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水体溶解有机氮对有毒藻种的生物有效性(2)
藻类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第一作者:左魁昌,男,1988年生,本科,研究方向为藻类的资源化利用。
#通讯作者。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No.2008ZX07012 005);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2008FB006);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T OT O 水环境基金资助项目;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M 2009034)。
藻类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左魁昌 左椒兰# 胡智泉 朱菁萍(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摘要 作为地球上最庞大的生物群体,藻类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述评了藻类在固定二氧化碳、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吸附重金属等方面的作用,并从制油,提取色素、藻胆蛋白、生理活性物质等方面评价了藻类的资源化用途,最后对其资源化利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藻类 环境保护 资源化利用The role of algae i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its resource utilization ZUO K uichang ,ZUO J iaolan ,H U Zhiquan,ZH U J ingp ing.(College of Envir onmental Science and E ngineer ing ,H uaz ho ng Univer sit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 ogy ,W uhan H ubei 430074)Abstract: A s the mo st eno rmous living or ganisms on t he planet,algae pla yed an import ant ro le in global env i r onment pr otectio n.In t his paper,the pathw ay of alg ae in environment pro tect ion w as intr oduced,including the fix a t ion of carbon dio x ide,remov al of poiso ns or to x ins components,and adsor pt ion of heav y metals.T he methods o f a lg ae resource utilization wer e also summarized,such as the producing o il,the ex tr act ion useful substance and so on.F ina lly,the ho tspot s and future dir ect ion of algae r eso ur ce utilizatio n w ere pr ospected.Keywords: alg ae;envir onmental prot ection;utilization藻类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目前已知的有30000多种。
溶藻菌对受污染水源水除藻及脱氮特性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8): 1440-1446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8B01;2012BAJ25B07);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0909172) 作者简介:孔赟(1983年生),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生物修复研究。
*责任作者,教授,E-mail: ky020241@ 收稿日期:2012-06-26溶藻菌对受污染水源水除藻及脱氮特性研究孔赟,朱亮,戚姣琴,俞言文,徐向阳*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浙江 杭州310058摘要:针对我国水源地藻类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利用前期分离获得的溶藻菌Streptomyces sp. HJC-D1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强化污染水源水除藻以及脱氮性能。
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水体叶绿素a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66 ± 5.35)%和(80.94 ± 4.36)%,NH 4+—N 的平均去除率为(77.76 ± 2.83)%和(72.36 ± 3.18)%,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平均去除率为(24.99 ±1.52)%和(18.74 ± 1.38)%;不同曝气条件的影响研究发现,曝气/停曝时间比2:4、曝气量60 L·h -1工况下,系统COD Mn 和NH 4+—N 去除率均有所提高,相比对照组NO 3-—N 积累更为明显;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系统NH 4+—N 、COD Mn 等的去除影响不大,但缩短HRT 时叶绿素a 去除率有所降低;分析反应器内填料表面微生物相发现,试验组填料表面有溶藻菌富集,推测对照组除藻主要通过填料对藻类的吸附去除,而试验组则是藻类吸附在填料表面后通过溶藻微生物实现藻类去除。
关键词:溶藻菌;受污染水源水;生物膜;除藻;脱氮中图分类号:X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2)08-1440-07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城镇地表水和地下水源严重污染,且有加剧趋势。
武理工《水处理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12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及其应用
第十二章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及其应用1.水生植被健全的水体,其水质通常比较清澄,为什么?答:大型水生植物主要通过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促进水中悬浮物质的沉降。
物理作用主要是由于大型水生植物在水中形成的茂密植被具有抑制风浪和减缓水流的功能,由此可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以及减少底泥中颗粒物的再悬浮。
生物化学作用则是指植物根部释放出氧气形成根际氧化区,使底泥由厌氧状态转变为好氧状态,避免因有机物厌氧分解导致的底泥上浮,因此有水生植被存在的水体,水质都比较澄清。
2.大型水生植物能吸收或分解哪些污染物?答:水生植物直接吸收、降解的污染物包括两大类: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和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某些重金属和有机物。
3.大型水生植物抑制浮游藻类生长的主要机理是什么?答:大型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同为水体初级生产者,相互之间具有竞争抑制的特点,在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情况下,藻类的生长可以被抑制。
大型水生植物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机制抑制藻类生长:(1)资源竞争抑制(2)释放抑藻化感物质4.浮游藻类有哪些水质净化功能?答:(1)对氮磷的吸收氮磷是浮游藻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藻类大量生长时,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转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
(2)对重金属的去除浮游藻类可以吸收富集水中的重金属。
藻类去除重金属的过程包括吸附和转移两个阶段。
(3)对有机物的去除藻类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分为两种:转化降解和富集。
5.漂浮植物水处理系统的水质净化机理是什么?答:漂浮植物水处理系统依靠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完成水质净化。
漂浮植物在塘表面形成一个垫层,垫层的下面由于植物释放氧气在根系附近形成好氧层,向下随氧含量逐渐减少形成兼氧层和厌氧层。
三个层中存在对应的好氧、兼氧、厌氧微生物群落。
塘内有机物的降解主要通过微生物来完成。
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四个过程完成:(1)植物的吸收;(2)随固体颗粒物的沉降;(3)硝化、反硝化;(4)氨的挥发。
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沉降作用。
两种藻类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
第52卷第4期 2006年8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J.Wuhan Univ.(Nat.Sci.Ed.)Vol.52No.4 Aug.2006,487~491 收稿日期:2006202228 通讯联系人 E 2mail :Huzy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资助(2002AA60102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资助(2002CB412309)作者简介:凌晓欢(19822),男,硕士生,现从事藻类水质净化研究.文章编号:167128836(2006)0420487205两种藻类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凌晓欢1,2,况琪军1,邱昌恩1,2,胡征宇1(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 要:借助人工装置和露天水池,通过分析实验水体中氮、磷元素浓度的变化,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一种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和露天小型生态系统中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 goclona K ütz ).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绿球藻在高浓度氮和磷的污水中生长良好并维持较高的氮磷去除率,在6天处理期间,人工污水中总溶解性氮、硝酸盐氮、氨氮、总溶解性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6.2%,37.8%,98.4%和79.3%;在对天然湖泊水的处理中,绿球藻对总溶解性磷的去除率在第5天为79.2%.室外条件下,该刚毛藻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维持自身正常生长代谢,从而降低水体的电导率和改善水质.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两种被试藻类均可作为污水处理用藻类,其中Chlorococcum sp.适合用于静态水体的修复与改善,Cladop hora oli goclona 适合于流动水体的减负与治理.关 键 词:绿球藻;刚毛藻;氮;磷;水质;净化中图分类号:X 171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 应用藻类进行水质净化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1].早期主要是应用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相关技术有藻菌氧化塘、高效藻类塘、活性藻[2]等.由于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诸如过量藻体不易收获、出水中仍有藻类细胞残留等问题,科学家们随之将研究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固着藻类的研究与应用上,如:固定化藻类技术[3]和藻菌生物膜技术.Da Costa [4]的研究结果证明,固定化藻类不但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对去除镉和锌等重金属离子也效果显著.由于受限于固定藻类用载体的成本较高,以致该项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规模的研究和探索阶段,至今未见大规模实际应用的报道.吴永红等[5]以高分子材料的人工水草作为藻菌生物膜载体,用于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同样获得较为理想的水质净化效果.为了进一步挖掘和筛选能有效净化污水且藻细胞易于收获的藻种,拓展藻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本文研究了一种极为耐污的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和寡枝刚毛藻(Cl adop hora oli goclona K ütz )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对二者各自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分析,同时对藻类水质净化的优势进行了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室内实验藻种与培养条件绿球藻(Chlorococcum sp.)采自美国亚里桑那州一家污水处理厂,应用微藻分离纯化的方法,用B G11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后保种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琼脂培养基上的单个藻落转接到B G11液体培养基中,置L R H 22502G 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35~40μmol/m -2・s -1,在获得足够生物量后用于污水处理试验.实验污水分别为人工合成污水和天然富营养化湖泊水.人工合成污水配方为:NaNO 30.425g 、(N H 4)2SO 40.075g 、MgSO 4・7H 2O 0.025g 、Ca (H 2PO 4)20.03g 、Na HCO 30.30g 、FeCl 30.0015g ,用自来水定容至1L.天然富营养化湖泊水采自武汉东湖茶港湖区,经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去除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第52卷显颗粒后使用.实验装置为有机玻璃水槽,一次性加注污水,用空气泵曝气培养;4只20W日光灯提供光照.光照强度140μmol/m-2・s-1左右,水温分别为(25.5±0.5)℃(人工合成污水)和(22.5±0.5)℃(天然湖泊水).实验分别设处理组和对照组,其中人工合成污水和天然湖泊水处理组的绿球藻接种密度分别为2.88×105细胞/L和1.87×105细胞/L,对照组不投加藻种,用以扣除因光解和其他未知因素导致的营养减少,其他条件两组保持一致.依据处理系统中营养浓度的日减少量确定藻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1.2 室外实验藻种与实验设置刚毛藻(Cl adop hora oli golona)采自东湖湖岸.以水生所标本馆楼前景观水池为实验水体,该水池底部布满鹅卵石.实验藻种采回后直接接种到水池一端,待藻类生长正常并达到足够生物量后,将池中枯枝落叶等杂物基本清除,用防水布将水池一隔为二,分别设为实验区和对照区,定点取样.实验区设藻类密集区和藻类稀少区两个采样点,无藻类对照区设一个采样点,用与对照区相比的减少量确定被试藻类对营养盐的去除效果.藻类密集区、藻类稀少区、对照区依次简记为一区、二区、三区.实验时间为夏季,白天水温28~30℃,阳光直射的时间每天约5h.1.3 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实验期间,主要测定了总氮(TN)、氨氮(N H42 N)、硝酸盐氮(NO32N)、总磷(TP)、溶解性正磷酸盐(SRP)5项化学指标.其中,TN用过硫酸钾氧化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N H42N用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NO32N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P用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SRP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6].取样时,使用便携式p H计和电导率计现场测定水温、电导率、p H值三项理化指标.室内实验中,所有用于测定水化学指标的水样均先经0.45μm孔径滤膜抽滤,因此该部分实验数据中以总溶解性氮(TSN)和总溶解性磷(TSP)代替TN、TP.2 结果与讨论2.1 室内条件下绿球藻对N、P的去除效果2.1.1 对人工合成污水的净化效果如图1所示,实验期间悬浮培养的绿球藻对人工合成污水中的N、P均有明显去除效果,其中,对N H42N的去除最为迅速,扣除对照组的自然降解量,第1天的净去除率为92.1%,并最终将N H42N 浓度控制在0.30mg/L左右;对TSN和NO32N的去除率均显示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稳步上升趋势,第1天的去除率不足10%,第6日分别达到29.1%和34.2%,这与作者早期报道的藻类优先利用氨态氮的结果极为吻合[7].绿球藻对TSP的去除效果较为明显,首日的去除率为61.0%,第4天即达到79.8%,第6天为77.5%,略有下降. 与Tam[8]报道的悬浮培养的小球藻在一周处理期间可去除2/3以上氮和磷的结果相比,本实验中绿球藻悬浮培养系统在除氮方面有所不及,但除磷效果有明显优势.实验过程中发现绿球藻的细胞个体较大,细胞壁较厚,24h曝气亦难以维持其均匀悬浮状态,尤其在实验后期,大量的藻类细胞粘附于处理系统的四壁或沉到底部,以致悬浮液中绿球藻的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在沉积物中的藻类细胞却显著增多.绿球藻的这种生长特性对藻类悬浮培养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特性便于通过沉淀的方式从出水中除去藻类细胞,增加出水的透明度.2.1.2 对富营养化湖泊水的净化效果为了探讨绿球藻对富营养化湖泊水的处理效果,作者将取自武汉东湖茶港湖区的水代替人工污水做了进一步处理实验.由于取水时恰逢丰水期,原水中的TSN浓度仅0.8mg/L;而由对照组实验期间TSP最大值超过0.280mg/L可推知原水中TP 一定大于0.280mg/L.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9],TP指标属于劣五类水质.说明该实验用水中磷营养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而氮含量相对偏低.对藻类悬浮液吸光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绿球藻的生物量增长不快,分析认为与实验湖水中氮磷比例失调有关.一般情况下,维持藻类正常生长的氮磷比例至少需7∶1~10∶1,而本实验原水884第4期凌晓欢等:两种藻类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中氮磷比仅有约3∶1.加之本实验用藻在保种期间一直培养在TN 浓度高达75mg/L 以上的B G11液体培养基中,当将其转入氮营养并不充足的天然湖泊水后,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渐适应.由于实验用湖泊水体中原始氮浓度不高,以致绿球藻对氮的去除率非常低,但对磷的去除效果显著(图2). 在实验期间,对照组的溶解性TSP 和SRP 水平第1天先上升,自第2天开始缓慢下降,最终依然高于初始值,而实验处理组的磷指标持续下降,TSP 和SRP 水平分别降低到初始值的约53%和17%,说明实验期间原水中的颗粒物分解后有部分磷释放到水体中.扣除对照组的自然降解量,绿球藻对天然湖泊水中TSP 的去除率持续上升,第5日达到79.2%;对SRP 的去除率第2日即达到86.6%,最高达94.1%.可见,本实验用绿球藻悬浮培养系统对天然富营养化湖泊水中磷的去除效果显著,值得注意的是,该藻在加以适当驯化处理前,不适合用于较低氮浓度污水的脱氮脱磷深度处理.同时本实验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其他悬浮藻类水质净化研究中关于藻类不仅通过吸收转化过程,还通过改变水体理化条件来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推测[10,11].2.2 室外条件下刚毛藻对N 、P 的去除效果图3、图4分别是实验期间水体中总氮的浓度变化及其去除率.数据显示:实验区的TN 、N H 42N 浓度较对照区的低.其中藻类密集区TN 的减少率波动在13.5%至45.8%之间,N H 42N 的减少率波动在33.3%至50.0%之间;藻类稀少区TN 的最低和最高减少率分别为11.9%和24.6%,N H 42N 的最低和最高减少率分别为8.3%和20.0%.实验期间,藻类对N H 42N 的去除率偶尔出现过负值,是否因人为操作有误,还是其他原因,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图5是实验期间水体中总磷的浓度变化,SRP 的浓度各采样点一直不超过最低检测限(0.003mg/L ).从表面上看,实验中刚毛藻对TP 与SRP的去除效果不明显;深入分析后发现,实验水域底部沉积物丰富,并有大量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活动,尤以藻类密集区为多,实验区藻类及其他生物的代谢活动作用于沉积物引起的TP 释放要比对照区强得多,但在水域恢复稳定状态后藻类密集区的TP 浓度略低于另外两区,由此显示出刚毛藻密集区对磷的去除效果.从SRP 的数据看,无藻对照区和藻类稀少区水体中SRP 均未检测到,而藻类密集区却持续处于检测限水平.综合两项数据,藻类密集区TP 较低而SRP 较高,据此推断,在实验水域中磷经由以下途径得以去除:沉积物—水体TP —SRP —藻类吸收转化.在藻类密集区,由沉积物到SRP 的过程速度较快,刚毛藻生长迅速,并大量吸收转化水体中984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第52卷的SRP;而在对照区,从沉积物到SRP的过程相对缓慢,池内残余的少量各种藻类的吸收也能有效抑制水中的磷含量,这样才形成了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分布情况.单从水样的测定结果来看,藻类的除磷效果并不明显;但从实验水域整个生态系统的尺度来考虑,刚毛藻确实有效地吸收了磷元素,并能将其从该生态系统中完全清除.目前,许多富营养化湖泊难以治理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超富营养化底泥的释放问题,从这一点来看,探讨藻类对沉积物中磷的吸收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 总的来说,在实验水域生态系统中,该刚毛藻能适应较高水温,在营养浓度不高的水体中仍能显示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提高p H值,降低电导率.3 结 论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两种被试藻类应用于水质净化,除具有藻类水质净化的一般优势外,还具有以下特点:绿球藻虽是单细胞藻类,但其细胞体积大,易于获得足够生物量,其细胞壁较厚,在培养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附着和沉积特性,且能通过特殊生理反应耐受高浓度氮磷和重金属[12].刚毛藻适应的营养浓度范围很广,无论在营养浓度很低的水源水还是在氮磷浓度极高的人工合成生活污水中,刚毛藻均可维持正常生长代谢并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浓度[7].综合以上分析,绿球藻可望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藻菌生物膜法处理中得到应用,而刚毛藻在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和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三级深度处理中均有较好应用前景.在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藻类水质净化技术因其特有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国环保学者的重视.无论是藻菌生物膜,还是作者已在探讨的大型丝状藻类和着生藻类水处理技术,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均不容置疑[13,14].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对这些藻类技术作进一步的完善,以尽早解决与实际应用相关的藻类保种和大规模培养的技术问题,使其产生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 Oswald W J,G otaas H B.Photosynthesis in SewageTreatment[J].T rans A m S oc Civ Eng,1957,122:732 105.[2] Mc Griff C E,Mc K inney R E.The Removal of Nutri2ents and Organics by Activated Algae[J].W at Res, 1972,6:115521164.[3] Champagne C P,Lacroix C,Isabelle S G.ImmobilizedCell Technologies for the Dairy Industry[J].Critical Reviews in B iotechnolog y,1994,14(2):1092134. [4] Da Costa A C A,Leite S G F.Metals Biosorption bySodium Alginate Immobilized Chlorella Homosphaera Cells[J].B iotechnol L ett,1991,13:5592562.[5] 吴永红,方 涛,丘昌强,等.藻2菌生物膜法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效果[J].环境科学,2005,26(1):84289.Wu Y onghong,Fang tao,Qiu Changqiang,et al.Meth2 od of Algae2Bacterium Biofilm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in Eutrophic Waters[J].Envi ronmental S ci2 ence,2005,26(1):84289(Ch).[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检测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A nal2 ysis Methods f or the Ex amination of W ater andW astew ater[M].Beijing:Chinese Environmental Sci2 ence Publisher,2002(Ch).[7] 况琪军,马沛明,刘国祥,等.大型丝状绿藻对N、P去除效果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4,28(3):3232326.Kuang Qijun,Ma Peiming,Liu Guoxiang,et al.Study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y Filamentous Green Algae[J].A cta H y d robiologi2 cal S inica,2004,28(3):3232326(Ch).[8] Tam N F Y,Wong Y S.Wastewater Nutrient Removalby Chlorella p y renoi dosa and Scenedesm us s p[J].En2 vi ronmental Poll ution,1989,58(1):19234.[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 B38382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G B383822002.Envi ronmental Qualit y S tandards f orS urf ace W ater[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2(Ch).[10]Craggs R J.Wastewater Treatment by Algal TurfScrubbing[J].W 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 44(11212):4272433.[11]马沛明,况琪军,刘国祥,等.底栖藻类对氮、磷去除效果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5):4652469.Ma Peiming,Kuang Qijun,Liu Guoxiang,et al.Study on Removal Efficienc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yFreshwater Benthic Algae[J].J ournal of W uhan B o2 tanical Research,2005,23(5):4652469(Ch).[12]邱昌恩,况琪军,刘国祥,等.不同氮浓度对绿球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4):4082411.Qiu Changen,Kuang Qijun,Liu Guoxiang,et al.Influ2094第4期凌晓欢等:两种藻类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ence of Different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on the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lorococ2 cum s p[J].China Envi ronmental Science,2005,25(4):4082411(Ch).[13]陈汉辉.冬季水网藻对源水水质的净化作用[J].上海环境科学,2000,19(2):76278.Chen Hanhui.Purification Ability of H y d rodict yon for Source Water in Winter[J].S hanghai Envi ron2 mental S cience,2000,19(2):76278(Ch).[14]王朝晖,江天久,杞 桑,等.水网藻对富营养化水样中氮磷去除能力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9,19(4):4482452.Wang Zhaohui,Jiang Tianjiu,Qi sang,et al.Studies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Capacity of H y d2 rodict yon reticulatum in Eutrophic Fresh Water Sam2 ples[J].A cta Scientiae Ci rcumstantiae,1999,19(4): 4482452(Ch).R emoval E ff icienc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W aste w ater by Tw o Species of AlgaeL ING Xiaohuan1,2,KUANG Q ijun1,QIU Changen1,2,HU Zhengyu1(1.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Ecology and Biotechnology,Wuhan430072,Hubei,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 he concent ration changes of nitrogen and p ho sp horus in experimental water, bot h a laboratory st udy and an out door experiment have been conducted for testing t 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nutrient s by algae.The test alga for t he laboratory st udy is Chlorococcum sp.and for t he field experi2 ment is Cl adop hora oli goclona Kütz.respectively.The result s show t hat Chlorococcum sp.grow quite well and have high removal rates of nit rogen and p ho sp horus in t he sewage wit h very high concent rations of nit rogen and p ho sp horus.The removal rates of total soluble nit rogen,nit rate,ammonia and total solu2 ble p ho sp horus f rom synt hetic sewage were46.2%,37.8%,98.4%and79.3%in six days.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soluble p ho sp horus f rom crude lake water by t he alga was79.2%in five days.Cl a dop hora ol2 i goclona can grow normally and absorb relatively on nit rogen and p hosp horus f rom t he nat ural water in outdoor conditions.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reducing t he specific conductance and improving t he wa2 ter quality.According to t he result s obtained in t his st udy and referring to ot her relational research re2 port s,bot h Chlorococcum sp.and Cl adop hora oli goclona have ability for removing nut rient s f rom wastewater.Chlorococcum sp.is suitable for rehabbing and imp roving in static water and Cl adop hora oli2 goclona is suitable for t reating and p rotecting in flowing water.K ey w ords:Chlorococcum sp.;Cl adop hora oli goclona;nitrogen;p hosp horus;water quality;p urifi2 cation194。
养殖环境里常见有害藻类成因及危害分析
伴随着气温的回升,北方的水产养殖业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除了养殖动物都已各就各位,不请自来涌入池塘里的还有部分赤潮藻类。
蓝藻大部分蓝藻易出现在淡水养殖池塘,但近两年来蓝藻在海水池塘中频频亮相,以反面教材的形象引人关注。
近些年来东港海域蓝藻首次出现的时间在2014年6月,因其体积较小,几乎不活动在当时被误以为是杂质。
确认为藻类后,因其引起水质发黄,透明度急剧下降而再次被误以为是金藻或是黄藻。
最后被归纳为蓝藻门隐球藻属已经是当年8月份了。
蓝藻的繁殖对于温度很敏感,在温度17℃以下时不易大量繁殖且对养殖动物危害较小,温度达到25℃以上时,由于其他藻类繁殖受到限制,同时又被养殖动物大量摄取,竞争营养的藻类减少从而使得蓝藻形成优势种群并在池塘内爆发。
蓝藻喜欢偏碱性水体,一般在pH值8.0—9.5间水体中易形成种群优势。
蓝藻既可以利用水中的氮元素,但对磷元素的利用率更高。
含磷比较高的富营养化池塘可能导致蓝藻的大量繁殖,因蓝藻与其它藻类构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养殖池塘提供了近八成的溶解氧,因此这些生产者除了参与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也影响着养殖动物的生存。
海域蓝藻赤潮的形成大致分四个阶段:休眠期,复苏期,繁殖数量增加,蓝藻上浮。
上浮后形成蓝藻赤潮,继而出现转水现象。
【蓝藻的危害】蓝藻会改变膨压,高温强光照环境下聚集水体表层吸收大部分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它藻类正常繁殖,蓝藻的繁殖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的代谢物质,从而影响浮游生物的种族演替和繁殖周期,还可以引起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危害养殖动物。
蓝藻颗粒很难被养殖动物消化,大量繁殖后很快形成优势种群,蓝藻既可以和其它藻类形成竞争,也会在同类竞争中导致蓝藻大量死亡。
当蓝藻成为池塘中唯一优势种群后,便成为池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它的交替死亡会使得池塘溶解氧供应严重不足,死亡后的蓝藻自身分解也会消耗大量溶解氧,释放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在缺氧和有毒物质聚集的环境下养殖动物极易出现死亡。
淡水小球藻的应用效果评估
淡水小球藻的应用效果评估作为天然水体重要组成生物,微藻对水体的物质能量循环影响巨大,它不仅能利用水体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还是鱼、虾、贝育苗的开口饵料,直接影响苗种的存活率。
目前,微藻的开发与利用已由特种养殖品种转向了常规养殖品种,并逐渐成为水产领域的研发热点。
本文以一株淡水小球藻为实验对象,对其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小球藻能够快速吸收水体中的氨氮,并对重金属铜离子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这不仅证明了小球藻在水生态修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也为解决水质恶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一、实验材料小球藻:由水产科技公司生物质能室自主选育的一株淡水小球藻藻株。
培藻营养素:由水产科技公司生物质能室自主研发产品。
二、实验方法1、小球藻降低水体氨氮的效果实验采用养殖池水,外部添加NH4+-N以提高实验体系中的氨氮浓度,在体系中引入不同浓度的小球藻藻源,小球藻浓度分别为:15107个/L(实验组1)、45107个/L(实验组2)、120237个/L(实验组3),每天上午10点监测水体中的氨氮指标。
2、小球藻对铜离子的耐受性能评价鉴于实际养殖过程中控制微囊藻所使用的硫酸铜浓度在0.5-0.7mg/L的范围,实验设置硫酸铜浓度为0、0.5、1、1.5mg/L的4个实验梯度,每个实验设3个重复。
将处在对数生长期小球藻和微囊藻分别接种到添加不同浓度硫酸铜的100mL培养体系内。
每隔1天取样进行叶绿素的测定。
3、小球藻在养殖水体应用在水产科技公司1.5亩的土质池开展,使用水产科技公司藻种室的小球藻藻种和自主研发的培藻营养素配合使用来进行初期培藻实验,检测水体中的氨氮和优势藻数量变化。
三、实验结果1、小球藻降低水体氨氮效果从图1可以看出,接入小球藻后,各组水体中的氨氮均呈下降趋势。
由于养殖池水本身含有少量微藻,因此试验期间对照组中氨氮浓度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引入小球藻的实验组中氨氮下降更明显。
在第3天时,实验组2和实验组3中氨氮浓度均从2.5mg/L降到了1.0mg/L以下,小球藻对氨氮的去除率能达到70%以上。
淡水养殖螺对水体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分析
淡水养殖螺对水体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氮和磷是水体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但过量的氮、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和大规模死亡事件。
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人们开始探索利用生物方法降解水体中的氮和磷。
淡水养殖螺作为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既被当作食品资源利用,又具有较强的氮、磷去除能力,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象。
淡水养殖螺通过摄食浮游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将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吸收并转化为生物体组织。
因此,养殖螺对水体中的氮、磷去除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以下将针对淡水养殖螺对水体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淡水养殖螺数量对水体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螺的数量越多,去除营养物质的能力就越强。
研究表明,适宜的养殖密度可以显著提高淡水养殖螺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率。
然而,密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过度竞争和资源匮乏,从而影响螺的生长和养殖效果。
因此,在实际养殖中需要控制适当的养殖密度,以达到最佳的氮、磷去除效果。
其次,淡水养殖螺饲料对水体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
养殖螺的饲料种类和组成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氮、磷去除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饲料对螺的生长和养殖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富含高蛋白的饲料可以促进螺的生长和繁殖,并提高其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率。
同时,饲料中磷的含量也会影响螺的繁殖和生长情况。
因此,在养殖螺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组成,是提高氮、磷去除效率的重要因素。
第三,环境因素对淡水养殖螺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水体温度、PH值、水质等,会直接影响螺的生长和养殖效果,进而影响其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
研究发现,较高的温度对螺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对其生长和养殖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PH值的变化也会对螺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产生一定影响,特定PH值条件下螺的养殖效果更佳。
另外,水体中溶解氧和硫化物含量的变化也会影响螺的生长和氮、磷去除效率。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1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河流、湖泊(水库)中火量藻类繁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为了有效控制藻类的生长,对藻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众所周知,富足的氮、憐等营养物质,缓慢的水流速度,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水湿、光照等是特定优势藻生长繁衍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目前人们对于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光照、营养盐水平下的藻类生长,并且找出了藻类生长与温度、光照、营养盐等之间的对应关系。
但是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群交替和生物量的变化,不仅与水体的温度、光照周期、营养物质及生物自身的生理状态相关,还受到水体流动的影响。
本实验分别以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为实验对象,参照藻类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条件,在温度、光照、pH值及营养盐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研究影响藻类生长的规律,为生态调水、生态河道设计流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控制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1.2 藻种的分类藻类植物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种群,它的分布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
有些种类的水藻在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
不同研究系统对藻类的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常用的分类系统,如,根据藻类的结构特征和藻细胞的生理生化特点,将藻类分为蓝藻门、硅藻门、黄藻门、绿藻门等共十一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植物主要为蓝藻门和绿藻门;根据藻类在水中生长的位置,将藻类分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
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
一下简要说明蓝藻和绿藻的种类、分布、形态和繁殖特征。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植物主要为蓝藻门和绿藻门。
1.2.1 蓝藻在中国,蓝藻是有毒有害性最强、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类淡水藻。
有毒的蓝藻藻种有:铜绿微囊藻,泡沫节球藻,水华鱼腥藻,阿氏颤藻,水华束丝藻等。
蓝藻是广适性藻类,分布十分广泛。
氮素营养对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氮素营养对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藻类是一种常见的浮游生物,它们通常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藻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氮素营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讨论氮素营养对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它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自然环境中,氮素通常以硝酸盐和铵盐的形式存在,藻类可以利用这些化合物来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生命所需的化合物。
然而,氮素的过量供应会对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氮素的过量供应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
这是因为氮素是制造叶绿体和细胞膜等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当藻类获得更多的氮素时,它们可以加速生长,并产生更多的叶绿体和细胞膜,从而增加其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
然而,当氮素过量供应时,生长的加速程度会出现饱和或逐渐减弱的趋势。
除此之外,氮素的过量供应还会对藻类的生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氮素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氨毒性,导致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代谢异常和细胞膜的破坏。
此外,过量的氮素供应也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分配。
氮素过量供应可能导致光合色素合成的过多,并使光合色素的比例失衡。
这样会使藻类更容易受到光照不足和光照过剩的影响,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相反,氮素的缺乏会明显减缓藻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
当氮素供应不足时,藻类无法合成足够的蛋白质和细胞膜,从而限制其生长速率。
氮素缺乏还会导致光合酶的合成过程中发生异常,从而减少光合作用的效率。
此外,氮素缺乏也会导致光合色素合成不足,使藻类更易受到光照不足的影响。
综上所述,氮素营养对藻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氮素过量供应可能导致饱和和毒性,而氮素缺乏则会严重限制其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能力。
因此,在藻类的培养和生态环境管理中,合理控制氮素的供应是很重要的。
氮、磷对微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NO —N 的中 问产 物 , 定性 较 差 . 洋 浮游 植 物通 常利 用 的是 溶 解 态 无 机 氮 , s 稳 海 当无 机 氮 缺 乏 时 也 可 以利 用 部 分 溶解 态有 机 氮 如氨 基 酸 、 素 等. 主要 是 因为 , 尿 这 从植 物 对 营养 物 质 吸 收 同化 的 功效 来 看 , 用还 原态 氮 利 更 经 济. 是 由于种 属及 氮质 量 浓 度不 同 , 类 在对 氮 的利 用 程 度 上 存 在 差 异 , 游 植 物 利 用无 机 氮 的能 力 但 藻 浮
影 响浮 游植 物 的最 终 生 物量 . 养 基 中 的氮 被 除 了用 于 合 成海 洋 原 甲 藻 细胞 的结 构 蛋 白外 , 以蛋 白 培 还
质 的形 式储 存 于 细胞 内 ] .
收 稿 日期 : 0 l O 一 O 2 1— 9 2
基 金 项 目 : 江 师 范 学 院科 研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l 0 ) 湛 QL O 8 .
0 46 】 . l _
.
研究 发 现 氮 限 制 状 态 下 , 氏 盐 藻 细 胞 内 叶 绿 素 和 蛋 白质 的 含 量 、 绿 体 与 类 囊 体 的 比 率 都 下 杜 叶
降[ ]过 低 的 氮质 量 浓 度 限制微 藻 的生 长 , 质量浓 度 过 高亦 会 带来 不 利 , 1 . 而 只有 质量 浓 度 适 宜才 有 利 同的氮 源 对毒 素 的合 成 存 在 不 同 的影 响. e n L o g研 究 发 现 , 、 酸 盐 、 素 为 氮源 时 , 胞 中神 经 毒 铵 硝 尿 细 索 P P的质 量 浓 度高 低 依 次 为铵 > 尿 素> 硝 酸盐 , 过 毒 素 的组 成 并 无 明显 区别 [ 钟 娜 在 研究 中分 别 以 S 不 2 . Na NH 1 和 尿素 为 唯 一氮 源 , 现 利玛 原 甲藻 产 生 冈 田酸 OA 的含 量 有 显 著 差 异 , Na 。为 氮 NO 、 C组 发 以 NO 源 时细 胞 毒素 含 量较 高 , 以 NH 1 尿 素为 氮 源 时细 胞毒 素 含 量偏 低 . hmiu的研 究 显 示 , 素 能使 而 C和 ]S i z 尿 短 凯伦 藻 ( a e i rv s 的毒 素 ( rv t xn 产 量增 加 6倍 [] K rna be i ) b e eo i) 2 6
TN--参考文献
富营养化与总氮[1]骆伟松. 惠女水库总氮总磷超标原因调查与整治方案研究[J]. 水利科技,2013,03:36-39.[2]吴雅丽,许海,杨桂军,朱广伟,秦伯强. 太湖水体氮素污染状况研究进展[J]. 湖泊科学,2014,01:19-28.[3]王雪. 浑江水库水质总氮超标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152+160.[4]殷明,施敏芳,刘成付. 丹江口水库水质总氮超标成因初步分析及控制对策[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07:35-36+55+117.[5]何连生,孟繁丽,孟睿,黄彩红,李一葳,席北斗,舒俭民. 利用荷花治理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的原位围隔研究[J]. 湿地科学,2013,02:282-285.[6]梁培瑜,王烜,马芳冰. 水动力条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 湖泊科学,2013,04:455-462.[7]韩永和,李敏.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J]. 水处理技术,2012,03:1-6+11.[8] 王政,赵林,李鑫等.不同时间尺度下湖泊氮素内源释放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 12) : 2542- 2547.[9] Pretty J.N.; Mason C.F.;Nedwell D.B.; Hine R.E.; Leaf S.; Dils R. Environmental Costs of Freshwater Eutrophication in England and Wales.Environ. Sci. Technol. 2003, 37(2), 201−208. [10] Pan A.; Hu L.U.; Shu C.Q.; Qin J.X. Research of Reservoir Eutrophication Pollution Load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A Case Study of Sichuan Shengzhong Reservoir. [11] Wang L.P.;Liu L.S.; Zheng B.H. Eutrophication development and its key regulating factors in a water-supply reservoir in North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 25(5) 962–970.[12] Simulation Analysis to Utilize Hypolimnetic Withdrawal Technique for Eutrophication Control in Tropical Reservoir (Case Study: Jatiluhur Reservoir, Indone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2012.1(2): 89-100.[13] Balcerzak W. The Protection of Reservoir Water against the Eutrophication Process. Polish J. of Environ. Stud. 2006. 15(6):837-844.[14] Lewis WM,Wurtsbaugh AW.Control of lacustrine phytoplankton by nutrients: Erosion of the phosphorus paradigm.Internat Rev Hydrobiologia. 2008. 93: 446- 465.有机氮[1] 罗专溪,魏群山,王振红,颜昌宙. 淡水水体溶解有机氮对有毒藻种的生物有效性[J]. 生态环境学报,2010,01:45-50.[2] Berman T, Bronk D A.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a dynamic participant in aquatic ecosystems. Aquat Microb Ecol,2003,31: 279–305.[3] Dotson A D , Westerhoff P, Chen B A , Lee W. Organic Nitrogen Occurr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8.底泥[1]虞洋,梁峙,马捷,梁骁,刘喜坤,赵海明. 底泥修复技术方法和应用前景[J]. 环境科技,2014,01:64-66.[2]黄廷林,杨凤英,柴蓓蓓,孙昕. 水源水库污染底泥不同修复方法脱氮效果对比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2012,11:2032-2038.[3]苏德纯,胡育峰,宋崇渭,吴飞龙,刘培斌. 官厅水库坝前疏浚底泥的理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研究[J]. 环境科学,2007,06:1319-1323.[4]袁文权,张锡辉,张丽萍. 不同供氧方式对水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J]. 湖泊科学,2004,01:28-34.[5] Zhang, Q.; Brady, D. C.; Boynton, W.; Ball, W. P. Long-termTrends of Nutrients and Sediment from the Nontidal ChesapeakeWatershed: An Assessment of Progress by River and Season. J. Am.Water Resour. Assoc. 2015, 51 (6), 1534−1555.水资源.[2]王浩,王建华. 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03:352-358+331.[3]王熹,王湛,杨文涛,席雪洁,史龙月,董文月,张倩,周跃男.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J]. 环境工程,2014,07:1-5.。
溶解氧 藻 氨氮
溶解氧藻氨氮溶解氧、藻类和氨氮是水质中重要的指标参数,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分别介绍溶解氧、藻类和氨氮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溶解氧溶解氧是指在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
它是水体中生物呼吸、氧化还原反应和有机物分解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着水体的生态系统以及其中的生物群落。
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包括大气交换、水流搅拌和光合作用等。
光合作用是指藻类和其他光合生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因此,水体中的藻类对溶解氧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
二、藻类藻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植物。
它们可以分为浮游藻和附着藻两大类。
浮游藻常常以单细胞或小团体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而附着藻通常附着在水生植物、岩石或其他固体表面。
藻类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它们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这些有机物为藻类提供了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
藻类在水体中的生长繁殖速度受到光照、温度、营养物质和溶解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氨氮氨氮是指水体中以氨的形式存在的氮化合物。
氨氮的来源包括生物代谢、有机物分解和农业污水等。
氨氮的含量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藻类对氨氮有着较强的吸收能力。
氨氮可以作为藻类的营养物质,促进藻类的生长繁殖。
但当氨氮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等问题,同时还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四、溶解氧、藻类和氨氮之间的关系溶解氧、藻类和氨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而氨氮作为藻类的营养物质,促进了藻类的生长繁殖。
然而,当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时,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
同时,藻类的过度繁殖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氨氮的释放,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溶解氧、藻类和氨氮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科普篇—水产养殖五项水体理化指标的作用(上)
科普篇—水产养殖五项水体理化指标的作用(上)导读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可见水环境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
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通过检测水体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溶解氧等几个指标来判断养殖水质的好坏,因此了解水体中几个理化指标的作用尤为重要。
养殖水体PH值的作用与调节酸碱度是反映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也是直接影响鱼类健康的关键因素。
实践证明鱼类最适生长水环境pH值是7-8.5之间,pH 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的死亡。
鱼类在pH值高于9.0的碱性水体,会发生碱中毒,而且会导致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pH值高于10.5会直接引起鱼类死亡。
pH值异常还会影响水体藻类的生长,如高pH值会影响藻类对铁、碳等的利用,导致水体天然饵料减少,影响花白鲢鱼产量。
鱼类在pH值低于5.0的酸性水体,其血液载氧能力降低,引起缺氧、呼吸困难,摄食量降低,饵料消化率降低,生长缓慢。
pH值低于6.0时,许多有益微生物的代谢受阻,有机质分解速度降低、水体物质循环受阻。
偏酸性的水体会导致原生动物引发的鱼类疾病如孢子虫病、纤毛虫病等的大量发生。
pH值变化还会引起水中一些物质形式的改变特别是有毒物质的转变,如pH值低于6.0时,水中90%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
pH值发生异常,一定要根据引发异常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调节。
水体出现过酸的情况,可引入新水,同时用生石灰调节(约10-15kg/亩)。
同时加快水体藻类的培育,及时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水体pH值过高可选用磷酸二氢钠、二氯化钙等调节,也可以使用腐植酸或乳酵素发酵液1—2L/亩进行调节,定期使用可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养殖水体氨氮转化精养池水体氮素主要来源于残饵和养殖对象排泄物,一些固氮藻类及细菌把氮气转变为有机氮,死亡藻类及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产生有机氮,人为投入氮肥(碳铵、尿素、鱼肥等)等几种途径。
氮在自然界存在形式多达9种,有机氮约占60%,氨态氮约占35%,其它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氨态氮为有害物质。
不同氮源对小球藻生长性能的影响
.
高浓度 的NH d 一 N 对小球藻 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 通常认为 浮游植 物首先利用的是N H , + - N,但从
两种无机 氮源下 小球藻 的生长 曲线可 以看 出 ,
.
拟 定光 照 时间为 1 2 h 。基础介 质 为
经处理 的高升桥水 库水 。选用水 生六号 ( 每升
含 有 0 . 1 3 3 g N H C O N H 2 、 0 . 1 0 0 g Mg S O ・
7 H2 0、 0 . 1 0 0 g Na HCO 0 . 0 3 3 g KC1 、 1 % F e S O
可 溶性 氮有可 溶性 无机氮 ( N O 3 ~ N、N O 2 一 N 、N H 4 + 一 N)和可溶 性有 机氮 ( 尿 素 、游离
实验 藻种于 室 内光照培 养箱 中培 养 ,培养
温度 均 为 ( 2 6 ± 1 )℃ ,光 量 子 约 为 8 0
mo 1 . m- 2 s ~ ,
. . . . ■ ■ . . 一 0 0 n1 I n n● /●
5 0 . 0 mm o l / L ; 复 合 氨 基 酸 :0 . 0 0 0 、0 . 1 2 5 、
氮
小球 藻生 长汰 的 喊
管帮 灿 吕光俊
( 1 重庆 市永川 区水产站 ,重庆 4 0 4 1 0 0 ; 2西南大学荣昌校 区水产 系,重庆 4 0 4 1 0 0 )
摘 要 :为 了研 究 四种 不 同氮 源 ( NO3 一 一 N、NH4 + 一 N、C O( NH2 ) 2 、复合 氨基 酸 )对 小
如何解除水产养殖中的藻毒素毒性
如何解除水产养殖中的藻毒素毒性概述:淡水养殖水体中常见的毒藻种有鱼腥藻,颤藻,念珠藻,等,这些常见的蓝藻能产生神经毒素和肝毒素。
藻毒素是细胞内毒素,在细胞内合成,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才表现出毒性。
也就是说:只有藻细胞死亡并溶解后,藻毒素才会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
淡水养殖水体中常见的毒藻种有鱼腥藻,颤藻,念珠藻,等,这些常见的蓝藻能产生神经毒素和肝毒素。
藻毒素是细胞内毒素,在细胞内合成,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才表现出毒性。
也就是说:只有藻细胞死亡并溶解后,藻毒素才会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
藻毒素的应对主要是:蓝藻等有害藻泛滥时,慎用杀藻和消毒的方法在水体里**有害藻,避免养殖水体的有害藻毒素浓度忽然升高。
尽可能调整水体的理化条件,让球藻等无害的藻慢慢占优势,同时在这个藻转变过程中让浓度不高的藻毒素靠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氧化和光催化氧化消除。
目前用有机酸、大苏打、络合剂等可能不能够比较确切破坏水体里的大量藻毒素。
解毒的两个含义:1、是破坏毒素的分子结构,比如污染了过量的福尔马林的水体,我们可以用双氧水破坏福尔马林的结构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但是藻毒素由于结构相对稳定,这一步很难实现。
2、是减少毒素的吸收或者减轻中毒的症状,比如有机磷中毒可以使用阿托品化解毒。
对藻毒素这一步相对比较容易做到。
藻毒素是一种肝毒素,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
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
病理病变有肝脏肿大、充血或坏死,肠炎出血、肺水肿等。
藻毒素的分类淡水水体中蓝藻毒素很多,主要包括作用于肝的肝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素和位于蓝藻细胞壁外层的内毒素,一般把内毒素与脂多糖视为同一物质。
肝毒素包括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和柱孢藻毒。
微囊藻毒素为环七肽,节球藻毒素为环五肽。
神经毒素主要包括鱼腥藻毒素-a(an-atoxin-a)、鱼腥藻毒素-a(s)[anatoxin-a(s)]、石房蛤毒素、新石房蛤毒素、和膝沟藻毒素,其中后三者统称为麻痹性贝毒。
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氮单位
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氮单位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氮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物中含有的有机氮化合物。
这些物质来源于生物体的代谢产物、植物残骸和其他有机物的分解产物。
有机氮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指标之一,对水体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氮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水质污染以及自然过程的影响。
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有机氮物质被排放到水体中,这些物质会与水中的固体颗粒结合形成悬浮颗粒物。
此外,植物残骸、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废水和氮肥的使用也会导致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有机氮的增加。
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有机氮的存在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有机氮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高浓度的有机氮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或生长发育异常。
其次,有机氮物质在水体中容易降解,降解过程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
缺氧不仅会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水体的营养循环和生态平衡。
为了减少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氮的污染,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有机氮物质的排放,加强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治理措施,减少排污量。
其次,需要加强废水处理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废水排放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此外,对于农田的管理也要加强,合理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氮肥流失。
除了减少有机氮物质的排放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来降低有机氮的含量。
可以通过增加水体中适量的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吸收和降解有机氮物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此外,也可以通过增加水体对流、增强水体的混合来增加水体中有机氮物质的降解速度。
总之,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氮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有机氮的来源和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有机氮的排放和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对于维护水体生态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家应该共同关注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氮的问题,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湖泊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特征研究
5.选取洱海(7 个),洞庭湖(3 个),鄱阳湖(3 个),太湖(2 个)表层沉积 物样品,利用 HPLC 法测定 DON 中左旋游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 游 3 个湖泊沉积物 DON 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有 4 种,分别为:丝氨酸、异亮氨酸、 组氨酸、赖氨酸。洱海较其多 2 种:天冬氨酸、丙氨酸。(2)4 个湖泊沉积物 DON 中丝氨酸在 1.2~12.89mg/kg 之间,异亮氨酸在 1.12~24.6mg/kg 之间,组氨酸在 0.42~7.22mg/kg 之间,赖氨酸在 0.71~7.73mg/kg 之间,天冬氨酸在 0.32~0.82mg/kg 之间、丙氨酸在 1.2~2.55mg/kg 之间。洱海沉积物 DON 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异亮 氨酸>丝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酸性天冬氨酸含量相对较少。
王圣瑞 研究员
论文提交日期:二〇一二年五月
摘要
湖泊富营养化及伴随蓝藻水华爆发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溶解性有机氮不 仅是蓝藻等水生植物生长的重要氮营养源,而且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内在因素, 其分布与结构特征对深入理解湖泊的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爆发机理具有重要的作 用。因此,对于湖泊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三维荧 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长江流域及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的 提取方法、组成、来源、季节性变化、生物有效性及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以 期为揭示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爆发机理提供参考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polluted region the higher w(DFAA).(3)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w(DON) and w(DFAA) was obviously, and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itrogen cycling of lakes ecosystem, especially for the place where aquatic plants flourish. So expect that the total nitrogen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eutrophicatic control of Erhai Lake, and the effects of DON in the lake nitrogen cycling and in the eutrophication should als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5、Concentration of Levorotatory right amino acids for Erhai Lake(7sites), Dongting Lake (3sites), Poyang Lake(3sites) and Taihu Lake(2sites) were analyzed with HPLC. Results shows that main constituents of free amino acid for Dongting Lake, Poyang Lake and Taihu Lake including serine, isoleucine, histidine and lysine. Main constituents of Erhai Lake contain another two free amino acid, aspartic and alanine. Concentration of serine between 1.2 to 12.89mg/kg, isoleucine among 1.12 to 24.6mg/kg, histidine among 0.42 to 7.22mg/kg, lysine among 0.71 to 7.73mg/kg, aspartic among 0.32 and 0.82mg/kg, alanine among 1.2 and 2.55 mg/kg. Erhai sediment DON free amino acids sequence is: isoleucine> serine> lysine> alanine> histidine> aspartic acid, aspartic acid content is relatively small.
淡水水体溶解有机氮对有毒藻种的生物有效性(2)
2 淡水水体 DON 生物可利用性与估算
2.1 DON的生物可利用性 传统观点认为DON是一类难以被利用、生物
有效性(bioavailability)低的有机氮库[4]。研究 表明,DON可作为氮源而被藻类和细菌利用[10], 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活性组成成分,可直接参 与固氮、同化、氨基化等氮循环过程。近年来, DON生物可利用性评价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研 究范围主要包括雨水和不同土地利用(森林、牧 场、湿地、城市和城市郊区)径流输入源的DON 对河口、近海等水体DON生物可利用性和浮游生 物群落的影响,而对淡水水体(水库、湖泊等) 研究较为缺乏。
摘要: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是多数天然水体中溶解氮的主要组成部分。天然水体DON是许多微生
命体包括有毒藻种的氮营养源,在供水安全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不容忽视。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淡水水体
DON含量与来源、生物有效性与估算方法,以及对有毒藻种生长的影响。DON的来源是影响水体中DON含量动态特征的关
种具有不同氮源利用能力,DON对藻类生长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并可能影响藻类群落结构(有毒藻类成为优势种)。考
虑到水环境保护与饮用水安全供水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应重视淡水水体DON生物有效性与其化学本质的揭示,尤其是对有
水源水中氮元素化合物与相关污染指标间的关系分析
水源水中氮元素化合物与相关污染指标间的关系分析青海省卫生防疫站(西宁810000)袁建生提要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的含量,是反映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
通过与其它监测指标间的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总数、pH值与三氮指标之间均有相关意义(P<0105);CO D Mn与氨氮和硝酸盐氮间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P<0101);多元偏相关分析可见,细菌总数、CO D M n、氨氮之间有相关意义(P<0105)。
三氮指标间的转化中,微生物和耗氧量起着主要的作用,而pH值则是这种演变转化过程中的表观现象指标。
关键词水源水氮元素化合物污染指标水源水质监测中,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 O2-N),硝酸盐氮(N O3-N)等化合物,是水体中氮元素在不同阶段中的存在形式,与化学耗氧量(COD Mn、pH值、细菌总数等指标,共同反映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状况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指标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为了表达各指标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我们利用送检的水源水质检测数据,进行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1资料的来源选择1995~1998年间送检的44份不同类型的水源水质中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 O2-N)、硝酸盐氮(N O3-N)、pH值、化学耗氧量(COD Mn)、细菌总数等6项检测数据;以上各指标的分析方法均按GB5750)85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6和5水及废水监测分析方法6第2版规定执行。
112统计分析方法按不同水质分类,求解各指标的范围、均值,而后进行指标间的单变量和多变量相关分析,计算出单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及偏相关系数,列表加以分析讨论。
计算步骤按5医学统计方法6。
2结果211不同类型水源水质各污染指标检测结果(表1)表1不同水源水质中三氮及污染指标检测结果类型份数NH3-N(mg/L)范围均值NO2-N(mg/L)范围均值NO3-N(mg/L)范围均值PH范围均值COD Mn(mg/L)范围均值细菌总数(个/ml)范围均值河水130101~013601078010005~01008010030128~21351127714~814717018~81722164330~238001680泉水140101~013001074010005~01050010070128~81071164713~812717014~71282134100~234001260井水140101~012001056010005~01015010040150~41801175712~7197160162~51081175100~158001340窖水30110~015001230010040~01010010080128~01450139810~8188132186~13106612711000~2500014800合计440101~015001080010005~01050010050128~81071148712~818717014~131062150100~250002330各项指标呈对数正态分布,取对数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学报 第 19 卷第 1 期(2010 年 1 月)
浓度的升高。El-sayed 等研究河口水体 DON 特 征时,发现 DON 浓度会因沉积物再上浮的 DON 释放而升高[23]。Tappin 等研究河口沉积物—水界 面氨基酸(DON 库中重要化合物之一)动态特征 时,发现再悬浮颗粒在不到 10 min 时间内解吸出 溶解性氨基酸就约达到 20 µmol/L,从而导致 DON 浓度的升高[27]。
当前我国微污染原水普遍存在有机物含量超 标、含氮化合物浓度高、藻类大量繁殖等问题。 另外,DON绝大部分物质本身对人体具有直接或 间接的毒害作用。因而本文综合分析淡水水体 DON对有毒藻种的生物有效性,希望有助于揭示 淡水水体DON的潜在生态风险与环境效应。
1 淡水水体 DON 含量与来源
1.1 淡水水体的 DON 含量
全世界河流中的总氮有14%~90%由有机氮 组成[1]。而作为有机氮的主要成分,溶解有机氮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是多数天然水 体中溶解氮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占百分比约达 60%~69%[2]。传统观点认为DON是一类难以被利 用、生物有效性(bioavailability)低的有机氮库, 不 会 促 进 水 体 水 质 富 营 养 化 [3][4] , 因 而 不 重 视 DON的管理和控制[5],甚至在水体氮负荷估算时 忽略不计DON含量[6][4]。DON是天然水体有机质 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生物有效性及其生态 环境效应逐渐受到关注[6]-[8]。目前世界上DON的 研究报道主要关注河口、近海和海洋生态系统, 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DON研究相对较为缺乏。
DON来源可分为外源和内源两种[20]。外源包 括陆地径流、植物碎屑和土壤淋溶液、沉积物释 放与大气沉降等。内源可能包括藻类、大型植物 以及细菌、细胞死亡或自我分解,微型及大型浮 游动物捕食和排泄、分泌物释放等。DON的来源 是影响水体中DON含量动态特征的关键因素。 1.2.1 淡水水体 DON 的外源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09J05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807033) 作者简介:罗专溪(1979 年生),男,博士,主要从事污染物在水环境介质中的行为过程研究。E-mail: zxluo@
*通讯作者:颜昌宙,研究员,博士。E-mail: czyan@ 收稿日期:2009-10-30
能利用DON的浮游植物,特别是一些有毒藻 种(如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te、铜 绿微囊藻 Microcystis aeruginosa)具有其他藻种 所没有的强大竞争力,可在无机氮缺乏而有机氮 浓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很好的生长[9]-[10]。有毒藻 种可以产生肝毒素、神经毒素等藻毒素[11],不利 于作为饮用水源的淡水水体的安全保障。
键因素。DON来源包括陆地径流,植物碎屑,土壤淋溶液,沉积物释放,大气沉降,藻类、大型植物、细菌与细胞死亡或
自我分解,微型及大型浮游动物捕食和排泄、分泌物释放等。研究表明约有12%~72%的DON可迅速被生物所利用,具显著
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其来源组成、化学本质(分子质量与极性)、测试生物组成、是否有细菌作用等因素造成的。不同藻
2 淡水水体 DON 生物可利用性与估算
2.1 DON的生物可利用性 传统观点认为DON是一类难以被利用、生物
有效性(bioavailability)低的有机氮库[4]。研究 表明,DON可作为氮源而被藻类和细菌利用[10], 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活性组成成分,可直接参 与固氮、同化、氨基化等氮循环过程。近年来, DON生物可利用性评价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研 究范围主要包括雨水和不同土地利用(森林、牧 场、湿地、城市和城市郊区)径流输入源的DON 对河口、近海等水体DON生物可利用性和浮游生 物群落的影响,而对淡水水体(水库、湖泊等) 研究较为缺乏。
沉积物释放是水生态系统中上覆水相 DON 的重要来源之一[24]。Zehr 等研究了美国加利福尼 亚中富营养化湖泊 Castle 湖的 DON 动态特征时, 发现沉积物释放是 DON 的主要来源[25]。Lomstein 等估算了丹麦浅水水体 Knebel Vig 中沉积物 DON 的释放通量是 DIN 的 2 倍[26]。但是沉积物 通量估算没有考虑沉积物上覆水微生物对 DON 的快速吸收和利用,其数值往往会偏低。另外沉 积物再悬浮解吸特征会导致水生态系统中 DON
在淡水水体中,大部分DON来自陆地径流、 植物碎屑和土壤淋溶液。不同流域属性的DON特 征因土壤、植被、人类扰动强度等可能具有较大 的差异性。Perakis & Hedin的研究发现美国南部 温带未受人类扰动的原始森林河流中70%的TDN 由DON组成[21],而美国东北部植树地区流动水域 中只有2%的TDN是由DON组成,其原因应是人 类活动导致大气被NH4+和氮氧化物污染,增加了 大气无机氮的沉降数量[22],从而使得人类扰动区 域的河流DON占TDN比例趋小。不同植被覆盖度 的流域输出的径流量也会有差异性,一定程度上 也会稀释N的输入浓度,特别是氮的点源输入, 这也可能改变水体中DON和DIN的比例[23]。即使 是相同流域,其径流量的改变,也会导致氮输入 浓度和形态比例的变化,从而改变水体DON的动 态特征。
当前,测定DON含量的所有方法都是采用差 减法,需依赖于测定总溶解性氮(TDN, Total dissolved nitrogen)浓度的测定,然后再减去溶解 性无机氮(DIN,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浓 度(分别测定的NH4+,NO3-和NO2-浓度的加和), 这使得测定结果具有3方面的分析误差,即测定 TDN、NH4+和(NO3-、NO2-)的分析误差,因此 DON含量测定时,为了提高其测定精度,应尽可
种具有不同氮源利用能力,DON对藻类生长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并可能影响藻类群落结构(有毒藻类成为优势种)。考
虑到水环境保护与饮用水安全供水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应重视淡水水体DON生物有效性与其化学本质的揭示,尤其是对有
毒藻种。
关键词:溶解有机氮;生物有效性;有毒藻种
中图分类号:X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0)01-0045-06
摘要: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是多数天然水体中溶解氮的主要组成部分。天然水体DON是许多微生
命体包括有毒藻种的氮营养源,在供水安全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不容忽视。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淡水水体
DON含量与来源、生物有效性与估算方法,以及对有毒藻种生长的影响。DON的来源是影响水体中DON含量动态特征的关
由氮限制的细菌生物测试的天然水体DON 生物有效性一般在8%~72%之间[23]32,[35][38]。天然 水体DON的生物有效性变化幅度较大,其原因可 能是DON来源不同引起的。Wiegner & Seitzinger
万方数据
罗专溪等:淡水水体溶解有机氮对有毒藻种的生物有效性
[39]研究发现牧草地、混合阔叶林径流DON的生物 可 利 用 性 含 量 较 低 , 分 别 只 有 25% 、 20% ; 而 Seitzinger 等[35]研究发现,城市或城市郊区暴雨 径流DON的生物可利用性可达到(59±11)%, 比牧草地((30±14)%)和森林((23±19)%) 高很多;但瑞典一个相对原始的湿地中,只有 8%~15%的DON可被生物利用[38]。可见,不同土 地利用类型输出的DON生物可利用性因其受人 类扰动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性。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1): 45-50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淡水水体溶解有机氮对有毒藻种的生物有效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罗专溪1,魏群山1,王振红2,颜昌宙1*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1021;2. 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福建 漳州 363000
多数自然水体中的TDN含量与其中的DON 密切相关。开阔海洋表面DON约占TDN的83%, 河口DON约占13%;近海约占18%[2]。在淡水生 态系统中,其DON浓度要比DIN浓度高0[13]。如美 国乔治亚州Satilla河水的DON浓度 (以N计,下同) 为59.0 µmol/L,而其TDN浓度 (以N计,下同) 仅 为62.6 µmol/L[14]。又如日本琵琶湖的DON浓度为 4.0~7.2 µmol/L , 而 其 TDN 浓 度 仅 为 7.0~8.0 µmol/L[15]。以色列 Kinneret 湖为中富营养化湖 泊,其水中DON含量(1975—1974年均值)呈现 季节差异性,9月份DON占TDN的65%,而三月 份DON占TDN比例变小,仅为39%[2]。分析报道 的文献,目前世界上DON的研究报道主要关注河 口、近海和海洋生态系统,而淡水生态系统中的 DON研究(包括DON动态特征的量化描述及其影 响因素等)较为缺乏。
万方数据
46
能的减少上述3方面的分析误差。TDN测定的常 见方法有:(1)过硫酸钾硝化湿化学氧化测定NO3(Persulfate Oxidation, PO);(2)高温催化氧化至 NO,分光光谱[16]或化学发光测定[17]。Bronk等比 较了3种(PO、紫外氧化和高温氧化)测定TDN 的方法,发现PO法与高温氧化法测定的结果基本 吻合,但都存在不能充分氧化某种氮化合物的缺 陷[18]。黎文等比较研究了PO法和高温氧化法测定 淡水湖泊水体DON的差异,他们报道用PO法测定 溶解有机氮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6.2%~12.5%, 而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对不同氮标准化合物的回收 率较低,平均为(68.4±13.6)%,需作进一步条 件优化[19]。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加简便、 科学的测定方法出现。 1.2 淡水水体的 DON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