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地区间不均衡: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衡。
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2.学校间不均衡:在城市中,一些名校资源丰富,但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则设备、师资等方面相对薄弱。
3.教育质量不一致:由于师资、装备、教育理念等的不同,不同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学生学习资源充足,而另一些地区学生可能缺乏适合的教育资源。
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建设优质学校的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2.提升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加强城乡师资力量的补充: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并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机会,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4.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学校资源共享,通过建立网络教育平台等方式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5.建立制度保障:政府应该加强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有效利用。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均衡分布: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备、课程设置等方面,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水平明显不及城市孩子。
2. 教育投入不足: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而在城市地区,尽管投入相对较大,但是由于人口密集和竞争激烈,也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3.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投入不足,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质量差距,这使得一些学生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4. 教育教学手段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手段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包括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招聘更多优秀的教师和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和充足。
应该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3. 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政府可以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建立资源共享的渠道,使得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为农村地区所共享,从而缓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1.1 区域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在当前的义务教育体系中,不同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学校设施、教师资源等方面相对较好,而一些贫困山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存在资源匮乏、教学条件较差的问题。
1.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义务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
在一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学生能够接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教学,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教育质量则大打折扣。
1.3 学生背负过重的学业压力问题当前的义务教育体系普遍存在学生背负过重的学业压力问题。
学生需要应付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并且需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这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问题解决建议2.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应加大对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应优先保障其教育资源的供给。
还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2.2 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金支持,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3 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改革当前的义务教育普遍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较为薄弱。
应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改革,加强学生的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2.4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减少学生的考试次数和考试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业压力。
同时,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减少对分数的过度追求,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
附件:1.相关政策文件:文件、文件2.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通常涵盖小学和初中阶段。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近几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地普及义务教育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就在这种庞大的教育市场里,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足之处。
就像冰箱和空调等家电供不应求一样,我国现阶段的义务教育也出现了供求失衡的现象。
本文将从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现状和对策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1.资源不均衡:我国的城乡差距很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不均衡会导致城市和农村孩子在受教育方面的状况差距很大。
同时,由于教育资源不平衡也导致了老师的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的老师人数明显不足,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2.管理和监管制度不健全: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但由于管理和监管制度不健全,一些学生在受教育方面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也导致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情绪。
3.家长选择学校的心态:还有一些家长往往会把孩子送进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而这些学校大多分布在城市中心或者名校密集区域。
这种倾向导致了名校、城市学校的入口战争非常激烈,导致名校、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过剩,而其他学校的教育资源却不足。
二、现状分析1.城乡教育差距: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2.招生难题:一些名校、城市学校的入口难度非常大,但是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却面临教育资源过剩的问题。
3.老师的分布不均:我国的一些地区老师人数明显不足,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4.教学质量不稳定:很多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无法得到相应的教学资源,导致了教学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1.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配套设施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同时,为较为贫困的家庭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对于老师人数不足的地区,我们应该多方面地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和备选。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详细分析目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1.地域差距在我国,地域差距导致了义务教育水平的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不足、设施简陋等问题。
2.学校资源不均一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中,而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校则资源匮乏。
这造成了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大大影响了农村和边远地区学生的学习发展。
3.教育质量不一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较高,而另一些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较低。
这导致了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会。
4.学生流失问题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资源不足等原因,导致了大量学生选择辍学或外出读书,进一步加剧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三、建议1.加大教育投入应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改善学校的学习环境。
2.均衡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倾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3.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4.完善流动学生管理机制针对流动学生问题,建立健全流动学生管理机制,保障他们在流动中能够继续接受教育,避免因流动而辍学。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必须接受的教育阶段,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2.师资力量:指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教师的数量、学历、教育经历等。
3.教育质量: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效果。
4.农村和边远地区:指相对城市和发达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的地区。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主要成因包括:
1. 地理位置和城乡差异。
由于我国经济地理结构的不平衡性和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相对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更具优势。
2. 资金和资源不均衡。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规模不一,有些学校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特别是经济困难地区的学校更为突出。
3. 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同。
由于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补贴,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条件。
2. 完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规则和评价体系,以保证各地区、各级别学校均衡获得教育资源。
3. 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力量,提升教育质量。
4.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统一管理体系,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5. 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教育领域,积极发挥社区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全民素质水平。
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在我国,义务教育是指根据教育法规定,国家财政用于普遍实施的对年满六周岁至十五周岁儿童提供的全面基础教育。
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 教育资源不均衡中国地域广阔,城乡差距明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条件相较城市要差。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2.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当前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在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发展。
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大量作业和额外培训,导致他们缺乏时间与精力去锻炼思考能力、创造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优秀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普遍缺乏高素质的教师。
学校教师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招聘选拔过程存在问题等,都导致了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解决对策为了改变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其质量和公平性,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增加教育投入促进资源均衡政府应加大力度增加对地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
要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统筹规划优质师资向农村流动,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和生活配套设施。
2. 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关注综合素养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能力和创造力。
减少作业量、取消高强度辅导班以及推行综合评价制度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并促进全面素养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引入更多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素质水平。
增加招聘数量,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并严格考核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
此外,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执教。
4. 推行家校合作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伴随者,需要积极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
学校可以鼓励家长参与课程设计、活动策划等,在家庭与学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形成共同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正文】一、问题概述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城乡差异问题⒈教育资源不均衡:(1) 城市教育资源充足,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
(2) 农村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条件较差。
⒉教育质量不平衡:(1) 农村地区教师素质相对较低,师资培训机会有限。
(2)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建议:(1) 增加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资源。
(2) 完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师资素质。
三、教育公平问题⒈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1) 富裕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贫困家庭难以追赶。
(2)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接受教育机会有限。
⒉城市与农村教育差距加大:(1) 城市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更高。
(2) 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农村地区教育机会较少。
建议:(1) 加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力度。
(2) 减少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四、教育内容与能力培养问题⒈基础教育重视应试,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⒉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存在应试教育倾向。
建议:(1)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评价。
(2) 加强学校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五、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问题⒈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决策权不明确。
⒉教师工作压力大,待遇不尽如人意。
建议:(1) 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明确教育决策权。
(2) 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
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⒈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⒉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应对能力,易产生学习焦虑等问题。
建议:(1)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全面发展。
七、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义务教育:由国家提供并由保障的基本教育阶段,为 6 到 15 岁全体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九年制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如何解决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及城区择校问题董庄小学虽然近年来义务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各地起点不尽相同,发展的差异性逐步凸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
(一)学校布局不均衡。
“普九”期间,村村办学,基本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
随着人口出生下降,生源逐年减少,一些地方教学资源闲置,部分学校成班率低。
(二)师资配备不均衡。
一方面教师编制总额超编,另一方面农村边远学校和乡镇薄弱教师短缺。
主要原因一是教师流动失衡。
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只得向社会上招聘代课教师。
教师工资财政直拨个人账户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调控手段弱化,年轻教师稍有成绩,村小的就流向镇中、镇小,镇中、镇小的优秀教师又流向县市城区,“掐尖”和自由流动现象严重。
二是学科结构失衡。
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在村小等薄弱学校尤其突出。
三是年龄结构失衡。
乡镇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
(三)办学条件不均衡。
经过“普九”时的突击建设及后期国家专项资金的拨付,一部分城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改善,但农村中心小学和村小条件十分落后,条件简陋,教室破旧,缺少教学辅助设施和运动场地。
(四)学生分布不均衡。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由过去“有学上”到要上个“好学校”。
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学生流向优质学校。
一些资源优质的学校无序招生、盲目扩班,助长了“择校风”。
有的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有的学校生源不足,开班不齐。
(五)教育投入不均衡。
在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体制下,教师工资、教育工作经费及“普九”债务等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农村税费改革后更是雪上加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难以建立,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明显不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整改方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整改方案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们取得了许多令人欣慰的成绩。
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本文将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整改方案,以期为改善我国义务教育现状做出贡献。
一、资源分配不均衡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够均衡。
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以及富裕和贫困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当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确保这些地区师资、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提升,使其与发达地区不再存在明显差距。
2. 调整教师编制。
将教师编制调整到与学生人数相适应的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
3. 鼓励公益性教育机构发展。
利用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教育机构,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二、教育质量差异大义务教育质量差异大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一些城市和富裕地区的学校在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而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则存在着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水平。
加强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研修,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2. 加强学校管理和考核。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考核力度,确保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地域限制,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三、学生负担过重当前,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缓解学生的负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
合理调整和安排课程,减少无效习题和要求。
2. 开展多样化的课余活动。
创设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开展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综合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倡导科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务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各地的义务教育基础和起点很不相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凸现,集中表现为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越大。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即拟对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对策教育公平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美好理想,而要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是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促进社会平等,保持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和稳定器的功能。
教育均衡发展的确切内涵应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其含义是:实现均衡的资源配置以搭建竞争平台,通过公平竞争以引发发展中的不平衡,然后通过微调再达到相对平衡。
近年来,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在新的形势下又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突出地表现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即旨在对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在教育发展方面呈现出的不均衡、不协调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山区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与发达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具体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1、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
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发达地区学校即更为优越。
城区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有高标准的教学楼,运动场馆,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以及舒适的学生公寓。
而乡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山区学校连最起码的办学条件都不具备,这些学校教室紧缺,无实验室、图书室,更就谈不上有体育场、馆和学生公寓,相当一部分乡村学校仅凭简陋的教室,简陋的宿舍,简陋的食堂来办学。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正文: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石,对于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至关重要。
然而,在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平衡、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等,影响了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具体问题包括: 1-教师资源不均衡:发达地区教师资源相对充足,而贫困地区教师相对不足,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2-学校设施条件不平衡:发达地区的学校设施相对完善,而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条件很差,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
3-教育经费分配不公: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较多,而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三、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贫困地区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使得义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具体问题包括:1-学前教育覆盖率低: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条件有限,导致学生入学前教育准备不充分,影响其后续学习能力的发展。
2-教育设施条件落后: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条件较差,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教育质量低下:贫困地区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师配备和学校设施条件,确保每个学生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2-完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支持,确保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能够满足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3-发展学前教育:加大对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学前教育覆盖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入学准备,确保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顺利发展。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
然而,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问题分析1、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地区资源丰富,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地区则存在设施简陋、师资匮乏等问题。
这导致了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相对较低,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扩大。
2、学校差异化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存在差异化发展的情况。
一方面,名校资源优先集中在城市地区,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只能供少数学生享有;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种差异化导致了学生在教育机会和质量上的不平等。
3、教育投入不足当前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相对较低,投入的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区的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建议与措施1、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要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推动资源在城乡之间更加均衡地分布。
2、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应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对于名校,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对于农村学校,要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3、增加教育投入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教育经费的比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图表2、城乡学校差异化现状分析报告3、教育投入不足地区名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应由公民接受的基本教育阶段,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2、均衡发展:指各个地区、各个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布相对平衡,能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质量。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正文:1.绪论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2 问题现状当前,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些地区的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质量不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学生教育机会不平等。
此外,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也造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
2.问题分析2.1 地区之间差异2.1.1 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因素,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限制。
2.1.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富有资源的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则缺乏教育资源。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2 城乡差距问题2.2.1 城市教育质量较高由于城市的发展较为迅速,教育资源相对较多,城市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这使得城乡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2.2.2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紧缺,导致农村学生接受不到与城市学生相同水平的教育。
2.3 学前教育不足问题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仍存在普遍不足的问题。
缺乏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发展不充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成了制约。
3.解决建议3.1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对于师资力量不足的地区,应加强师培工作,通过招聘、培养、调配等手段,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育质量。
3.2 均衡教育资源配置通过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建设,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拉平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3 加强学前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发展,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均衡的教育体系。
结尾:1.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正文: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制度的基石,对于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义务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⒈区域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存在差异,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设施、师资条件达到国际水平,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条件却十分艰苦。
⒉基础教育质量差异明显: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异较大,一些优质学校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而一些薄弱学校由于条件限制,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⒊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地区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平均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同时,由于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吸引力不高,导致优秀人才流失。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⒈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确保各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条件得到均衡改善。
同时,加强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协作与共享,打破教育资源壁垒。
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改善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
⒊强化学校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学校质量评估机制,对学校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测,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其提升教学质量。
⒋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
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附件:⒈教育资源分配方案⒉教师培训计划⒊学校质量评估指标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保障每个国民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
⒉教育资源:指用于教育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师资、教材、学校基础设施等。
⒊薄弱学校:教学质量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
⒋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合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引言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每个学生受到平等、全面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客观存在的问题2.1 区域差异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好,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2.2 学校管理问题部分学校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存在着师资培训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2.3 家庭经济条件不均一些地区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家庭则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条件和支持。
3:解决问题的建议3.1 加大投入力度应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支出,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发展。
为贫困地区的学校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改善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
3.2 完善管理机制建议加强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加大对学校的监管和评估力度。
完善师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3 平衡资源配置应推动各地区在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均衡发展,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4.1 相关统计数据:包括各省份义务教育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
4.2 专家意见:包括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专家意见和建议。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义务教育:指法律规定的国家基本教育阶段,强调对于6至15岁适龄儿童提供九年义务教育。
6:结束语在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投入、优化管理机制和平衡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我们有信心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关注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优质的学习环境。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概述1.师资力量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和数量不足,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2.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一些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城乡差距显著,导致农村地区学校条件相对较差。
3.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存在部分地区对教育质量的评估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
4.校外培训班泛滥:一些地区校外培训班过多,学生过度依赖校外培训,加重了家庭负担,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5.家庭经济条件对教育影响大:存在一些地区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业发展、学科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整改措施1.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并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完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确保评估体系科学、客观、公正。
加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力度,对评估结果建立激励机制。
4.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减轻学生过度依赖校外培训的问题,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5.加强家庭经济补助: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健全的助学体系,提供经济援助,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实施机制1.建立监督评估机制:设立独立的监督评估机构,负责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措施的全面实施。
2.加强政策宣传: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对整改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3.建立信息反馈渠道:设立信息反馈渠道,鼓励师生、家长等各方面对教育问题提出建议,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共治机制。
4.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教育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整改工作。
跨部门的协同努力,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有机结合,我们有信心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分析问题一: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另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
问题二:学校内部师资力量差异大在一些地区,学校内部存在着师资力量差异大的问题。
有些学校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有些学校则缺乏高质量的教师。
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质量差异。
问题三: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课程设置过于死板,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策建议对策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为了解决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增加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以及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
可以通过鼓励优秀教师到这些地区任教、提供奖励措施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对策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解决学校内部师资力量差异大的问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培训等措施来吸引和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教师。
可以推行师生互评制度,通过评价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
对策三:优化课程设置为了解决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应优化课程设置。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推行选修课程制度,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应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育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对策四:加强监管与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实施,应加强监管与评估机制。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各地区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导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投入、师资和管理三方面。
首先,投入总量不足,导致生均公用经费缺口大,部分县级政府没有按照省政府规定比例全额配套资金给农村学校,加上学生数少,公用经费只能维持一般的日常开支,要修缮或更育设施就难以办到,致使一些教育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无法提供优质教育。
其次,教师收入低,导致一些优秀教师流向外地任教、调入其他单位或考取公务员,致使本地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再次,基础设施不足,大部分学校资源严重短缺,一些农村学校连普通教学使用的录音机、幻灯机等基本设备都不够,更不用说现代教学设施如电脑了。
这些问题导致学校运转举步维艰,难以发展。
二、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义务教育的基本经费需求。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是提高教师待遇。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质。
三是改善学校基础设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学校运转正常。
同时,要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近年来的一个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配置、办学水平和学校布局方面。
首先,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教师的素质、待遇存在巨大差距,导致优秀教师向城区、强校流动,使得校际间的教师力量配备差距扩大。
其次,___在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体、美等方面缺少教师、设备不全、课时安排不足,无法开展必要的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导致学生不断向城区学校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最后,随着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区生源暴增、农村生源日益减少,城区学校人满为患,而农村学校则面临着资源浪费和办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务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各地的义务教育基础和起点很不相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凸现,集中表现为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越大。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即拟对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对策教育公平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美好理想,而要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是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促进社会平等,保持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和稳定器的功能。
教育均衡发展的确切内涵应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其含义是:实现均衡的资源配置以搭建竞争平台,通过公平竞争以引发发展中的不平衡,然后通过微调再达到相对平衡。
近年来,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在新的形势下又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突出地表现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即旨在对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在教育发展方面呈现出的不均衡、不协调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山区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与发达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具体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1、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
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发达地区学校即更为优越。
城区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有高标准的教学楼,运动场馆,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以及舒适的学生公寓。
而乡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山区学校连最起码的办学条件都不具备,这些学校教室紧缺,无实验室、图书室,更就谈不上有体育场、馆和学生公寓,相当一部分乡村学校仅凭简陋的教室,简陋的宿舍,简陋的食堂来办学。
就办学条件而言,特别是就校舍、场地质量来看,可谓是天壤之别。
2、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
城镇学校,特别是发达地区学校的经费投入远远高于乡村学校的投入(北京、上海城区学校年生均教育经费达上万元)。
城镇学校的经费来源是多元的,加之办学条件好而走上了规模办学轨道,这样获得国家的生均教育经费的总量就大。
城镇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的校园绿化美化像商业运作的公园、景点,城镇学校建设一块高标准体育场(跑道)所用的经费相当于3所贫困山区初级中学的固定资产总值。
而贫困山区中学因办学规模小,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也就少,并且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有限的经费难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支出。
3、师资方面的差距。
总体而言,城镇学校有充足且优秀的教师数量;而乡村学校则教师编制少,教师数量缺额,并且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二、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之所以被提了出来,是因为教育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
这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产生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有关:1、历史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西部与中部和东部的差距就已经明显地存在了。
在一些地方只有2~3所小学,没有初中。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山区,解放前根本就没有学校。
从我国解放后特别是文革后的教育史上看,我国曾有着办重点中小学的举措,各种省、市、区实验中小学、县市一中,便是这一举措的直接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而对这一办学思想有所修正,但“实验”二字并未取消,人民群众对“重点”学校的印象并未挥去。
近年来,虽然教育部官员对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指示,但是,由于贫困地区教育负担过重,一些问题积重难返,因此,未能使西部的义务教育与中东部缩小差距,在经济差距拉开的同时,教育上的差距自然就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历史的印痕有意无意的深烙于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百姓的心中。
这是教育不平衡发展的历史原因。
有了重点,便有了准重点和非重点,人为的因素,使学校被分为上、中、下,学校于是便有了等级之分。
政府的人力财力是有限的,不能平均使用,于是便有了在学校配置上的“旱、涝、多、寡”之别。
“实验”、“重点”学校相对获得了师资和设备的优先配置权,非重点学校愈发吃不饱、吃不好。
长此以往,重点学校优势越加明显,薄弱学校再也没有“翻身”之力。
这是“历史原因”所带来的附产品。
2、经济问题。
在广大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用于发展教育的经费也非常紧缺,尽管在有的地区,政府的财政支出的近90%用于教育都满足不了义务教育的需求,在缺少外力支持的情况下,很难为教育提供基本的经济支持。
经过10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广大山区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初中生的在校巩固率达不到95%,女生更低。
从教育成本投入角度出发来分析,主要是经济问题导致两个“弱势群体”的存在。
一是由于经济落后,导致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政府对教育缺乏教育资金的投入,使这些地区的学校长期得不到办学条件的改善而沦为“弱势学校”。
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导致这类学校“越差越办,越办越差”。
从而使这些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不高,这类学校的学生长时间在条件精陋的环境里求学会产生厌学情绪,越厌学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感到前途渺茫,最后以至于中途辍学。
二是由于经济落后,导致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农户创收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连温饱都还要靠政府救济,痼疾难除的绝对贫困往往使这些家庭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力不从心,从而滑入“弱势家庭”的行列。
在我国的民族贫困地区,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总是以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投入为代价,贫困地区的孩子去上学,无疑从家中抽走了一个劳动力,在温饱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读书便成为一种奢侈消费,最终遭到排挤。
经济困难的这部分学校和家庭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新的“弱势群体”。
“经济弱势群体”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
3、师资问题。
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义务教育中的教师问题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关键问题,由于历史、经济和现实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全国的教师队伍呈现不稳定的现象,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趋势。
西部地区的优秀教师往东、中部流,乡村学校的教师往城镇学校跑,贫困山区的教师想方设法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调。
综观西部学校(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差,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差,所教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生活环境时代气息差,难怪教师都想往各方面条件好的学校跑或调。
高水平的、优秀的、业务成熟的教师大量外流,给本以相当薄弱的山区教育(西部教育)致命的釜底抽薪式的打击,更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弹出极不和谐的音符。
三、义务教育发展中不均衡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产生义务教育发展中不均衡现象的原因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二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尚不完善,各级政府还缺乏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
三是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指导体系不完善,还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对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监控和指导。
四是一些地方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注不够,没有树立面向所有学校、面向所有学生的观念,在制定教育政策措施、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时,往往注重“锦上添花,忽视雪中送炭”。
个别地方甚至把建设所谓“窗口学校”作为政绩工程。
这些问题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反思。
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影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采取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80%以上在县城及以下农村地区,所以教育政策必须重心向下,以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
应继续实行并落实好目前国家实施的“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从整体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同时要根据“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
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国家应尽早制定出台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最低保障线”。
并规定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要尽快达到要求,要求县级及以上政府要制定校舍限期改造计划,要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特别是应重点解决好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要优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的资金,要促进并做到教育经费支出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应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按标准足额及时拨付到学校。
2、认真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和贫困山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依法认定教师资格,依规招聘师范院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切实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人事部门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倾斜,新招聘的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要建立县级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挂职任教紧缺学科制度;要切实改善农村地区学校,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教师待遇,认真落实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的政策,并且应出台在民族贫困地区任教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补贴的政策;要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和各职级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应加强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为农村教师提供到外地、外省参观学习的机会,并给予资金保障。
3、建立有效机制,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应优先保障办学条件一般,但教育教学质量又有明显提高的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每一所学校创造条件,保证每所学校都能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要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制定上述两个体系的出发点应侧重于农村学校;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4、落实好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完义务教育。
要认真做好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同一区域内应使用相同质量版本且学科品种、数量相同的教材,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价格的监控,目前教材和教辅资料价格偏高,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订书时不知道所订教材及教辅的价格,书来了才知道每本书的价格;要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要逐步增加享受生活补助学生的数量和补助标准,尽快给民族贫困地区全部在校生都享受生活补助;应制定出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和留守儿童、少年教育的帮扶政策,使他们在思想上、学识上都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