瘤:开始发生在视神 经的一边,以后不同程度地包裹视神经而不穿入其内,它可 侵犯整个眼眶,其病理组织与眶内脑膜瘤相同。CT上视神经 鞘瘤与视神经关系密切,肿块区正常视神经看不见,肿块多 呈椭园形,长轴与视神经方向一致,密度较均匀,可致视神 经孔扩大。临床视力影响较早。2、视神经胶质瘤:75%发 生在10岁前,肿瘤起始于眶内段视神经,病理学分型多为星 形细胞瘤Ⅰ级。影像上肿瘤延视神经生长,视神经增粗,肿 块呈梭形或长条形,平扫CT显示等或稍低密度,增強密度稍 增高;MRI上T1加权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 Gd-DTPA增強后可明显信增高。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眶窩缩小(骨维所致)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额部骨瘤致眶窩缩小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左 先 天 性 视 神 经 孔 缩 小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外伤性疾病
眼外伤是指眼球及其附属器的损伤,是眼科常见 眼病之一。影像检查主要用于:1、眶骨骨折 及眶内软组织损伤的诊断;2、眼内和眼内异 物的诊断和定位。
MRI临床应用安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标准化与规范化问题
MRI技术操作和诊断标准需要进一步 完善和统一,以提高诊断质量和效率
。
人才短缺
专业MRI技术人员和跨学科合作人才 相对缺乏,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
伦理与法律问题
随着MRI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 ,需要关注相关伦理和法律问题,保 障患者权益和安全。
THANKS
MRI工作的氢质子发生磁共振现象,产生
磁共振信号。
通过接收和处理这些信号,MRI 设备能够重建出人体内部的图像
。
MRI成像具有多参数、多序列、 多方位成像等优点,能够提供丰
富的诊断信息。
MRI设备主要构成部分
梯度系统
产生梯度磁场,用 于空间定位和信号 编码。
01
02
03
骨折
MRI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 位、类型及周围软组织损 伤情况,对骨折的诊断和 治疗有重要作用。
关节病变
MRI对关节炎、关节积液 、关节软骨损伤等关节病 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 高价值。
脊柱病变
MRI可准确显示脊柱骨折 、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 等病变,对脊柱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心血管系统检查适应症
03
04
询问病史和过敏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MRI禁忌症, 如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
。
去除金属物品
指导患者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 品,包括首饰、硬币、钥匙、
手机等。
心理疏导
对于紧张、焦虑的患者,进行 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
情绪。
告知注意事项
向患者说明MRI检查的过程和 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扫描序列选择原则
听力保护措施
为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听力保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噪 声对听力的潜在损害。
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2016版)01
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2016版)01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是继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医学影像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由于具有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对病灶定位和定性准确、可以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资料等优势,CT检查已成为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在我国已经普及到各级医疗机构。
规范CT检查技术,为临床和诊断提供普遍公认的优质图像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CT检查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国内相关专家综合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起草了本版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CT扫描前准备一、设备准备1.检查室按照各类型设备的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依照CT设备开机的要求按步骤操作。
3.按设备要求预热X线管。
4.建议按设备要求进行空气校正。
5.建议确保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如果有PACS系统,需要确保数据传输通畅。
6.确保高压注射器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7.确保影像交付介质处于正常状态。
8.定期做好CT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设备状态维护)。
9.CT室配备常规急救器械和药品[1]。
二、受检者准备1.受检者检查前,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饰品或可能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品,嘱受检者在扫描过程中保持体位不动。
2.不合作的受检者(如婴幼儿、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者),在CT 扫描前给予镇静。
3.根据检查部位做好检查前相关准备。
胸、腹部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保证扫描时胸、腹部处于静止状态;胃肠道检查前饮水;颈部和喉部检查前告知受检者不能做吞咽动作;眼部检查前告知患者闭上双眼,尽量保持眼球不动,不能闭眼者让其盯住正前方一个目标。
三、操作者准备1.掌握基本的影像诊断知识,能根据受检者的特点、诊断的需要设置个性化的扫描流程与参数。
2.熟练掌握CT机的性能和特点。
3.落实'查对'制度。
4.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检查时取得患者配合。
5.能够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受检者的异常情况。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在受检者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参与抢救。
CT和MRI技术规范-头面部MRI检查技术
头面部MRI检查技术第一节眼部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 线圈:头线圈、头颈联合线圈和小型环形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线圈中心及定位中心对准鼻根部。
3. 方位及序列:平扫序列包括:(1)以轴面为主,扫描 T2WI、 fs-T2WI、三维 T2WI 水成像、 T1WI、三维 T1WI序列。
扫描基线平行于视神经长轴并经过视神经,范围包含眼眶上、下壁。
(2)斜矢状面fs-T2WI,扫描基线平行于受检侧视神经长轴,范围包含受检侧眼眶内外侧壁。
(3)冠状面 T2WI、 T1WI,扫描基线垂直于颅脑矢状面,范围包含眼睑前缘至蝶鞍后床突。
增强扫描序列:轴面、斜矢状面及冠状面 fs-T1WI,也可采用二维或三维快速梯度回波fs-T1WI 序列行动态增强扫描,以便获得更丰富的血液动力学信息。
4. 技术参数:以薄层、高分辨率扫描为原则。
二维序列层厚 3.0 mm,层间隔 <0.5 mm, FOV(180~200)mm×(180~200)mm;三维序列层厚0.3~1.0 mm,空间分辨率像素值≤1.0 mm × 1.0mm。
按照常规剂量和流率静脉注射钆对比剂。
5.图像要求:(1)清晰显示两侧眼眶、视神经、眼球、眼外肌、眶周结构等;(2)无明显运动伪影,磁敏感伪影及血管搏动伪影不影响眼眶观察和诊断。
第二节耳部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头线圈、头颈联合线圈、 3 in(1 in=2.54cm)环形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线圈中心及定位中心对准眉间。
3. 方位及序列:平扫序列包括:(1)以轴面为主,扫描 T2WI、 T1WI、三维 T2WI水成像、三维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水成像序列。
扫描基线平行于AC-PC 连线。
(2)斜矢状面 T2WI 序列:扫描基线垂直于受检侧面听神经干长轴,范围包含受检侧颞岩骨外侧缘至面听神经干延髓端。
增强扫描序列: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fs-T1WI、三维fs-T1WI。
(完整版)眼部疾病影像诊断
正常眼眶横断面
正常眼部(冠状面)
T1
脂正 肪常 抑眼 制部
( 加斜 权矢 像状
面 )
炎性假瘤
概述
为原因不明的眼眶内软组织非特异性 慢性炎症所形成的肉芽肿病变,占突眼 性病变50%左右。 亦称假性淋巴瘤、瘤样淋巴组织增生、 慢性肉芽肿等
炎性假瘤
病理
早期病理改变为水肿、渗出和少量炎细 胞浸润,后期病变部位纤维化。
炎性假瘤
CT
· 眼环增厚,眼球后形态不规则中等密度肿块包 绕眼球。 · 眼外肌增粗,肌腹及肌附着点均增粗,肌边缘不 光滑。 · 视神经增粗,视神经与眼球连续处呈三角形。 · 眶内弥漫性密度增高。 · 泪腺肿大,形态不规则。 · CT增强见病变呈不均匀轻度强化。
炎性假瘤
MRI · T1WI 见病变呈低至中等均匀或不甚均匀
信号强度。 · T信2W 号强I病度变增呈高中不至显高著信。号强度,病变后期 · Gd-DTPA增强见病变轻度强化。
T1WI
炎性假瘤
T2WI
增强
炎性假瘤
诊断要点
● X线平片诊断难度极大 ● 临床以眼球突出 ● CT或MRI显示眶内不规则肿块、眼肌增
粗、视神经增粗及泪腺增大, ● 激素治疗症状减轻者可以确定诊断。
眼,减少运动,去除金属物品
正常影像解剖
一、眼眶壁 二、眼球 三、眼后组织 四、泪器
•肌锥内间隙 •肌锥外间隙
正常影像解剖
一、眼眶:锥形 顶壁:前颅凹底,前为额骨水平板,
后由蝶骨小翼组成,外上方有泪腺窝。 内壁:前由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后为筛骨纸
板和蝶骨体。 外壁:前由额骨颧突和颧骨额突,后为蝶骨
大翼 下壁:上颌窦顶壁,由颧骨、上颌骨和腭骨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
一、眼部病变检查方法的选择
1、眼眶骨折和异物等外伤一般首选CT,非金属异物可选择MRI, 如果怀疑神经损伤、伴颅内并发症等时需行MRI检查,眼眶骨折 可行3DCT检查;
2、眼眶软组织病变选择MRI较好,对于判定邻近眶壁骨质压迫性 改变、骨质破坏等需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
3、眼眶软组织肿块需行MRI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或CT增强扫描; 4、怀疑鼻泪管阻塞应行X线泪道造影检查或MRI泪道造影,MR水
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应用脂肪抑制序列; 眼眶肿瘤:动态增强扫描、DWI
眼眶MR解剖
1、眼球
眼球壁:T1、T2 角膜与巩膜呈中低信号; 葡萄膜与视网膜呈高信号,二者不可区分;
晶状体:含水分及蛋白质,T1等信号,T2低信号 玻璃体:胶状质,含98.5%水分,长T1、长T2
2、眼外肌
T1、T2都呈中等信号,显示结构及信号改变;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在脂肪抑制序列强化更为明显
相对禁忌症
• 体内的金属异物
(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后金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慎重 扫描,以防止金属物运动或产热造成病人损伤,金属物亦可产生伪影而妨 碍诊断。如扫描其它部位,亦应注意病人有无不适感。
• 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者、严重外 伤、幽闭症患者、幼儿及不配合的病人应慎重扫描,要在医生 或家属监护下进行。
图示MRI 轴位、冠状位、 矢状位增强T1WI序列, 箭头示左眼球内肿块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 ,结合短T1、短T2信号表现,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术后病理证实。
后巩膜葡萄肿
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 箭头示右眼环后极部限局性膨出改变,可符合后巩膜葡萄肿表现 。
视网膜母细胞瘤Rb
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如果体内有颅内动脉瘤夹、牙科植入物、输液泵和留置导管,能否进行核磁检查呢?关于磁共振成像安全,2017年发布了一份中国专家共识。
1.颅内动脉瘤夹动脉瘤夹由不同磁敏感性的多种物质构成,形状各异,其中的铁磁物质含量达多少会导致MRI检查时发生危险,目前尚无定论。
强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禁止用于MRI检查;非铁磁性或弱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可用于1.5 T (含)以下的MRI检查。
如果不清楚受检者颅内是否有动脉瘤夹,应先进行X线平片检查,或查看近期(术后)的颅脑X线平片、CT图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瘤夹。
对于有动脉瘤夹但属性不明的患者,应对其风险-获益比进行谨慎评估,告知受检者所有潜在风险,并由患者和(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2.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包括心脏起搏器、ICD、植入式心血管监测仪(CM)和植入式循环记录仪(ILR)等,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绝大多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都不能与MRI兼容。
放射科和心血管病专家必须熟悉每个设备的使用条件和限制,意识到每个MRI设备都有其独特性,不存在“通用”的安全性判别标准。
不遵循产品说明随意使用设备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3.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
MRI扫描可能会使人工耳蜗磁极发生翻转,需要通过有创手术方法进行复位,建议充分评估MRI检查的风险-获益比后再行扫描。
头部扫描时,磁极片翻转的概率低于胸腹部和下肢扫描,可能与胸腹部、下肢扫描时频繁移床以及MRI扫描孔边沿处的磁场梯度较大有关,对植有人工耳蜗的患者行MRI检查时应注意缓慢移床。
人工耳蜗在MRI扫描中虽有产热的风险,但在1.5 T(含)以下的磁场环境中还是比较安全的。
4.骨科植入物骨科植入物(如钢板、钢针、螺钉以及各种人工关节等)大多呈非铁磁性或少量弱磁性,由于在术中已被牢固地固定在骨骼、韧带或肌腱上,通常不会移动。
但植入物可能会引入图像伪影,影响周围组织的观察。
磁共振成像安全的专家共识
磁共振成像安全的专家共识1.颅内动脉瘤夹动脉瘤夹由不同磁敏感性的多种物质构成,形状各异,其中的铁磁物质含量达多少会导致MRI检查时发生危险,目前尚无定论。
强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禁止用于MRI检查;非铁磁性或弱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可用于1.5 T(含)以下的MRI检查。
如果不清楚受检者颅内是否有动脉瘤夹,应先进行X线平片检查,或查看近期(术后)的颅脑X线平片、CT图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瘤夹。
对于有动脉瘤夹但属性不明的患者,应对其风险-获益比进行谨慎评估,告知受检者所有潜在风险,并由患者和(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2.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包括心脏起搏器、ICD、植入式心血管监测仪(CM)和植入式循环记录仪(ILR)等,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绝大多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都不能与MRI兼容。
放射科和心血管病专家必须熟悉每个设备的使用条件和限制,意识到每个MRI设备都有其独特性,不存在“通用”的安全性判别标准。
不遵循产品说明随意使用设备可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3.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
MRI扫描可能会使人工耳蜗磁极发生翻转,需要通过有创手术方法进行复位,建议充分评估MRI检查的风险-获益比后再行扫描。
头部扫描时,磁极片翻转的概率低于胸腹部和下肢扫描,可能与胸腹部、下肢扫描时频繁移床以及MRI扫描孔边沿处的磁场梯度较大有关,对植有人工耳蜗的患者行MRI检查时应注意缓慢移床。
人工耳蜗在MRI扫描中虽有产热的风险,但在1.5 T(含)以下的磁场环境中还是比较安全的。
4.骨科植入物骨科植入物(如钢板、钢针、螺钉以及各种人工关节等)大多呈非铁磁性或少量弱磁性,由于在术中已被牢固地固定在骨骼、韧带或肌腱上,通常不会移动。
但植入物可能会引入图像伪影,影响周围组织的观察。
另外,也有发生热灼伤的风险。
5.外科和介入器材各种穿刺活检手术,包括各种MRI引导下的治疗(如引流、射频消融、微波治疗和无水乙醇注射等),所用穿刺定位针、导丝、导管、射频消融和微波治疗等设备均应是非铁磁性的。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 脑膜瘤恶性变表现为脑膜瘤广泛侵犯眶内组织和眶骨破坏
第三十三页,共81页。
A.T1WI右眼肌锥 内见椭圆形 肿块,呈等 信号,包绕 视神经
B.T2WI示肿瘤
呈等信号,
A
B
边界清楚
C.D.分别为横断 面和矢状面 增强
T1WI,示肿块明
显均匀强化, 中央视神经无 强化,呈“双 轨征”
C
• 肿瘤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与脑灰质信号相 比),大多数信号不均匀,显示囊变
•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较均匀,囊 变区不强化
第三十八页,共81页。
A~C.分别为横
断面T2WI及
T1WI、斜矢状
面T1WI示右侧
眼眶球内及肌
锥内见软组织
A
B
肿块影,边界
尚清,呈等T1
Hale Waihona Puke 、稍长T2信号;D.增强扫描示中 等均匀强化, 视神经受累欠 清
第四十页,共81页。
【CT表现】
• CT平扫:眶内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 均匀,常沿眼球或邻近眶骨塑形生长,骨破坏少见。 但位于眶周围间隙、泪腺窝或继发性的病变,可见骨 侵蚀
央囊变坏死区无
明显强化
D.横断面脂肪抑制
T1WI增强扫描示
肿块沿视神经蔓
延至颅内
C
D
第二十九页,共81页。
五、视神经脑膜瘤
• 是起源于视神经鞘蛛网膜纤维母细胞或硬脑膜内 皮细胞的良性肿瘤
• 占眶内肿瘤的4%~8%,眶内脑膜瘤的3/4和视神经 原发肿瘤的33%
• 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1岁,男女之比为 1:2~2:3。也可见于儿童,发病年龄越小,肿瘤的浸 润性越强,预后越差
【2020实用】CT和MRI技术规范-眼部CT及MRI检查及诊断
眼部CT及MRI检查及诊断眼部疾病临床多见。
我国视力残疾的发生率为0.9%,因眼部症状就诊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3.0%,明确病因并进行早期合理干预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是眼部疾病诊疗的关键技术之一。
优化检查技术和流程,规范眼部扫描及后处理、报告内容以及诊断要点,将进一步提升眼部影像的应用价值。
眼部常见症状影像检查路径1、视力下降以视力下降为临床表现的眼部检查以MRI扫描为主,怀疑炎性病变时采用短时反转恢复脉冲(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观察,为显示视神经的最佳序列;怀疑脑血管性病变引起的视力下降,MRI按照脑MRI扫描方案;怀疑肿瘤性病变累及眶壁或眶外时应结合CT综合判断。
视力下降的影像检查路径见图1。
图1 视力下降的影像检查路径2、眼球突出眼球突出病变首选超声或MRI检查。
推荐超声评估可疑球内病变,但对于较大病变或球外眶内者MRI优于超声;怀疑肿瘤性病变,推荐采用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强化特点;病变性质鉴别不清时可行CT扫描观察骨质改变;怀疑眶外疾病所致眼球突出,MRI检查应以病变为中心。
眼球突出的影像检查路径见图2。
图2 眼球突出的影像检查路径3、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怀疑眼肌源性病变以MRI检查为主,判断时期及病变范围;怀疑外伤骨折所致者首选CT检查;怀疑海绵窦病变者,应以高分辨增强MRI为主;怀疑运动神经障碍者,采用高分辨及水成像MRI检查;怀疑脑血管病源性者,选用颅脑MRI检查。
复视的影像检查路径见图3。
图3 复视的影像检查路径4、外伤外伤通常伴有骨折或异物,一般首选CT检查;对于非金属性异物则应考虑使用MRI检查,伴血管损伤形成动静脉瘘者,根据临床需求选用CTA和(或)MRA、DSA。
外伤的影像检查路径见图4。
图4 外伤的影像检查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7.09.004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61527807);北京市医 管局“使命”人才计划(SML20150101);北京学者项目[京人社专家 发(2015)160 号] 通信作者:王振常,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 射科,Email:cjr.wzhch@
眼部影像检查方案
一、眼部 CT 扫描方案[1-4] 1. 容积数据采集:(1)推荐机型:建议使用探 测 器 空 间 分 辨 率 较 高 的 CT 扫 描 仪 。(2)扫 描 基 线:仰卧位,平行于听眶下线。(3)扫描范围:包全 眼眶和病变。(4)扫描参数:管电压 100~120 kV, 电流 50~200 mAs,可根据不同机型的低剂量模 式(如 预 设 噪 声 指 数 等)自 行 调 整 ,采 集 层 厚 ≤ 1.25 mm。儿童参照儿童低剂量要求确定扫描方 案 。(5)重 组 算 法 :分 别 用 骨 算 法 和 软 组 织 算 法 。 矩 阵 ≥512×512。 骨 窗 窗 宽 3 000~4 000 HU,窗 位 500~700 HU;软组织窗窗宽 250~400 HU,窗 位 40~60 HU。(6)重 组 层 厚 、层 间 距 :用 于 后 处 理 所 需 的 原 始 图 像 ,重 组 采 用 最 薄 层 厚 ,层 间 距 小于重组层厚,选择合适的重组函数。(7)增强扫 描:对软组织病变应行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参 照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 2 版)[5]。主要以软组织 算法重组。 2. 图像后处理:推荐采用双侧对称的多平面重
3. 不同眼部病变的 CT 重组方案:阅读图像时 应该根据观察内容灵活调整窗宽、窗位。(1)眼眶 (外伤):①横断面:基线为听眶下线,范围从眶上缘 至眶下缘,骨窗窗宽 3 000~4 000 HU,窗位 500~ 700 HU,MPR 层厚≤2.5 mm,间距≤3.0 mm。②冠 状面:基线为垂直硬腭,范围从眶前缘至前床突,骨 窗窗宽 3 000~4 000 HU,窗位 500~700 HU,MPR 层厚≤2.5 mm,间距≤3.0 mm;软组织窗窗宽 250~ 400 HU,窗位 40~60 HU,MPR 层厚≤3.0 mm,间距 ≤2.5 mm。③双斜矢状面:基线为平行视神经,范 围包括眶内外侧壁,骨窗窗宽 3 000~4 000 HU,窗 位 500~700 HU,MPR 层 厚 ≤2.5 mm,间 距 ≤3.0 mm。(2)眼眶(非外伤病变):①横断面:基线为听眶 下 线 ,范 围 从 眶 上 缘 至 眶 下 缘 ,软 组 织 窗 窗 宽 250~400 HU,窗 位 40~60 HU,MPR 层 厚 ≤3.0 mm,间距≤2.5 mm。②冠状面:基线为垂直硬腭, 范围从眶前缘至前床突,骨窗窗宽 3 000~4 000 HU,窗位 500~700 HU,MPR 层厚≤2.5 mm,间距≤ 3.0 mm;软组织窗窗宽 250~400 HU,窗位 40~60 HU,MPR 层厚≤3.0 mm,间距≤2.5 mm。③双斜矢 状面:基线为平行视神经,范围包括眶内外侧壁,软 组织窗窗宽 250~400 HU,窗位 40~60 HU,MPR 层厚≤3.0 mm,间距≤2.5 mm。(3)视神经管:①横断 面:基线为平行后床突至鼻骨尖的连线,范围为视 神经管上下壁,窗宽 3 000~4 000 HU,窗位 500~ 700 HU,MPR 层厚 1.0 mm,间距 1.0 mm。②冠状 面:基线为垂直听眶下线,范围从眶尖至前床突,窗 宽 3 000~4 000 HU,窗位 500~700 HU,MPR 层厚 1.0 mm,间距 1.0 mm。③双斜矢状面:基线为平行 视 神 经 管 长 轴 ,范 围 为 视 神 经 管 内 外 侧 壁 ,窗 宽
3. 肌锥内外间隙常见病变[16-20]:(1)圆形或椭圆 形 肿 块 :①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常 见 于 肌 锥 内 间 隙 ,在 T2WI 呈高信号,高分辨率 T2WI 显示肿块内有多条 细小的线形低信号影(为纤维分隔)。②神经鞘瘤 在 T2WI 表现为不均匀等信号,内部常见片状高信 号影(囊性区)。动态增强检查时的“扩散性强化” 仅见于海绵状血管瘤及海绵状淋巴管瘤,二者影像 不易鉴别,且常可同时存在,但淋巴管瘤常有不同 时期出血表现。颈部加压前后病变变化较大,有助 于诊断静脉曲张。CT 可显示特征性钙化、低密度 脂肪或骨质破坏,可帮助鉴别脑膜瘤、软骨肉瘤、泪 腺恶性上皮性肿瘤或皮样囊肿等。血管内皮细胞 瘤或血管外皮细胞瘤偏恶性,强化显著且强化速度 很快。(2)局限不规则性病变:主要包括 IgG4 相关 性病变、炎性假瘤、淋巴增生性病变(包括淋巴瘤)、 局限性淋巴管瘤、毛细血管瘤、横纹肌肉瘤、部分神
影像分析要点
一、外伤及异物[11-12] 1. 骨折:(1)判定骨折位于单壁还是多壁,是否 累及眶缘、视神经孔、眶下神经血管沟等,骨折段长 度,骨折段前缘距眶缘距离,眶骨折片移位情况,有 无压迫周围结构。(2)眼外肌是否肿胀增粗、移位、 嵌顿和(或)断裂,眼眶内容物是否疝出(向筛窦、上 颌窦或其他部位)、视神经是否受压等,以上情况的 判定与骨折整复术密切相关[13]。(3)眼球和眼眶内 有无血肿(出血)或异物,眼球是否破裂、晶状体有 无脱位,视神经有无损伤和断裂、是否伴外伤性颈 动脉海绵窦瘘或硬脑膜海绵窦瘘导致的眼上静脉 增粗和(或)海绵窦扩大。(4)是否伴颅底骨折、颅内 血肿或脑挫裂伤、外伤性脑膜膨出或脑膜脑膨出 等。(5)是否伴鼻窦、鼻骨等骨折及软组织血肿、窦 腔积血等,有无其他颅面骨骨折。(6)鉴别陈旧骨折 和新鲜骨折:骨折邻近区具有眼外肌肿胀、增粗、血 肿和积气等提示新鲜骨折,具体情况需结合病史综 合考虑;勿将正常的管、沟和缝等误诊为骨折。 2. 异物:(1)有无异物。(2)异物的大小、形状和 性质(金属、植物等)。(3)异物的位置,位于球内或 球外;位于前房、晶体、玻璃体或球壁,冠状面重组 图像测量球内异物位于几点方位。平行于眼轴的 斜矢状面重组图像测量异物距角膜缘的垂直距离 和距眼轴的垂直距离,球外眶内异物测量距视神 经、球壁、眼外肌或眶壁的距离等。浅部眼睑区异 物进行准确定位。(4)伴随的眼球和眶内软组织损 伤或炎症。(5)有无伴眶骨骨折等。 二、软组织病变 眼眶病变来源与解剖区域有关,因此应首先明 确 病 变 部 位 ,然 后 观 察 病 变 形 态 、密 度(信 号)等 特征。 1. 眼球区常见病变[14]:(1)视网膜母细胞瘤:多 见于 5 岁以下患儿,临床表现为白瞳征。影像检查 显示眼球大小正常或增大,球内见不规则形软组织 肿块,后期可见病变侵犯眼球外,增强扫描后呈中 度至明显强化,病变内部斑片状或团块状钙化为特 征性表现。(2)原始永存玻璃体增殖症:出生后不久 即出现白瞳症,眼球小,晶状体后方与视乳头区见 三角形略高密度、T2WI 略低信号的纤维组织影。 (3)Coats 病:常见于 4~8 岁患儿,眼球大小正常,球 内见出血,增强造影检查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 眼底多发血管异常[11];眼球内囊虫病继发引起的眼
·648·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年 9 月第 51 卷第 9 期 Chin J Radiol,September 2017, Vol. 51, No. 9
·规范与共识·
眼部 CT 和 MRI 检查及诊断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
眼部疾病临床多见。我国视力残疾的发生率 为 0.9% ,因 眼 部 症 状 就 诊 的 患 者 占 全 部 患 者 的 3.0%[1],明确病因并进行早期合理干预对患者康复 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是眼部疾病诊疗的关键技 术之一。优化检查技术和流程,规范眼部扫描及后 处理、报告内容以及诊断要点,将进一步提升眼部 影像的应用价值。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 组组织专家针对以上内容经过多次讨论达成以下 共识。
·650·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年 9 月第 51 卷第 9 期 Chin J Radiol,September 2017, Vol. 51, No. 9
球内炎,囊虫的头节在 CT 上呈高密度,易被误诊为 视网膜母细胞瘤和 Coats 病等。(4)脉络膜骨瘤:常 见眼球壁高密度影,CT 诊断较易,但应与视乳头疣 鉴别,后者的高密度影位于视乳头区,呈小结节状, 常为双侧。(5)脉络膜血管瘤:MRI 特征性表现为梭 形、低 T1WI 和高 T2WI 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有时 还伴有颅面部其他部位血管瘤。(6)葡萄膜黑色素 瘤:特征性表现为蘑菇形的高 T1WI、低 T2WI 信号影 和强化。如果不是蘑菇形而是梭形球壁肿块,应通 过观察 MRI 时间-强化曲线判断是否明确强化,无 强化考虑为视网膜下积液、脉络膜下积液或眼球内 局限性出血,强化一般考虑为黑色素瘤、转移瘤或 炎症。了解病史或检查全身有无原发恶性肿瘤可 确定是否为转移瘤;炎症一般表现为基底部较广而 高度相对较小的眼球壁肿块;黑色素瘤表现为高度 相对较大的眼球壁肿块。
推荐影像描述主要内容
CT 或 MRI 检查报告描述各有侧重。 1. 适当描述扫描及后处理技术,需包括重组断 面、扫描序列、层厚、层间距等。 2. 描述眼眶骨壁及眶腔情况,包括骨折、硬化 肥厚、发育不良、眶腔容积变化等。 3. 描述眼球形态、眼环厚度、完整性,晶状体形 态、位置,玻璃体密度,有无球内病变,如有病变需 详细描述病变本身及周围侵犯。 4. 视神经有无增粗、萎缩、受压等。 5. 眼外肌有无增粗、萎缩、移位,密度(信号)有 无异常改变等。 6. 眼眶间隙及眶脂体,肌锥内外间隙、骨膜下 间隙有无病变,如有详细描述病变本身及周围侵犯 情况。 7. 海绵窦有无增宽或异常密度(信号)。 8. 眼眶周围结构有无异常,详细描 9 月第 51 卷第 9 期 Chin J Radiol,September 2017, Vol. 51, No.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