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定稿2

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定稿2

目录一、脾胃病科专病护理常规便血护理常规胃脘痛护理常规鼓胀护理常规二、心血管病科专病护理常规胸痹心痛护理常规眩晕护理常规心衰病护理常规三、老年病科专病护理常规眩晕中医护理常规心悸中医护理常规消渴中医护理常规四、骨伤科专病护理常规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锁骨骨折护理常规跟骨骨折护理常规五、外一科专病护理常规肠痈护理常规乳痈护理常规石淋护理常规六、外二科专病护理常规肠痈护理常规乳痈护理常规胁痛护理常规七、妇产科专病护理常规盆腔炎护理常规癥瘕护理常规异位妊娠护理常规八、儿科专病护理常规泄泻护理常规哮喘护理常规肺炎喘嗽护理常规九、痔瘘科专病护理常规肛裂护理常规肛瘘护理常规混合痔护理常规十、康复科专病护理常规面瘫护理常规项痹护理常规腰突症护理常规十一、针灸科专病护理常规面瘫护理常规项痹护理常规中风后遗症护理常规十二、推拿科专病护理常规项痹护理常规膝关节炎护理常规肩周炎护理常规十三、眼科专病护理常规瞳神紧小护理常规绿风内障护理常规聚星障护理常规十四、耳鼻喉科专病护理常规暴聋护理常规鼻衄护理常规喉痹护理常规便血一、症状名称便血二、辨证分析1.肠道湿热: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2.气虚不摄: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弱。

3.脾胃虚寒:便色紫黯,甚则色黑,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沉缓。

三、症状护理1.便血量多者,应卧床休息,切忌下床排便,排便时切忌过度用力,以免增加腹压损伤血络。

2.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次数过多者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护理。

3.观察大便的血色、量、质并判断出血的部位及全身情况,准确记录便血的量,及血与大便的先后(先血后便、先便后血)及颜色。

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如痔疮、肛裂出血,可按外科有关疾病护理。

出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1)大量排出柏油样便,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细微而数、头昏、心慌汗出。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病区中医一般护理中医得一般护理,其内容包括生活起居得护理,饮食得调护,情志得调护与二便得调护等、第一节生活起居得护理一、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二、生活起居有常三、劳逸适度四、锻炼身体五、戒不良习惯第二节情志护理一、情志护理得基本原则(一)诚挚体贴(二)因人施护(三)避免刺激二、情志护理得一般方法(一)劝说开导:就就是通过正面说理,让患者认识到“喜怒不节”得情节失调,就是“生乃不固”得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开导与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与情志。

(二)交心谈心:通过病人对护理人员得信任,询查清楚患者真正致病得原因、(三)移情相制:移情就就是注意力得转移。

相制,即就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得精神状态得一种精神疗法。

(四)顺情从欲:顺从病人得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得需要,这就就是“顺情从欲”。

(五)顺应四时:根据天人相应得观点,四时季节气候不同而调摄精神情志亦应随之而不同。

(六)气功调神第三节饮食调护饮食调护就是指在治疗病人得过程中进行营养膳食方面得护理、一、食物得性味与功效二、膳食分类与作用(一)一般性饮食1、普食2、半流3、流食(二)治疗性饮食1、低蛋白饮食2、高蛋白饮食3、高热量饮食4、低热量饮食5、低脂饮食6、低盐、无盐饮食三、中医饮食调护得原则中医饮食调护得原则,应以清淡、有节、杂食(不偏嗜)、辩证施食等为宜、(一)清淡:就是指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蔬菜、豆类、植物油为辅调配得饮食称为清淡饮食。

(二)有节:就是指饮食要有节制,合理饮食、饮食得冷热、软硬相宜,定时用,食量适度。

(三)杂食:就是指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偏嗜、(四)辩证选食:根据病人体质与病证得性质给以合理饮食,如寒证应以温热性质类饮食;热证应以寒凉性质类饮食;虚寒应以温补类饮食;实证应宣散消导类得饮食等等。

四、饮食宜忌(一)食药配伍:就就是指食物与药物相配伍后来调护疾病得一种方法。

中医脾胃病科护理常规

中医脾胃病科护理常规

中医脾胃病科护理常规(-)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 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胃脘痛护理常规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脾胃病科

脾胃病科

护理常规脾胃病科目录第一章中医急症护理常规 (1)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 (1)第二节高热 (3)第三节急性出血 (5)第四节痛证 (7)第五节暴泻 (8)第二章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0)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 (10)第二节胃脘痛 (12)第三节呕吐 (14)第四节便秘 (16)第五节泄泻 (18)第六节黄疸 (20)第七节积聚 (21)第八节水臌 (23)第九节水肿 (25)第三章中医脾胃病科护理常规 (28)第一节急性胃肠炎 (28)第二节溃疡性结肠炎 (29)第三节酒精性肝病护理常规 (31)第四节胰腺炎护理常规 (32)第五节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34)第六节胆石症护理常规 (36)第七节食管支架置入护理常规 (37)第八节ERCP护理常规 (39)第九节肝动脉插管灌注治疗的护理常规 (40)第十节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护理常规 (41)第一章中医急症护理常规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一、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二、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三、急诊室环境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四、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五、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六、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中医护理常规 (2)

中医护理常规 (2)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病区中医一般护理中医的一般护理,其内容包括生活起居的护理,饮食的调护,情志的调护和二便的调护等。

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

(四)顺情从欲: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

(五)顺应四时: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四时季节气候不同而调摄精神情志亦应随之而不同。

(六)气功调神第三节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进行营养膳食方面的护理。

一、食物的性味与功效二、膳食分类与作用(一)一般性饮食1、普食2、半流3、流食(二)治疗性饮食1、低蛋白饮食2、高蛋白饮食3、高热量饮食456三、(一)大便的观察及护理(二)排尿的观察及护理感冒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病,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不适等为主证。

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病位在肺卫。

临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等类型。

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均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风寒、气虚感冒,室温可稍高,注意保暖防寒;风热、阴虚感冒,室内宜凉爽湿润;暑湿感冒宜凉爽通气。

三、重伤风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四、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水毛巾擦身后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五、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苔、脉象及服药后反应,汗出过多时注意血压变化及并发症。

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1、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

231235温服。

123、加强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等。

咳嗽咳嗽是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肺系疾病。

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或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临床分为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

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疾病,有咳嗽证候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脾胃肺病科一般护理常规二、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灰尘及异味刺激,禁止吸烟。

胃炎的护理常规

胃炎的护理常规

胃炎的护理常规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胃,涉及肝、胃。

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辩证分型: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淤血停滞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评估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及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里社会状况。

三、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脾胃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己,疼痛剧烈、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二)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的因素及于寒热、饮食的关系。

2.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性质。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有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剧按时,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黑便、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渣软食;少量、多餐的原则。

2.胃痛剧烈时应禁食,缓解后逐步给予全流质或半流质软食。

3.戒烟酒、浓茶、咖啡,忌辛辣、肥干之品。

(五)情志护理指导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善于调节情志,有效转移不良情绪,培养兴趣爱好,充实生活,追求精神的提升以调节情志。

(六)临证施护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予以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四、健康指导1.戒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的习惯。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情绪。

3.正确用药,从而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4.告知患者及家属关于本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识别本病的早期征象,如出现腹痛、呕吐等及时就医。

中医脾胃病健康宣教知识

中医脾胃病健康宣教知识

中医脾胃病健康宣教知识
中医脾胃病健康宣教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脾胃病多与饮食不节有关,因此饮食调理是预防和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措施。

患者应遵循规律饮食,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过饥或过饱。

同时,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戒烟禁酒。

2. 精神调养:中医认为脾胃的功能与肝的疏泄有密切联系,因此情绪的调节对于脾胃病的预防和治疗也非常重要。

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3. 自我按摩:患者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自我按摩方法来缓解脾胃不适。

例如,双手托天2次呼吸,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指揉上脘、天枢、关元穴,每个穴位1-3分钟;团揉脐周,右手抱成碗状,扣于肚脐,左手放在右手背,顺时针环旋揉动一分钟,再逆时针揉动一分钟。

这些动作能够理通三焦,为腹部注入能量,保驾护航。

4. 防寒保暖:脾胃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

尽管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患者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调整衣物,避免因过度寒冷而引发疾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脾胃病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脾胃科护理常规

脾胃科护理常规

脾胃病科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舒适、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根据疾病性质适当调节温度、湿度。

2.根据病种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环境及使用方法,介绍相关制度,请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生、护士。

3.按规定即刻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观察舌象,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告知医生。

4.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每日记录大便一次,每周测体重、血压一次;或者遵医嘱执行。

5.根据患者的情况,作相关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保健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6.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24小时留取相关标本送检,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7.遵医嘱予以饮食指导,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其执行。

8.遵医嘱准确给药,做到服药到口。

服药的时间、温度、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从而取得配合。

9.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舌象、生命体征等变化,如出现病情变化,告知医生,积极处理。

11.重、危患者遵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措施,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加强床头交接班。

1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3.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1 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 伴随症状, 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 初咳期, 痉咳期, 恢复期(脾气亏虚证, 肺阴亏虚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3)避免接触异味, 煎炒, 辛辣, 烟熏等刺激物, 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 轻拍背部。

2 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咳嗽的时间, 性质及痰的色, 质, 量以及呼吸, 神志, 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 气急鼻煽, 紫绀, 烦躁不安, 喉间痰鸣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出现痰中带血, 目睛及鼻腔出血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 屏气或抽搐不停者, 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 药丸或药片药碾成粉末, 温开水调服。

4 饮食护理1)饮食易消化, 富于营养, 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 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 情志护理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 以分散注意力, 保持心情愉快, 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 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 如讲故事, 听儿歌等。

6 临证(症)施护1)初轻咳时, 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 或侧卧位, 必要时吸痰。

2)服药, 哺乳, 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时, 及时给氧。

3 健康指导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 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 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4)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 应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十九瘾疹多由禀性不耐或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

以皮肤瘙痒, 搔之出现红斑隆起, 形如豆瓣, 堆累成汁, 发无定处, 忽隐忽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皮肤。

荨麻疹可参照本病。

1 护理评估1)感受外邪史。

孩子脾胃护理知识

孩子脾胃护理知识

孩子脾胃护理知识导语孩子的脾胃护理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脾胃健康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将介绍孩子脾胃护理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实用的护理方法。

1. 孩子脾胃的特点孩子的脾胃相对较为脆弱,易受外界环境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

以下是孩子脾胃的一些特点:•消化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等问题。

•对食物的耐受力较差,容易出现食物过敏或食物中毒等问题。

•对肠胃刺激比较敏感,容易出现腹泻、便秘等问题。

2. 常见脾胃问题2.1 腹泻腹泻是孩子最常见的脾胃问题之一。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便呈水样或稀糊状的情况。

腹泻的原因可能是饮食不当、感染病毒或细菌等。

•饮食调理:给孩子喝温开水、稀饭、面条汤等清淡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

•补充电解质: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可以适量给孩子饮用葡萄糖盐水或口服补充电解质。

•避免传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腹泻患者接触。

2.2 便秘孩子的便秘问题较为常见。

便秘是指大便困难、排便次数较少或大便干燥的情况。

便秘的原因可能是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肛门周围肌肉功能不足等。

•饮食调理:增加孩子的膳食纤维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保证孩子的饮食均衡,避免偏食。

•锻炼身体:适当增加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促进肠道蠕动。

•建立规律排便习惯:培养孩子定时去厕所,并尽量保持私密和舒适的环境。

2.3 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是孩子的免疫系统对某种食物过度反应所导致的过敏反应。

常见的食物过敏包括对牛奶、鸡蛋、花生、海鲜等食物的过敏。

•避免过敏食物:了解孩子的过敏食物,并避免将其加入孩子的日常饮食中。

•观察症状:如孩子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腹部不适等过敏症状,及时就医。

3. 脾胃护理的基本方法3.1 合理饮食•注重营养均衡:孩子脾胃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要注重食物种类的搭配,保证孩子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少食多餐:多次进食可以减轻脾胃的负担,降低消化不良的发生率。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新患者连测3天,每天测量4次,正常者每天一次。

体温超过37.5度每天测量4次,超过39度,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改为每天1次。

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护理措施1、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辩证施食,合理调配,五位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需严密观察和记录。

5、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治疗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6、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7、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8、健康指点: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多活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一节心悸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克不及自主的一种自觉病症,包括惊慌、怔忡。

惊慌多因惊恐、愤怒而诱发,病情较轻,惊慌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是并未吃惊,而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病情较重。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加强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3、坚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4、心悸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少食多餐,心悸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

6、静脉输液时,应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服药之前应测脉搏、心率,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发现心律失常则暂停用药,通知医生后遵医嘱执行。

7、若用汤药时,药物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服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8、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9、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预防感冒,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除烟酒及浓茶咖啡。

中医科胃脘痛护理常规

中医科胃脘痛护理常规

中医科胃脘痛护理常规胃脘痛又称胃痛,就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得疾病。

多由忧思郁怒、或饮食劳倦损伤所致。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现代医学中得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脾胃肺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室内保持适宜得温度、湿度,虚寒型胃痛注意保暖。

三、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四、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生活规律。

五、观察疼痛得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与寒热饮食得关系,注意呕吐物与大便得颜色、性质及伴随症状,做好记录,诊断不明者禁用麻醉止痛剂。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助处理:1、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

2、呕吐或黑便,兼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大无根。

六、临证(症)护理:1、食滞胃痛,可禁食6一12个小时,缓解后渐给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用探吐法催吐。

2、虚寒型胃痛,可热敷、药熨胃脘部,或艾灸中脘、足三里、神厥穴以温中止痛。

3、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

七、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汤剂宜热服。

八、饮食宜软,少渣易消化,少食多餐为原则,戒烟酒、浓咖啡,禁辛辣肥甘与雍滞气机得南瓜、甘薯、土豆等。

九、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与家属本病得相关知识,学会控制疼痛得简单方法。

2、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3、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尤其就是胃脘部。

4、畅情志,防止七情内伤,注意劳逸结合,节制房事。

5、适当增加身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气功、五禽戏以增强体质。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脾胃病科管理者加强脾胃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应在脾胃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脾胃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脾胃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应开设病房及脾胃病重症监护病房,具备提供脾胃病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应设置内窥镜室、胃肠动力室;有条件者可设置专业B超室、逆行胰胆管造影室。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及手术室相关规定。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病房应设置普通病房、观察室、检查室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规定。

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理疗、中药外治疗法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脾胃病科设备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电子内窥镜(胃镜、肠镜)、胃(肠)电图,以及针灸设备、足浴器、理疗仪、中药超声导入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疗效的诊疗设备。

特殊疾病饮食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饮食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饮食护理常规(一)各种疾病的饮食原则1.肺系疾病(咳嗽、哮喘、肺痈、肺痨、悬饮、矽肺等)饮食原则宜清淡素食,忌辛辣烟酒、油腻、甜粘食物。

咳嗽痰黄、肺热盛者,宜选萝卜、橘子、梨子、枇杷等清热化痰;痰中夹血者,宜以藕片、藕汁清热止血,痰白清稀肺寒者,应禁忌生冷水果。

患者可以适当进食瘦肉、鸡、蛋等营养食品。

2.心系疾病(心悸、胸痹、失眠等)饮食原则以心悸为主症,结合血脂检验值分别对待。

血脂正常者,一般营养食品均适宜;血脂增高者,以清淡素食为主,少进瘦肉、鱼类食品。

忌动物脂肪、猪肝、脑子以及烟酒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品。

3.脾胃系疾病(胃脘痛、呕吐、泄泻、便秘等)饮食原则宜进营养丰富,软、烂、易于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煎炸硬固类以及壅滞阻气的食品。

脾胃有寒者,宜食姜、椒类;胃热者可酌进水果;胃酸过多,可吃些含碱面食;胃酸缺乏,饭后宜进食适量醋或山楂;腹泻者以少油半流或软饭为宜,忌茼蒿、茄子以及生冷瓜果等寒凉滑润食物。

4.肝胆系疾病(黄疸、鼓胀、症积、眩晕、中风、癫痫等)饮食原则宜进清淡蔬菜及营养丰富的瘦肉、鸡、鱼类。

忌辛辣烟酒刺激品,少进动物脂肪。

肝胆疾病急性期以素食为宜,缓解期或恢复期可进荤食;肝脾大者,宜选食甲鱼、淡菜;齦、鼻出血者宜食藕粉、藕汁、橘子;肝硬化腹水者,宜低盐或无盐饮食。

肝昏迷时应控制动物蛋白类食品。

5.肾系疾病(水肿、淋浊、消渴、阳痿、遗精、痿症)饮食原则宜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及多种动物性补养类食物。

忌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品。

水肿者,可选食荠菜、冬瓜、葫芦、赤豆、鲫鱼、黑鱼、蒜头等利尿消肿的食物。

肾虚者,可选食猪、牛、羊、鸡、狗、肉、蛋等补养品;若需补肾填精,可选用甲鱼、乌龟、胎盘、猪、牛、羊脊髓、筋类;用于补肾壮阳的有虾、海参、羊睾、狗肾等。

肾炎宜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乳糜尿应忌脂肪、蛋白质食物,糖尿病需控制米饭主粮。

6.时感温病(感冒、中暑、霍乱、痢疾)饮食原则宜予清淡素净食物及新鲜水果汁,忌辛辣油腻硬固类食物,时病初起,发热不高,可食素半流或少油半流饮食。

中医脾胃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脾胃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脾胃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脾胃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脾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脾胃科的护理工作中,常规技术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脾胃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以帮助护士和医务人员提高护理质量。

一、患者接待和评估1. 患者接待: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填写病历表,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史。

2. 评估患者病情:护士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叩诊、听诊等,以了解患者的脾胃情况。

二、脾胃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1. 脉诊:护士应熟练掌握脉象的判断,包括脉搏的强弱、速度和规律性等,以了解患者的脾胃功能。

2. 舌诊:护士应观察患者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程度等,以判断患者的脾胃状况。

3. 饮食指导: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

4. 药物治疗:护士应按照医生的嘱咐,合理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5. 针灸治疗: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灸方法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6. 推拿按摩:护士应熟练掌握推拿按摩的手法和技巧,对患者进行脾胃保健按摩。

7. 理疗疗法:护士应了解并掌握各种理疗疗法的操作技巧,如灸法、艾灸、拔罐等,以辅助治疗脾胃疾病。

8. 康复训练: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进行指导和督促。

三、护理常规操作的注意事项1. 技术操作前,护士应认真查阅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医嘱。

2.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所需器械和药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3. 操作时,护士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4. 患者应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护理,护士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床位和安静的环境。

5. 操作过程中,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并进行适度的安抚和鼓励。

6. 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变化,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脾胃病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

脾胃病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

脾胃病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一、前言脾胃病科护理专业是医学护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的改变,脾胃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加强脾胃病科护理业务的学习和提高护理水平显得至关重要。

本学习计划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脾胃病科护理业务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学习目标1. 了解脾胃病患者的常见疾病类型、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2. 掌握脾胃病患者的护理常规及特殊护理技术。

3. 学习和掌握脾胃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相关知识。

4. 提高护理人员对脾胃病科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服务质量。

三、学习内容和方法1. 了解脾胃病人常见疾病类型、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阅读相关医学书籍和论文,学习国内外脾胃病科的研究成果。

- 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听取专家讲座,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

2. 掌握脾胃病患者的护理常规及特殊护理技术- 学习并掌握脾胃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技术,如宣教患者及家属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注意安全防护等。

- 学习和掌握脾胃病患者的特殊护理技术,如胃管护理、胃造瘘管护理、腹水抽吸等。

3. 学习和掌握脾胃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相关知识- 学习脾胃病患者的饮食护理知识,了解脾胃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及饮食调理。

- 学习脾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知识,学习如何主动主动倾听病人的心声,搭建沟通桥梁。

- 学习脾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知识,学习如何帮助患者做好康复锻炼和恢复训练。

4. 提高护理人员对脾胃病科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掌握脾胃病科护理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观,提高对护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参加相关的专业社会活动,了解行业新动态,并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学习时间安排1. 阅读相关医学书籍和论文:每周至少安排2个小时进行阅读。

2. 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专业培训课程,每次培训课程时间安排为2天。

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脾胃病患者中的影响观察

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脾胃病患者中的影响观察

龙源期刊网 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脾胃病患者中的影响观察作者:刘静张哲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脾胃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

方法:研究资料为2017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340例脾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模式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患者(170例)和实验组患者(170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脾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79.41%)显著低于实验组(91.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脾胃病;PDCA循环护理;常规护理;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2.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21-01脾胃病在临床中可分为胃食管返流病、胃疡及胃脘痛病症等,属于常见的脾胃科疾病。

目前在对脾胃病患者进行护理中,多数医院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其护理效果不是特别显著,PDCA循环护理是一种应用于呼吸系统及外科手术等方面的主要护理手段,其主要包括对整个护理过程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过程[1]。

本文将通过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脾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为2017年7-2019年7本院收治的340例脾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常规组(170例),女80例,男90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64.5±1.4)岁,其中患有胃食管返流病45例、胃疡56例及胃脘痛69例;实验组(170例),女78例,男92例,年龄20-77。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病护理常规第一节脾胃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 生活起居护理(1) 病室保持舒适、整齐、清洁、安静,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便于患者安心休养。

(2) 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许可再做适当的运动。

( 二) 情志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宣传情志因素在治疗疾病及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其以乐观精神面对疾病,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 三) 饮食护理(1) 对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腺炎等患者,应根据个体病情需要,做好饮食指导工作,急性期患者按医嘱予禁食。

(2) 饮食宜清淡,宜进食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暂禁食者遵医嘱静脉补液,补充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

(3) 患者呕吐时宜取半侧卧位,头偏一侧,以免呕吐物吸人呼吸道,引起窒息。

久痢者,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压迫和其他增加腹压的机械性刺激,以减弱肠道的蠕动,减少大便次数,减轻腹痛症状。

( 四) 用药护理便秘或大便干结,可用蜂蜜冲水饮服,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或每日2 次,练习腹式呼吸,以增强腹部肌力,指导患者在下腹部顺结肠走向顺时针按摩,时间为20 min 。

疼痛严重者,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

( 五) 病情观察(1)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了解有无呕吐、呃逆、泛酸、嗳气、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

(2) 呕吐、呕血、便血、严重腹泻时,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详细记录次数、量、性质,并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及时清除污物,消除秽臭之物。

注意口腔卫生,口干口苦明显时,或胃酸过多者,可用淡盐水或菊花水漱口。

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3) 腹痛时,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4) 危重及急性期的患者,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等病,症状明显,嘱绝对卧床休息,并做好翻身防褥疮等基础护理。

待症状缓解后可适当活动,缓解期和恢可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

(5) 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等检查时,做好术前解释工作,使患者能理解并给予配合,术后严格做好饮食指导、运动宣教。

( 六) 出院指导(1) 对恢复期患者落实好健康宣教,强调饮食质量及饮食规律和节制烟酒的重要性。

(2) 指导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掌握发病的规律性,防止复发和出现并发症。

(3) 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

(4) 调摄情志,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嗔怒。

(5) 生活起居有节,顺应四时变化,防外感之邪,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经常发生疼痛的胃脘部疾患。

病位在胃,主要涉及脾、胃、肝等脏腑,胃脘痛因脾胃受损、气血不调等所致。

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病位在肝、肾、脾。

常见证有肝火亢盛、气虚痰浊、阴虚阳亢、阴阳两虚。

一、临床表现以病人自觉胃脘部痞塞、胀满或胀痛不适,按之无形,压之无痛,伴有饮食减少、嗳气多、大便不正常等症状。

二、临证护理1 .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1) 病室温度适宜,根据季节或气温得变化增减衣被。

(2) 气虚消瘦者,饭后宜休息片刻,再适当运动,如散步等。

(3)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

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调畅情志,保持心态平和。

(5) 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者,遵医嘱予" 双柏散(本院经验方)敷贴" 治疗。

2 .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1) 起居护理: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暖,避风寒,根据季节或气温得变化增减衣被。

(2)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胃脘胀满或胃痛的诱因。

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 做好心理护理,使其保持心态平和。

向其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4)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者,遵医嘱予" 中药封包(胃腹散) "治疗。

3.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痞塞不舒,情绪不遂时易加重或复发。

两胁胀满;纳少泛恶;心烦易怒,善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1) 室温适宜,宜偏凉。

(2) 急性发作期胃痛持续,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疼痛较剧烈者床边加护栏,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3) 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4) 口干口苦明显时,可用淡盐水或菊花水漱口。

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

(5) 遵医嘱予"中药封包(胃腹散) " 治疗。

4 .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

(1) 注意休息,病室宜偏凉,避免劳累、熬夜等。

口干口苦明显时,可用淡盐水或菊花水漱口。

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

(2)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 遵医嘱予"中药封包(胃腹散) " 治疗。

5.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1) 注意休息,病室应朝阳,避免劳累、熬夜等。

(2) 胃酸缺乏者可于饭后吃少许山楂片或口含话梅,以酸甘助运。

(3)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遵医嘱予"中药封包(胃腹散) " 治疗。

三、饮食护理1.脾胃气虚证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甜粘、煎炸、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戒烟酒、浓茶、咖啡。

饮食宜益气健脾,平素可予山药、莲子、扁豆、苡米煲汤;进食茯苓大枣山药粥:茯苓20 克,大枣10 克,山药20 克,粳米50 克。

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等。

2.脾胃虚寒证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忌食生冷、寒凉及肥甘、甜粘、炙煿之品。

避免过饥才食,定时进食。

戒烟酒、浓茶、咖啡。

饮食调护:饮食宜温补脾胃散寒止痛,平时常服用红参,多食生姜、红糖、胡椒;或进食红枣生姜大米粥:大红枣7 枚、生姜2 片、大米50 克,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

3.肝胃不和证宜进食清淡全流或半流,疏肝理气的饮食,多食白萝卜、橘皮、金橘饮、荷叶粥等。

不宜吃甜饮料。

平素可食陈皮茯苓粥:茯苓20 克水煎取汁,加陈皮10 克、大米50 克,熬煮成粥。

4.脾胃湿热证宜清淡饮食,避免过饱,忌食辛辣、煎炸、肥厚甘腻、燥热之品。

平素可予白豆蔻、薏米、赤小豆、冬瓜煲汤;或进食薏米大米粥:薏米30 克,豆蔻10 克,大米50 克。

薏米洗净下锅,锅内注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至薏米开裂时,再将大米、豆蔻洗净后同时下入锅同煮。

5 .胃阴不足证多用润燥生津及清补饮食,如石斛、百合、沙参、麦冬、梨、白木耳,适当进食果品。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服蜂蜜或麻仁丸,忌食辛辣、煎炸以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燥热食品和饮料。

平素可食枸杞百合粥:枸杞10 克、百合10 克、山药10 克、大米50 克,加水煮成粥。

四、用药护理1、遵医嘱服健胃消胀片或人参胃康片等中成药,以理气止痛。

1)健胃消胀片院内制剂):每次3-6 片,每日 3 次,适用于气滞、脘腹胀闷者。

2)人参胃康片院内制剂):每次3-6 片,每日 3 次,适用于脾虚夹瘀夹热,或内镜糜烂者。

3)健脾开胃饮院内制剂):每次1-2 支,每日2-3 次,平补平泻,适用于体弱、年幼的患者。

2、在未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切勿随便使用镇痛剂,遵医嘱给药,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

3、中药汤剂应少量多次频服、温服。

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宜热服,或服药后进食热粥,以助药力。

4、双柏散外敷腹部,温度需适宜,为病人试温后再敷,腹痛原因不明者禁用。

孕产妇忌用或禁用。

5、抗酸药一般宜餐后半小时或一小时后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多于空腹时服用;胃动力药则于餐前半小时服用;助消化药宜餐后半小时服用。

五、情志护理1、运用放松疗法,看书或听轻音乐,以转移注意力,避免因情绪紧张,加重疼痛感。

2、鼓励患者倾诉,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3、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安定情绪,静心休养。

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而诱发胃痛。

六、并发症护理1、上消化道出血(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洁。

(2)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安慰患者,静卧少动,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4)若见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大无根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输血,补充血容量,氧气吸入,药物止血。

(5)大出血期间禁食,血止后予流质或半流饮食。

忌辛辣、煎炙、烟酒等动火之品。

恢复期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富营养食物,如莲子粥、山药粥。

(6)严密观察出血的色、质、量、部位,并做好记录,随时注意有无疼痛加重、心悸、出冷汗及脉搏、血压的变化。

2、胃穿孔(1)病室环境安静,取半坐卧位,休克者取平卧位。

(2)多与患者交谈,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3)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开通静脉输液通道。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必要时手术治疗。

(4)密切观察胃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幽门梗阻(1)禁食,行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密切观察24h 出入量,并据此调整输液的种类和速度。

(3)需手术治疗者,应立即配合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七、健康指导1、平素宜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生冷、不洁之食物,少食辛辣、油腻之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2、注意劳逸适度,保持情绪平和,勿因七情内伤损伤脾胃,加重病情。

胃痛发作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合理用药,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慢跑等运动,量力而行,以增强体质,调畅气机。

5、胃脘痛多为慢性过程,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所以应长期坚持治疗。

二、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痞病是以病人自觉心下胃脘部痞塞、胀满或胀痛不适,按之无形,压之无痛,伴有饮食减少、嗳气多、大便不正常等的病证。

胃痞病和胃脘痛位在胃,主要涉及脾、胃、肝等脏腑。

现代医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病程迁延,发展缓慢,可有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胃脘饱胀,钝痛,烧灼痛,嗳气,泛酸,恶心和呕吐,少数可有上消化道出血,或出现明显畏食,贫血和体重减轻,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