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平民文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莫言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国际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无论是《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还是《蛙》、《七只羊》等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莫言的作品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社会意义,他的笔下常常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是那些面对困境和命运的普通人。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理解和表达,使他的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广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莫言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现实的存在和矛盾,更重要的是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进步。

他对人性的思考和表达,既深刻又感人,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

莫言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崭新面貌的展现。

他的作品引领了中国文学的又一个巨大进步,实现了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融合和创新,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我们更应该对莫言的作品充满敬意和欣赏。

他的作品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学的创作,更是对社会、对人性和对历史的诠释和解释。

他的作品鼓舞我们,勉励我们在未来的路程中更加努力地创造出属于我们的精彩。

莫言的文学与现实

莫言的文学与现实

莫言的文学与现实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界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莫言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残酷的现实世界。

他的文学作品既反映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困境,也唤起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莫言的作品通常以农村为背景,以底层民众为主角,展现了他们在封建社会和变革时期的命运。

他的作品融合了浓厚的乡土风情和真实的社会拷问,既有对抗封建礼教的决绝力量,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挣扎。

莫言通过对细腻描写和鲜活人物形象的构建,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些农民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也引起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作品多以短篇小说形式呈现,他深入研究土地、权力、家庭及人性等主题,剖析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丑恶。

他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写方式,展现出封建社会的假面具和残酷现实的冲击,提醒人们对社会现象保持警觉,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如何改变现实。

莫言曾经说过:“我一生的写作地带是现实。

”他笔下的角色往往是贫苦农民、不幸儿童和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他们在作品中扮演着反抗和呐喊的角色。

莫言的作品不仅是对现实的批判,更是对人性的研究和人道主义的呼唤。

他通过文学的力量,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真相,也让人们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慨和思考。

莫言在他的作品中,探讨了诸如家庭关系、农村土地问题、压迫与反抗等一系列重要议题。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等经典之作,展示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善恶并存。

他将对现实的敏感与对文学形式的娴熟运用融为一体,呈现出了生动的画面和深邃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他的作品也获得了国际认可。

他多次获得重要的文学奖项,其中最著名的是2012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所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对人性的揭示,使得国际读者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更加全面。

他的作品让人们深思社会现象,认识自我并引发对未来的思考。

总结起来,莫言的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的真实揭示和对人性的深度反思。

从莫言作品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族文学

从莫言作品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族文学

从莫言作品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族文学莫言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化。

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认可,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民族文学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的独特魅力。

莫言的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是中国民族情感与全球化思维的碰撞。

他的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为背景,融入了现代社会和全球化的元素,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融合和创新发展。

在莫言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深厚,还能看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学的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

莫言的作品中常常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以及《蛙》等作品中,对传统家族观念、尊老敬幼、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探讨。

通过这些作品,莫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命力和魅力,呼唤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珍视和传承。

他也在作品中反映了全球化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让读者思考在当今时代如何找到传统文化与全球化的平衡点,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价值观念。

莫言的作品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存困境和文化认同问题。

在《丰乳肥臀》中,莫言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叙述,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地位的制约和歧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存困境。

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和男权文化,呼吁对性别歧视的反思和改变。

莫言也通过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问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引发了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思考。

莫言的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现代化相结合,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宏大叙事,而且在叙述与表达上进行了多元尝试。

他的作品以其宏大叙事和深刻思想,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民族文学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莫言自从获得诺贝尔奖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欢呼者有之,疑惑者有之。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他们心中的莫言以及诺奖,以至于莫言写作的文化身份、艺术成就以及当下意义都成了疑问重重、莫衷一是的话题。

我认为,对于诺奖,我们不必过度解读,作家的价值并不是因为他获得了某种奖项才具有的,而是由他的创作成绩决定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作家的创作实绩本身。

就作为一个作家而言,莫言的本土身份是无容置疑的,它的创作是以本土生活为背景、对本土生存体验的一种深层传达。

在同类作家里面,莫言的这种本土生存内容的艺术传达无疑是最成功的。

从1980年代崛起于文坛以来,莫言凭借自己的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卓绝的艺术才华,创造出一个个既以无畏气概直面我们时代的本质又充满天马行空般艺术想象的世界,将人、文学、社会的对话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假如我们还愿意承认诺奖也代表着对作家创作水平的一种外部肯定的话,那么无论如何,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股有巨大促进作用的正能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正以它的成绩被世界认可和接受,有助于中国文学重新检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核心价值。

一、文化身份:齐鲁大地走出的中国民间之子莫言当下受到的一个主要质疑,是它的创作是否有足够的本土代表性。

其实在莫言获奖之前,就有莫言是为了满足西方人的中国想象而写作的这样的说法:我们过分看重外国人的评价和奖赏。

“诺奖”的一个马悦然“评委”来到中国,就把莫言等一些中国作家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就让他们围着他团团转。

我们应该少关注一些外国人怎么评价自己,多关注自己时代的现实和问题。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前现代向现代转型的时代,有很多沉重的问题压在我们心上,压得心都要碎了。

按理说,这是一个最容易出现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的时代。

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呢?因为我们的时代和文学缺乏对现实、对痛苦的关注。

我们的作家更多地停留在欲望、物质享乐和狭隘的个人体验这样一个层面上,缺乏对重要问题的关注。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

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
1 9
作家更多地停 留在欲 望、物质 享乐和狭隘的个
人体 验 这 样 一 个 层 面 上 ,缺 乏 对 重要 问题 的 关
愧的。
首先 ,莫言的创作个性 的形成有足够 的本 土文
化内涵的支撑 。那种认 为莫言 的写作经验主要来 自 对西方小说特别是魔幻 现实主义小说简单 化模仿 的
接受 ,有助 于中国文学重新检视 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核心价值。


文化身份 :齐鲁大地走 出的中国民间之子
莫言 当下受 到的一个主要质疑 ,是它的创作是否有足够的本 土代表性。其实在莫言获奖之前 ,就有莫 言是为 了满足西方人 的
中国想象而写作 的这样的说法 : 我们过分看重外国人的评价和 奖赏。 “ 诺 奖”的一个马 悦然 “ 评委” 来到 中国,就把莫言等一些 中国作 家的 胃口吊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渐沉积为不同的价值
观念。但是 ,齐 、鲁文化由于源头相 同,彼此之 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 中国身份”是毋庸 置疑 的。判断一个 作家创作 有千丝万缕 的联 系,其相同或相通之处 ,便使这两 的身份 ,我以为有以下三条依据 :第一 ,他的创作 种地域文化有 了融合 的基础。 ”③ 就这两种文化对 文
的 ‘ 中国 ’ ‘ 中国人 ’和 ‘ 中国文化 ’ ,而不是真 正的 ‘ 中国 ’ ‘ 中国人 ’和 ‘ 中国文化 ” ’ 。② 这种 说法给人带来 的困惑是 :莫 言的创作在文学审美 意
义上 ,到底是一种 “ 中国身份 ”还是穿着中国人衣 服的 “ 西方身份 ” ?对之 ,我的看法是 ,莫言创作
必过度 解读 ,作家的价值并 不是 因为 他获得 了某种奖 项才具 有 的,而是由他 的创作成绩决定的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作 家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一股清流”,并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丰富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底蕴让人们赞叹不已。

莫言对我们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的文学成就,更在于他所代表的一种精神態度和价值观念。

首先,莫言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历史、社会和人文环境。

他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现实,包括社会不公、政府腐败、人民苦难等。

莫言所描绘的是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中国,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小说,更是反映了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的精神图景。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的真相,并对现实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莫言的作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总是关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境地和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对自由和对未来的探索。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面临着身处社会的压力和困境。

莫言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探讨着人生的终极意义,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十分有意义。

第三,莫言的文学作品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莫言的作品中不仅有民间历史和传说故事,还有中国文化的很多元素,比如道教,佛教,神话传说等等。

他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的文化底蕴,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重塑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

最后,莫言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追求梦想和坚韧不拔才是最重要的。

莫言在写作时面临的困难很多,但他仍然坚持下来,并成功地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

莫言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只有当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我们的梦想时,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总之,莫言是一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的人。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他的作品也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追求梦想和坚韧不拔,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自己想要的。

对莫言的评价 (2)

对莫言的评价 (2)

对莫言的评价莫言,本名为莫旗扎西,是中国著名作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他的小说作品更是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莫言的文学风格、作品特点以及他对文学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1. 文学风格莫言的文学风格鲜明独特,以鲜活、真实的刻画和饱满的生命力著称,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揭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重的人情味,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普遍的道理和哲理。

莫言的文笔灵动而富有感染力,他巧妙地运用语言的魅力,使读者能够亲身体验到他笔下的世界。

他也擅长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使作品在深刻探讨人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丝轻松与愉悦。

2. 作品特点莫言的作品多以农村为背景,关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以真实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展现了农民对命运的顽强抗争和对生活的渴望。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通过对细节的把握,使作品拥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莫言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象征主义的元素,他善于通过寓言的手法探索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困境。

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度的思考和强烈的社会意义,引发了大量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莫言的作品中也融入了一些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使作品在文化内涵上更加丰富多样。

3. 对文学的贡献莫言的文学贡献无法忽视。

他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思考,创作出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血液。

他的作品不仅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认可和赞扬,也打破了西方文学霸权的束缚,为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莫言曾获得多个国内外文学奖项,其中包括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通过他的作品,外国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也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4. 结语莫言是中国文学界的瑰宝,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通过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反映,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奋斗,成为了中国农民文学的代表人物。

浅析莫言小说中的民间文艺思想

浅析莫言小说中的民间文艺思想
间文 艺创作 小说 。采用 多种 创作技 巧充 分展 示源 于 民 间 的故 事 , 以此 来 反观 历 史 , 重 新 建 构 民间 审美
形态 。
2 童 年经 验与 人物 形象 塑造
1 民间立场与叙事背景选择 关于“ 民间 ” 这 一 概念 , 陈思 和认 为 其主 要有 以
下三个特点: “ 在 国家 权 利 控 制 相 对 薄 弱 的领 域 产

民记忆中的历史, 是一种经过选择或幻想化了的历 史, 也 可 以说 是 从“ 文 化 持 有者 的 内部 眼 界 ” 。 去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0 2
苦 的经历也就成为莫言小说的创作源泉 , 在作品中 得到生动的再现。
2 . 2女性 形 象与 悲剧 冲突
个性泼辣, 奔 放 不羁 , 同 时又 不 失 女性 的温 柔 和母
在 自己设置 的 自由世 界里 。临 终前 的回忆足 以体 现
她那独特 的个性 : “ 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 自己做
主。” 呦自由 自在 的 民间性 在这 里有 着 充分 的体现 。 她 死 在 为余 占鳌送 饭 的途 中 , 从 民族 大义 理论 上 来
童形象 , 以此反观饥饿年代的历史 ; 深 怀对母 亲的崇敬. 描绘 出一系列泼辣、 干练而不失母性 温柔 的奇女子 在 悲剧命运 与勇敢 抗争的张力 中, 淡化精英分子的高姿 , 实现 民间写作 的真正复归。传奇小说 的现代 演绎 , 乡村幻想 的淋漓书写 , 无一不是莫言对

民间立场 的执着坚守。
作家经历对作家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 童 年经 验 。莫言 出生于 二 十世 纪 五 十年 代 , 灾 荒年 代 给 自己和 乡 民们 带来 的饥饿 和 痛 苦 , 成 为那 个 时 代人们抹不掉的共 同记忆。饥饿 的年代成为莫言小 说塑造相关人物 的大背景 , 幼小 的儿童 、 伟大的母

莫言的乡村立场和文学意义

莫言的乡村立场和文学意义

莫言的乡村立场和文学意义作者:贺仲明来源:《语文建设》2012年第12期中国新文学作家书写乡村大致有这么几种立场:一是站在启蒙立场上的乡村批判。

代表作家有鲁迅等。

他们主要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审视和批判乡村文化的弊端,借之以对整个民族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

二是现代文明反思立场上的乡村文化怀恋。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等。

他们怀疑和否定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对传统乡村文明及生活方式表示留恋和肯定。

三是乡村自我立场上的卫护和代言。

代表作家有赵树理等。

他们以乡村代言人自居,热切关注乡村的现实问题,代表农民表达对现实的态度。

莫言所持的基本上是卫护乡村和为乡村代言的立场。

这首先表现在他的创作始终集中于乡村这片领域,并表现出对乡村不离不弃的深厚情感。

莫言的创作时间长达30余年,除了在1990年代短期涉足城市底层生活,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画。

乡村的现实和历史,是莫言创作关注的绝对中心。

而且,在这些作品中,莫言传达出对故乡乡村深切的关爱之情。

在创作谈中,莫言总是将故乡当作自己最重要的创作源泉,毫不掩饰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在创作中,莫言也始终以同情、理解和歌颂作为对乡村的基本态度,特别是对乡村的普通农民大众,莫言更是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心,对其苦难寄予深切同情,对其道德品质给予充分肯定。

其次,表现在他对农民和乡村文化的深切认同和卫护态度。

莫言曾经这样批评社会上流行的批判农民的观点,为农民进行辩护:“中国小生产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狭隘性’,与封建主义并不是一回事,狭隘是一种气质,是一种心理,它与一定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因果关系。

农民中有狭隘者,也有胸怀坦荡、仗义疏财,拿得起来放得下的英雄豪杰。

而多半农民所具有的那种善良、宽容、乐善好施、安于本命又与狭隘性恰成反照。

而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中、‘贵族’阶层中,狭隘者何其多也。

难道西方发达国家,小农经济消失多年后,狭隘这种心理状态就绝种了吗?”且不说莫言观点的对错,其对农民和乡村文化的卫护姿态是毋庸置疑的。

最新 论莫言的民间立场-精品

最新 论莫言的民间立场-精品

论莫言的民间立场-以天堂蒜薹之歌为例摘要莫言的创作一直坚持着对人的关注,却不自觉的走进了人所生存的现实社会。

《天堂蒜薹之歌》作为莫言早期作品,所呈现的现实关注,奠定了他的文学基调。

本文通过对“民间立场”内涵的概述引出《天堂蒜薹之歌》中莫言对“蒜薹事件”所显露出的现实批判以及通过《天堂蒜薹之歌》中民间立场的呈现方式更加深刻的体现出莫言对民间疾苦的感同身受,他替农民说话,站在农民的角度,诉说着民间大地的苦难。

也正因此民间立场的文学意义更加重大,对于这一部小说来说,其民间立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莫言;《天堂蒜薹之歌》;现实批判;民间立场;悲剧Title:On Mo Yan's Folk Position in The Garlic Ballads As An Example Maj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me: Guo Qin Signature:Supervisor: Zhang Disheng Signature:ABSTRACTMo Yan's literary creation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concern of people, but unconsciously entered the real society of human existence. "The garlic Ballads" as Mo Yan's early works focused on the present reality, the basis of his literary ton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realistic criticism of Mo Yan in the text for the "garlic incident" exposed and cause mining high and Jin Ju's love tragedy.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love stories, the author's folk standpoint is embodied. Most of Mo Yan's novels show their own folk stand, butfor this part, the folk stand has many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has high research value.Key words: realistic criticism; folk stand; Mo Yan目录前言 11、“民间立场”内涵 12、《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民间立场呈现 32.1人物塑造 .................................................................. .. (4)2.2民间批判立场................................................................... . (7)2.3叙事语言................................................................... . (8)3、“民间立场”的意义................................................................... (9)结语................................................................... ..................................................................... ..10 ..................................................................... .. (11)..................................................................... .....................................................................12前言《天堂蒜薹之歌》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是莫言用三十五天的时间写成的,也是作家面对现实久不得宣泄的欢唱。

莫言文学世界中的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

莫言文学世界中的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

莫言文学世界中的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思考意义。

在他的作品中,文学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独特的中国社会。

本文将从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探讨莫言文学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莫言作为一个观察社会的小说家,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面性和矛盾性。

他的作品经常关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呈现出他们生活的真实境况。

例如,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主人公们生活在战争时期的贫苦农村中,他们面对着战争、疾病、饥饿等种种困境,生命的脆弱性和社会弱者的苦难,令人深思。

莫言的小说也关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有时融入了超自然元素,这些元素帮助他展现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面貌。

例如,《檀香刑》中的故事缘起于某个传说故事,但是它所表达的真实社会问题也很深刻。

莫言的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他从农民、女性、性少数人群等边缘社会群体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的不公、阶层差异以及权力追求,深度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例如,《蛙》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爆发性疫情,对当时国家卫生部的体制状况和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度的反思。

在《生死疲劳》中,莫言又揭示了市场化经济中资本主义和人民民主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在新的价值观下重新定义社会内在的正义和道德。

除了对社会问题的抨击和批评,莫言的小说中还有对人性的深入探究,他关注人的灵魂和心灵层面的情感。

他深入描写了人物的内心冲突和心理变化,呈现出人类的复杂性和情感脆弱性,而这些既是作品美学的一部分,也是对精神符号和文化传统的回顾。

例如,《蛇》中的人物们在魔幻现实中经历变化,反映了人性复杂且深刻的本质。

《丰乳肥臀》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在翻滚中共生共存,人类生命的执着和存在感在其中显露。

总之,莫言的作品不仅是现实主义的思考,同时也具有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文学技巧将社会问题和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真实而独特的中国社会。

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视野研究

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视野研究

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视野研究一、本文概述《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视野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剖析莫言的文学作品,揭示其独特的民间视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多次荣获国内外文学大奖。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善于将民间故事、传说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本文将从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视野入手,分析其作品中的民间元素、民间情感以及民间智慧。

通过对莫言作品的细致解读,探讨他如何运用民间语言、民间形象和民间情感来表达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独特见解。

本文还将探讨莫言民间视野的形成原因,包括他的个人经历、地域文化等因素对他文学创作的影响。

通过对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视野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和文学价值,还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国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这一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创新,为文学研究和创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莫言文学创作中的民间元素莫言,这位中国文学的巨匠,他的创作深受民间文化的影响,民间元素贯穿其文学作品的始终。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莫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他善于从民间故事中汲取灵感,将这些故事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这些民间故事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比如,《红高粱家族》中的“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爱情故事,就是基于莫言家乡高密一带的民间传说进行创作的。

莫言的作品中还经常出现各种民间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特点,他们或是机智勇敢,或是憨厚善良,或是狡黠阴险。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

在《丰乳肥臀》中,莫言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母亲形象,她们用自己的乳汁和汗水哺育着子女,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除了民间故事和人物形象外,莫言的作品中还充满了丰富的民间语言和民俗风情。

从作品创作看莫言的民间立场-最新文档

从作品创作看莫言的民间立场-最新文档

从作品创作看莫言的民间立场“民间”是90年代陈思和在《民间的沉浮》和《民间的还原》两篇论文中首先系统提出的。

它不仅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生机勃勃的理论活力,而且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和价值立场触动了知识分子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考,在文学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莫言是新时期一位风格特异,卓有建树的小说家,主要的长篇小说有《红高粱家族》、《十三岁》、《酒国》、《丰乳肥臀》、《红树林》、《檀香刑》等,此外还有很多中短篇小说。

其中有关农村题材的作品尤其引人关注,他在山东高密东北乡那片生气勃勃的土地上建构了自己小说中的人、事、物,形成了一篇又一篇个性化的小说,体现了浓郁的民间特色。

莫言曾说过:“民间写作,我认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强调个性化的写作,什么人的写作特别张扬自己个人鲜明的个性,就是真正的民间写作。

”显然地,莫言极端个性化的写作实践与他的这种观点是相契合的,“走向民间”的莫言,以其扎根民间的写作而呈现出的个性化风格又与他的这种观点不谋而合,它们是相通的。

要看作者的民间立场就必须先从莫言小说中的民间创作问题谈起,那么我们就得把民间问题放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范围内讨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文学史不可能包含所有现实民间文化形态中的所有内容;第二,文学史上已经出现的相关的“民间”作品,也因为作家的立场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三,不管作家是何种立场,都会与现实的民间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相关,不然就无法获得现实的依托和支撑。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理解和把握民间的思路有两个方面:1.知识分子从“民间”的外部向“民间”的内部渗入,在民间文化形态与知识分子的价值系统相碰撞的过程中呈现出对民间文化形态的理解;2.知识分子把自己置于民间,从民间内部发现民间的意义,因而对民间文化形态有着更直观的理解和把握。

莫言之所以一直保持旺盛的写作活力,是因为他对小说的语言、结构、叙述方式和角度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用平民的语言讲平民的故事

用平民的语言讲平民的故事

用平民的语言讲平民的故事——浅谈莫言的平民文学观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姓名:胡发斌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家,也是当代具有思想个性的小说家。

在莫言的小说思想中,他对小说语言的独特认识,主要表现在对小说语言的平民化追求方面。

在莫言众多的文学主张中,“作为老百姓写作”的平民文学观最值得关注。

它不仅突破了以往知识分子工具论的平民文学观的局限,完成了本体论平民文学的理论建构,而且深入到了平民文学的内在结构,总结出了以平民视角、平民语言、平民故事等为核心内容的平民文学的创作规律,从而完成了对平民文学的审美建构。

关键词莫言乡土性民间写作平民文学观莫言文学馆馆长、莫言研究会秘书长毛维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这是一位优秀小说家所具备的标准。

这是莫言多年来的一个文学创作观点。

应该说莫言这次在瑞典学院的演讲内容,与其所秉持的文学观点是完全吻合的。

”莫言经常强调自己是乡下人,是农民的儿子,作品中特别讲了成长和土地的关系,母亲和土地可视为同一个意向。

他把被文明改造过的乡民智慧表达得非常充分,有乡土性,又有很高的文明程度——智慧和幽默。

莫言最初的写作目标非常朴素——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求得温饱,而不是文以载道,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是平民的代言人,长于乡土,始终有平民意识和姿态,他的作品始终关注平民,关注平民的喜怒哀乐。

各种各样的农民,各种各样的平民,各种各样的农村妇女,他笔下的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活力活现。

他的小说创作几乎从未离开高密,那是独属于他的“文学王国”。

他在这片充满想象力的土地上展开叙事,并向广袤的中国乡村延伸。

他的作品中有关农民、农村题材的作品尤其引人关注,他在山东高密东北乡那片生气勃勃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篇又一篇个性化的小说,体现了浓郁的民间特色。

其实,扎根故乡高密民间文化土壤,莫言恣意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故乡成为展览历史和人性的大舞台。

他曾说过:“民间写作,我认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强调个性化的写作,什么人的写作特别张扬自己个人鲜明的个性,就是真正的民间写作。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莫言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持久的价值。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于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莫言对我们的意味着什么。

莫言给予我们对巨大历史背景下的人性的思考。

莫言的作品往往以社会历史为背景,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心灵的封闭和被压抑。

比如《红高粱》以文革时期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那个时期所遭受的苦难和磨难。

莫言通过真实而深入的描写,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人性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困境和挣扎。

他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我们深思:在那样的环境中,人们面临的选择和抉择是何等的艰难,人性是否真的具备某种本质的善良?莫言的作品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莫言的作品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我们对这些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他的一部作品《檀香刑》讲述了一个传说中的中国乐器——檀香琴修复的故事。

莫言通过细腻而又温暖的笔触,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他用文学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读者,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知。

这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我们正处在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之下,传统文化正面临巨大的冲击和迷失。

莫言的作品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传统文化的意义,并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再解读的也提醒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莫言的作品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在他的作品中,个体往往处在群体的压迫之下,被群体利益所束缚。

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常常成为他作品的核心。

莫言用细腻而又富有张力的笔触,揭示了个体对于群体的束缚和争斗。

在他的作品中,个体往往是无力和被动的,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尊严和价值。

莫言的作品鼓励我们思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平衡,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亟待反思,而莫言的作品给予我们一个思考的引子。

莫言的乡村立场和文学意义

莫言的乡村立场和文学意义

sh èw én yǔji àn 16关注访谈教学语言文学评价语文博语文特来。

真正的文学就是要抵御经验的趋同化,通过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形成一种经验交流的互动关系。

每一个体的日常生活本身,应该是具有差异性的。

但大众传播中的各种意识形态建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你忘掉这种经验的“差异性”,使你的生活变成一种时尚,一种可以替换的公众经验。

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就是对这种大众文化神话的破解。

文学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每一个作家及其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自足的差异化的世界。

莫言跟大江健三郎不一样,略萨跟赫塔·穆勒不一样,《生死疲劳》跟《酒国》差别也很大。

要学会面对每一个独特的作家和独特的作品,而不要急于去概括出一个什么规律出来,就像要学习面对具体的个人而不是群体。

至于文学教育及其话语制度对年青一代构成的压力,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

年青一代与我们这一辈人强调社会意义上的“弑父”不同,他们在审美趣味上与父辈产生冲突,是趣味上的“弑父”。

消除这一冲突的唯一手段,就是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并创造出自己的经典,让他们的记忆形式化并且历史化,同时让老旧的事物自然地死去。

最后,祝你生活快乐,学习进步! 张柠 草于2012年10月30日夜莫言的乡村立场和文学意义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贺仲明中国新文学作家书写乡村大致有这么几种立场:一是站在启蒙立场上的乡村批判。

代表作家有鲁迅等。

他们主要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审视和批判乡村文化的弊端,借之以对整个民族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

二是现代文明反思立场上的乡村文化怀恋。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等。

他们怀疑和否定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对传统乡村文明及生活方式表示留恋和肯定。

三是乡村自我立场上的卫护和代言。

代表作家有赵树理等。

他们以乡村代言人自居,热切关注乡村的现实问题,代表农民表达对现实的态度。

莫言所持的基本上是卫护乡村和为乡村代言的立场。

这首先表现在他的创作始终集中于乡村这片领域,并表现出对乡村不离不弃的深厚情感。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和骄傲。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

莫言的作品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现实主义,展现了对人性、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很多。

莫言的作品引发了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讨论。

他的作品常常以中国传统的历史背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氛围。

通过读莫言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进一步认识和认同中国的文化。

莫言的作品展现了不同人性面貌和社会现象。

他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他们内心的挣扎、矛盾和追求。

通过这些形象,莫言透露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无常性,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和周围人的思考。

他的作品也广泛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如贫困、歧视、压迫等,使我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关注。

莫言的作品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

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他的作品中常常透露出一种浓厚的土地情结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通过这种情感,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与自然和历史的关系,反思我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态度。

莫言的作品对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以独特的文体风格和写作手法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并开辟了中国文学新的创作方向。

莫言的作品强调现实主义的力量,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这种写作风格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更多作家的创作灵感。

莫言对我们意味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对人性与社会现象的思考、对自然与历史的反思,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他的作品不仅是对我们的文化遗产的珍视,也是对我们时代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莫言的作品深远而多层次的意义,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和人生经验。

莫言的平民文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莫言的平民文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平民视角与民间立场
在莫言的理论建构中, 一定的文学观念始终是 与一定的文学视角联系在一起。莫言认为, “作为 老百姓的写作”的平民文学应当以与之相应的平民 视角来展开叙述。所谓平民视角也就是老百姓的视 角, 用老百姓的眼睛来观察, 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来 思索, 通过老百姓的思想与言行来展示生活。如 《透明 的红 萝 卜》 中 以 瘦 弱 的 黑 孩 为视 点 , 以 黑 孩 的意识来感知周围的世界; 《红高粱》 以父亲— —— 一个普通人为视点, 通过“父亲”的叙事来表现平 民的历史。
20 世纪 20 年 代 , 鲁 迅 先 生 曾 在 《革命 时 代 的 文学》 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有人以平民— —— 工人农民— ——为材料, 做小说做诗, 我们也称之为 平民文学, 其实这不是平民文学, 因为平民还没有 开口。这是另外的人从旁看见平民的生活, 假托平 民底口吻而 说 的 。”鲁 迅认 为 平 民 文 学 要 让 平 民 开 口, 让平民自己叙述自己。如果抛开鲁迅在平民文 学上所持的阶级论观点, 而代之以纯艺术眼光来审 视, 这一论述的确指出了当时平民文学的症结。在 这一点上, 莫言与鲁迅不谋而合。莫言指出, 所谓 的民间写作, 就是要“保持真正的民间的立场和视 角”, “就要 你 丢 掉 你 的 知 识 分 子 立场 , 你 要 用 老 百姓的思维来思维。否则, 你写出来的民间就是粉 刷过 的 民 间 , 就 是 伪 民 间 ”。当然 , 莫 言 的 平 民 视 角和鲁迅的平民叙述并不完全一致。莫言要求写作 者摒弃知识分子的道德立场, “不要担当道德的评 判者”, “跟着人物的脚步走”, 而鲁迅一方面要求 “开平民之口”, 一方面要“谴责落后, 揭示国民性 中的病态”, 知 识 分 子 居高 临 下 的 启 蒙 介 入 和 道德 评判必不可免。因此莫言对鲁迅的平民叙述没有做 出很高的评价, 而是把青睐的目光投向了现代乡土 作家沈从文。莫言认为, 沈从文的早期作品, 保持 了真正的民间立场和视角。他写的那些江边吊脚楼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读后感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读后感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读后感莫言,一个名字在中国文坛上熠熠生辉,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这本书,是对莫言文学创作的一次全面解读和分析,通过对莫言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内在精神。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莫言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背景、作品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莫言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作家,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农民的命运,这种深刻的生活体验成为他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讨,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莫言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

他善于运用口语表达和民间故事元素,使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具有感染力和感染力。

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蛙》等作品,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性的复杂性。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通过对莫言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内在精神。

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传统文学的衰落和现代文学的探索之后,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和开放性。

莫言作为一个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艺术表达,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莫言的作品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具体体现,他通过对中国农村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讨,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的艺术价值,更具有社会的启示意义和历史的价值。

通过阅读《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莫言作为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和文学创作的内在逻辑。

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论莫言演讲辞的平民性思想

论莫言演讲辞的平民性思想

论莫言演讲辞的平民性思想莫言凭借小说创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他在瑞典学院所作的题为《讲故事的人》的主题演讲,更是直观地把中国文学推上了世界文坛。

莫言的演讲无论是从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为当今文坛所瞩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学术界对莫言丰富的演讲辞资源挖掘力度不够,对其演讲辞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讲故事的人》这一篇,目前仅有一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莫言:讲演新篇》,也只是简单地对莫言部分演讲辞进行收集和汇总。

而对莫言演讲辞进行系统化、整体性的梳理和研究仍是学术界的空白。

莫言的平民性思想,体现在他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小说、散文、演讲辞等。

笔者发现,已有的莫言平民性思想研究大多以他小说创作为基础,研究者们似乎都热衷于在其狂欢而魔幻的小说文本中寻找平民性思想的蛛丝马迹。

然而小说中的想象与虚构势必影响研究的真实、准确、完整。

相对而言,演讲辞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研究莫言的平民性思想,就离不开这一文本。

况且,透过演讲辞研究莫言的平民性思想目前还没有先例。

为此,本文在系统整理莫言演讲辞的基础上,结合演讲学的有关理论,以演讲辞为中心专题研究了莫言的平民性思想,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本文共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根据演讲辞内容探究莫言的生命历程与其平民性思想的形成。

笔者通过莫言《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用耳朵阅读》、《讲故事的人》、《小说与故乡》、《文学家的梦想》等演讲辞,把握童年记忆以及成长经历对莫言平民性形成的重要影响。

通过演讲辞探究发现独特的生命历程在莫言的内心深处不断发酵变化,长期的积累、沉淀使得莫言不自觉地就以平民百姓视角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深埋下了一颗平民情结的种子。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笔者主要研究了平民性思想在莫言演讲辞中的具体呈现,这其中包含了有关情结的问题。

关于情结,在学术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是作家的乡土、怀旧等情结,在莫言这里论述最多的也是他的乡土情结,关于他的平民情结却少有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民情怀与人类关切
莫言第一次正面标举其平民文学观是在苏州大 学“小说家讲坛”上的一次关于 《文学创作的民间 资源》 的演讲。此文中, 莫言首先将民间写作归结 为一个作家的创作心态问题, 并以自己独到的理解 创造性地进行了“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和“为老百 姓写作”两种写作方式的区分和界定。莫言指出: “‘ 为 老 百 姓 写 作 ’ 听 起 来 是 一 个 很 谦 虚 很 卑 微 的 口 号, 听起来有为人民做马牛的意思, 但深究起来, 这其实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其骨子里的东 西, 还是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人民代言 人’‘时代良心’这种狂妄自大的、自以为是的玩 意儿 在 作 怪 。”“为 老百 姓 写 作 ”是 一 种 高 姿 态的 知识分子写作, 创作主体凌驾在老百姓之上, 而老 百姓处于描述和接受的被动状态。因此在莫言看 来, “为 老 百 姓 写 作 ”不 能 算 作“民 间 写 作 ”, 而 是 一 种 “准 庙 堂的 写 作 ”。这 种 心 态 下 , 作 家根 本
动的原始欲望都是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真实反映, 更是普通百姓的心灵呐喊。莫言在谈到 《红高粱家 族》 时说, “在我的心中, 没有什么历史, 只有传 奇”。传 奇 对于 事 实 可 能 夸 大 , 但 也 是一 种 脱 离 功 利目的的纯朴的想象, 最有可能接近历史的真实和 民间的真相。“历史”则是一种语言叙述, 常因叙 述者的不同立场而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 因 此它与真实的历史可能距离更远。莫言对知识分子 笔 下“伪 民 间 ”的 警 惕 及 对平 民 传 奇 的 不 断 书 写 应 当 都与上述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明确这一点, 我们似 乎就没有必要硬将莫言的写作与新历史主义混在一 起, 莫言自己对此的“惶惶不安”也不再难以理解。
66 MZXS 3 /2008
M534A ISSN 1006- 0189
名作 欣赏
当代文学
《红楼 梦》 则 是 本 体 论 的 平 民文 学 的 经 典 案 例 。工 具论的平民文学是政治意识形态作用于精神贵族的 产物, 是“图解别人思想的工具”和对体制的适 应, 是知识分子失去“独立思想”的表现; 本体论 的平民文学则是摆脱了知识分子高贵性的作家以对 平民世界感同身受的体贴方式而达到的艺术境界, 它是作家与普通百姓建立在情感同一性基础上的灵 魂共鸣, 因此它又具有超越作家个体抒写的人类情 怀, 莫言之所以把 《红楼梦》 也奉为平民文学的经 典, 原因正在于此。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 莫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语言风格, 他的小说正是在对平民语言的运用和平 民 故 事 的 叙 述 中 显 示 出 了 独 特 的 价 值 。 如 《红 高 粱》 中对深秋阳光下“红成汪洋血海”的高粱的描 绘就是一种独特的感性的民间语言, 作者结合心理 的跳跃、流动、联想以及奔涌而来的大量感官意 象, 创造出一个复杂的、色彩斑斓的平民式的感觉 世界。 《檀香刑》 则利用“猫腔”那委婉凄切的唱 腔, 达到了对高密东北乡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 极 大地拉近了与平民生活的距离。
平民文学观的当代意义
莫言放下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姿态而还原成百 姓, 提倡平民文学观, 在自己的文学园地辛勤耕 耘, 不断收获, 这对于中国当代文坛来说既是莫大 的惊喜, 也是有益的启示。
首先,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平民文学观是 当代作家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也是对当下文学创作 精英幻觉的破除和对文坛浮躁之风的矫正。莫言 说: “我的策略是避开热闹的地方, 回到民间、回 到传统 、回 到 边 缘地 带 。”在 商 品 经 济 确 立 过程 中 的当代中国, 与无数的平民百姓的生命、生活息息 相关的广大民间一直处于冷清的边缘地带, 但是这 确实是一个蕴含着无限生机、活力和可歌可泣的动 人故事的民间社会, 它既是民族文化的渊薮, 也是 民族精神的土壤, 同时往往还见证了民族变迁的历 史。莫言不仅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对广大平民的生存 状态、精神状态给予应有的关注与表现, 展示了平 民阶层在世纪之交经济文化转型中的得失、苦乐, 传达出一种理智的平民意识, 而且以“作为老百姓 的写作”的响亮口号张扬之、鼓动之, 真正体现了 一个具有长远目光的中国作家对平民社会、民族精 神 以 及 民 间 智 慧 的 充 分 尊 重 。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来, 伴随着中心价值体系的解体, 当代文学在表面 的热闹繁荣之后, 已经透露出某些令人忧虑的迹 象。一方面, 浅薄、浮躁、媚俗正在成为创作领域 不容忽视的倾向; 另一方面, 当代文学在外国各种 文学思潮的追赶下, 不停地喘息, 文学创作的路子 越 走 越 窄 。为 追 赶 潮 流, 追 赶 “后 现 代 ”, 许 多 作 家不断走向对自我的抒写, 乃至对个人欲望的毫无
20 世纪 20 年 代 , 鲁 迅 先 生 曾 在 《革命 时 代 的 文学》 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有人以平民— —— 工人农民— ——为材料, 做小说做诗, 我们也称之为 平民文学, 其实这不是平民文学, 因为平民还没有 开口。这是另外的人从旁看见平民的生活, 假托平 民底口吻而 说 的 。”鲁 迅认 为 平 民 文 学 要 让 平 民 开 口, 让平民自己叙述自己。如果抛开鲁迅在平民文 学上所持的阶级论观点, 而代之以纯艺术眼光来审 视, 这一论述的确指出了当时平民文学的症结。在 这一点上, 莫言与鲁迅不谋而合。莫言指出, 所谓 的民间写作, 就是要“保持真正的民间的立场和视 角”, “就要 你 丢 掉 你 的 知 识 分 子 立场 , 你 要 用 老 百姓的思维来思维。否则, 你写出来的民间就是粉 刷过 的 民 间 , 就 是 伪 民 间 ”。当然 , 莫 言 的 平 民 视 角和鲁迅的平民叙述并不完全一致。莫言要求写作 者摒弃知识分子的道德立场, “不要担当道德的评 判者”, “跟着人物的脚步走”, 而鲁迅一方面要求 “开平民之口”, 一方面要“谴责落后, 揭示国民性 中的病态”, 知 识 分 子 居高 临 下 的 启 蒙 介 入 和 道德 评判必不可免。因此莫言对鲁迅的平民叙述没有做 出很高的评价, 而是把青睐的目光投向了现代乡土 作家沈从文。莫言认为, 沈从文的早期作品, 保持 了真正的民间立场和视角。他写的那些江边吊脚楼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能够不断给读者带来新作 并持续产生影响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 他在文学 创作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也基本上为读者所认可。 但他在二十多年的创作体验与感悟中潜隐起来的文 学意识和观念似乎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 这多少 会影响到我们对其作品的全面深入的理解, 更可能 遮蔽其创作的意义与价值。
名作 欣赏
当代文学
"
莫言的平民文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左其福 ( 南京大学中文系, 南京 210093)
关键词: 莫言 平民文学观 本体论 审美建构 民族精神 摘 要: 在莫言众多的文学主张中, “作为老百姓写作”的平民文学观最值得关注。它不仅突破了以往 知识分子工具论的平民文学观的局限, 完成了本体论平民文学的理论建构, 而且深入到了平民文学的内在结 构, 总结出了以平民视角、平民语言、平民故事等为核心内容的平民文学的创作规律, 从而完成了对平民文 学的审美建构。
平民语言、平民故事与民族传统
莫言是一位非常重视民族传统的作家, 他的平 民文学 观 虽 然 主 要 是 针 对 20 世纪 以 来 中 国 文 学 普 遍存在着的“知识分子”代言式的写作倾向而提出 的, 但其中也明显包含了作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思 考。莫言清醒地意识到包括自身在内的当代作家所 受到的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及其局限。他客观地指 出, 在文化建设与文学创作相对落后的特定时期, 学习、借鉴甚至是模仿西方都是正常而且是必要 的。但是从民族文学发展的高度来看, 一味地模仿 并没有出路。他认为各民族文学应当在相互借鉴、 共同阐扬“文学是人学”的精神内核的同时, 又要 保持自身的特质, 彰显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而语言 和故事则可以担当此任。莫言所讲的语言与故事主 要指的是平民的语言和平民的故事, 因为在他看来 平民的语言和故事是一个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和文 化积淀的产物, 同时它又因其与民间社会和平民生 活的紧密接触而生机勃勃。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 莫言一再申说的民间写作 究 其 实 质 是 平 民 写 作 , 即 “ 作 为 老 百 姓 的 写 作 ”, 他的民间文学观也就是他的平民文学观。只是“民 间文学”这一概念无法概括莫言的文学特色, 如果 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还容易造成文学类型方面理 解的偏差, 因此本文采用了“平民文学”这一传统 的观念表述。
里的妓女, 既没有被批判性地丑化, 也没有写成节 妇烈女式的道德典型, 而是以“船上水手”的眼光 写出了她们在职业范围内的真情。同样, 他笔下的 那些所谓的“嫖客”, 也没有丝毫的“流氓”气息, 反 而 被 描 绘 得 “爽朗 、粗 野 和 有 趣 ”。而 这 一 切都 要归之于作家对平民立场的坚守和平民视角的运 用, 因为在平民百姓看来, 无论妓女、嫖客, 他们 都无高低贵贱之别, 也没有是非曲直的道德负担, 他们的情感欲望和普通百姓没有差异。当然, 这并 不意味莫言是一作品中人物身份的超然的旁观者对作 品人物进行道德干预和价值评判, 而这往往是知识 分子写作的通病。
莫言虽自称“理论知识太多, 就会对他的创作 产生反面影响”, 表现出对理论的偏见。但事实上, 莫言在文学创作中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思考及其观 念的建构, 他对文学个性化的探讨, 对小说艺术性 的张扬, 及对作家创作态度的关注等, 都显示出明 确的文学立场和理论倾向。不过, 如果从当代的文 学语境来看, 莫言最值得我们重视的还是其“作为 老百姓写作”的平民文学主张。
莫言要求用平民的语言叙述平民的历史, 这种 历史当然不同于任何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叙说中的 历史, 它只是平民的故事和平民的传奇; 它虽有浪
MZXS 3 /2008 67
22 - 167 CN14 - 1034 /I
名作 欣赏
当代文学
漫虚幻的外表, 但却真实、深刻。如 《红高粱》 中 “我爷爷”“我奶奶”不拘礼法, 轰轰烈烈的爱情; 《白 狗 秋 千 架》 中 “暖 姑”只 要 一 个 健 全 儿 子 而 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