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这一部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讲解新课: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通过示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巩固新课: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布置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材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一、本章知识结构:1、教材安排:教师用书第的知识结构图.由于教材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都是先给出实际问题,然后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再进行方程解法(例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等)的教学,难点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对方程解法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建议应把解决实际问题先往后挪,让学生好好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建议修改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3.1 从算式到方程. 1、§3.1.1一元一次方程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教材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正是本章的一大难点,所以在引入本节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用一些更为简单明了的例子作为概念的引入,比如:列式表示(1)x 的4倍等于20; (2)比x 的2倍少5的数等于1;…… 从简单入手,让学生先建立方程的思想,再引入课本的例子。
在引用课本例子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考虑到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小结复习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理论讲解: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解法步骤。
2.生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将进行讨论、交流和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我会设置明确的任务和评价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中来。
3.课堂讨论:组织全班范围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解题过程和答案,鼓励他们相互提问、质疑和补充,以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2.情境教学法: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需要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活动和实践来获得。
3.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基础作业:布置一些基础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2.提高作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游戏化学习:设计一些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详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详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2等式的性质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定义、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式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并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等式性质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等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等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
3.等式的性质: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并进行证明。
4.等式的运用: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5.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式的性质的应用。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的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等式的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等式的定义2.等式的性质a.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b.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3.等式的运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进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继初中代数初步知识学习之后,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关键章节。
本章通过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练习题、测试题。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通过示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方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通过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从生活实例引入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讲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最后通过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
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如未知数、系数等。
3.探究性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如解的定义、解的性质等。
4.教授解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移项等。
5.应用练习:布置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方程和不等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突出解题技巧,突破教学难点。
5.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应用拓展:布置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如何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这一节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代数、函数等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代数知识还比较陌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还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解方程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实例,以及解方程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花了x元,他还有y元,问他原来有多少元?”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列出方程。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一些一元一次方程,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购物、行程等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强调解方程的关键步骤。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一.本章在教材中的位置: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小学时我们主要与数打交道,到了中学我们主要与字母代数式打交道.如果从应用的角度看,小学主要学习了用数的四则运算解实际问题,到了中学我们主要是用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是用方程、不等式、函数解实际问题的开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依据是整式的运算和等式的性质,所以本章的学习可以加强有理数与整式运算的复习,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应用意识。
同时本章的学习直接关系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次方程以及初三的函数的学习及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一元一次方程良好的开始至关重要。
二.教材内容:三.课程学习目标: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依据,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4、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体会方程的优越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编写特点:1、与以往教材相比较,增加了由算式到方程这一节,加强了学生对算式与方程的认识;2、在方程的解法中,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加强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3、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4、从习题的选择到课后的阅读思考都在有意关注数学文化的传承;五.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3.1 从算式到方程1. 要学生了解算术法与方程法解应用题的区别,体会方程的优越性; 如本节第一个例题:)1(503)35()7050(+⨯-÷+=x ; )2(570350+=-x x(1)为算术解法,未知量没有参与运算,(2)为方程解法;未知量可以参与运算。
2. 能区分用语言文字表述的一段话是相等关系还是不等关系; 例:下列哪段话表示相等关系(1)甲等于乙的2倍;(2)甲比乙的2倍小3;(3)甲乙两数和为5;(4)甲比乙大 (5)以前学习的一些公式3. 相等关系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1.1 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授课类型:新授课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1小节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从算式到方程中第一课时内容.整节共计2课时,本课时侧重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以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前一章“整式”也为这一节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方程的学习,学生慢慢体验到未知数参与运算的好处,用方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建模的思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心理需求,为以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垫基础.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能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用算式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新知教学有较好的基础;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接触过用方程解应用题,感受到算式解应用题和方程解应用题的不同,并对画示意图、用字母表示数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初一学生,已经有初步的概括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综合知识;在情感方面,求知的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知,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三、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并能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等量关系;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一步,感受从算式到方程(未知数可以参与运算)的优越性.(二)过程与方法1.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数学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2.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2.学习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本课分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怎么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在第二部分,设计三个不同形式的实际生活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这三个问题归纳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特征.在例题讲解部分,运用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发现利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常规思路.学什么怎么学效果怎样(复习引入)(通过实例分析,进行方法特征归纳)(学生练习与小结作业) (二)学法分析本课时主要难点在于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面对这一难点,本节课采用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由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分解难度,再由全体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学习,体现师生的“双主体”地位.(三)教学手段本课主要采用以powerpoint 为操作平台,界面活泼,操作简单,在需要的情况下,能有效支持多种其它技术.五、教学过程分析(一)复习引入——学什么(4min)问题1:x的2倍加上5等于21,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问题2:y的3倍等于y与7的差,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问题3:长方形的宽为x,长比宽多3,如果长方形周长为22,则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_____________.提问:请你根据题目提供的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设计意图】以小学知识为基础,学生可以很快得到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学生 从这三个问题中回忆小学所学方程的概念.先渗透给学生利用条件列等式的想法,分散本节课难点.(二)新课讲授——怎样学(20min)【环节一(8min)】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方程(1)用一根长为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思路:4×边长=24 边长=24÷4;边长未知可设为x ,则可得4x =24)(2)一台电脑已经使用1700h ,预计每个月再使用150h ,经过多少个月这台电脑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我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我校有多少学生? (学生在解决该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提醒(或帮助)学生画示意图来帮助分析,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像上述方程一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对比:【设计意图】通过三道简单应用题,学生归纳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而发现其特点.并通过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对比,正确区分开两者.(简单练习)下列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①83-x ②1254=+y ③1=+y x ④0=x ⑤x x 212=-⑥42-=+-x x ⑦723=+a ⑧52=+b a【环节二 例题讲解(8min)】汽车匀速行驶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设计意图】通过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也向学生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 形).(思考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入门内容,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的基础,因此在本章节中,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知识,对代数式、函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2.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如解、解集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发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一、本章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方程有悠久的历史,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二、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三、本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是全章的重点、难点)本章学习目标: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 a的形式),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数学文化的传承.四、本章的重点、难点和主要数学思想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在本章前三节中占重要地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现了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所有方程解法的基础,因而是本章重点内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也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解方程中蕴含的“化归思想”和列方程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章中包含的主要数学思想.五、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约需2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3.1 从算式到方程(共2课时)3.2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课时3.3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二)———去括号与去分母去括号1课时去分母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训练2课时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3.4. 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共8课时)数学活动、复习小结2课时单元测验+讲评2课时六、教学建议:1.突出列方程,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布列方程是学生学习本章的重点,更是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审题习惯,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运算,对代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实例,用于导入和新课。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10元,打八折后花了8元,问这本书原价是多少?”让学生观察这个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方程,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如:2x + 3 = 7,x - 5 = 2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7,x - 5 = 2等。
初中数学_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x+6(x-2000)=150000
↓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移项
6x+6x=150000+12000
↓合并同类项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答: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度。
总结:去括号法则:⑴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⑵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 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 h.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 km/h,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具体过程见幻灯片)
四.小结:
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二.讲授新课:
问题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分析:若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000)度
上半年共用电6x度,下半年共用电6(x-2000)度
因为全年共用了15万度电,
所以,可列方程6x+ 6(x-2000)=150000
思考: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么解?
(具体看幻灯片)
例1解方程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3x-7x+2x=3-6-7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方程的学习,本章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检验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未接触过方程,对于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2.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移项等。
3.难点: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理解方程的概念。
2.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题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巩固练习法,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练习题、测试题等教学用纸。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八折后价格为80元,求打折力度是多少?2.呈现(1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移项等。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方程的定义及其解的概念:理解方程的平衡状态,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思想。
-举例:3x + 5 = 14,让学生明白等式两边的平衡性,并找出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重点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基本解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我们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以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的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的概念,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
1.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本章难点】
1.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并求解。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本章中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主要有: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等过程,将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求解。
2.掌握方程思想.方程思想在本章内容的体现主要是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得出答案。
3.1从算式到方程2课时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课时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2课时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开发区中学龙壮志一、教材特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教材的功能,明确教材只是达到目的的材料,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提倡创造,而不是照本宣科成为教材的机械执行者。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实际问题贯穿于全章始终,而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在旧教科书中,整式及其加减运算作为基础知识,通常集中安排在一元一次方程之前。
在本书中,是将有关整式的内容分散地融于对方程的讨论之中,不过于强调“式”的概念,只要它们能自然地为讨论方程这条主线服务即可。
在本章,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
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用含x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体验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到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进而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
另外,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选择了三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设置了若干探究点,提供给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
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的建模思想。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一改以往教材的编写手法,以模型思想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引出方程和方程的解法,以实际问题和教学活动为结尾编写了一元一次方程这块内容,令人耳目一新。
它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数学模型,深刻认识到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给任课教师正确地使用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有效资源,为实现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要求的对照:(一)新课程标准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目标: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3、能够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与合理性。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大纲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学会验证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标准方程等概念,并养成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的习惯。
3、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4、通过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3.1 从算式到方程( 4课时)华师大版对于这一节的安排是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而人教版是从算式到方程,更加体现了跟小学数学的衔接。
3.1.1 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本节课是方程的引入部分,课本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方程的学习,通过“计算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的实际问题,先用算式法,再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教学目标:衔接小学数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建议:对于问题,先有时间表,后有示意图,老师不要急于给出示意图,而是组织学生自己画出来,画示意图的过程就是分析理解题意、做数学的过程。
列代数学式时如果有需要的话先给学生复习一下时间、速度和路程三者的关系。
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对于平行班的学生,不宜展得过开,注意控制难度;对于特色班的学生,可以展开思考,如有必要,可以设间接求知数。
3.1.2 等式的性质(2课时)华师版和人教版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不同。
同样是用天平演示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但华师版更侧重于得出“移项”和“系数化为1”这两个方程变形的方法,较早引入未知数,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而人教版却更注重学生的经验,不急于引入求知数,而是先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再用这两条性质来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使知识顺利迁移,而“移项”和“系数化为1”安排在后面的小节专门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
另外,关于等式的两条性质,在表述上跟以往的教材也有所不同。
如等式的性质1,旧教材是:“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而现在改为:“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几字之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与等式相联系,感受等式的基本性质。
2、通过方程的简单变形,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的思想方法:把未知数“剥离”出来。
3、通过一些具体的方程,使学生感受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4、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建议:利用天平做演示实验引入课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天平的调零,两盘放质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物体等),得到等式的两个性质。
在性质的表述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整理,作出判断。
不要出现老教材的“等式仍然成立”的说法,因为七年级学生对“成立”二字还不能完全理解。
在例2(1)解方程26x,教师可以回到天平的实验操作当中去,+7=“一个天平左边有一个未知重量的物体和7个砝码,右边有26个砝码,天平现在是平衡的,那么如何求出物体的重量呢?”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4课时)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课时)人教版在编排这部分内容中有两点比较新颖的作法,一是方程的解法始终渗透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二是解方程的步骤用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用数学”的思想。
2、帮助学生探索出方程变形的四种方法。
3、探寻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
教学建议:对于实际问题,列代数式、找等量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问题1通过一个购买计算机的问题得出一元一次方程,要解这个方程必须先合并同类项,问题2分书问题(盈不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要解这个问题必须先移顶,接下来一节,通过一个用电问题得出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一个古埃及问题得出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解这些方程必须先去括号或去分母,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全都融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得出方法之后,再通过解一些行程问题、劳动力搭配问题、工程问题以及“纯”方程的例题或习题来巩固,最后用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由少到多,这样编排,避免出现长篇的抽象数学理论,独具匠心,学生不会觉得枯燥,更容易接受。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6课时)在前两节中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是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入的,而这一节再安排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及数学活动,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它们每个问题都设置了若干探究点,提供给学学生这个解不合题意,而是先让学生反复检查解方程的过程有没有出错,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然后让学生自行判断,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数学活动:活动1实际上是一个分段函数的问题,在这里出现,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提早给学生渗透变量、分类的思想,同里也为以后的函数知识埋下伏笔。
活动3是一个物理实验,教师在课前要动手做过,注意可能会出现的细节上的问题。
活动2最好是布置学生作为小组课外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然后以小组成果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全体同学分享,让学生体会分享的快乐。
数学活动要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一个角色,要善于把握课堂,给学生留出较大的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进行自主探索的意识。
本教材在习题配备上也独具匠心,有课堂上用的练习题,也有供学生课后用的习题,习题又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和拓广探索三个层次,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取舍、灵活运用,要量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可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拨苗助长,那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章还安排了两个选学内容《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和《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阅读与思考”适当地反应了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的推动作用,数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的家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形成有一个具体的体会。
“实验与探究”是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究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助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性。
在数学实验与探究中学生都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学生不再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和结论,而是自己提出和整理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