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服饰之 清代官吏朝服

合集下载

清代各级官员官服、顶戴、花翎、朝珠百科,等级森严,禁止僭越!

清代各级官员官服、顶戴、花翎、朝珠百科,等级森严,禁止僭越!

清代各级官员官服、顶戴、花翎、朝珠百科,等级森严,禁止僭越!公元1644年满族入关,占领北京,建立清朝。

清代官服对明有所保留,如衮服、朝服的十二章纹;官服补子;官帽顶所用珠玉、珊瑚、宝石、金银的等差。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

清代官员补服:清代补服、补子,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凡补服都为石青色。

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

清官共分九品十八级,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所以才有成语衣冠禽兽)清代官员顶戴花翎: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

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

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等级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

'目晕'俗称为'眼',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为贵。

官帽又分为朝冠和吉服冠:朝冠,是上朝时戴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

亲王10颗,亲王世子9颗,郡王8颗,贝勒7颗,贝子6颗,镇国公5颗,辅国公、不入八分公、民公均4颗,侯爵3颗,伯爵2颗,一品官1颗,一品以下不镶冬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吉服冠,是穿吉服或平时戴的官帽。

吉服冠顶有顶珠及金属底座,底座用金、铜,镂刻花纹。

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清代官员:朝珠朝珠是朝服上佩戴的珠串,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之一。

清朝朝服吉服常服

清朝朝服吉服常服

清朝朝服吉服常服
清朝朝服/吉服/常服
【朝服】最让人注目可能就是补褂,皇帝的补褂称呼“衮服”,而皇子的补褂被称为“龙褂”,大臣的则被称为“补服”,分圆补和方补两种:
(圆补)是宗室贵族的专用补子,皇帝、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固伦额驸等用,圆补上为五爪金龙纹,分别饰于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后背;
(方补)均用于文官武将等官员,文官是都是禽鸟类,而武官都是猛兽类的:
一品朝冠饰红宝石,文官绣仙鹤,武官绣麒麟
二品朝冠饰镂花珊瑚,文官绣锦鸡,武官绣狮
三品朝冠饰蓝宝石,文官绣孔雀,武官绣豹
四品朝冠饰青金石,文官绣雁,武官绣虎
五品朝冠饰水晶,文官纤白鹇,武官绣熊
六品朝冠饰砗磲,文官绣鹭鸶,武官绣彪
七品朝冠饰素金,文官绣鸂鶒,武官绣犀牛
八品朝冠饰缕花金顶,文官鹌鹑,武官绣犀牛
九品朝冠饰镂花金顶,文官绣练雀,武官绣海马
【吉服】就是我们常说的“龙袍”或“蟒袍”。

吉服一般用于喜庆仪式、典礼,以及祭祀,但场合的重要程度要次于朝服。

清代亲王一般都是龙袍,而贝勒是蟒袍。

关于蟒、龙的区别,历
来没有明确的答案,从《大清会典》中得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结论。

吉服冠上的顶珠不像朝服冠上是椭圆和棱形,而全部是圆形。

吉服的底座更是比朝服底座要小得多。

【常服】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公服”。

平常衙门办公,都穿的是常服,丧期和忌辰时都用常服,也称素服。

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褂,决定是否佩戴朝珠。

清朝官员的服饰

清朝官员的服饰

清朝官员的服饰官员服饰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

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品级顶戴蟒袍补服(文官)(武官)一品珊瑚九蟒五爪仙鹤麒麟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锦鸡狮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孔雀豹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雪雁虎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白鹇熊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鸬鹚彪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紫鸳鸯犀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鹌鹑犀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练雀海马未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黄鹂顶戴和花翎文武官员的朝冠式样大致相同,品级的区别,一是在于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质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区别是在冠顶镂花金座上的顶珠,以及顶珠下的翎枝不同。

这就是清代官员显示身份地位的"顶戴花翎"。

顶珠的质料、颜色依官员品级而不同。

一品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ch ēqú车渠,一种南海产的大贝,古称七宝之一〕,七品用素金,八品镂花阴纹,金顶无饰,九品镂花阳纹,金顶。

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

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

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

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

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

翎有蓝翎、花翎之别。

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

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

"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

顺治十八年(1661年)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

清朝服饰的等级制度

清朝服饰的等级制度

清朝服饰的等级制度篇一:清朝的官吏等级和衣服清朝的官吏等级和衣服一、品级(级别)1、正一品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CW)文京外官:无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2、从一品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政治局W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3、正二品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7、正四品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清代官吏便服与朝服介绍

清代官吏便服与朝服介绍

清代官吏便服与朝服介绍
清代官吏便服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

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

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

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

对襟马褂多当礼服。

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

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

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

颜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

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

清代长袍多开衩,官吏士庶开两衩,皇族宗室开四衩。

在清朝以开衩为贵。

但也有不开衩的,俗称“一裹圆,为一般的市民服饰。

开衩袍,也称“箭衣”,袖口有装有箭袖,以便骑马射箭,因其袖似马蹄,故称“马蹄袖”。

平常袖口翻起,行礼时放下。

这种服装是满族的服装特色,最初出现在入关之前,而后沿用于整个清代。

一般士庶如穿无衩之袍作礼服时,也须另装一幅马蹄袖,用钮扣系在袖端,礼臂则解下。

这种袖子叫“龙吞口”。

袍服中尤以蟒袍为贵。

不绣蟒纹的袍服,除颜色有禁例外,一般人都可服用。

另有缺襟袍,其袍右襟裁下一块,然后用钮扣系住,以便骑马行走,一般多用于行装。

本土为戴暖帽、穿琵琶襟马褂、开衩袍及皂靴的官吏。

清代。

清朝官员服饰及俸禄

清朝官员服饰及俸禄

清朝官员服饰及俸禄官员服饰及俸禄1、文官: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岁奉35两;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2、武官: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3、清朝顶戴花翎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

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

中国古代文化(清)

中国古代文化(清)

二品官用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
珊瑚的颜色常呈白色,但宝石级珊瑚为 红色、粉红色、橙红色,可以用作官帽 之上,仅次于红宝石。
二 品 朝 冠
二 品 吉 服 冠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
饰小红宝石,上衔小 蓝宝石,吉服冠用蓝 宝石顶;岁奉39两, 加支204两 。正三品 武职京官:前锋参领、 护军参领、骁骑参领、 王府长史等
八、九品都是金顶,区别是七品官用素
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
七 品 吉 服 冠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
文镂金顶,吉服冠用 镂花素金顶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 厂委署协领
三 清朝男子服饰
清代普通男子服饰主要有袍服、褂、 袄、衫、裤等。
满人初进关时,马褂只限于八旗士兵穿用。
直到康熙雍正年间,才开始在社会上流行, 并发展成单、夹、纱、皮、棉等服装,成为 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着。之后更逐渐演变 为一种礼仪性的服装,不论身份,都以马褂 套在长袍之外,显得文雅大方。
三、常服
型制:圆领、大襟、马蹄袖、四 开裾长袍,以素色暗花衣料缝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
补子。补子又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 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 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 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 犀牛,九品海马。
清朝皇帝康熙
夏清 朝康 服熙 皇 帝 祈 谷 穿 用 的
清朝皇帝乾隆
清 乾 隆 皇 帝 一 式 冬 朝 服
夏朝服
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
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 用白色。 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 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 帷绣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 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 行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 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 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 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

清朝官服前的图案(1-9品)文武俱全

清朝官服前的图案(1-9品)文武俱全

清朝官服前的图案(1-9品)⽂武俱全清朝官服前标志⼤全(1-9品⽂武俱全)由东北关外的⼥真民族建⽴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个封建专制王朝。

清朝的官服突出了满族的民族特⾊,彻底改变了延续⼏千年的汉族官服⾯貌。

这些服式的满族特⾊突出表现在冠帽、马蹄袖、袍褂和长裤上。

清代官员的礼帽⼗分特殊,就是⼈们很熟悉的拖着⽻⽑长翎的圆顶⼤帽。

它分为两种:⼀种是从8⽉戴到来年2⽉,叫暖帽,另⼀种在3⽉⾄8⽉戴,叫作凉帽。

暖帽为圆形,中间圆顶,周边有⼀道宽折檐,⽤⿊⾊的呢料、绒布或绸缎制成。

帽檐是貂⽪、海龙⽪、狐⽪等名贵⽪料做成。

帽⼦顶上缀有红⾊的帽纬,中央装着顶珠。

顶珠⽤宝⽯、珊瑚、⾦、银等制作,是区分官品⾼下的重要标志。

凉帽是⼀个圆锥体的笠帽,⽤⽟草或藤丝、⽵丝编成。

外⾯罩上罗纱,缀有红⾊帽帏,加有顶珠。

皇帝的帽⼦最为华贵,有3层帽顶,上⾯嵌有⾦龙。

冠顶⽤⾦丝嵌制,上镶4条⾦龙,每条龙都⼝衔宝珠,冠顶中央嵌1颗⼤珍珠,周围也嵌有珍珠宝⽯。

马蹄袖,本名"箭袖",是武⼠射箭时挡在⼿部的防护⾐物。

外形酷似⼀只马蹄。

它装在清⼈常穿的开衩箭⾐袖⼝上,平时可以翻起,⾏礼时放下来盖住⼿。

它是清⼈特别看重的满族民族服饰。

满族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它与汉族袍服明显不同,上⾝紧窄贴⾝,袖⼦较细瘦,下⾝的前后左右开衩,这也是有等级限制的。

皇室袍⼦开四衩,官员百姓的袍褂只许在前后开两衩。

袍⼦均为圆领,右衽。

皇帝的礼服袍⼦⽤明黄⾊,绣有龙纹。

官员和命妇们穿绣有蟒纹的袍⼦。

在袍服外⾯加穿外褂,是满族服装的⼀⼤特征。

外褂⽐袍⼦短,⼀般是对襟、圆领、袖⼦较宽松,袖⼝平齐。

马褂是⼀种⾮常短⼩的外褂,长不及腰,袖⼦不过肘部。

对襟马褂也经常被当作宫中礼服穿⽤。

黄⾊的马褂最为尊贵。

与马褂相近的还有马甲,这也是由骑射⽣活决定的⾐服式样。

马甲没有袖⼦,主要贴穿,⽤以保暖,后来逐渐成了外⾐。

清朝官服前标志——九品⽂武官。

清朝官服制度(1)

清朝官服制度(1)

清朝官服制度(1)一、朝服其基本款式由披领(又称扇肩)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相配而成。

上衣衣袖分袖身、熨褶素接袖、马蹄袖端三个部分,腰间有腰帷。

下裳与上衣相接处有襞积,其右侧有正方形的衽。

(1)皇帝朝服:清朝皇帝朝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

朝服分冬朝服和夏朝服,冬朝服又有两种形式,现分述于后。

①皇帝冬朝服一:明黄色,两肩和前胸、后背各绣正龙一条,上衣前后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下平水江牙。

下裳襞积绣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下平水江牙。

下裳其余部位和披领全表以紫貂,马蹄袖端表以薰貂,这是自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

质地多用织成妆花缎或以缎、绸绣制。

②皇帝冬朝服二:明黄色,上衣两肩及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身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列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为八宝水平①,披领、袖端、下裳侧摆和下摆用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再加镶海龙裘皮边。

质地用织成妆花缎或以缎、绸刺绣及缂丝。

以上所述花纹是根据《大清会典》等文献的记载。

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朝袍实物来看,文献所记只是露在衣服外表的花纹。

而实物上的花纹,还考虑到人穿在身上活动时,袍子下襟也常常会暴露出来,所以在衣服里面掩襟的襞积部位,也加绣四个团龙,并在掩襟的裳部加绣一条行龙,全袍总共应实用龙纹43条。

皇帝冬朝服一雍正立像(冬朝服二)十二章纹样的位置:上衣领前列三星、作正角三角形排列,领后为山纹,右肩有兔,代表月,左肩有鸡,代表日;胸前正龙右下方为黼纹(斧形),左下方为黻纹(亞形),后背正龙下方为龙纹,左下方为华虫纹(雉鸟),上衣合起来共八章,与一式冬朝服十二章全在上衣不同。

下幅前身右为火纹,左为粉米;后身右为藻纹,左为宗彝纹。

下幅合起来一共四章。

这种排列方法和以往历朝是不同的。

知识点39:清朝服饰制度中的官员服饰形制

知识点39:清朝服饰制度中的官员服饰形制

清朝服饰中国历代服饰赏析知识点39:清朝服饰制度中的官员服饰形制教学目的:清朝官员服饰特点。

以图示法介绍清朝官员服饰的形制。

内容纲目:(一)清代官员的服饰规制的特征(二)清官员礼服的组成及服饰特征(三)清官员吉服种类及服饰特征(四)清代官员补服的款式特征(五)明清两代补服的差异性分析(一)清代官员的服饰规制的特征清代的官服制度:亲王及文武百官品服有朝服、朝冠、端罩、蟒袍、吉服冠、补服等。

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的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样。

清代官员的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

箭袖、襞积、裾左右开叉。

朝服包括了朝冠(分冬夏)、补服、披肩、朝带、朝珠。

亲王一下至一品,其冠顶用红宝石,只是用所饰东珠的数目来区分等级。

二品官员的冠顶饰小宝石,上衔镂花珊瑚。

三品顶戴小红宝石,上衔蓝宝石。

四品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青金石。

五品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

六品顶戴饰小蓝宝石,上衔砗磲。

七品顶戴饰小水晶,上衔素金。

八品顶戴为阴文镂花金顶。

无装饰。

九品顶戴阳文镂金顶。

衍圣公夏朝冠六品朝冬朝冠(1)朝冠清代皇公贵族的补服在《大清会典图》规定:皇子,龙褂用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及前后各一团,间以五彩;亲王,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郡王,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固伦额附同:镇国公,绣五爪正蟒二方,前后各一,辅国公和硕额附、侯、伯补服同。

(2)皇亲贵胄补服清亲王圆形补服披肩(3)披领(4)朝珠朝珠“身子”共计108颗,均由不同质地的珠子组合而成。

皇亲胄贵各等级朝珠款式随位阶高低有异,但皆不可用东珠。

(5)朝带金黄色,带纷下广而锐。

亲王制同。

(图中的朝带并非皇亲国戚之朝带,但款式大同小异)(1)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可用之。

各级不同的官阶高低,端罩在颜色、材质上各有不同。

(三)清官员吉服种类及服饰特征在清史中所提及的清代蟒袍,一律都指“吉服袍”文武百官皆穿,不分等级。

清代服饰文化有哪些

清代服饰文化有哪些

清代服饰文化:清代官服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

官帽与前朝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

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

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

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

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

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

清代服饰文化:清代皇帝朝服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

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

清代皇帝服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

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

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

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

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

清代服饰文化:清代皇帝龙袍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

清代皇帝龙袍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

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

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

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

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

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

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

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

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

清朝官员官服

清朝官员官服

清朝官员官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官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清朝官员官服的样式独特、细致,充满了封建礼仪和官场文化,是官员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清朝官员官服的各种细节和寓意,以及它对于官员行为的指导意义。

清朝官员官服分为朝服、便服和冠服三类。

朝服主要用于正式场合,包括宴会、祭祀和举办婚礼等。

官员的朝服由长袍、礼帽、皮带和鞋子等组成。

长袍采用华美的织锦,颜色、纹样和配饰的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官阶和职位。

礼帽高大庄重,其中黄色表示皇帝,蓝色、黑色和红色等不同颜色的帽子分别代表各级官员。

皮带则是身份的象征,官员地位越高,皮带宽度越宽,颜色也越鲜艳。

鞋子采用鹅黄色表示文官,棕色表示武官,配以玉带或金带,烘托了官服的华丽和尊贵。

便服是官员日常工作和外出活动时所穿的服装,相对于朝服来说更为简单、实用。

便服的款式和颜色都比较保守,基本以黑色或蓝色为主,注重整洁和大方,体现了官员在日常工作中务实、低调的工作态度。

同时,便服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官员活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能够满足官员日常工作的需求。

冠服是清朝官员出席重要仪式和庆典时所穿的服装,寓意着封建社会中权力的象征与典礼的庄重。

冠服的款式豪华华丽,采用丝绸和贵重织锦制作,颜色丰富多彩。

官员的冠服帽子高大宽阔,代表他们高贵威严的身份。

除了服饰本身的豪华程度外,官员冠服还会佩戴玉带、金带和金鱼袋等配饰,更加凸显了他们的尊贵和地位。

清朝官员官服的设计和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寓意着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和官场文化。

它不仅是官员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榜样。

官员们在穿着官服时要注意仪表端庄、整洁大方,以体现他们的职责和使命感。

同时,官服也提醒着他们要明辨是非、廉洁奉公,不能因为地位高贵而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

它对于官员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教育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治理。

总而言之,清朝官员官服的设计和使用具有丰富的含义和指导意义。

清代官服

清代官服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 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官员的称呼
大学士—————中堂 太子少保————宫保 吏部尚书————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大宗伯 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 刑部尚书————大司寇 兵部尚书————大司马 工部尚书————大司空 左都御史————总宪 左副都御史———副宪 通政使—————银台 御史——————侍御、都老爷 郎中、员外郎——部郎、郎官 主事——————主政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河道总督————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漕台、漕帅 学政——————学台、学院、学宪 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 盐运使—————盐司
官员的服饰:
品级——顶戴—————————蟒袍————补服(文/武) 一品——珊瑚—————————九蟒五爪——仙鹤/麒麟 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锦鸡/狮子 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孔雀/豹 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雪雁/虎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白鹇/虎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鹭鸶/彪 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鸂鶒/犀牛 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鹌鹑/犀牛 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蓝雀/海马 末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黄鹂/无 清代文、武官补服图案
补服图案 一品

清朝服饰制度

清朝服饰制度
其种类有琥珀朝珠、料器朝珠、核雕人物山水朝珠、鹤顶红朝珠、沉香木朝珠、象牙 朝珠串、翡翠朝珠、核雕翡翠珊瑚朝珠、南红玛瑙朝珠、雕瓷朝珠、翠玉猫眼石朝珠、 树籽朝珠串等。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 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其中东珠和明 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
云肩
前面我们提过官员肩膀上的就是云肩。关于云肩没有太多的资料。有的说什么官员都 有,就是个装饰。有的说三品以上才有。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后者。
在梦回大清系列群里我们规定的是,三品以上才带云肩
朝珠
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 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 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专家认为,总数为108粒宝珠,代表12 个月、24节气、72候; 而4个佛头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背云则寓意“一元复始”;3串“记捻”表示 一个月里的上、中、下三旬,总和为30天。朝珠由佛念珠衍化而来,是清代官服特有 的配饰。按清制,只有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的官员,上朝时才能配挂朝珠。朝珠 的质料有东珠、翡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 “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 各10粒,名为“记捻”。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 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 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 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清朝的服饰制度: 一、官服、宗室服装 二、顶戴、花翎、补服 三、一些特殊的服装

清朝官员服饰

清朝官员服饰

翎羽
在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珐琅或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羽翎羽又分花翎和蓝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说明 功勋越高。
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大清会典》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 贝子以下可以戴。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亲王团龙补服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官员
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又分为文官、武官两种。清代官服补子大体与明朝官服补 子类似。不过清朝文官补服上的禽鸟与明朝最大区别是清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只有一只,而明朝文官补子上的禽 鸟则是两只,明朝和清朝武官补子则都只有一个走兽。
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 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
皇帝
康熙帝朝服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种类。皇帝的龙袍以明黄、金黄或杏黄等亮黄色为主 色,上绣九条龙,但以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实际上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 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龙袍下摆则绣着许多弯曲 的线条,名为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 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贵族
清代亲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龙袍,而贝勒是蟒袍。关于蟒、龙的区别,历来没有明确的答案。一般根据《野获 编》“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即皇帝)所御(龙)袍相肖,但减一爪”及《大清会典》中“凡五爪龙缎立龙 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例,得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 结论。亲王的朝服的颜色只能用土黄或者暗黄,不能是明黄,而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 亲王朝服的下摆也绣有“海水江涯”。

顶戴、花翎、朝珠、补服——清代官员服饰图文详解

顶戴、花翎、朝珠、补服——清代官员服饰图文详解

顶戴、花翎、朝珠、补服——清代官员服饰图文详解严格地说,清代官员的等级区分,归纳到服饰上,实际是有着(补服)、戴(顶戴)、佩(花翎、朝珠、朝带)、坐(座褥)等四个方面。

此文将对此一一介绍。

清代官员半身像第一:补服正常来说,官员的正装除了有冬夏之分,实际上是由蟒袍和补服构成的,即穿在里面的为蟒袍,穿在外面的为补服。

蟒袍()四爪蟒至于蟒袍的规定,三品以上,九蟒(两肩各一、前后襟各三、领一)四爪,不拘颜色;六品以上,八蟒(两肩各一、前后襟各三)四爪,不拘颜色;六品以下及不入流官员,五蟒(前后襟各二、胸绕背缠颈一)四爪,不拘颜色。

有辞典中介绍说,武二品、文三品以上官员着九蟒五爪,这是非常错误的;五爪为皇族专用,普通官员中只有获得特别赏赐者才能穿着。

至于补服,相对来说大家了解地更多一些,如:仙鹤补服(一品文官)•一品:仙鹤(文)、麒麟(武)•二品:锦鸡(文)、狮(武)•三品:孔雀(文)、豹(武)•四品:云雁(文)、虎(武)•五品:白鹇(文)、熊(武)•六品:鹭鸶(文)、彪(武)•七品:鸂鶒(文)、犀牛(武)•八品:鹌鹑(文)、犀牛(武)•九品:练雀(文)、海马(武)•不入流:黄鹂(文)另外,在京城的都察院衙门、在外按察司衙门等官,不论品级,俱穿獬豸补服。

第二:顶戴官帽样式官员的帽子,主要以顶上的饰品(顶戴)来区分等级。

帽顶饰品(如与正文文字有出入,以正文文字为准))顶戴样式(如与正文文字有出入,以正文文字为准)•一品: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一颗;•二品:起花金顶,上衔珊瑚,中嵌小红宝石;•三品:起花金顶,上衔蓝宝石,中嵌小红宝石;•四品:起花金顶,上衔青金石,中嵌小蓝宝石;•五品:起花金顶,上衔水晶,中嵌小蓝宝石;•六品:起花金顶,上衔砗磲,中嵌水晶;•七品:起花金顶,中嵌小水晶;•八品、九品:起花金顶;•新科状元:起花金顶,上衔水晶;•新科进士:镀金荷花,九叶顶。

第三:朝带皇帝用朝带清代官员所使用的朝带,即所谓的忠孝带,按官员等级,分为:故宫藏忠孝带•一品:金方玉版四片,中嵌红宝石;•二品:起花金圆版四片,中嵌红宝石;•三品:起花金圆版四片;•四品:起花金圆版四片;•五品:素金圆版四片,银镶边;•六品:玳瑁圆版四片,银镶边;•七品:素银圆版四片;•八品:明头角圆版四片,银镶边;•九品及不入流:乌角圆版四片,银镶边。

清朝官服

清朝官服

清代官吏朝服清代朝服清代服饰有衮服、朝服、龙袍、蟒袍、补服、吉服、常服、行服等。

朝服分冬、夏二种,其形制为上衣连下裳的形式。

皇帝的冬夏二式,都用明黄色。

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

亲王、郡王则用蓝色及石青色,此下官吏不能用黄色,都用蓝色及石青色或其它颜色,当然十二章纹样也不能用。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

凡补服都为石青色。

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

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

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

郡王,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

贝子,绣五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

本图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为郡王所穿团龙补服。

方形补子所绣的纹样不同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

顶子的资料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九品蓝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岁奉35两一品武职麒麟补服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臣、八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补服。

清朝官员的服饰和称呼

清朝官员的服饰和称呼

清朝官员的服饰和称呼清朝官员的服饰和称呼官员的服饰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

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品级——顶戴—————————蟒袍————补服(文/ 武)一品——珊瑚—————————九蟒五爪——仙鹤 / 麒麟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锦鸡 / 狮子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孔雀 / 豹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雪雁 / 虎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白鹇 / 虎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鹭鸶 / 彪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溪鸟)鸟和(束力鸟)鸟 / 犀牛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鹌鹑 / 犀牛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蓝雀 / 海马末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黄鹂 / 无官员的称呼大学士—————中堂太子少保————宫保吏部尚书————天官、冢宰礼部尚书————大宗伯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刑部尚书————大司寇兵部尚书————大司马工部尚书————大司空左都御史————总宪左副都御史———副宪通政使—————银台御史——————侍御、都老爷郎中、员外郎——部郎、郎官主事——————主政总督——————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河道总督————河台、河帅漕运总督————漕台、漕帅学政——————学台、学院、学宪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盐运使—————盐司道员——————道台、观察知府——————太守、太尊、黄堂、五马同知——————二府、分府、司马通判——————别驾、三府知州——————牧、刺史州同——————州驾、州司马州判——————别驾、州司马知县——————明府、令、大令、宰、邑尊、邑宰、邑令、令尹、大尹学官——————教官、校官、学老师县丞——————左堂、二尹、捕厅主簿——————三尹吏目——————捕厅、右堂典史——————捕厅、右堂、廉捕、少尉、少尹、少府巡检——————捕厅、巡政、分司提督——————军门、提台总兵——————总镇、镇台副将——————协镇、协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服饰之清代官吏朝服
>清朝官服,清朝官员服饰。

清朝官服制度,同样反映了清朝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

清统治者是以骑射武力征服了腐朽的明王朝,要维持统治,巩固政权,就要不忘这一根本。

反映在服饰的典章制度中也是以“勿忘祖制”为戒。

清太宗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28年),就曾谕告诸王、贝勒:“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轻循汉人之俗,不亲弓矢,则武备何由而习乎?射猎者,演武之法;服制者,立国之经。

嗣后凡出师、田猎,许服便服,其余悉令遵照国初定制,仍服朝衣。

并欲使后世子孙勿轻变弃祖制。

”(《清史稿·舆服志》)作为载入史册的清朝官服定制,是乾隆皇帝所定,距清定都北京已近百年。

直至清末,官服制度再无大的变动。

这是一套极为详备、具体的规章,不许僭越违制,只准“依制着装”。

上自皇帝、后妃,下至文武官员以及进士、举人等,均得按品级服用。

清朝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用于祭祀庆典的有朝冠;常朝礼见的有吉服冠;燕居时有常服冠;出行时有行冠,下雨时有雨冠等。

每种冠制都分冬夏两种,冬天所戴之冠称暖帽,夏天所戴叫凉帽。

清代服饰有衮服、朝服、龙袍、蟒袍、补服、吉服、常服、行服等。

朝服分冬、夏二种,其形制为上衣连下裳的形式。

皇帝的冬夏二式,都用明黄色。

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

亲王、郡王则用蓝色及石青色,此下官吏不能用黄色,都用蓝色及石青色或其它颜色,当然十二章纹样也不能用。

本图为官吏穿的绣蟒朝服展示图。

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

补子又分为文官、武官两种。

清代官服补子大体与明朝官服补子
类似。

不过清朝文官补服上的禽鸟与明朝最大区别是清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只有一只,而明朝文官补子上的禽鸟则是两只,明朝和清朝武官补子则都只有一个走兽。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鸳鸯,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蓝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獬豸乃神兽,专司辨别忠奸。

补子上除了有飞禽走兽外,还绣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

补服均是由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三织造订做进贡的,用料讲究,做工精良,尺寸、图案都有严格规定,官员不能私自改变身上与其品级相对应的官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