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
2.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
(5)开发、选择教学材料。选择更适宜于个性化教学的知识呈现方式的材料,倘若现有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就需要开发教学材料。
(6)设计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创设倾向于接近学习环境,而学习环境的开发倾向于接近应用环境。“学”与“用”的环境高度一致化有益于知识技能的迁移。
2
1
教学流程
2.术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它看作过程,一种是将它看作结果。将教学设计看成是过程的人,重点放在探讨如何指导教师制定计划,如何一步一步地达到目标;将教学设计看成是结果的人,主要关注教学设计最后要形成的产品或者要实现的任务。
2.2.1设计模式
(1)分析和确定现实的需要。在教学设计初,先进行前段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等,为确定教学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2)确定教学的一般目标和特定目标。明确目标,并具体阐明、表述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
(3)设计诊断和评估的方法。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技术手段,设计开发检测、衡量、验收、评估教学质量的方法。
模式,其实质就是简化了的形式,它代表一个流程、一个策略或一个概念。设计的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一个问题、一种情景、一个过程或一种策略。它为人们在讨论问题时提供一个基础,便于共同理解和共同认识。
设计模式受设计思维的影响和制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将设计思维分为三种类型:程序性设计思维、典范性设计思维和叙述性设计思维。
教师或设计者对学生习得知识技能后行为表现的预先估计,要明确完成的质量标准,以便学生自我检测。
(5)拟定测试题目
根据教学目标、作业目标设计测试题,试题应该在作业目标范围内。
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教学过程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关键,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设计的3个层次中处于中心地位。
(一)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
不论哪一种教学过程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五个基本要素。
即: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这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框架。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单是传授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许多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材、设备、媒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学评价等等。
使这些要素能够做到有机配合、有序运行,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复杂的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中包括了确定总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编写目标体系、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评价等八个部分。
其模式如图12—3所示。
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教学过程设计的最终归宿。
教学过程设计模式采用了网络式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设计的最终结果是目标体系,包括了该课程每一章节(或每课)的教学目标和其中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以及该学科的知识能力结构框架。
课堂教学设计以目标体系为依据,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确定教学结构流程和形成性练习,并进行教学实践。
教学评价处于教学过程设计模式的中心位置,反馈——矫正随时进行。
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对课程标准中总教学目标的达标度来衡量。
图12—3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图。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6
“肯普模式”的特点:
(1)把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置于中心位 置,说明这是整个ISD的出发点和归 宿,各环节应围绕它来设计。 (2)各环节未用有向弧线连接,表示 ISD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根据 实际教学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从任 一环节开始,按照任意顺序进行。 (3)把“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和“修改”在环型圈内标出,表明评 价和修改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4)图中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向学生传 递知识,其指导思想是通过教师的教 来促进和实现“刺激——反应”连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很难发挥。因而,“肯普模式”是一 个典型的以教为主、以行为主义学习 理论为指导的ISD模式。
• C:条件 (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 D:程度(Degree)——规定行为应达到的程度或标准。
• 在一个学习目标中,行为的描述是最基本的部分,不能省略。 而条件和程度是可选择的部分。
16
二、以“教”为主的ISD过程分 析
(四)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 选择教学内容:指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教育行政部
二、以“教”为主的ISD过程分 析
2、五段教学策略
• 这种教学策略的步骤是: 激发学习动机 —— 复习旧课 ——
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 这种教学策略来源于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 法”(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 • 优点: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系统知识。 • 缺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利于
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21
二、以“教”为主的ISD过程分 析
3、九段教学策略
• 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认知学 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研究中而提出 的一种教学策略。他认为教学活动是一 种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 因此教学活动应与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 程相吻合。基于这种观点,他把教学过 程分为九个步骤:
三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及其特点
三类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特点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与动机理论)。
其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
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
其研究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
特点: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2、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3、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4、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5、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一、学习环境分析。
指对教学所需要的总体环境的分析,包括物环境和人环境。
物环境就是学的物质环境如温度、光线、通风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
人环境则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师生之间的需要、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课堂气氛等。
良好的学环境主要取决于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科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控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征与学习风格。
初始能力是指特定学科的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也即是教学的起点;一般特征指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个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
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历、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等。
学习风格。
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
也可以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喜欢采用某种特殊学习方式、策略的倾向。
主要包括⑴对感觉通道的偏重(有视觉型、听觉型与动觉型);⑵心理的和社会的特征;⑶认知方式,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沉思型与冲动型,整体型与系列型等;⑷大脑左右半球的加工方式,左半球加工畔的方式是言语的、系列的、数字的、理发的和逻辑的,右半球则与空间知觉、形象、情感等方式加工信息。
三、学习任务分析。
包括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两部分。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包括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包括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它需要经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教学设计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不同的模式可供选择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过程常用的四种模式,分别是顺序模式、循环模式、分组模式和个别化模式。
顺序模式是教学设计过程中最常见的模式之一。
在顺序模式中,教师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将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地呈现给学生。
这种模式适用于线性知识的教学,如数学的计算步骤、语言的语法规则等。
顺序模式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并逐渐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循环模式是一种循环重复的教学设计模式。
在循环模式中,教师通过多次重复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循环模式适用于需要反复训练和强化的知识和技能,如语言的口语表达、音乐的演奏技巧等。
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巩固,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技能的自动化,提高学习效果。
分组模式是一种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教学的设计模式。
在分组模式中,教师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因素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个学生组成。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或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
分组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个别化模式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的模式。
在个别化模式中,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辅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方法。
个别化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包括顺序模式、循环模式、分组模式和个别化模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模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大全5篇)
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大全5篇)第一篇: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型一、以“教”为主系统设计模型主要有肯普模型和史密斯—需根模型扩展后的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型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分析修改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阐明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策略的制定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图16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基本内容二、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型1、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分析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1)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3)学习问题在真实情景中展开,最好是一项真实的任务(4)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反对二居一或二择一(5)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6)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7)保证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8)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3、以“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见下页)“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特点:(1)可根据内容和认知结构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2)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也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吸收传递一接受教学长处(4)便于在情景创设、媒体选择、效果评价等方面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第二篇: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
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过程的模式
一肯普模式肯普模式是一种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学)。
是由肯普(J.E.Kemp)在1977年提出,肯普在他的早期模式中,是用线条把各个要素顺时针连接起来。
但在后来的研究与实践中,他看到教师和设计人员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与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按照他所制定的顺序来进行设计,因此又经过多次修改才逐步完善。
该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需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
肯普模式主要特点(1)强调了十个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一个要素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决策;(2)要素之间没有线条连接,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考虑某一要素;(3)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在这个环境结构的中心,说明它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与归宿,各要素都要围绕它来进行设计;(4)表明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为一个不断的活动与其他要素相联系;(5)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从任何地方开始,并可以按任何顺序进行。
肯普的这一模式是以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模式中寻找自己工作的起点,按具体需要编排顺序。
在他的著作中对学科内容、目标的确定和资源的选择等方面的阐述对教师很有吸引力。
但是,他对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和修改的说明都不够详细。
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1列出课题,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的;2分析学院特点;3确定可能取得明显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4列出每一学习目标的学科内容和大纲;5设计预测题6选择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资源7协调所提供的辅助服务;8实施教学;9根据学员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评价教学活动以便进行反馈和再修正。
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肯普认为,任何教学设计过程都离不开这四个基本要素,由它们即可构成整个教学设计模式的总体框架。
三个主要问题:肯普认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①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②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③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 “推理”阶段:围绕假设进行推理; • “验证”阶段:提出事例说明刚刚获得的概念; • “结论”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学活动,分析思维过程,
总结学习收获。
• 假设 ——推理教学策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4 但局限于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
二、以“教”为主的ISD过程分 析
5、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7 下一页
“肯普模式”的核心思想:
• 以四个基本要素 作为教学设计的 总体框架,把解 决三个问题作为 教学设计追求的 最终目标。
8 下一页
2、史密斯——雷根模型
该模式吸收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中对学习者内部心理 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考虑了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 9 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恰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
① 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 ② 选择课题与任务; ③ 分析学习者特征; ④ 分析学科内容; ⑤ 阐明教学目标; ⑥ 实施教学活动; ⑦ 利用教学资源; ⑧ 提供辅助性服务; ⑨ 进行教学评价; ⑩ 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6
“肯普模式”的特点:
(1)把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置于中心位 置,说明这是整个ISD的出发点和归 宿,各环节应围绕它来设计。 (2)各环节未用有向弧线连接,表示 ISD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根据 实际教学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从任 一环节开始,按照任意顺序进行。 (3)把“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和“修改”在环型圈内标出,表明评 价和修改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4)图中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向学生传 递知识,其指导思想是通过教师的教 来促进和实现“刺激——反应”连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很难发挥。因而,“肯普模式”是一 个典型的以教为主、以行为主义学习 理论为指导的ISD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与步骤
支票使用者/学习者分析:
信息类型 数据来源 学习者特征
2.对该领域 访谈: 已有的知识 目标学习
者 银行柜员
支票帐户 管理人员 前测
因为学习者是自愿到银行 开设自己的第一个支票帐 户,所以他已经知道什么 是支票帐户,能用来干什 么。前测证实大多数学习 者已经掌握了支票帐户开 户和使用所需要的过程。 剩下的就是要他们学会正 确填表(存款单,取款单, 存款证明,支票使用纪录 等)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 知识回顾 ※
模型有很多(P37)。但总的来说,符合 上述流程,此外根据支持的学习理论和教 学系统的层次:总的来说有三大模型:
A、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 B、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资源 C、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的步骤?
支票帐户管 理人员
显然最经济也最有教学效 果的方法是当学习者在银 行开立支票账户的时候发 给学习者一本小册子。他 们可以将小册子带回家, 在以后存钱、取钱或算帐 目结余的时候作为指南。 学习者和银行职员都认为 这种小册子对于能阅读和 能做加法的人就能够提供 有效的教学,其他的人可 能要从家里其他成员、朋 友或银行工作人员那里获 得帮助。
教学系统的前端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系统设计成果的评价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及特征要素
第一节 学习者分析
Outline
科知识
隶属:原有知识结构范围中的新知识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956545 @无敌的面包
?教学设计的模式有哪1 些因素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学生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
教师
教学目标 评价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1、肯普模式——ID1的代表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1、肯普模式——主要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 强调了十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要 素取决的决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决策。
•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靠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其指导思 想就是通过教师的教来促进和实现“刺激——反应” 联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难发挥。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模式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 操作性,又因为它允许教师自己来安排教学活动,也 具有灵活性。
谢谢聆听!
xx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中心制作
• 要素之间没有线条连接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 考虑某一要素。
• 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在这种环形结构模式的中心,说 明他们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与归宿,各个要素都应围绕 他们而进行设计。
• 表明教学设计是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为一个不 断进行的活动所有其他要素相联系。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 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从任 何地方开始,并且可按任何顺序进行。
肯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的
过
程
模
普式 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模式:
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 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过 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 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 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开发的理论简约形式。
2.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
2.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核心概念:设计模式、系统分析模式、过程模式、目标模式课程主题: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框架教学时数:1课时目的/结果指导学生制定设计过程计划,一步一步地达到目标。
将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新的学习中教学流程图的画法学生发展特征(与本课程有关的认知、社会和情感)认知特点:整体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特征:社会观察学习情感特征:与过去的学习经验相联系提问策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模式的功能?三种典型模式思维的差异是什么?学习风格差异和个人风格其他策略学生风格特点不同,感知和处理信息的角度也不同学习者特征分析等,为确定教学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2)确定教学的一般目标和特定目标。
明确目标,并具体阐明、表述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
(3)设计诊断和评估的方法。
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技术手段,设计开发检测、衡量、验收、评估教学质量的方法。
(4)形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
选择和决策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用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5)开发、选择教学材料。
选择更适宜于个性化教学的知识呈现方式的材料,倘若现有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就需要开发教学材料。
(6)设计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创设倾向于接近学习环境,而学习环境的开发倾向于接近应用环境。
“学”与“用”的环境高度一致化有益于知识技能的迁移。
(7)教师方面的准备。
教师是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的主力军。
教师要参与教学设计过程,具备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有的素质、能力,否则,需要提前培训。
(8)小型实验,形成性评价及修改。
经过小范围的实验,可以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目的在于找到不足和差距,修改后再实施。
(9)总结性评价。
在教学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师教学的质量、教学材料的使用效用以及教学设计方案的价值进行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做出定性评价。
(10)系统的建立与推广。
建立教学设计模型,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在相同领域内推广。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ID)过程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ID)过程模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三是集前面两种模式之优点的“双主”模式。
下面就对这三种教学模式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这一模式经过20多年众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可操作性强。
要深入理解这一模式就必须对其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轨迹有个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一)以“教”为主的ID理论基础以“教”为主的ID的理论基础比较复杂,从17世纪30年代捷克的夸美纽斯(Comenius)发表的《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开创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历代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努力使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赫尔巴特(Herbart)的“五段教学论”(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20世纪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理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赞可夫的“发展观”(认为教学不仅应当为掌握知识和技能服务,而且应当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即儿童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出发,确定效果与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最大效益,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美国布鲁纳(Bruner)的“学科结构论”(认为不应该强调增加教材的量,而应该按照学科内容自身的体系结构即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甚至90%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加涅(Gagne)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和他的“九段教学法”,直到20世纪后半叶奥苏贝尔(Ausubel)的“学与教”理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有关教学形式、媒体、活动等方面的选择及 设计。
实施教学评价:
即检查目标是否完成,作为修正教学系统设计的 依据。
教学模式可归属于三大类:
1. 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 2. 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 3. 以系统为中心的模式。
6
内容的 详细说明
目标的 详细说明
初始能力 的评定
策略的 确定
的丰富和变化,得以充实和提高。 3
教学模式可直 接来源于教学实践 经验,从中进行概 括和总结;也可是 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先提出一种假设, 经多次实践后逐步 形成。
4
教学设计模式的4个基本要素
分析教学对象:
教学系统是为谁设计的?教学设计者应了解教学 对象特征。
制定教学目标:
能用精确可观察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要获 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意目标。
教学模式的特点:
1. 直观性:通过框图或符号来反映基本特性,形 成比抽象理论具体、简明之框架。
2. 表现性:从某种特定角度、立场、侧面来揭示 教学的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
3. 预测性:具一定推理、测想的成份。 4. 完整性:由教学要素构成,本身具有完整的结
构和机制。 5. 操作性:可传授、示范、模仿学习。 6. 开放性:有其稳定的特点,但可随实践、观念
发展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包括5部分:教学前的活动、教学内容的 呈现、练习及回馈、测验和追踪整个教学活动。 这些教学策略是基于目前学习研究的结果、学习 重点、学习者特色来评价的,其特色是用来发展 或选择教材,也为发展教室内的教学互動的策略。
系统教学设计模式的步骤
发展和选择教学
发展和选择教学材料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不同形式 教材、测验和教师手册的准备,有助于设计各种教 学策略,发展教材依赖现存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是 否可立即取得而定。发展和选择教学形式需斟酌教 材的适用性,教学资源是可用来支持发展活动的。
表征(representation of theory)”。 模式扮演着研究结论的技术,以及预测“如果-就
(if-then)”的系统陈述。即模式必须具有理论基础、 研究支持,教学设计模式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或步骤。 目前教学设计理论和研究见解很难建立统一观点, 出现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模式相当多。 著名的教学设计模式“ASSURE”,A:分析学习者的 特征和本质(Analyze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虽然总结性评价是教学效果的验证,但这并非是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部分。总结性评价只在教学正 式评价的过程,和修改配合其他教学设计相关议 题修正后才实施,例如各课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评价工具、评价方式、学深特质等。
等过程所组成。
教学设计模式包括教学者的“教”及学习者 “学”,期望教学者设计良好的环境、资源、活 动、策略,操控或支持学习者知识的传送、接收、 转换、生产、以创造预期或惊奇的教学成效。
系统教学设计模式的步骤
决定教学目标
决定什么样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教学完成后应该可 能会做到的?因此,教学设计者应该从课程、社 会、学习者的需求评估,学生过去学习困难的实 际经验,教学工作分析,下一个新教学的必要条 件等层面来思考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活 动资源
目的 课题
修改
预估
学生 特点
学习 目标
学科 内容
肯普模式一
9
修改
课题—工作
形
预测
任务目的
学习者特征 总
成
学习评价
性
学习需要 学习目的
结 学科内容 任务分析 性
评 提供的辅 助性服务
价
优先约束
评
学习目标 价
教学资源 教学活动
修改
肯普模式二
10
肯普模式二的特点:
1. 强调了十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个要素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决策;
11
ID2的代表性模型——史密斯-雷根模型
教学分析
学习环境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
编写测验项目
策略设计
设计
组
织策略(教学组织策略) 传递
策略(教学媒体和交互方式
选择策略)
管
理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编写及制作教学资料 12
ID2的代表性模型——史密斯-雷根模型(续)
修改
16
SSURE的教学设计模式
S:陈述学习目标(State objectives); S:选择、修正或设计教材(Select,modify,or
design materials); U:使用教材(Utilize materials); R:要求学习者反应(Require learner
response); E:评价(Evaluate)
一环套一环,结构严谨; 3. 每阶段的评价保证了每一活动的质量,
从而保证了整个教学产品的质量。
15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修改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内 容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学习者 分析
拟 定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和 利
教 学
形成性
设 评价
计
成
果
评 总结性
价 评价
用
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学习过程的一系列评价。也即在 教学过程进行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 成效、学习者情况进行评价以了解教学效能,作为 修正教学参考,形成性评价可以是一对一的诊断性 评价,或由小组评价、模拟教学实际情况来进行教 学改进。
系统教学设计模式的步骤
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
教学分析
策略设计
设计
组
织策略(教学组织策略) 传递
策略(教学媒体和交互方式
选择策略)
管
理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编写及制作教学资料
教学评价Leabharlann 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
13
单击返回
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伯格曼的模式适用于交互式视频/多媒体产品 的设计及开发。其特点为:
1. 每一活动都详细列出输入→输入→评价; 2. 每一活动的输出均为下一活动的输入,
分组的 安排
时间的 分配
空间的 分配
资源的 选择
行为评价 反馈分析
格拉奇、埃利模式
7
格拉奇· 埃利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教师易于执行,可借助模式的描 述过程识别和确定自己的任务。
缺点:无意识地强化了教师、管理人员 保持现存的组织结构和职员的配 备,忽视了重新检查学校赖以运 行的整个基础。
8
评价
提供的辅 助性服务
叙述表现目标
教学目标的叙述描写步骤: 1.终点行为来列举各项目标; 2.撰写终点目标以反应学习的环境与内容; 3.撰写各主目标下面的子目标。
系统教学设计模式的步骤
发展标准测验
标准化测验是指评价题目的类型和标准是依据哪 些规准,作为参考判断的依据。标准化测验如能 根据动作技能、心智技能目标、评价可观察的表 现行为,事先列出评分项目和比重,这样才能使 测验配合学习类型。
进行教学分析
决定教学目标后需进行教学分析,对于学生该如 何运用哪种学习类型来完成,和如何设计教学步 骤来完成学习目标,是进行教学分析两大重点。 如:动作技能、心智技能、语言信息、态度。
系统教学设计模式的步骤
鉴定起点行为特征
学生起点行为的鉴定,可依据最适合学生需求, 社会情境及教学目标之间关系等差异进行分析比 较,这样才能设计教学活动。
节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 化形式。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则是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 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 的理论的简化形式。
1
教学设计的模式
教学设计的模式
模式在本质上可以被看成是概念化或步骤化。 迪克(Dick,1997a)引述模式的角色就像“理论的
2. 要素之间没有线条连接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也 可以不考虑某一要素;
3. 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在这个环形结构模式的中 心,说明他们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归宿,各个 要素都应围绕它们而进行设计;
4. 表明教学设计是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为 一个不断进行的活动及所有其他要素相联系;
5. 教学设计是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按照实际情况 从任何地方开始,并且可按任何顺序进行。