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育与人文科学系 10初等教育顾沁 5号一:综合《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自身相关理念和经历,列举你对于当前儿童教
问题一: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后走路会经常摔跤又或者上课时眼神总是出于迷茫状态又或者阅读时常常容易会出现跳行阅读的情况?
背景:前一阶段去一家教育机构应聘做老师,这间教育机构里面的孩子多数都是一些所谓
的脑有点“问题”的学生。那些孩子都是7,8岁了但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能集中,眼神都是闪烁的,读书时总会漏字多字,跳行。
理由: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动作的发
展和儿童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教育机构中有个老师告诉我,她说现在科技的发展发明的一样东西祸害了好几代人,就是“走步车”。当一个孩子在6个月左右可以独坐,9个月会爬等等。这些动作是孩子认识世界,与世界交流的一个方式。做这些动作的同时大脑也在发育。为什么说“走步车”的发明是一种失败,因为孩子活动有了束缚,如果孩子跌倒了他会自己摸索着爬起来但因为有了它孩子不会跌倒,也就让孩子失去了练爬行和走路的机会同时也就失去了练平衡感的机会。而孩子长大读书出现跳行的情况也是因为小时候缺少了爬行这一阶段造成的。心理学上说动作和动作的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里发展
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学会独立自由地活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间交往的工作,一个动作笨拙,动作技能发展迟缓的儿童往往不易和同伴打成一片,而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看法: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在孩子该进行动作训练的时候,现在
大部分家长会出于担心孩子可能出现摔跤擦伤啊,由于地面不干净啊,或者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使得孩子缺失那部分影响了大脑的发育。
问题二: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那什么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兴趣班呢?应该报什么样的兴
趣班呢?
背景:这个问题是和我高中的班主任讨论的,她女儿北北今天5岁,给她报暑假兴趣班。
她给女儿报了思维训练,脑力开发,舞蹈。老师准备跳舞一直让她学下去,还准备报电子琴让她继续学下去。
理由:我有时候总是在想兴趣班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出于的目的是什
么?以我老师的想法为例,她只是想让孩子去玩,去结交更多的小伙伴。我还为她那以后如果学习了电子琴会不会每天督促北北练习,老师说会,但只是要培养北北一种习惯并不是一定要她考级或往这方面发展。从我们老师给孩子报的兴趣班可看主要是运用了儿童认知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最后一阶段的必要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沿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的。而北北正处于直觉思维阶段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舞蹈的学习也是动作的发展,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同时也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看法:我认为兴趣班的学习主要是要适合孩子的年龄,不应该去加重学习负担,需要的是
给她娱乐的空间,同时也在提升大脑与各发面的发展,也可以让孩子结交朋友,交流的同时语言也可以得到发展。
问题三:小孩子为什么会厌食,见到陌生人不愿意打招呼,脾气又容易暴躁又经常表现对事物有害怕的情绪呢?
背景:姐姐同事家的一个小孩有1岁多了,看见他吃饭的时候家里人总是头痛,大人拿着
碗跟着跑着也吃不了几口,还一直扔碗筷。看见客人也不打招呼,还总是烦躁不安,爱耍脾气。
理由:情绪是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认知活动一样,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
种反映。把情绪结构分成四个组成部分,他们是引起情绪的情境刺激,身体状态,情绪表现和情绪体验。儿童的情绪可以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获得。这个孩子看到陌生人不爱打招呼是怯生的表现,产生怯生的有很多种原因,我们又几个克服害怕的方法1对抗性条件作用2系统系脱敏性3模特塑造法4认知疗法。儿童的许多害怕与父母不合适的教育方法有关,尤其是父母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儿童的行动,使儿童对原来并不害怕的对象和活动产生莫名的害怕。
看法:我认为可以带着孩子多出去游玩多到有人群的地方这样可以渐渐的改善孩子怯生的
表现。多与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作为大人要有良好的表率作用,对待孩子或者别人都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自己的坏情绪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
问题四:孩子总是哭着闹着不爱上幼儿园,总喜欢妈妈的怀抱,上小学开始在学校里为什
么经常会有孩子被孤立?为什么常常不能融入到班集体中?
背景:记得表妹上幼儿园总是哭,甚至以走到学校的那条弄堂就开始哭。从小到大生活在
班集体中,但总有一些同学会被其他同学排斥,或者孤立。还有一些同学都班级活动总是没有积极性,感觉置身事外一样。作为老师肯定年年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理由:现在大多数都是三口之家,使得许多孩子上学以后要和群体生活很不适应。父母与
同伴对儿童来说是两种性质的人家关系。父母与儿童基本上是指导与被指导,教育与被教育的纵向关系,而儿童与同伴则是平等的,互相教育的横向关系。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儿童都会有依恋感。依恋的类型划分为三种分别为回避的,安全的,反抗的。第一,三种又称为不安全依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对于婴儿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地及时作出反应,所谓的敏感性和同步性,还有与婴儿相互作出时,尤其在指导儿童时,充满热情,鼓励和温和。儿童的同伴有很多的作用:同伴是强化物,同伴是范型,同伴是帮助去自我中心,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同伴是社会化动因。塞尔曼讲儿童的友谊发展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这时儿童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要求朋友听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第三阶段(6—12岁)双向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受欢迎的儿童的特征是往往学习成绩优良,外表漂亮,体型有吸引力,行为举止平静,出色,合作,助人,热情,外向的。心理学家认为,早期与父母建立了安全依恋的儿童一般都较自信,也信任别人,能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有较多友好相处的朋友。
看法:在早期要与孩子保持安全依恋的范围。多鼓励孩子交朋友,在平时要给孩子灌输与朋友之间相处的一些方法,多和孩子沟通,领导孩子多参加班级活动,融入集体中。
问题五: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有语言沟通障碍,讲话会结巴,讲话不能连成句子?
背景:在家的小区里面发现有个小孩子讲话结结巴巴,正因为这样所以他更不喜欢与人交流了,听他的奶奶说医生说这是语言沟通障碍。
理由:人的智力核心是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发展儿童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早期教育的成败。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按构成成分包括语音,语法,语义三部分。1岁是儿童积极理解语言的最佳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4~5岁是书面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总是自言自语或者说个不停。这是“自我中心言语”,其实是在帮助幼儿出声地思考问题。幼儿经常这样做,促使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个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言自语会日益减少。儿童语言发展主要表现为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儿童首先获得笼统的或一般的语言规则,然后逐渐地把这些规则分化为较细致而具体的规则。语言的获得有环境论,通过模仿说,强化说。有决定论,通过先天语言能力说,自然成熟说。
看法:我认为发展儿童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幼儿的家长应当注意和幼儿
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幼儿词汇量和提高幼儿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