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实施计划方案

合集下载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3篇)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思政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建设成就。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支教、环保、扶贫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如敬老院、社区服务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奉献精神。

2. 校园文化活动(1)举办思政理论课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精神。

3. 创新创业实践(1)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开展创业讲座,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组织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实践,如创业团队组建、市场调研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国际交流与合作(1)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夏令营、短期交流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发展状况。

(3)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志愿者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2. 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思政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思政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思政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善良正直、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国家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教授国家宪法、基本法律法规以及党的基本原则,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祖国历史和文化教育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并强调传统文化对于人们品德养成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 当代社会问题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启发他们思考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培养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应对能力。

4. 心理健康教育和团队合作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应对压力和挫折,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师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实践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进行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认知。

3.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兴趣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方式1. 日常表现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日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课堂测验评估定期举行课堂测验,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以检验教学效果。

3. 个人报告评估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报告,展示其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同时对其报告进行评估。

4. 实践活动评估对于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记录其表现并进行评估,以综合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水平。

初中开展思政课实施方案

初中开展思政课实施方案

初中开展思政课实施方案思政课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为了开展思政课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个初中思政课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1.核心内容: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应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等。

2.分层次设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可以将思政课分为初中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不同阶段,逐步深入。

3.类别课程设置:思政课可以设置为理论课、实践课、德育课等不同类别,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

二、教师队伍建设1.师资结构: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包括思政学科专业教师、心理学专业教师等,以确保思政课的质量。

2.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使其更好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互动教学:重视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演讲、辩论、小组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校本课程建设1.制定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开设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一些学科类思政课的选修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

五、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1.多元评价方式:不仅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成果,还要兼顾思想品德表现、课堂参与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评价。

2.考试内容改革:改变传统题目的设置,注重对学生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学业水平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将其作为升学录取和荣誉评定的重要依据。

思政课程具体实施方案

思政课程具体实施方案

思政课程具体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

思政课程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具体实施方案应当围绕以下目标展开: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思政课程的内容应当包括国家政策法规、社会热点问题、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信息。

2. 课程内容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社会责任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2. 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价。

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质量、课堂参与度、考试成绩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水平。

2. 评价过程应当公平公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程保障。

1. 学校应当加强对思政课程的组织管理,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2. 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总结。

思政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希望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思政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思政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思政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思想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4. 道德与法治:包括道德规范、法治精神等。

5. 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全面评价。

四、课程保障
1. 师资保障: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思政教师担任本课程的授课教师。

2. 教材保障:选用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3. 设施保障:提供必要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4.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

五、课程评估与改进
1. 课程评估: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课
程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 课程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课
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政治思想课实施方案

政治思想课实施方案

政治思想课实施方案政治思想课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学生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实施政治思想课,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使命感和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二、课程内容。

政治思想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

2. 国家政治制度,包括中国的国家机构和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等内容。

3. 政治事件分析,包括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分析和评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事政治。

4. 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政治机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评价方式。

1.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考试,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思维活跃度等。

3. 作业评价,布置相应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政治事件分析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

1. 提高教师水平,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激励教师积极性,建立奖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政治思想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六、课程资源建设。

1. 教材建设,编写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政治思想课教材。

2. 教学设施建设,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改革目标围绕立德树人,坚持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注重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升思政课质量水平,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课程设置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文件要求,本科课程设置如下: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改革理论教学方法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选修课程、慕课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抓好课堂教学环节。

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古典今读》课程作为改革试点课程,扩大课程的教学吸引力;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为试点,积极探索线上学习与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围绕“调研类”、“观读类”和“竞赛类”三大实践形式,打造“有趣、有理、有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课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效果。

四、考核办法课程成绩实行多元化评定,各门课程的考核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等有所不同。

(一)理论课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核(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具体两部分比例依据各门课程教学大纲。

1、形成性考核(100分),主要由以下两部分构成:(1)课堂考核:主要由上课考勤、课堂表现两部分组成,共50分。

(2)作业考核:主要是本学期布置的课后作业,共50分。

2、终结性考核(100分):终结性考核主要采取期末考试(考查)的形式进行,课程在命题上充分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着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核类型分三类: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

(二)实践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核(实践报告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具体两部分比例依据各门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版)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最新版)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最新版)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三篇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指示精神,根据相关文件通知,统筹推进思政课、道德与法治和各学科的思政教育,不断增强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本方案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导思想。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办好满意的教育,建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的特色学校。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本方案旨在建立全面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形成“思政课程一一课程思政—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

二)具体目标1.坚持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加强理论教育。

用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2.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

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棒人。

3.继续深化德育教育,加强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我校确定的“道德铸魂、规范奠基、文化提升、体艺增色”的育人策略,开发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作出统部署,突出思政特色,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实施范围从2022年11月起,我校各部门、各处室、各学科按照“思政课程一一课程思政一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全员覆盖,各部门配合,所有学科参与,逐步推进。

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思想政治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2.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3.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1. 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

2. 国情教育: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思想政治讲座、社会实践报告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互动式教学:采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考核评价1. 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践报告、学习日志等。

2. 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成绩、社会实践活动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师资队伍建设1. 师资培训: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师资配备:合理配置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六、实施保障1. 学校领导重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家长配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使家长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 引言本文档主要旨在提供学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为了确保思政课程的有效传达,本方案将提出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建议。

2. 教学目标2.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2.2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主义意识。

2.3 培养学生扎实的思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3 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分析与评论。

3.4 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及其实施。

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

4. 教学方法4.1 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授,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

4.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3 研究性学习教学法: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运行。

5. 教学评价方法5.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问答等活动,评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

5.2 书面作业评价: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通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5.3 课程设计评价:安排课程设计项目,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学习总结评价: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和心得体会的书面表达,评估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成长和收获。

6. 实施步骤6.1 教学大纲设计:制定思政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需要开发和实施一套科学、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二、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1. 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理论知识。

2.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包括正直诚信、友爱互助、勤奋进取、诚实守信等方面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3.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通过教学案例、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4. 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互动式教学:采用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多样化评估方式:通过作业、考试、小组报告、实践成果等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1. 整合优质教材资源:结合国内外相关教材和教育资源,编写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教材。

2. 强调实践性和案例教学:通过列举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师资培训与支持1. 招聘专业教师:通过招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

2. 提供培训机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高校教育管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

高校教育管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

高校教育管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使其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2. 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3. 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具备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使命- 当代中国和世界的主要政治理论2.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教学: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向学生传递知识;- 讨论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互动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辩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四、教学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占比20%):-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观点;-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任务;2. 课堂测试(占比30%):- 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3. 学期末考试(占比50%):- 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综合考核;- 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

五、实施方案保障措施1. 教师队伍建设:为确保课程质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素质。

2. 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课件和相关案例,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和精准。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实施方案。

1. 课程设置。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思政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现实,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材选择。

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启发思考、增长见识。

4. 课程评价。

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考试、作业、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四、保障措施。

1. 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2. 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平台。

4.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总结。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领导和支持,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于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一、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1. 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 建设目标- 短期目标: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完善思政课教学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例如,在一学年内,组织教师参加至少[X]次专业培训,更新[X]%的教学案例。

- 中期目标: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使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达到[X]%以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明显提升。

- 长期目标: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将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

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具体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与引进: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

积极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

- 培训与发展: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校内思政课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不少于[X]次,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方法创新。

- 课程内容优化- 课程内容更新: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国内外时事热点等融入课程内容。

如在讲述国际关系时,引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发展情况,增强课程内容的时效性。

- 教学方法创新- 实践教学: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服务中心等。

每学期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 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制作精美的PPT、动画视频等辅助教学。

开发思政课网络课程,提供线上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022年中学思政课程建设与实行方案

2022年中学思政课程建设与实行方案

2022年中学思政课程建设与实行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推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与实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背景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中学思政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等,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策略1. 完善课程设置:- 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实需求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 引入多元文化、国际视野和现代科技等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 加强与时事热点的结合,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 创学方法:- 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研究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学团队。

4. 加大教育投入:- 增加思政课程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编写和更新力度,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 支持学校建设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室和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 加强对中学思政课程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

实施计划1. 2022年上半年:- 组织专家研讨会,制定中学思政课程改革的总体方案。

- 设计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完成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开发。

- 开展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为下一步的实施做好准备。

2. 2022年下半年:- 在部分学校试点推行新课程,收集教学效果和问题反馈。

- 对试点学校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方案细节。

- 准备全面推广新课程的宣传材料和培训计划。

3. 2023年起:- 全面推广新课程,逐步覆盖全国中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度表思想政治理论课行课学院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一、课内实践(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内实践项目名称:社会现实问题调查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的类型为社会调查。

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社会现实问题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2、教师职责:(1)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提出调查的具体要求;(2)指导学生拟定调查计划、撰写调研报告,评定学生团队及个人的成绩;(3)形成指导教学过程中的书面材料;(4)完成对该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评定(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内实践项目名称:经典著作阅读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类型为经典著作阅读。

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教学内容,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学习思考撰写读书笔记。

2、教师职责:(1)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拟订学习进程安排和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价。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实践项目名称: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述评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

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教学内容,选择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或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认真研究并撰写关于这次重要历史事件或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述评。

2、教师职责:(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现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一)本科课程设置4门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3学分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6学分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2学分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3学分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二)专科课程设置2门必修课: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三)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

有关具体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执行。

(四)民办高等学校和中外合作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按照本规定执行。

(五)成人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参照本规定执行。

(六)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另行通知。

二、本科、专科必修课程的基本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022年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三篇范例

2022年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三篇范例

2022年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用思想铸魂育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质量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

特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和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政教育规律,深入推进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育人格局,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

二、健全领导机构,打牢思政工作的组织基础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各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全体道德与法治老师三、全面多方位开展思政课建设。

紧紧围绕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这一工作目标,聚焦增强学生获得感这一核心指标,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调整、课堂教学效果等关键环节,深入思政课堂、深入师生,精准查找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1.教务处、德育处和教研组合力推进。

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定期召开校务工作会议,围绕我校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以及教学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开展专项讨论。

教研组深入开展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研讨,发现短板不足,总结经验做法,研究问题解决方案。

2.思政教研活动全面开展。

建立思政课教学协同联动机制。

支持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思政课教师教研团队,开展协同备课。

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组内互听互看、互学互鉴。

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

3.学生课外活动多样进行。

学校在原有的课外文体活动、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的基础上,按照思政教育的要求,遵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全规范原则,结合地方特色增加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基地。

初中思政理论课实施方案

初中思政理论课实施方案

初中思政理论课实施方案初中思政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选取恰当的实施方案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提出一种实施方案以供参考:一、明确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

3.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1. 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教材,如以青少年成长、人与自然、国家发展等为主题的内容。

2. 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相结合,融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 结合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图片、视频等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四、注重实践教学和体验教育1. 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社会发展和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1. 每周举行一次班会,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表现和思考问题。

2. 定期开展思想品德实践活动,如开展校园文明行为评比、道德讲座等。

3. 鼓励学生参加德育比赛、辩论赛、主题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1.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2. 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观摩等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七、定期评估和改进1. 设置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改进。

2. 建立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机制,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

3. 鼓励学生参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思政理论课实施方案应注重学生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课程思政方案

课程思政方案

课程思政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以下是一份700字的思政方案: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社会参与和组织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单元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

2. 单元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学习和讨论党的文件和重要讲话,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 单元三:公民道德与法制教育内容:介绍公民道德和法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方法: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通过具体案例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道德和法制的重要性。

4. 单元四:社会公共事务与社会责任内容:介绍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法。

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实践基地、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单元五:创新思维与学术诚信内容:介绍创新思维与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方法:讲授和案例讨论,通过学习科学方法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课程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核: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估。

2. 作业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报告和观察记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和观察记录,评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资源1. 主要教材:选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度表
思想政治理论课行课学院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
一、课实践
(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
项目名称:社会现实问题调查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的类型为社会调查。

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容,开展社会现实问题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2、教师职责:(1)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容,提出调查的具体要求;(2)指导学生拟定调查计划、撰写调研报告,评定学生团队及个人的成绩;(3)形成指导教学过程中的书面材料;(4)完成对该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评定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
项目名称:经典著作阅读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类型为经典著作阅读。

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教学容,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学习思考撰写读书笔记。

2、教师职责:(1)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拟订学习进程安排和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价。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
项目名称: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述评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

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教学容,选择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或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认真研究并撰写关于这次重要历史事件或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述评。

2、教师职责:(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
项目名称: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

学生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教学容,认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撰写观后感。

2、教师职责:(1)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撰写观后感;(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1、学时:32学时(课堂2学时,课外30学时)
2、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3、实践类型及组织形式:继续实施“面-点-面”实践教学模式。

“面”上覆盖全体学生,由“校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及“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三部分组成。

“校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开课当年学校的主要工作及社会热点以讲座、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由学生自行参与;“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由政治学院提供选题(见附件),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行参观、考察、调研,并撰写和提交报告。

“点”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学期各教学班学生学习情况,每个教学班遴选思政理论课综合成绩第一名的学生参加由政治学院统一组织的社会考察。

考察结束后,参加考察的学生回到原教学班谈考察感受。

4、教师职责: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集中讲解社会实践的容和要求,帮助学生确定实践题目,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践和撰写调研报告,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成绩评定。

5、成绩评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由三部分构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占25%、“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占25%、“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占50%。

学生参加“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应填写西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指导教师以此评定学生该部分成绩。

“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评定。

西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
一、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
1、参加几次公共场所中的服务活动(如;公园、电影院、环保部门、街道、小区的秩序维护或卫生工作的“义工”),体验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现状,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写出实践报告并提出社会公德建设方面的建议;
2、服务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
3、义务开展公民交通协管;
4、“青年”志愿者服务;
5、公益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
6、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二、参观、考察、调研选题
(一)校调研选题
1、我校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研;
2、西华大学校园文化调查;
3、西华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4、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调查;
5、校园文明状况调查;
6、西华大学优秀校友事迹调查;
7、西华大学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调查;
8、大学生婚恋观调查;
9、开展校学校学风,上网状况,勤工俭学,课桌文化,考证等级等调查;
10、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二)社会参观、考察
1、参观革命前辈故居或革命列馆;
2、感悟长征-----寻访长征足迹和革命前辈;
3、参观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
4、参观爱国名人故居或列馆;
5、寻访制造业“中国品牌”;
6、参观高新科技企业;
7、走访学校所在地仲裁、调解机构;
8、西部民俗文化;
9、历史文物和遗迹参观;
10、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
(三)校外调查
1、当前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关系调查;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个案调查;
3、××国有企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4、××地区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5、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所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6、××地区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7、农村普法调查;
8、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10、当地村民、居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调研;
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12、关于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13、当地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及分析;
14、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先进典型调研;
15、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
16、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17、调研近年来当地加强和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18、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实证调研;
19、当地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20、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