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基础不饱和脂肪酸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脂质化学

《生物化学》-脂质化学
概述
一、脂类物质概念 脂类是是生物体中的重要有机物,其共同点是
低(不)溶于水,高(易)溶于苯、乙醚、氯仿及 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大多数脂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肪 酸和醇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以及与这些化合物的 生物合成或生物功能紧密相关的一类物质。 二、脂类物质的分类 (一)按其化学组成分 (二)按其生物学功能分
2.命名与简写符号 系统名称按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进行。 十六碳脂肪酸(软脂酸) 十八碳脂肪酸(硬脂酸) 9-十六碳烯酸(棕榈油酸) 9-十八碳烯酸(油酸)
如18:0
18:1(9)
3.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1)一般为偶数碳原子,碳骨架长度4-36,常见 12-24,一般是不分支和无环、无羟基的单羧酸。
OH
(Sn-立体特异性编号体系) Sn -3-磷脂酸
常见甘油磷脂的极性头部和其净电荷(pH=7)
甘油磷脂名称
磷脂酸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HO-X的名称
—— 胆胺 胆碱 丝氨酸
—X的结构
极性头基净电荷
磷脂酰甘油
甘油
磷脂酰肌醇
肌醇
H -1
HH
心磷脂
双磷脂酰甘油
例题:中性pH下,净电荷为零的 甘油磷脂是( )( )。
然而,催化加氢是一个可逆反应,饱和脂肪酸在 反应过程中,也会脱氢生成不饱和脂肪酸。这样,脱 氢的产物就可能有两种,顺式和反式。
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比顺式不饱和脂肪酸空阻小,更 稳定,更容易生成,而且一旦生成,又不易被氢化饱 和。
所以,在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催化加氢的产物饱和脂 肪酸中,会含有一定量的反式不饱和脂肪酸。这就是 反式脂肪酸的由来。
影响油脂自动氧化的因素 (1)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越容易发生自动氧化。 思考:为什么家用猪油比花生油更易变“哈喇”? 因为天然植物油脂中溶有维生素E,起抗氧化作用。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糖代谢1、糖酵解: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步骤转变成丙酮酸的过程。

2、发酵:细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酶促降解糖分子产生能量的过程。

3、巴斯德效应:巴斯德发现的有氧氧化抑制糖的无氧酵解的作用。

是有氧氧化产生了较多的A TP抑制了糖酵解的一些酶所致,有利于能源物质的经济利用。

4、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5、糖原分解:从糖原解聚生成葡萄糖的细胞内分解过程,由糖原磷酸化酶等催化完成。

6、糖原合成:体内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7、磷酸解作用:通过在分子内引入一个无机磷酸,形成磷酸脂键而使原来键断裂的方式。

实际上引入了一个磷酰基。

8、糖异生作用: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9、丙酮酸脱氢酶系:又称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一种催化丙酮酸脱羧反应的多酶复合体,由三种酶(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和六种辅助因子(焦磷酸硫胺素、硫辛酸、FAD、NAD、CoA和Mg离子)组成,在它们的协同作用下,使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 和CO2。

10、柠檬酸循环:体内物质糖类、脂肪或氨基酸有氧氧化的主要过程。

通过生成的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三羧酸)开始,再通过一系列氧化步骤产生CO2、NADH及FADH2,最后仍生成草酰乙酸,进行再循环,从而为细胞提供了降解乙酰基而提供产生能量的基础。

由克雷布斯(Krebs)最先提出。

11、回补反应:补充生成某些成分以利于重要代谢通路的进行。

如三羧酸循环中通过多种方式生成草酰乙酸,以利于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降解。

12、乙醛酸循环: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异柠檬酸被直接分解为乙醛酸,乙醛酸又在乙酰辅酶A参与下,由苹果酸合成酶催化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再氧化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的过程。

生物化学课后重点答案

生物化学课后重点答案

1944年,等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细菌学家们曾研究过在实验室中生长的两种不同的肺炎球菌菌株,一种有平滑的外膜(S),一种没有外膜,外表粗糙(R),显然R菌株缺少某种构成这种碳水化物被膜的酶。

同时发现,如果将S菌株的浸出物与R活菌株相混合,注射于小鼠,小鼠的组织中就会含有S活菌株。

S浸出物(完全是非活性的)显然含有一种因子,能够供给R菌株以所需要的酶,并将之转变成S菌株。

大家都认为这种因子本质上是蛋白质。

然而在1944年艾弗里及共同事研究了S菌株浸出物,证实这种因子是纯粹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不存在蛋白质。

核酸分为哪些种类?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是什么?分类: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简称RNA)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分布: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有少量DNA(原核生物的DNA主要位于拟核);RNA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功能: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即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转运RNA,简称tRNA,起着携带和转移活化氨基酸的作用;信使RNA,简称mRNA,是合成(翻译)蛋白质的模板;核糖体RNA,简称rRNA,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说明Watson-Crick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答:(1)DNA分子有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

两条链围绕同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

(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间隔相连而形成的亲水骨架在双螺旋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对则在双螺旋的内部,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螺旋旋转一周约为10个碱基对(bp),螺距为,这样相邻碱基平面间隔为,并有一个36º的夹角,糖环平面则于中心轴平行。

(3)两条DNA链借助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

根据碱基结构的特征,只能形成嘌呤与嘧啶配对。

既A与T配对,G与C配对,A-T间有2个氢键,G-C间有3个氢键。

生物化学总结下生科第八章糖代谢一名词

生物化学总结下生科第八章糖代谢一名词

⽣物化学总结下⽣科第⼋章糖代谢⼀名词⽣物化学总结下————By ⽣科2005 狐狸Z第⼋章糖代谢⼀、名词解释:糖酵解途径: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分解⾄⽣成丙酮酸的阶段。

是体内糖代谢的最主要的途径。

糖酵解: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在⼈体组织中,经⽆氧分解为乳酸和少量ATP的过程,和酵母菌使葡萄⽣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同,故称为糖酵解作⽤。

糖的有氧氧化: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和⼆氧化碳的过程。

巴斯德效应:指有氧氧化抑制⽣醇发酵的作⽤糖原储积症:是⼀类以组织中⼤量糖原堆积为特征的遗传性代谢病。

引起糖原堆积的原因是患者先天性缺乏与糖代谢有关的酶类。

底物循环:是指两种代谢物分别由不同的酶催化的单项互变过程。

催化这种单项不平衡反应的酶多为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

乳酸循环:指肌⾁收缩时(尤其缺氧)产⽣⼤量乳酸,部分乳酸随尿排出,⼤部分经⾎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作⽤和成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糖,⾎糖可在被肌⾁利⽤,这样形成的循环(肌⾁-肝-肌⾁)称为乳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代谢⽣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称为⼰糖磷酸⽀路。

糖蛋⽩:由糖链以共价键与肽链连接形成的结合蛋⽩质。

蛋⽩聚糖:由糖氨聚糖和蛋⽩质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别构调节: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以次级键结合,使酶分⼦的构想发⽣改变,从⽽改变酶的活性,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共价修饰:指⼀种酶在另⼀种酶的催化下,通过共价键结合或⼀曲某种集团,从⽽改变酶的活性,由此实现对代谢的快速调节。

底物⽔平磷酸化:底物⽔平磷酸化指底物在脱氢或脱⽔时分⼦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的⾼能磷酸根直接转移ADP给⽣成ATP的⽅式。

激酶:使底物磷酸化,但必须由ATP提供磷酸基团催化,这样反应的酶称为激酶。

三羧酸循环:⼄辅酶A的⼄酰基部分是通过三羧酸循环,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为⼆氧化碳和⽔的。

生物化学基础第06章 脂肪酸与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基础第06章 脂肪酸与脂类代谢
子宫PGF2α能使黄体溶解,加快子宫收缩,促 进分娩。
(二)血栓噁烷 (TX)
TXA2
TX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五碳环被含氧噁烷
取代。
血 小 板 含 有 TXA2 合 成 酶 , 催 化 PGH2 合 成 TXA2。血小板合成的TXA2与PGE2促进血小 板聚集,血管收缩,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PGI2与TXA2拮抗。若血 管 内 皮 细 胞 损 伤 , PGI2 合 成 与 分 泌 减 少 , PGA2相对过多可能与冠心病血栓形成有关。
VLDL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VLDL在血浆中的半衰
期为6~12 h。
(五)血浆脂蛋白 LDL 代谢
LDL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富含胆固醇,且2/3 的胆固醇属酯型。
人体组织细胞表面含LDL受体,能识别LDL并与之结 合,经过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溶酶体酶作用下分 解,胆固醇供细胞利用。
11 12 14 15 17 19
花生四烯酸 (20:4 Δ5,8,11,14)
9 7 5 3 1 COOH R1
10
20 CH3
R2
11 13 15 17 19
前列腺酸
(一)前列腺素(PG)
❖ PG以前列腺酸为基本骨架,含五碳环和两条 侧链R1、R2 。
❖ 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团及双键位置,PG分为 9类。按英文字母顺序表示:PGA、B、C、 D、E、F、G、H、I。
《生物化学基础》
电子课件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系 湖北省黄 冈 卫 生学校
周剑涛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六章 脂肪酸与脂质代谢
第六章 脂肪酸与脂质代谢
▪ 第一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重要衍生物 ▪ 第二节 脂质的消化吸收 ▪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 ▪ 第四节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 ▪ 第五节 磷脂的代谢 ▪ 第六节 胆固醇的代谢 ▪ 第七节 脂质与生物膜

生物化学第三版 习题答案 第二章

生物化学第三版 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脂类Lipids重点:磷脂、糖脂一、脂类的概念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物,统称脂类。

脂类包括油脂(甘油三脂)和类脂(磷脂、蜡、萜类、甾类)。

二、分类(1)单纯脂: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酯,甘油酯、鞘脂、蜡(2)复合脂:甘油磷脂、鞘磷脂。

(3)萜类和甾类及其衍生物:不含脂肪酸,都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4)衍生脂:上述脂类的水解产物,包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甘油、鞘氨醇等。

(5)结合脂类:糖脂、脂蛋白三、脂类的生物学功能脂类的生物学功能也多种多样:①生物膜的结构组分(甘油磷脂和鞘磷脂,胆固醇、糖脂);②能量贮存形式(动物、油料种子的甘油三酯);③激素、维生素和色素的前体(萜类、固醇类);④生长因子;⑤抗氧化剂;⑥化学信号(如);⑦参与信号识别和免疫(糖脂);⑧动物的脂肪组织有保温,防机械压力等保护功能,植物的蜡质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第一节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一、脂肪酸绝大多数的脂肪酸含有偶数个碳原子,形成长而不分支的链(也有分支的或含环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物体。

但生物体内大多数是顺式结构。

不饱和脂肪酸中,反式双键会造成脂肪酸链弯曲,分子间没有饱和脂肪酸链那样结合紧密。

因此,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脂肪酸(主要是豆蔻酸与棕榈酸)可以与蛋白质共价相连,形成脂酰蛋白(acyloted protein),脂酰基团能促进膜蛋白与疏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1、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植物和细菌可以利用乙酰CoA合成所需的全部脂肪酸。

哺乳动物既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大部分脂肪酸,也可以合成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

但是,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植物中获取。

花生四烯酸可由亚油酸在体内合成。

P52 表2—3某些油脂的脂肪酸组成2、皂化值(评估油的质量)完全皂化1克油脂所需KOH的毫克数,称皂化值。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篇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篇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考研——专业课复习笔记石正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知识篇生物化学知识点:1、各类糖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脂类中与生物膜有关的物质结构与功能;3、核酸的基本结构、相互关系与功能;4、各类氨基酸的基本结构、特征以及蛋白的构象与功能的关系;5、酶的分类、作用机制、抑制类型、动力学过程与调节;6、代谢中的生物氧化过程特别是光合磷酸化过程的机理及意义;7、代谢中的糖代谢过程;8、核酸的生物合成、复制、转录及基因表达;9、各种代谢过程的调控及相互关系;10、现代生物学的方法和实验手段特别是分离、纯化、活性册顶的基本方法等;11、生物化学研究进展;◎●将两种旋光不同的葡萄糖分别溶与水后,其旋光率均逐渐变为+52.7°。

,称为变旋现象。

◎●羟甲基在糖环平面的上方的为D-型,在平面的下方的为L-型。

在D-型中,半缩醛羟基在平面的下方的为α-型,在平面的上方的为β-型。

◎●一切糖类都有不对称碳原子,都具旋光性。

◎●区分酮糖、醛糖用Seliwanoff反应。

◎●天然糖苷多为β-型。

◎●糖醛酸是肝脏内的一种解毒剂。

◎●自然界存在的糖胺都是己糖胺。

◎●麦芽糖为[α-D-葡萄糖-α(1→4)-α-D-葡萄糖苷],异麦芽糖为[α-D-葡萄糖-α(1→6)-α-D-葡萄糖苷],蔗糖为[α-D-葡萄糖-α,β(1→4)-果糖苷],乳糖为[半乳糖-β(1→4)-α-D-葡萄糖苷],纤维二糖为[α-D-葡萄糖-β(1→4)α-D-葡萄糖苷]。

◎●直链淀粉成螺旋状复合物,遇碘显紫蓝色,碘位于其中心腔内,在620——580nm有最大光吸收。

支链淀粉分支平均有24——30个葡萄糖,遇碘显紫红色,在530——555nm有最大光吸收。

糖原遇碘显棕红色,在430——5490nm有最大光吸收。

◎●与糖蛋白相比,蛋白聚糖的糖是一种长而不分支的多糖链,即糖胺聚糖。

其一定的部位上与若干肽链连接,糖含量超过95%,多糖是系列重复双糖结构。

生物化学基础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化学基础不饱和脂肪酸
• 按链长分:
– 短链(4-6个碳原子) – 中链(8-14个碳原子) – 长链(16个碳原子以上);20个碳以上的脂肪酸也被称为
超长链脂肪酸
• 按饱和度分:
–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烃类基团是全由单 键构成的烷烃基
–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烃类 基团是包含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基
O
O
CH2 - O - C - R1
R2- C - O- C - H O
CH2 - O - P -O- CH2
OH H-C-OH
O
O
CH2 - O - P - O- CH2
R3- C - O- C - H
OH
O
CH2 - O - C - R4
磷脂酰肌醇
作为信使参与激素信号的放大
O
O
CH2 O C R
奇数碳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
• 在许多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中存在奇 数碳脂肪酸。可能与生物的某些特殊生理 活性有关
• 在蔬菜,动物和微生物体内有发现一些带 支链的脂肪酸,常常用来区别不同的微生 物
脂肪醇与脂肪酮
• 最早的脂肪醇有鲸蜡中提取。脂肪醇通式为ROH, 具有两性,是制造表面活性剂的原料,通过还原 脂肪酸获得
– 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EFA缺乏将导致 前列腺素合成能力减退
– 动物精子的形成与EFA有关,长期缺乏EFA可导致不孕症 – EFA对X-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有保护作用
• EFA缺乏的表现: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 (出现皮疹等)以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方面的多种 疾病
H2C O C R3
H2C OH R1COONa HC OH + R2COONa H2C OH R3COO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酸
• 有一条长的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组成的羧 酸 • 生物体内少量脂肪酸以游离形式存在,大 部分以甘油三酯,磷脂,糖脂等形式存在 • 主要区别在于烃链的长度,双键数目和位 置,构型
脂肪酸的分类
• 按链长分:
– 短链(4-6个碳原子) – 中链(8-14个碳原子) – 长链(16个碳原子以上);20个碳以上的脂肪酸也被称为 超长链脂肪酸
• EPA的生理作用
– 促进血液循环。EPA可有效控制并抑制血小板在血管壁的凝集,减少血 栓的形成 – 改善血清脂肪质量。EPA能有效的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 加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中性脂肪的含量 – 其它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EPA的代谢产物可以产生前列腺素 – 由于EPA不能通过大脑屏障进入大脑,而不具有提高儿童智力作用,如 儿童服用过量有促进性早熟之弊。
• 海洋浮游生物中有大量的α-亚麻酸,葵花籽油中这两种脂 肪酸含量较高
EFA的生理功能
• 生理功能:
– 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线粒体及细胞膜磷脂的合成。 EFA缺乏将导致线粒体肿胀,细胞膜结构、功能改变,膜透性、 脆性增加→磷屑样皮炎、湿疹等 – 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体内约70%的胆固醇与脂肪酸酯化成酯。 EFA缺乏时,胆固醇转运障碍,在体内沉积导致疾病 – 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EFA缺乏将导致 前列腺素合成能力减退 – 动物精子的形成与EFA有关,长期缺乏EFA可导致不孕症 – EFA对X-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有保护作用
– 甘油三酯 – 蜡
• 复合脂质:除了脂肪酸和醇,还有其它非脂成分
– 磷脂 – 糖脂
• 衍生脂质:单纯脂质和复合脂质的衍生物,或与之密切相关并具有脂 质一般性质的物质,以及由若干异戊二烯碳骨架组成的物质
– – – – – – 高级一元醇,脂肪酸,脂肪酮及其衍生物 萜类,脂溶性色素 类固醇类 脂溶性维生素 脂多糖 脂蛋白
• EFA缺乏的表现: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 (出现皮疹等)以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方面的多种 疾病 • EFA摄入过多的表现:过多的摄入可使体内的氧化物、过 氧化物等增加,同样对机体可产生多种慢性危害。此外,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DHA和EPA
• 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EPA是二十碳五烯酸 • DHA的生理作用
反式脂肪酸
• 反式脂肪,又称为反式脂肪酸或逆态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经过部份氢化的植物 油
– – 顺式脂肪酸不够稳定,动物油脂来源较少 通过氢化,将部分不饱和的脂肪酸变成饱和的脂肪酸。这个过程中,一部分顺式脂肪酸变成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在自然食物中的含量几乎为零,很难被人体接受、消化,容易导致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是一 种完全由人类制造出来的食品添加剂,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 主要表现在—— 降低记忆力:研究认为,青壮年时期饮食习惯不好的人,老年时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 症)的比例更大。反式脂肪酸对可以促进人类记忆力的一种胆固醇具有抵制作用 容易发胖: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喜欢吃薯条等零食的人应提高警惕, 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会造成明显的脂肪堆积 易引发冠心病:根据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脏病 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胆固醇(HDL)的含量下降 容易形成血栓: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 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 影响生长发育: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过多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影响胎儿的健康。研究发现,胎 儿或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他们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生长发 育 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对精子的活跃性产生负面影响,中断精子在身体 内的反应过程。 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反式脂肪酸 还会对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必需脂肪酸
•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缩写EFA)是指人体 内(或其他高等动物)不能自行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的脂肪酸 • 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两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目前认为两 种酸的摄入比例应该在4:1左右
– 哺乳动物无法合成这两种脂肪酸是由其去饱和酶能力有限,不能 在碳链的某些位置引入双键所致 – 人体摄入了亚油酸后,通过人体自身的机能可以代谢出γ—亚麻酸 及花生四烯酸。而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也属于ω—6系列的不 饱和脂肪酸。因此,通常将亚油酸称为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 母体。肉类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花生四烯酸 – 人体摄入了α—亚麻酸后,通过人体自身的机能可以代谢出二十碳 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而二十碳五烯酸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也属于Ω—3系列的多不饱和 脂肪酸。因此,通常将α—亚麻酸称为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 的母体。鱼油中也含有一定量的EPA和DPA
–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烃类 基团是包含多个碳-碳双键的烯烃基,双键非共轭。
脂肪酸的命名
• 系统命名: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命名 • 俗名法:根据原料来源命名 • 简写法:
– 先写出碳原子的数目 – 在写出双键的数目,两个数目之间用冒号隔开 – 双键位置有两种表示法
脂质的基本知识
• 脂质又称脂类,与蛋白质和糖一样,是维 持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结构物质 • 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 • 包括范围很广,涵盖许多化学组成,分子 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差异很大的一类化合物 •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 不形成聚合物,形成聚合态
脂质的分类
• 脂质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它们的分子组成和化学结构特点,大 体可分为单纯脂质,复合脂质和衍生脂质三类 • 单纯脂质:由脂肪酸和醇形成的脂
– DHA是人脑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 在大脑组织中的含量约15%,主要存在于脑细胞及细胞突起中。因此, DHA对脑细胞的形成、生长发育及脑细胞突起的延伸、生长都起着重要 作用,是人类大脑形成和智商开发的必需物质 – 能减轻视力衰退。在视网膜的视觉杆状细胞周围60%是DHA磷脂分子 – 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DHA在大脑神经细胞间有着传递信号的作用, 相关的记忆、思维功能都有赖于DHA维持和提高。所以,DHA对提高儿 童智力、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好处
• Δ法:羧基碳原子为1号,其余的碳依次编号 • ω法:甲基碳原子为1号,其余的碳一次编号 • 双键位置用Δ或ω右上标或旁边的数字表示,并在号码后面用c (cis-顺式)或t(trans-反式)表明双键类型。例如:18: 1Δ9c表示该脂肪酸有18个碳,从羧基端数在第9个碳的位置有 双键,顺式结构。
• 按烃类基团是全由单 键构成的烷烃基 –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烃类 基团是包含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基
• 天然脂肪的双键均为正式(cis,双键两侧的基团偏向一个方向) • 反式脂肪仅见于人工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