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
人大法学院马教授出席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1 页 共 1 页 人大法学院马教授出席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12月31日上午,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2011年年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召开。
本次年会主题为“民族法制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由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承办。
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武树臣教授、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我院马小红教授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国家法官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二十多所高校的五十多位学者出席会议。
作为本次年会的承办方,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泽涛教授首先向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对我国民族法文化的关注和对民族法学研究的支持表示感谢。
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武树臣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以“民族法制与少数民族习惯法”为主题的学术年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各位学者在研究中更多地关注我国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法律文化,更多地关注社会动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言献策。
主题发言阶段,上海政法学院田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谢晖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冠梓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达力扎布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苏钦教授五位学者围绕“民族法制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主题分别作了《关于清代的“苗例”》、《民间法与法文化》、《法的多向度与法的张力:从个案分析入手》、《番例渊源考》和《清代布哈特地区在军政管理制度下的法制特点》的主题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苏教授在对各位学者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时认为,本次学术年会充分体现了多领域和多学科的交流与互动、充分体现了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的态度、充分体现了诸位学者对我国民族法文化的关注,是一次成功的、务实的年会。
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马教授对研究会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代表正在美国访学的研究会秘书长姜副教授做本会秘书处2011年的工作报告。
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成立
。
畏 姜 楝 主 持 , 篝 储 组 负 责 人 、 中 固 人 民 大 单 法 晕 院 教 授 属 小 红 向 舆 舍 代 表 匿 赧 了 北 京 市 法 睾 舍 中 固 法 律 文
化 研 究 舍 的 篝 倩 遇 程 。 随 後 大 舍 封 并 一 致 通 遇 了 研
律 文 化 傅 统 、 弘拐 中 固 傻 秀傅 统法 律 文化 属 目的 的 睾 衍 圄 髓 一 一 北 京 市 法 阜 舍 中 圊 法 律 文 化 研 究 舍 ,在 中
圆 人 民 大 睾 明 德 楱 翠 行 成 立 大 舍 。 北 京 市 法 睾 舍 常
副 舍 畏 周 信 、 中 圄 人 民 大 阜 法 睾 院 黛 委 害 林 嘉 教 授
工 作 : 四 是 稹 梗 探 封 和 醢 蘸 舆 畸 俱 逢 的 法 睾 分 支 或 法
孥 掣 派 。 而 没 有 孥 派 、 没 有 争 鸣 的 法 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 幼 稚 的 法
擎 ;五 是 蒉 成 一 倜 良 好 的 舍 凰 。 注 重 睾 衍 、 不 圊 虚 名 , 把 研 究 畲 辨 成 一 倜 志 同 道 合 的 、 楼 寅 的 、 辨 寅 事 的 研
红 教 授 宣 了 中 国 人 民 大 擎 法 掣 院 名 罂 院 畏 、 著 名 法 挈 家 和 法 晕 教 育 家 、 研 究 舍 名 暑 舍 畏 曾 恚 羲 教 授 给 大 舍 的 贺信 。 曾寒 羲教 授 首 先 封研 究 舍 的 成立 表 示祝 贺 , 并 预 祝 研 究 舍 在 今 後 的 工 作 中 , 圜 结 同 仁 , 朋 出 晕 衍
律 文 化 、 弘 拐 法 治 精 神 、 建 哉 社 舍 主 羲 法 治 事 柒 , 也
中国法学会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法学会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中国法学会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月23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
中国法学会2008年3月21日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研究会建设,规范研究会活动,促进研究会发展,发挥研究会的作用,依据《中国法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法学会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是团结与组织相关法学研究领域的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学术团体,是组织推动法学研究的骨干队伍和依靠力量。
第三条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法学会的领导下,组织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研究和学科理论研究,开展学术交流,参与法治宣传,培养法学法律人才,评选优秀法学成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第二章研究会的组织机构第四条研究会设理事会,由50名以上理事组成,通过研究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理事会决定本会重大事项。
第五条研究会理事应从本学科、专业学术界和法律实务部门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学者、专家中产生,应具有高级学术职称或处以上行政职务。
研究会理事应当是中国法学会会员,不是会员的,应当履行入会手续。
第六条研究会理事候选人应当征得其所在单位同意,填报由中国法学会统一制作的《理事候选人登记表》,并通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学会。
第七条研究会设常务理事会,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组成。
在理事会闭会期间,研究决定本会重要事项。
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
法学研究会政法会议心得
法学研究会政法会议心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法学研究会政法会议心得近日,我有幸参加了法学研究会举办的政法会议,这次会议是针对我国政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的重要活动。
在会上,与会人员就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改革、法治建设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激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取得了许多新的启发和收获。
在此,我将就此次会议的一些精彩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本次政法会议聚集了来自各地的法学界和政法界专家学者,他们有的长期从事法学研究,有的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每个人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会议中,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展开了对政法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思考,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认识到法学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不断地关注和思考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会议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法律问题。
在与会专家学者们的报告和讨论中,我了解到我国政法领域存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比如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法律人才培养的创新、法官队伍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等等。
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仅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还需要政府、法学院校、司法机关等多方面的联合努力,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本次会议还就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对我国政法事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专家学者们认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都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化,这对于我国政法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深化对国际法、国际司法和国际政治等领域的研究,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要感谢法学研究会举办这次政法会议,让我有机会与各界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挂牌仪式在人大法学院举行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1 页 共 1 页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挂牌仪式在人大法学院举行4月10日, “中国法治评估报告2015”成果发布会暨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挂牌仪式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法治评估报告。
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法治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朱景文教授组织课题组撰写,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支持。
中国法学会领导,中国人民大学领导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来自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界的多名学者,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同时还有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法治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本次会议以学术研讨为主,主要分为五个单元,上午进行开幕及揭牌仪式,以及主报告发布及研讨、法治实施体系分报告的研讨这两个单元。
下午分为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分报告及研讨、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分报告及研讨、法治效果体系分报告及研讨这三个单元。
开幕及揭牌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冯玉军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首先进行致辞。
韩院长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各位嘉宾对于人大法学院的学术研究的支持、对朱教授从事法治评估研究的努力表示感谢,同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接下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教授发表了致辞。
徐汉明教授对人民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学术研究精神进行了高度赞扬,并表示“法治评估报告2015”对于描述现实法治生活状况,解释法治发展道路的规律,客观评价法治建设的成就,预警偏离法治目标的情形,引导法治建设健康推进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进行致辞。
王利明教授认为这一法治评估报告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与启发性:一是结论的可信度很高;二是提出了自身的评价标准,对于争得法治评估方面的话语权极为关键;三是几大指标的提出具有创新意义。
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
李丹林(女)李迪李勃李锐忠李德顺杨桂峰(女)
连继民肖黎明时群吴高盛余进军张彭发
张景进陈建祖陈玺林亨富周刚志庞克
柯岚(女)姚广宜(女)姚泽金耿树明(蒙古族)高云峰郭文丽(女)
黄必方喻中谢丹谢新洲慕明春颜如玉(女)
理事(姓氏笔画为序):
丁钟文于小村(女)马兴宇马志刚马岭(女)王文科
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
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常务副会长:
周占华
副会长(姓氏笔画为序):
朱勇朱克辛刘斌肖周录
易孟林赵晓耕赵晓谦侯欣一
副会长单位:
国家信访局
中部战区有关单位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法制日报社
中南大学
秘书长:
朱克辛(兼)
常务理事(姓氏笔画为序):
于德魁王伟华王运声王恒勤毛磊尹树东
叶为宝伍彪刘巍刘亚军刘树根刘宪国
李玉清李可杰李明治李晓重李璇杨小秋
杨军杨建青杨春钱杨盛吴凤军吴国亮
余光邹永胜张双平张亚张兴翠(Fra bibliotek,土家族)张运雁
张建斌张维辉张强陆小华陈先岩陈里
陈岗陈绍云陈甦苗力中范玉吉范琪
易伟季成周正平周祖成孟勤国郝在今
胡仁智(女)胡红湘相国军贾大伟徐迅(女)徐苏林
徐爱国徐涛(回族)郭律成郭锋郭新磊黄先元
黄海星黄新华黄震云曹义孙曹会军崔世海
崔蕴华(女)康焕龙隋彭生绳建廷葛行军葛昕厂
葛辉董燕(女)蒋卫岗蒲建安廖隆章阚敬侠(女)
熊文钊熊红祥熊剑樊新河颜永江霍春彪
穆剑志(女)
王志强王宝卿王建武王建琦王晋军(土家族)王晓歧
王健王梓晖王媛媛(女)云大慧(蒙古族)云翀(蒙古族)仇岳刚
文兵方亚军左芳(女)左新杲龙翼飞布仁巴图(蒙古族)
法学研究会实施方案
法学研究会实施方案标题:法学研究会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法学研究会是为了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人才而设立的学术组织。
为了更好地实施法学研究会的工作,提高研究会的效益和影响力,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一)研究会主席团:研究会主席团由学生代表选举产生成员,主要负责研究会的全面工作规划、组织会议活动、协助执行各项决策等。
(二)研究项目组:由法学研究会成员组成,承担具体研究项目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三)会员部:负责收录新成员,对成员进行管理和培养,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四)宣传部:负责宣传研究会的工作成果和学术活动,增强研究会的影响力。
三、研究项目的确定与实施(一)项目的确定:法学研究会应根据学院、研究生院的教学和科研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主题,也可以结合研究会成员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项目建议。
(二)项目的实施: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各项目组成员应按照分工和职责合理安排研究进程,提出合理的研究方案和计划,并逐步展开研究工作。
(三)定期汇报与总结:每个项目组应定期向研究会主席团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总结项目研究成果,不断完善研究工作。
四、学术交流与合作(一)内部学术交流:法学研究会应定期组织内部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二)外部学术交流:研究会应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论坛,与其他高校法学研究会保持密切联系,促进学术合作与交流。
(三)学术合作与成果推广:研究会应在项目研究成果得出之后,积极开展相关的学术合作和成果推广工作,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
五、会员培训与选拔(一)培训计划:研究会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包括法学基础知识的讲座、研究方法的学习、科研论文的写作等内容,提高成员的学术素养和才能。
(二)选拔机制:研究会应根据成员的学术表现、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定期选拔一批表现优秀的成员参与学术项目组的研究工作,激励各位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进取精神。
中国法学会制度
中国法学会制度
中国法学会属于中国法学界的专业学术团体,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法学研究和交流,推进法学教育,培养法律人才,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法学会有一系列的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1.会员管理制度:中国法学会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以属地管理为基础。
在个人会员集中的单位和团体会员中设立联络组或联络员,以加强同会员的联系。
同时建立了会员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法学会报告会员工作情况。
2.经费管理制度:中国法学会建立了支持经费使用与报销实施细则,规范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3.学术交流制度:中国法学会通过组织研讨会、论坛、讲座等方式,促进法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4.法治宣传制度:中国法学会利用各种渠道,包括出版物、媒体、网络等,积极宣传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
5.组织建设制度:中国法学会注重组织建设,建立了完善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等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规则。
总的来说,中国法学会的制度建设旨在为其会员和法学界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以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法学会
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会(China Law Society)是中国最高水平的法学学术组织之一。
它致力于推动中国法学的发展和繁荣,并为政府、法院、学术界、律师事务所和社会公众提供法学咨询和服务。
中国法学会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团体。
中国法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法学工作者,研究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促进法学研究和传承,推动法学进步,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为实现这一宗旨,中国法学会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学术出版物、调研研究、国际交流等方式,积极推动法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交流。
中国法学会的组织架构包括主席团、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专业委员会等。
主席团是中国法学会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组成。
常务理事会是由主席团成员组成的,在法学会活动期间负责具体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秘书处是中国法学会的行政机构,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和组织工作的落实。
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法学会的学术组织,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研究和推动该领域的学术发展。
中国法学会的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培训班、研究项目和国际交流等。
学术研讨会是中国法学会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通过邀请国内外的法学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座谈会则是邀请政府部门、法院和律师事务所的领导人与专家学者进行经验交流和探讨,为法律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
培训班是针对法学界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开设的学术研修和提升课程,旨在提高法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中国法学会还积极开展研究项目,主要包括研究报告、调研和法学专业文献的编纂工作。
通过开展研究项目,中国法学会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研究支持和智力资源。
此外,中国法学会还与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保持着广泛的交流合作,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访问和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中国法学走向世界。
总之,中国法学会作为中国最高水平的法学学术组织之一,致力于推动法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
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
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正文:---------------------------------------------------------------------------------------------------------------------------------------------------- 中国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2008年1月23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议通过,2010年1月12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和促进研究会的发展,规范研究会的活动,加强对研究会的管理,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国法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会是中国法学会团结与组织全国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学研究与交流的学术团体,是中国法学会组织推动法学研究的主阵地和骨干力量。
第二章研究会的任务第三条组织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四条组织本学科和本专业领域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学研究,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法律制度创新和法律文化创新,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第五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
第六条参与国家立法规划的研究和法律、法规的起草、修改、咨询、论证工作,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参与执法、司法研究,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服务法治实践。
第七条组织评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里的优秀法学研究成果,扶植年轻法学研究工作者的成长,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八条开展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法学交流与合作。
第九条参与法学教育和法治宣传,培养法学、法律人才,弘扬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十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反对学术腐败。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正文:----------------------------------------------------------------------------------------------------------------------------------------------------“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本办法2015年1月5日经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第一条【办法宗旨】为了加强和规范“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的认定和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研究基地作为新型智库的作用,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4]65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目的】为了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法治中国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跨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组织开展研究,特在全国范围内认定若干专门领域法治研究基地,为中央在相关领域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法治咨询建议和理论研究成果。
第三条【基本原则】研究基地的认定和管理,遵循总量控制、稳步推进、特色鲜明、注重基础、强调产出的原则。
研究基地与研究会不重叠设立,继续发挥好各专业研究会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
同一研究领域原则上不设置2个以上研究基地(含2个)。
第四条【基本标准】研究基地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标准:1. 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2. 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3. 特色鲜明、较长时间从事决策咨询的研究机构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4. 有一定数量且一定影响的专职研究人员;5. 有保障、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第五条【研究基地的类型和数量】研究基地分为应用对策型研究基地与基础理论型研究基地。
前者以应用对策研究和发挥智库作用为主,后者以理论研究和提供理论支持为主。
研究基地总数不超过15个。
应用对策型研究基地与基础理论型研究基地的比例为3:1。
法治文化研讨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这次法治文化研讨会,并就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认为,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
法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承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1. 深入挖掘中华法治文化精髓。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法治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要深入研究古代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挖掘其中的法治精神,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2. 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意识。
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如法治讲座、法治展览、法治文艺等,普及法治知识,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二、创新发展法治文化,适应新时代需求1. 适应新时代法治建设要求。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文化也需要不断创新。
我们要关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新特点、新任务,使法治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
2. 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拓展法治文化传播渠道。
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展法治文化传播,让法治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三、加强法治文化研究,推动法治文化建设1. 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
深入研究法治文化的内涵、特征、价值,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 推动法治文化实践创新。
结合实际,开展法治文化实践活动,如法治讲座、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主题公园等,丰富法治文化表现形式。
总之,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法治文化精髓,弘扬法治精神;创新发展法治文化,适应新时代需求;加强法治文化研究,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最后,预祝本次法治文化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注意: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的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使其更符合您的要求。
]引言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是行政法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织机构,旨在促进学术交流、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对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章程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内涵、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研究会的成立与目标1.1 成立背景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是中国法学会的一个重要专业学术团体,成立于XXXX年。
其成立背景源于对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需求和对学术交流平台的迫切需求。
1.2 目标与职责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的目标是促进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研究和发展,推动行政法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
研究会也承担着培养行政法学学术人才和推动行政法学学科发展的职责。
二、组织结构与管理2.1 理事会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设有理事会,由会员选举产生,负责制定和执行学术规划、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等重要决策。
理事会由主席、副主席和若干名理事组成,每届任期为X年。
2.2 学术委员会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设有学术委员会,由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组成。
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会的学术指导、学术评审、学术资助等重要事务。
2.3 分支机构和工作组为了更好地满足会员的需求和推进学术工作,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设有各种分支机构和工作组,涵盖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各个专题或研究方向。
三、学术交流与研究活动3.1 学术交流会议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行政法学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实践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
这些会议为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3.2 学术研究项目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承担着多项学术研究项目,旨在推动行政法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
这些项目为成员提供了参与研究、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简报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简报尊敬的各位会员: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年会圆满成功。
现将年会的主要情况做以下简要汇报。
会议时间:本次年会于2023年5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为期四天。
会议主题:本次年会的主题为“推动行政法治建设,促进行政法学研究与实践创新”。
会议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推动行政法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行政法制建设提供思路和方向。
参会情况:本次年会共计邀请了200名专家学者、行政法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参会。
与会者涵盖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研究机构、司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
大家就行政法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争议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学术报告:会议期间,我们邀请了30位优秀学者进行学术报告,涉及行政法学的前沿议题和现实问题。
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出发,提出了许多深入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形成了激烈但富有建设性的辩论氛围,进一步推动了行政法学的研究与发展。
重要成果:在年会期间,主办方还组织了一系列座谈会和研讨会,重点讨论了一些当前热门和疑难问题。
与会者通过对案例分析、实务经验分享和规范性文件讨论等方式,就行政法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行政法律服务机构的代表分享了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挑战。
未来展望:通过本次年会,与会者就行政法学领域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共同推动了学科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行政法学研究与实践的深入融合,为行政法治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为实现行政法学的社会价值做出应有的努力。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会员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联系和合作,共同促进行政法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谢谢大家!。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理论实践基地”
信息动态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
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
“理论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召开
为积极推动信访法治化进程、加强信访理论研究与信访工作实践相结合,近日,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设立七个理论实践基地,并举行揭牌仪式。
这一举措在全国信访领域尚属首次。
信访是一门学问,甚至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是长期以来,信访的理论研究十分匮乏,信访工作实践得不到信访理论指导的状况十分严重。
为了加强信访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和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研究,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决定在全国设立七个理论实践基地,这七个理论实践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信访局、安徽省信访局、湖南省信访局、贵州省信访局、深圳市信访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综合治理办公室、陕西兴平市信访局,覆盖了全国省市县级信访工作部门。
理论实践基地的建立旨在团结信访领域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学者,围绕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不断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的提高,推动法治信访不断深入。
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是在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积极推动下,经中国法学会党组批准成立的开展信访法治化研究的专业机构。
该专业委员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法治信访的有效途径,积极回应信访工作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搭建平台,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指导实践。
信访法治化专业委员会将和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章程
第五章经费
第十六条本会的经费来源如下: (一)赞助款项; (二)会费; (三)拨款等其他来源。
第三章理事
第十条具有扎实的宪法学研究基础、丰富的宪法学教学或法律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宪法学工作 者中的中国法学会会员,由本人所在单位推荐,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审核,即为本会理事候选人。理事候选人须经 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始得当选。
第十一条理事的权利和义务如下: (一)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参加本会组织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三)通过本会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四)对本会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五)监督本会的财务收支情况; (六)向本会提供有关宪法学的研究成果和信息资料; (七)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完成本会委托的工作等。 理事自愿退出理事会时,须书面报告本会。无正当理由连续两年或本届期内有三年不参加研究会组织的年会 的
第二章任务
第四条组织宪法学工作者学习、研究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五条组织宪法学工作者积极开展理论研讨,总结、交流宪法学研究的经验。 第六条组织宪法学工作者针对法治实践中的新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参与国家立法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立 法建议。 第七条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向宪法学工作者提供国内外宪法学发展动态的信息,编辑和出版会刊以及其 他信息资料。 第八条积极开展宪法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九条积极反映宪法学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宪法学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条本会的宗旨是遵循“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团结和组织全国从事宪法 学研究的教学、研究工作者以及实践部门的专家等宪法学工作者开展宪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开展国内外宪法 学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宪法学的发展。
中国法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会建设的意见
中国法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会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法学会•【公布日期】2007.12.12•【文号】•【施行日期】2007.12.12•【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国法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会建设的意见(2007年12月12日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通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
这既为法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法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法学会各研究会是中国法学会组织推动法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繁荣法学研究的主力军,要下大力量抓好研究会工作,促进研究会工作的新发展。
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研究会建设的指导思想(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领法学研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保持法学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的学术环境,推动法学的繁荣和发展。
(3)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加强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法学理论支持,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法律对策支持。
二、研究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4)研究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完善研究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学术创新的平台,探索和把握法学研究工作的规律,不断提高研究会组织开展法学研究的能力,努力形成法学精品不断涌现和法学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5)加强研究会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充分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提高组织推动法学研究能力为主线,健全组织体系,创新运行机制,完善规范管理,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研究会的活力,充分发挥研究会在繁荣法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
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常务副会长:
周占华
副会长(姓氏笔画为序):
朱勇朱克辛刘斌肖周录
易孟林赵晓耕赵晓谦侯欣一
副会长单位:
国家信访局
中部战区有关单位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法制日报社
中南大学
秘书长:
朱克辛(兼)
常务理事(姓氏笔画为序):
于德魁王伟华王运声王恒勤毛磊尹树东
叶为宝伍彪刘巍刘亚军刘树根刘宪国
兴安(蒙古族) 孙江孙宪忠苏洪波杜东桂杜建林
李丹林(女)李迪李勃李锐忠李德顺杨桂峰(女)
连继民肖黎明时群吴高盛余进军张彭发
张景进陈建祖陈玺林亨富周刚志庞克
柯岚(女)姚广宜(女)姚泽金耿树明(蒙古族)高云峰郭文丽(女)黄必方喻中谢丹谢新洲慕明春颜如玉(女)
理事(姓氏笔画为序):
丁钟文于小村(女)马兴宇马志刚马岭(女)王文科
王志强王宝卿王建武王建琦王晋军(土家族)王晓歧
王健王梓晖王媛媛(女)云大慧(蒙古族)云翀(蒙古族)仇岳刚文兵方亚军左芳(女)左新杲龙翼飞布仁巴图(蒙古族)
田湘白玉民边宪华(女)吕丽(女)吕绍华朱春阳
朱福惠乔兆姝(女)乔素玲(女)刘升宏刘仁文刘邦潮
刘百军刘光超(土家族)刘星刘娜(女)刘徐州刘朝阳
刘雄辉齐红威关玺华孙永鲁苏伯发李玉忠
李玉清李可杰李明治李晓重李璇杨小秋
杨军杨建青杨春钱杨盛吴凤军吴国亮
余光邹永胜张双平张亚张兴翠(女,土家族)张运雁张建斌张维辉张强陆小华陈先岩陈里
陈岗陈绍云陈甦苗力中范玉吉范琪
易伟季成周正平周祖成孟勤国郝在今
胡仁智(女)胡红湘相国军贾大伟徐迅(女)徐苏林徐爱国徐涛(回族)郭律成郭锋郭新磊黄先元
黄海星黄新华黄震云曹义孙曹会军崔世海
崔蕴华(女)康焕龙隋彭生绳建廷葛行军葛昕厂
葛辉董燕(女)蒋卫岗蒲建安廖隆章阚敬侠(女)熊文钊熊红祥熊剑樊新河颜永江霍春彪
穆剑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