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服

合集下载

清代各级官员官服、顶戴、花翎、朝珠百科,等级森严,禁止僭越!

清代各级官员官服、顶戴、花翎、朝珠百科,等级森严,禁止僭越!

清代各级官员官服、顶戴、花翎、朝珠百科,等级森严,禁止僭越!公元1644年满族入关,占领北京,建立清朝。

清代官服对明有所保留,如衮服、朝服的十二章纹;官服补子;官帽顶所用珠玉、珊瑚、宝石、金银的等差。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

清代官员补服:清代补服、补子,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凡补服都为石青色。

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

清官共分九品十八级,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所以才有成语衣冠禽兽)清代官员顶戴花翎: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

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

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等级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

'目晕'俗称为'眼',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为贵。

官帽又分为朝冠和吉服冠:朝冠,是上朝时戴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

亲王10颗,亲王世子9颗,郡王8颗,贝勒7颗,贝子6颗,镇国公5颗,辅国公、不入八分公、民公均4颗,侯爵3颗,伯爵2颗,一品官1颗,一品以下不镶冬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吉服冠,是穿吉服或平时戴的官帽。

吉服冠顶有顶珠及金属底座,底座用金、铜,镂刻花纹。

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清代官员:朝珠朝珠是朝服上佩戴的珠串,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之一。

清朝官服官品

清朝官服官品

清朝官服官品官员的服饰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

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顶戴蟒袍补服一品珊瑚九蟒五爪(麒麟)仙鹤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狮子)锦鸡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豹子)孔雀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虎)雪雁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熊)白鹇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彪)鸬鹚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犀牛)紫鸳鸯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犀牛)鹌鹑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海马)练雀未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獬豸)黄鹂(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

清代,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

鸦片战争前,清共有8总督16巡抚。

八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

16抚: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广东、云南、贵州、福建、江西。

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督抚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

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

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

1885年,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台湾建省)福建巡抚有清代官衔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

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正从一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三品通议大夫中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朝议大夫五品奉正大夫奉直大夫六品承德郎儒林郎七品文林郎征仕郎八品修职郎修职佐郎九品登佐郎登佐郎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

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清代官服设计范文

清代官服设计范文

清代官服设计范文清代(1644年-1912年)官服设计是中国历史上官员服饰中比较复杂繁华的时期之一、清代官服设计以继承明代官服为基础,融合了满族服饰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下文将主要从官服的种类、设计特点和制作工艺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清代官服设计。

清代官服根据官员的级别和职位分为九品服和五品服两种。

九品服适用于九品官员,五品服适用于五品以上官员。

九品服由束腰、面衣、背着、外篋、表裙、裤子等组成,五品服在九品服的基础上增加了襕衫。

九品服和五品服的颜色根据官员的身份不同而定,从红色、黄色、深蓝色到青色,颜色的深浅随官员级别的高低而变化。

清代官服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颜色和细节上。

颜色方面,红色、黄色和青色是官服中的主色调。

红色代表荣华富贵,黄色代表帝王的尊贵,青色代表朝廷的权威。

这些颜色的搭配既体现了清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严谨,也展现了清代官员的身份和地位。

细节方面,清代官服充满了华丽的装饰,如金丝绣、彩线绣、丝带、蟒袍等。

丝带是清代官服中常见的饰物,它可以用来系腰、系衣或打蝴蝶结等。

蟒袍是皇帝和一些高级官员常穿的外袍,用金丝、珠片、玉石等装饰,极富华贵感。

清代官服的制作工艺也非常精细。

官服的面料主要有细缎、丝绸和锦缎等。

细缎是清代官服的常用面料,柔软光滑,质地轻薄,适合制作夏季官服。

丝绸是官服中的高档面料,光泽度高,质感细腻,适合制作冬季官服。

锦缎是官服中的装饰面料,色彩丰富、花纹精致,可以用来镶边、点缀和刺绣。

官服的制作工艺包括剪裁、缝制、刺绣和装饰等多个环节,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繁琐的手工操作。

总体而言,清代官服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官服的庄严肃穆和华丽豪华的特点。

其设计风格既继承了明代官服的传统,又融入了满族服饰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代官服。

清代官服通过颜色和细节的运用,展示了官员的身份和地位。

官服的制作工艺精细考究,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服饰的重视和细致的手工技艺。

清代官服设计风格的独特性和工艺的精湛性,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官员服饰的重要代表之一。

清代官吏便服与朝服介绍

清代官吏便服与朝服介绍

清代官吏便服与朝服介绍
清代官吏便服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

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

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

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

对襟马褂多当礼服。

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

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

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

颜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

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

清代长袍多开衩,官吏士庶开两衩,皇族宗室开四衩。

在清朝以开衩为贵。

但也有不开衩的,俗称“一裹圆,为一般的市民服饰。

开衩袍,也称“箭衣”,袖口有装有箭袖,以便骑马射箭,因其袖似马蹄,故称“马蹄袖”。

平常袖口翻起,行礼时放下。

这种服装是满族的服装特色,最初出现在入关之前,而后沿用于整个清代。

一般士庶如穿无衩之袍作礼服时,也须另装一幅马蹄袖,用钮扣系在袖端,礼臂则解下。

这种袖子叫“龙吞口”。

袍服中尤以蟒袍为贵。

不绣蟒纹的袍服,除颜色有禁例外,一般人都可服用。

另有缺襟袍,其袍右襟裁下一块,然后用钮扣系住,以便骑马行走,一般多用于行装。

本土为戴暖帽、穿琵琶襟马褂、开衩袍及皂靴的官吏。

清代。

【转】清朝的官服与等级(附图)

【转】清朝的官服与等级(附图)

【转】清朝的官服与等级(附图)转自:百度知道搜集者:固伦和孝公主花翎翡翠翎管作为现代收藏品,在历次大型拍卖会中均表现不俗。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

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

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

清朝最看重花翎,就如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

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而亲王、郡王虽然爵位比以上更为尊崇,非蒙皇上特赐不能戴花翎,而且已经赐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晋见时仍不能戴用。

凡是由皇子分封的亲王、郡王都不赐戴花翎,这是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而亲王、郡王、皇子等乃宗室贵位,戴翎子由有“纡尊”之嫌。

清代有品位的官员之例有花翎者,内廷王、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省将军、内大臣等以及领侍卫府官、满员(满族官员)五品以上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蓝翎,也就是俗称“野鸡翎子”了。

清代的亲王、郡王中赏戴花翎的,仅见于乾隆朝。

当时顺承勤郡王名叫泰斐英阿,因为当了前锋统领,便向皇祖乾隆乞赐花翎。

乾隆说,花翎是贝子之制,诸王戴了就会失制。

军机大臣傅恒就代为说情:郡王年幼,想戴花翎玩儿,以为美观。

乾隆这才答应了,同时赐给另一位皇孙三眼花翎,说:都是孙辈,以为美观可也。

可知当时诸王想皇上赐戴花翎,并非为了追赶时髦。

清代勋臣中,功勋卓著或恩宠有加者,仅仅能够得到皇上赏赐的双眼花翎。

比如贤相傅恒、权相和坤、福康安(傅恒之子)等,都只得到双眼花翎,而且,清代定制,外任文职官员无赏花翎者。

只是到乾隆朝,有一位叫方承观的直隶知府,受到皇上特别眷爱,古北口大阅兵时,就特乞皇上赏戴花翎,乾隆笑道:“像你这这样矮小侏儒样子,都爱戴花翎呀?!”就赏赐给了他。

此后,外任各省总督、巡抚等大员,也就屡有蒙恩赐花翎的了。

外任武臣中,非军功卓著不可蒙赐花翎。

康熙时,福建提督施琅收复台湾,诏封靖海侯,子孙世袭,而施琅却上疏辞侯,恳请皇上赐花翎。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1644 年—1911 年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因其长期处于游牧生活和征战状态,所以紧身、简洁、便于骑射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差异较大。

清朝统治者一直对自己的民族服饰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不仅认为民族服饰是祖先的传统,而且认为这是他们屡战不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民族服饰的继承和发展极其重视。

清朝服饰也是中国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对于近世纪的中国服饰影响较大。

套金护指的慈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慈禧写真像》皇帝朝冠皇帝朝冠分为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

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

用薰貂或黑狐毛皮制作,顶上加金缧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宝顶分为三层,底层为底座,有正龙 4 条,中间饰有东珠 4 颗;第二、三两层各有升龙 4 条,各饰东珠 4 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 15 颗。

顶部再嵌大东珠一颗。

夏朝冠冠形作圆锥状,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

用玉草或藤丝、竹丝作成,外面裱以罗,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织金边饰;内层安帽圈,圈上缀带。

冠前缀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15颗,冠后缀东珠7颗。

冠顶再加镂空云龙嵌大东珠金宝顶,宝顶形式与冬朝冠相同。

清皇帝冬朝冠清高宗夏朝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高宗夏朝冠冠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龙袍清代只有皇帝才能穿十二章龙袍,龙袍是圆领、大襟、右衽、窄袖加综袖、马蹄袖端,四开裾式的长袍,明黄色,用缂丝或妆花、刺绣作金龙九条,再装饰十二章纹样,间以五色云幅纹,下幅装饰八宝立水。

领前后饰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正龙各一条,马蹄袖端饰正龙各一条。

领和袖均用石青色镶织金缎边饰。

随季节变换棉、纱、夹、裘等材料。

清乾隆皇帝一式冬朝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皇帝祈谷穿用的夏朝服(国家博物馆藏)清太祖努尔哈赤朝服像清乾隆二式皇后缂丝龙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帝慧贤皇贵妃冬朝服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皇后朝冠冬朝冠用薰貂制作,冠体为圆顶呈半圆坡状,上缀朱纬,周围有一道冠檐。

清代官服

清代官服

清代官服
明代和清代“补子”的差别,除了部分动物不同外,就是明代的“补子”前后都一样,而清 代的“补”前面的部分是将其图案分成两半。 清代官制设置严谨、细密。无论文官、武将均设置九品十八级,也就是所谓的“正”、“从”。 散官,一名阶官,又称散阶,是按阶品授官,有官名,但没有任何职务,清代设散官的 目的是为了“以叙崇卑”,官品低者则不授。
注: 所谓补服,是指明、清凡装饰有“补子”的官服,称为补服,也称为“补褂”。前后各缀有 一块补子,形式比袍短又类似褂,但是比褂还要长,其袖端平,对襟,所以又名“外褂”、 “外套”,在清代官服中是穿用场合最多,时间最长的一种,而表示官阶差异最明显的地 方,就是文官绣有文禽、武将绣有猛兽纹饰的“补子”。
清代官服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 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 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 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 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 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 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 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清朝的官服制度

清朝的官服制度

清朝的官服制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官服制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官服是官员在公务场合穿着的标志,也是展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象征。

本文将从清朝官服的历史渊源、官服的种类和功能以及官服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清朝官服的历史渊源清朝的官服制度起源于明朝。

明朝官服以丝绸、彩绣为主,具有鲜艳多彩的特点。

随着明朝的灭亡,满洲人建立了清朝,清朝将满洲传统的服饰与汉族服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官服制度。

清朝的官服以统一的标准制作,具有简约、朴素的特点,寓意着清朝统治者的质朴和勤政。

二、清朝官服的种类和功能清朝官服可分为正装和礼服两大类。

正装有五品以下官员穿着,分为冬装和夏装。

冬装采用狐皮或貂皮制作,色泽深沉;夏装则采用蚕丝制作,色泽轻盈。

礼服则是指五品以上官员参加重要国家仪式或朝见皇帝时穿着的服饰。

礼服追求华丽、庄重的效果,采用丝绸为材料,常配有金缕或银线绣制的装饰品。

清朝官服的功能不仅是标志官员身份,更具有仪式性和仪表性。

官员穿着官服时会受到他人的敬重和礼遇,同时也使得朝廷的权威和威严得到体现。

此外,官服还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不同品级的官服颜色、款式和装饰有所区别,清晰地展示了官员的身份和等级。

三、清朝官服对社会的影响清朝官服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官服的存在巩固了封建统治的象征性,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官员穿戴整齐的官服出现在百姓面前,让人们感受到朝廷的权威和统治力。

其次,官服的制作和可替代性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由于官员需要经常更换官服,清朝的纺织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许多文人墨客因此创作了大量关于官服的诗词和歌赋,进一步推动了官服文化的传承。

最后,官服的存在也反映了社会地位的差异和等级制度的存在。

只有具备一定的地位和身份的人才能够穿戴官服,这也加剧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总的来说,清朝的官服制度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官员身份的象征,也是社会秩序、文化传承和等级制度的体现。

清朝官服制度(1)

清朝官服制度(1)

清朝官服制度(1)一、朝服其基本款式由披领(又称扇肩)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相配而成。

上衣衣袖分袖身、熨褶素接袖、马蹄袖端三个部分,腰间有腰帷。

下裳与上衣相接处有襞积,其右侧有正方形的衽。

(1)皇帝朝服:清朝皇帝朝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

朝服分冬朝服和夏朝服,冬朝服又有两种形式,现分述于后。

①皇帝冬朝服一:明黄色,两肩和前胸、后背各绣正龙一条,上衣前后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下平水江牙。

下裳襞积绣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下平水江牙。

下裳其余部位和披领全表以紫貂,马蹄袖端表以薰貂,这是自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

质地多用织成妆花缎或以缎、绸绣制。

②皇帝冬朝服二:明黄色,上衣两肩及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身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列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为八宝水平①,披领、袖端、下裳侧摆和下摆用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再加镶海龙裘皮边。

质地用织成妆花缎或以缎、绸刺绣及缂丝。

以上所述花纹是根据《大清会典》等文献的记载。

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朝袍实物来看,文献所记只是露在衣服外表的花纹。

而实物上的花纹,还考虑到人穿在身上活动时,袍子下襟也常常会暴露出来,所以在衣服里面掩襟的襞积部位,也加绣四个团龙,并在掩襟的裳部加绣一条行龙,全袍总共应实用龙纹43条。

皇帝冬朝服一雍正立像(冬朝服二)十二章纹样的位置:上衣领前列三星、作正角三角形排列,领后为山纹,右肩有兔,代表月,左肩有鸡,代表日;胸前正龙右下方为黼纹(斧形),左下方为黻纹(亞形),后背正龙下方为龙纹,左下方为华虫纹(雉鸟),上衣合起来共八章,与一式冬朝服十二章全在上衣不同。

下幅前身右为火纹,左为粉米;后身右为藻纹,左为宗彝纹。

下幅合起来一共四章。

这种排列方法和以往历朝是不同的。

清朝官员官服

清朝官员官服

清朝官员官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官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清朝官员官服的样式独特、细致,充满了封建礼仪和官场文化,是官员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清朝官员官服的各种细节和寓意,以及它对于官员行为的指导意义。

清朝官员官服分为朝服、便服和冠服三类。

朝服主要用于正式场合,包括宴会、祭祀和举办婚礼等。

官员的朝服由长袍、礼帽、皮带和鞋子等组成。

长袍采用华美的织锦,颜色、纹样和配饰的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官阶和职位。

礼帽高大庄重,其中黄色表示皇帝,蓝色、黑色和红色等不同颜色的帽子分别代表各级官员。

皮带则是身份的象征,官员地位越高,皮带宽度越宽,颜色也越鲜艳。

鞋子采用鹅黄色表示文官,棕色表示武官,配以玉带或金带,烘托了官服的华丽和尊贵。

便服是官员日常工作和外出活动时所穿的服装,相对于朝服来说更为简单、实用。

便服的款式和颜色都比较保守,基本以黑色或蓝色为主,注重整洁和大方,体现了官员在日常工作中务实、低调的工作态度。

同时,便服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官员活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能够满足官员日常工作的需求。

冠服是清朝官员出席重要仪式和庆典时所穿的服装,寓意着封建社会中权力的象征与典礼的庄重。

冠服的款式豪华华丽,采用丝绸和贵重织锦制作,颜色丰富多彩。

官员的冠服帽子高大宽阔,代表他们高贵威严的身份。

除了服饰本身的豪华程度外,官员冠服还会佩戴玉带、金带和金鱼袋等配饰,更加凸显了他们的尊贵和地位。

清朝官员官服的设计和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寓意着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和官场文化。

它不仅是官员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榜样。

官员们在穿着官服时要注意仪表端庄、整洁大方,以体现他们的职责和使命感。

同时,官服也提醒着他们要明辨是非、廉洁奉公,不能因为地位高贵而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

它对于官员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教育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治理。

总而言之,清朝官员官服的设计和使用具有丰富的含义和指导意义。

关于清代吉服的描述

关于清代吉服的描述

关于清代吉服的描述
清代吉服是清朝时期的一种传统官服,主要用于重要场合和正式仪式上的穿着。

以下是对清代吉服的一般描述:
1. 服饰材质:清代吉服通常采用高质量的丝绸面料制作,其中包括蓝色、黄色、粉红色等不同颜色的绸缎。

2. 上衣(褙子):吉服的上衣为褙子,有短袖和长袖两种款式。

褙子的前后分别有扣子或纽扣进行固定。

褙子的领口、袖口以及下摆部分常常用金线或彩色丝线镶边装饰。

3. 下裳(马褂):吉服的下裳为马褂,有长袖和短袖两种款式。

马褂腰附带系带,并且一般可随意打褶。

马褂的领口和袖口也常常用金线或彩色丝线镶边装饰。

4. 裙子(裙袄):女性的吉服通常配以裙子,也称为裙袄。

裙子的长度和式样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身份而有所变化。

裙子的颜色和纹样也有一定的规定,如官员等级越高,颜色和装饰就越丰富。

5. 配饰:吉服通常还会搭配相应的帽子、腰带、鞋袜等
配饰,以及佩戴翡翠、珍珠等贵重珠宝。

清代吉服的款式和设计在不同的场合和身份上会有所差异,同时也会受到时代和地域的影响。

以上描述仅涵盖了一般的特征,具体的吉服款式和细节可能因个人身份和职位而有所不同。

清朝文武官员一品到九品的官服图示完整讲解

清朝文武官员一品到九品的官服图示完整讲解

清朝文武官员一品到九品的官服图示完整讲解文官一品:仙鹤补服,红宝石顶冠,九蟒五爪蟒袍,八抬绿呢大轿,180两/年薪,总督另加16000两/年薪。

中央管:太师、太傅、太保、三阁三殿大学士等。

地方官:大学士兼总督、尚书、漕运、河道总督等。

军队军官:掌銮仪卫事大臣、伊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提督等。

文官二品:锦鸡补服,珊瑚顶冠,九蟒五爪蟒袍,八抬绿呢大轿,155两/年薪,巡抚另加13000两/年薪。

中央管:太子少师、太子少宝、内务府总管、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六部左右侍郎等。

地方官:总督、山东巡抚、巡抚、布政使等。

军队军官: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副都统、总兵、副将等。

文官三品:孔雀补服,蓝宝石顶冠,九蟒五爪蟒袍,八抬绿呢大轿,130两/年薪,按察使另加6000两/年薪。

中央管:督查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等。

地方官: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等。

军队军官:一等侍卫、步军翼尉、参领等。

文官四品:大雁补服,青金石顶冠,八蟒五爪蟒袍,四抬绿呢大轿,105两/年薪,道员另加3700两/年薪。

中央管:通政使副使、大理寺少卿、督察院六科给事中等地方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训道员等。

军队军官:防守尉、佐领、都司等。

文官五品:白鹇补服,水晶顶冠,八蟒五爪蟒袍,四抬绿呢大轿,80两/年薪,从四品知府另加2400两/年薪。

中央管: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等。

地方官:直隶州知州、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等。

军队军官:步军副尉、步军校、关口守御、千户等。

文官六品:鹭鸶补服,砗磲顶冠,八蟒五爪蟒袍,四抬绿呢大轿,60两/年薪,从五品知州另加1250两/年薪。

中央管: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等。

地方官:土通判、州同、运判等。

军队军官:护军校、千总、百户、门千总等。

文官七品:鸂鶒补服,素金顶冠,五蟒四爪蟒袍,45两/年薪,知县另加1200两/年薪。

中央管:主簿、评事、内阁典籍、太常寺博士。

清朝官员服饰

清朝官员服饰

翎羽
在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珐琅或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羽翎羽又分花翎和蓝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说明 功勋越高。
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大清会典》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 贝子以下可以戴。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亲王团龙补服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官员
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又分为文官、武官两种。清代官服补子大体与明朝官服补 子类似。不过清朝文官补服上的禽鸟与明朝最大区别是清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只有一只,而明朝文官补子上的禽 鸟则是两只,明朝和清朝武官补子则都只有一个走兽。
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 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
皇帝
康熙帝朝服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种类。皇帝的龙袍以明黄、金黄或杏黄等亮黄色为主 色,上绣九条龙,但以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实际上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 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龙袍下摆则绣着许多弯曲 的线条,名为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 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贵族
清代亲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龙袍,而贝勒是蟒袍。关于蟒、龙的区别,历来没有明确的答案。一般根据《野获 编》“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即皇帝)所御(龙)袍相肖,但减一爪”及《大清会典》中“凡五爪龙缎立龙 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例,得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 结论。亲王的朝服的颜色只能用土黄或者暗黄,不能是明黄,而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 亲王朝服的下摆也绣有“海水江涯”。

顶戴、花翎、朝珠、补服——清代官员服饰图文详解

顶戴、花翎、朝珠、补服——清代官员服饰图文详解

顶戴、花翎、朝珠、补服——清代官员服饰图文详解严格地说,清代官员的等级区分,归纳到服饰上,实际是有着(补服)、戴(顶戴)、佩(花翎、朝珠、朝带)、坐(座褥)等四个方面。

此文将对此一一介绍。

清代官员半身像第一:补服正常来说,官员的正装除了有冬夏之分,实际上是由蟒袍和补服构成的,即穿在里面的为蟒袍,穿在外面的为补服。

蟒袍()四爪蟒至于蟒袍的规定,三品以上,九蟒(两肩各一、前后襟各三、领一)四爪,不拘颜色;六品以上,八蟒(两肩各一、前后襟各三)四爪,不拘颜色;六品以下及不入流官员,五蟒(前后襟各二、胸绕背缠颈一)四爪,不拘颜色。

有辞典中介绍说,武二品、文三品以上官员着九蟒五爪,这是非常错误的;五爪为皇族专用,普通官员中只有获得特别赏赐者才能穿着。

至于补服,相对来说大家了解地更多一些,如:仙鹤补服(一品文官)•一品:仙鹤(文)、麒麟(武)•二品:锦鸡(文)、狮(武)•三品:孔雀(文)、豹(武)•四品:云雁(文)、虎(武)•五品:白鹇(文)、熊(武)•六品:鹭鸶(文)、彪(武)•七品:鸂鶒(文)、犀牛(武)•八品:鹌鹑(文)、犀牛(武)•九品:练雀(文)、海马(武)•不入流:黄鹂(文)另外,在京城的都察院衙门、在外按察司衙门等官,不论品级,俱穿獬豸补服。

第二:顶戴官帽样式官员的帽子,主要以顶上的饰品(顶戴)来区分等级。

帽顶饰品(如与正文文字有出入,以正文文字为准))顶戴样式(如与正文文字有出入,以正文文字为准)•一品: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一颗;•二品:起花金顶,上衔珊瑚,中嵌小红宝石;•三品:起花金顶,上衔蓝宝石,中嵌小红宝石;•四品:起花金顶,上衔青金石,中嵌小蓝宝石;•五品:起花金顶,上衔水晶,中嵌小蓝宝石;•六品:起花金顶,上衔砗磲,中嵌水晶;•七品:起花金顶,中嵌小水晶;•八品、九品:起花金顶;•新科状元:起花金顶,上衔水晶;•新科进士:镀金荷花,九叶顶。

第三:朝带皇帝用朝带清代官员所使用的朝带,即所谓的忠孝带,按官员等级,分为:故宫藏忠孝带•一品:金方玉版四片,中嵌红宝石;•二品:起花金圆版四片,中嵌红宝石;•三品:起花金圆版四片;•四品:起花金圆版四片;•五品:素金圆版四片,银镶边;•六品:玳瑁圆版四片,银镶边;•七品:素银圆版四片;•八品:明头角圆版四片,银镶边;•九品及不入流:乌角圆版四片,银镶边。

清朝官袍等级划分

清朝官袍等级划分

清朝官袍等级划分
清朝官袍的等级划分如下:
一品官袍:颜色为黄色,袍身上有九条云龙和五只凤凰,还有金丝绣花。

只有皇帝和皇后可以穿着。

二品官袍:颜色为红色,袍身上有七条云龙和五只凤凰,还有金丝绣花。

只有太子、皇子、皇帝的亲属和特殊高级官员可以穿着。

三品官袍:颜色为紫色,袍身上有五条云龙和五只凤凰,还有金丝绣花。

只有少数高级官员可以穿着。

四品官袍:颜色为蓝色,袍身上有三条云龙和五只凤凰,还有金丝绣花。

普通高级官员可以穿着。

五品官袍:颜色为绿色,袍身上有一条云龙和五只凤凰,还有金丝绣花。

普通中级官员可以穿着。

六品官袍:颜色为黄褐色,袍身上有一只凤凰和金丝绣花。

普通低级官员可以穿着。

七品官袍:颜色为灰色,袍身上无图案。

普通下级官员可以穿着。

清朝文武官服集锦,所有的官阶一目了然(1-9品文武补服)

清朝文武官服集锦,所有的官阶一目了然(1-9品文武补服)

清朝文武官服集锦,所有的官阶一目了然(1-9品文武补服)
补服是一种饰有官位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

图案主要缝缀在官服的前胸和后背上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补子,才称补服。

在清代官服中是穿用场合最多,时间最长的一种,而表示官阶差异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文官绣有文禽、武将绣有猛兽纹饰的“补子”。

明代和清代“补子”的差别,除了部分动物不同外,就是明代的“补子”前后都一样,而清代的“补”前面的部分是将其图案分成两半。

清代官制设置严谨、细密。

无论文官、武将均设置九品十八级,也就是所谓的“正”、“从”。

.。

清朝官服

清朝官服

清代官吏朝服清代朝服清代服饰有衮服、朝服、龙袍、蟒袍、补服、吉服、常服、行服等。

朝服分冬、夏二种,其形制为上衣连下裳的形式。

皇帝的冬夏二式,都用明黄色。

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

亲王、郡王则用蓝色及石青色,此下官吏不能用黄色,都用蓝色及石青色或其它颜色,当然十二章纹样也不能用。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

凡补服都为石青色。

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

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

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

郡王,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

贝子,绣五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

本图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为郡王所穿团龙补服。

方形补子所绣的纹样不同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

顶子的资料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九品蓝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岁奉35两一品武职麒麟补服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臣、八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补服。

清朝皇帝服饰大全,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

清朝皇帝服饰大全,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

清朝皇帝服饰大全,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古代帝王穿衣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什么场合穿什么衣,什么时候戴什么冠,这都是有讲究的。

满清也不外如是。

“龙袍”是皇帝穿的衣服,但在清朝,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清朝皇帝的服装具体都有哪些。

朝服又叫具服。

分冬夏两款,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做边缘装饰。

以黄色为主,明黄为贵。

朝服上的图案主要是龙纹与十二章纹样,上衣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下裳为藻、火、宗彝、粉米四章。

十二章衣前后及两臂各绣一条正龙;腰帷处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领绣行龙两条;袖口绣正龙各一条。

康熙朝服像不同场合时间所穿朝服颜色也有所不同。

朝日时服红色,夕月时服白色,祭祀时服蓝色。

朝日冬朝服夕月夏朝服祭祀夏朝服吉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袍”,地位比朝服低一级。

很多人把吉服和朝服弄混,虽然两者乍一眼看上去很像,都有龙有纹的,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吉服(龙袍)在形制上最好辨认的主要有两点不同:1.吉服无披领,而朝服有披领。

2.吉服是一体的(通裁),而朝服分上衣下裳两部分(分裁)。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纹样,开裾上的等一些不同。

雍正皇帝吉服与朝服像对比行服顾名思义,也就是出行的衣服。

一般是骑马出行,打猎时所穿。

康熙油绿色云龙纹暗花缎绵行服袍康熙红色寸蟒妆花缎棉行服袍常服即平常穿着,颜色多样。

与行服差不多。

乾隆酱色暗花缎常服袍乾隆蓝色暗花缎常服袍衮服颜色为石青色,左肩有日,右肩有月,绣正团龙。

一般套穿在朝服或吉服外面。

(清初还有黄色的衮服,可能是当时冠服制度尚未明确)。

衮服顺治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端罩在冬天的时候,代替衮服套穿在朝袍或吉服外的一种翻毛外褂。

黑狐皮端罩甲胄阅兵及狩猎时穿用。

康熙石青色缎绣彩云蓝龙绵甲康熙锁子锦金叶盔甲乾隆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胄《乾隆大阅图》。

清朝官员品级服饰及称呼

清朝官员品级服饰及称呼

清朝官员品级服饰及称呼品级顶戴蟒袍补服一品珊瑚九蟒五爪仙鹤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锦鸡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孔雀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雪雁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白鹇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鹭鸶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打不出)是溪旁加一个鸟和涑鸟旁加一个鸟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鹌鹑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练雀末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黄鹂官员的称呼大学士——中堂。

太子少保——宫保。

吏部尚书——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大宗伯。

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

刑部尚书——大司寇。

兵部尚书——大司马。

工部尚书——大司空。

左都御史——总宪。

左副都御史——副宪。

通政使——银台。

御史——侍御、都老爷。

郎中、员外郎——部郎、郎官。

主事——主政。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河道总督——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漕台、漕帅。

学政——学台、学院、学宪。

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

盐运使——盐司。

道员——道台、观察。

知府——太守、太尊、黄堂、五马。

同知——二府、分府、司马。

通判——别驾、三府。

知州——牧、刺史。

州同——州驾、州司马。

州判——别驾、州司马。

知县——明府、令、大令、宰、邑尊、邑宰、邑令、令尹、大尹。

学官——教官、校官、学老师。

县丞——左堂、二尹、捕厅。

主簿——三尹。

吏目——捕厅、右堂。

典史——捕厅、右堂、廉捕、少尉、少尹、少府。

巡检——捕厅、巡政、分司。

提督——军门、提台。

总兵——总镇、镇台。

副将——协镇、协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 品 武 官
犀牛补服( 犀牛补服(和 七品一样) 七品一样)
八品武官主要有: 八品武官主要有:
外委千总 、八品典仪、 八品典仪、 委署亲军校、 委署亲军校、委署前 锋校、委署护军校、
九 品 文 官
蓝雀补服
九品文官主要有: 九品文官主要有:
一品岁俸180两 两 一品岁俸
二 品 文 官
锦鸡补服
二品文官主要有: 二品文官主要有:
内阁学士、 内阁学士、翰林院掌 院学士、巡抚、布政 院学士、巡抚、 使司布政使、 使司布政使、各部院 左右侍郎、 左右侍郎、内务府总 管 、各省总督
二 品 武 官
狮 子 补 服
二品武官主要有: 二品武官主要有:
独 特 的 顶 戴 和 补 福 来 区 分
有 正 从 之 别 , 每 一 品 级 都 有
级 分 “九 品 十 八 级 ” , 每 等 。 清 朝 官 员 等 和
顶 戴 补 服
外 , 最 能 体 现 此 特 点 的 便 是
然 , 不 得 僭 越 。 清 代 也 不 例
都 很 重 视 等 级 尊 卑 , 秩 序 井
敬 谢 观 赏
青金石 顶戴
青金石是我国自古以来进口 的传统玉料, 的传统玉料,其多数来源于 阿富汗。迄今为止, 阿富汗。迄今为止,在我国 未发现青金石英钟的产地 四品岁俸105两 两 四品岁俸
五 品 文 官
白鹇( 白鹇(xian)补服 )
白鹇:(别名银鸡、银雉、 白鹇:(别名银鸡、银雉、 :(别名银鸡 越鸟、越禽、 越鸟、越禽、白雉 )大型 鸡类。雄鸟全长100~119 鸡类。雄鸟全长 ~ 厘米,雌鸟58~ 厘米 厘米,雌鸟 ~67厘米
六 品 武 官
彪(biao)补服 )
彪,其为似虎 其为似虎 非虎之物也! 非虎之物也! 彪是虎的第三 个也是多余的 儿子。 儿子。通常母 虎只产两崽 , 极偶然也会生 出第三崽, 出第三崽,这 便是彪
六品武官主要有: 六品武官主要有:
门千总、营千总、 门千总、营千总、安 抚使司同知、 抚使司同知、内务府 六品兰翎长、 六品兰翎长、卫千总
一 品 文 官
仙鹤补服
一品文官主要有: 一品文官主要有:
太师、太傅、太保、 太师、太傅、太保、 殿阁大学士 、各部院 尚书、 尚书、督察院左右督 御史
一 品 武 官
麒麟补服
一品武官主要有: 一品武官主要有:
领侍卫内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掌 銮仪卫事大臣 、将 都统、 军、都统、提督
红 宝 石 顶 戴
三等侍卫、守备、宣抚 三等侍卫、守备、 使司同知、 使司同知、千户 、四等 侍卫、 安抚使、 侍卫、 、安抚使、招 讨使、 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水晶顶戴
暖 帽
80
六 品 文 官
鹭鸶补服
鹭鸶( 鹭鸶(lu si)又称白鹭 )
六品文官主要有: 六品文官主要有:
内阁侍读、 内阁侍读、大理寺左右 寺丞、京府通判、 寺丞、京府通判、京县 知县、通判、 知县、通判、翰林院修 直隶州州同、 撰、直隶州州同、州同
左右翼前锋营统领、 左右翼前锋营统领、 八旗护军统领、銮仪 八旗护军统领、 副都统、 使 、副都统、总兵 、 副将
红珊瑚顶戴
凉帽
二品岁俸155两 两 二品岁俸
三 品 文 官
孔雀补服
三品文官主要有: 三品文官主要有: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人府丞、 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 大理寺卿、 使、大理寺卿、顺天府 府尹、奉天府府尹、 府尹、奉天府府尹、按 察使司按察使
督 衔 及 派 往 西 北 两 路 大 臣 , 以 孔 雀 翎 为 冠 饰 , 武 职 五 品 以 上 , 文 职 巡 抚 兼 提
戴 双 眼 花 外 , 品 官 须 奉 特 赏 始 得 翎
花 翎
朝珠
和 京 官 等 , 均 可 佩 挂 朝 珠
文 官 五 品 及 武 官 四 品 上 , 以
粒 大 珠 , 大 珠 共 颗 , 四 朝 珠 共 108 颗 , 每 27 颗
判 定 他 们 的 品 级 呢 ?
是 如 何 通 过 官 员 们 着 的 官 服 , 戴 的 官 帽 来
热 播 , 我 们 对 于 清 代 官 服 的 接 触 多 , 但 尤 而 在 历 代 官 服 的 中 , 由 于 清 代 电 视 剧 的
的 象 征 。
阶 级 、 身 份 等 级 关 系 密 切 , 是 权 力 和 屈 从
四品文官主要有: 四品文官主要有:
通政使司副使 、鸿胪 寺卿、翰林院侍读学 寺卿、 知府、土知府、 士、知府、土知府、 盐运使司运同
四 品 武 官
虎补服
四品武官主要有: 四品武官主要有:
二等侍卫 、贝勒府司 仪长、 仪长、侍卫领班 、佐 都司、城门领、 领、都司、城门领、宣 抚使、 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五品文官主要有: 五品文官主要有:
宗人府理事官、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 郎中、太医院院使、 郎中、太医院院使、 同知、土同知、 同知、土同知、直隶 御使、 州知州 、御使、各部 员外郎 、各州知州
五 品 武 官
熊罴( ) 熊罴(pi)补服
熊和罴。 熊和罴。皆为猛 兽。因以喻勇士 或雄师劲旅
五品武官主要有: 五品武官主要有:

额 驸 因 其 爵 位 戴 三 眼 翎 。 镇 国 公 、 辅 国 公 、 花
即 孔 雀 翎 毛 上 圆 花 纹 ) 之 别 , 除 贝 子 、 固 伦 、
职 即 除 , 花 翎 有 单 眼 、 双 眼 、 三 眼 ( 眼“ ” 摘
缀 于 冠 后 , 称 花 翎 , 除 因 军 功 赏 戴 外 , 离 者
砗磲(che qu)顶戴
砗磲, 砗磲,是世界上最 白的物质(钻石的硬度是 钻石的硬度是10, 白的物质 钻石的硬度是 , 砗磲的白度是10), 砗磲的白度是 ,是稀有 的有机宝石, 的有机宝石,亦是佛教圣 物。
六品岁俸60两 六品岁俸 两
七 品 文 官
鸂鶒( 鸂鶒(xi chi)补服 )
鸂鶒,形大于鸳鸯, 鸂鶒,形大于鸳鸯,而多 紫色,好并游。 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 鸯。
七品文官主要有: 七品文官主要有:
翰林院编修、知事、知县、 翰林院编修、知事、知县、 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 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 州判
七 品 武 官
犀牛补服
七品武官主要有: 七品武官主要有:
城门史、把总、 城门史、把总、安抚 使司佥事、 使司佥事、七品典仪
面 不 再 介 绍
素 金 顶 。 故 八 九
了 清 朝 官 服 制 度 。 历 代 官 服
明 朝 的 官 服 制 度 , 最 终 形 成
础 上 , 又 在 许 多 方 面 沿 袭 了
统 治 者 在 坚 持 满 族 官 服 的 基 自 清 初 至 乾 隆 朝 , 清 朝
顶戴分为暖帽和凉帽两种 顶戴分为暖帽和凉帽两种 暖帽
暖帽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 暖帽为圆形, 边,材料多为皮质 ,凉帽为喇 叭形(上图为凉帽)。 )。每年三 叭形(上图为凉帽)。每年三 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 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
三 品 武 官
豹 补 服
三品武官主要有: 三品武官主要有: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 锐营翼长、前锋参领、 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 参领、 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参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参将、 指挥使 、指挥同知
蓝宝石顶戴
凉帽
暖 帽 130
四 品 文 官
云雁补服
顶 , 八 品 、 九 品
金 顶 , 其 中 七 品 七 、 八 、 九
品 均 官 品 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顶 用 用 官 戴 镂 素 皆 后 花 金 为
七品岁俸45两 七品岁俸 两
八 品 文 官
鹌鹑补服
八品文官主要有: 八品文官主要有:
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布政司库大使、 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 大使、按察司知事、 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 县丞、 历、县丞、州学正
治 天 下 的 最 直 接 、 最 外 在 的 表 现 式 , 与 形
作 为 礼 仪 之 邦 , 服 饰 是 封 建 统 治 者 以 礼“ ”
外 , 也 是 民 俗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分 。 中 国 部 服 饰 除 了 为 人 们 遮 身 蔽 体 的 实 用 功 能 之
顶戴 云肩
补子 马蹄袖 靴
钦天监监侯、司书、府知 钦天监监侯、司书、 同知知事、通判知事、 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 翰林院侍诏、 县主薄 、翰林院侍诏、钦 天监司晨、 天监司晨、博士
九 品 武 官
海马补服
九品武官主要有: 九品武官主要有:
各营兰翎长 、外委 把总、 把总、太仆寺马厂委 署协领 九品岁俸35 九品岁俸 两
和 硕 额 驸 戴 用 , 一 般 为 单 眼 花 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