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理想读后感
包豪斯观后感
包豪斯观后感在我眼中,包豪斯(Bauhaus)是一座时代的明灯,一股变革的力量。
这座位于德国的艺术学院,从建立到解散,仅仅持续了短短的14年。
然而,它对设计、建筑和艺术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次包豪斯学院的展览,并对其所倡导的理念和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与读者分享我的观后感。
包豪斯学院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面对德国社会的剧变和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涌现出来,这就是现代主义。
包豪斯作为这股潮流的代表,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注重简约和实用性。
他们追求“艺术与工艺的结合”,力图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美好。
在展览中,我对包豪斯设计师所追求的简洁、几何和现代感深感震撼。
他们以简单明了的几何形状、直线和曲线的组合创造了许多标志性的家具和建筑。
这种简洁而又富有动感的设计风格,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设计。
除了家具和建筑领域,包豪斯在绘画、雕塑和纺织艺术等方面也有许多杰出的成就。
他们提倡不受束缚的艺术创作,试图打破传统的观念和约束。
通过使用鲜明的颜色、大胆的构图和新颖的材料,包豪斯艺术家们给人一种新的感官体验,引领艺术走向了新的境地。
然而,包豪斯并非没有争议。
在当时,德国社会充满了对于现代主义的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包豪斯的设计过于冷漠和功能主义,对于人的需求和情感缺乏关注。
尽管如此,包豪斯仍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设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我也深入思考了包豪斯对当代设计的启示。
包豪斯的理念正是现代设计所需要的。
现代社会注重效率和功能,人们追求简洁和便利。
包豪斯对于设计的理念无疑与当下的价值观相契合。
同时,包豪斯的设计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应该成为现代设计师的借鉴与追求。
在包豪斯学院的展览中,我还了解到了包豪斯的解散经历。
纳粹政权对于现代主义抱有强烈的敌意,并将其与“无用的艺术”、“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
1933年,纳粹政权掌权后,包豪斯被迫关闭,许多设计师被迫流亡他乡。
现代设计的摇篮读后感
《现代设计的摇篮—包豪斯》读后感“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文DAS STAATLICHES BAUHAUS的译称。
“bau”在德语中是“建造”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意思。
因此"Bauhaus”就是“造房子”。
包豪斯又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校"(Staatliches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für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y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披乌斯在其青年时代就致力于德意志制造同盟。
他们区别于同代人的是,以极其认真的态度致力于美术和工业化社会之间的调和。
格罗披乌斯力图探索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
他认为,只有最卓越的想法才能证明工业的倍增是正当的。
格罗披乌斯关注的并不只局限于建筑,他的视野面向所有美术的各个领域。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无论达芬奇或米开朗琪罗,他们都是全能的造型艺术家,集画家、雕刻家甚至是设计师于一身,而不同于现代社会中分工具体化了的美术家,包豪斯对建筑师们的要求,也就是希望他们是这样“全能造型艺术家”。
包豪斯的理想,就是要把美术家从游离于社会的状态中拯救出来。
因此在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他把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一切都纳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之中。
此外,书中还说明了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披乌斯(WALTER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
包豪斯的启示
包豪斯的启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刍议内容提要:在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开设此专业各高职院校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但是高职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善,需要以实际职业需求为导向,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特点为前提,高职学生素质为基础,重新审视,重新制定。
包豪斯作为成功设计学校的典范,给我们三个启示:1、认清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的专业特征,2、教学与市场接轨,3、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
在借鉴其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重新制定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包豪斯教学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职业需求导向高职学生素质Abstract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is not perfect, need to practice occupational demand,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s the premise,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to re-examine, re-enacted. Bauhaus design school a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inspiration to us three: 1, recognize the art of design is a discipline of professional features, 2, teaching with the market,3, individualized, not to engage across the board.KeywordsBauhaus teaching philosophy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features Demand-driven vocational Quality of Students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组成门类,已走进现代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日益注重生存环境的今天,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
包豪斯的反思
Josef Albe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扶手椅
约瑟夫〃霍夫曼——坐椅
• 霍夫曼的代表作品就 是他为普克斯多特疗养院 设计的“坐椅”(适于坐 的机器)。这种“坐椅” 可能是在19世纪60年代英 国威廉〃莫里斯公司制造 的著名的莫里斯椅的基础 上加工制成的。霍夫曼以 木球为特色的椅子有一个 可调式椅背(那时弯曲木 材的技术在奥地利是告诉 发达的),霍夫曼超越传 统英式椅子的简单而创造 出一种新的几何技法。这 把椅子集中表现了他生活 的那个时代的精神是机械 的、现代的、运动的。这 把 “坐的机器”因此也被 赋予了独特的时代精神。
包豪斯的反思
LESS IS MORE.
包豪斯设计理念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以认为中心的设计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Ludxig Mies van der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是德国和美国 的建筑师。他担任的最后的包豪斯校长。随着勒〃柯布西 耶,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和弗兰克〃劳埃 德〃赖特,他被视为开拓的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创造了 一个有影响力的20世纪的建筑风格,表示极端的清晰性和 简洁。他成熟的建筑使用现代材料,如钢和平板玻璃工业 定义的内部空间。他努力朝向建筑与权衡的暗示的自由流 动的自由,开放空间最小的框架的结构的顺序。他呼吁他 的建筑“皮肤和骨骼的架构。他寻求一个合理的方法,以 指导建筑设计的创作过程。他常与警句,“ 少即是多 ” 和“ 上帝在细节中 ”。
AkiraLight——野口勇
• 设计的Akira灯的灵 感源自日本式的住宅, 住宅里只有苍白的榻榻 米床垫、纸糊的窗户, 没有家具。这个纸灯表 面缠绕了金属丝线,用 轻薄的纸将这些金属丝 线包起来,就成了一个 Akira灯,它主要给人的 感觉就是简单大方,同 时骨子里透出一种日本 人最求精神上的简单。
包豪斯600字观后感
包豪斯600字观后感
我看完《包豪斯宣言》,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更加明确了。
首先就是创意的重要性。
“创意”两个字看似简单,但它却包含着一种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从很大程度上说,没有灵感你根本不可能做出成功的作品来。
每天只要坚持去想一些新颖的东西并记录下来,那么总会有收获的。
比如我们可以把今天碰到的事情都写进脑子里面去,然后再拿出来琢磨一番,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最近因为学习紧张的缘故,我已经好几周没动笔了,所以一定要赶快补回来啊!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这样,他们的工作忙得昏天黑地,但一旦空闲下来,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平常的练笔还是非常必要的。
尤其是当我觉得心浮气躁的时候,多读书或者去散步,这些让人安静的行为都能帮助我们找回创造力。
除此之外,从古至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有异于常人的特点。
他们除了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外,还具有超强的专注力。
像著名画家梵高,他曾经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在一张小小的白纸上,描绘出让世界震惊的杰作《星夜》;还有电影演员罗伯特·德尼罗,他仅凭一台摄像机,便在导演过程中拍摄出一部长达四个半小时的电影——《出租车司机》……虽然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下还缺乏这类型的师资力量,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出现很多优秀的人才,而且我也希望将来的自己可以在创新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其次是创新的方法。
每个领域的顶尖设计师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而且这个规律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篇一包豪斯理想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包豪斯理想的一些内容,哎呀,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震撼得不轻!包豪斯理想,这玩意儿听起来就高大上,对吧?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是一堆复杂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
但对我来说,它可不仅仅是这样。
我觉得吧,包豪斯理想就像是一盏明灯,在那个时代照亮了艺术和设计的道路。
它强调的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可能在当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啥?功能和形式还能统一?”这是不是很多人的疑问?反正我一开始是这么想的。
不过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一直在追求的吗?就拿我们每天坐的椅子来说,要是只追求好看,坐起来难受得要死,那能行吗?反过来,要是光舒服,长得丑得没法看,你愿意摆家里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不在乎,能坐就行!”但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两者兼具的吧。
包豪斯理想还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这可太酷了!以前我总觉得艺术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技术呢,就是冷冰冰的机器和工具。
但包豪斯告诉我们,它们可以手拉手,一起创造出美好的东西。
这难道不让人兴奋吗?可话说回来,实现包豪斯理想真的那么容易吗?我觉得不一定。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设计能真正做到功能、形式、艺术、技术的完美融合呢?可能不多吧。
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离包豪斯理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读了包豪斯理想,我时而兴奋,时而困惑,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它让我对艺术和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一路的思考,真好!篇二包豪斯理想读后感嘿,朋友!你知道包豪斯理想吗?我最近读了相关的东西,那感受,真是一言难尽啊!一开始,我看到“包豪斯理想”这几个字,心里还嘀咕:“这是啥呀?能有啥特别的?”结果,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错得离谱!包豪斯理想主张打破传统的艺术界限,把建筑、绘画、雕塑等等都融合在一起。
哇塞,这想法够大胆的!我就在想,要是以前那些古板的艺术家听到这个,不得跳起来反对?也许会说:“这不是瞎搞吗?艺术就得有规矩!” 可包豪斯偏不,它就要挑战这些所谓的规矩。
《包豪斯道路》阅读笔记与读后感
包豪斯设计艺术理念与影响浅谈--------------读《包豪斯道路》有感“包豪斯”是德文DAS STAATLICHES BAUHAUS的译称。
“bau”在德语中是“建造”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意思。
因此"Bauhaus”就是“造房子”。
从这个新造字的字面就能看出,格罗皮乌斯是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两个已被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
更广泛地说,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
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
《包豪斯道路》向读者展示了包豪斯一种特别而有生机的设计理念。
包豪斯设计学校,作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在其青年时代就致力于德意志制造同盟。
他们区别于同代人的是,以极其认真的态度致力于美术和工业化社会之间的调和。
格罗皮乌斯力图探索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
他认为,只有最卓越的想法才能证明工业的倍增是正当的。
格罗皮乌斯关注的并不只局限于建筑,他的视野面向所有美术的各个领域。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无论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他们都是全能的造型艺术家,集画家、雕刻家甚至是设计师于一身,而不同于现代社会中分工具体化了的美术家,包豪斯对建筑师们的要求,也就是希望他们是这样“全能造型艺术家”。
包豪斯的理想,就是要把美术家从游离于社会的状态中拯救出来。
因此在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他把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一切都纳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之中。
此外,书中还说明了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
包豪斯的100字观后感
包豪斯的100字观后感
本书是国内专门介绍这一现代艺术运动的第一部专著,见解深刻,阐释全面,文笔幽默,展现了20世纪初现代艺术发端时期波澜壮阔,充满激情、叛逆精神的历史画面。
艺术家就是高级的工匠。
由于天恩照耀,在出乎意料的某个灵光乍现的倏忽间,艺术也许会不经意地从艺术家的手中绽放开来。
但是,每一位艺术家都首先必须具备手工艺的基础。
正是在工艺技巧中,蕴涵着创造力最初的源泉。
包豪斯,设计史中的一段传奇。
虽然只存在了14年。
在这14年中,它对艺术设计以及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
在它的宣言中所提到的正是艺术设计教育中一些至关重要的点。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观后感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观后感Title: Reflections on the Impact of Bauhaus on Modern DesignTitle: 对包豪斯现代设计影响的观后感The Bauhaus, a school of design established in Germany in 1919,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modern design that continues to resonate today.Its principles of functionalism, simplicit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rt and industry revolutionized not only the field of design but also architecture, art, and manufacturing.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其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余音缭绕。
其功能主义、简洁性和艺术与工业整合的原则不仅改变了设计领域,还改变了建筑、艺术和制造业。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Bauhaus design was its focus on functionality.The school"s founders, Walter Gropius and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believed that design should serve a purpose and that form should follow function.This approach resulted in simple, clean, and uncluttered designs that prioritized utility and ease of use.包豪斯设计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其对功能性的关注。
包豪斯观后感1000字
包豪斯观后感1000字在包豪斯的色彩教学中,除了基础课程中的色彩理论研究外,还有壁画作坊(车间)中色彩的应用研究。
利用色彩直接服务于空间的塑造工作,或者说色彩如何在建筑中应用的问题,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包豪斯壁画作坊的青年教师们发展出一种使用大块色彩平涂对基本建筑空间进行装饰的新方法,逐步摆脱了用大尺度抽象绘画作为室内壁面装饰的传统观念。
包豪斯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对以后建筑和室内空间中应用色彩的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当代西方建筑实践中有了新的发展。
包豪斯除了基础课程中的色彩理论研究外,还有壁画作坊(车间)中的色彩应用研究。
1923年的《包豪斯理念与组织》中正式规定了色彩为壁画作坊的工作“材料”。
最早担任这个作坊形式师傅的是施勒默尔和伊顿,但从1922年起,由康定斯基负责指导。
同他在基础课程中开设的形式与色彩理论讲座相连贯,康定斯基进一步在壁画作坊中制定了详尽的色彩研究计划,即颁布于1924年春的《国立包豪斯壁画作坊的工作纲领》。
在这个指导性文件中,康定斯基认为壁画作坊的工作特点在于无法单独用色彩就生产出一种产品,它通过增强或减弱形式的效果参与到空间的塑造活动中。
康定斯基将色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涂料的性质、胶合剂性能)与各种技术性工作联系起来,将色彩的心理特性与各种分析与创作的实验联系起来,规定了色彩应用研究的两个基本方面,这同他的色彩理论教学在结构上取得了一致性。
在壁画作坊的.实践中,两类问题最为显著,一类是利用色彩对于表面的装饰与设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通常是通过学徒们将模仿的康定斯基绘画作品放大到壁画的尺度涂刷到墙面上的方式进行,显示了康定斯基教学方式的特点——使学生服从于教师的经验,因而实质上没有多少创造价值,常常在背后受人非议。
但另一类问题却引发了深远的影响,即如何利用色彩直接服务于空间的塑造工作,或者说是色彩如何在建筑中应用的问题。
在理论上更早提出将色彩运用于空间实践的,还有风格派。
在1924年的《走向一个造型的建筑》一文中,凡·杜斯堡写道:“现代画家的任务是借助色彩创作一个和谐的整体,在新的四维的时空领域中,而不是两维的表面。
包豪斯理想的当代启示_姚民义
中国美术报/2016年/9月/12日/第026版艺术设计包豪斯理想的当代启示姚民义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和现代主义设计的里程碑,包豪斯在现代设计运动历史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来看,如果说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艺术各个流派的集成,包豪斯则是对现代主义思潮的集成。
包豪斯的历史意义及重要性并不仅仅取决于它在工业设计上取得的成就,或是对造型语言体系的建立,而是在于它为设计师培育所确立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包豪斯已成为显学,被各国的艺术设计理论家讨论多年。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时过境迁,包豪斯当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在今天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同样处在时代发展的转型期,现今国内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缺少的正是包豪斯当年对于社会责任感的承担,缺少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职责和使命的认同。
因而,重温包豪斯可以为解决我国设计问题提供启示与参考。
包豪斯理想:以设计改造社会包豪斯延续了对乌托邦的理解,其方法是基于一个激进的想法——创造新的设计概念,以取代19世纪少数中产阶级的顽固不化,并要通过新的设计概念为社会带来统治关系的改变,通过艺术的力量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如运用几何化形态塑造社会关系的民主与平等。
经过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等先驱们的相继努力,艺术与工业的关系在包豪斯时期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定位,“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开启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先河。
它不仅力图改革现代社会的物质外观,并且致力于改造人们的生活方式。
1919年4月1日,德国一批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和几个表现主义的画家建立了包豪斯设计学院。
学院起初在办学宗旨上强调的还是50年前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所坚持手工艺的内容,但随后进行的则是史无前例的设计教育大改革。
它第一次将各艺术门类在教学上相互打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专业以外的课程,并且从教学观念上,第一次将设计提升到与传统艺术相同的高度。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包豪斯理想》这本书从扫盲式的角度谈包豪斯从产生到之后的发展以及渐渐从现代主义走到后现代主义的的整个过程,我个人认为没有谈得很深入,很适合作为闲暇时候的读物。
全书基本是围绕两个主题,功能还是形式?有点向谈形而上学那般,不同于通过很多实例来阐述。
作者似乎是在自己所诉说的后现代语境中描述现代风格的,即所谓批判性的,张扬个性的,反思性的。
他不仅在自身的风格上是后现代的,在看待包豪斯的视角上也是后现代的.此外,包豪斯设计时代是符合机器大工业需求的,一度成为了国际主义风格,提倡设计只用来表现功能,极简设计的风格,但是由于缺少民族化设计特征,并且在目前的个性化时代,批量设计生产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社会需求,因此作者在这本书里对包豪斯设计进行质疑和呼吁设计进行变革.总体来说从观点和理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具有创新意义的部分.与之相对,各种方面还是很务实,比如书中对buckminster fuller的批判。
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名字本身的意义是“house of building”。
它的建立者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立志在设计和教育方面要和过去的习俗一刀两断。
他雇用有才华的教师来授课,然后这些教师会挑选出他们的得意门生来执教,目的是用符合机器时代的简洁风格取代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风格。
包豪斯的首创逐渐发展成一项运动,将白色的室内设计、躺椅和玻璃摩天楼带进了我们的生活。
这个运动的发起者另有其人—-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就是其中一个。
但是包豪斯开了一个好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崭新的、有抱负的设计产品—-可称其为“包豪斯理想"。
看到这里难免令人心驰神往,迫切想要了解这个追求理想的存在的兴衰历程。
而其后的文字也非常引人入胜,让简单实用美观进驻到人们的观念中。
读后我的感想主要有以下三点:1.我更加明确了“任何进步的思想最后都会走向固步自封的道路”这一观点.而且当一种思想走向没落,人们就开始通过倒退式的复兴以求更好的进步。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篇一包豪斯理想读后感哎呀,提起这《包豪斯理想》,我一开始真有点懵圈儿,啥是包豪斯啊?我带着满脑袋的问号翻开了这本书。
读着读着,我发现包豪斯的理念还挺有意思的!它强调形式追随功能,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生活中的那些设计,有的东西看起来花里胡哨,用起来却别扭得要命。
也许这就是没有遵循包豪斯的理念吧?包豪斯追求简洁、实用、美观的统一,这想法难道不好吗?可我又在想,是不是有时候过于追求简洁,反而会丢失一些个性和文化内涵呢?就像现在好多建筑都长得差不多,少了点独特的韵味。
我觉得吧,包豪斯的理想在现代社会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它让设计变得更加高效和实用,但也可能让世界变得有点单调。
这是不是有点矛盾?话说回来,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比如家具、电子产品,不都受到了包豪斯的影响吗?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
但这又让我反问自己,这种影响到底是好是坏呢?读完这本书,我心情有点复杂,一方面佩服包豪斯的创新和大胆,另一方面又担心它带来的一些潜在问题。
不过,谁知道未来的设计会走向何方呢?也许包豪斯的理想会不断进化,变得更加完美,也许会被新的理念所取代。
这谁能说得准呢?篇二包豪斯理想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聊聊我读《包豪斯理想》的感受,这可真是一次奇妙的思想之旅!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这能有啥特别的?”结果,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包豪斯强调的那种打破传统、追求创新的劲儿,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比如说,它主张把艺术和技术结合起来,这难道不是很酷吗?想想看,以前我们觉得艺术就是高高在上的,技术就是冷冰冰的,可包豪斯说:“不,咱们把它们凑一块儿!”这就像是把两个看似不搭边的小伙伴硬拉到一起玩耍,也许一开始会有点别扭,但玩着玩着,说不定就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但是,我又在琢磨,这样的结合会不会有时候太刻意了呢?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就好像为了追求与众不同,反而失去了一些原本的温暖和情感。
再说它追求简洁的设计风格,这确实能让东西看起来干净利落。
包豪斯百年故事读后感
包豪斯百年故事读后感当我真正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盒子。
原来包豪斯的诞生就像是一场设计界的革命。
它就像一个叛逆的小孩,对着当时那些古板、复杂又充满各种繁文缛节的设计风格说:“我可不干,咱们得换个玩法。
”包豪斯的理念那叫一个超前啊。
它提倡功能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东西设计得首先得好用。
这就好比我们买个杯子,要是把杯把设计得握都握不住,那再好看也白搭。
包豪斯就像是个实用主义的大师,它告诉大家,美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而是体现在简洁的线条、合理的结构和对材料的巧妙运用上。
书里讲到那些包豪斯的大师们,感觉就像是一群超级英雄。
像格罗皮乌斯,他就像是包豪斯这个超级团队的队长。
他把一群有想法、有才华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在那个小小的校园里,就像是在一个创意的大熔炉里,各种新的设计想法就像火花一样噼里啪啦地冒出来。
还有密斯·凡·德罗,他那句“少即是多”,我觉得简直是设计界的一句金句。
这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啰里吧嗦一大堆,还不如简洁有力地表达观点呢。
他设计的那些建筑,简洁得就像一个冷静的智者,没有一丝多余的东西,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气场。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发现包豪斯的影响简直无处不在。
从我们住的房子,那种简洁的现代建筑风格,到家里那些造型简单却很实用的家具,甚至是我们用的一些小物件,都能看到包豪斯的影子。
它就像一个种子,在过去的百年里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片巨大的设计森林。
包豪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就像在冒险途中遇到了一个个怪兽。
战争、社会的不理解,都像是要把这个新生的理念扼杀在摇篮里。
但是包豪斯就像一个顽强的战士,一次次地挺了过来,还把自己的理念传播得越来越远。
读完这本书,我对设计的理解就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以前我看东西只看好不好看,现在我会去想它的功能是不是合理,它的结构是不是简洁。
包豪斯的百年故事就像是一场精彩的电影,有热血的创业,有艰难的挑战,还有对未来无限的希望。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篇一包豪斯理想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关于包豪斯理想的一些东西,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啊!包豪斯理想,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有点陌生的名词。
但当我深入去了解它的时候,我觉得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去挖掘。
包豪斯强调的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这一点我觉得真的超级酷!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新鲜的?但我想说,这可大不一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东西是纯粹为了美观而忽略了实用性,又有多少是实用却丑得让人不忍直视?包豪斯理想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让美和实用手拉手一起走。
就拿我们每天坐的椅子来说吧,有些椅子设计得花里胡哨,坐上去却难受得要命;而有些椅子倒是舒服,可长得就像个“丑八怪”。
包豪斯理想下的椅子呢?可能既让你坐得舒舒服服,又能让你看着赏心悦目。
我觉得包豪斯理想可能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它告诉我们,不要把艺术和生活隔离开来,艺术可以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用的每一个东西里。
不过呢,我也在想,包豪斯理想真的能完全实现吗?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商业利益、成本控制,这些东西会不会成为它的绊脚石?也许吧,谁知道呢?但不管怎么说,了解了包豪斯理想,让我对设计、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这一路的探索,真好!篇二包豪斯理想读后感哎呀呀,包豪斯理想,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着迷的东西!读了关于它的种种,我脑子里就像开了一场疯狂的派对,各种想法在那儿蹦跶。
说实在的,一开始我真没觉得这包豪斯理想有啥了不起。
不就是把艺术和技术凑一块嘛,能翻出什么花样?可随着我越读越深,我发现我错得离谱,简直是大错特错!它提倡的那种简洁、实用的美,就像一股清流,在这个花花绿绿、复杂繁琐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特别。
你想想,那些个华而不实的装饰,是不是有时候让你觉得眼花缭乱,甚至有点烦躁?包豪斯理想就像是给了你一把扫帚,把那些多余的东西统统扫走。
比如说建筑,以前我觉得那些高楼大厦只要够高、够气派就行。
但现在我明白了,真正好的建筑,是要既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又能让人从外观上感受到一种简洁的美感。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篇一包豪斯理想读后感哎呀,说起这包豪斯理想,我一开始还真有点懵圈。
啥是包豪斯理想啊?我就带着满脑子的问号,一头扎进了相关的资料里。
读着读着,我觉得吧,这包豪斯理想可能就像是给设计界扔了一颗炸弹,炸出了一片新天地。
它强调的那种形式追随功能,不就是告诉咱,别整那些花里胡哨没用的,实用才是王道?这让我想到了我家那把丑丑的但超级舒服的椅子,也许它就是遵循了这个理念呢!不过我又在想,难道为了功能,就得完全抛弃美观吗?也许不是吧。
就像现在的手机,功能强大是必须的,但长得好看也很重要啊!不然我怎么会为了新出的好看手机心动呢?我觉得包豪斯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那些简洁又实用的设计,走进了千家万户。
可有时候我又在琢磨,会不会因为追求这种统一的简洁,让世界变得有点单调呢?到处都是方方正正、线条简洁的东西,难道不会审美疲劳吗?总之,读了关于包豪斯理想的东西,我脑子像开了锅一样,各种想法乱蹦。
这一路思考下来,我觉得自己对设计啊,美学啊,好像有了那么一点点新的认识。
但到底认识了多少,我也说不准,可能还得继续琢磨琢磨。
篇二包豪斯理想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来跟你们聊聊我读了包豪斯理想之后的感受。
刚接触这玩意儿的时候,我心里犯嘀咕:“这能有啥特别的?”结果读着读着,还真让我大开眼界!你说这包豪斯理想主张的“少即是多”,是不是有点意思?就像我们穿衣服,有时候简单的一件白 T 恤配牛仔裤,反而比那些复杂的穿搭更显气质。
可我又琢磨着,要是都这么简单,那生活岂不是少了很多色彩和惊喜?还有啊,它强调工业化生产,这确实提高了效率,让更多人能用上好设计。
但这会不会也让手工制作的那种独特魅力慢慢消失呢?我想起小时候爷爷亲手做的小板凳,那可都是满满的爱和温度啊!我觉得包豪斯理想像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推动了设计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观;另一方面,也许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一些传统和个性。
你们说,未来的设计到底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是继续沿着包豪斯的道路走下去,还是会有新的突破和变革?我也不知道,可能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美与功用——基于包豪斯理念的设计价值观思考
26设计追溯包豪斯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包豪斯从创立、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经历了3次校址迁移。
同时,也经历了3任校长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包豪斯从创立到其发展高峰则都是在格罗皮乌斯在任期间。
[1]也正是在这期间,包豪斯的思想和理念正式形成,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艺术认知的包豪斯学派认为“艺术是不可传授的东西……”要求学生基于这一设计思想在实践中寻求设计的价值观建立。
1919年3月,格罗皮乌斯将原有的魏玛市立美术学院和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合并,改建成为“国立包豪斯学美与功用——基于包豪斯理念的设计价值观思考文 付艺璇(天津师范大学)Beauty and Function——Reflections on Design Values Based on Bauhaus's Concept院”。
格罗皮乌斯还为此亲自拟定并发表了《包豪斯宣言》,宣言中他指出:“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项专门的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2]这一宣言更是阐明了在实践过程中包豪斯认识到设计的生产不仅是艺术的生产,更是工艺和技术的生产,从两个视角结合进行设计的设计思想也正式形成,并且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分解为具体的设计价值观。
包豪斯学院院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其设计布局、构图手法和建筑处理技巧等在以后的现代派建筑中被广泛运用。
27中华手工Chinese Handicraft生活提供的积极意义,因而一切设计活动都应当是基于以“人”为核心展开。
其所具备的设计价值观即“将人作为衡量设计的重要标准”,肯定了人的需求在设计中的核心地位。
从历史的视野看,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更加直接地解答了“如何评价设计的好坏”,带来的影响更是贯穿于后来的设计发展史。
(三)遵循客观的设计在以上对格罗皮乌斯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包豪斯学院建立之时便阐述了设计师的社会身份,体现了其对于实践的重视。
【最新2018】包豪斯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包豪斯读后感篇一: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读了《设计中的设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设计的不仅是“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从设计品本身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设计固然很重要,因为人人其实都是设计师,只是没有一种模式让它把这种设计商品化或者让别人了解,并不代表,人人都不在他们的生活。
看完之后总结一下,《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从内容上来讲也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理论的内容从“设计是什么?”这个宽泛的话题入手,涉及到设计与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关系,将日常生活设计化——即REDSIGN,信息建筑的思维构成方式,引导消费欲望,设计领域的在配置等方面;实践是以理论内容为前提,用了许多自己与他人的实践示例来解释,证明并且延伸了设计的含义。
而贯穿了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我认为有三点,即1.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
(这点作者多次提出,全书都以它为中心来论述,所以我认为他是最主要的一点)2.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于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不断地开发出这些创意才是真正的设计。
3.人类的极为纤细的感觉作为尖端技术得到了重视。
人们在与世界的交流中,是以多种感觉器官为介质的,所以我们应该对自身的感觉细细品味。
本书的作者原研哉是日本著名的设计师,在我看来,日本的设计都是极简的朴素的。
日本设计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以及对自然材质的珍惜与爱护,以简约的形式发挥材料的本质,既体现了其“极简主义”美学观,又体现了其纯粹之美。
日本设计以其具有的典型性和民族性在当今世界设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风格,当今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环境急剧恶化,自然资源也因此愈加珍贵,所以尊重自然、追求简单朴素设计风格的设计美学观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百年包豪斯观后感500字
百年包豪斯观后感500字
在昨天的视频里了解到所谓“包豪斯风格”实际上是人们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另一种称呼。
称为“包豪斯风格”是对包豪斯的一种曲解,包豪斯是一种思潮,而并非完整意义上的风格。
看了这么多的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现代风,包豪斯风格将众多的风格演变到现实中的来的一种现代风格吧,现代化社会的一个产物。
融合的东西非常多。
包豪斯给我的感觉是技术科技与智慧融合,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总体风格十分简洁,大量运用了几何图形。
包豪斯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在十多年中设计和试制了不少宜于机器生产的家具、灯具、陶器、纺织品、金属餐具、厨房器皿等工业日用品,大多达到“式样美观、高效能与经济的统一”的要求。
我认为包豪斯对当代的社会影响,用最少得材料建最好的房子,合理的设计节约了材料例如宜家就是如此;包豪斯率先提出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挑战,一直在寻求新的家具设计,其使用的材料包括钢管等新型材料
如今,许多家庭使用的还是100年前制成的新颖新颖的设计。
设计是实用的,是一种表现出礼貌的手工艺和材料之美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
《包豪斯理想》这本书从扫盲式的角度谈包豪斯从产生到之后的发展以及渐渐从现代主义走到后现代主义的的整个过程,我个人认为没有谈得很深入,很适合作为闲暇时候的读物。
全书基本是围绕两个主题,功能还是形式?有点向谈形而上学那般,不同于通过很多实例来阐述。
作者似乎是在自己所诉说的后现代语境中描述现代风格的,即所谓批判性的,张扬个性的,反思性的。
他不仅在自身的风格上是后现代的,在看待包豪斯的视角上也是后现代的。
此外,包豪斯设计时代是符合机器大工业需求的,一度成为了国际主义风格,提倡设计只用来表现功能,极简设计的风格,但是由于缺少民族化设计特征,并且在目前的个性化时代,批量设计生产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社会需求,因此作者在这本书里对包豪斯设计进行质疑和呼吁设计进行变革。
总体来说从观点和理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具有创新意义的部分。
与之相对,各种方面还是很务实,比如书中对buckminster fuller的批判。
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名字本身的意义是“house of building”。
它的建立者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立志在设计和教育方面要和过去的习俗一刀两断。
他雇用有才华的教师来授课,然后这些教师会挑选出他们的得意门生来执教,目的是用符合机器时代的简洁风格取代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风格。
包豪斯的首创逐渐发展成一项运动,将白色的室内设计、躺椅和玻璃摩天楼带进了我们的生活。
这个运动的发起者另有其人——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就是其中一个。
但是包豪斯开了一个好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崭新的、有抱负的设计产品——可称其为“包豪斯理想”。
看到这里难免令人心驰神往,迫切想要了解这个追求理想的存在的兴衰历程。
而其后的文字也非常引人入胜,让简单实用美观进驻到人们的观念中。
读后我的感想主要有以下三点:
1.我更加明确了“任何进步的思想最后都会走向固步自封的道路”这一观点。
而且当一种思想走向没落,人们就开始通过倒退式的复兴以求更好的进步。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次新想法的实践都是对自我的革命,而对于自身革命的觉悟是非常可贵的。
2.没有艺术是为了艺术。
将艺术家与工匠区分开来的正是对于“理想”的追求,是理念、精神和热情。
3. 设计是对于作品和用户整体的把握,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正如书中所述:“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根据人类的局限来调整设计的问题,也是一个知道人类可以从中学会什么的设计。
”
在最后,我认为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包豪斯依然活着,但已经是指向过去的成品。
我从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不懈努力、让理想成为现实的热情,拥有这种热情,就能够一直把更贴近理想的东西带入自己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