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上海市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

上海市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

上海市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上海市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上海市面临的居家养老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居家养老已成为上海市的重要议题。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家中度过晚年,以维持他们的社会连接和个人尊严。

然而,面临的挑战是,许多老年人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需要克服居家养老中的种种困难。

其一,居家养老对于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照顾老年人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以支付家庭护理人员的工资和购买医疗设备。

老年人还需要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包括家庭改造和无障碍设施的安装。

家庭成员也需要调整生活和工作时间,以照料他们的亲人。

其二,老年人需要面临居家养老带来的孤独和社交隔离问题。

在家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可能导致老年人与社会的脱节,缺乏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大多数老年人渴望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提供社交支持和机会是解决居家养老问题的重要方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海市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加强家庭护理服务,通过建立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定期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以减轻老年人和家庭的负担。

这些服务可以包括定期体检、药物管理、康复护理和紧急救护等。

创建多元化的社交支持网络,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设立老年学习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娱乐活动,让老年人在学习中保持活力,在社交中找到归属感。

上海市还鼓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通过设立志愿者组织,邀请社区居民参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例如一起运动、聊天和做饭。

这种互助模式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照顾和支持,还可以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

尽管上海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仍然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均衡分布,一些地区可能缺乏充足的养老服务设施和资源。

需要更大的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支持来改善这种不均衡。

培养专业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浅谈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思考(一)

浅谈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思考(一)

浅谈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思考(一)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机制社区养老服务家庭结构变迁“倒按揭”养老模式论文摘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共同性话题,就上海而言,未来上海市人口老铃化带来的影响已逐渐凸显,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匾乏,劳动力不足以及社区为老服务发展滞后的矛质已开始成为制约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瓶颈,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寻求可行性办法解决老龄化人口的赡养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据《200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公布,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全市户籍人口1391.04万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0.57万人,占总人口的21.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4.50万人,占总人口的15.4%;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0.65万人,占总人口的11.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53.44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占总人口的3.8%;100岁及以上老人836人,其中男性175人,女性661人。

按照人口学测算标准,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一般定为60岁或者65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的国家或地区被称为进人老年型社会。

上海远远超过这一标准,其分别超过测算比例的11.6%和8.4%,上海的老龄人口已经是其总人口的1/5,上海市城市发展已进人真正的人口老龄化时代。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按照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2008年最新上海人口生命表测算,未来10-巧年上海市步人老龄人口的数量会急剧增多,即将进人人口老龄化高峰时代。

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力短缺矛盾、等待领取养老金养老的老年人口与社保基金严重不足矛盾以及外来新增劳动力人口与上海市现行户籍政策等矛盾,都将给政府现行社会政策带来巨大挑战。

最新-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综述 精品

最新-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综述 精品

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综述目的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老年人进行养老意愿问卷调查。

结果当将来的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转变为严重不能自理时,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发生显著变化,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从417上升到494。

年龄、居住方式和健康状况对老人的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005。

结论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弱化,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增强。

养老意愿;城市老年人;上海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核心化的背景下,大城市养老服务供求矛盾凸显。

为了更好地整合和配置养老服务资源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了解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首要前提。

养老意愿是指人们对养老这个行为所持有的看法及态度〔1〕。

养老意愿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人群或者同一人群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养老意愿呈现出较大差异。

以往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2~4〕,但绝大多数研究设计往往分析的是同一时点上具有不同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差异,那么对于同一老年人群而言,其养老意愿是否会随着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弱化而发生变化?当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向严重不能自理转变时,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是否会有不同?这是现有研究未涉及的方面。

基于此,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在预设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两种情形下,对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2007年末实际居住在上海市长风街道的户籍老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在家中居住的老人313位,在养老机构居住的老人90位,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中预设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两种情况,让被调查者根据其养老意愿分别作答,养老意愿操作化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情况。

运用二项回归方法分析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模型的因变量为养老意愿,居家养老被赋值为1,机构养老被赋值为0。

浅析上海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

浅析上海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

浅析上海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以实地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杨浦区内养老服务的供需情况做了调研,发现当前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与养老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对此,我将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

标签:养老服务;老龄化;养老机构一、老年人的需求分析1.低龄、健康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60岁至69岁老年人口占户籍老年人口近60%,这部分老年人大多数身体状况较好,其养老需求主要集中在精神文化方面,主要需要社区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老有所乐、老友所为、老有所学。

2.中、轻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对居家照护的需求。

社区中有比重不小的中度和轻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年龄段主要是70岁及以上),这一部分老人自理能力差,社会活动少。

一方面这些老人从情感上更愿意留在家中,另一方面当子女不在身边时,老人面临生活困难,亟需社区提供专业的居家照护服务。

3.高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对机构照护的需求。

杨浦区的高龄老人人数及占比一直位列全市中心城区首位。

而高龄老年人大多身体状况较差,甚至有重度失能失智的情况,无法依赖家庭照料。

对于这部分老人,必须为其提供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等机构专业的照护服务。

二、养老服务现状与养老服务需求的差距(一)养老机构供给能力不足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中建设难度最大、供给能力最不足的是养老机构。

目前,全区56家养老机构,核定床位数8358张,相对于老年人口的增速和养老需求,可以说“一床难求”,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社会办机构占比大,公办机构相对不足。

二是租赁房屋办院的机构占多数,存在不确定因素。

三是“十三五”继续面临床位建设压力。

(二)社区养老服务整合力度不够目前,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较为多样:一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十助”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化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实施“老伙伴”计划,建立了一支由100名专职关爱员、360名助理关爱员和5100名老年志愿者组成的关爱员队伍,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问候、健康指导等家庭互助服务。

上海居家养老调研报告总结

上海居家养老调研报告总结

上海居家养老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上海市居家养老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1.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上海市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居家养老需求日益迫切。

预计未来几十年,养老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

2. 养老服务供应不足:目前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供应相对不充足,尤其是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资源缺乏。

导致部分老年人无法得到及时和充分的关怀和照料。

3. 家庭照料压力大:由于家庭结构变化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依赖于家庭照料。

然而,大部分家庭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来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4. 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养老服务机构,但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机构存在服务不规范、护理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上海市居家养老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养老服务供应: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供应的投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行业,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2. 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全面、可靠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从照料需求、服务质量等多个维度评估服务机构,为老年人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参考。

3. 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专业、温暖、人性化的照料。

4.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养老服务市场的良性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总结与建议,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推动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上海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上海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i n s h a n g h a i c a r r y i n g o u t t h e p r o j e c t o f h o m e c a r e s e r v i c e ,t h e a u t h o r s a n a l y s e d h o w t h e a g e d p e o p l e a r e s a t i s f i e d
用 因子分析方法 , 对老年人居 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因素进 行分析。研 究发 现 , 影 响老年人 对居 家养 老服 务
满意度的因素包括 : 经济收入情况 、 健康状 况、 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 、 居住 形式以及 个人兴趣爱好 等。据 此提 出建 议: 政府要增强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 重点 关注独居 、 空巢老人 , 提升文化娱 乐服 务水平 , 建立专业化 的服 务人 员
w i t h t h e o l d—a g e h o me c a r e s e vi r c e .T h e y ou f n d t h e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i n c l u d i n g e c o n o mi c i n c o me ,h e a l t h c o n -
2 0 1 3年 1 0月
南京人 口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N a n j i n g C o l l e g e f o r P o p u l a t i o n P r o g r a mm e Ma n a g e me n t
由于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体制建立还处于探索期相关实证研究成果比较少本文在借鉴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样本点以实地调研为切入点通过分层抽样调查利用spssl90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主客观影响因素拟为居家养老服务结构模型提供有效的构思证据并据此提出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管理和政策建议

上海市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

上海市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

上海市居家养老问题及对策上海市居家养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护理服务不足: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上海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居家养老需求,但是目前的护理服务供给相对不足。

即使有一些护理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服务,但是往往价格高昂,难以承担。

2. 照料人员匮乏:由于护理工作体力较大,工作强度较高,现阶段上海市护理人员普遍不够。

在普遍的家庭生活中,没人可在家帮助,老年人无人照顾,导致老年人的社交联系丢失、心理健康得不到关注。

3. 养老设施不完善:虽然上海市逐步建立了一些养老院和服务中心,但是总体数量仍然不足,很多老年人无法入住或者享受到合适的养老服务。

另外,一些养老院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信任度不高。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政府投入增加:政府可以增加投入,提高护理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提高护理员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专业人员投身于居家养老事业。

2. 完善政策支持: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标准,明确养老服务的补贴和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优质且可承担的服务。

3. 加强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各类养老服务,适应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同时,鼓励社区居民互助互爱,提供邻里帮助,形成互助共建的社区养老模式。

4. 提高养老设施质量:加强养老设施的建设,提高设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保证老年人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加强养老院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信任度。

5. 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健全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感。

总之,上海市居家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设施建设、护理人员培养等多方面的措施,逐步解决养老服务不足和不完善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的居家养老质量。

分层视角下沪籍老人养老需求的调查研究

分层视角下沪籍老人养老需求的调查研究

分层视角下沪籍老人养老需求的调查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日益凸显出来。

在这个背景下,各个城市和社区都在不断地推动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建设和发展。

本研究针对沪籍老人的养老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分层视角出发,分别考察了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维度对老人养老需求的影响。

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一、经济层面对老人养老需求的影响经济层面是老年人养老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沪籍老人的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养老服务需求的选择和使用。

调查数据表明,经济状况较好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高水平的养老服务;而经济状况差的老人则更注重服务的价格和实用性。

由此可见,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中,经济因素应被重视。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弱势老人的扶持力度,推出更加实惠的养老政策和服务。

社会层面是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支持、社会活动、社会情感等方面。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社会关爱和社会支持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感,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同时,长期缺乏社交活动、关爱和支持,还会导致老年人的孤独感、无助感和抑郁情绪等不良心理反应。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注重发展老年人社交活动和交流的平台,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社会情感。

心理层面是老年人养老需求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养老需求具有较大的影响。

老年人的失落感、孤独感、无助感等不良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养老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管理,积极开展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服务。

同时,家庭成员和社区服务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多与老年人沟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总结:沪籍老人的养老需求具有明显的分层特点,涉及到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多个维度。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政府和社会应该注重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关爱和心理健康管理,切实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优质、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上海老年人照料护理服务及养老意愿调查状况

上海老年人照料护理服务及养老意愿调查状况

上海老年人照料护理服务及养老意愿调查状况(2017年3月27日)2015年8月,全国启动了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涉及浦东、闵行、奉贤、宝山、虹口、普陀、黄浦、杨浦和崇明9个区县的144个调查点,调查人数4320人,有效问卷4301份。

2016年10月,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对浦东、杨浦、黄浦、普陀、徐汇、静安、闵行、虹口、长宁9个区的1100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了“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有效问卷1025份。

现就两次调查中有关上海老年人照料护理服务、养老意愿及养老支出情况等主要数据发布如下:一、总体评价上海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方面,总体状况良好,日常活动完全能自理的老年人占93.3%,完全不能自理的占4.5%。

照料状况方面,多数老年人能够得到照料,家庭成员依然是最重要的照料者。

此外,家政服务人员(保姆、小时工等)的选择率也显示出了照料服务社会化的趋势。

上海老年人养老意愿方面,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居环境接受照料,越是高年龄组的人群,在家的意愿越高;“自己照顾自己”和“在家由家人照顾”比例最高。

表示“在养老机构”、“异地养老”和“视情况而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历经多年家庭照料功能社会化的变迁以及社会照料服务体系的发展,老年人对于未来的照料问题具有了较为成熟的认识和多元的选择。

但同时显示,选择“高端养老公寓或住宅”的比例不高,老年人群对于养老机构的价格承受能力仍然偏低。

二、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上海地区调查基本情况1、老年人的照料状况。

有13.1%的老年人表示需要照料。

在这部分老年人之中,有89.4%的表示有人照料。

而主要照料者之中,选择率最高的依次是配偶、儿子和女儿,分别为30.7%、23.2%和18.8%,表明在现阶段,家人依然是最重要的照料者;此外,家政服务人员(保姆、小时工等)的选择率也达到13.5%,明显超过其余选项,显示出了照料服务社会化的趋势。

浅析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浅析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浅析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老年人进行养老意愿问卷调查。

结果当将来的生活自理能力由局部不能自理转变为严重不能自理时,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发生显著变化,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从41.7%上升到49.4%。

年龄、居住方式和健康状况对老人的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P<0.05〕。

结论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弱化,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增强。

【关键词】养老意愿;城市老年人;上海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核心化的背景下,大城市养老效劳供求矛盾凸显。

为了更好地整合和配置养老效劳资源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效劳的需求,了解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首要前提。

养老意愿是指人们对养老这个行为所持有的看法及态度〔1〕。

养老意愿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人群或者同一人群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养老意愿呈现出较大差异。

以往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2~4〕,但绝大多数研究设计往往分析的是同一时点上具有不同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差异,那么对于同一老年人群而言,其养老意愿是否会随着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弱化而发生变化?当生活自理能力由局部不能自理向严重不能自理转变时,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是否会有不同?这是现有研究未涉及的方面。

基于此,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在预设生活局部不能自理和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两种情形下,对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2007年末实际居住在上海市长风街道的户籍老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在家中居住的老人313位,在养老机构居住的老人90位,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调查对象根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中预设“生活局部不能自理〞和“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两种情况,让被调查者根据其养老意愿分别作答,“养老意愿〞操作化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情况。

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VS
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征(如年龄、 性别、健康状况等)、家庭状况( 如家庭支持、子女经济状况等)、 社会环境(如政策支持、机构服务 水平等)等。
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分析、意愿调查和对策研究等方面,研究方法和手段 多样化,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焦点。
机构养老作为老年人养老的一 种重要选择,对于解决老年人
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 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老年人 机构养老的需求和问题,为政 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了解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不同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 愿的影响程度。
研究方法
研究不足
现有研究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深入探讨不够,缺乏对比分析;同时,研究结果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中的适用 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03
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 响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
收入水平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可能会增强,因为这通常意味着他们能够负担得起 机构养老的费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 的变化,有必要进行长期追踪研究, 以观察养老意愿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 化。
要点三
多因素综合分析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综合分析各 种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社会 等层面,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机制。同时,还可以探讨如何 通过干预这些因素来提高老年人机构 养老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调查内容
包括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经济 状况、家庭状况、养老意愿等。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调 查。

城市中年人养老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为例

城市中年人养老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为例
4 .%, 75 女性 18人 , 5 .%; 4 占 25 在年龄方 面 ,5 4 4 - 9岁的 占4 I% ,O 5 04 5一 4 岁 的占 3 . ,5 5 岁 的占 2 -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 , 中及以下 的 1 % 5 —9 2 8 %; 4 初 占 3 .% , 6 5 高中或中专的 占 5 - 大专及 以上的 占 l.%; 婚姻状况 l %, 8 1 在 7 方 面, 已婚有配偶 的 占 9 . 。 婚或分居 的 占 5 % , o1 离 % . 丧偶 的 占 1 % , O . 4 从未结婚 的占 3 %。 . 从被调查对象 的经济特征来看 : 5 经济状况 自评较好 的占 1.%, 8 4 一般 的占 4 . 较差 的占 3 .%。 2 %, 6 9 0 从被调查对象 的健康特 征来看 : 健康 自 评较好 的占 3 .%, 4 8 一般 的占 5 . , 差的 占 6 % : 8% 较 8 . 从 4 患病种类数来看 , . 44 5 %的被调查者健康 良好f 无疾病)患 1 疾病的 占 , 种 3 .%, 2 1 9 患 种疾病的 占 1.%, 3 4 2 患 种及以上疾病的 占 8 %。 . 从被调查 5 对象的居住特征来看 ,居住方式为独居 的占 5 %,仅 与配偶 居住的 占 . O 2 .% , 41 与家人 同住( 包括 配偶) 占 7 的 0.9 %。 三、 城市 中年人 养老消 费意愿及其影 响因素分析 1 . 中年人养老消费意愿分析 。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将会随着 城市 生活 自理能力预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从表 1中可 以看到 , 当将来 生活 自理能力 由部分不能 自理转变 为严重不能 自理时 , 中年人 中选 择机构养 老服务者 的比例上升 了 8 个百分点 , . 8 而选择居家养老服务者 的比例下 降了 8 个百分点 。 . 5 值得注意的是 ,7 %的 中年人在将来生活严重不能 4. 5 自理时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服务 , 这一方面反映 出人们传统 的依 靠家庭养

上海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上海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上海养老服务发展现状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养老服务发展也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养老服务的需求、政府政策、服务模式等方面,全面探讨上海养老服务的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上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400万,约占总人口的30%。

这一数据显示出上海市养老服务的庞大市场潜力。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方面。

在居家养老方面,老年人希望能够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如家政保洁、健康咨询等;在社区养老方面,老年人希望能够参与各种社交、文化、健身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在机构养老方面,老年人希望能够选择到设施完备、服务良好的养老院或养老护理中心。

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提升养老院、护理中心的服务质量和设施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养老服务业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以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养老服务的模式也在上海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以养老院为主,老年人需要离开家庭居住在养老院中。

然而,这种模式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希望保持独立生活、享受家庭温暖的老年人。

因此,上海市探索出了一系列新的养老服务模式。

比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提供家政、健康咨询、社交服务等,让老年人可以在自己家中享受到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再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等,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文化、医疗等多方面的服务。

此外,上海市还鼓励发展居家养老托管、日间照料等新兴的养老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2023-11-04•研究背景和意义•机构养老概述•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实证研究•提高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建议目•研究不足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方式之一,在国内外学界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深厚,老年人更倾向于家庭养老,但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变化,机构养老的需求逐渐增加。

研究意义了解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更合适的养老服务和支持。

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养老理论及实践经验,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02机构养老概述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家庭,进入专门的养老机构,由机构提供专业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等服务的养老方式。

机构养老是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补充,适应了社会变迁和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养老服务。

机构养老的定义按照机构性质分类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公私合办养老机构等。

按照服务类型分类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精神慰藉等。

机构养老的类型机构养老的优势与劣势优势专业化的服务: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等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集体生活:老年人可以在养老机构中结交朋友,参与集体活动,生活更加充实。

•减轻家庭负担: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委托养老机构照顾老人,减轻家庭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和生活。

机构养老的优势与劣势机构养老的优势与劣势劣势费用问题:养老机构的费用相对较高,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负担。

适应问题:老年人离开家庭进入养老机构,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社交方式,有些老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适应。

服务质量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差异较大,有些可能存在服务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

03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女性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可能是因为女性在家庭照顾方面承担更多责任,而机构养老能够减轻家庭照顾的压力。

641名上海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641名上海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641名上海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罗梦云;梁会刚;董媛媛;莫丹丹;董伟;张义;王玥;蔡泳;张智若【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37)005【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情况,探讨影响其意愿的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641名在上海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对其社会人口学因素、机构养老意愿、感知障碍和感知利益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KMO统计量为0.862,Bartlett's球性检验P=0.000)和内在信度(Cronbach'sα系数取值范围为0.739~0.824)良好.46%的受访者表示将来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在人口学因素中,仅不同年龄层次之间入住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校正年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羞耻感(OR=0.76,95%CI=0.62~0.94)、适应性(OR=0.61,95%CI=0.50~0.74)以及感知利益(OR=1.63,95%CI=1.32~2.03)与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上海老年人整体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已有所提高,其中60~69岁老年人接受度最高;羞耻感、适应性,以及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和种类是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Objective · To survey the willingness to enroll in nursing homes among the elders in Shanghai and explore its predictors. Methods · A field sur vey was performed to collect data from 641 elders aged 60 years old and above in six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in Shanghai.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willingness to use nursing home, perceived barriers and perceived benefits were measured. Results · The q uestionnaire is with good structural validity and good intrinsic reliability. KMO index, Pvalue of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nd the range of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s were 0.862, 0.000,and 0.739-0.824, respectively. Among the respondents, 46% were willing to enroll in a nursing home in this survey. Ag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ir willingness (P=0.045).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hame (OR=0.76, 95% CI=0.62-0.94), adaptability (OR=0.61, 95% CI=0.50-0.74) and perceived benefits (OR=1.63, 95% CI=1.32-2.03) were related to willingness (P<0.05).Conclusion · Elders in Shanghai have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willingness to enroll in nursing homes, especially the elders aged from 60 to 69. Shame and adaptability of elders, and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nursing homes were the predictors of the elders' willingness.【总页数】5页(P679-683)【作者】罗梦云;梁会刚;董媛媛;莫丹丹;董伟;张义;王玥;蔡泳;张智若【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25;东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商学院,格林维尔 27858;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25;锦西石化医院医疗保险科,葫芦岛 125001;上海平和双语学校,上海 201206;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相关文献】1.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J], 焦亚波2.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广州老年人调查数据的分析 [J], 阎志强3.老年人口养老现状、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市临汾街道为例 [J], 姚有华; 季晓颖; 刘登4.铜陵市中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张美红5.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李晓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退休老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上海市退休老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上海市退休老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市推出了“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旨在通过老年人的时间、技能、知识等资源的共享交换,解决老年人的孤独、空虚和无所事事的困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据调查发现,虽然“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上海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支持,但实际参与的退休老人数量并不乐观。

本文旨在探讨上海市退休老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推动该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要了解退休老人是否愿意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就必须考虑他们的个人特征和养老需求。

在上海市,大部分退休老人是60、70年代的人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对新事物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不信任。

退休老人的养老需求也有所不同,部分老人可能更倾向于传统的养老方式,比如家庭养老和养老院养老,而对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需求意愿并不强烈。

个人意识和价值观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上海市,一些退休老人可能认为自己退休后就是应该享受生活,不愿意再去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还有一些老人可能认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需要他们主动去参与社区活动、服务他人,这可能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对于这部分退休老人来说,他们的意愿和态度也是影响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区环境和服务质量也是影响退休老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意愿的重要因素。

在上海市,一些社区的活动设施和服务质量可能并不够好,退休老人对于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兴趣和信心就会大打折扣。

一些社区的活动安排和时间安排也不够合理,无法满足退休老人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社区环境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也是推动退休老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

上海市退休老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意愿受到个人特征、养老需求、社会支持、政策保障、个人意识和价值观、社区环境和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J 高血压杂志,2005;134(增刊):2 413 C at alano M,A ron ica A,C arzan i ga G,e t a l Serum li p i ds and apo li pop rotei n s i n pati en ts w ith essenti al hyp ertension J A therosclerosis ,1991;87:17 224 D i m sdal e J E Ps ychological stress and card iovascu l ar d iseas e J J Am C oll Card i o,l 2008;51(13):1237 465 洪 炜,韩 冰 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186 袁继春,钱 印,徐国权,等 社区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J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998 97 刘力松,华 琦,庞蓓蕾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饮食结构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3):225 98 刘小清,赵连成,麦劲壮,等 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 J 中国循环杂志,2003;18(6):440 39 Rogers S,Ja m es KS,Bu tl and BK ,et al E ffects of a fi sh oil s upp l e m en t onserum li p i d s ,b l ood p res sure ,bleedi ng ti m e ,h ae m ost ati c and rheol og i cal variab l es :a doub l e b li nd rando m is ed contro ll ed trial i n heal thy volunteers J Atheroscleros i s ,1987;63(2 3):137 4310 Sch roderH,S ch m elz E,M arrugat J Rel ati on s h i p b et w een diet and b l oodpress u re i n a representative M ed i terranean population J Eu r J Nu tr ,2002;41(4):161 72009 12 03收稿 2010 01 11修回(编辑 袁左鸣)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焦亚波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经济系,江苏 南京 210042)摘 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老年人进行养老意愿问卷调查。

结果 当将来的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转变为严重不能自理时,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发生显著变化,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从41 7%上升到49 4%。

年龄、居住方式和健康状况对老人的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P <0 05)。

结论 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弱化,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增强。

关键词 养老意愿;城市老年人;上海中图分类号 R161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9202(2010)19 2816 03第一作者:焦亚波(1981 ),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老年学研究。

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核心化的背景下,大城市养老服务供求矛盾凸显。

为了更好地整合和配置养老服务资源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了解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首要前提。

养老意愿是指人们对养老这个行为所持有的看法及态度 1 。

养老意愿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人群或者同一人群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养老意愿呈现出较大差异。

以往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2~4 ,但绝大多数研究设计往往分析的是同一时点上具有不同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差异,那么对于同一老年人群而言,其养老意愿是否会随着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弱化而发生变化?当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向严重不能自理转变时,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是否会有不同?这是现有研究未涉及的方面。

基于此,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在预设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两种情形下,对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2007年末实际居住在上海市长风街道的户籍老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在家中居住的老人313位,在养老机构居住的老人90位,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中预设!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严重不能自理∀两种情况,让被调查者根据其养老意愿分别作答,!养老意愿∀操作化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情况。

运用二项Log isti c 回归方法分析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模型的因变量为养老意愿,!居家养老∀被赋值为1,!机构养老∀被赋值为0。

自变量主要从老年人的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健康特征和居住特征中筛选,在人口特征方面主要选取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4个变量,在经济特征方面选取了经济状况自评变量,在健康特征方面选取了健康状况自评、患病种类数两个变量,在居住特征方面选取了居住方式变量。

运用SPSS11 5统计软件中二项Log isti c 回归向后筛选策略(Back w ard :Conditiona l ),建立最优回归方程。

2 结 果2 1 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变化 在两种不同生活自理能力的预期下,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808,P =0 028)。

当将来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转变为严重不能自理时,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从41 7%上升到49 4%,而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从58 3%下降到50 6%。

见表1。

2 2 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在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预期下,对老年人养老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是性别、年龄、居住方式、健康状况自评和经济状况自评。

女性老人与男性老人相比,更倾向于机构养老 Exp(B)=0 449,P <0 05 ;年龄越高者越倾向于居家养老 Exp(B)=1 090,P <0 001 ;与独#2816#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0月第30卷居老人相比,仅与配偶同住老人 Exp(B)=3 221,P<0 05或与家人同住老人 Exp(B)=4 947,P<0 001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与健康状况自评较好老人相比,健康状况自评较差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 Exp(B)=3 350,P<0 05;与经济状况自评较好老人相比,经济状况自评一般老人 Exp(B)=0 334,P< 0 01或经济状况自评较差老人 Exp(B)=0 268,P<0 05更倾向于机构养老。

在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的预期下,对老年人养老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和健康状况自评。

年龄越高者越倾向于居家养老 Exp(B)=1 047,P<0 05;受教育程度越高老人越倾向于机构养老 Exp(B)=0 242,P<0 01;与独居老人相比,与家人同住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 Exp(B)=2 615,P<0 05;与健康状况自评较好老人相比,健康状况自评较差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 Exp (B)=3 063,P<0 05。

见表2。

表1 二项Logistic回归老年人特征变量的统计描述及其与因变量的交互分析变量n(%)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时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时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性别男134(33 3)53 446 647 152 9女269(66 7)59 540 553 446 6年龄(岁)60~6966(16 4)59 340 751 948 1 70~79184(45 7)63 536 557 142 980~89140(34 7)50 050 044 655 490~9713(3 2)53 846 246 253 8婚姻状况已婚有配偶189(46 9)73 526 564 535 5丧偶197(48 9)46 753 344 056 0离婚或分居10(2 5)33 366 711 188 9从未结婚7(1 7)14 385 70100 0受教育程度不识字或识字不多101(25 1)46 753 343 356 7小学97(24 1)66 333 763 636 4初中79(19 6)57 742 355 444 6高中或中专65(16 1)51 748 339 360 7大专及以上61(15 1)69 630 451 148 9居住方式独居78(19 4)67 632 457 742 3仅与配偶居住83(20 6)74 225 865 234 8与家人同住152(37 7)83 816 277 023 0在养老机构居住90(22 3)0100 00100 0患病种类数健康良好(无疾病)47(11 7)65 934 152 547 5患1种疾病121(30 0)62 137 960 639 4患2种疾病102(25 3)54 945 145 654 4患3种疾病85(21 1)45 954 137 862 2患4种及上疾病48(11 9)63 636 462 237 8健康状况自评较好80(19 9)57 542 546 553 5一般222(55 1)57 043 052 347 7较差101(25 1)58 641 452 947 1经济状况自评较好125(31 0)71 828 258 941 1一般198(49 1)47 752 343 756 3较差80(19 9)59 240 858 341 7合计403(100 0)58 341 750 649 4表2 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二项Log istic回归分析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时影响因素 是否愿意居家养老Exp(B)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时影响因素是否愿意居家养老Exp(B)性别(男)年龄1 0473)女0 4493)受教育程度(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年龄1 0901)小学0 854居住方式(独居)初中0 535仅与配偶同住3 2213)高中或中专0 3073)与家人同住4 9471)大专及以上0 2422)在养老机构居住0居住方式(独居)健康状况自评(较好)仅与配偶同住1 722一般1 727与家人同住2 6153)较差3 3503)在养老机构居住0经济状况自评(较好)健康状况自评(较好)一般0 3342)一般1 680较差0 2682)较差3 0633) 与自变量比较:1)P<0 001,2)P<0 01,3)P<0 053 讨 论在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或严重不能自理能力的预期下,不同年龄、居住方式和健康状况自评老人的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