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弯曲问题的判读技巧

合集下载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的判读

二.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㈠、等温线图的判读:1. 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1)、由于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数值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下垫面性质较为均一。

(3)、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地>海洋,冬季:陆地<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点北陆北,点南陆南”规律: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或南)半球时,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或南)弯曲,海洋相反。

反之亦然,如果大陆等温线向北(或南)弯曲,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或南)半球。

(4)、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值)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值)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5)、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高纬)方向弯曲。

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低纬)方向弯曲。

2. 等温线图的判读:(1)等温线的疏密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纵观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地区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④、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

(2)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向高纬(低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高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归纳如下:(3)等温线的走向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分析出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一、判断南、北半球 1、判读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从地球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据此可归纳: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

2、应用分析【例1】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哪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分析】根据图中指向标,图示地区等温线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

二、判断温差 1、判读规律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

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

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2、应用分析【例2】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温差大小。

【分析】第(1)题:1月代表我国冬季,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特征可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我国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小于南方;②冬季,我国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③冬季,我国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

第(2)题:从甲、乙两地等温线疏密度看,甲地等温线较乙地密集,所以甲地气温差异比乙地大。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1、判读规律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温线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 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2.判断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2.判断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等温线弯曲的判读规律: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

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2.判断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判读
学习目标
1、掌握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数值及递变规律、延伸方向、弯曲、疏密) 及影响因素。 2、等温线时空变化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3、学会各种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1.判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数值大小一般与纬度位置、地势高低、寒暖流等因素

有关

根据数值大小求气温差 根据气温数值变化判断气温空间分布规律
解析:等温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影响的主要因素: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 南方大于北方,且昼长南方大于北方,北方受冬季风的影 响较大。因此越往北气温越低,等温线的数值越往北越低;
延伸方向
由于全球海陆位置、地形状况等因素并不单一,因此使等温线在实际 上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分析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我们不难看出影响等 温线的主要因素: 1、若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等温线受纬度(即太阳 辐射)的影响显著; 2、若等温线与纬线斜交(或者说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受海陆位 置影响较大; 3、如果等温线与山地、高原的边缘(或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受地 形、地势影响较大。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 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 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可以看出某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4.2.1.2. 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图表显示不出来,按等温线变化解说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纬度)(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3)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地形(山地垂直高度)(5)暖流:向高纬凸寒流:向低纬凸暖流增温寒流降温洋流(6)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7)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气温垂直递减地势高(8)锯齿状分布(南美洲7月气温图)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地势高低起伏大°4.2.1.3.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向高纬凸出则较相邻地区温度也较高。

4.2.1.4. 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2.1.5. 读出温度最值:通过分析图中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温度差异的大小。

4.2.1.6. 几条主要的等温线: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4.2.1.7. 找出图中特殊形状等温线所在的地区:有的等温线图上,有一些等温线形状特殊的地区,为气温状况特殊的地区。

(如2003年高考题中等温线沿太行山向南急转)4.2.1.8. 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的温度: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高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

总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规律。

干货:等温线图五大解题技巧

干货:等温线图五大解题技巧

干货:等温线图五大解题技巧
困惑焦虑
最近很多家长在咨询等温线的阅读方法,今天小巍聊地理发文指导等温线图的应用及解题技巧。

南北半球判断
技巧: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减为北半球,等温线由北向南数值递减为南半球。

季节或月份判断
技巧:同纬度地区大陆和海洋等温线弯曲状况,夏季(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冬季(1月份)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判断海陆位置
技巧: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影响气温因素判断
(1)纬度因素: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2)海陆与地形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的部分大多发生在海陆交界处,或是地势起伏大的地区。

山地与盆地
(1)盆地为闭合曲线(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
(2)山地为闭合曲线(冬季、夏季均为低温中心)
例题:读图,假如a>b>c,曲线表示等温线,图示内容为某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则海拔高度相同的甲、乙两地海陆分布情况是
( B )
A.陆地、陆地
B. 海洋、陆地
C.陆地、海洋
D. 海洋、海洋
解题思路:
微店视频资源简介:
新知讲解类:1.初一地理上册、2.初一地理下册、3.初二地理上册、4.初二地理下册
中考备考类:5.基础知识精讲、6.中考专题复习、7.中考地理笔记、8.一轮复习微课
课后练习类:9.课后活动题微课。

等温线弯曲问题的判读技巧

等温线弯曲问题的判读技巧

巧技读判的题问曲弯线温等源自。流径是因原要主的出凸海外向线值等 响影断判以可则�口海入江长为处此系联再�低降度盐的处该 使而因原种某于由点 Q 明说�点 Q 于大度盐 c、b 然显�c、b 于线度盐等交线切作点 Q 过�断判三法方据根以可�低高度盐 的海外与域海点 Q 断判须必先首题此 。素因要主的凸外向线值 等响影断判求要�四图如�题 11 题考高年 2002��5 例 。脊山为故�度高侧 两于大度高心中则�c、b�a 果如�谷山为故�度高侧 两于小度高心中处此明说�c、b�a 果如�c、b 于交相 线高等与线助辅作法方上以据依可。称名位部形地的示 表线虚断判求要��图布分线高等�三图如�4 例 。题问的类之曲弯的线度盐等于关中考高年 2002 及以�线谷山、线脊山断判来用以可还它�此如仅 不。便方常非来起用运际实�杂复很乎似下之看初法此 。�温增�过经流暖有 点 a 即��甲�乙因�c、b 于高度温点 a 然显、3 �甲为度温点两 c 、b 则�点两 c、b 于交相甲线温等与线切点 a 作、2 �乙为度温点 a 则�点 a 于交相乙线温等与 L 设、1 �骤步下以依可。质性 L 流洋断判求要�丙�乙 �甲�图布分线温等面平海二图如�3 例。题问曲弯的线 值等些一他其决解到展拓以可还�题问曲弯线温等的起引 而素因种各于由决解以可仅不它 �广很围范用适法此 法线助辅作、三 。用适都诀口”南陆 一“�球半北南论无此因�凸南向是也�凸纬高向线温等故�高温气陆大球半南�凸南向即 �凸纬低向故�低温气陆大球半北�份月 1�性确正的法诀口证验以可还律规一这用利 。高偏区地度纬同国我较温气 季冬明说�曲弯纬高向即�曲弯北向原高贵云在线温等℃8�曲弯北向地盆川四在线温等℃4 �低区地度纬同比温气原高藏青 �知可律规的 ”低低高高“ 据根 �出凸纬低向地显明沿边部南 东原高藏青沿部西�致一河淮--岭秦与致大部东线温等℃0 份月 1�出看以可中图从。低高 温气的原平游下中江长和地盆川四、原高藏青断判�上图布分温气份月 1 国我在�2 例

等温线判读规律

等温线判读规律

等温线判读规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等温线判读规律这个有意思的事儿。

你看啊,等温线就像是天气世界里的秘密地图。

想象一下,它就像是给我们画出了温度的足迹。

咱先说说等温线的弯曲吧。

这就好比是温度在大地上跳舞,一会儿向左扭,一会儿向右扭。

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那不就像是温度这个小精灵在寒冷的地方撒欢,说明这里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要暖和呀。

反之,如果向低纬度弯曲,那就是温度在那喊着“我有点冷啦”,意味着这里比周围要冷一些呢。

这多有趣呀!
还有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呢。

如果等温线很密集,那就是温度在那挤来挤去,说明温差很大呀。

就好像一群人紧紧地站在一起,那肯定是有很明显的区别。

要是等温线稀稀疏疏的,那温度就是在那悠闲地散步呢,说明温差比较小,一切都很平和。

再看看等温线的闭合情况。

要是出现了闭合的等温线,那可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温度小圈子。

如果中心温度高,那不就是个温暖的小窝嘛;要是中心温度低,那就是个寒冷的小角落咯。

那我们怎么利用这些等温线呢?这就像是我们有了一把解开天气秘密的钥匙。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等温线知道哪里热哪里冷,然后决定穿什么衣服呀。

去旅游的时候,也能根据等温线判断哪个地方更舒服,更适合我们玩耍。

总之,等温线判读规律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能让我们了解温度的秘密,更好地适应和享受这个世界。

大家可别小瞧了它哟,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和乐趣呢!。

等温线判读方法

等温线判读方法

等温线判读方法
1. 嘿,你知道吗?判读等温线,先看看等温线的弯曲呀!就好比路有弯弯曲曲,等温线也会这样呢。

比如说在海洋和陆地交界处的等温线,那弯曲就可能很明显哟!
2. 还有啊,注意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也超级重要呀!这就像人群的密集程度一样。

比如在温差大的地方,等温线不就会很紧很密嘛!像高山地区就是这样的例子哟!
3. 哎呀呀,别忽略等温线的数值呀!这可是关键信息呢。

就像是你知道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一样重要。

像热带地区的等温线数值通常就比较高啦!
4. 嘿,要关注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呀!这不就跟道路延伸的方向一样嘛。

比如沿着纬线延伸的等温线,不就能看出一些气候规律啦!比如赤道附近的等温线。

5. 还有呢,等温线的闭合情况也得留意呀!这就好似一个独立的小圈子。

像山地中会出现闭合等温线,高的地方温度低呀!
6. 哇塞,判读等温线的时候还要结合地理位置呀!这不跟人要考虑所处环境一样嘛。

比如在南北极地区,等温线那可就有很特别的表现呢!
7. 最后呀,要综合各种信息来判读等温线哟!就像组装一个复杂的玩具一样。

把上面说的都考虑进来,不就能更准确地了解温度分布啦!比如判断一个区域是寒冷还是炎热。

总之,判读等温线要从这些方面仔细去看,这样才能准确了解温度的情况呀!。

等温线判读技巧

等温线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一、等温线图中的数值特征等温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①同线等温。

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

②同图等距。

即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距。

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局部区域等温线会发生弯曲变化。

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低(如图1L1沿线,②点温值小于①和③点);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高(如图1L2沿线,⑤点温值大于④和⑥点)。

④“小于小的”或“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即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该闭合线的温度值,如图2中A 点气温范围为0℃<TA<2℃。

“大于大的”,即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该闭合线的温度值更高,如图中B点气温范围为4℃<TB<6℃。

二、等温线图的应用①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

判断依据:受纬度(或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数值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

可用口诀“点北陆北,点南陆南”来判断。

“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时(7月份)时,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北凸出(北半球凸向高纬、南半球凸向低纬),如甲图所示;“点南陆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南半球时(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低纬,南半球凸向高纬),如乙图所示。

判断依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同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注意,7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1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③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等温线分布图的快捷判读方法

等温线分布图的快捷判读方法

等温线分布图的快捷判读方法(1)等温线分布图的快捷判读方法等温线弯曲变形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原因有二:第一,难在变化多。

分析起来,它有六大要素:南、北半球;一月、七月;陆地、海洋。

根据数学排列组合计算,它共有8种变化。

第二,难在原因理解上。

导致等温线弯曲变形的原因很多。

首先,它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陆地热容量小,升温、降温快;海洋热容量大,升温、降温慢,因此,在同一纬度上,夏季陆地暖于海洋,而冬季陆地冷于海洋。

海陆等温线发生弯曲变形。

陆地沿海地区由于海洋调节,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其次,它还受陆地地形的影响。

陆地上分布有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地形。

由于山地、高原地势较高,有时形成低温中心。

盆地夏季热量不易散失,冬季有山脉、高原作为屏障,故气温较高,有时形成高温中心,因此等温线有弯曲。

再次,它受洋流性质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经过的地方温度偏高,寒流经过的地方温度偏低,因此海洋等温线有弯曲。

针对这一难点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弄明白其理论知识,还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解答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解答等温线问题有三种方法。

1.作图法在等温线分布图上任意画一条直线(代表一条纬线),与其中任何一条等温线相交,满足“在同一纬度上”这一条件。

然后,在纬线上任取两点,比较出这两点的温度高低,再结合题干条件,推出问题的结论。

例如,如图所示,已知该图是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问A, B两地何处为陆地、何处为海洋?只要按照以上介绍的方法来做,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先在图上画一条纬线q与等温线相交,再在纬线上任取两点a, b, a, b两点的温度设为Ta、Tb,则由图可知:Ta>Tb。

结合题干北半球七月份等温线图可知:A(a)是陆地,B(b)是海洋,这种方法,只要学生明白在同一纬度上夏季陆地暖于海洋,冬季陆地冷于海洋这个道理,就可按以上方法得以解决。

2.凸向法根据等温线弯曲部位的凸向特点,总结出解答此类问题的“高低规律”。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一、判断南、北半球 1、判读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从地球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据此可归纳: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

2、应用分析【例1】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哪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分析】根据图中指向标,图示地区等温线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

二、判断温差 1、判读规律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

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

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2、应用分析【例2】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温差大小。

【分析】第(1)题:1月代表我国冬季,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特征可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我国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小于南方;②冬季,我国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③冬季,我国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

第(2)题:从甲、乙两地等温线疏密度看,甲地等温线较乙地密集,所以甲地气温差异比乙地大。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1、判读规律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等温线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等压线图的判读

4、地面冷热状况与等压面的形状 、 5、 5、据风向判读 (1)等压线值大小的确定 ) (2)南北半球的确定 ) (3)近地面和高空的确定 )
(4)高压和低压的确定 ) 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 背风而立 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南半球高压 在左后方。 在左后方。 北半球高压在左前方, 迎风而立 北半球高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 在右前方。 在右前方。
等温线和等压线 图的判读
一、等温线的判读 1、判读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判断所在半球。 、判读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判断所在半球。 一般地说,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一般地说,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越 往北温度越低,说明该地处于北半球。 往北温度越低,说明该地处于北半球。即北 低南高是北半球,北高南低是南半球。 低南高是北半球,北高南低是南半球。
2、等温线的弯曲 、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寒流经过 地势较高 反之,相反。 反之 相反。 相反
3、判读等温线的疏密 、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等温线的走向(如下表) 、等温线的走向(如下表)
二、等压线的判读 1、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温 、 2、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流垂直运动 、 3、据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天气状 、 况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的判读一、判读要领: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无论七月或一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因此,等温线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海陆位置:A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B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二、等温线曲折多变的原因1.如果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表现的十分明显。

2.在大陆中部,如果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

这是因为海陆差异和冷空气的浸入(冬季)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中现象在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表现的比较突出。

3.对照地形图可以发现:等温线呈封闭曲线的地区,气温值里高外低的是盆地,气温值外高里低的是山地。

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浸入起了阻挡作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

5.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

6.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前者沿岸有暖流通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

7.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气温的递变速度越大,两地的温差也越大。

等温线的判读分解

等温线的判读分解
• A.E、F两地的海拔高于四周 D
• B.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 • C.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 • D.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
7.对图中P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 A.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B.受洪水威胁大 • C.受河流的调节作用,7月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 D.水能资源丰富
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洋流性质 4、地形起伏 5、其他因素
1、等温线的判读原理
⑴等温线的走向:
➢等温线与纬线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受地形的影响
⑵等温线的弯曲 规律:高温凸低值,低温凸高值
25℃
20℃
等温线的综合应用
(1)判南北半球;
北半球
14
10
南半球
(2)判断气温高低和季节;
陆地 海洋 100C
150C 200C
海洋 陆地 200C
150C 100C
1、该区域位于_北___半球,理 1、该区域位于_南___半球,理 由是_气__温__越__向__北__越__低______。 由是__气__温__越__向__北__越__高_____。
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夏季温度高 (3)B图中有一处地区等温线特别稠密,请简要说明原因。
等温线稠密处是天山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温变化大
D
巩 固 与 提 高
8.分析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P4
P3
(1)曲线P表示一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20℃等温线分布,虚 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请判断陆地上此等温线是向Pl还是 P2方向弯曲,海洋上此等温线是向P3还是P4方向弯曲,并说明理 由。

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和判读

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和判读

5.读“某地区海陆分布图”,曲线P表示1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 20℃等温线的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提示:该 地区东部有大分水岭,沿海有澳大利亚暖向P2方向弯曲? P1 . 原因是 受大分水岭山脉走向影响,气温低,向低纬方向凸 ; 海洋上此等温线是向P3还是向P4方向弯曲? P3 . 原因 受暖流影响,气温高,向高纬方向凸 。
150C
A
气 温 低
170C 190C
【练习】
1.下图反映全球一月份等温线分布规律的是( C )
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 B )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 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 )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
D.人为活动
4.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 ) A.山峰 B.盆地 C.湖泊 D.城市
影 响 气 温 的 因 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②大气环流
③下垫面(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④人类活动.
【探究1】等温线的弯曲规律(请在大陆上画出24℃等温线)
1、海陆分布是如何影响等温线弯曲的?
7月
夏季
A2
25℃ A A1
冬季
低 7月,陆地等温线,北半球向 高 (高、低)纬凸,南半球向 (高、 低)纬凸,总之,都向 北 (南、北)凸,海洋上反之,向 南 (南、 北)凸 。
3、地形地势是如何影响等温线弯曲的?
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凸,反之向低温方向凸。 等温线经过山脊处时向 低 纬凸,经过山谷处向 高 纬凸。
小结:若某地有 增温 ∕降温 则等温线向 高纬∕低纬
(增温、降温)因素, (高纬、低纬)方向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温线弯曲问题的判读技巧
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的因素单一,如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是太阳辐射。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气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除太阳辐射外,还有洋流、地面状况、大气环流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使等温线发生弯曲变形。

那么,这些因素使等温线向什么方向弯曲,以及如何根据弯曲方向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

一、口诀法
口诀:“一陆南”,谐音记忆为“一路难”。

即一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

此外,还有“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等口诀。

此方法主要运用于海陆分布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问题,由于其便于记忆,运用方便,并且无须考虑南北半球问题,
所以掌握此方法能迅速准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例1:已知图一是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问A、B两地何处为
陆地,何处为海洋?此类题目,无论如何变化,究其实质,无非两
种类型:一是给出时间条件求地点,二是给出地点条件求时间,
无论哪一类问题都可以用“一陆南”口诀解决。

此题按常规
方法解答比较麻烦,需要分南北半球两种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
A、B两处相同纬度上两点的气温高低,来判断海陆分布情况,而且还需要考虑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头脑稍微不清醒就很容易出错。

如果利用口诀“一陆南”,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显然A为陆地,B为海洋。

第二类问题“已知A为陆地,B是海洋,判断此时为几月份?”仍然可用口诀“一陆南”,快速得出此时为1月份。

二、规律探索法
此法运用范围较广,可以应用于受洋流、地势、地面状况等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问题。

等温线弯曲分布有如下一些规律:
由此可总结出等温线弯曲分布有“高高低低”规律,即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反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偏高;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偏低。

例2:在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图上,判断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温高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1月份0℃等温线东部大致与秦岭--淮河一致,西部沿青藏高原东南部边沿明显地向低纬凸出,
根据“高高低低”的规律可知,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4℃等温线在四川盆地向北弯曲,8℃等温线在云贵高原向北弯曲,即向高纬弯曲,说明冬季气温较我国同纬
度地区偏高。

利用这一规律还可以验证口诀法的正确性:1月份,北半球
大陆气温低,故向低纬凸,即向南凸,南半球大陆气温高,故等温
线向高纬凸,也是向南凸,因此无论南北半球,“一陆南”口诀都
适用。

三、作辅助线法
此法适用范围很广,它不仅可以解决由于各种因素而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问题,还可以拓展到解决其他一些等值线的弯曲问题。

例3:如图二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丙,要求判断洋流L性质。

可依以下步骤:
1、设L与等温线乙相交于a点,则a点温度为乙;
2、作a点切线与等温线甲相交于b、c两点,则b、c两点
温度为甲;
3、显然a点温度高于b、c(因乙>甲),即a点有暖流经
过(增温)。

此法初看之下似乎很复杂,实际运用起来非常方便。

不仅如
此,它还可以用来判断山脊线、山谷线,以及2002年高考中关于等盐度线的弯曲之类的问题。

例4:如图三(等高线分布图),要求判断虚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可依据以上方法作辅助线与等高线相交于b、c,如果a<b、c,说明此处中心高度小于两侧高度,故为山谷;如果a>b、c,则中心高度大于两侧高度,故为山脊。

例5:(2002年高考题11题)如图
四,要求判断影响等值线向外凸的主要因素。

此题首先必须
判断Q点海域与外海的盐度高低,可以根据方法三判断,过Q点作
切线交等盐度线于b、c,显然b、c盐度大于Q点,说明Q点由于
某种原因而使该处的盐度降低,再联系此处为长江入海口,则可以
判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原因是径流。

(本文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