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弧圈技术的基本摩擦型式
弧圈球的正确练习步骤你做对了吗?弧圈球最难练?会撒娇就会弧圈!正手如何拉出又转又快的直线弧圈球

弧圈球的正确练习步骤你做对了吗?弧圈球最难练?会撒娇就会弧圈!正手如何拉出又转又快的直线弧圈球很多乒乓球友们大多只注重在乒乓球练习时的实际效果而并不是很注重对其技术的理论分析,从而造成了很多乒乓球友们无法掌握其技术的精髓而止步不前。
弧圈球在乒乓球技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弧圈球的原理、分类来具体讲解在练习弧圈球时循序渐进的方法。
(这可能也是你喜欢的:弧圈球技术要领之正手加转弧圈球技术分析)弧圈球的原理弧圈球的最基本原理是摩擦球,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从而改变球在空中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的行为。
在拉弧圈球时,首先根据来球的类型选在摩擦点。
在摩擦球的过程中,若来球为上旋球,一般在来球的下降期,拍面斜向上摩擦球的中上部,来球上旋越强,拍面越斜,摩擦点越靠上,挥拍向前趋势越大。
若来球为下旋球,应该摩擦中下部,向前上提拉。
弧圈球的分类根据摩擦球的方式不同(摩擦点和摩擦方向不同),球的飞行路线和落台后的行为也具有不同特点,一般分高吊弧圈、前冲弧圈和加转弧圈三种。
弧圈球的学习步骤1.高吊弧圈球最初练习弧圈球应从高吊弧圈开始,练习者应采用蹬地扭腰挥拍的发力方式向前上方提拉弧圈球,此时不要加太多力量只要将球拉到台上即可。
这种球的弧线较高威胁力不大,练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感觉球拍摩擦球一瞬间的感觉。
2.前冲弧圈球当已能较好地提拉出质量较好的高调弧圈球后,便可以练习前冲弧圈球。
它的动作与高吊弧圈球稍有不同。
其区别有:1)摩擦与撞击的比例,前冲弧圈球更注重旋转,所以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拍面与球台的夹角更小,这样可以减少球与球拍的撞击成分以增加球的旋转力。
2)挥拍方向,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挥拍方向更向前,其主要目的也主要是减少球拍与球的撞击。
3.加转弧圈球当高吊弧圈球和前冲弧圈球练习的较好时,你便可以体会到球拍与球摩擦时的瞬间感觉。
此时练习加转弧圈球时只要注意在摩擦球时,注重摩擦球的侧后部即可。
在拉球的过程中要注重手腕的作用。
乒乓球战术讲解如何运用弧圈球打破对手的防守

乒乓球战术讲解如何运用弧圈球打破对手的防守乒乓球是一项技术和战术结合的体育项目,战术的正确运用可以在比赛中取得优势。
在乒乓球比赛中,运用弧圈球能够有效地打破对手的防守,并获得精准的发球和攻击机会。
本文将详细解析如何运用弧圈球战术来击败对手的防守。
一、弧圈球的基本技术要点弧圈球,顾名思义,是球的弧线下旋的击球方式。
下旋使得球的落点相对较低,给对手造成更大的困扰。
以下是弧圈球的基本技术要点:1. 准备动作站在球台的后方,身体保持平衡,将重心略微向前倾斜。
握拍稳定,准备投入对球的击打。
2. 击球动作前臂向后摆动,与身体形成合适的角度。
同时,将拍面向下倾斜,以便给予球以下旋。
3. 击球点和弧度控制弧圈球的击球点较低,约在球的下部。
在击球时,要将拍面稍微向上抬起,以便给球以下旋。
击球过程中,手腕要灵活地运动,控制球的弧度。
4. 出球方向和高度弧圈球的出球方向通常以对方拍面中后部为目标。
出球高度一般较低,使对手难以接住。
二、运用弧圈球战术打破对手的防守1. 熟悉对手的盘型和弱点在比赛前期,注意观察对手的盘型和弱点。
一般而言,防守型选手往往在球的落点上发力较小,而弧圈球的下旋能更好地克制对手。
因此,在比赛中要运用弧圈球攻击对手的弱点,迫使对手出现失误。
2. 适时运用弧圈球在比赛中,要根据不同的局势和对手的回球来判断是否使用弧圈球。
当对手的回球比较高且有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时,可以运用弧圈球进行攻击。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追求弧圈球的力量,而是要灵活调整力度和角度,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 运用弧圈球打破对手的节奏运用弧圈球战术不仅可以攻破对手的防守,还能够打乱对手的节奏。
通过不断变化球的速度、角度和位置,扰乱对手的预判和准备动作,使对手无法稳定回击。
这样,不仅能够攻破对手的防线,还能够给自己赢得更多发球和攻击的机会。
4. 弧圈球与其他战术的配合运用弧圈球可以与其他战术进行配合,形成更全面的进攻。
例如,可以结合侧旋球、快速进攻、变线球等战术进行组合运用,以增加进攻的变化性和出球难度,提高得分的机会。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的动作要领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的动作要领1. 乒乓球的魅力乒乓球,这项小巧玲珑的运动,简直能让人乐在其中。
谁能想到,一块小小的球拍和一颗轻飘飘的乒乓球,可以在你我之间掀起波澜呢?看着那些高手在场上飞速移动,简直像是在跳舞,优雅又充满力量。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提到正手弧圈球,这可是乒乓球中的一项绝技,练好了真能让你在场上风生水起!1.1 正手弧圈球的基本要领首先,准备姿势可不能马虎。
站好位置,双脚自然分开,重心稍微前倾,就像要准备迎接一阵风的到来一样。
然后,把球拍握紧,但别太死,保持放松,手腕就像一根柔韧的树枝,随风摇摆。
记住,握拍的方式就像握住一根香肠,轻松又自然。
接下来,眼睛盯着球,集中注意力,这可是成败的关键啊!1.2 起始动作接下来,准备击球的时候,左手轻轻把球抛起,注意哦,抛得不要太高,刚好让你能掌握住节奏。
然后,随着球的上升,身体稍微向后倾斜,感觉就像在蓄势待发的箭。
待球到达最高点时,迅速转动腰部,带动手臂,挥拍去打。
这个动作可不能心急,要慢慢来,越是放松,效果越好!2. 劈球与击球2.1 劈球动作当你挥拍下去的瞬间,别忘了要用力劈一下,想象你在切一个蛋糕,既要精准又要有力度。
这个动作其实就是发力的关键,能让你的弧圈球产生漂亮的旋转。
拍面微微向下,轻轻地与球接触,然后再轻松地往上抬起,像是在鼓励球飞向空中。
哇,感觉像是给了球一双翅膀!2.2 击球时机当球拍与球接触的瞬间,记得要用力!可是,太用力就容易失控,别把球打得飞得无影无踪。
这个时候,要根据球的落点调整自己的站位,脚步要轻盈,就像在踩着华尔兹舞步。
记住,正确的击球时机能让你在乒乓球场上风生水起!3. 收拍与跟随动作3.1 收拍的重要性击球后,收拍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打完球就忘了收拍,结果变得很尴尬。
想象一下,收拍就像在打完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后,得意洋洋地把剑收回去,给对手留下深刻的印象。
收拍的时候,注意拍面微微向下,身体自然放松,这样才能更好地准备下一次的进攻。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正文:一、介绍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是乒乓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之一,是进攻性较强的击球方式。
本章将详细介绍乒乓球正手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技术要点和训练方法。
二、动作要领⒈站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微微弯曲,保持平衡。
⒉握拍:用大拇指和食指轻握拍柄,其余三指松紧适度。
⒊准备动作:将拍面放在身体正前方,与地面水平。
臂部自然下垂,扭转上半身,使拍面与发球方向成30-45度角。
⒋摆拍:用小臂、手腕和手指做简单的摆动,产生击球动力。
三、技术要点⒈准备动作:提前预判对手发球方向和球的旋转,并及时调整站位和拍面角度。
⒉控制力度:手腕和手指要灵活控制拍面对球的接触力度,以达到合适的弧线和速度。
⒊踏实击球:击球时身体要稳定,保持良好的平衡,全身力量集中到击球动作中。
⒋准确目标:击球时要准确瞄准敌方场地,把球打到对方不能轻易还击的位置。
四、训练方法⒈基础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摆拍动作,加强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掌握准备动作的节奏和力度。
⒉靶心练习:用靶心练习器或请教练员进行专门指导,针对正手弧圈球进行高强度的击球练习,提高技术水平。
⒊对抗训练:与其他选手进行实战对抗训练,增强应对不同球路和球速的能力,提高比赛实战能力。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有:乒乓球正手弧圈球示意图、乒乓球训练计划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知识产权:指由个人或组织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创造的作品,充分利用和保护知识产权对促进创新、推动创意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⒉版权:是指对文学、艺术等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和邻接权。
著作权是作者享有的对其作品的独占性权利,邻接权是表演者、录制者等在公开传播时所享有的权利。
乒乓球弧圈技术打法技巧详解

乒乓球弧圈技术打法技巧详解乒乓球的弧圈球技术,是一项全身协调发力的技术。
在教学训练中,学员必须掌握和运用好此技术,科学地理解弧圈球技术的构成要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乒乓球弧圈技术打法详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乒乓球弧圈技术打法详解弧圈球——乒乓球实战中常规得分手段,是乒乓球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
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
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以及侧旋弧圈。
1、拉好正手弧圈球技术的方法在比赛中,正手弧圈球的质量和命中率直接影响着比赛的最终结果,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掌握好正手弧圈球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2、拉好反手弧圈球技术的方法反手弧圈球在实战中也是一种得分的有效地方式,常见于欧洲选手中。
最具代表的就是希腊选手格林卡的反手球技术,其技术也分为多种,在拉反手加转弧圈球时,前臂迅速向上挥动并借助手腕转动击球;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手臂应向前上方发力,拍面前倾的角度大,在下降前期击球的中上部。
在相持时使用,可作为进攻得分的手段。
3、弧圈球的防守技术讲解若想在乒乓球比赛赢的好的成绩,单纯靠进攻是赢不了比赛的,还需要有很好的防守技术。
既然弧圈球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得分手段,我们就应该学习如何对弧圈球进行防守,例如反带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推挡弧圈球等技术。
乒乓球弧圈球的动作技术讲解横拍快攻弧圈球。
对于弧圈球和速度结合起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的,一般在练习的时候都是很慢的弧圈球在打,但是这样练习的技术,真正在比赛中,学会了弧圈球和速度结合之后,那么对于对方的杀伤是很大的。
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在拉加转的弧圈球中一定要用上腰部的力量,我们在引拍的时候一定要用到前臂的力量。
身体的重心一定要落在双脚上。
拉下旋弧圈球。
当对方的球是下旋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弧圈球能拉起来就是需要过硬的弧圈技术了,我们要有一个切的方向去拉弧圈球,这样会训练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正手侧旋弧圈球,对于正手的侧旋弧圈球是很难打出来的,尤其是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那么在我们击球的时候一定要摩擦球的偏右侧的,而且球拍要有前倾,在击球的时候如果击到了中下部的时候,往往拉出来的就是侧下旋的球。
乒乓球弧圈球技术动作要领

乒乓球弧圈球技术动作要领弧圈球具有强烈的上旋,是攻击力强、威力大的进攻技术。
第一弧线运行较慢,第二弧线下坠快,球反弹冲力大,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当今欧亚弧圈高手比比皆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法国的盖亭,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以及我国的孔令辉、马文革、郭跃华、蔡振华,韩国的金泽洙、刘南奎等,都以拉弧圈球见长,成为世界乒坛超一流选手。
弧圈球的种类按击球方法区分有: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按旋转特点区分有: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以及不转弧圈球(假弧圈)。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
上旋强烈,第一弧线较高,运行速度较慢,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形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运用。
双方对拉弧圈球时很精彩好看。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
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
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度快,第二弧线下坠比加转弧圈球更低而快,急剧前冲向下滑落,杀伤力大,是得分的刹手剑。
通常在对付削、搓、中等力量攻球、接发球及半高球时运用,对方弧圈相持时也用以对拉、对冲。
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
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巧指导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巧指导很多技巧,人们看到的文字是一样的,但是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勤加练习是最好的办法,古人也说勤能补拙嘛!打兵乓球的各种技术技巧也是这样,关于兵乓球的正手弧圈球技术你是否了解?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巧讲解,希望能帮到你。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巧【正手弧圈球的击球点】经验是在身体的右前方(以右手为例),和以胸腹为平面成大约30°到60°角之间,距离不小于前臂的长度,而不超过整个手臂伸直时的长度,前提是这个长度不能用身体的被动前伸和后退来调节。
确切的说,击球点实际是上述所描述的一个大致范围。
【判断最佳击球点】要判断拉正手弧圈球的最佳击球点,当然需要良好的步法,主要是向右前方的跨步、扑正手位大角的交叉步、向后的交叉步(侧身)、以及用于调整身体重心的小垫步。
判断最佳的击球点位置,好比是足球和篮球中的跑位,我称之为“跑点”。
跑点是保证拉好正手弧圈球的关键,无论是拉前冲弧圈球还是加转弧圈球。
否则,拉球的动作就不舒展,发力也不能充分,至于还原和拉球的连续性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跑点时,主要是判断击球点,决定身体重心是向右前方跨步移动,还是迎前上步;是向右(右后)方移动,还是要向左(左后)方侧身移动,使得拉球时不是别扭的做动作。
【力量的传递】拉弧圈球主要以腰腿发力为主,但力量还是要通过手臂传到球拍上,腰腿力量靠什么传递到小臂,进而到球拍呢?我认为是靠肩,不仅仅是肩关节,而是整个肩部,力量的传递要靠肩部由后向前的转动来完成,进而带动手臂来完成腰腿力量的传递。
很多球友在拉球时候,觉得自己是蹬腿转腰了,但力量怎么还是不大呢,就是因为没有转肩,光挥动手臂而没有转肩是不能将下肢的力量传递到球拍上的。
而且是要用肩部的转动来带动手臂的挥动,而不是用大臂的挥动来带动肩部。
这里有个主次问题。
所以身体发力的先后顺序是:蹬腿、转腰、转肩、挥臂。
【拍型的控制】控制拍型前倾角度也非常重要,否则拉球就容易失误。
乒乓球发力摩擦快速入门

乒乓球发力摩擦快速入门我曾与周围的几个球友练正手弧圈时候, 都想要快速找到发力摩擦集中的感觉, 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有个窍门,对我还有几个学球的人,都觉得很有效果。
手臂发力,大概没什么集中不集中问题,学问不大。
问题大都出在腿腰发力如何传递并且集中在触球那个瞬间。
我们的方法是:请人喂球(或者用发球机)喂出强烈下旋,然后拉球。
拉球时,手臂全部放松绝不发力,只靠腿腰力量拉,但是要注意体验手上触球时的感觉。
如果拉过了, 再把下旋加转再练。
这样不断反复练习。
记住:手臂完全不用收缩,板型固定,大臂、腕部完全不发力。
这样的训练除了可以找出腿腰的力量,更可以体会手臂的放松,去除手臂多余的动作之后,更容易抓住咬球的手感。
这种练球方法, 我们屡试效果都不错,别怀疑喔,不刻意收小臂一样可以拉前冲... 拉出加转,而且感觉还挺轻松的呢。
业余选手练球方法应追求的是简单、实用和有效,专业那是追求细致、全面和强悍,练童子功,勤学苦练,十年磨一剑,甚至更长时间或永无出头之日。
因为两者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目的是不同的。
业余的乒乓球爱好者,对乒乓球运动理论掌握太系统、全面、规范、细致对业余的来说未必是好事,反而成了负担,练球时顾及太多,按照所谓的规范标准要求练习,往往造成动作机械不灵活,甚至起反作用,不切实际的理论搞多了,那不是在增长知识,而是在增加负担,弄不好是自己给自己在制造麻烦,我们不是做乒乓球运动理论研究的,一般也不可能成为专业运动员。
因为业余选手学球与专业练球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无法比的,专业与业余的条件差异很大。
所以,要动脑筋根据自身的训练条件和身体素质,多想办法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提高练球效率和切合实际掌握实用技巧即可,可以多交流一下练球体验、心得,在结合参与本网的学习,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和练习方法。
乒乓球弧圈技术

业余球友由正手攻转入弧圈直至全部掌握并应用于实战中,会经历攻→粘→挂→撞→压等内容既相关联又层次递增地五个环节,分述如下:
一、攻:由平挡、加减力挡打下基础以后会进入正手攻的技术训练,正手攻中包含快带、攻、快点等三部分基本内容,击球时间分別是上升前期、上升中期至高点前期,其中的攻又分为快攻与抽杀二个阶般,这些內容全部掌握以后正手攻技术己经入门。
四、撞:挂是薄摩擦,但撞绝不是厚摩擦,如果将这个环节的撞理解为厚摩擦就错了!
撞,主要是巩固和加强迎前、触球前瞬间的发力(即二次加速)的感觉,也是加强以腰带手、小臂摆速的训练內容,是由正手攻向弧圈过渡的第三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弧圈技术好的运动员,他的近台快带、中台拉攻的能力都很强,这是小臂摆速的体现,当然,腰部、髋部、双膝、双肩等有关部位的摆速和协调性也不能忽视,但重点是一定要突出的。我们也可以将撞理解为"撞摩擦",从技术规范的角度去要求,就是用小臂、腰髋等部位的摆速制造的旋转强度要远高于来球的旋转强度。这其中除了引拍时要用双膝再度內屈固定髋部、只拧转腰部的重点以外,还要重点体验二次加速的内容并加强二次加速的能力。掌握了"撞摩擦"的原理,你的弧圈技术己经具备了相当能力,但还不是最高层次。
五、压:正压力是这一环节的全部內容,是"厚摩擦"的根本所在,也是弧圈技术进入高级层次的关键。
体验这个正压力最简单、最有效地方法就是在正常持拍的前提下、用拍面压住放在台面上的球、在保持这个压力的同时发力推球使其在球拍与台面之间向前滚动。这个压住球并使球滾动的发力就是合理施加正压力的有效方法。体验过程中要注意与弧圈的发力过程相吻合,例如压住球后发力推球走时,拍面前倾会比拍面水平的效果好,这就提示我们要注意引拍的高度、拍型及迎前触球的切入方向。经验证明,用肩部的高低来对比来球高低的方法会比正手攻时习惯地用持拍手去衡量来球高低的方法会使弧圈的引拍更到位;用基本平行于地面的外展拍型逆着来球下降弧线方向迎球的正压力施加效果要比基本垂直于地面的拍型去横向切入来球弧线的方法的正压力施加效果要好多得多。不必担心水平的拍面在触球时会有漏球、打拍边等现象出现,因为这个水平状态会随着展腹、转腰地重心逐渐提升转移过程地进行中而逐渐立起,如果你不信,可以在向前弯腰以后将拍面水平、在手臂完全不动的情况下直起腰以后你就会看到拍面已经变成前倾了,这是自然地现象也是必然地结果(见下图中赵霞的动作过程)。我们在引拍完成后至迎前、发力的自然过程中再加入有意识的控制地过程,就是我们要进行的技术训练的內容。
乒乓球弧圈球怎么打

乒乓球弧圈球怎么打乒乓球弧圈球怎么打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
乒乓球的许多技术都是有弧度的,下面是乒乓球弧圈球怎么打,欢迎参考!1、正手前冲弧圈球飞行弧线低、速度快、前冲力强,落点后弹起不高,但急向前冲并向下滑落,能起到与扣杀同样的作用。
常用于对付发球、推挡球、搓球以及中等力量的攻球,离台相持时,也可以利用它进行反攻。
在实际运用中,步法移动的速度快、范围广。
引拍的幅度大,尽可能增大挥拍的动作,半径。
加快挥拍速度,在球拍达到最大速度时触球。
单纯用上肢发力,前冲力不强,因此腿、髋、腰的配合不可缺少。
磨擦力大于撞击力,球拍与球的吻合面要合适,防止打滑。
2、正手加转弧圈球飞行弧线高、上旋很强、速度较慢,但着台后向下滑落较快,对方回击容易出高球,甚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扣杀争取机会。
它是对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
另外,由于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落到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滑,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
引拍时,球拍必须低于来球,但不要下沉太多。
拉球时,持拍手臂由下向上发力,前臂快速收缩,触球瞬间,尽量加长磨擦球体的时间。
身体重心随右脚蹬地,转腰,挥臂提高。
3、反手拉弧圈球反手拉弧圈球,是横拍握法的优势之一。
拉球的速度比正手稍快,但力量和旋转略逊于正手。
它可用于发球抢冲,接发球,搓中转拉以及一般的对攻和中台对拉,运用得当,可以直接得分,而且能为正手的冲杀创造机会。
击球点不宜高身体太近。
充分利用肘关节的杠杆作用,先支肘,再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挥摆幅度和力量。
近台快拉的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中远台发力拉的击球时间为下降期,但不可过分低于台面。
拓展:乒乓球防守弧圈球7大妙招1、防守弧圈球——重心为干,技巧为枝业余选手的攻防转换能力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与专业运动员相比,业余选手在意识和基本技术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防守弧圈球技术是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术之一。
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的发力原理和练习

正手拉球的发力动作站位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
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重心移动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
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
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
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
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
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
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
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
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引拍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
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于动作都是没有用的。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
并且要自然。
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
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
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
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
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令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
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
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
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乒乓球进攻技术

进攻技术一、弧圈球技术1、横拍正手前冲弧圈球1)站位时,两足分开比肩宽,判断来球,确定击球时间和击球部位2)球拍向后下方引,球拍适当前倾。
身体向侧转,重心移至左脚,持拍手不要过于紧张。
3)挥拍击球时,重心向右脚移动,带动手臂向前上方挥。
在肘弯曲约100~140度之间摩擦球。
摩擦球时,击球点在身体侧前方,约在腰侧前方。
力量要集中,要有爆发力。
力以腰、手为主,手腕发力与调节结合。
拉球的高点期或高点前期。
4)由于拉弧圈球的力量大,随势挥拍的距离要长一些。
此时要注意调整好重心,以便下一次进攻。
●正手前冲弧圈球的技术特点:★出手快、球速快、力量大、突然性强。
★飞行弧线低,落台后球有些下沉。
★它是一种将力量和旋转结合较好的进攻技术。
★是对付搓球、削球、推挡、发球以及拉球的有效技术。
2、横拍正手加转弧圈球1)判断来球,选好站位。
2)引拍时左肩下垂,球拍向后下方引,腰向后稍转动,引拍位置比前冲弧圈球要低。
3)挥拍击球时,拍向上前方挥,击球点比前冲低,肘关节在130~160度之间,加力摩擦球中部,身体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拉球的下降期。
4)随势挥拍动作尽量控制,不宜过大,注意还原。
●正手拉加转弧圈球的技术特点:★球速较慢、弧线较高、上旋性强。
★技术稳定性好。
★是处理下降期下旋的有效技术。
3、横拍正手拉侧弧圈球1)引拍向身体的后侧方,身体前倾。
球拍稍向内扣,身体重心在左脚。
2)向外侧并向前上方挥拍,摩擦球的中外侧部,使球拍划一个横向的半弧形。
摩擦球时加力并使身体重心转向右脚。
拉球的下降期。
3)这时随势挥拍,保持身体平衡并还原。
●正手拉加转弧圈球的技术特点:★球有横向的弧线。
★多用于处理正手位大角度的来球,是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好方法。
4、横拍反手前冲弧圈球1)判断来球,调整好拍面角度。
2)身体重心下降,左肩下沉,球拍向下后方引至大腿内侧,球拍适当前倾,肘关节略向前顶出,持拍手要适当放松,手腕稍外展。
3)球拍向上前方挥动,击球点在腹前方,触击球时,身体向前上方顶劲,前臂以肘关节为轴,快速发力带动手腕的扭动发力。
发球-弧圈技术精选

1. 快收前臂 : 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 在这之后, 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 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 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 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2. 摩擦旋转的掌握: 无论你要拉的多冲多爆, 一定要保有强烈的上旋. 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跟我说,只要往前撞击就可以拉的更爆而不必顾及旋转. 相反的, 每次我撞击多了,总是会被要求要多摩擦. 我曾经质疑过那专业队的学生为何拉球爆冲的时候撞击声那么大, 那学生的回答是:那是我发力摩擦的结果.是力量集中與发力方向问题,不是减少摩擦增加撞击这么简单.3. 发力方向的掌握: 每次球拉的太软, 老师们总是要我往前多些,但还是摩擦. 每次球拉下网或者不够转,老师们就叫我往上摩擦多些.4. 上肢的放松: 每个老师都强调要放松, 但如何做到放松,真的是不容易. 我長期的練下來,我的心得就是, 蹬腿用腰與否的问题对于上肢的放松影响很大. 腿腰发力没用上, 你想怎么放松上肢都是空想. 真的想练好弧圈球的朋友们不要再怀疑了, 也不要再去研究"手上功夫"因為那真的是缘木求鱼的作法. 我的教练就告诉我:"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动就要能打到到球,如果打不到,你的腿腰就是不及格也代表上肢还不够放松".5. 还原与引拍: 我看很多朋友总是认为自己的拉球不够爆,老是在"触球那瞬间"的細節来找问题,努力研究如何摩擦,却忽略了还原与引拍的重要性. 没有还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这回事. 引拍没到位, 身体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来不可,这样怎么可能练好弧圈呢? 所以挥拍击球结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重心也不要停在左脚不动,从挥拍击球,收拍还原要一气喝成,不只是手要还原,重心更要还原,把重心回到两腿之间(可以在还原过程加个垫步,两脚稍为腾空再一起落下)6. 引拍高低: 再者,很多人引拍都过低了,重心也下座, 怎么拉都爆不起来. 要想想,引拍过低, 怎么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 往上发力多,怕拉飞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动去迎球. 重心下座,重心动不了,如何迎前发力 ? 反过来,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 时常下网,越是用力下网的越厉害,自己都没发觉,引拍时拍子根本没有往下放, 往前发力过多,越是用力越惨.7. 用右脚找球: 其实步伐的学问说来不大,主要还是个练字. 但怎么练法? 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不管是定点还是走动击球,都要习惯去用右脚去找球(也可以说是用身体找球) . 有位老师就这么教我:每打一颗球,第一个念头就是右脚去踩那么一下,时常提醒自己养成习惯. 即使是定点,也要在原地踩那么一下,这样只要来球位置一偏,自然就会移动右脚去找球了. 各位可以一试. 另外强调一点,右脚踩下去的时候全身要放松膝盖要弯要稍微沉那么一下,要有那种重量下沉到小腿与脚掌的感觉,脚掌要踩实,一位老师形容说就像是脚掌有爪一样扎实的抓住地面,不能踩的含糊.8.用左脚打球用左脚还原: 其实意思就是"用重心打球"还有"击球节奏的掌握". 老师要我手要等左脚踩下去的同时才能有击球动作,要主动踩而不是球打出去了才被动的踩. 主动去踩左脚就会逼迫自己去蹬右腳,就会主动去迎前. 手要等脚就是节奏问题, 用左腳控制右手,做到腿带腰腰带手. 其实重心转移就这么简单,就跟走路一样.但可别误解成重心完全转移后才开始转腰击球,而是要在左脚踩下去的同时就完成击球动作,在重心转移的过程转腰击球. 要注意拉球的站位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所以并非往人的正前方蹬而是侧蹬. 侧蹬的力量主要是靠小腿与弹掌的力量,但也不需要把右脚整个伸直. 小腿力量掌握不好的人可以多练习跳绳. 至于用左脚还原这个大家应该都没什么疑问,力量出去之后也就是重心转移之后就要立刻用左脚把重心顶回来. 正确的节奏是引拍慢还原快,也就是重心停在左脚的时间要比右脚短些.练习方法: 引拍动作完成之后,手都不要有动作,脚往左前方跨一小步(不是正前方,基本站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 就跟走路一样. 当脚往左前方踩人同时转向正前方,不就完成了蹬转了吗? 你手不需要动,拍子也已经跟着身体走了一段了,最后在脚就要落下的同时,收臂击球,球一出手左脚立刻把重心顶回手跟着放下还原到准备动作.9.用腰引拍,身前击球: 如果"用右脚找球用左脚打球"的节奏都做到了,步伐也到位了,还原也有了,接下来就要注意,加上转腰动作. 有非常多的业余朋友都犯了"用手引拍"的毛病,手直接往后拉,上半身还却忘了向右转腰.很多人都知道打球要用腰,结果引拍时都忘了用腰去引拍,击球时怎么能用好腰呢? 其实引拍动作很简单的,就是从准备动作为基础,重心右移的同时把你的脸向右转(不是转脖子),小臂稍微打开(肘保持在腰侧别动但也别夹紧) ,这样就是标准的引拍动作了.只有用腰引拍,避免手肘后拉,才能做到所谓的身前击球,而不是身侧击球,击球点往前,才有足够的发力空间,这样球质才会高,也不会被球顶住发不了力. 许多人只能打下降期半出台的短球老是拉不好, 这跟"手后拉不会身前击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要注意,是转腰引拍,只是弯腰是不对的. 只要做好用腰引拍,在蹬腿重心转移的过程做好"腰臂同步",感觉就是用丹田力量在控制手臂,这样就是所谓的"蹬转"了--右脚蹬上半身转的拧腰, 这样一來"以腿帶腰以腰带手" 一点都不是问题.10. 动作完整流畅第一进球第二, 最后才求质量: 很多人一开始就想用力去拉,想拉的冲拉的爆拉的转,其实都是不正确的学球方法. 刚开始练,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先把动作做完整要求流畅舒坦, 不要听人家说拉上升期比较爆就赶鸭子上架, 刚开始练就是拉慢一点,人退远一点,拉下降前期或者是下降期就可以了,这样才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把动作做完整.然而业余朋友大都是单球训练,有进球的压力,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一次打一颗球次就停下来, 不要管进球与否. 也不要去想着要用力去磨,就算是只把球挂过去都可以. 先要求步伐的到位身体重心的到位引拍的到位击球动作要流畅完整. 打好基础再做连续动作,接着才是发力摩擦.其他发力與步伐的问题我想在此就不多讨论.但要记住,击球动作都是圆周运动:转腰带臂是圆周运动, 收臂也是圆周运动. 转腰(拧腰)是手臂以丹田(脊柱)当作是转轴,收臂則是小臂以肘为转軸. 只要做好圆周运动, 动作就一定会协调流畅.最近我看了几位朋友一直在研究该如何摩擦,在这里我跟大家说一个事实,也许有人会产生质疑,但这却是我所经历的,这个事实就是: 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教过我们要如何摩擦. 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我们掌握摩擦的厚薄,引拍的高低,往上发力与往前发力的分配,击球时机与击球点等等. 我所看到的, 乒乓专业里面对于"拉球摩擦"的涵意并没有业余朋友想像中的那么复杂与神秘,彼此看法也很一致没什么冲突.注意后发力,要求在拍子接触球的时候再发力,如果有可能,发力越晚越好。
兵乓球正手前冲弧圈球基本动作

兵乓球正手前冲弧圈球基本动作正手前冲弧圈球有出手快,飞行弧线低,球速快,力量大,落台后有下沉等特点,在比赛中是非常有攻击力的进攻技术,是非常有效的接发球手段,也是对付搓、削、推挡的有效手段。
喜欢打兵乓球的你是否已经掌握?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正手前冲弧圈球基本动作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正手前冲弧圈球基本动作一、基本动作1.准备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比正手加转弧圈球稍近台一些。
身体重心也稍高一点。
2.引拍向后下方引拍,根据来球的弧线高低,确定引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低于来球,但位置比拉加转弧圈要高。
拍面前倾稍大于拉加转弧圈,身体重心移到右脚。
3.击球向左前略向上挥动球拍,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上部。
手臂借助身体转动的力量发力,前臂和手臂在击球瞬间,发力摩擦球。
(手腕控制,且不可把发力来交个手腕完成,拍面的角度可由大到小调整到适合个人的最佳角度后固定下来)4.随挥击球后,为了让力量充分的作用在球上,同时保证身体平衡和利于还原,随势挥拍动作就十分的重要,身体重心移至左脚。
二、注意事项1.身体和挥拍动作向前较多(很多教练在教球时都以网上方5CM处来提醒队员)2.拉下旋时,引拍要充分,拉上旋时,引拍不宜过大,身体前迎拍形前倾较大,发力挥拍。
3.大多数人在拉前冲的时候只注意的快的概念而忽略了转的概念,其实前冲威力是由快速和有力的摩擦而产生的。
4.拉前冲一定要通过重心的转换来获得力量,以小臂的快手发力为主,手腕控制落点来完成正个动作。
其中重心转移和小臂快收最为重要。
削球技术动作要领1、正手近削:两脚几乎与台平行站立,身体离台稍近。
击球时,稍向右转,右脚拉后半步,手臂自然弯曲,引拍约与肩平,拍面稍向后仰,前臂用力向左前下方切削,手腕配合下压,一般在来球高点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下部。
2、正手远削:两脚开立,右脚在后,身体立台1m以外,两膝弯曲,上体稍向右转,重心支撑点在右脚上。
手臂自然弯曲,引拍至右肩侧。
击球时,手臂向左前下方挥动,拍面后仰,手腕在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转动,在来球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
乒乓球技术击球的弧线图-V1

乒乓球技术击球的弧线图-V1以下是重新整理的乒乓球技术击球的弧线图:
1. 前旋球
- 击球时球拍需稍稍倾斜向前上方
- 手臂向前伸直,使球进入高低弧线轨迹
- 顶部高度应达到对方发球位置的后方
2. 后旋球
- 击球时球拍需稍稍倾斜向后上方
- 手臂向后伸直,使球进入高低弧线轨迹
- 顶部高度应达到对方发球位置的前方
3. 左侧拉球
- 击球时球拍需稍稍倾斜向左上方
- 手臂向左侧拉动,使球进入曲线轨迹
- 适合出其不意的变幻球技
4. 右侧拉球
- 击球时球拍需稍稍倾斜向右上方
- 手臂向右侧拉动,使球进入曲线轨迹
- 适合出其不意的变幻球技
5. 前上旋球
- 击球时球拍需稍稍倾斜向前上方,并顺着球压球
- 手臂向前伸直,使球进入高低弧线轨迹且旋转
- 顶部高度应达到对方发球位置的后方
6. 后上旋球
- 击球时球拍需稍稍倾斜向后上方,并顺着球压球
- 手臂向后伸直,使球进入高低弧线轨迹且旋转
- 顶部高度应达到对方发球位置的前方
乒乓球技术是技巧与战术相结合的综合体,弧线技术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以上六种弧线技术可根据不同场合、对手和自身实力等因素互相
组合,创造出更具威力和变化的战术。
因此,对于乒乓球爱好者来说,掌握和熟悉这些弧线技术,发挥出灵活性和变化性的优势,将会在场
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打乒乓球如何拉出弧圈球 拉弧圈球的方法

打乒乓球如何拉出弧圈球拉弧圈球的方法最好做一些挥拍的徒手练习:一般来说,可以先不上台,自己在家里按照弧圈球的发力动作练习,注意放松和连贯性,这种练习叫做徒手挥拍,对形成拉球动作的定型非常有帮助。
如果不能确定动作的正确性,可以对着镜子练习挥拍。
至于练习的数量,每天可以保持在800次以上。
要学会摩擦的方式发力:弧圈球之所以能够制造强烈的上旋,主要原因就是拉球的时候是摩擦的发力动作,能够制造旋转。
这和快攻是不同的,快攻是击打的方式发力,球速快,但是旋转很弱或没有,因为力量通过乒乓球的球心,没有对球表面的摩擦。
当然,不是单纯的摩擦就能够制造足够的旋转,摩擦的力量和速度都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所以,拉弧圈球发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拉弧圈球用腰发力是关键:在拉弧圈球时,发力流畅是最重要的问题,否则没有力量的弧圈的攻击力反而不如快攻来的强。
用腰发力是拉弧圈球的关键,可用如下方法练习腰部的发力控制:准备接球时候往后引拍,幅度不要太大,手腕和手臂成直线,手指顶住球拍,不要弯,然后用腰带动手臂,往前挥摩擦球,摩擦球时手腕不要动,连续练习直到腰部用力自己感到协调为止,然后再用手臂逐渐加力,加力的时候也要注意还原要快。
练习过程中不要太在意腿部的动作,但是要想着有重心在两脚之间的转移,比如发力时从右脚转到左脚(右手持拍)。
关于拉弧圈球发力问题现在很多业余球迷都在潜心琢磨拉球发力的问题,追求的越来越细,但还是找不到手感。
其实在练球过程中,只要记住一般的发力方法,认真去练习就可以了。
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务求把力量全部用到板子上。
然后你只要明白,第一点一定要扭腰,第二点一定要摆臂,第三点一定要有收小臂的动作。
最重要的是扭腰,收小臂,一系列的爆发一定要在同时完成。
有很多人就是追求的过细,一会想蹬右腿,一会又觉得扭动的惯性问题没解决好。
这样总把自己逼得无所适从。
很多小队员发力出色,你去问他,他保证什么理论也不知道。
只知道放松----紧张,摆臂----爆发,扭腰----前迎。
乒乓球中的几种弧圈球技术

乒乓球中的几种弧圈球技术弧圈球技术在乒乓球运动中是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其中根据乒乓球拍类型以及技术动作运用的不同,又分为正手加转弧圈球、正手前冲弧圈球、直拍正胶正手弧圈球、正手侧旋弧圈球、不转弧圈球、横拍反手弧圈球以及直拍反手弧圈球等。
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这几种弧圈球的技术动作,以下均以右手持拍为例。
1,正手加转弧圈球: 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
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
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 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
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
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 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
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弧圈球: 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
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 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
乒乓球比赛中的正手反手弧圈球与反击的技术要点

乒乓球比赛中的正手反手弧圈球与反击的技术要点乒乓球是一项富有技巧和策略的运动项目,而正手反手弧圈球和反击是比赛中关键的技术要点。
本文将介绍乒乓球比赛中的正手反手弧圈球与反击的技术要点,帮助乒乓球爱好者提高比赛水平。
一、正手弧圈球技术要点正手弧圈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下面是正手弧圈球的技术要点:1. 准备动作:站在球台的正中央,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微微弯曲,上身略低。
持球拍的手臂自然下垂,球拍与地面呈垂直角度。
2. 步伐调整:当对手发球时,根据球的方向和高度,迅速移动脚步,将身体置于最佳位置。
若球来得快速,可以采取小步连续调整,若球来得较慢,可以采取一大步调整。
3. 击球时机:正手弧圈球的时机通常为球弹起的最高点,要在该点对球进行击打。
提前预判球的弹跳轨迹,灵活调整自己的站位和击球时机。
4. 击球力度:正手弧圈球的力度需要根据对手的球速和旋转进行调整。
通常来说,力度不宜过用力或过轻,需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节奏和力度,以确保球的旋转和落点准确。
5. 动作流畅:击球时,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上肢和下肢的配合要协调,臂部摆动要自然,避免僵硬和生硬的击球动作。
二、反手弧圈球技术要点反手弧圈球是乒乓球比赛中的另一项重要技术,下面是反手弧圈球的技术要点:1. 准备动作:与正手弧圈球相似,站在球台的正中央,身体微弯,双脚与肩同宽。
反手持拍的手臂稍微向前伸展,让拍面与地面呈垂直角度。
2. 转身调整:当对手发球到反手一侧时,需要通过转身调整站位,使得身体能够适应球的落点和角度。
同时,关注对手的拍球动向,以便更好地应对。
3. 击球技巧:反手弧圈球的球拍要从下往上刷球,使球产生旋转。
打球时要保持手腕的柔软和活动性,通过手腕的灵活运动,控制球的方向和旋转。
4. 击球时机:反手弧圈球的击球时机同样是在球弹起的最高点。
要通过观察和经验,找准球的弹跳轨迹和角度,以便在最佳时机给予反手弧圈球应对。
5. 反手训练:对于反手弧圈球的技术,需要进行反复训练和练习。
兵乓弧圈球的打法

兵乓弧圈球的打法日本乒乓球队发明了弧圈球打法,它是一种强烈的上旋球,特点是既有强大的攻击力又有很强的稳定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兵乓弧圈球的打法,欢迎阅读!兵乓弧圈球的打法:对拉弧圈球的特点是站位要比一般拉球距球台稍远,击球时间稍晚,主动发力将球拉过去,拉球时两脚开立左脚稍前,引拍时身体略向右转右肩略低于左肩,拇指压拍使拍形前倾,击球时间是在下降前期,挥拍幅度要大,靠身体转动和大臂发力为主。
侧身拉是弧圈球打法常用的技术。
首先要迅速移动步伐取好侧身位置,还要在侧身击球过程中不断用跳步移动来调整击球位置,拉球前向右下方引拍,当球从高点开始下降时,大臂由后向前上方挥动,球拍将触球时,前臂加速用力提拉,同时配合手腕动作向上摩擦球,腰部配合向前上方用力,在下降前期击球中上部,击球后随势将球拍挥至额前重心移至左脚。
推弧圈球首先要求控制好拍形,在引拍时球拍拍面略向右偏斜一些,用边推边挤的动作,在上升期击球中上部的外侧,使拍形保持前倾状态。
推弧圈球时应注意向前用力的动作是不大的,击球后右肩稍向前向左转动,从侧面看击球时间是在上升期,手臂迎球后球拍向前推的动作不大,根据来球旋转强弱调节拍形和发力大小,击球时左脚稍前,击球后上体向左转动。
搓球是在球台附近用下旋击球动作将球还击过去的一种方法。
搓球有慢搓和快搓的区别。
慢搓击球时间较晚动作幅度较大,在下降前期击球中下部,击球后前臂随势前送。
在旋转变化方面,搓球有一般搓和加转搓的区别。
加转搓球时除球拍后仰外,要用拍面的偏下部触球,这样利于摩擦球。
一般搓球用拍面中部或偏上部触球,手腕不附加向下用力的动作。
加转搓在向下挥拍的同时,附加手腕用力下切的动作,以便加强球的下旋性。
加转搓球时要根据来球情况适当调整步伐提高向前下方的挥拍速度。
慢搓动作向前下方挥拍的幅度大,击球后球拍挥至台面附近。
快搓的特点是击球时间早、挥拍动作幅度较小、回球速度较快。
兵乓弧圈球的代表人物:曹燕华是中国女子直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优秀代表人物。
乒乓球拉球时,怎么增加摩擦?

乒乓球拉球时,怎么增加摩擦?长沙⾦冠乒乓长沙⾦冠乒乓今天拉球时增加摩擦的两个⽅法:控制拍形前倾⾓度、内旋翻腕。
与您同聊拉弧圈球的摩擦技巧。
在弧圈球成为乒乓球主流技术的当下,认真学好练好拉弧圈球时增加摩擦的技巧⼗分的重要。
怎么样才能增加拉弧圈球时的摩擦呢?下边谈⼀下理解和体会。
拉弧圈球增加摩擦的⽅法⼀:增⼤拍形前倾⾓度。
拉弧圈球增加摩擦,可以增加乒乓球的旋转性。
控制好拍形前倾⾓度,就能达到这个⽬的拉弧圈球控制拍形前倾⾓的动作要领:⾤取左脚在前后脚在后,两脚与肩同宽开⽴的站姿。
右⼿持拍向右膝后引拍,⾝体右转,⾝体重⼼放在右脚。
球从球台弹起后,以腰为轴⾝体向左转并右脚蹬地,带动肩、臂向前挥动迎击来球。
拍形前倾约45度左右,撞击球的后中偏上部位,触球瞬间⼿腕向前发⼒延球的后中偏上部位,向球的中上顶部摩擦球把球击出,⾝体重⼼转移到左脚。
把球击出后,⼿臂继续向左前上⽅向挥动,并快速向头前上⽅内收,完整的完成拉弧圈球的动作,然后快速⾝体复原。
此种⽅法的要点,是控制拍形前倾⾓度45度左右,⽤前倾⾓压住球增加摩擦的⾯积。
拉弧圈球增加摩擦的⽅法⼆:内旋翻转⼿腕。
拉弧圈球增加摩擦内旋翻腕技巧的动作要领:⾤取左脚前右脚后,两脚与肩同宽开⽴的站姿。
⾝体右转,右⼿持拍向右膝后引拍,重⼼放在右脚。
球从球台弹起后,以腰为轴⾝体左转右脚蹬地,带动肩、⼿臂向前挥动迎击来球,拍形近似垂直,撞击球的中后部位,触球瞬间⼿腕持拍,边向左前挥动边向内旋翻腕,让球拍延着球的中后部位,向球的顶部进⾏摩擦把球击出,⾝体重⼼转移到左脚。
把球击出后,右⼿持拍继续向左前上⽅挥动,并快速向头前上⽅收缩,完整的完成拉弧圈球的动作,然后⾝体快速复原。
此种⽅法的要点是,撞击球时拍形接近垂直,⼿腕持拍边摩擦球边向内旋转翻腕,把球击出时拍形前倾⾓达到45度左右。
由于拍形的变化,增加了对球的摩擦长度,达到增加摩擦的⽬的。
综上所述,拉弧圈球的⽬的是让乒乓球产⽣旋转,⽽只有摩擦才能让球转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弧圈技术的基本摩擦型式在"小臂二次加速"一文中回答球友问题时我曾说过触球前瞬间以手腕内收及小臂内旋组成"旋内"动作来带动小臂的二次加速,有些人对此不是很理解,其实,弄明白了"包球"的原理,疑问就会不解自消。
在给球友纠正动作时我常会请他们做一个徒手实验:引拍结束后将拍面垂直于地面,然后慢动作转腰挥拍并收小臂使拍收至双眉间的额前,结果是拍面自然会变成为前倾状态。
这个实验结果证明:收缩小臂时自然会出现小臂的内旋现象,而这个现象就是我们在"快攻"击球时实际上存在着的一点点旋转的原因;同时也证明,收缩小臂拉球会有自然包球动作,因此有利于制造旋转。
张晓篷老师说过的"基本垂直于地面、半横状的拍形触球后中部,向前上方发力"的方法就是"包球"的方法,如何使"包"更合理、更有效,就应是弧圈技术的关键了。
而这个关键,就在于收小臂时小臂内旋的掌控上,而若想加快小臂这个"内旋"速度、使小臂的收缩速度更利于与"拧腰、顶髋、摆肩"即"小臂二次加速"的密切配合,则又必须是在手腕内收(外展)的合理配合下,所以,弧圈的基本发力技术在手臂上的体现就在于手腕与小臂的配合上。
我们把基本垂直于地面的拍形看做是 "1" 字型,然后再加上代表向前发力方向的 "一" 字就会形成 " ┓" 型(球在内直角位置中),这个形状就是球拍包球摩擦运行过程的基本型式,也是从快攻技术向弧圈技术过渡阶段的入门砖,其内容包括有效地掌控手腕由外展转内收并与小臂内旋配合的过程,同时还包括如何根据来球的旋转方向、旋转强度、来球的速度及力量等即时情况来调整 "1" (代表拍面前倾角度)与 "一" (代表发力方向)所构成的夹角角度及直角变成园弧(代表小臂内旋角度)的弧度等。
例如:来球为半出台下旋球,转腰斜身、右膝内屈沉肩、后下拉手引拍结束时,球拍高度一定要明显低于来球、以及以 "1" 的拍形迎球并触来球后中部以保证摩擦的充分,但在收缩小臂发力时,则要依据来球的速度与旋转强度来决定 "一" 与 "1" 夹角的角度,如果来球速度一般,说明旋转也一般,那么 "1" (拍形)就应适度前倾、"一" (发力的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就不宜过大、直角变成园弧的弧度(小臂内旋的角度)就应相对较大而基本形成了曲率较小的一段如稍前倾的 " )" 型的园滑弧线,这段弧线就是球拍的运行规迹。
这段弧线表明在发力摩擦过程中,小臂的内旋幅度并不大,所以收小臂的速度也相对不快,其过程中大臂的发力也较明显,这就是(相对球速不快、旋转稍强、弧线较高的)初级高吊(加转)弧圈球的基本摩擦型式(图1);如果来球速度较慢,则表明其下旋转较强,那么 "1" (拍形)就应垂直或微前倾、"一" (发力的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就不宜过小,以保证有足够地向上摩擦。
由快攻初转弧圈技术的球友,应在练习过程中切实体验手腕由外展到内收带动内旋收小臂的发力方法,彻底消除手臂在运动中不可能做到"先上后前"的改变发力方向的观念,正确地理解并熟练地掌握弧圈技术的基本摩擦型式。
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高吊(加转)弧圈摩擦方式后,可进入前冲弧圈技术的练习阶段,有了基本摩擦基础,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中心是以肘为轴(支点),加速手腕由外展转内收速度来加强小臂内旋的速度,使)型弧线的曲率加大,以增加向前的发力比例并且提高球的运行速度(图7)。
加转与前冲两种弧圈技术对腰腿及手臂功能的运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同时,重心转移的方向上也会有差异。
通过两幅动画中动作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拉加转时,引拍过程中右肩的沉幅相对较大、重心右后移明显,小臂打得很开,手腕外展,大臂距身体较近,但腰幅转得相对较小;迎前阶段手臂随腰肩向前、小臂无收缩,重心上提较明显,这个阶段即为"一速"阶段;发力时,手腕内收、小臂内旋组合的"旋内"动作很清晰但幅度相对不大,大臂随重心向上的发力动作相对明显,重心左上移明显,此为二速阶段;前冲时,转腰幅度明显加大,引拍过程中沉肩幅度相对较小、但向后幅度有加大,所以引拍高度相对稍高但后拉手明显,手腕外展,大小臂之间留有适度夹角(利于小臂快速收缩);迎前阶段即一速相对(加转)稍快,大小臂间夹角无变化,重心向前明显;发力时,"旋内"动作幅度减小但速度明显加快、肘部下压并向前,左肩左臂向后摆幅明显加大以助右肩的摆幅,右膝内屈及重心左移均非常明显。
这阶段小臂二次加速动作尤为明显、其作用也清晰可见。
曾有球友说张晓蓬老师的示范动作抬肘过高、技术过时,我却认为这个示范非常到位,而且入门基本功的内容永远也不会过时。
至于抬肘的疑问,我们可以做个类比来解释,王皓的标志性动作发力过程(图6)是由引拍时小臂内旋、手腕内收转为手腕外展、小臂外旋的过程,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肘部下压动作,这个"下压"正是以肘为轴的小臂与手腕"旋外"的发力动作,(从上传的视频中看,很多练习直板横打技术的球友并没有注意到这个"肘部下压"的动作,岂不知这个动作是与手腕的大幅"旋内"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业余的"横打"来说,甚至比大幅的"旋内"更重要,如果缺少了这个发力支点的合理控制,那么小臂的发力就只能是用打开与大臂之间夹角的发力去撞击来球的"花架子",因为会缺少绝大部分的摩擦力。
)这个肘部的"下压"与张晓蓬老师的"抬肘"动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都是收缩小臂发力的支点,只不过一个是"旋外"、一个是"旋内",同一作用、两个方向而己。
我们俗称的"抬肘",是指用肘部上抬来压弧线而造成耸肩的同时、持拍手明显低于肘部的非常规动作。
"抬肘"虽然弧度可压,但明显妨碍充分地向前发力,故不提倡其为习惯动作。
(至此说句题外话,做为我国唯一从事乒乓技术研究的副研究员,国家男女队每个尖子队员的各自技术体系中无不体现与渗透着张晓蓬老师的辛勤耕耘,做为顶头上司蔡振华大副局及那些仍在指导世界冠军们的著名教头们也尊称其为老师,可见其技术权威之所在,从2007年度国家体育总局局机关内部比赛及与新闻界友谊赛的视频中看,就连蔡猛大主持的动作也是有模有样,张晓蓬老师的技术动作更是符合潮流、不显落伍。
)当然,不用"包球"也可以制造出旋转、弧圈技术的摩擦发力也还有其它型式,所谓"包球"动作只不过是弧圈技术入门的基础技术。
我们业余球友中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较长时期地正规指导及专业训练,那些周围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专业退役人员可借鉴的初学球友们的动作更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这其中入门阶段从快攻练习打基础的与直接进行弧圈练习的两类发力型式也会有很大差别,没有或基本没有经过"台内快攻"练习的球友,收缩小臂发力的感觉很差,所以他们发力时会多以大臂为主、靠身体惯性来"荡小臂",在技术没达到十分熟练之前,不仅发力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大,更会对予定线路及落点的控制感到很困难,就更谈不上落点精确地掌控以及发力动作简洁和动作连续性的能力了,所以,这部分球友喜欢中远台的站位,但一旦遇到高手被控制在近台,就只能一筹莫展了。
我们提倡乒乓技术入门初期,应从"台内快攻"技术始起。
与收缩小臂的发力一样,"包球"型式是依据人体功能固有的、不用更深加工且较自然的发力型式、更利于制造旋转且适用于初学者,其中以肘为轴(或支点)的手腕、小臂"旋内"的内容是中心。
我们都知道,乒乓技术入门的基本功是正手台内攻、反手推挡(或拨)、正、反手的搓等三项基础技术,那么"包球"技术就应属弧圈技术的基本功,"包球"感觉基础夯牢后,所谓什么"甩拉、直臂拉"等自会挥洒自如!训练:一.初期阶段:徒手练习第1步.身体自然直立,手臂自然伸直同时将大臂与身体打开40度角左右并保持自然状态、置于体侧,将手掌平面自然展开代替球拍、手指斜指地面、掌心朝前,目光视掌心;第2步.大臂带小臂向前至与身体平面形成35度角左右、小臂开始匀速内旋,过程中注意观察小臂内旋过程中自然向大臂靠拢的感觉,手掌收至双眉间距额前一个球拍宽的位置后停止:a.观察手掌平面,朝向地面微向前为正常 b.观察肘部与手掌的相对位置,以基本类似少先队员敬队礼的动作做参照,以肘关节自然无阻滞感觉为正常,目光随手走。
注意:全部动作停止后身体应稍左前倾、左脚前掌有清晰承重感;第3步.在反复重复第二步动作并感觉固定后,从实战的予备站位开始,转腰斜身、膝内屈沉肩、后拉手引"拍"并自然外展,三个动作要同步并一气呵成完成引拍动作;然后依然匀速地重复第二步的动作内容,并注意手腕自然内收的配合。
注意:加入手腕内收后会有小臂内旋加速的感觉为正常,收"拍"位置及手型基本同前;第4步.在第3步较熟练的基础上,手臂迎前至35角位置时、手腕稍加速带动小臂内旋、同时转腰、蹬地向前。
注意:手腕小臂的加速速度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并注意与转腰、蹬地向前动作的配合,注意同步同向的原则。
建议:以上四步的训练时间不应低于10 小时。
二.持拍练习重复徒手练习内容,注意体会持拍后手腕与小臂发力的变化不应明显;持拍时要"松而不晃、紧而不僵",收腕发力同时"持拍手要有突然紧握一下"及"中(食)手指顶板"的感觉。
建议:持拍训练时间不应低于20 小时。
三.上台练习第1步.先从中远台正手站位、上旋或不转来球开始转入正手相持,予备站位距台约100~120cm,训练时间不应低于30 小时,相持期间注意引拍完整到位及弧线高低的自如调控的熟练程度,最好从多球训练开始;第2步.转至中近台正手站位、出台下旋转上转后转中远台正手相持,予备站位距台约80~100cm,训练时间不应低于40 小时,正手相持期间适度加入直线练习并注意引拍到位及弧线调控;第3步.转至近台反手站位、反手位半出台下旋转上旋后转中台全台相持,予备站位距台约60~70cm,训练时间不应低于50 小时,全过程中注意弧线调控,应先高后低及击球时间不同的精确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