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许可证验收标准

合集下载

《药品经营许可证》分级验收标准

《药品经营许可证》分级验收标准

《药品经营许可证》分级验收标准药品经营许可证分级验收标准指导意见一、引言药品经营许可证是国家对药品经营者的合法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证件。

为了规范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验收工作,确保药品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制定本分级验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对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和验收工作。

二、一般要求1. 申请材料:药品经营许可证申请材料应按照政府相关规定的目录和要求提供,包括申请表、场所及设备要求等证明文件。

2. 资质条件:申请人须具备合法依法经营的资质,包括法人证书、营业执照等。

3. 人员要求:申请人应配备符合职业资格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药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三、分级验收标准根据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同类型和经营范围的不同,将分级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包括基本条件、场所设施、存储管理、运输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1. 零售药店基本条件:(1)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2)具有合理的卫生设施和环境;(3)具备良好的内外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场所设施:(1)具备适宜的空气质量和光照条件;(2)设有合格的洁净区域,防止药品受到污染;(3)设有符合规范的冷藏设备。

存储管理:(1)建立药品存储管理制度和记录;(2)按照药品特性进行分类存放,并确保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

运输管理:(1)运输药品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运输工具应有冷藏或保温设备。

销售管理:(1)对销售药品的有效期进行管理和控制;(2)建立药品流向追溯体系。

基本条件:(1)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2)具备合法的储存设施和设备;(3)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场所设施:(1)设有符合规范的储存设备和设施;(2)具备良好的卫生环境。

存储管理:(1)按照药品特性分类存储,避免交叉污染;(2)建立完善的入库、出库、库存管理制度。

运输管理:(1)运输过程中应遵守相关运输规定,确保货物安全;(2)运输过程中应对药品进行适当包装和保护。

销售管理:(1)建立药品销售台账,记录药品的流向;(2)对药品的批发销售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山东省药品研制机构申办药品生产许可证现场检查验收标准(试行)

山东省药品研制机构申办药品生产许可证现场检查验收标准(试行)

山东省药品研制机构申办药品生产许可证现场检查验
收标准(试行)
第一部分评定原则与方法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制度的相关要求,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药品研制机构作为持有人申办《药品生产许可证》现场检查。

3.本标准共设评定项目57项,其中关键项目(*)25个,一般项目32个。

4.结果评定:检查组按照此标准开展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据风险评估的原则进行综合评定,并作出是否符合要求的结果评定意见。

原则上关键项目不符合的,不予通过。

5.本标准如有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相关文件规定不一致的,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为准。

第二部分检查评定项目
一、质量管理
*1.持有人应当依法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负责,不得通过质量协议转移法定由持有人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2.持有人应当建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并能保证药品生产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

*3.持有人应当建立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对受托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监督其持续具备质量保证和控制能力。

*4.持有人应当负责委托生产药品的上市放行,按照规定提交并持续更新场地管理文件,递交年度报告。

5.持有人应当与受托方建立相衔接的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程序,并按照要求开展风险评估、控制、验证、沟通、审核等质量管理活动,对已识别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标准【最新】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标准【最新】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标准一、人员1.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受过专门教育并具有医药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一定数量药师或助理工程师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组织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

医药化工技术人员不得低于全厂在编职工总数的5%。

2.厂长必须具有药品生产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实践经验,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管理生产,对药品质量负全部责任。

负责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具有与所从事专业相适应的大专学历或相当的同等学历,对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有一定经验的药师或助理工程师以上担任。

并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对药品质量负技术责任。

3.药品生产、技术和质量检验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是药师或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业人员,有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供应、销售部门应配备熟悉药品知识的技术人员,加强对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药品包装材料严格管理。

4.从事药品生产的工人,必须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岗位考核合格,能熟练地进行生产操作。

质量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5.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教育和法制教育,定期考核,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法制观念。

6.中药饮片加工厂应配备懂中药知识、炮制技术的中药师或连续从事中药饮片加工工作十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药工人员。

7.法人代表和技术负责人变更时,应在三十天内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本标准所列药学技术人员,必须是坚持岗位,不得挂名和同时在其他单位兼职的人员。

二、厂房8.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环境,厂区周围应无污染源,空气、场地、水质应符合药品生产要求。

水、电、气供应良好。

9.厂区应按行政、生活、生产、辅助系统划区布局。

行政、生活与生产区应相隔一定距离。

厂区内应无或减少露土面积,增加绿化、硬化面积,路面不起尘,交通方便。

生产区做到人流、物流通道分开,保证安全和整洁。

药品质量验收细则

药品质量验收细则

药品质量验收细则一、引言药品质量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药品质量的验收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药品质量的合格性,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品质量验收的细则。

二、验收依据和原则1. 验收依据验收的依据主要包括:-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药品批签发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验收原则验收的原则主要包括:- 安全性原则:药品必须符合患者的安全需求。

- 有效性原则:药品必须具有预期的治疗效果。

- 质量一致性原则:药品的质量必须在不同批次之间保持一致。

三、验收内容1. 药品标签验收1.1 药品名称:药品的名称必须与注册证上的名称一致。

1.2 药品规格:药品的规格必须与注册证上标明的规格一致。

1.3 批号和有效期:药品的批号和有效期应清晰可见。

1.4 生产日期:药品的生产日期应与注册证上标明的一致。

1.5 贮藏条件:药品的贮藏条件应符合产品要求。

2. 药品外观验收2.1 药品颜色:药品的颜色应与注册证上标明的一致。

2.2 药品形状:药品的形状应与注册证上标明的一致。

2.3 药品气味:药品的气味应正常,无异味。

3. 药品包装验收3.1 包装完整性:药品的包装应完整,无破损。

3.2 包装标签:药品的包装标签应清晰、完整、无误。

4. 药品理化性质验收4.1 药品溶解度:药品的溶解度应符合产品要求。

4.2 药品pH值:药品的pH值应符合产品要求。

4.3 药品含量:药品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要求。

4.4 药品纯度:药品的纯度应符合产品要求。

5. 药品检验报告验收5.1 检验方法:药品的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

5.2 检验数据:药品的检验数据应符合标准要求。

5.3 检验报告:药品的检验报告应真实可靠。

6. 药品储存条件验收6.1 温度:药品的存储温度应符合产品要求。

6.2 湿度:药品的存储湿度应符合产品要求。

6.3 光照条件:药品的存储光照条件应符合产品要求。

药品质量验收细则范文(4篇)

药品质量验收细则范文(4篇)

药品质量验收细则范文一、目的本验收细则的目的是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性,为药品的使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适用范围本验收细则适用于药品供应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对药品进行质量验收。

三、验收要求1. 药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药品生产许可证,且在许可证范围内生产的药品方可接受验收。

2. 验收的药品应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3. 验收的药品应具备合格证明,包括《药品合格证》、《药品批准文号》等。

4. 验收的药品应具备正确的包装和标签,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5. 验收的药品应具备完整的说明书和标签,包括药品的使用方法、剂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

6. 药品的外观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无异常气味和颜色,无明显杂质和异物。

7. 药品的包装应完整无损,无泄漏、破损等情况。

8. 对于注射剂、口服液等液体剂型的药品,应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浑浊、沉淀、变色等异常情况。

9. 对于固体剂型的药品,应进行触摸和敲击检查,确保无硬块、粉末飞散等异常情况。

10. 药品的保存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包括储存温度、湿度等要求,并应有相应的记录和监测措施。

四、验收程序1. 药品供应商将药品送至验收单位,并提供相应的药品质量证明和相关文件。

2. 验收单位对药品进行逐一检查,包括外观、包装、标签等方面。

3. 验收单位抽样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限度、残留限度等方面。

4. 验收单位对药品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5. 如药品质量符合要求,则发放验收合格证明,同时将药品存档备案。

6. 如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则提出整改要求,并协商解决方案。

7. 药品供应商接受整改并重新提交药品,经再次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验收记录1. 验收单位应建立药品质量验收记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药品生产许可证验收标准

药品生产许可证验收标准

*2.15.16
*2.15.17
*2.15.17
*2.15.18 *2.15.19 *2.15.20
灭活或消毒后可以与其他无菌制品交替使用同一灌装间和灌装 、冻干设施。但在一种制品分装后,必须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 毒,清洁消毒效果是否定期验证。 操作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是否在专门区域内进行,是否保持相 对负压。 有菌(毒)操作区与无菌(毒)操作区是否有各自独立的空气 净化系统,来自病原体操作区的空气是否循环使用。 来自危险度为二类以上病原体的空气是否通过除菌过滤器排 放,滤器的性能是否定期检查。使用二类以上病原体强污染性 材料进行制品生产时,对其排出污物是否有有效的消毒设施。 用于加工处理活生物体的生物制品生产操作区和设备是否便于 清 洁和去除污染,能耐受熏蒸消毒。
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负责人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 知识(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 疫学、医学、药学等),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在其生 产、质量管理中履行其职责。
1.2.3
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主管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是否具有 中药专业知识。
1.3.1
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责人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 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
条 款




结果
*1.1.1
企业是否建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明确企业各级管理机构 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1.1.2
是否配备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 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
1.2.2
*2.14.2
*2.15.1
*2.15.2
*2.15.3 *2.15.4 *2.15.5 *2.15.6 *2.15.7 *2.15.8 *2.15.9 2.15.10 *2.15.11

药品监管工作中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审核标准

药品监管工作中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审核标准

药品监管工作中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审核标准药品生产许可证是我国药品监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确保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核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核标准。

一、企业资质审核标准药品生产企业的资质是审核药品生产许可证的首要条件。

审核时,药品监管部门将对企业的注册资金、生产场所、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评估。

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确保注册资金充足,生产场所符合要求,设备设施齐全,并设有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

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标准药品生产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审核药品生产许可证的重要考核指标。

质量管理体系应符合国家相关药品质量管理规定,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生产过程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控和控制。

三、药品生产技术审核标准审核药品生产许可证还需要对企业的生产技术进行评估。

生产技术审核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审查。

企业应确保生产工艺合理可行,生产设备符合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培训和测试。

四、人员资质审核标准企业的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也是审核药品生产许可证的重要指标之一。

药品监管部门将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资质审核,包括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人员、质检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等。

员工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药品监管部门的资质考评。

五、药品生产许可证发放标准审核通过后,药品监管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药品生产许可证。

发放标准主要包括证据材料的递交、证件的领取和注册登记等环节。

企业应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与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信息协调和核实。

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核标准对于确保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药品生产企业应积极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核工作,合理规范自身的生产行为,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药品。

药品生产许可证验收标准-原料药

药品生产许可证验收标准-原料药

江西省核发《药品生产许可证》验收标准(原料药)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〇一五年一月2015年3月1日起执行验收标准说明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其无菌药品附录和原料药附录制订本标准。

2.本标准分十四个部分共159条,其中否决项34条,一般条款125条。

本标准所有标明“否决项”的条款,均是整个条款作为“否决项”。

3.结果评定:(1)否决项全部达到要求,且一般缺陷项目总数占应检查一般条款总条款数的比例不超过15%,验收合格。

(2)否决项有1项或1项以上不符合要求,或一般缺陷项目总数占应检查一般条款总条款数的比例超过15%,验收不合格。

第一章机构与人员第一条(否决项)企业应当建立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应明确各级机构与人员的职责。

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

质量管理部门可以分别设立质量保证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

第二条企业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适当资质(含学历、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当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的职责。

岗位职责不得遗漏,交叉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

每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不应当过多。

所有人员应当明确并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与其职责相关的要求,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

第三条(否决项)关键人员应当为企业的全职人员,至少应当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

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可以兼任。

应当制定操作规程确保质量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干扰。

第四条(否决项)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三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年的药品生产管理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江苏省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验收实施标准

江苏省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验收实施标准

江苏省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验收实施标准江苏省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验收实施标准为规范药品零售企业开办和验收的标准,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江苏省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验收实施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新开办的药品零售企业,包括连锁药店和非连锁药店。

标准内容如下:一、设施设备1、营业场所应宽敞明亮,整洁卫生,地面、墙壁应使用无菌材料铺装。

2、药品陈列区域应划分明确,药品与非药品、内服与外用药品应分开摆放。

3、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止药品受潮、霉变、虫蛀等质量变化。

4、配备必要的药品储存设备,如药架、药柜、冰箱、冷库等。

5、设立独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药品销售全程可追溯。

二、人员管理1、企业负责人应具备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熟悉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

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具备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具有药品质量管理经验。

3、药品销售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药品基本知识、销售技巧和售后服务能力。

4、验收、采购人员应具备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熟悉药品验收、采购流程。

5、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制度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三、验收程序1、申请企业应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开办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2、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应组织现场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不予发证。

3、通过验收的企业,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4、企业应在取得许可证后15日内开业,否则需重新申请验收。

四、监督管理1、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应责令其限期改正。

2、对逾期未改正或改正后仍不符合标准的企业,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药品经营许可证》。

3、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标准要求经营药品,违反规定的企业将受到相应处罚。

综上所述,《江苏省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验收实施标准》对药品零售企业的设施设备、人员管理、验收程序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确保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门店药品验收管理制度范文

门店药品验收管理制度范文

门店药品验收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本门店药品验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门店的药品验收工作,确保门店所采购、销售的药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门店所有涉及药品采购、验收、销售等环节的工作人员,包括门店经理、药店管理员、药剂师等。

三、药品验收的基本要求1. 门店采购的药品必须具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

2. 药品的包装和标签应完整、清晰、无破损,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3. 药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应与产品标签上的信息一致。

4. 药品的外观应正常,无异味、无异物。

5. 药品的包装应未打开,密封良好。

6. 药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齐全,如药品进货单、药品检验报告等。

7. 验收人员要对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核对,确保与采购订单一致。

四、药品验收程序1. 门店收到药品后,由经办人员进行包装和质量的初步检查,并填写相关记录。

2. 经办人员将药品交给药剂师进行详细的验收工作。

3. 药剂师检查药品的包装完整性、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并与产品标签上的信息进行核对。

如有问题或异常情况,需要核实并做出相应处理。

4. 药剂师对药品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无异味、无异物等问题。

5. 药剂师对药品的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未打开,密封良好。

6. 药剂师核对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是否与采购订单一致,如不一致,需及时与供应方进行沟通并做相应记录。

7. 药剂师对验收合格的药品填写药品验收记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并备注验收结果和药品存放位置。

8. 药品验收记录需经药店管理员核对并签字,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9. 药品验收完成后,将药品按照规定妥善存放,待销售使用。

五、不合格药品的处理1. 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需立即停止放行,并将问题药品隔离存放。

2. 药品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给门店经理,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如与供应方进行沟通、申请退货等。

《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验收标准(暂行)

《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验收标准(暂行)

《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验收标准(暂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9.07.15•【文号】•【施行日期】1989.07.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验收标准(暂行)(1989年7月15日卫生部)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三章和《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第三章、第七章的规定,制定本验收标准。

一、人员与质量检验机构(一)批发企业1.药品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必须具有药学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及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在经营药品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2.省级药品经营企业(包括一级医药站)的负责人中至少应有一名副主任药师以上(含副主任中药师)技术职称的人员。

3.地(市)级药品经营企业(包括二级医药、药材站,公司)的负责人中应有一名主管药师以上(含主管中药师)技术职称的人员。

4.县(区)级药品经营企业的负责人中应有一名药师以上(含中药师)技术职称的人员。

5.乡(镇)级药品经营企业或药品代批发点,负责业务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要配备药士(含中药士)或经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核登记相当药士的药工人员。

(二)零售企业6.经营药品品种在一千种以上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必须有两名药师以上(含中药师)技术职称的人员。

7.经营药品品种在一百种至一千种的药品零售企业,应至少有两名药士以上(含中药士)技术职称的人员。

8.经营药品品种在一百种以下的药品零售企业,应至少有一名懂得所售药品的性能,有实践经验并经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核登记的药工人员。

9.少数民族地区经营民族药品的药品经营企业,除配备相应的中西药学技术人员外,还应至少配备一名熟悉民族药性能、储存、加工炮制等基本知识的专业人员。

10.药品生产企业所兼营的药品批发、零售门市部,其业务范围只限于本企业生产的药品,人员参照上述有关条款配备。

(三)质检机构人员11.省级药品经营企业(包括一、二级医药、药材站,公司),必须设置质量检验机构,其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副主任药师以上(含副主任中药师)技术职称的人员,并具有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解决处理在药品质量中出现的问题。

《药品生产许可证》(B.委托生产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现场检查验收标准(试行)

《药品生产许可证》(B.委托生产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现场检查验收标准(试行)

附件:《药品生产许可证》(B.委托生产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现场检查验收标准(试行)一、本标准共设评定项目24项,其中关键项目(标示*)16个,一般项目8个。

二、结果评定:检查组按照此标准开展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据风险评估的原则进行综合评定,并作出是否符合要求的结果评定意见。

原则上有关键项目不符合的,不予通过。

三、现场检查验收标准:(一)机构与人员*1. 持有人应当建立与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配备足够数量、与委托生产药品相适应的资质与能力的人员并开展培训;各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清晰明确,并符合相关法规规定。

*2. 持有人的企业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应当为全职人员,如果双方为同一集团的企业负责人和生产负责人可以兼职,以上人员的资质条件应当符合GMP要求;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应当符合《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3.持有人应当每年对本部门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避免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活动。

(二)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4.持有人应当依法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负责,不得通过质量协议转移法定由持有人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5.持有人应当建立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对受托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监督其持续具备质量保证和控制能力,负责委托生产药品的上市放行。

*6. 持有人委托其他企业进行药品研制、生产、经营、药物警戒等相关活动(包括储存、运输)的,应当按照规定对受托方资质及能力开展审核及评估,签署符合要求的委托协议和质量协议,并按协议规定执行。

委托活动需要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得到批准后实施。

7. 持有人应当与受托方建立相衔接的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程序,并按照要求开展风险评估、控制、验证、沟通、审核等质量管理活动,对已识别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核发《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通则(试行)-

核发《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通则(试行)-

核发《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通则(试行)正文:---------------------------------------------------------------------------------------------------------------------------------------------------- 核发《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通则(试行)(1991年5月28日国家医药管理局发布1992年4月1日实施)(一)人员一、药包材生产企业必须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一定比例的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厂长必须熟悉产品生产技术业务,有组织领导能力,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负全部责任。

负责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和总工程师必须具有大专(或相当)学历,并具有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对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有一定经验和组织能力。

三、企业质监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助工以上技术职称,坚持原则,熟悉专业,有一定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四、企业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和车间技术主任必须分别由工程师和助工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

五、企业生产工人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企业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检验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专业培训,由省(市、区)医药主管部门考核发证,持合格证者方可上岗。

企业内专职质量管理、检验、监督人员总数应为职工总数的4-6%。

六、供应、销售等部门要配备技术人员。

七、对生产工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不合规定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的生产、检验、包装等工作。

(二)厂房设施设备一、厂区环境:1、厂区空气、水源无污染,符合生产卫生及环境保护要求。

2、厂区主要道路通畅、平整。

3、厂区内基本达到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积土、无蚊蝇孽生,并尽量减少露土面积。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换证验收标准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换证验收标准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换证验收标准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换证验收标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药品生产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其生产工艺、设备、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整和进步。

而这些变更往往都需要对企业本身的许可证进行换证,以确保药品生产质量得到保障。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许可证换证、验收标准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许可证换证所谓“许可证换证”,指的是当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性工厂改造、扩建、并购、员工结构调整等重大变更时,需要重新申请“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并自行进行更改。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是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授权证明,是药品生产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凭证。

二、验收标准完成许可证换证后,需要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

验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生产企业的工艺、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的实质性改变是符合相关标准的,从而确保药品品质不受影响,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验收标准的主要依据是《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以及其它相关法规和标准。

1. 工艺:工艺验收是指对药品生产企业工艺的变更进行检查,以确认变更是否由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和规定的内容内;药品生产企业的工艺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药品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在验收中切实把握生产企业的主要特征。

2. 设备:设备验收是指对生产设备、环保设备、实验室设备、消毒设备等方面的变更进行检查,确认其是否符合验收标准,以保证能够完成药品生产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3. 人员:人员验收是指对生产企业主要人员如生产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生产操作人员等方面的变更进行检查,确认其是否符合资质、经验等方面的验收标准,以确保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体系的稳定性。

根据以上的验收标准,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的验收流程:首先,药品生产企业需要进行自我检查,将生产工艺、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的实质性改变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通过一定的内部审查后开展外部验收工作。

其次,验收单位应当对开展验收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验收策划工作。

具体包括,制定异动内容的比较、变更内容的分类、试验检验和抽查重点的确定等方面。

医院药品进货验收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进货验收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药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1. 规范医院药品进货验收工作,确保药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2. 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和用药安全,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三、职责1. 药剂科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监督实施。

2. 药库保管员负责药品的进货验收工作。

3. 药剂科主任负责对药品进货验收工作的审核与监督。

四、进货验收流程1. 药库保管员根据采购计划,对采购的药品进行进货验收。

2. 验收过程中,应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与采购计划一致。

3. 检查药品包装完好,外观无破损、污染、变质等现象。

4. 验收药品的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批文、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文件。

5. 检查药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确保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符合储存要求。

6. 对验收合格的药品,办理入库手续;对不合格药品,予以拒收,并通知采购部门。

五、验收标准1. 药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2. 药品包装完好,标签清晰,无破损、污染、变质等现象。

3. 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批文、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文件齐全。

4. 药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符合储存要求。

六、不合格药品处理1. 对不合格药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采购部门。

2. 药库保管员应将不合格药品隔离存放,并做好记录。

3. 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协商,退回不合格药品,并要求其赔偿损失。

4. 药剂科主任应定期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核查,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七、监督与检查1. 药剂科应定期对药品进货验收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2. 药剂科主任应定期组织对药品进货验收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药剂科负责解释。

通过以上制度,医院药品进货验收工作将得到规范,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

药品质量验收细则(3篇)

药品质量验收细则(3篇)

药品质量验收细则是指在药物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对药品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的具体操作规范。

以下是药品质量验收的细则:1. 药品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

2. 对于国内生产的药品,应验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证书、药品GMP证书等相关资质证书,确保生产企业具备合法生产资质。

3. 对于进口药品,应验收药品进口许可证、进口药品注册证书等相关资质证书,确保进口药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4. 验收药品时,应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标识清晰且准确。

5. 对于液体制剂、固体制剂、水剂、口服固体药剂等不同类型的药品,验收时应根据药品的特性进行相应的检测。

6. 验收药品时,应对药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药品没有异物、变色、变质等现象。

7. 对于含有活性成分的药品,应进行药品成分分析和含量检测,确保药品的成分和含量符合规定标准。

8. 验收药品时,应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抽样检验,确保样品代表药品批次的质量。

9. 验收药品时,应对药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确保药品不含有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

10. 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进行入库管理,并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进行储存,防止药品的质量受损。

以上是药品质量验收细则的一部分,不同类型的药品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要求,具体的验收细则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确定。

药品质量验收细则(2)是指药品检验部门或质量控制部门根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对所采购或生产的药品进行检验和验收的具体规定。

以下是一般的药品质量验收细则:1.药品标识验收:- 检查药品包装上的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否与采购或生产文件相符- 检查药品外包装上的厂家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是否真实有效- 检查药品包装上的标签和说明书是否完整、清晰、易读2.药品外观验收:- 检查药品外观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要求,如色泽、气味、形状等- 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损、变形、泄漏等情况3.药品物理性质验收:- 检查药品固体药品的溶解度、粒度、含水量等- 检查药品液体的外观、透明度、比重、pH值等4.药品化学成分验收:- 检查药品主要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要求,如有效成分含量、辅助成分含量等- 检查药品是否含有禁用物质或超标物质5.药品微生物质量验收:- 检查药品是否符合微生物质量标准要求,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等6.药品、中间体的纯度验收:- 检查药品的纯度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要求7.药品稳定性验收:- 检查药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如药品的颜色、溶解度、有效成分含量等是否发生变化8.其他特殊要求的药品质量验收:- 根据药品的特殊性质和要求,进行特殊的质量验收,如放射性药物的辐射指标、生物制品的活性指标等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药品质量验收细则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药品类别、采购或生产单位的具体要求而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验收标准(1989年7月15日)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二章的规定和《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第三章、第六章的规定,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制定本验收标准。

一、人员1.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受过专门教育并具有医药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一定数量药师或助理工程师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组织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

医药化工技术人员不得低于全厂在编职工总数的5%。

2.厂长必须具有药品生产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实践经验,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管理生产,对药品质量负全部责任。

负责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具有与所从事专业相适应的大专学历或相当的同等学历,对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有一定经验的药师或助理工程师以上担任。

并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对药品质量负技术责任。

3.药品生产、技术和质量检验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是药师或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业人员,有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供应、销售部门应配备熟悉药品知识的技术人员,加强对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药品包装材料严格管理。

4.从事药品生产的工人,必须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岗位考核合格,能熟练地进行生产操作。

质量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5.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教育和法制教育,定期考核,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法制观念。

6.中药饮片加工厂应配备懂中药知识、炮制技术的中药师或连续从事中药饮片加工工作十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药工人员。

7.法人代表和技术负责人变更时,应在三十天内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本标准所列药学技术人员,必须是坚持岗位,不得挂名和同时在其他单位兼职的人员。

二、厂房8.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环境,厂区周围应无污染源,空气、场地、水质应符合药品生产要求。

水、电、气供应良好。

9.厂区应按行政、生活、生产、辅助系统划区布局。

行政、生活与生产区应相隔一定距离。

厂区内应无或减少露土面积,增加绿化、硬化面积,路面不起尘,交通方便。

生产区做到人流、物流通道分开,保证安全和整洁。

生产厂房应按产品工艺特点和无交叉污染要求,合理布局,间距适当。

10.厂房(车间)内布局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要求。

人流物流分开,须有足够的空间和场所,能整齐、合理地安置设备和存放物料,并备有进入控制区原辅料、包装材料清洁室和中间体、半成品储存室。

不同制剂品种易混淆或交叉污染的药品不得同时在同一室内操作。

11.原料药精制、烘干、包装车间和制剂车间墙壁应光滑无裂隙、无脱落物,易于清洗和消毒,并具备照明、取暖、降温、通风及“五防”(防尘、防污染、防蚊蝇、防虫鼠、防异物的混入)设施。

12.原料药精制、烘干、包装岗位和生产口服、外用药的制剂车间,须在具有空气净化(净化级别见附表)的控制区的厂房内生产;操作人员须经更衣、缓冲后进入生产控制区。

生产无菌原料药的结晶、干燥和无菌粉针的分装、灌封,冻干制剂的车间须在具有空气净化(净化级别见附表)的洁净区的厂房内生产;大输液、滴眼液(膏)制剂的车间须在具有空气净化(净化级别见附表)的控制区的厂房内生产。

操作人员须经更衣、淋浴、更换无菌衣、风淋后进入生产洁净区。

13.生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原料药的精制、烘干、包装和分装厂房(车间)应与其他厂房(车间)严格分离,并装有专用的空调系统,防止与非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厂房(车间)交叉污染。

分装厂房(车间)不得与其他抗菌素或药品轮换使用。

激素类、抗肿瘤类(指化学药品)等药品的分装,应设有独立的空调系统,对于排出上述物质废气应经净化处理,防止污染大气和药品交叉污染。

14.仓储区须有足够的空间、适当的照明和通风、防潮、“五防”设施,对于温度、湿度有要求的物料或药品,应在能够保证其稳定性的条件下储存。

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成品等应分库储存。

易燃易爆物料、危险品、回收物料等应有相应专库和安全设施。

待验、合格、不合格的物料或产品,应严格分开储存,并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记。

特殊管理药品和生物制品的储存应符合有关管理规定要求。

15.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企业应有挑选、清洗、凉晒或干燥、炮制、粉碎等相应的厂房和设施。

三、设备16.生产设备必须与所生产药品相适应,并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便于操作、拆卸、清洗、灭菌。

17.凡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作用,不污染药品。

18.对产生噪音、震动和粉尘的设备,应分别采取消声、防震、吸尘措施;设备的传动部件及管道系统要密封良好,防止润滑油、冷却剂等对药品的污染。

19.用于生产和检验的仪器、仪表、衡器,须经法定计量部门校正,并定期检查,保留校正、检查记录。

凡精度不能保证药品质量的仪器、仪表、衡器等不得用于生产和检验。

20.无菌灌注设备应定期用微生物学方法检查,灭菌器内部工作情况应用仪表监测,定期验证,结果纳入记录。

21.设备、仪器、仪表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维护保养,并应造册登记、建立档案。

其主要内容有:原始技术资料(包括设备使用、维修说明书原件)、装配总图、施工图、易损配件清单、维修保养和事故记录等。

四、卫生22.药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厂区和厂房应保持清洁、整齐、生产区不得堆集废料、废旧物品。

23.厂区公共场所、道路等应有清扫制度,对污染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资应按《环境保护法》规定进行监测处理。

厂区内的下水道必须保持畅通良好,厂房内的下水道应有可靠的液封装置。

24.生产操作所使用的设备、容器、照明器具、搬运工具等均应清洁,并有清洁保养制度。

设备、容器应附有状态标记。

25.生产区应有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供生产操作人员使用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更衣室,盥洗设施及水冲厕所。

对各种工作服、鞋帽等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规格、标志、洗涤周期、消毒方法均应有明确规定。

26.在岗生产工人要按规定要求洗手、洗澡、剪指甲、更衣,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不得化妆和佩戴首饰。

工作服不得穿离规定的生产区,不得穿工作服上厕所。

生产车间内严禁吸烟和带入生活用具、食品、个人杂物等。

27.生产人员要每年体检一次,建立健康档案。

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精神病、皮肤病及其他有可能污染影响药品质量的人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生产。

定期开展对生产人员进行药品生产的卫生教育。

五、原料、辅料28.原料、辅料的管理、检验、检查应有规章制度。

用于生产药品的原料药应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必须有批准文号;辅料应符合药用要求。

29.原料、辅料进厂应由仓库专人检查、点收待验,并做好到货记录。

记录内容有:到货日期、编号、品名、来源、批号、件数、产品合格单、包装规格、有无破损、存放库位与收货人等。

由质检部门取样化验,凭化验合格报告单,正式入库,如有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

原料、辅料应以性质分类、分库,按批号码放,并按“待验”、“合格”和“不合格”的情况做出明显色标(待验-黄色、合格-绿色、不合格-红色),做到货位整齐。

30.制剂生产用的原料、辅料应制订贮存期限及复验制度,易受微生物污染而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料、辅料,应进行微生物检测。

易变质的原料、辅料,必要时应在领用前抽样复验。

31.原料、辅料送发应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记录完整。

所发物料的包装应完好,有化验合格报告单(大宗原辅料可为抄件),标签应与物料一致,发领料人均应签字。

对质量可疑的原料、辅料,车间有权提出复验或拒绝领收。

当容器内原料分次领用时,发料人应在该容器上标以领发料清单,发料时应复核存量,如有差错须查明原因后方可发料。

六、生产管理32.每种药品必须按法定的质量标准制订工艺规程和各工序岗位操作规程。

工艺规程应包括药品的剂型、处方、生产工艺流程及其条件要求、理论和实际收得率、中间体、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和各项技术参数,半成品和成品贮存注意事项,包装及质量监督等内容。

33.生产的各种药品须按原核定的药品标准和工艺规程进行生产。

对不符合工艺规程的指令,无批准手续变更操作指令的,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

34.生产每种药品必须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投料,不得低限投料,严禁偷工减料。

35.在制剂生产操作开始前,应检查生产区及全部机械、容器、装置和设备是否清洗干净或灭菌,并经检查确无前次生产遗留物料和标志,填写清场报告后方可开始下次生产。

36.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容器须有醒目的标签,标明内容物的名称、批次或识别代号,运转中的机械设备也应附有加工物料名称的标签。

37.生产无菌药品的容器应有明显标记,标明容量及物料,内容物是否已灭菌,进入无菌厂房的方式均不得影响厂房内的无菌条件。

有粉尘的操作应在良好的排气系统并与外界保持一定压差的工作区内进行,并应配备足以防止污染的捕吸尘装置。

38.生产每批药品均应有一份能反映生产各个环节的完整记录。

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剂型、生产日期、批号(包括批次)、该批生产的全部操作步骤及采取的特殊措施、按工艺规程内容所设计的工艺流程卡(包括配方及其中每一成份的投料量、批号)、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全部检验结果、结论及签字日期、加盖批号的标签等。

39.生产操作人员应及时填写操作记录,填写时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并由操作人员及复核人员签字,记录应保持整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如需更改,应由更改人签章。

并须使被更正的部分可以辨认。

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原始记录按批号整编归档,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未制定有效期的药品保存三年。

七、包装和标签40.只有既符合工艺要求又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方能包装和贴签。

41.根据药品理化性质,选用符合药用要求的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和标签应有专人验收、保管,分类专库贮存,严禁露天存放。

42.药品应有标签和说明书。

标签应有下列内容:生产单位、注册商标、批准文号、批号、品名、规格、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有效期等。

说明书应印有药品主要成份、药理作用、毒副反应、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规格、贮存条件、有效期、注册商标及批准文号等。

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标签应有明显区别。

特殊管理的药品和外用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标记标签应字迹清楚,易于辨别,防止混淆。

43.使用的包装材料、标签和说明书应由专人领取,计数发放,领发人均应签字。

包装和贴签后,应核对包装材料和标签的实用数和领用数量是否相符,已打印批号而未使用的应及时销毁,并由负责人核实签字。

44.同一品种,不同规格药品的包装与贴签操作应予分开;不同品种药品的包装与贴签操作,其规格、外观相似的,不得在邻近流水线上同时进行。

药品的内包装必须在控制区内进行,并与外包装严格分开。

八、质量管理45.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设独立的与生产部门平行的质量检验机构,直属厂长领导,质检人员一般不得低于生产人员总数的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