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
区别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
第一、“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借物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借物抒情虽也是一种文章的表现手法,除适用于通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外,借物抒情还多运用在叙事类文章的局部,起到交待时间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进情节发展、再现地域风光、增强诗情画意等作用。

第三、托物言志常常是作者受生活的启发,托物寓意的结果。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咏志。

它常常是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提炼升华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如郑燮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本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笔下竹石如画,但作品传递给我们的却是竹子的精神——立场坚定,不折不挠,顽强抗争,涵蕴着诗人的人格力量。

而借物抒情则是作者从自己的情感出发移情于物的结果。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朱自清的《春》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作者把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借助“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巧妙地表达出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

第四、“托物言志”之“志”必须是能从事物本身固有的特点自然引申出来,不能从外界移入。

自然万物各有其形态﹑色彩﹑性质﹑功用等自然属性,艺术家把对事物的独到发现和感悟提炼升华,使之与所要表现的某种意义相契合,这样就把物自然属性很自然地转化为某种社会属性,使该物体具有了象征意义。

如,狮子象征刚强,是由狮子曾作为兽中之王的勇敢特性延伸出来的;青松象征崇高,是由其耐寒而常青不凋的特性延伸出来的;莲花象征高洁,是由其处污泥而不染的特性延伸来的……通过分析某些象征,我们可以看出:象征义是根据象征体的固有属性延伸出来的。

某些事物的自身属性触动了人的心灵后,被人们不断强化成为象征的。

“借物抒情”之“情”则不是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人从主观感受出发,通过移情而赋予该物的。

正所谓“我喜而景喜,我悲而景悲。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它是词人在中秋月圆之夜,因思念胞弟苏辙有感而发所作,词中“起舞”所弄之“清影”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月景相得益彰,烘托了词人此时不尽的思念情怀,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千古绝唱。

第五、托物言志之“物”通常是只安排一个核心事物,辅以他物衬托。

而且,托物言志常诉诸于理智,歌咏物的品格,进而联想到具有这种品
格的人。

“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志向、情趣、爱好、愿望等。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全文以莲花为中心事物,辅以菊花和牡丹的衬托,歌颂君子的高洁品格,批评逃世避祸者,鄙弃趋炎附势者。

三种花虽各具意义,但歌咏莲花才是核心。

借物抒情之“物”则通常需安排多个事物,其间并没有主次差别,作者一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

而且,借物抒情多诉诸于感情,抒发作者的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情怀。

第六、托物言志之“物”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是作者苦心孤诣的结果。

我国古代曾有“托物以喻志”的说法。

宋代李仲蒙语曰:“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

”指出了比喻与象征(兴)的区别:前者是“索物托情”,后者是“触物起情”。

托物言志是“触物起情”,先有物后有情。

作者在外物触动之下引起了自身不可言喻﹑难以穷尽的情绪意念,催生了作者的创作冲动。

朱自清写梅雨潭的“绿”,工笔精雕细琢,写出了这潭美丽的绿水的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色泽美、质感美,作者极尽想象,大胆比喻夸张,将梅雨潭的绿描绘得丰姿多彩,清新柔婉,美丽动人。

作者写这绿水,究竟其情如何呢“绿”是春天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是青春年华的标志。

梅雨潭的绿色启迪了作者人生需勇于进取激情,作者把内心对绿色的感悟变成优美的文字从心田流出。

总之,“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不可截然分开的有机整体。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只是手段,传情言志即传达作者对
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

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同样的景物,作者人生经验不同,其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就大相径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