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为专业必修课。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必需的基本技能.初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融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高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形成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熟悉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能力目标:1.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解决实际问题;2.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基础;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能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为理论指导.科学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素质目标:1.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尊重、理解、认同、公平对待每一个儿童.认真观察每一个儿童.发现儿童发展规律.引导儿童成长;2.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四心”(爱心、耐心、细心、关心).树立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的职业理想。

三、课程内容安排四、教学条件(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法、探究法等教学模式.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1.案例教学法充分考虑同学的特点.实行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真实情况.切实的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6020737 建议课时数: 56 学分:3.5 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先修课程:幼儿卫生与保育开课单位: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组一、课程性质《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群的专业平台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际的实践能力。

该课程的前置课程为《幼儿卫生与保育》,为本课程学习提供基础。

《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为后续课程,这些课程的基本原理都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探讨的是如何据此推进儿童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年龄 特征、心理过程的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大方面。

二、课程目标通过《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基 本规律,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现象,在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时,能联系本课程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后续的见习、实习以及工作岗位上,能有意识运用本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观察儿童、理解儿童,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具体体现在:(一)专业知识●掌握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掌握观察、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掌握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二)专业能力●能运用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能运用观察、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能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学前儿童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能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分析教育的适宜性●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二)专业素质●具有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6课时理论环节学时数:36课时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开课单位: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理论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和有关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的课程。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能够运用有关的理论来解释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初步学会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3.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1.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3.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4.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1.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3.学前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痛觉的发展4.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5.幼儿观察的发展6.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3.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4.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4.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4.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5.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6.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7.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8.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9.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2.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3.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4. 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5.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6. 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7.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8. 幼儿口语的培养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1.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3.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4. 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5.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6. 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第十章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1.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2. 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 学前儿童意志的萌芽4. 幼儿意志行动动机的发展5. 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6. 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1.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2.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3.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4.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5.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3.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4.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2.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3.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4.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5.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6.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7.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第十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以及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5.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四、学时安排五、考核(一)主要考核内容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4.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5.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6.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7.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8.幼儿视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9.幼儿观察的发展10.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11.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2.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3.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14.想象概念及种类15.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16.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17.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18.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9.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20.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21.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2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3.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24.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25.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26.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27.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28.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29.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30.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31. 幼儿口语的培养32.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3. 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34.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35.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36.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37.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38. 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39.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40.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41.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42.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43.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4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45.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46.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47.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48.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9.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5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5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5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5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54.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适用对象:普高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制(修)定时间:2022.05.23课程代码:360118 二级学院(部):公共管理学院学分:3 学时:48学时合作企业:先修课程:幼儿卫生与保育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园班级管理制定人:批准人:二、课程的性质与定位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包括24学时的理论教学和24学时的实践教学,在校内完成。

本课程适用于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专业(群),让学生在先修幼儿卫生与保育等课程的基础上,为学习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形成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对幼儿园相关工作任务的学习提升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实验、测验等方法,使学生形成探索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职业素质。

实施课程思政。

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具体目标及要求(1)专业能力目标1)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熟悉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关键能力目标1)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解决实际问题。

2)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能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科学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7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的一门学科。

学习本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全面地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能够初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学前教育中的问题。

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参加工作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学前心理学》也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是一门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既强调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更注重“方法”和“运用”,既学前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课程作用本门学科与学前卫生与保育、学前教育与实践等两门学科一起,以三足鼎立之势,对本专业其他学科起着奠基作用,凸显学前儿童教育主体的特色。

学前教育其他相关学科均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延伸和拓展。

据麦可思2010年职业市场调研,学前心理学被排在本专业应予加强的课程之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及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和提高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并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

三、前导、后续课程《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习《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学前心理学》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表1 《学前心理学》课程前后支撑关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点及基本规律;3.了解学前儿童主要能力及健康情绪与良好个性的培养方法;4.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初步培养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6.从学前心理与实践理论前沿及国际视野的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初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前沿及大局意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2课程总学时:36周学时数: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做好学前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必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课程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着重掌握学前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过程的特点及相关理论知识,全面认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研究学前儿童和教育工作中的心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其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具有科学的儿童发展观以及浓厚的观察和研究幼儿的兴趣;有较完善的心理素养和个性品质。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单元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4.实验法5.问卷法6.测验法(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2.社会因素(四)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3.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4.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5.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6.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7.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8.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9.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10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4.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教学重点:1.学前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2.观察法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4.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儿童观教学难点: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2.皮亚杰的儿童观第二单元胎儿期的发育教学内容:(一)遗传和环境1.遗传基础2.进化论观点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二)胎儿发育1胎儿发育过程4.产前问题5.畸胎诊断教学要求:1.了解胎儿发育的过程与潜在危险2.理解遗传对胎儿发展的意义3.能够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发展4.掌握分娩的过程教学重点:1.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发展教学难点:遗传基因第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感知觉教学内容:(一)认识感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2.感知觉的分类3.感知觉的规律(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4.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H)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1.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2.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及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要求:1.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特征与意义2.领会感知觉规律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3.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方法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感知觉的特征2.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方法教学难点:感知觉规律第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注意教学内容:(一)认识注意1.注意及其外部表现2.注意的种类(二)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2.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三)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1.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2.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3.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教学要求:1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表现及其特点4.理解并掌握注意的概念、分类5.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及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策略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2.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3.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策略教学难点:1.注意发展的“客体永久性”2.“注意分散”第五单元学前儿童的记忆教学内容:(一)认识记忆1.记忆的概念2.记忆的分类3.保持与遗忘(二)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1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4.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1.记忆敏捷性的培养2.记忆持久性的培养3.记忆准确性的培养4.记忆准备性的培养教学要求:1.掌握保持与遗忘规律2.了解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3.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培养措施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记忆的特点2.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措施教学难点:遗忘规律第六单元学前儿童的想象教学内容:(一)认识想象1.想象的概念2.想象的分类3.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2.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3.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4.在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想象力5.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想象的概念及分类2.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3.运用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有关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活动及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2.通过日常生活和活动训练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教学难点:1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3.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七单元学前儿童的思维教学内容:(一)认识思维1.思维的概念与特点2.思维的过程3.思维的基本形式4.思维水平的评定与智力测验(二)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1.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2.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措施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的含义以及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和发展规律3.学会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前儿童思维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2.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前儿童思维教学难点: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前儿童思维第八单元学前儿童的言语教学内容:(一)认识言语1.语言和言语的概念2.言语的分类3.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4.语言获得理论(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5.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6.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7.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三)学前儿童口语的培养1.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原则2.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措施教学要求:1了解言语和语言的基本概念3.掌握语言获得理论4.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5.掌握并能运用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策略教学重点:1.语言获得理论2.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3.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策略教学难点:1.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策略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教学内容:(一)认识情绪与情感1.情绪与情感的概述2.情绪与情感的分类3.情绪的功能(二)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1.三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2.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三)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培养1.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2.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防止途径和方法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分类和功能2.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和趋势3.探究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的情绪情感教学重点:1.情绪情感的概念2.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3.学前儿童健康的情绪情感的培养教学难点:情绪与情感的区别第十单元学前儿童的意志教学内容:(一)认识意志1.意志的概念2.意志行动过程3.意志的品质(二)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1.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2.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三)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1.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2.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措施教学要求:1.掌握意志的概念、特征2.了解意志的过程及品质3.掌握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和发展4.掌握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和措施教学重点:1.意志的概念、特征2.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3.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措施教学难点:1.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2.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第H■"一单元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与师幼交往1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3.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4.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及其发展(二)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1.儿童社会交往的缘起2.同伴关系的概念及特点3.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1.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原则2.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措施教学要求:1.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概念2.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交往3.探索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措施教学重点:1.亲子交往、依恋的概念2.亲子交往、师幼交往、同伴交往的发展3.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措施教学难点: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第十二单元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学内容:(一)认识个性1.个性的概念2.个性的心理结构3.个性的特征4.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的概念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生3.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的气质1.认识气质2.学前儿童的气质3.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四)学前儿童的性格1.认识性格2.学前儿童的性格教学要求:1.掌握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学前儿童个性结构中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运用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各种个性特征体现的行为特教学重点:1个性、自我意识、气质、性格的概念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1.气质的概念2.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3.运用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各种个性特征体现的行为特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心理学》2.课程代码:052325073.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4.适用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5.学时:3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

6.建议开课学期:2020级,三年制大专第3学期二、课程标注基本结构(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教育问题。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别讨论,强调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游戏更多地是为促使其心智健康发育服务,本着更好地突出教材的时代性、职业性、专业性,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

根据本门课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有针对性的列举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找出某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

教师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幼儿游戏教学的新路子,为学生提供发展广阔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幼儿教师为目的,使学生获得幼儿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知识。

教学使学生具有主动迁移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基本技能。

2.课程性质和定位:《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

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

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一日生活管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这些任务都属于幼儿教育范畴,要完成这些任务,掌握幼儿教育心理的原理是必须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为专业必修课。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必需的基本技能,初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融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高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形成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熟悉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能力目标:1.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解决实际问题;2.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基础;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能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为理论指导,科学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素质目标:1.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尊重、理解、认同、公平对待每一个儿童,认真观察每一个儿童,发现儿童发展规律,引导儿童成长;2.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四心”(爱心、耐心、细心、关心),树立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的职业理想。

三、课程内容安排四、教学条件(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法、探究法等教学模式,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1.案例教学法充分考虑同学的特点,实行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真实情况,切实的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完整资料).doc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完整资料).doc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职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形成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知道幼教实践,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实验、测验、社会调查等等、方法,探索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基础性、指导性和应用性。

二、课程位置本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在第三学期,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

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涉及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

但本课程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独特,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支撑。

三、课程目标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4、掌握学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5、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差异6、学习运用所学的儿童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设计第一单元绪论第二单元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注意第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感知觉第五单元学前儿童的记忆第六单元学前儿童的想象第七单元学前儿童的思维第八单元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第十单元学前儿童的意志第十一单元学前儿童的个性第十二单元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五、课程实施安排1、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提醒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加强幼儿园的实践,争取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理论教学尽量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传统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讲课与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最终通过案例分析、设疑置难、自学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李茜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李茜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李茜《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与实践课(A类)计划学时:72时内容计划学分: 4分校企开发:有考核方法:笔试适用专业:学前英语,应用英语一、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4学分、72学时。

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研究婴幼儿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员比较全面地了解儿童发展理论并初步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改变以往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传统习惯和看法,帮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能根据科学规律对婴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发展。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学前英语方向,应用英语的专科学生,属于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学前心理学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具体实际,介绍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规律的一门核心课程。

学好学前儿童心理学是毕业生将来到工作岗位上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是心理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前期知识是普通心理学。

它的知识体系与本专业以后的所有课程都有内在联系。

本课程与学前英语专业的其他课程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融通,互补,衔接,确保了学前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整体性,非常注意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并且该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选取与组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取有一定的针对性,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教材的选取从高职高专学前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遵循“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代码:0910312201学分:2学时:34(其中:讲课学时:30,实践或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建议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水平,郑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开课系部: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课程任务:本学前教育教材以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必备的专业素养为目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学前教育观,有效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教材结构布局上体现综合性,从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视角设置教材结构,将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托幼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岗位需要的学前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增强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不仅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形成良好素养,又要能够利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幼儿教育事业服务,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幼教人才。

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学生学习其他的专业核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课程的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心理发展趋势及特点难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任务教学要求:本章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学的概念、分类、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帮助学生了解该学科概况。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3—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改善和提高学前儿童心理认知、培养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行为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健康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强调: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儿童从小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6岁学前儿童处在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控、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学前儿童的认知、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通过《学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以及设计、组织、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掌握学前儿童心理问题及策略;能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做简单评价。

本课程开设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3.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4.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的原则5. 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原则6.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7.了解学前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8.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二)能力目标1.能够设计、组织、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能够简单的分析学前儿童心理问题并能简单进行指导3.能够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简单评价三、课程内容设计及学时分配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模块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向学生介绍学科知识,进行专业能力训练。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62160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周3 总学时:54学时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1.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状况;2.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初步学习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幼儿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并初步学习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同时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的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尤其是认知、情感、社会化和性格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基本规律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个体的心理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二、理论研究方法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性。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2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遗传及其机制一、遗传现象及作用二、遗传的机制第二节大脑的结构与机能一、大脑的结构二、大脑的机能第三节胎内环境一、胎内环境的特殊性二、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初步了解遗传的作用,理解大脑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童⼼理学》课程标准《学前⼼理学》课程标准适⽤专业:学前教育学学制:⼀年教学时数:801.课程性质《学前⼼理学》是⼀门研究从出⽣到⼊学前⼉童⼼理发展规律的专业课程,是揭⽰⼉童⼼理变化基本规律的⼀门学科,是解释从初⽣到⼊学前⼉童⼼理的变化的⼀门学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掌握学前⼼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概念,开拓学⽣的学前视野,使学⽣更全⾯地了解什么是学前⼼理学、具体的研究⽅法有哪些、各年龄阶段⼜具有哪些特点。

为培养适应学前发展需要的、应⽤型的学前专业⼈才服务。

2.课程定位本课程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核⼼课程),也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为,该课程也是后续《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幼⼉⼼理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幼⼉⼼理发展的理论,是幼⼉园教师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幼⼉园教师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项⽬。

3.课程设计3.1设计理念按照“以理论思想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幼⼉园实践需要为中⼼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幼⼉园对教师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在幼⼉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要求的相关性,提⾼学⽣的就业能⼒。

3.2设计思路《学前⼼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味的讲授理论,⽽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作实践,从更⾼的⾓度认识幼⼉教育,在以后的⼯作中能⽤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园新课改的要求,进⾏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才,还要关注培养⼈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社会的需要。

通过学习《学前⼼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了解幼⼉⼼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4.⼯作任务和课程⽬标4.1⼯作任务以幼⼉教师的⾏业需求引领课程项⽬⼯作任务,以课程项⽬⼯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课程标准

《儿童发展心理》课程标准

《儿童发展心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编码:RFOB18 开设时间:第1学期课时数:48一、课程概述《儿童发展心理》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是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儿童发展心理》的课程内容编排主要由两大主线构成,即从年龄阶段和心理现象两大方面进行分类,揭示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高职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和巩固,通过学习《儿童发展心理》,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认识到学前期是人生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最关键的时期、最敏感的时期、发展潜力最大的时期,也是人一生的奠基时期,从而增强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从而为高职生更好地学习学前教育科学以及早期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幼儿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待人富有爱心、耐心等的良好心理品质;(3)培养学生良好的幼师职业道德。

2.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3)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2)能够熟练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3)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对幼儿、对幼教事业的热爱;(5)培养学生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0—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

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著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心理空间。

3.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素质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3.有转化、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4.通过学习本门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精讲与见习实践相结合。

(2)加强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理解基本概念、启发幼儿思维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法、探究法等教学模式,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4)应注重工作情境的模拟,以挂图、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现场见习实习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评价建议: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出勤、学习主动性、学习热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评价,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任务、任务结果考核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采分,即形成性评价。

理论知识考核:以期末考试方式。

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理论考
核分数以卷面分数的50%计入总分。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2)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利用幼儿园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相结合、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编写建议:
《幼儿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编写过程中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因此在编写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介绍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便于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重点,内容生动,以有利于学生掌握课业;
(3)着眼于新世纪,尽量考虑学生适应未来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注意教材本身的时代性,适当增加教材的声像部分。

(3)尽可能的将幼儿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家长心理,在幼儿教育的行为环境中统一起来,相互衔接,相互补充。

五、附录:
(一)常用术语解释
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两个特点。

2.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觉等。

3.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它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4.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其中恢复又分为再认和再现两种形式。

5.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

据加工创
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种,还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

6.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两大基本特征;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不是词或符号;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7.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8.言语: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通过言语活动互相交往,交流思想。

儿童言语发展,首先表现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能够越来越完善地运用语言来和别人交往。

9.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10.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能力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二)典型案例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

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

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

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

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

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