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网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_徐旭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参政议政、政府和公众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自媒体时代实现了信息传播到信息互播的转变,使得人人都是传播者,破除了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交流和信息发布。不可否认,在自媒体欣欣向荣的同时,网络谣言也随之泛滥,网络谣言极易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因此,政府作为自媒体治理的主体,应当针对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失范进行治理、监管,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广大网民共同参与自律的治理体系,实现中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转变。
一、自媒体及其发展现状
正如克里斯·威利斯和谢恩·鲍曼在有关自媒体(We Media)的研究报告《自媒体:受众如何塑造未来的新闻与信息》中指出的:我们正处在新闻黄金时代的开始——但我们都知道它不是传统的新闻。[1]媒体未来学家预测,到2021年,网民通过点对点发布和传播的新闻占整个新闻数量的一半。新闻从业者作为
专题报告
自媒体时代网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
摘 要:关键词:DOI :10.16582/ki.dzzw.2016.07.004
自媒体的易用性、交互性和共享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但也给自媒体网络治理带来诸如个人素养及道德、网
民的非理性、法律制度以及碎片化等困境。运用自媒体技术,按照自媒体的联络特征,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以及网民等治理主体的协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网站、微博、微信、移动APP四位一体协同平台,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与网民共同参与的自媒体治理体系,构建一个和谐、开放、协调的自媒体信息生态圈。
电子政务;自媒体;社交媒体;微信;微博;网络治理;公共管理徐旭光①②
①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②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苏州 2150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信息服务的社会共治及其法治化研究”(项目号:16ATQ001)。收稿日期:2016-04-12
把关人的霸主地位所受到的威胁不是来自新技术和竞争对手,而是潜在的广大观众及其提供的服务。通过易于使用的Web发布工具、永远在线的连接和越来越多功能强大的移动设备,在线公众成为新闻的积极参与者、创作者和传播者。[2]自媒体通过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手段,借助各类通信交流工具,特别是手持终端向某个特定的人或者不特定的一群人传递未经过滤或审核的信息。诚如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在其专著《自媒体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中指出的,“个人信息技术不只是可以在线。它是关于媒体在创造新的媒体,至关重要的是,成本较低方
式。”[3]
自媒体由于进入门槛低、使用简单、信息易于分享、监管相对较松,因而发展迅猛,上网人数屡屡突破新高。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4]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50%,较2014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突破了6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由此而带来的手机使用微博、微信数量大幅增长,凸显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人们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以及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里向世界各地不同时区的人们传播信息,开展各类交流互动。正如梅尔文·德弗勒和桑德拉·鲍尔-洛基奇二十多年前在《大众传播学诸论》中指出的:从进化论范例的角度看,最有助于适应我们社会需要的技术将发展成为新媒介系统。[5]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治理的困境及其成因
因为自媒体本身的特点,信息的传播与发布不再像过往那样需要经过编辑审核、出版监督和新闻管理,所以极大地弱化了传统的媒体把关人的作用,使得基于自媒体的网络治理面临着如下困境:人的素养及道德困境,网民的非理性困境,网络治理的法律制度困境,以及自媒体碎片化的困境,等等。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不论社会精英还是普通大众,只要会用电脑或者有智能手机,无需太多技术和技巧就可以轻松发布和获取信息。自媒体的匿名性似乎可以让网民们尽情自由发挥。很多深谙“注意力经济”之道的自媒体过分追求发布速度或者为了抓人眼球,导致道德底线屡屡被突破。这直接导致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很难让人信赖,而谣言的甚嚣尘上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人素养及道德困境
出于接受教育层次、信息素养及技能等缘故,许多处在较低阶层的人无法参与公共交流和政治活动,也无法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发出他们的关切和需求。[6]在自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端的普及使用并不能真正地促进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也不能促进自媒体信息传播交流的规范、高效,自媒体能否有序有效更多地取决于谁使用它,而非取决于自媒体技术本身。因为自媒体的匿名性,造成了很多个体的不自律,而个体不自律的后果就是自媒体的鱼龙混杂并成为谣言的温床,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7],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使我们在自媒体信息的大潮中明辨是非,才能让我们自觉抵御和消除网络谣言、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二)网民的非理性困境
自媒体时代的网民有两种非理性困境:其一,所谓“黑幕”或者“另一面”消息。当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争议经过自媒体的传播、报道后,以往无法获知的“黑幕”或者“另一面”消息被曝光,经过多级传播和网民评论后呈现放大的效果,为网民的非理性化情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实名和匿名交替的自媒体传播中,很多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影响的广泛性、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公众情绪化的反应,也更容易促进非理性言论的传播。正如勒庞指出的: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中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8]其二,在自媒体时代,交往空间多以虚拟形式存在,如网络论坛、微博、微信、各类聊天室等,它避免了直接表达受阻的尴尬,规避了言论责任的追究,为个性化或非理性化的表达提供了平台,如不加强引导,不精心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就可能使其成为发泄不满、相互指责,甚至侵权犯法的场所。
徐旭光·自媒体时代网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