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古诗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咏物言志诗教案

咏物言志诗教案

咏物言志诗教案教案标题:咏物言志诗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咏物言志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咏物言志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咏物言志诗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咏物言志诗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咏物言志诗是一种通过描写和赞美物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诗歌形式。

2. 展示一些经典的咏物言志诗作品,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让学生欣赏并讨论这些作品。

知识讲解:1. 解释咏物言志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咏物言志诗通常包括对物体的描写、物体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以及对读者的启示或感悟。

2. 分析一首咏物言志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创作活动:1. 提供一些不同的物体图片或实物,如花朵、树木、动物等。

让学生选择一样物体,并观察、描写和思考它的特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择的物体,创作一首咏物言志诗。

鼓励他们运用刚才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分享和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咏物言志诗作品进行分享。

每位学生可以朗读自己的诗歌,并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人的咏物言志诗作品。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帮助彼此改进诗歌的表达和修辞。

总结和延伸:1. 总结咏物言志诗的特点和创作要点。

强调诗歌中对物体的描写、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以及对读者的启示或感悟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物,并尝试用咏物言志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创作的咏物言志诗作品的质量和创意。

3. 学生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资源:1. 咏物言志诗经典作品的文本或录音。

2. 不同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3. 诗歌创作指导手册。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咏物言志诗作品。

托物言志诗学案教案

托物言志诗学案教案

咏物诗鉴赏(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师引导点拨,共同归纳,形成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咏物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过程:知识储备:1、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一、前提测评1、诗歌鉴赏三个必看2、山水田园诗的一般鉴赏步骤二、合作探究1、由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步骤推知咏物诗的鉴赏步骤2、用以上鉴赏步骤分析诗歌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石灰吟》,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石灰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全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诗人高洁的理想。

诗的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还要把洁白干净留在人世间,充分表达了一个终生坚守高洁情操的人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洁的志向。

2.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意境。

3. 理解诗意:教师讲解诗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洁的志向。

4. 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对仗、押韵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 结合诗意,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搜集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石灰吟》的诗意,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

托物言志诗学案

托物言志诗学案

托物言志诗学案一、背景介绍托物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思想体系。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写和借物抒情,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传递给读者一种思想或理念。

在古代文学中,托物言志广泛应用于诗歌创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之一。

二、托物言志的内涵托物言志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托物”,指将人的情感和思想托付到具体的事物之上,通过描写事物的特点和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二是“言志”,指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意志和情感。

托物言志的核心是将人的情感和思想投射到事物之上。

古代诗人常常以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作为托物的对象,通过描绘这些事物的美丽、壮丽或凄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写雄伟壮丽的鹳雀楼和周围的山水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和人民幸福的向往之情。

托物言志不仅限于自然界的事物,还可以托物于人的活动、社会现象等。

通过对人的行为、社会风貌等的描写和抒发,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对人性的思考等内容。

例如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通过描写秋夜的凉爽和在篱门迎凉的情景,抒发对于权贵世家乐享生活和腐朽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愤慨。

三、托物言志的作用托物言志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托物言志可以使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更加具体、形象化。

通过将情感和思想托付给具体的事物,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意图。

另一方面,托物言志可以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抒发,可以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托物言志还可以起到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抒发,可以提醒人们警惕某些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

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托物言志来表达对社会黑暗、道德沦丧等现象的震怒和批判,唤起人们对社会痼疾的关注和反思。

四、托物言志的实践案例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著名的托物言志作品,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描写茅屋的凄凉和风雨的摧残,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猎场上的猎犬和猎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课件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课件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手法。

教学内容选自《古代诗词鉴赏》教材第四章“艺术手法”部分,具体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等经典诗词作品。

通过分析这些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手法,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定义及其在诗词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词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托物言志手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并学会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描绘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自然意象,引出托物言志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托物言志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其在诗词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详细分析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钱塘湖春行》和《书湖阴先生壁》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创作一首小诗,激发创作兴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离骚》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并写出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答案示例:《离骚》中运用了丰富的托物言志手法,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

诗人屈原以芰荷、芙蓉等自然意象象征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的决心。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如何将托物言志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2)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作为托物言志的素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古典诗词,积累更多的托物言志素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托物言志》教案

《托物言志》教案

《托物言志》教案托物言志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梳理描写月亮的诗文,了解明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以《月亮》为题,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完成作文。

【课前预习任务】阅读《一棵小桃树》《紫藤萝瀑布》,回顾课文怎样运用托物言志抒发感情。

【课上学习任务】1.分类梳理与“月”相关的古诗词,了解月亮特点、意蕴。

2.围绕月亮特点,从学习生活、与人交往、兴趣爱好等角度梳理可选的素材。

3.阅读习作《月亮》的修改稿,总结如何运用托物言志完成写作。

【课后作业】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查阅梳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2.细致观察月亮,捕捉月亮的特征,从不同角度观察描绘月亮。

如阴晴圆缺的形态变化,颜色、光亮程度,或者月亮与其他景物的配合等。

3.大家可以选取你最熟悉、最触动你心灵的一种月亮形态,通过联想想象,找到月亮特点与自己的情志的相同点、相似点。

再发挥联想想象,借助比喻、拟人、象征手法描写事物,表达心志。

4.从月亮特点出发立意选材。

从学习生活、兴趣爱好、与人交往等方面选取素材,然后用自己的视角再次观察月亮产生联想,争取产生自己独有的感悟。

5.构思方面,可以借鉴你读过的散文,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

比如《一棵小桃树》的双线结构,《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等。

你还可以发挥创造力,设计更巧妙的构思。

托物言志类诗歌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类诗歌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类诗歌教学设计《石灰吟》教学设计一、原文《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衍生注释1.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经过很多次的敲打和挖掘,才将石灰石从深山中开采出来。

2. “若等闲”:就好像很平常的事情一样。

在这里表示石灰石面对烈火焚烧时毫不在乎的态度。

3. “浑不怕”:完全不怕。

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身体粉碎了,但是全然不惧。

4. “清白”:这里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颜色,又指高尚的节操。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描写石灰的炼制过程来表达诗人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它不只是在单纯地写石灰,更是诗人人格的写照。

作者怀着一种对高洁品质的崇敬与向往,借石灰而抒发自己内心深处不肯同流合污、坚决保持清白的强烈情感。

2.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是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诗中从开采石灰石“千锤万凿出深山”,到烧制时“烈火焚烧若等闲”,再到成品时“粉骨碎身浑不怕”,都是在写石灰的历程,但实际上是诗人用以自比。

诗人将自己比作石灰,将外界的种种磨难比如是石灰受到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而“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点明了主旨,表明自己无论遭受何种艰难困苦,都要像石灰一样保持高洁的品质,不被世俗的污浊所沾染。

四、作者介绍《石灰吟》的作者是于谦。

于谦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民族英雄和诗人。

他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福祉。

在明英宗时期,国家面临诸多困难和危机,于谦挺身而出,保卫国家和人民。

他的高尚品德与他的诗歌紧密相连,这首《石灰吟》就是他磊落胸怀和高尚人格的生动体现。

五、运用片段1. 场景一:课堂上的激励- 在一次中学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讲解做人的道理。

小明因为在外面受到了一些不良少年的影响,思想上有点动摇,开始对是否要坚守自己的诚实正直产生了怀疑。

老师看到小明心不在焉的样子,就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像于谦在《石灰吟》里说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六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优秀

六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优秀

《古诗三首》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这三首诗中,托物言志的句子。

2、这三首诗中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志向,如何托物言志的?3、什么是托物言志,归纳总结并学习写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这三首诗中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志向,如何托物言志的?教学难点:什么是托物言志,归纳总结并学习写法。

过程:1、《马诗》这首诗,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愿望,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愤懑。

《马诗》前两句写马征战沙场的环境,后两句表面上是在写马何时才能带上黄金的马笼头,踏遍秋日的原野,实际实际上在抒发自己渴望遇见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

所以这种借助马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这种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就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马这个具体事物上。

2、《石灰吟》这首诗,诗人借石灰出深山经历磨炼等一系列的变化,讲的是石灰要留清白的这种品质,实际上是歌颂自己要向石灰一样做人清清白白,能洁身自好,不怕牺牲。

即使经历千难万险,也要保持美好的品格在人间的品质,作者将自己的志向、情感、情操都寄托于石灰本身。

3、《竹石》这首诗,作者借竹石这样形象抒发自己想像竹子一样正直、倔强、有韧性,绝不向任何恶势力低头的高风亮节。

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情操寄托在竹子的品质上,原本写竹子的坚韧,实际在写自己的正直、倔强、绝不向任何恶势力低头的高洁情操,借竹子抒发自己的情感,借竹子托物言志。

4、总结什么是托物言志。

这三首诗都借一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就是托物言志。

了解托物言志的定义。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5、希望同学们将这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情感和志向。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石灰的精神。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2、难点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诗歌《石灰吟》。

2、作者简介介绍于谦,强调他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质,为理解诗歌的情感做铺垫。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浑不怕: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

5、体会情感(1)提问:从石灰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石灰怎样的品质?(石灰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清白)(2)引导思考:作者仅仅是在写石灰吗?联系作者的生平,想一想作者借石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志向。

)6、分析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诗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7、诵读诗歌(1)学生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8、背诵诗歌(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精品课件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精品课件

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完整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中关于“托物言志”的章节,详细内容涉及诗词中如何运用具体物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我们将选取《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石灰吟》等经典诗词作品,通过细致阅读与分析,让学生体会诗人们如何巧妙地借助自然景物、物品等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这一诗词表现手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诗词中的托物言志,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与志向,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中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会分析诗词中的物象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描绘的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托物言志。

2. 新课内容呈现:详细讲解教材中关于托物言志的章节,结合具体诗词作品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托物言志的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中如何通过“床前明月光”等物象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和《石灰吟》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托物言志——诗词中的情感表达2. 内容:定义:借助具体物象表达作者情感与志向诗词举例:《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石灰吟》托物言志手法:象征、拟人、比喻等情感与物象的联系:以物喻情、以物抒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己内心情感的古诗词。

2. 答案示例:《秋夜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托物言志古诗阅读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古诗阅读教学设计
能力
掌握托物言志古诗的阅读技巧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掌握如何通过意象、意境和语言来理解古诗的思想和情感 学会分析托物言志古诗中的象征和比喻,理解其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理解古诗中托物 言志的写作手法
体会古诗中景与 情的关系
分析古诗中的意 象和意境
常见意象:松、竹、梅、兰等,象征坚韧、高洁、清雅等品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阐述观点。
阅读技巧:通过分析意象、语言、意境等方面,理解诗人情感和思想, 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讲解托物言志的常见意象和阅读技巧
讲解托物言志的常见意象和阅读技巧
常见意象:月、酒、水等,表达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慨 和思考。
添加文档副标题
托物言志古诗 阅读教学设计
汇报人:XXX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教学评价
第一章
教学目标
理解托物言志手法
掌握托物言志 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托物言志 在古诗中的作
用和意义
能够分析托物 言志的实例, 并体会其表达
效果
能够在阅读中 运用托物言志 的思维方法, 提高阅读理解
注意事项:教师需注意平衡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和表达自 己的观点。
课堂互动与课后作业相结合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阅读、写作等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考深度。
第四章
掌握古诗鉴赏的 基本方法

托物言志组诗阅读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组诗阅读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组诗阅读教学设计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物象来寄托情感和表达思想。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托物言志组诗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托物言志组诗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提升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设计一堂托物言志组诗的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组诗的基本特点和修辞手法;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3.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理解托物言志组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2.能够分析、解读托物言志组诗中的寓意与主旨;3.能够运用相关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富有意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

2.观摩:选择一些优秀的托物言志组诗作品,进行朗读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寓意。

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畅想和讨论。

3.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托物言志组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借物、寄情、寓意等。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对作者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物象,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创作,并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意见。

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总结: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辨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在分析和创作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使学生在托物言志组诗的阅读中,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提升审美和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教学重难点:1、要选好所托之物,明确所言之志,恰当地抒发情感。

2、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恰当的描绘。

3、缘物生情,有感而发,使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达到完美的统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大屏幕出示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教师提问:这两句诗经常用来赞美哪一类的人呢?生作答:老师,比喻教师辛勤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第二句“蜡炬成灰泪始干”,经常用来比喻老师的工作。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蜡炬”和“老师”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生思考回答:无私奉献。

3、大屏幕出示三组词:蜡炬,无私奉献,老师。

学生思考其对应托物言志中的哪部分。

4、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大屏幕出示。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例文导学1、教师质疑:有位同学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了篇作文,请大家看看,他所托之物所言之志你读得明白吗如读不明白,能帮他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吗?学生习作:伸出美丽大多数的树根和花根都不美丽,而大多数的花却光彩夺目,美丽照人。

正因为这些并不美丽的树根、花根,才有了树木的青翠茂盛,才有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桂花的芳香四溢,梅花的傲雪红艳……世界正因为根所伸出的美丽而变得丰富多彩。

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外表只是一种装潢,而真正表现自己的是伸出的美丽。

2、学生讨论3、集体交流:①所托之物——根②所言之志——③只描写了花,没有描写根,想通过分析根的外形特征,从而展示其内在品质这种方法行不通。

【古诗鉴赏之托物言志】教学设计

【古诗鉴赏之托物言志】教学设计
(1)分析诗中诗人描绘的“物”的特征——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2)分析诗人写这一“物”的原因——知人论世
(3)揣摩诗人所言之志
2、拓展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清贞冷艳。
同样被诗人眷顾的还有蝉、柏、雪、莲等。
于是,我们知道了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精神的象征和隐喻。
【古诗鉴赏之托物言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诗歌的分析,理解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
学会鉴赏托物言志类的诗歌,如何从诗歌所描写的事物中分析诗人传递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诗歌描写的事物中分析诗人传递的思想内容
【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闻香寻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当时金兵攻城,朝廷许多大臣劝皇帝投降,陆游却支持朝廷反攻,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请你根据“抓物的特征——析物的个性品格——推诗人的理想、情操”的思路赏析该诗
物的特征:1.生长环境:驿站外、断桥旁、黄昏时、风雨中2.独自开放3.遭百花妒忌4.散发清香
物的神韵、品格:坚韧不屈、孤傲高洁
三、辨——明志品梅
(过渡:师:这里我们知道,这类诗歌除了单纯的咏物之外,还与诗人为何写这首诗、为何写此物的原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南宋诗人陆游和现代诗人毛泽东以同样的题目《卜算子咏梅》,言出了他们不同之志。)

托物言志古诗阅读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古诗阅读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古诗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古代文学中,有一类诗歌被称为“托物言志”,它们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物象进行描绘,以达到表达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志向的目的。

这种诗歌形式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与境界,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托物言志古诗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二、课程目标通过阅读托物言志古诗,学生能够:1. 了解托物言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分析古诗中的托物手法,并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课堂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作,引出托物言志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画作中的自然景物,并讨论画作中是否有物象托意的情况。

2. 知识讲授:介绍托物言志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托物手法,如借景抒怀、以物寄情等。

通过欣赏和分析几首经典托物言志古诗,让学生感受托物言志的独特魅力。

3. 互动阅读:选取一首托物言志古诗,教师朗读并解读其中的托物手法和隐含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分组朗读同一首古诗,同时思考诗人借物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 创作实践: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托物言志的知识,选择一个自然物象,创作一首含有托物手法的短诗。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作、朗诵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作品。

5. 展示与评析: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教师以肯定性的方式给予反馈,并引导学生分析彼此作品中运用的托物言志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评价方式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给学生阅读理解题目,考察他们对托物言志古诗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托物手法的运用、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创造性等。

五、延伸活动1. 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托物言志的古诗,拓宽他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欣赏。

2. 创作比赛:组织托物言志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展示他们的文学才华。

古诗托物言志微课教学设计

古诗托物言志微课教学设计

古诗托物言志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使学生:1.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与表达方式;2.掌握古诗托物言志的基本技巧;3.能够通过写作练习,运用古诗托物言志进行主题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与表达方式;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古诗托物言志相关的课文、诗集等;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PPT等;3.教学环境:具备电脑投影条件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托物言志的古诗配上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并让学生自由发挥,猜测古诗的主题。

2.讲授(20分钟)介绍古诗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举例说明古人是如何通过将自然物象征化来表达人情世故和主题思想的。

3.示范演练(20分钟)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依次分析其诗句中所隐藏的主题思想,并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读。

4.课堂练习(30分钟)组织学生开展托物言志写作练习,首先提供一些常见的物象,让学生选择一个进行主题写作,鼓励他们运用创造性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展示与评价(10分钟)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逐一评价他们的托物言志表达是否准确、主题是否清晰,并就写作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指导。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古诗托物言志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五、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古诗托物言志的小作文,要求他们在作文中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主题表达。

六、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注:以上教学设计仅为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高一语文(托物言志的咏蝉诗)教案 教案

高一语文(托物言志的咏蝉诗)教案  教案

某某省华夏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托物言志的咏蝉诗》教案【唐】虞世南五古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简析】: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

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某某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

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

緌ruí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

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骆宾王《在狱咏蝉》骆宾王(640?—684?),婺州义乌(今某某义乌)人。

出身寒门。

七岁即能赋诗。

曾任侍御史,因屡次上疏言事,遭诬下狱。

后贬临海县丞,悒悒不得志,辞官而去。

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徐敬业在某某起兵,代徐作《讨武曌檄》,传说武则天读后,矍然叹曰:“宰相安失此人!”徐敬业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诛,或说隐迹为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托物言志的古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