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建筑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态建筑,地域主义,高技派三者之间的契合

摘要:生态建筑作为可持续建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被广大建筑师所重视。当今的世界建筑在纵向上趋向于自然与生态的建筑,在横向上又有生态和技术的矛盾交织[1]。如果我们对生态建筑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它们在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现代功能和协调环境的同时,也很好的反映了建筑的地域主义特征。

这就是生态建筑与地域主义,高技派三者之间联系的根源所在。它们都发轫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已发展成为当代建筑界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二十世纪末,它出现了分化现象,其中生态化倾向是发展的主流,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现象出发,解析了生态建筑的地域主义倾向和高技派建筑生态化倾向出现的表现、动因以及对于这些生态建筑的形象评判,并重点分析了高技生态建筑运用技术的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生态建筑批判地域主义高技派反生态策略倾向契合

一.基本概念

1.1 生态

生态源于希腊文中“住所和研究”

两个词的结合,意为对生物栖息场所的

研究。生态原本指一个“场所”或“环

境”,以及引申的含义“相互间的关系”

因此,生态学就是将生物个体、群体、

种族及种族环境这些生态单元作为研究

对象,揭示相互关系的科学,例如个体

生态学,群体生态学以及人类生态学等。

1.2 生态建筑

经过广泛地查阅后未发现还没有关

于生态建筑的公认定义。然而,在各种论述中可以得出以下共识: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将生态观念运用于建筑创作,恰当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并将其与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2]

1.3 批判地域主义

可分解为批判与地域主义。批判地域主义作为一种对建筑理论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建筑创作策略,是亚历克斯·楚尼斯与利利在论文中首创的语汇。意义为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同时,继承现代建筑的进步之处,将其运用在实际建筑实践中。建筑应根植于其所在的场所,并充分尊重其风土性。不光是视觉上,使五官都能感觉到的建筑。不是将地域性无批判地直接引入形态,而是在现代主义的实践中重新解释地域性。建筑实践应该形成对现代建筑的积极批评。[2]

1.4 高技派

高技派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

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二.生态建筑的地域主义倾向

2.1 生态建筑地域化现象

与生态建筑出现几乎同一时间,地域主义倾

向开始流行,这是西方建筑师对本身文化自觉在

建筑潮流中的反映。这种潮流没有集体宣言,也

没有提出什么行动纲领。这种设计倾向与后现代

中的历史主义有所区别,与当时的民族主义也有

区别。地域主义不是简单的返祖现象,也不是后

现代中所强调的历史符号的简单拼贴而最终发展

成为媚俗的东西,而是基于对本地文化深层次的

挖掘和理解、本地地域特征的详细了解和反映。

他强调的是建筑的归属感,是建筑的场所感。地

域主义与现代建筑的普适标准相抗衡,与现代建

筑的国际化相抗衡,这无形中潜意识对当时及以

后的建筑师有着深远的影响。[3]

2.2 生态建筑地域化倾向的动因

从以上对于生态建筑和地域主义的理解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生态建筑与环境是休戚相关相关的,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建筑的地域性。对地域的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具体的环境中的实体性要素,包括气候、地理等特征。二是具体环境中的非实体性要素,包括历史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建筑作为存在的实体,必须要与特定地区的气候、地理特征相适合和协调,同时建筑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与当地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而生态建筑设计中对于地域气候特征的尊重、对于当地建造方式和材料的使用无疑都是地域主义建筑所追求的目标,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背后无形中也给建筑赋予了一种地域的独特的文化特质。[3]也可以说生态建筑是采用技术手段解决建筑地域主义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必然性的。

三. 高技派建筑生态化倾向

3.1 高技派建筑生态化现象

在没有了现代主义的一统天下之后,当代建筑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建筑师从社会、经济的、科技的及个体的角度不断探索创造建筑发展的未来趋向。在纷繁精彩的各种风格流派中,高技派是特征显著的流派之一,它已经成为当代全球重要的建筑现象。高技派建筑师,如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伦佐·皮亚诺等已成为世界级建筑大师;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如法国蓬皮杜中心,英国劳埃德大厦、香港汇丰银行大楼等已成为当代建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2]

3.2 高技派建筑生态化倾向的动因

高技派建筑出现生态化的倾向首先是基

于时代的背景。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卡

尔逊在书中,揭露了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可怕

情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全球化的议

题。在建筑领域,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生态设计目标,出现了朝该方向的努力的各

种建筑活动高潮。高技派也不例外,积极投入

到该项活动中,直接导致了高技派建筑生态

化倾向的出现。因此,高技派建筑的生态化倾

向是对时代发展需求的回应。

同时,高技派建筑生态化倾向也是高技

派建筑自身分化的结果,高技派发轫于六十

年代,发展到二十世纪末期时,已经产生了显

著的分化。比较突出的趋向:生态化倾向、装

饰化倾向、人情化倾向等。其中,生态化倾向

是最引人注目的分支。它符合时代发展的要

求,将生态目标体系和高技术策略有机结合,

为创造和谐的人、自然环境创造了条件,为人

类“诗意栖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4]

四. 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契合

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科学技术的辨证关系:人工环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自然环境无形地限定人工环境的创造。当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形成良性循环平衡发展,即所谓的生态平衡;反之,生态平衡崩溃。

在生态学与建筑学发生关联的前提下,有关生态系列的研究=科技·建筑·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无疑是要达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平衡。此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被笔者称为建筑学中永恒的三角关系。得出以上结论,便可解读以下几个误区:生态≠高技/节能。即高技/节能只是一种生态策略,并非生态的全部。首先,生态的范畴包括材料、技术、艺术、文化等多个层面,技术层面只是其中之一。[5]

生态作为前卫的流派而被夸耀、滥用。如前所述,生态的本源是探讨科技·建筑·环境的协调发展,而这个建筑学中永恒的三角关系正是当代建筑师一直致力探讨的,这种探讨是建筑师的一项基本责任。因此,即使是专门考虑了地球环境和全球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也并非是人类对地球及地球生物,包括人类自身和后代的一种“贡献”,而恰恰是人们对自身错误的一种认识和纠正。[6]

五. 托马斯·赫尔佐格

5.1托马斯·赫尔佐格的设计理念

从设计一开始,赫尔佐格就根据特定的建筑任务和建筑场地的特定气候与环境和研究人员一起进行综合分析,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赫尔佐格注重环境、独具创意的建筑全然不同于那种毫无特点的方盒子以及那些国际建筑明星创造的在全球到可见的国际主义建筑。

对于赫尔佐格来说,在建筑上添加没有功能用途的、纯粹象征性的附件是没有意义的。他曾经用“新地域主义”来表述自己对传统建筑的关注。但这种地域性的联系并非意味着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