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公开课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主人公介绍1.1 小说背景介绍1.1.1 简述《荒岛余生》的作者及创作背景1.1.2 讲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历史背景1.2 主人公查尔斯·罗宾逊介绍1.2.1 描述查尔斯·罗宾逊的家庭背景及性格特点1.2.2 分析查尔斯·罗宾逊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第二章:孤岛生活与自我挑战2.1 孤岛生活的描写2.1.1 分析小说中对孤岛环境的描绘2.1.2 讲解查尔斯在孤岛上的生活状态及心境变化2.2 自我挑战与突破2.2.1 阐述查尔斯在孤岛上的自我挑战过程2.2.2 分析查尔斯如何克服困难,实现自我突破第三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1 查尔斯与荒岛自然环境的互动3.1.1 讲解查尔斯如何利用荒岛资源生存下去3.1.2 分析查尔斯对荒岛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3.2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3.2.1 引申到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意识教育3.2.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第四章:救援与回归社会的适应4.1 救援过程的描述4.1.1 分析小说中救援行动的紧张气氛及查尔斯的心理变化4.1.2 讲解查尔斯如何智斗海盗,成功获救4.2 回归社会的适应4.2.1 阐述查尔斯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困境4.2.2 分析查尔斯如何克服困难,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第五章:小说主题与现实意义5.1 小说主题的阐述5.1.1 分析小说所传达的成长、勇敢、坚持等主题5.1.2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2 现实意义的探讨5.2.1 结合现实生活,讲解小说对个人的启示和指导作用5.2.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第六章:小说中的生存技巧与智慧6.1 生存技巧的介绍6.1.1 分析小说中查尔斯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制作工具、寻找食物和水6.1.2 讲解查尔斯的生存技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2 智慧的体现6.2.1 阐述查尔斯在荒岛生活中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6.2.2 引导学生学习查尔斯的聪明才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七章:友情与互助的重要性7.1 友情在小说中的体现7.1.1 分析小说中查尔斯与荒岛上的动物们建立的深厚友谊7.1.2 讲解友情对于查尔斯在荒岛生活中的重要性7.2 互助的启示7.2.1 引申到现实生活中的友情与互助意义7.2.2 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互助与分享第八章:小说中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8.1 道德观念的介绍8.1.1 分析小说中查尔斯所秉持的道德观念8.1.2 讲解道德观念在查尔斯成长过程中的作用8.2 行为准则的探讨8.2.1 阐述小说中的行为准则对查尔斯的影响8.2.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第九章:小说中的家庭观念与亲情9.1 家庭观念的描述9.1.1 分析小说中查尔斯对家庭的思念与渴望9.1.2 讲解家庭观念在查尔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9.2 亲情的呈现9.2.1 阐述小说中亲情的表现和影响9.2.2 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增强家庭观念第十章:综合讨论与拓展活动10.1 小说《荒岛余生》的讨论10.1.1 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深入讨论10.1.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启示10.2 拓展活动建议10.2.1 设计关于生存技巧、团队合作、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实践活动10.2.2 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素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小说背景及主人公介绍二、孤岛生活与自我挑战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四、救援与回归社会的适应五、小说主题与现实意义六、小说中的生存技巧与智慧七、友情与互助的重要性八、小说中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九、小说中的家庭观念与亲情十、综合讨论与拓展活动全文总结和概括:这份教案设计涵盖了《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和主题,通过重点关注各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反思小说的意义。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背景。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生存中的心理变化。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和自我超越精神。
1.2 教学内容小说《荒岛余生》的背景介绍。
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生存中的心理变化。
荒岛生存技能的介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策略。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说情节和荒岛生存场景。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设计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3.2 教学步骤第1课时:介绍小说背景,阅读小说第一章。
第2课时: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讨论其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
第3课时:学习荒岛生存技能,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生存策略。
第4课时:小组讨论,总结学习收获,进行荒岛生存的角色扮演。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评价,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考能力。
学生口头报告评价,考察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评价,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小说背景和主人公性格特点的理解。
学生对荒岛生存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自我超越精神的体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小说。
5.2 辅助材料与小说主题相关的人物传记、电影、纪录片等。
荒岛生存技能的指导书籍和网络资源。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荒岛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对荒岛生活的想象和好奇心。
6.2 主体活动阅读与讨论:学生分组阅读小说,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进行分享和讨论。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作者简介1.1 小说背景介绍:1.1.1 《荒岛余生》是丹尼尔·笛福受鲁滨孙·克鲁索真实经历启发而创作的一部小说。
1.1.2 小说反映了18世纪欧洲冒险精神,展现了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坚韧精神。
1.2 作者简介:1.2.1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1.2.2 笛福深受启蒙运动影响,关注社会问题,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第二章:故事情节梳理2.1 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遭遇海难,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2.2 鲁滨孙在荒岛上艰难求生,建立住所、寻找食物,经历种种困境。
2.3 鲁滨孙救下一名土著,取名为“星期五”,两人结为好友,共同生活。
2.4 经过28年孤独的生活,鲁滨孙和“星期五”终于离开荒岛,重返文明世界。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鲁滨孙·克鲁索:3.1.1 勇敢、坚毅、聪明、自力更生的冒险家。
3.1.2 具备强烈的生存意识,不断克服困难,追求自由与幸福。
3.2 “星期五”:3.2.1 忠诚、善良、勇敢的土著。
3.2.2 鲁滨孙在荒岛上的朋友与,共同度过艰难岁月。
第四章:主题探讨与感悟4.1 小说主题:4.1.1 展现人在困境中的生存智慧与坚韧精神。
4.1.2 批判封建社会束缚,提倡追求自由、独立、冒险的精神。
4.2 学生感悟:4.2.1 引导学生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汲取生存智慧,培养面对困境的勇气。
4.2.2 激发学生追求自由、独立、冒险的精神,勇于挑战自我。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实践5.1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冒险、生存主题的小说,如《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5.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生存技巧、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方法6.1 教学目标:6.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荒岛余生》的背景知识,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
2.通过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培养面对困境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荒岛余生》2.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你会怎么办?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荒岛求生的故事——《荒岛余生》。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品质。
三、课堂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感受其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讨论: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有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复述课文故事。
2.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2.分析这些写作手法对表现主人公品质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荒岛求生的故事。
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荒岛求生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六、课后拓展1.请同学们收集关于荒岛求生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
2.组织一次荒岛求生主题的班会,讨论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勇敢面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从主人公的经历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培养面对困境的勇气。
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勇敢面对,坚韧不拔。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课文细节,理解主人公如何在荒岛上运用科学知识和生活智慧。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人物介绍1.1 小说背景讲述《荒岛余生》的作者丹尼尔·笛福以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18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了解小说中的探险和生存主题。
1.2 人物介绍介绍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其他重要人物,如星期五、船员等,分析他们的角色和作用。
第二章:荒岛生存与自我反思2.1 荒岛生存通过分析小说中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了解生存技巧和智慧。
探讨鲁滨孙如何在荒岛上建立住所、获取食物和水源等。
2.2 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在荒岛上的内心世界,分析他的孤独、绝望和希望等情感。
探讨鲁滨孙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信念,通过自我反思和宗教信仰保持勇气和希望。
第三章:星期五的出现与友谊3.1 星期五的出现分析星期五在小说中的形象特点,如野性、天真和忠诚等。
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和星期五之间的互动,了解他们建立友谊的过程。
3.2 友谊的意义探讨鲁滨孙和星期五之间的友谊对彼此的生存和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维护友谊。
第四章:救援与回归社会4.1 救援的到来分析小说中鲁滨孙和星期五如何发现救援人员的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在救援到来时的内心矛盾和决策。
4.2 回归社会探讨鲁滨孙在回到英国社会后的适应和转变。
引导学生思考鲁滨孙的荒岛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在社会中的新身份和角色。
第五章:主题探讨与启示5.1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选取感兴趣的主题,如生存、友谊、勇气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
5.2 启示与反思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启示,如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自我保护意识等。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思考如何应用小说中的启示,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第六章:文学手法与叙述视角6.1 文学手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荒岛象征着人生的孤独和困境。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荒岛余生》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体会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困境,要有勇气和信心去战胜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的生存经历,体会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荒岛余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3.分析主人公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提炼其勇敢、智慧、坚韧的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4.合作探讨主人公在荒岛上面临哪些困难?主人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主人公的生存经历。
2.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荒岛、火、船等。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3.合作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对你有何启示?你认为主人公能否成功离开荒岛?为什么?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后作业展示让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如绘画、写作、演讲等。
2.交流感悟让学生谈谈在学习《荒岛余生》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在分析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荒岛余生》这部作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了他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和信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学习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和主题。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荒岛求生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2.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困境的经历或感悟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荒岛求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荒岛余生》。
2. 与荒岛求生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荒岛余生》教学设计(通用13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写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没有生动的故事,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作品主题:“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要求】1、通过速读课文,理清鲁滨孙的思路。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或不幸,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3、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4、引导学生体会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了解小说通过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整合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1、在《命运》的乐曲中,忆贝多芬及上册课文的部分内容。
2、大家还知道哪些像贝多芬一样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3、引入课题,提出疑问:鲁滨孙如何寻求生存下来的希望呢?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滨孙心理活动的词语、句子,填空:刚到岛上时,鲁滨孙的心情相当悲观绝望,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即可看出。
后来他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_____________,理智已经能够逐渐控制失望的心情,所以鲁滨孙决定在荒岛上_________。
于是他“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2、根据课题,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三、精读赏析1、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女生、男生对比读坏处、好处,边读边想、边听边想:鲁滨孙是怎样寻求自我安慰的?2、找出文中富有教育意义、能概括全文主旨的话。
3、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联系旧知。
四、合作探究1、质疑: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小说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人物塑造得如此令人敬仰呢?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归纳:板书:鲁滨孙是个的人屏幕显示:小说运用第___人称叙述,通过_____描写刻画人物。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困境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
3. 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如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困境等。
三、教学难点1.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荒岛求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岛求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课文《荒岛余生》。
2. 阅读理解:(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经历了什么困境?(2)查尔斯·罗伯茨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挑战?他是如何应对的?(3)课文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他们与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下列问题:(1)查尔斯·罗伯茨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他在荒岛求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问题有哪些?如何看待这些问题?(3)从故事中可以学到哪些人生哲理?4. 欣赏与评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学会在困境中坚持信念,勇敢面对挑战。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在朗读和表达中,把握课文中的情感起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情感起伏。
(3)教师详细解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表达。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讨的效果。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表。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荒岛余生》2. 年级:七年级3. 学科:语文4. 课时:2课时5. 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勇敢、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
(2)学会面对困境,保持积极的心态。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
(2)主人公性格特点的分析。
(3)课文中的重要词句。
2. 教学难点:(1)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描写。
(2)如何理解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音频,视频资料。
(2)制作PPT课件。
(3)安排学生预习课文。
2. 课堂导入:(1)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重要生字词。
(2)分析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
(3)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问题。
(3)小组讨论:如何面对困境?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具体情节为例,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3. 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乐观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荒岛余生》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商人查尔斯·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被冲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凭借智慧和勇气,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终得以获救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说封面、作者简介和故事梗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你会如何生存下去?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特点。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探讨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3.5 文学鉴赏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进行阅读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鉴赏心得。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荒岛余生》教学设计11、了解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2、着重把握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鲁滨逊的精神品质鲁滨逊的精神品质3、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是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从中体现人物性格;难点是使学生能从主人公身上吸取可贵的精神品质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
(目标设计用意:既体现知识性,使学生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懂得如何去重点品味一部小说;又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结合自身,有所收获,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接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
这部小说也为作者本人赢得了近500个头衔,时至今日,它仍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你知道这部小说吗?(《鲁滨孙漂流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呢?请同学讲讲有关鲁滨孙的故事。
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来了解这部小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分析文本〗一、看一组鲁滨孙在海上遇险的图片,听老师讲述这一情景。
学生可以看着画面,也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体会,慢慢地融入到这个情境中去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鲁滨孙和他的十位同伴驾着他们的航船,在海上静静地航行着,一切是那么地安详,一切又是那么地静谧。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海上刮起了一阵猛烈的飓风,掀起了小山似的巨浪。
巨浪恶狠狠地扑了过来,一下就把他们的航船翻了个底朝天。
他们立刻转移到准备好的小艇上,谁知又一个巨浪打来,马上把小艇也吞没了。
鲁滨孙的十位同伴还没来得及喊一声“上帝啊”,就见上帝去了。
鲁滨孙几经拼搏,终于抓住了一块木板,顺流而下,漂到了一个荒岛上。
(这一环节旨在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激起他们与鲁滨孙心理上的共鸣)鲁滨孙流落荒岛之后,可以说处于生死系于一线的绝境中,那么这个绝境的“绝”体现在哪里呢?(多媒体列出文中“坏处”一栏)面临如此绝境,他又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说,多媒体列出“好处”一栏)这其实是鲁滨孙的自我安慰,他及时地调整了心态,轻松卸掉了思想包袱。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荒岛余生》语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梗概,了解鲁滨逊的荒岛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培养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克服困境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荒岛余生》的相关章节。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3.合作探究1.鲁滨逊在荒岛上面临哪些困境?2.鲁滨逊是如何克服这些困境的?3.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表现出了哪些精神品质?(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教师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理解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
5.案例分析1.鲁滨逊在荒岛上种植粮食的过程。
2.鲁滨逊制作陶器的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感悟。
2.深入阅读《荒岛余生》,了解鲁滨逊的其他故事,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2.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鲁滨逊的勇敢、坚韧、乐观精神。
4.作业布置注重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课本所附的《名著导读》。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导入1.让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2.教师提示:欧美的许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必读书,因为在鲁滨孙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务实、创新进取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荒岛余生》(板书)就是这部作品的节选,这里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而是围绕着鲁滨孙刚到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的。
3.出示教学目标(投影)整体感悟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语,划出。
教师投影出示字词练习,学生齐读、解释。
2.理清文章结构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a.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b.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c.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这是本节课应该解决的重点,教师最后明确:鲁滨孙落入荒岛之初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要不要活下去?有没有前途了?怎么才能活下去?需要解决哪些物品?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概括起来也就是课文结构的三个部分,即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3)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3)欣赏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荒岛余生》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荒岛求生的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5.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勇敢面对、自强不息?(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勇敢面对困境、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
《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荒岛余生》教案(精选12篇)《荒岛余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1、收集作者丹尼尔#8226;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一、导入: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能力。
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
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三个阶段三个部分解决生存困惑(1—3)节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采取具体行动(4—9)节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寻求精神寄托(10—12)节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人教版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人教版《荒岛余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描绘,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 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理解小说中表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4.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荒岛余生》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其作品特点。
2. 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
3. 鉴赏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绘,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 探讨小说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5. 练习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荒岛余生》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鉴赏小说中的环境描绘。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小说中表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环境描绘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3. 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荒岛余生》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其作品特点。
2. 概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的性格特点。
3.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绘,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 探讨小说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5. 练习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荒岛余生》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主人公查尔斯·罗伯逊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小说中环境描绘的鉴赏能力。
4.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表达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5.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结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荒岛余生》原著或简化版读物。
2. 关于丹尼尔·笛福的背景资料。
3. 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评论,以供学生参考。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荒岛余生》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把握小说的主旨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荒岛余生》。
2. 相关作者及作品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2.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情节,概括故事发展脉络。
2. 分析情节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小说情节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荒岛余生》。
2.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概括小说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2. 分析情节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讨论小说情节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人物性格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 理解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深入挖掘人物性格背后的心理因素。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荒岛余生》。
2.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讨论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影响,深入挖掘人物性格背后的心理因素。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思想。
2. 培养学生探讨小说主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把握小说的主旨思想。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七年级语文《荒岛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学会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生存能力。
(3)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珍惜生命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分析。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阅读并研究小说《荒岛余生》。
(2)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先阅读小说《荒岛余生》。
(2)了解小说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荒岛余生》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中的相关章节。
(2)学生做笔记和标注,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2)小组共同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课堂讲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说《荒岛余生》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提出问题或想法,进行拓展讨论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岛余生公开课教案设计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open class for the rest of life in desert i sland
荒岛余生公开课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示作品主题的
写法。
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和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示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示作品主题的
写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示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时布置】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课本所和的《名著导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1、让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2、教师提示:欧美的许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作为生长中的青少年的必读书,因为在鲁滨孙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务实、创新进取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荒岛余生》(板书)就是这部作品的
节选,这里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而是围绕着鲁滨孙刚到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的。
3、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二、整体感悟
1、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语,划出。
教师投影出示字词练习,同学齐读、解释。
2、理清文章结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⑴鲁滨孙的考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⑵每个阶段的偏重点是什么?
⑶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这是本节课应该解决的重点,教师最后明确:鲁滨孙落入荒岛之初的考虑经历了三个阶段:
⑴要不要活下去?有没有前途了?
⑵怎么才干活下去?需要解决哪些物品?
⑶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
概括起来也就是课文结构的三个局部,即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
而这三个方面几乎也可以看成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三、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⑴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紧扣课文)
⑵你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阅读《圣经》和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⑶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我抚慰算不算逃避实际?为什么?
⑷他为什么一定要活下去?这样活值不值得?
讨论这个问题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同学结合整部作品来谈,以全面理解人物形象。
2、全班讨论:
学习这个单元之前,讨论: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可能怎么想?怎么做?从鲁滨孙的谋生经历中,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这是个开放性题目,教师要引导同学说实话,深入理解鲁宾孙身处绝境时的心理活动,明确学会生存的重要。
(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学习生存的实例来谈,文中涉和的科学知识不宜占用太多时间。
)
四、作业
誊写识记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示主题的手法。
2、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珍视生命。
〖公开课教案
一、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示作品主题的写法
二、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孙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示出来的?
2、为什么通篇用第一人称?可否换成第三人称?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提示同学,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示人物的性格,而课文节选局部则主要通过人物自身考虑,即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至于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则可以从小说的.真实效果方面理解。
三、拓展延伸,鲁滨孙的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1、同学读课文第三局部,然后回忆自身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倒霉或挫折,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人小组交流后,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这样可以引导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倒霉,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2、展开想像,假如你现在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无人烟的绝境,你可能看到些什么?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也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写一篇短文。
写完后四人小组传阅,然后选出代表,再由全班交流评价。
这个环节的设置出于两点考虑:
1、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培养同学理解鲁滨孙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启发同学正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挫折,培养一种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心态以和勤勉、务实的作风,学会珍爱生命、珍视生命的价值。
全班的交流、评价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引导,要鼓励同学有创意地构思。
四、作业
结合原著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身的心得体会。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