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第一部分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1)【高级审计师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我国按劳分配并非否定按劳分配的本质,而是更好 地实现了按劳分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多种分配方式
1.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 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的。原因:第一是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第 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所决定。公有制不同的 实现形式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职能、利益 存在差别,他们获得收入的方式也必然不同。第三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 下,由于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 场的广泛发展,要素所有者和资产所有者以要素价格 形式参与收入分配,从而导致收入分配的多样化。
2016年高级审计师考试 《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主讲老师:杜老师
ຫໍສະໝຸດ Baidu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2010:如何构建公平与效率相互协调的收入分 配制度
【重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方式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1.含义:按照马克思的解释,所谓按劳分配, 就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 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根据劳动者向社会 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 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 得食。
2.分配结构中的公平与效率因素。在中国当前的 收入分配结构中,资本所得超过了劳动所得,垄断行 业所得超过了竞争行业所得,城市所得超过了农村所 得,东部所得超过了中西部所得,由此造成了收入差 距在阶层、行业、城乡和区域范围内的扩大。
3.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因素。囿于现行体制 或制度的不合理、要素占有和使用上的不均等、既得 利益集团的形成与结盟,初次分配中要素的贡献难以 得到公正的衡量或评价,这直接影响到收入分配公平 性的实现。
(三)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有助于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结构,从 而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1.意味着把分配的劳 动标准(公有制经济)和分配的所有权标准(非公有制 经济)相结合。2.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按要素分配 的实现形式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 配实现过程和实现程度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按要素分配 的影响。3. 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 优化配置。一方面,可以动员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 要素更多的投入扩大再生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另一 方面,生产要素的使用者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有偿使用, 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与配置效率。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多种分配方式(总结)
1.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 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 定的。原因:第一是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所决定。 第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所决定。第三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要求。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多种分配方式可以划分为五 种类型:1.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收入。2.以 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收入与工资。3.资产收益、 机会收入和风险补偿等。 4.要素收入。5.社会保障 性收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多种分配方式可以划分为五种 类型:1.以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和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劳 动收入。主要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收入。2.以 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分配方式。包括资本收入与工资两种 形式。3.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和租赁制等经 营方式为基础的收入,包括资产收益(股息、红利、利 息等)、机会收入和风险补偿等。 4.凭技术、信息、 房地产等生产要素所有权获得的要素收入。5.社会保障 性收入。再分配所形成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 济以及对社会公共物品的投资和各种补贴性收入。
4. 市场型按劳分配不是对按劳分配本质的否定, 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总结)
1.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含义
2. 我国现实和马克思设想有较大差异的原因(多种所 有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
3. 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形式: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 和价值形式迂回曲折实现;通过企业和企业竞争过 程来实现;通过价值形式和市场机制来实现。
(三)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总结)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有助于形成适合我 国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结构,从而有利于实现经济的 集约型增长,具体含义是:它意味着把分配的劳动标 准和分配的所有权标准相结合。它是按劳分配的实现 形式与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的结合。它有利于各种 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与马克思所设想 的未来社会存在很大差异。1)所有制关系上,多种 所有制并存,难以按同一劳动标准实行统一的按劳分 配;2)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按劳分配不能 通过社会直接计算和分配劳动时间来实现,只能通过 价值形式和市场机制以迂回曲折的形式来实现。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具有 了新的特点和实现形式。首先,按劳分配借助于商品 货币关系和价值形式迂回曲折实现。其次,按劳分配 必须通过企业和企业竞争过程来实现。最后,由于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并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劳 动者的劳动贡献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量来衡量,因而 只能通过价值形式和市场机制来实现。
第五阶段(2006年至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因素
1.分配依据中的公平与效率因素。我国收入分配 实行劳动尺度和贡献尺度并存。按照劳动尺度,个人 只有向社会提供有用劳动才能获取相应的消费品;贡 献尺度表明诸如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 都可以依据其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劳动尺度和贡献尺 度不一致,保证不同分配尺度下分配结果的公平状态 是难题。
【重点二】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一)我国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组合模式
第一阶段(1978-1984年),克服平均主义倾向,以 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第二阶段(1984-1992年),效率第一,公平第二。
第三阶段(1992-1993年),兼顾效率与公平。(未 得到长期的贯彻)
第四阶段(1993-2006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