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3.理清故事情节,鉴赏表现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4.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分析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
(难点)【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清故事情节。
【预习任务】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完成习题,收集疑难点。
2.除去课文开头和结尾段,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导入】1.师:在我国灿烂的文学艺术宝库中,保存了很多催人泪下、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生自由发言,师展示课件内容提示:许仙和白蛇、牛郎和织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和林黛玉、焦仲卿与刘兰芝……)2.师引导: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大都来自小说,只有焦仲卿和刘兰芝出自诗歌艺术,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讲述他们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
(板书课题,课件展示教学目标)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师生互相补充介绍,师展示课件总结。
)(以下是课件展示内容)《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它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课件展示讲义,交流解决易错点、疑难点。
)(以下是课件展示的讲义内容。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高中语文_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鉴赏:理清思路,赏析人物。
2、思考/领悟: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反抗礼教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感受/鉴赏:理清思路,赏析人物。
2、思考/领悟: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反抗礼教的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伴着歌曲《孔雀东南飞》的音乐导入,感受忧伤凄婉的基调)一个悲惨的故事,流传千古;一首凄美的长诗,吟唱至今;故事里的事,令人扼腕;故事里的人,尤堪追怀。
生死相依是孔雀,长留人间是真情。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
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一.整体感知:1.学生复述: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生上讲台展示)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情节兰芝请归(“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开端兰芝被遣(“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发展被逼改嫁(“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再发展双双殉情(“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高潮结局夫妻合葬(“两家求合葬……戒之慎勿忘”)尾声二.诵读体验:从以下两个情节中任选一个,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1、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2、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有四组同学展示了朗读,虽然个别同学感情不够投入,但大多数同学融入了自己真挚的感情,基本达到教学效果)三、诵读诗中人物的语言——赏析人物思想性格:1、谈谈你眼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学生分小组交流赏析刘兰芝、焦仲卿的个性化语言。
自由发表见解,师总结)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人物思想性格。
刘兰芝: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多才多艺、勤劳善良、倔强坚贞、知书识礼、重情重义、果敢坚决、敢于反抗———才貌双全、才德兼备、秀外慧中,外柔内刚、焦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高中语文_《孔雀东南飞》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回顾故事情节;2.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相”“见”“自”的一词多义;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5.把握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教学重点]1.回顾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等相关文言知识;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设想]1.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2.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
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一只孔雀和她的湘骨折扇冥冥之中捎带了一段殉情的旧事魂兮归来可怜可爱的鸳鸯躲在坟冢的梧桐叶里交颈而鸣夜夜五更前面,咱们学习了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孔雀东南飞》,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感人的故事。
故事回顾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但刘兰芝却为婆母不容,婆母百般刁难她,没有办法,刘兰芝只好自请回娘家。
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后,不久,县令、太守替他的儿子求婚,焦仲卿闻听此事,二人生人作死别,在兰芝成婚那天,兰芝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
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
理清情节结构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兰芝被遣——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殉情——故事的高潮。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doc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中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重要的媲词、实词。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于法及其衣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対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三、情意目标让学生充分体会在刘兰芝形象身上体现的精神生命的觉醒和独立意识。
理解人类生命意识中对生和美执着追求的同时所产生的对死亡的超越意识。
教学设想1、全诗的教学围绕二"理”(藥理文言、梳理情节)三“品”(品人物、品于法、品意蕴)來安排,不作过多的拓展,做到目标单一一点,分析集中一点。
2、指导学生课前阅读充分一点,吸引学生课后思考深入一点,力求课堂教学更紧凑一点。
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1、品味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理解悲剧主人公的生命觉醒与决绝以及死亡的审美意义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教学步骤第一课吋一、情境导入,解题明体在导语部分设置研读文本的情境,并介绍汉乐府及《孔雀东南飞》的郴关文学史知识。
二、梳理情节,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1)要求学生模拟文中某个人物的视角顺序,用现代汉语把《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故事讲给大家听。
(2)利用小序弄淸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山。
注意序中的“逍” “逼”两字集中农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就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故事情节的。
2、理清结构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开端” “发展”“高潮” “结局”梳理情节。
3、概述内容要求对每一部分拟出七字格的标题,如:兰芝忿诉自遣归——夫妻话别难分舍——刘兄相逼再婚配——相约黄泉同殉情——鸳鸳和鸣戒后人再概括为四字格的标题,女II:兰芝遣归——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鸳绮和鸣也可以是两个字的标题,如:自遣——誓别——抗婚一一殉情——化鸟三、整理文言,积累知识1、请同学圈出"相” “自” “见”,解释其含义并归纳用法。
高中语文_《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鉴赏刘兰芝的形象。
2、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评析主要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重点强调了“相”“谢”“适”字的用法和偏义复词,整体把握了故事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雀东南飞》。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鉴赏刘兰芝的形象教师总结: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坚强、持重、自尊,善良;她不卑不亢、有教养;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对焦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她果断忠贞,敢于为爱情反抗甚至于牺牲生命。
探究二:是谁“毁灭”了兰芝?教师明确:封建礼教探究三:兰芝给了你哪些启发,你有什么感悟?三、课堂总结:兰芝的故事讲完了,但兰芝留给我们的感动还在,带给我们的思考还在,对于我们的激励还在,最后请同学们集体诵读文章的第九节,来表达我们对于这位千古奇女子的满满敬意。
学情分析古典诗歌的鉴赏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概念。
他们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效果分析本课通过鉴赏刘兰芝的形象,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引发学生对自身、现实的思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科学合理、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完成,课堂气氛也较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广,课堂效率非常高。
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这个单元本课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作为“长诗之圣”其在人物塑造、结构、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上承风骚,下起唐宋”的鸿篇巨制,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精选18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精选18篇)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篇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文阅读教学这一模块的要求是: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学会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等。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该诗叙述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以白描手法刻画的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
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我的初步设想是让学生通过对本课诗句的理解,从中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通过对主题的理解,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
于是,本课教学围绕这个思想展开。
全篇教学安排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将学生不懂的字音、字义梳理通顺。
这一课除了个别字音比较难懂之外,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的注释阅读去了解与掌握。
在疏通的同时初步了解故事的梗概。
第二课时让学生通篇朗读,理出层次之后,再分角色朗读。
虽然篇幅较长,但学生通过朗读加上老师对个别语段的点拨,学生基本可以弄懂文义。
第三课时是人物形象分析,达到揭示主题的目的。
这节课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我的教学环节主要是:首先让学生从全文中找出能表现刘兰芝人物形象的诗句,通过学生朗读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
其次由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进而归纳出人物的形象,再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悲剧结局。
学生通过对文中诗句的分析,从不同侧面了解到文中人物的性格,勾画出人物的形象:从“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做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诗句中,学生看到了刘兰芝的美丽;从“鸡鸣入鸡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一诗句中,学生体会到了刘兰芝的勤劳能干;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一诗句中,学生悟出了刘兰芝的聪明、知书达理;从“勤心事公姥,好自相扶将”、“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念母劳家里,好自相扶将”等诗句中,学生读出了刘兰芝的善良、懂礼;从“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教材来源:高中语文必修二内容来源: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阅读鉴赏”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能够读懂诗歌,结合小序概括文意。
2、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描写能够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一定是典型、真实、深刻的,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3、学生通过了解《孔雀东南飞》相关简介,以及封建时期的爱情故事,能够以古观今把握在任何时候,做事情不要极端,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
二、教学重难点1.回顾之前学习的“比兴”手法,在文章中找出以孔雀失偶起兴的段落,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析人物形象(兰芝)。
三、评价任务1、学生能够熟读全诗,并结合小序概括诗歌大意。
2、学生能够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时代背景,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形象的三大特点,典型性、真实性、深刻性。
4、以写促读,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体会兰芝对待爱情的专一忠贞与不卑不亢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1、分析人物形象不仅要从外貌、肖像分析,还要通过任务的悲剧行为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典型性格。
2、通过圈点法和旁注法作标记,找出文中兰芝通过对话、动作表现她什么样的品质或性格特征。
圈点法: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次、句段上圈点勾画。
旁注法:在句子或段落旁作批注。
3、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处境。
(封建家长制,天下无不是父母。
)五、文本探究1、兰芝形象的典型性(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2、兰芝形象的真实性(性格、思想有好有不好)——形象更加饱满(由此可以引出教学中的德育观的培养,对待任何事情都不必走极端)3、兰芝形象的深刻性——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作品主题注意:性格特征不等同于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更多指的是一个人的外貌、肖像、穿着等。
而性格特征是通过人物语言、心理和行为表现出来的。
但在本篇文章中,若要分析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可以包括她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在内。
六、提高延伸假如我是兰芝,我想说些什么?(给学生5分钟时间当堂完成50字左右的随笔,并与他人分享)七、课后阅读、完善教材脉络学生借助课外书或工具书搜集关于封建时期,类似的爱情悲剧故事。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与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与反思1000字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孔雀的生活习性、特性。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自然的情感和对孔雀的喜爱之情。
2、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兴趣:介绍孔雀的图片,与学生对话,让学生了解孔雀的色彩,脾性,性格。
(2)探究发现:通过观察孔雀图画、视频、实物进行研究。
(3)让学生表达:带着问题展开讨论,与学生分享发现,让学生发表意见,形成班级讨论。
3、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孔雀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孔雀的外貌特征,进而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
(2)研究环节:分成小组,让学生亲身进行观察和研究孔雀的习性和特点。
这些观察和研究可以通过观察孔雀的视频和实物,收集有关的孔雀大量的资料,从而对孔雀的了解变得更加丰富。
(3)表达环节:在小组内讨论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介绍孔雀的习性和特点,并使他们之间存在多方位的互动。
(4)总结环节:在结束本节课之前,让学生之间形成班级讨论,然后由我再次确认所有学生现在了解了孔雀的习性和特征,以及他们对孔雀的学习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孔雀的东南飞进行学习和研究。
在导入环节中,我通过孔雀的图片和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这是成功的。
在研究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和研究的新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班级学习,并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我认为学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收获。
在表达环节中,我希望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的互动应该是班级讨论的核心,我还需要在这方面更多的展开工作,让学生在讨论中的互相支持更加有效,使学生更有信心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积极的学习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总结端口,我强调重点理解孔雀的习性和特点,我认为这样能让学生对此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是对孔雀的东南飞进行探究,而我认为可以在以后的课程设计中,更多地用到多方位的互动,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意识,引导学生获得实际体验,体验学习的魅力,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高中语文_《孔雀东南飞》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通过语言、动作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2、理解课文歌颂爱情、控诉封建礼教迫害的思想感情(难点);3、分析诗中赋比兴手法的作用。
二、回忆全诗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回顾全诗内容,划分全诗段落层次:1.引子(1):(托物起兴)2.开端(2):自请遣归3.发展(3—12):夫妻誓别(仲卿求情、决心自遣、拜母别姑、夫妻誓别)4.再发展(13—21):兰芝被迫应婚(母同情、兄逼迫、被迫应婚)5.高潮(22—31):双双殉情6.尾声(32):告诫后人三、分析人物形象1、相关国学知识讲解两汉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自由,实现了由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过渡;长于叙事,善于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叙事的详略;根据人物的对话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4.心理描写(剖析心理活动);5.神态描写(侧重于面部表情)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社会环境(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其中,有关人物描写主要集中在自请遣归、仲卿求情、夫妻誓别、拜母别姑、被迫应婚和诀别殉情几个环节。
2、设置活动请大家去文中这些环节中找一找描写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和刘兄的句子,然后小组讨论,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
3、小组展示分小组对其中描写人物的诗句进行细致分析,尤其是文中大量的语言描写的句子,请同学们分角色带感情朗读,在朗读中分析人物的性格。
四、总结全诗主旨总结诗中分析的主要人物形象,通过人物来分析诗中难以破解的、横亘在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矛盾,藉由这种矛盾造就的悲剧分析诗歌的主旨:揭露了封简礼教的吃人本质,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五、本课内容回顾1.理解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作用,你理解了吗?2.我们学习诗歌,分析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深入探讨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你认识到了吗?3.我们深入文本,重点从语言、动作、直接描写、侧面烘托等角度分析了诗中人物的性格,描绘出一个个鲜明而鲜活的人物形象,你学会了吗?六、活学活用分析《陌上桑》中的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优质课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课出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本单元节选了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作品,本课是汉乐府五言诗,之前的分别时《诗经》的四言诗、骚体诗,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鉴赏经典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
与单元编者的意图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刘兰芝人物形象赏析、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主题探究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的赏析。
教学目标:1、复述诗歌内容,了解故事梗概2、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把握主题3、赏析文章中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的摧残,尊重婚姻自由。
教学重点:了解刘兰芝人物形象,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教学难点:1、掌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手法。
2、探究诗歌主题及其现实意义教学过程:导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我们总是向往那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忠贞不二的爱情,我们总是感动于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想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的浪漫,我们更震撼于那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极致的深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孔雀东南飞》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呢?一、学生概括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二、引导学生进入刘兰芝人物形象的研究教学重点:通过正侧面描写去分析人物形象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聪慧美丽;不卑不亢、有教养,辞别归家时还牵挂婆婆和小姑;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果断忠贞,为爱情而牺牲坚强、自尊,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自请遣归”三、对主题的探究婆婆眼中的媳妇是怎样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高中语文_孔雀东南飞(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孔雀东南飞》(复习课)教学设计附:补偿训练,积累知识(一)、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其日牛马嘶(二)、重要文言词语1.相(1)作名词,相貌。
如:儿已薄禄相。
(2)作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1)相见常日稀;2)久久莫相忘;3)六合正相应;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5)仰头相向鸣;6)黄泉下相见。
(3)作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好自相扶将(代“她”);④登即相许和(代“它”);⑤蹑履相逢迎(代“他”);2.见<1>动词,见面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2>副词,被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3>指代副词,我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3.适(刚才,按照,出嫁)适得府君书;处分适兄意;始适还家门。
4、自(1)代词,意为“自己”亦自缢于庭树自挂东南枝。
(2)代词,意义犹“其”。
自名为鸳鸯。
(3)介词,意为“从”、“自从”。
自君别我后写作手法分析(一)、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1、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辞》)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二)、比兴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和“兴”常一起出现,在比拟他物的同时引出下文内容。
“比兴”常联用,表示诗歌的寄托象征。
诗句回顾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与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与反思“取”同“娶”。
例如:终老不复取。
“帘”通“奁(lián)”,嫁妆。
例如:箱帘六七十“丁宁”通“叮咛”。
例如:府吏见丁宁。
“冥冥”通“暝暝”,日落。
例如:儿今日冥冥。
“奄”通“晻”,阴暗不明。
例如:奄奄黄昏后。
“傍”通“旁”,旁边。
例如:合葬华山傍(3)古今异义可怜古义: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今义:值得怜悯与同情。
守节古义:遵守府里的规则,例如:守节情不移;今义:指妇女不改变情操。
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例如:汝岂得自由;今义:不受束和限制。
教训古义:教养,例如:本自无教训;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
驱使古义:使唤,例如:妾不堪驱使;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区区古义:真情挚意,例如:感君区区怀;今义:很小。
来信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例如:自可断来信;今义:寄来的书信。
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例如:处分适兄意;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便利古义:吉利,例如:便利此月内;今义:方便。
逢迎古义:迎接,例如:相逢迎;今义:奉承,拍马。
纷纭古义:麻烦,例如:勿复纷纭;今义:多而杂乱。
交通古义:连接,例如:叶叶相交通;今义:各种运输往来和邮递通讯事业总称。
多谢古义:多多劝告,例如:多谢后世人;今义:多多感谢。
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例如: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今义:太监`宦官。
千万古义:无论如何,例如:念与世间,千万不复全;今义:多为务必`一定之意。
(4)一词多义①取终老不复取(通“娶”,娶妻,动词)还必相迎取(与“迎”同义,迎接,动词)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读wéi)②为十七为君妇(做,作为,成为动词,读wéi)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éi)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éi)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读wèi)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éi)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读wèi)③相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誓不相隔卿(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及时相遣(指代兰芝,可译作“我”可)好自相扶将(指代仲卿母,译作“老人家”)还必相迎取(指代兰芝,可译作“你”,下文“誓天不相负”中“相”同此)蹑履相逢迎(指代仲卿,可译为“他”,下文“怅然遥相望”中“相”同此)会不相从许(指代仲卿,可译作“你”)登即相许和(指代媒人,可译作“他”)不得便相许(指代媒人,可译作“你”)(5)古今异义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再拜还入户第二次槌床便大怒坐具自可断来信使者,指媒人渠会永无缘他以此下心意耐心受委屈供养卒大恩侍奉公婆共事二三年一起生活叶叶相交通交错相通戒之慎勿忘千万第二课时一、结构梳理这首叙事诗以刘、焦爱情婚姻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展开了刘焦拆离、抗婚、殉情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生命的乐章:品读人物语言———《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2、品读人物语言3、感悟爱情悲剧的魅力一、导入: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尘世虔诚真挚的祝福,但是浏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会发现,感动震撼我们的爱情,往往悲剧居多。
梁山伯与祝英台,安娜与渥伦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犹以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最令人痛彻肺腑,哀婉欲绝。
两情缱绻不能守,恨将躯体付东流。
怀着悲剧爱情带给我们的怅惘,我们一起走进同样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
二、品读鉴赏故事最后,刘焦双双殉情。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爱情的理解,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的乐章。
下面,我们就走进文本,去摘取奏响爱的乐章的段段音符,故事中哪个片段感动着你、震撼着你?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自由通读课文,找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展示举例:情节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用终不再娶的誓言表现对刘感情的真挚,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简洁概括所选情节有感情诵读诵读评价、指导)对话:焦:刘:分别的对话(明确对话情境,比喻手法等,学生分角色朗读,评价,指导)细节描写: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赏析方法点拨细节描写)分析朗读指导诵读展示小结:《孔雀》全诗三百六十四句,连叙述带铺张排比的抒情才一百二十八句,其余二百三十六句都是人物对白,这首叙事诗其实是以戏剧性对白为主体,偶尔细节描写。
通过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深感两人用情至深,这一份爱情,曲折幽怨,动人心魄,让我们领略了悲剧爱情的魅力。
三、写作拓展:爱的告白焦刘双双殉情,以刘兰芝或焦仲卿的身份,写一段殉情前的诀别书,要求语言诗意,感情真挚。
学生作品展示四、总结忠贞的爱情之花,伴随着两个年轻生命的凋零而陨落,令人扼腕叹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情之深,尽在语言。
品味语言,方尽其情。
下课。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有一些了解,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尤其是有感情诵读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点拨与指导,尤其是诵读指导。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对处在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来说,这个话题会比较感兴趣,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较高,因而可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感悟文学作品中悲剧爱情的魅力,将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效果分析新课程中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树立体验阅读、拓展阅读、创造性阅读教学观,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真情,在拓展中不断积累,在创造中得到提升。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会获得成长和发展,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时“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
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只看作是教学的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作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作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我首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2、品读人物语言3、感悟爱情悲剧的魅力我采用了诵读法,让学生找到感动人心的片段,然后鉴赏分析,分析完后有感情的诵读。
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细读文本,仔细揣摩品味语言。
通过对语言的鉴赏,感知爱情的悲剧魅力。
最后以爱的告白呈现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理解。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很好体现,是学习者与教学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课文内容、学习者与教学媒体的和谐互动,使师生都能分享到互动之乐。
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这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第三课,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为了捍卫爱情而殉情的悲剧故事。
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对后世的诗文创作有深远影响,是本单元学习重点篇目。
孔雀东南飞(并序)评测练习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缢(yì)箜篌(kōnɡhóu)公姥(lǎo)鸿鹄(hú)B.槌床(chuí)伶俜(línɡpīnɡ)踟蹰(zhízhú)箱奁(lián)C.葳蕤(wēiruí)奄奄(yānyān)磐石(pán)鲑珍(xié)D.否泰(pǐ)遗施(wèi)赍发(lài)钱帛(bó)答案:B解析:A项“姥”应读“mǔ”;C项“奄”应读“yǎn”;D项“赍”应读“jī”。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B.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C.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D.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答案:D解析:A项,“取”应写为“娶”;B项,“帘”应写为“奁”;C项,“纫”应写为“韧”。
3.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及时相遣归A.还必相迎取B.嬉戏莫相忘C.登即相许和D.叶叶相交通答案:B解析:A项,你;C项,它,指婚事;D项,交互、互相。
B项和例句的“相”都是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4.下列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昼夜勤作息B.勤心养公姥C.否泰如天地D.其日牛马嘶答案:C解析:A项“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B项“公姥”,原意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D项“牛马”,牛和马,这里与“嘶”搭配,专指马;C项“否泰”,这里指坏运气,好运气。
5.选出艺术手法不同类的一项()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B.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答案:D解析:D项不是比喻句,其他都是比喻句。
6.填空。
(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被誉为南北朝民歌的“乐府双璧”。
(2)这首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了民歌常用的____________手法,它在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南徐陵《玉台新咏》《木兰辞》(2)起兴统摄全篇,营造哀怨缠绵的气氛,引起下文能力提升阅读《孔雀东南飞》的两个片段,完成7—11题。
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第①段画线句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向焦仲卿倾诉悲苦之情,略含埋怨。
B.称赞仲卿,忠于职守。
C.带着悲苦之情,回忆坚贞的爱情。
D.说明夫妻分离的潜在原因。
答案:C8.刘兰芝既然决计要走,为什么还要精心打扮,而且一遍两遍不行,还是“事事四五通”呢?对此,理解最恰切的一项是()A.爱美之心使然。
B.以平抑自己烦乱的心情。
C.要体面地离开焦家,以免被人嘲笑。
D.既有自尊自强的显示,也有不忍离去的拖延。
答案:D9.第②段运用的手法主要是()A.描写动作细节B.环境衬托C.夸张渲染D.刻画心理活动答案:C10.在文中横线处,补出相应的诗句。
答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11.第②段着重写的是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装束姿容拓展应用(一)阅读乐府民歌《陌上桑》,完成12—15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①。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②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①帩头:包头发的纱巾。
②鬑鬑:形容须发长。
12.“使君谢罗敷”中“谢”的意思与下列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谢家来贵门B.多谢后世人C.阿母谢媒人D.谢家事夫婿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谢”为“告诉”义。
A、D两项中的“谢”均为“辞别”;C项中的“谢”为“感谢”。
13.对上文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回来后抱怨妻子,但仍坐在那里看罗敷。
B.来来回回地抱怨着,只是因为贪看罗敷的缘故。
C.回来后彼此抱怨,只是由于贪看罗敷的缘故。
D.来来回回地抱怨着家人,但仍坐在那里看罗敷。
答案:C解析:注意“坐”是“由于”“因为”的意思。
1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着意刻画了罗敷之美。
B.本诗第一段写罗敷的美丽,第二段是她痛斥无礼的使君,第三段是她竭力夸赞丈夫。
C.这是一首写罗敷的叙事诗。
D.作者运用了铺陈和对比手法刻画出罗敷的完美人格。
答案:D解析:D项诗中无“对比”手法。
15.罗敷的性格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勤劳、美丽、机智、勇敢、坚贞。
课后反思一. 教材处理反思:《孔雀东南飞》常规设计一般是鉴赏人物形象,探究悲剧原因。
但是我在仔细研究单元主题的情况下,结合单元活动,将教学重点放在品味人物语言,感受悲剧魅力。
语言品味,打通了学生与人物形象的隔阂,使学生透彻把握人物的心理、情感,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物形象,对爱情的坚贞有更好的认识,感悟悲剧爱情的魅力。
二.教学方法反思: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合理的配置处理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研读的基础上,我把聆听爱的生命的乐章,寻找令人感动的爱的片段为主线,让学生自己探究鉴赏。
让学生以朗读为主要形式,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是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二是鉴赏基础上,有感情诵读,分角色朗读。
三是读写结合。
在以课文为本的同时,适当延伸课堂内容,营造情感氛围,用情教人,教学中师生双方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本文内容。
整堂课过程较为流畅,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学生受到感染,气氛融洽,而且让学生评判老师的朗读,学生兴趣很高,听课认真,思考问题十分主动,但是教师诵读这个关键环节教学处理还有一点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